基本信息
鋼琴是樂器之王,因此,鋼琴家比其它樂器的演奏家有更多的機會舉行個人音樂會表演。在一流的演奏家裡面,無疑,鋼琴家是最多的。
某個鋼琴家往往擅長演奏某位作曲家的作品或者是某一地域作曲家的作品。比如,魯賓斯坦就擅長演奏蕭邦的作品,而布倫德爾就擅長德奧作曲家的鋼琴作品。
名人列表
中文 | 外文 |
---|
| Ludwig van Beethoven |
| Franz Liszt |
| Frédéric Franccedilois Chopin |
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 | Sergei Rachmaninoff |
| Georges Cziffra |
博列特 | Jorge Bolet |
| Richter, Sviatoslav |
| Horowitz, Vladimir |
| Rubinstein, Artur |
| Brendel, Alfred |
| Kempff, Wilhelm |
| Walter Gieseking |
| Arrau, Claudio |
| Gilels, Emil |
| DanieI Barenboim |
馬爾塔·阿格里齊 | Martha Argerich |
| Li Yundi |
| Yevgeny Kissin |
| Lang lang |
| Murray,Perahia |
| Maksim Mrvica |
米俊樂 | Mi Junle |
| Richard Clayderman 人稱“世界鋼琴王子” |
| George Winston |
| Shen Wenyu |
| Wang Yujia |
| Zhao Haiyang |
| Wu Chun |
| Yukie Nishimura |
毛里奇奧·波利尼 | Maurizio Pollini |
弗里德里希·古爾達 | Friedrich Gulda |
內田光子 | Mitsuco Uchida |
典型人物
世界十大鋼琴家
阿圖爾·魯賓斯坦
阿圖爾·魯賓斯坦 (Artur Rubinstein,1887-1983),美籍波蘭鋼琴演奏家。自幼學琴,十二歲即在
柏林舉行音樂會,由著名指揮家約欽協奏,後在漢堡、
德勒斯登等地經常登台,十四歲到
華沙演出,深受波蘭著名鋼琴家帕德列夫斯基賞識。1905年到巴黎和倫敦舉行獨奏音樂會,1906年赴美舉行四十多場音樂會,轟動一時,極獲成功,躍入優秀鋼琴家之前列。
魯賓斯坦生來賦有靈敏的十隻手指,讀譜能力之強也是超群的。他的演奏充滿熾熱的情感和充沛的精力,流利灑脫而又布局嚴謹,有時又細膩而富於詩意。其演奏細膩而富於詩意,流利灑脫而又布局嚴謹。曲目極為廣泛,尤以演奏蕭邦和
勃拉姆斯的作品見長,彈奏法國和西班牙作家作品也有其妙處。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 (Vladimir Horowitz,1904-1989),美國最負盛名的鋼琴家之一,美籍俄羅斯人。很早就顯露音樂天才,先後師從俄羅斯和德國的
演奏大師,集俄羅斯學派與德國學派之大成。1924年到柏林、巴黎舉行旅行演出,獲很大成功。1928年赴美,一舉成名。之後定居美國。曾停止演奏達十二年之久,1960年,在
卡內基大廳舉行重返舞台的獨奏音樂會,轟動世界樂壇。
霍洛維茨的演奏技巧輝煌而瀟灑,音樂更趨向深刻完美,表現手段更豐富。有的樂評家認為,他的鋼琴音色如同七種基本顏色,可以調出各種不同的色調,從而表達各式各樣的思想感情。另外,他的演奏能充分地表現出樂曲的內容,但又不是盲目地尊重原作。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很像一位熟練的編輯,能把樂曲作者的“錯別字、漏字”等失誤加以訂正,使作品達到完美無缺。他的演奏曲目相當廣泛,尤以彈奏蕭邦、
斯卡拉蒂以及
舒曼、李斯特、
斯克里亞賓等名家的作品見長。
斯維亞托斯拉夫·傑奧里索維奇·里赫特
斯維亞托斯拉夫·傑奧里索維奇·里希特(Sviatoslav Teorisovich Richter,1915-1997),
前蘇聯鋼琴家。自幼隨父學習鋼琴,少時即顯露出優異的鋼琴即興作曲才能。1933年起,在
奧德薩歌舞劇院任音樂指導,1934年首次公開演出,1937年進入
莫斯科音樂學院深造,1945年獲全蘇演奏家比賽一等獎。四十年代常在蘇聯各地巡迴演出,五十年代後又曾前往歐美各國表演。1961年獲前蘇聯人民藝術家稱號。他還是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
名譽博士。
里希特的演奏以技巧純熟、構思深刻、富於鮮明的戲劇性表現力著稱。他演奏曲目非常廣泛,從古典派到浪漫派和印象派乃至現代派,幾乎無所不能。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手指的堅韌性,像前蘇聯著名作曲家
普羅科菲耶夫的許多作品中那尖銳的連續強音,只有里希特的雙手才能夠演奏出作者所要求的那種宏大氣勢。他從不沉溺於樂曲,而是通過自己的透徹分析,完美、細膩地表現音樂,對於樂譜中極其細微的音符,他都能維妙維肖的加以表現。
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
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Alfred Brendel),1931年1月5日生於
奧地利的維森堡,1949年在義大利
波爾薩諾獲
布索尼大賽獎,從此開始演出生涯。上世紀50年代為Vox公司錄製大量唱片,聲譽鵲起。他的唱片屢屢獲獎,是古典音樂專輯中銷量最大的。1978年,Philips公司因發行他的唱片滿百萬張而授予金唱片獎。他在世界各大都市演奏全套貝多芬奏鳴曲。此外,他還是一位學識淵博的著述家,不僅寫文章,還出版了兩本書《音樂的思考與再思考》(Music Thoughts and After-Thoughts,1976)和《音樂響起》(Music Sounded Out,1990)。
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
5.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Vladimir Ashkenazy)
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Vladimir Ashkenazy,1937-),英籍前蘇聯鋼琴演奏家。1937年7月6日出生於前蘇聯的
高爾基城,
阿什肯納齊自幼在莫斯科中心音樂學校學習,後入莫斯科音樂學院。1954年獲
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二等獎,1956年在
布魯塞爾伊莉莎白女皇國際鋼琴比賽中獲金質獎章。1962年曾並列莫斯科
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次年定居
冰島,現住英國。1989年他被聘為柏林廣播
交響樂團(後改名為柏林
德意志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他也是倫敦皇家
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和他們演奏以蕭斯塔
科維奇和柴科夫斯基為主的俄國音樂;他也是
克里夫蘭管弦樂團的客席指揮;也指揮
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可與美國最負盛名的鋼琴家之一
霍洛維茲(1904-1989)媲美。錄製唱片之多在同代鋼琴家中也是少見的。
馬爾塔·阿格里齊
馬爾塔·阿格里齊(Martha Argerich,1941-),深孚眾望的阿根廷女鋼琴家。曾從多位名師學琴,1957年在布索尼和
日內瓦鋼琴比賽會上獲獎,1965年在第七屆蕭邦鋼琴比賽中獲一等獎,聲譽日高。
她的演奏技巧卓越,熱情奔放,彈奏蕭邦二十四首《前奏曲》和
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都十分出色。
魯道夫·塞爾金
俄羅斯鋼琴家,1903年生於
捷克。九歲即在
維也納從名師開始學鋼琴,12歲初登舞台演出。1920年在柏林同小提琴家普修合作演出,從此兩人一直精誠合作了幾十年。1936年,塞爾金在紐約和當代著名指揮家
托斯卡尼尼合作演出,一舉成功,聞名世界。他的演奏從不追求表面上的華麗,而是以真摯來打動聽眾。他往往無拘無束地晃著頭、踏著腳,邊念叨邊進行演奏,始終扣人心弦。
阿爾圖勞·貝內得蒂·米凱蘭傑利
8.阿爾圖勞·貝內得蒂·
米凱蘭傑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義大利鋼琴家,生於1920年。早年就學於
布雷西亞和
米蘭音樂學院。1939年,他在
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從此
名聲大震,活躍於國內。二戰之後,他在歐洲各地旅行演出,引起轟動。1972年,他移居
瑞士,成為國際上矚目的鋼琴大師。他的演奏具有一絲不苟的求全精神。他得體而適度地控制分寸,把每一個音都賦予充分的表情和生命;他在創造出美好音樂的瞬間,把人們帶進了虛幻而美妙的境地。與其說米凱蘭傑利是為了做一個忠實的演奏家,以便更好地再現作曲家的創作意圖才苟求於鋼琴,倒不如說他自身就是一位成功的創造家,因為他具有獨自的美學觀點。
弗里德里希·古爾達
奧地利鋼琴家,1930年出生於維也納。7歲學琴,12歲入
維也納音樂學院就讀研究生。1946年獲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首獎。1978年在維也納舉行了三次演奏會,並錄製了唱片。他的演奏既珍視維也納古典音樂的傳統,又富於時代精神,表現出獨有的創造性。他既著力於讓現代人完全理解古典音樂,又反對因循守舊的演奏方式,因而嘗試著對現代
爵士樂的演奏。
毛里齊奧·波利尼
10.毛里齊奧·
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
義大利鋼琴家,1942年出生。早年在
威爾第音樂學院從名師學習鋼琴,併兼學作曲。1960年獲
國際蕭邦鋼琴作品比賽大獎。1971年以後在歐洲旅行演出,頗獲成功。他的演奏風格乾淨利落、健康明快,沒有一點憂傷的影子,給人以力量的感染,他彈出了生活的讚歌,是一位熱愛生活的鋼琴家。當他演奏普羅科菲耶夫、
斯特拉文斯基的一些節奏性很強的樂曲時,其準確無誤、獨出心裁的技巧,實在令人折服。
中國鋼琴家
1999年,17歲的郎朗頂替身體不適的鋼琴家
安德烈·瓦茲登台,一舉成名。郎朗在芝加哥拉文尼亞音樂節明星演奏會上,戲劇性的緊急代替身體不適的安德魯·瓦茲與
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
第一鋼琴協奏曲》,由著名
指揮大師
埃森巴赫指揮。開場前,著名小提琴家
斯特恩對觀眾介紹郎朗說:“你們將從這位年輕的中國男孩身上聽到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果然,當最後一個音符演奏完畢,聽眾全體起立歡呼,如雷般的掌聲經久不息。這場成功的臨時替代演出,被美國三大報紙之一的《
芝加哥論壇報》極度讚賞,讚揚“郎朗是世界上最偉大、最令人激動的鋼琴天才”。令人驚奇、難以置信的是當晚郎朗在拉威亞的獨奏廳為音樂家們又一次演奏
巴赫的《
哥德堡變奏曲》。此曲他已兩年多未彈,然而他卻非常熟練地用1小時10分鐘背譜完成。《芝加哥日報》稱這是“音樂史上的奇蹟”。從此,郎朗與世界上所有的一流樂團陸續簽約,開始了他的音樂演奏生涯。
郎朗是來自中國的鋼琴家,同時他的名字早已是全球文化藝術界的最傑出代表。郎朗5歲便在在瀋陽舉行個人獨奏音樂會,9歲以第一名成績考進中央音樂學院附小,13歲在北京音樂廳演奏蕭邦24首練習曲並在同年獲得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音樂家鋼琴比賽金牌,14歲以第一名成績被美國著名的柯蒂斯音樂學院錄取,15歲被全世界最大的IMG經濟公司簽約,成為最年輕的簽約職業鋼琴家。1999年,17歲的郎朗在芝加哥拉維尼亞音樂節世紀明星音樂會上,緊急代替身體不適的安德魯·瓦茲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一舉成名。從此,郎朗與世界上所有的一流樂團陸續簽約,開始了他的音樂演奏生涯。
2000年,18歲的李雲迪將空缺了15年的蕭邦國際鋼琴比賽金獎納入囊中,轟動世界樂壇。他是首位登上美國財經權威報章《
華爾街日報》及有日本「時代雜誌」之稱的《AERA》封面故事的中國鋼琴家;他是首位被
杜莎夫人蠟像館挑選為名人蠟像的中國鋼琴家;他是首位與世界最大的古典音樂公司DG唱片公司簽約的中國鋼琴家;他是首位與
柏林愛樂樂團發行現場錄音的中國鋼琴家,更是首位獲得波蘭“榮耀藝術”文化勳章的中國人,第一本蕭邦護照的持有者。古典樂評界稱讚他的演奏獨樹一幟,優雅高貴又極富詩意,堪稱當代最浪漫最詩意的國際鋼琴大師,被歐洲媒體譽為“鋼琴王子”、“中國的
蕭邦”。;他的傳奇故事更被國際著名電影監製看中,炮製首部華人鋼琴家的紀錄電影,影片《新浪漫主義》即將在全球透過各大電視台如中央電視台、日本NHK、美國PBS等等及電影院隆重面世。在西方,人們已將他的名字和
波利尼、
阿格里奇、
齊默爾曼等當代鋼琴大師聯繫在一起,被稱為“浪漫派鋼琴大師的接班人”,
波士頓交響樂團終身指揮
小澤征爾稱李雲迪是“人琴合一”。世界各大權威媒體如《
紐約時報》稱讚他“十足的音樂才能!”,稱讚他的演奏獨樹一幟,猶如天籟琴聲,優雅高貴極富詩意,是當代最浪漫最詩意的國際鋼琴大師,而英國權威性古典音樂雜誌《
留聲機》則稱他為“鍵盤上的獨裁者”。
中國最著名鋼琴家,辦有劉詩昆鋼琴中心,多次獲得李斯特獎。
一位傳奇鋼琴家,中國最優秀的鋼琴家之一,也是
鋼琴協奏曲《黃河》創作的主持者和作者之一、權威詮釋者。
被西方媒體盛讚為“一個世紀只能出一到兩個,真正能激動人心的天才鋼琴家”和“一代天之驕子”。1986年莫斯科
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與1987年的西班牙
桑坦德爾國際大賽中,他兩度成為最年輕的獲獎者,從而引起世界樂壇的注目;1988年他成為了美國
吉納?巴考爾國際比賽金獎得主;1992年他一舉獲得第五屆
悉尼國際鋼琴比賽的第一名大獎以及四項特別獎。
米俊樂
米俊樂(1992.06.18—),著名鋼琴家;6歲開始學習鋼琴,憑著對音樂的無限熱愛,在很短的時間裡學會了很多音樂作品;曾榮獲第十三屆貝多芬國際鋼琴大賽第二名。
中國新一代青年女鋼琴家.
張立夏
譚靜雯
中國唯一獲得國際三博士學位的青年鋼琴演奏家。被歐洲媒體譽為“閃耀在歐洲的中國鋼琴之星”。
吳純,出生於武漢。4歲半開始學習鋼琴,8歲獲得全武漢市鋼琴第一名,10歲獲得湖北省藝術人才比賽第一名。13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武漢愛樂音樂學校,並與97年代表湖北省參加香港舉辦的全國鋼琴比賽。 98年年底,收到卡琳娜波波娃教授的邀請,前往
烏克蘭國立敖德薩音樂研究所深造。在留學期間獲得16項國際大獎。2001年底收到烏克蘭前總統庫奇馬的親筆賀信,2003年3月,應邀擔任
李赫特(Richter)國際鋼琴比賽評審,成為克萊涅夫教授(Kharkov.Krainev)邀請,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考入Solo kiass(演奏家學位,博士),順利進入克萊捏夫大師班學習。 2007年6月,在烏克蘭敖德薩國立音樂研究院獲得鋼琴演奏專業與
音樂教育專業的雙博士學位,並正式成為其鋼琴系高級講師。2009年初,在德國漢諾瓦音樂與戲劇學院完成鋼琴演奏家博士學位的學習。 2009—2011年,成功在全國多座城市舉辦個人演奏會並廣受好評!
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烏克蘭敖德薩音樂學院、德國弗賴堡音樂學院等幾所海外知名音樂學府聘為特別授權,吳純博士每年有一定的推薦名額,專業方面得到吳純 博士認可的學生就可以拿到這些學校的
邀請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