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漢字)

亢(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亢,漢字。拼音:gāng、kàng、háng

《說文》:“亢,人頸也。從大省,像頸脈形。頏, 亢或從頁。”

gāng。頸項、咽喉。

kàng。1、高,高傲:高亢。不亢不卑。2、極度,非常,過份:亢旱。亢奮。3、抗,匹敵:亢禮。亢衡。4、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屬東方蒼龍七宿。亢(又稱亢宿),共4星,位於室女座,即室女κ、ι、φ、λ。5、姓氏:亢姓

háng同“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亢
  • 類別:漢字
  • 筆畫:4
  • 星名:亢宿,屬東方蒼龍七宿
  • 地名:龍亢long kang
基本信息,漢字釋義,基本解釋,詳細解釋,常用詞條,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拼音:kàng háng gāng
宋體“亢”字宋體“亢”字
部首:亠
五筆輸入法:ymb
筆畫數:4

漢字釋義

基本解釋

1、高,高傲:高亢。不亢不卑。
2、極度,非常,過份:亢旱。亢奮。
3、抗,匹敵:亢禮。亢衡。
4、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屬東方蒼龍七宿。亢(又稱亢宿),共4星,位於室女座,即室女κ、ι、φ、λ。
5、姓氏:亢姓

詳細解釋

【名】 象形。象人頸之形。人頸乃食物通道。本義:喉管。引申義:管道。管子。參考:《說文》:“亢,人頸也。從大省,象頸脈形。凡亢之屬皆從亢。”
1、象形。小篆字形,從大(人)省,象人的頸脈形。
2、人頸的前部,喉嚨。
龍亢[lóng gāng] 據古書記載,亢 [gāng]為頸部、脖子的意思,龍亢即龍頸之意
龍亢鎮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該鎮是個千年古鎮,“角宿”之後的四顆星是“亢宿”,亢是龍的咽喉,因此以“龍亢”命名該鎮表明了龍亢鎮的在軍事、經濟、交通的重要性。龍亢鎮地處懷遠縣西部,東距蚌埠市區60公里,西與蒙城縣接壤,南靠307省道和南(京)洛(陽)高速公路,北臨北淝河渦河穿鎮而過,龍亢渦河大橋連線南北兩岸。鎮域面積108平方公里。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87年復設鎮。1992年黃窪鄉併入。以農業為主,產小麥、大豆、水稻。企業有輪窯廠、水泥製品廠、麵粉加工廠等。境內有晉朝大將桓溫墓,漢代經學大師桓榮、江上青妻子王韶生於此地。
3、高。故解之以牛之白顙者與豚之亢鼻者。——《莊子·人間世》
又如:亢爽(天高氣爽;性格直爽);亢山(高山);亢言(高談闊論);亢昂(高昂;激揚)。
4、剛強。
恕在朝八年,其議論亢直,皆此類也。——《三國志·杜恕傳》
又如:亢烈(剛毅);亢亮(剛直誠信);亢悍(剛烈強悍);亢藏(剛直孤僻)。
5、自高,無所屈。
信明蹇亢,以門望自負。——《新唐書·文藝傳上》
6、乾旱。如:亢陽(指旱災);亢厲(旱災);亢嘆(旱災)。
【名】
1、星名,亢宿。二十八宿之一,青龍七宿的第二宿。在室女座,有四星,皆三等星。
亢宿四星。——《宋史·天文志三》
2、姓。亢姓。
【副】
亢、伉、抗古通用。意為:極,達到最高的境界。
從今以後,著這楚州亢旱三年。——元·關漢卿《元曲選·竇娥冤》
《荀子·富國》:“仁人之用國,將修志意,正身行,伉隆高,致忠信,期文理。”王念孫注曰:“伉者,極也。《廣雅》曰:‘亢,極也。’《乾·文言》曰:‘亢龍有悔,與時偕極。’子夏傳曰:‘亢,極也。’王肅曰:‘窮高曰亢’。窮,亦極也。宣三年《左傳》‘可以亢寵’,杜注曰:‘亢,極也。’《漢書·五行志》曰:‘兵革抗極。’‘亢’‘抗’‘伉’字異而義同。桓九年《榖梁傳》‘伉諸侯之禮’,十八年《傳》‘以夫人之伉’,《釋文》並云:‘伉,本又作亢。’《論語》‘陳亢’,《說文》作‘陳伉’。《史記·貨殖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漢書》‘抗’作‘亢’。‘伉隆高,致忠信,期文理’,伉、致、期,皆極也。伉隆高,猶言致隆高。《荀子·仲尼》篇曰“非致隆高也,非綦文理也”,《荀子·王霸》篇同,《荀子·王制》篇曰“致隆高,綦文理”,皆其證矣。”
【動】
1、抵禦。通“抗”。
我則為政,而亢大國之討。——《左傳·宣公十三年》
諸列侯莫敢與亢禮。——《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又如:亢衡(對立相敵。也作抗衡);亢禮(彼此以平等的禮儀相待。也作“抗禮”);亢答(應對。指禮儀酬答)。
2、蔽,庇護。
吉不能亢身,焉能抗宗?——《左傳·昭公元年》
又如:亢宗(庇護宗族。後引申為光大門第)。

常用詞條

亢奮、亢進、亢直、淫亢、不卑不亢、高亢。
又音gāng。頸項、咽喉。
又音gang,古代用於地名,亢父,督亢。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古郞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郞切,𠀤音岡。《說文》人頸也。《史記·婁敬傳》搤其亢。
《爾雅·釋鳥》亢,鳥嚨。《注》亢卽咽,俗作吭。
《玉篇》苦浪切。星名。《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注》列宿數起角亢,故曰壽。《史記·天官書》亢為疏廟。《春秋·元命包》亢四星為廟庭,聽政之所,其占明大,則輔臣忠,天下寧。
過也,愆也。《易·乾卦》亢龍有悔。《正義》上九,亢陽之至,大而極盛,故曰亢龍。
旱曰亢陽。
極也。《左傳·宣三年》可以亢寵。
強也,蔽也。《左傳·昭元年》鄭太叔曰: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
無所𤰞屈曰亢。《唐書·崔信明傳》信明蹇亢,以門望自負。
督亢,龍亢,俱地名。
姓。明亢思謙,臨汾人,由翰林官至布政。
敵也。《揚雄·趙充國贊》營平守節,屢奏封章。料敵制勝,威謀靡亢。
同庚。亢倉子。《莊子》作庚桑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