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瑞士舉辦的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也是世界影壇歷史上最悠久的大型國際電影節之一,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與坎城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歐洲四大電影節”,素有“電影節王子”的美譽,最高獎項為金豹獎。

該電影節得到瑞士政府有關部門和一些地方組織的支持和資助。每年7月和8月之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規定,世界各國參加該電影節的影片,必須在電影節舉行的前一年內完成,並尚未在瑞士公映過。

2018年5月,入選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電影節委員會首批成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外文名: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創立時間1946年 
  • 主辦單位: 瑞士
  • 獎項:金豹獎
  • 舉辦周期:每年8月
  • 類別國際A類電影節
獎項介紹,重要獎項,歷屆回顧,歷屆得主,金豹獎,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導演,榮譽金豹獎終生成就獎,華人相關,獲獎,評審,其他介紹,

獎項介紹

洛迦諾電影節每年七八月間在瑞士風光旖旎的小城洛迦諾舉辦,是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與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同為世界上第四悠久的電影節,位居威尼斯電影節莫斯科電影節坎城電影節之後。威尼斯電影節前主席馬克·穆勒曾經讚譽過,“洛迦諾電影節是歐洲電影節中的王子。”而該電影節也是最早發掘中國新電影並且與第五代導演結下深厚淵源的國際電影節。洛迦諾電影節的獎項以前主要為“金帆獎”(大獎)、“銀帆獎”(二等獎);現設“金豹獎”(最佳影片)、“銀豹獎”和“銅豹獎”、“榮譽金豹獎”(終身成就獎)、“評審會特別獎”等獎項。
2018年5月,入選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電影節委員會首批成員。

重要獎項

金豹獎/Golden Le
opard
最佳男演員/Best Actor
最佳女演員/Best Actress
最佳導演/Best Director
評審團特別獎/Special Jury Prize
國際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第二名,僅次於金豹獎。
特別提及/Special Mention
榮譽金豹獎/Leopard of Honor
更多名為:終生成就獎
最佳處女作/Best First Film
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Netpac Award
觀眾獎/Audience Award
卓越獎/Excellence Award
自2004年起頒給擁有獨特風格和取得卓越成績的國際知名演員,由葡萄酒商Moët et Chandon贊助。

歷屆回顧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歷屆 回顧
時間
金豹獎
時間
金豹獎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50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歷屆得主

金豹獎

年度獲獎電影導演代表國家
1946年
一個都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雷內·克萊爾(René Clair)
美國
1947年
沉靜(Le silence est d'or)
法國
1948年
德意志零年(Germany Year Zero)
羅伯托·羅塞里尼
義大利
1949年
農場七宗罪(La ferme des sept péchés)
讓·德韋夫爾(Jean-Devaivre)
法國
1950年
威利還鄉記(When Willie Comes Marching Home)
美國
1951年
未頒發
1952年
獵殺(Hunted)
查爾斯·克瑞奇頓(Charles Crichton)
英國
1953年
愷撒大帝(Julius Caesar)
約瑟夫·曼凱維奇
美國
格林卡(Kompozitor Glinka)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Grigori Alexandrov)
蘇聯
1954年
地獄門(Jigokumon)
日本
五腳綿羊(Le mouton à cinq pattes)
亨利·維尼爾(Henri Verneuil)
法國
Frutti selvaggi(Les fruites sauvages)
赫爾維·布龍貝格爾(Herve Bomberger)
法國
Il Principe Bajaja(Prince Bajaja)
伊利・唐卡(Jirí Trnka)
Rotation
沃爾福岡·施多德(Wolfgang Staudte)
西德
1955年
Carmen Jones
奧托·普雷明格(Otto Preminger)
美國
L'usignolo dell'Imperatore(Dobrý voják Svejk)
伊利·唐卡
1956年
未頒發
1957年
Il grido
義大利
1958年
Un pugno di polvere(Ten North Frederick)
菲利浦·唐恩(Philip Dunne)
美國
1959年
殺手之吻(Killer's Kiss)
史丹利·庫柏力克
美國
1960年
英俊的安東尼奧(Il bell'Antonio)
莫洛·鮑羅尼尼(Mauro Bolognini)
義大利
1961年
野火(Nobi)
日本
1962年
Un cuore grosso così(Un coeur gros comme ça)
François Reichenbach
法國
1963年
Trasporto per il paradiso(Transport z raje)
Zbynek Brynych
1964年
黑彼得(Cerny petr)
1965年
Alle quattro del mattino, due uomini, due donne(Four In The Morning)
安東尼·西門斯(Anthony Simmons)
英國
1966年
Il coraggio quotidiano(Kazdy den odvahu)
Evald Schorm
1967年
恍惚的土地(Terra em transe)
格勞貝爾·羅恰(Glauber Rocha)
巴西
1968年
I visionari
Maurizio Ponzi
義大利
1969年
Charles mort ou vif
Alain Tanner
1969年
Nessun orizzonte oltre il fuoco(V ogne broad net)
Gleb Panfilov
蘇聯
三隻傷心老虎(Los tres tristes tigres)
Raúl Ruiz
智利
Szemüvegesek
Sandor Simò
1970年
道路的盡頭(End of the Road)
Aram Avakian
美國
Lilika
Branko Plesa
無常
日本
Sole O(Soleil O)
Med Hondo
1971年
Gli amici(Les amis)
熱拉爾·布萊恩(Gérard Blain)
法國
Hanno cambiato faccia
科拉多·法里納(Corrado Farina)
義大利
In punto di morte
Mario Garriba
義大利
1971年
Private Road
巴尼·普拉茨-米爾斯(Barney Platts-Mills)
英國
Znaky na drodze(Znaky na drodze)
Andrzej Piotrowski
波蘭
1972年
Bleak Moments
麥克·李
英國
1973年
Illuminazione(Illuminacja)
克里斯多夫·贊努西(Krzysztof Zanussi)
波蘭
1974年
Via dei pompieri n°25(Tuzolto utca 25)
伊斯特凡·薩博(István Szabó)
1975年
Il figlio di Amr è morto(Le fils d'Amr est mort)
Jean-Jacques Andrien
1976年
Le grand soir(Le grand soir)
Francis Reusser
1977年
安東尼奧·葛蘭西的監獄歲月(Antonio Gramsci - I giorni del carcere)
Lino Del Fra
義大利
1978年
I tembelides tis eforis kiladas(I tembelides tis eforis kiladas)
Nikos Panayotopoulos
希臘
1979年
Il gregge(Sürü)
札奇·奧克坦(Zeki Ökten)
土耳其
1980年
Maledetti vi amerò
馬可·圖利歐·吉歐達納(Marco Tullio Giordana)
義大利
1981年
Chakra
Rabindra Dharmaraj
印度
1982年
旅行者(Traveller)
Joe Comerford
Rapporti prefabbricati(Panelkapcsolat)
貝拉·塔爾(Béla Tarr)
Les jocondes
Jean-Daniel Pillault
法國
Quartetto Basileus
Fabio Carpi
義大利
1983年
La principessa(Adj király katonát)
Pál Erdöss
1984年
天堂陌影(Stranger Than Paradise)
美國
1985年
Falò. Fuoco alpino(Höhenfeuer)
佛瑞德·穆勒(Fredi Murer)
1986年
Jezioro bodenskie(Jezioro bodenskie)
Janusz Zaorski
波蘭
1987年
Il bebè(O Bobo)
José Alvaro Morais
1988年
遠方的聲音(Distant Voices, Still Lives)
特倫斯·戴維斯(Terence Davies)
英國
Farfalle(Schmetterlinge)
沃爾夫岡·貝克(Wolfgang Becker)
西德
1989年
Why Has Bodhi-Dharma Left for the East?
韓國
1990年
Un valzer casuale(Slouchainij Vals)
Svetlana Proskurina
蘇聯
1991年
夢幻強尼(Johnny Suede)
湯姆·迪西羅(Tom DiCillo)
美國
1992年
日本
1993年
高加索俘虜(Prisoner of the Mountains)
Ermek Shinarbaev
俄羅斯
1994年
水缸(Khomreh)
Ebrahim Foruzesh
伊朗
1995年
Rai(Raï)
托馬斯·吉洛(Thomas Gilou)
1996年
Nénette e Boni(Nénette et Boni)
克萊爾·丹尼斯(Claire Denis)
法國
1997年
Lo specchio(Ayneh)
賈法·帕納西(Jafar Panahi)
伊朗
1998年
中國
1999年
Pelle d'uomo cuore di bestia(Peau d'homme, coeur de bête)
Hélène Angel
法國
2000年
父親
中國
2001年
Alla rivoluzione sulla due cavalli
Maurizio Sciarra
義大利
2002年
Il desiderio(Das Verlangen)
伊恩·狄爾泰(Iain Dilthey)
德國
2003年
Acque silenziose(Khamosh Pani)
莎碧哈·蘇瑪(Sabiha Sumar)
2004年
私人地區(Private)
薩維里奧·克斯坦佐(Saverio Costanzo)
義大利
2005年
9 vite da donna(Nine Lives)
羅德里戈·加西亞(Rodrigo García)
美國
2006年
Das Fräulein(Das Fräulein)
Andrea Staka
2007年
戀する彼女、西へ
日本
2008年
Parque vía(Parque vía)
Enrique Rivero
墨西哥
2009年
She, a Chinese
中國
2010年
中國
2011年
Aprire porte e finestre(Abrir puertas y ventanas)
Milagros Mumenthaler
阿根廷

最佳男演員

時間影片影帝
1958年(第11屆)
1959年(第12屆)
1964年(第17屆)
1991年(第44屆)
謝卜
拉契得·波查拉 Rachid Bouchareb
2000年(第53屆)
2001年(第54屆)
兩立方厘米的革命
2002年(第55屆)
Yorgos Karayannis
2003年(第56屆)
Maria
2004年(第57屆)
2005年(第58屆)
九連禱
派屈克·多洛雷特
2006年(第59屆)
2007年(第60屆)
2008年(第61屆)
Tayanç Ayaydin
2009年(第62屆)
2010年(第63屆)
2011年(第64屆)
伯格丹·杜米特拉徹
2012年(第65屆)
Der Glanz des Tages
Walter Saabel
2013年(第66屆)
El mudo
Fernando Bacilio

最佳女演員

時間影片影后
1948年(第3屆)
Film Without a Name
1958年(第11屆)
Amore e chiacchiere (Salviamo il panorama)
1960年(第13屆)
1964年(第17屆)
2000年(第53屆)
Amour, l'argent, l'amour, L'
2001年(第54屆)
蝴蝶 Nabi
2002年(第55屆)
I Am Taraneh, I Am Fifteen Years Old
2003年(第56屆)
芳齡十三 Thirteen,
Maria,
Khamosh Pani: Silent Waters
2004年(第57屆)
2005年(第58屆)
2006年(第59屆)
2007年(第60屆)
改變我
Marian Álvarez
2008年(第61屆)
2009年(第62屆)
2010年(第63屆)
佳斯娜·杜里奇
2011年(第64屆)
María Canale
2012年(第65屆)
我還有話要說
2013年(第66屆)

最佳導演

時間影片導演
1946年(第1屆)
1948年(第3屆)
1958年(第11屆)
1959年(第12屆)
Foma Gordeev
馬克·頓斯闊依
2006年(第59屆)
2009年(第62屆)
2010年(第63屆)
2011年(第64屆)
2012年(第65屆)
我還有話要說
2013年(第66屆)

榮譽金豹獎終生成就獎

時間得獎者時間得獎者
1989年(第42屆)
1990年(第43屆)
Gian Maria Volontè
1991年(第44屆)
1992年(第45屆)
1993年(第46屆)
1994年(第47屆)
1995年(第48屆)
1996年(第49屆)
1997年(第50屆)
1998年(第51屆)
1999年(第52屆)
Daniel Schmid
2000年(第53屆)
2002年(第55屆)
2003年(第56屆)
2004年(第57屆)
2006年(第59屆)
2007年(第60屆)
2009年(第62屆)
2010年(第63屆)
2011年(第64屆)
2012年(第65屆)
2013年(第66屆)
2017年

華人相關

獲獎

王兵執導的《方繡英》是第六部獲得金豹獎的華語片,在此之前有李紅旗執導的《寒假》(2010)、郭小櫓執導的《中國姑娘》(2009)、王朔執導的《我是你爸爸》(2000)、呂樂執導的《趙先生》(1998)以及香港導演羅卓瑤執導的《秋月》(1993)

評審

(截止2015年,主競賽單元)
歷年華人評審會主席:許鞍華(2006)、賈樟柯(2018年)
歷年華人評審會成員:張藝謀(1997)、呂樂(1999)、張元(2000)、余力為(2004)、蔡明亮(2005)、刁亦男(2014)

其他介紹

華語電影最早出現在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的是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黃土地》獲得了那年的銀豹獎,也讓西方觀眾了解了文革後的中國新電影。後來田壯壯導演也有作品在這裡獲獎,張元的《北京雜種》也在洛迦諾電影節首映,呂樂的《趙先生》,王朔的《我是你爸爸》都曾獲得過最高榮譽“金豹獎”。而陳果導演的《細路祥》,劉冰鑒導演的《男男女女》都曾在洛迦諾電影節引起了很好的反響。盛志民導演的《浮生》,彭韜導演的《血禪》也都從洛迦諾載譽榮歸。
著名導演賈樟柯曾任第6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評審,並回顧放映《站台》。而華人導演的宗師侯孝賢在同屆電影節上喜獲終身成就獎——榮譽金豹獎。
瑞士當地時間2015年8月15日21點,第68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舉行了隆重的頒獎禮。畢贛導演的電影《路邊野餐》一舉斬獲“當代影人”競賽單元最佳新導演獎以及本次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及兩項大獎。影片年內將在國內各院線公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