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概況,分類,綜合性,專業性,地區性,電影節,中國獎項,國人獲獎情況,張藝謀,陳凱歌,李安,王家衛,楊德昌,侯孝賢,姜文,賈樟柯,王小帥,王全安,張曼玉,夏雨,梁朝偉,葛優,鞏俐,蔡明亮,葉德嫻,蕭芳芳,廖凡,謝飛,中國獲獎,帝後總計,影后,影帝,
發展概況 進入50年代,國際電影節更加引人注目、迅速發展起來,從歐洲擴展到北美洲、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非洲。由40年代的幾個,猛增到50多個。
坎城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 到了60年代末,國際電影節又增加了一倍,總數超過了100個。70年代是高峰時期,十年時間又翻了一番,達到200多個。
80年代以來,又增設了50多個新的國際電影節。全世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單獨舉辦或輪流舉辦過各種名目繁多的國際電影節300多個(其中包括國際電影周、國際電影展、國際電影比賽等),而且還有不斷增長的趨勢,分布情況如下:
歐洲是國際電影節的發源地,又是重點地區,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超過200個,約占全世界總數的60%,在數量上居世界的首位。其中義大利、法國、西班牙3個國家占歐洲總數的一半以上,是歐洲的重點。
其次是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這兩個國家舉辦了40多個國際電影節,約占全世界總數的18%,居第二位。美國雖然從50年代才開始舉辦國際電影節,比歐洲晚一些,但後來居上,發展很快。30多年來,美國先後在20多個城市舉辦過30多個各種不同形式的國際電影節,其中主要集中在紐約、芝加哥、洛杉磯、舊金山等大城市。現在美國是世界上舉辦國際電影節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亞洲雖然不如歐洲和北美洲,但至今也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舉辦過20多個國際電影節。另外,還有60個國家和地區雖未單獨舉辦國際電影節,但參加了輪流舉辦的一些國際電影節。亞洲舉辦的國際電影節約占全世界總數的9%。
拉丁美洲和亞洲一樣,發展得很快。有10多個國家共舉辦了20多個國際電影節,約占全世界總數的7%。
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舉辦過8個國際電影節,約占全世界總數的2%。
非洲雖然發展得慢一些,但也在迎頭趕上,已有8個國家先後舉辦過16個國際電影節,約占全世界總數的4%。
分類 世界上共有700個左右的電影節,由
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 批准認可、並有著較高質量的國際性電影節大約有50個左右。上述300多個國際電影節就其性質而言,可分為3種類型:
綜合性 專業性 專業性國際電影節有150多個,特點是規模小,舉行的時間也短,最多一周,最少3~4天,一般只放映或主要放映某一專業題材的影片,包括政治、軍事、科技、文教、衛生、工農業等30多種專業。歷史最久的專業性電影節是1945年義大利創辦的國際體育片電影節。自創辦以來,先後在義大利的科蒂納丹佩佐、聖萬桑、
都靈 等城鎮舉行,每年一次,為期一周。
上海國際電影節 70年代以來,中國多次參加並獲得了一些獎。其他重要的專業性國際電影節還有:國際科學電影協會輪流舉辦的國際科學普及電影節、法國創辦的昂西國際卡通片電影節、西班牙的
希洪 國際兒童片電影節、法國巴黎的國際軍事電影節、保加利亞的
瓦爾納 國際紅十字會和衛生電影節、芬蘭的
坦佩雷 國際短片電影節、
聯邦德國 的弗里德堡宗教電影節、
捷克斯洛伐克 的伐斯特拉發國際生態學電影節、丹麥的
歐登塞 童話片電影節、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幻想片電影節、美國的紐約國際手工藝品電影節、瑞士的日內瓦國際自然影片電影節等。
地區性 地區性國際電影節,現有30多個,特點是規模大小不等,放映時間一般是一周,有的兩周,只放映某一個地區、幾個地區某些國家生產的影片。1954年由日本、印度尼西亞、菲律賓、
馬來亞 (今馬來西亞)、新加坡、 泰國以及香港、 台灣等地共同創辦的
亞洲電影節 (亞太影展)是最早的地區性國際電影節之一。其他主要的地區性國際電影節還有:蘇聯創辦的專門放映亞、非、拉國家影片的
塔什乾 國際電影節、
布吉納法索 (原名上沃爾特)舉辦的
瓦加杜古 泛非電影節、在古巴舉辦的拉丁美洲新電影國際電影節、法國的
南特三大洲電影節 以及東協國家電影節、巴爾幹國際電影節、法語區國際電影節、北歐電影節、地中海電影節、大英國協電影和電視節、撒哈拉地區國家電影節等。
以上3種不同性質的國際電影節在國際文化交流、政治活動、經濟貿易、科技合作等許多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80年代每年有 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各種不同類型的國際電影節。通過各國影片的放映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各國的友好關係和相互了解,為發展各國電影事業作出重要的貢獻。
電影節 國際A類電影節
法國
坎城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
柏林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2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日本
東京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金麒麟獎;
俄羅斯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埃及
開羅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加拿大
蒙特婁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愛沙尼亞塔林國際電影節。
中國獎項 國人獲獎情況 中國從1950年起參加國際電影節的映出,並派了許多電影代表團前去參加商業性和學術性活動。據統計:1950~1985年,先後共參加過40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的100多個國際電影節,獲獎影片有183部次(其中故事片61部次,紀錄片45部次,科教片36部次,美術片41部次)。
以下是三大國際電影節(嘎納、柏林、威尼斯)國人獲獎情況:
張藝謀 《菊豆》第4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首屆路易斯·布努力埃爾特別獎《
菊豆 》
《
活著 》第47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大獎、人道精神獎,葛優成為首位華人嘎納影帝;
《
英雄 》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阿爾弗雷鮑爾特別創新作品獎。
陳凱歌 李安 《
飲食男女 》(1994)坎城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單元開幕影片
《
理智與情感 》(1995)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
色,戒 》(2007)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王家衛 《
春光乍泄 》1997年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是首位獲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
花樣年華 》2000年第5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梁朝偉 )、最佳藝術成就大獎(張叔平、
杜可風 、李屏賓)
楊德昌 2000年憑《
一一 》第5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侯孝賢 此外導演的《薔薇的名字》獲第54屆坎城電影節(2001年)技術大獎:杜篤之
姜文 2000年《
鬼子來了 》第5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大獎。
賈樟柯 2013年,《
天注定 》 第66屆坎城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 最佳編劇
王小帥 王全安 2010年《團圓》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同時也打破三大電影節開幕片不拿獎的歷史宿命。
張曼玉 2004年《清潔》第5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夏雨 梁朝偉 2000年《花樣年華》第5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葛優 1994年憑《活著》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首位獲得坎城影帝的華人演員
鞏俐 2004年第5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紀念大獎
蔡明亮 1994年第51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電影金獅獎《愛情萬歲》
2013年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評審會大獎《郊遊》
葉德嫻 2011年《桃姐》獲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蕭芳芳 1995年《女人四十》獲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廖凡 2014年憑藉《白日焰火》獲得第六十四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謝飛 第40屆柏林電影節(1990年)傑出個人成就獎:《本命年》
第43屆柏林電影節(1993年)最佳影片金熊獎:《香魂女》
此外,三大電影節獲獎的國人有
第15屆坎城電影節(1962年)優秀技術獎:《楊貴妃》
第28屆坎城電影節(1975年)最高技術委員會獎:《俠女》 胡金銓
第48屆坎城電影節(1995年)電影技術獎:《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呂樂
第52屆坎城電影節(1999年)技術大獎:《荊軻刺秦王》屠居華
第58屆威尼斯電影節(2001年)評審會特別獎:《車四十四》(伍仕賢)
第32屆柏林電影節(1982年)最佳編劇銀熊獎:《三個和尚》
第33屆柏林電影節(1983年)銀熊獎,特別獎:《陌生的朋友》(許雷)
第39屆柏林電影節(1989年)評審會特別獎:《晚鐘》 吳子牛
第41屆柏林電影節(1991年)特別鼓勵獎:《李蓮英》(田壯壯)
中國獲獎 中國電影人在
國際A類電影節 中所獲重要榮譽(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影帝、影后):
上海國際電影節
2002年
霍建起 《生活秀》獲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
陶紅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1991年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獲最佳導演銀獅獎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1999年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獲聖馬克金獅獎
2007年李安《色.戒》獲金獅獎(三連冠)
坎城國際電影節
1994年張藝謀《活著》獲評審團大獎、最佳男演員(葛優)
2000年梁朝偉《花樣年華》(香港)獲最佳男演員獎
2012年賈樟柯《天注定》獲最佳原著劇本獎
2014年侯孝賢《聶隱娘》獲最佳導演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
1988年張藝謀《紅高粱》獲金熊獎
1992年張曼玉《阮玲玉》獲最佳女主角銀熊獎
1999年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獲銀熊獎
東京國際電影節
1988年
吳天明 《老井》獲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獎(張藝謀)
1993年田壯壯獲《藍風箏》獲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獎(
呂麗萍 )
1994年
嚴浩 《天國逆子》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
1994年牛振華《背靠背,臉對臉》獲最佳男演員獎
1996年吳天明《變臉》獲最佳導演獎,
朱旭 《變臉》獲最佳男演員獎
1997年
曾靜 、
劉若英 《美麗在唱歌》同獲最佳女演員獎
2003年霍建起《暖》獲最佳影片大獎
2005年金雅琴《我們倆》獲最佳女演員獎
2010年范冰冰《觀音山》最佳女演員獎
蒙特婁國際電影節
聖塞瓦斯蒂安電影節
1994年寧靜《炮打雙燈》獲最佳女演員獎
1999年張元《洗澡》獲最佳導演獎
2002年陳凱歌《和你在一起》獲最佳導演獎、最佳男演員獎(劉佩奇)
2004年
徐靜蕾 《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獲最佳導演獎
2016年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獲最佳影片金貝殼獎
2016年范冰冰《我不是潘金蓮》獲最佳女演員獎
開羅國際電影節
1992年
胡雪楊 《留守女士》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獎(
修晶雙 )
2000年
馮小剛 《一聲嘆息》獲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
張國立 )、最佳女主角(
徐帆 )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帝後總計 影后 華語電影人在全球
國際A類電影節 中共獲30座影后,其中張曼玉、鞏俐和范冰冰各獲2個、其餘皆1個(粗體字為“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影后)。
1991年趙麗蓉《過年》獲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1992年張曼玉《阮玲玉》獲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1992年 鞏俐 《 秋菊打官司 》獲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最佳女演員 1993年呂麗萍《藍風箏》獲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1995年郭柯宇《紅櫻桃》獲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1995年蕭芳芳 《女人四十》獲 柏林國際電影節 最佳女演員 1995年歸亞蕾《女兒紅》獲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1997年潘予《安居》獲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1997年曾靜、劉若英《美麗在唱歌》同獲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1998年梅婷《紅色戀人》獲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1999年艾麗婭《一代天嬌成吉思汗》獲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2000年徐帆《一聲嘆息》獲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2000年鞏俐《漂亮媽媽》 獲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2001年彭玉《月圓今宵》獲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2002年陶紅《生活秀》獲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2004年顧美華《美麗上海》獲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2004年張曼玉 《清潔》獲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2005年趙薇《情人結》獲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2005年金雅琴《我們倆》獲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2006年張靜初《芳香之旅》獲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2011年呂星辰《郎在對門唱山歌》獲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2011年葉德嫻 《桃姐》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影帝 華語電影人在全球
國際A類電影節 中共獲13座影帝,分別由13人所得(粗體字為“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影帝)。
1988年
張藝謀 《老井》獲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1994年夏雨《 陽光燦爛的日子 》獲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最佳男演員
1994年
牛振華 《背靠背,臉對臉》獲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1996年朱旭《變臉》獲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2000年
張國立 《一聲嘆息》獲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張學友2002年《男人四十》印度新德里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2003年宋國鋒《父親》獲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2008年馬國偉《
千鈞一髮 》獲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2010年王千源《
鋼的琴 》獲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