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15年,劉傑出生於河北
威縣。
1936年後,任北平西郊區區委書記、中共北平市委委員、農委書記。
1938年至1942年,分別任
晉察冀第三特委書記、邊區委員會委員,中共北嶽區第三特委副書記。
1943年,赴延安,進中央黨校學習,出席中共七大。
1945年至1949年,分別任中共
察哈爾省委副書記、察哈爾軍區政委、省委書記。北嶽區委副書記,豫西軍區第二政委、豫西黨委第二書記。開封市委副書記、警備區副政委。
1949年至1953年,任河南省委副書記兼工人工委書記、政協副主席,
中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部長。
1952年至1957年,任地質部副部長、黨組書記。國務院三辦副主任。期間地質部找到了我國第一座鈾礦。
1956年至1960年,任三機部、二機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
1960年至1967年,任二機部部長、黨組書記。國防工業辦副主任。在其主持二機部工作期間,為我國核子彈爆炸做出了重要貢獻。
1978年至1985年,任河南省委書記、省長、省委第一書記、人大主任。
1982年至1987年,為中顧委委員。
中共七大、十二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人物成就
組建二機部
1956年,毛澤東主席原計畫成立中國和平利用原子能委員會,由
宋任窮負責主抓工作協調各方面工作,在中國開展核子的研究利用。周恩來找宋任窮談話,談話中宋任窮向周恩來總理說出自己的建議,“核子研究以委員會對委員會之間的交往談虛的多,如中國真是要決心儘快造出自己的核子彈,我建議中央考慮成立一個實體的工業部來開展實際的研究,試驗,製造工作,由該實業部來一體抓到底,能較快的造出自己的核子彈!而最好不要採取將研究和製造兩家分開的體制。”
這次談話之後,宋任窮先行到任中國和平利用原子能委員會開展工作。後周恩來總理親自向毛澤東主席匯報了和宋任窮的談話及
宋任窮的建議後,中央採用這一建議,決定撤銷成立的和平利用原子能委員會,建立新的專門的工業部,從研究試驗到生產一條龍一抓到底。
1960年,宋任窮到廣州與主席見面,匯報了第一顆核子彈64年爆炸的計畫。後來中央調宋任窮去東北工作,周總理問宋誰任部長合適,宋任窮回答:“劉傑同志可以任部長,他對二機部定的1964年爆炸的計畫從頭到尾都清楚,如中央認為要部隊另調任來也可以。”之所以推薦劉傑任部長,就是基於一條龍抓到底(中間不要有間斷重新了解情況)的原則。
宋任窮的這一建議,為
二機部選拔了一位好領導,也成為了中國後來幾個重大軍事項目研發製造的體制。
1956年至1960年,劉傑任二機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1960年至1967年任二機部部長、黨組書記。二機部以研製核武器為主要任務,後來發展為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試驗
在劉傑擔任地質部副部長、黨組書記期間,他找到了中國第一座
鈾礦。1959年初,二機部所屬的內蒙古包頭核燃料元件廠、甘肅蘭州
鈾濃縮廠、甘肅酒泉
原子能聯合企業等首批主要工程都已取得了很大進展,中方迫切需要蘇方早日供給生產核子彈的技術資料,等核燃料工廠建成,生產出
裂變物質後,即可投入武器的生產,並於1962年進行首次
核試驗。
然而,由於蘇聯方面遲遲不能履行“國防新技術協定”中的核心內容——提供核子彈教學模型和資料——二機部多方協調,蘇方給予的答覆是,中方提出的意見有道理,也有必要,但因為需要對“國防新技術協定”中的內容進行補充修改,所以還應由中國政府正式向蘇聯提出,派代表團赴蘇談判,解決相關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1959年6月下旬,中國方面組成了以
宋任窮為團長的代表團,準備啟程前往蘇聯。這時,一個不妙的訊息,從
莫斯科傳到北京。
1959年6月底的一天,周恩來的秘書馬列打電話給二級部副部長劉傑,說有一份絕密檔案,與核問題有關,讓他馬上去看一下。劉傑趕緊要車去了。原來是一封蘇共中央致中共中央的信函,落款日期為1959年6月20日。
1959年6月26日,蘇聯駐華大使館參贊蘇達列柯夫送交周恩來辦公室。此時中央主要領導人都到廬山開會去了,周恩來電話里囑咐讓劉傑先看一下。
信的內容大致是:中國
二機部部長要求當時就把核子彈的樣品和設計炸彈的技術資料轉交中國,這個要求的提出正趕上
日內瓦會議在擬定禁止試驗核武器的協定,正趕上政府首腦會議即將召開,考慮到西方國家如獲悉蘇聯將核武器的樣品和設計的技術資料交給中國,就很有可能嚴重地破壞社會主義國家為爭取和平與緩和國防緊張局勢所作的努力。因此,在當時條件下,只能暫緩向中國提供核子彈的樣品和技術資料,將來如何
共同行動,兩年以後看局勢發展再定。
由於這種絕密的東西不能帶走,也不能抄寫。劉傑按照規定默記了內容。
看過信,劉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由於當時蘇聯與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正在談判禁止核試驗之事,赫魯雪夫與
艾森豪即將在
戴維營舉行會談,蘇聯就找了這兩個理由,說是兩年以後,實則是無限期推遲給中國的援助。
回到部里,劉傑馬上把這個意思講給了
宋任窮,黨組趕緊開會研究,做出了一個估計:看來從這封信開始,蘇聯在核子彈方面對中國援助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
但是,這封信怎么處理呢?畢竟是蘇共中央給中共中央的信。宋任窮電話里請示在廬山開會的
聶榮臻。聶榮臻感到事情重大,讓宋任窮、劉傑、
萬毅擇機上廬山當面向中央主要領導匯報。聶榮臻聽完匯報,表示:“蘇聯不給,我們就自己搞。”周恩來最後的意見是:“中央研究過了,我們不理他那一套。他不給,我們就自己動手,從頭摸起,準備用八年時間搞出核子彈。”為了記住1959年6月這個特殊的日子,後來中國第一顆核子彈工程的代號就確定為 “596”。
在劉傑的組織下,一批海歸學者和科學家,踏進了鑄造民族核
盾牌的中物院大門。
20世紀60年代的“兩彈”研製基地位於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牧區,氣候惡劣,最低溫度達零下四十度,一年內有八九個月要穿棉衣。“飢餐砂礫飯,渴飲苦水漿。”張愛萍將軍這樣描寫當時試驗基地的條件。“草地藍天,帳篷為家;深山峽谷,別有洞天”。
當時劉傑面臨的豈止是惡劣的自然環境,
國際形勢也日益嚴峻。1959年6月,蘇聯撕毀向中國提供核子彈教學模型和圖紙資料的《國防新技術協定》,1960年撤走所有技術專家,使剛剛起步的研製工作雪上加霜。
另外,核武器研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眾多學科和諸多部門。突破“兩彈”時,全國先後有中國科學院、冶金部、化工部、交通部、水電部等26個部(委)、解放軍各軍兵種、20個省市自治區、900多個工廠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大力支援、協同,參與了攻關與會戰。在劉傑的出色領導下,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全國上下,大力協同努力做好核武器研製工作。
從1960年底中國科學家已開始摸索氫彈原理。當時的二機部劉傑部長、
錢三強副部長把研究氫彈的任務交給了在
原子能研究所工作的
黃祖洽、于敏、
何祚庥等人。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在西北浩瀚的沙漠上,轟地一聲巨響,騰起了烈焰翻滾的巨大蘑菇狀煙雲。這震撼世界的驚雷向世人宣告:中國任人欺凌的時代結束了!
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之後,從事氫彈理論先期探索的隊伍轉入中物院理論部。理論部科研大樓,每天晚上燈火輝煌。劉傑為了琢磨一個問題,常常通宵達旦地工作;
彭桓武、
鄧稼先、
周光召、
黃祖洽、于敏等科學家的報告一個接著一個,報告廳常被擠得水泄不通。
1966年12月28日,氫彈原理試驗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7時,空軍
徐克江機組駕駛著72號轟炸機,進行氫彈空投試驗。
從第一顆核子彈試驗到氫彈原理突破,美國用了七年多,蘇聯用了四年,英國用了四年半,而中國僅用了兩年零兩個月。這是一個讓全世界為之震驚的速度!正是由於科技人員心中時刻惦念著民族的強盛,中國核武器的研製和發展才得以步履矯健。
人物榮譽
2009年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首屆
管理科學獎頒獎大會上,原二機部部長劉傑因在任內成功爆炸中國第一顆核子彈和第一顆氫彈,奠定中國第一艘
核潛艇的技術物質基礎,基本建成中國核燃料
工業體系,在組織管理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而獲得管理科學特殊貢獻獎。
人物逝世
2018年9月23日,原國家二機部部長、河南省委原第一書記、“兩彈一艇”元勛劉傑同志在深圳逝世,享年10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