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

黃庭堅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以謫仙自稱,世稱金華仙伯。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其父黃庶是詩人。“江西詩派”的開山之祖,中國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

黃庭堅自幼聰穎好學,記憶力驚人,治平四年(1067年)進士,調葉縣(今河南葉縣南)尉知太和縣(今江西泰和)。元豐八年(1085年)庭堅為承議郎,參加校定《資治通鑑》,主持編寫《神宗實錄》。哲宗時元祐八年(1093年),黃庭堅進為秘書丞兼國史編修官。紹聖初(1094年),知宣州(今安徽宣城)、鄂州(今湖北武漢)。章惇、蔡卞劾其所修實錄多誣,遭貶謫。同年底,被貶為涪州(今重慶市涪陵區)別駕,安置在黔州(今重慶市彭水縣)。元符三年(1100年),監鄂州稅、奉議郎簽書寧國軍判官。崇寧元年(1102年),知太平州知州。崇寧二年(1103年),朝中形勢又大變,詔令銷毀“三蘇”、秦觀、黃庭堅的文集。同年十一月,被除去官銜,羈管宜州(今廣西宜州市)。崇寧四年(1105年)九月,黃庭堅離世,享年61歲。

黃庭堅對宋詩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其作思路有跡可循,甚講法度,便於學習,所以其追隨者很多。早年以文章詩詞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著作有《豫章黃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山谷詞》)。黃庭堅“滌親溺器”的感人孝行,被載入中國古代二十四孝,成為中華兒女的典範而世代傳頌。

基本介紹

  • 別名:黃山谷、豫章先生
  • :魯直
  • :山谷道人、涪翁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洪州府分寧(古時南昌,今江西九江修水縣)
  • 出生日期:1045年6月12日
  • 逝世日期:1105年9月30日
  • 主要成就書法、文學
  • 主要作品:《山谷詞》、《豫章黃先生集》
  • 本名:黃庭堅
  • 書法作品:《松風閣詩帖》、《諸上座帖》、《砥柱銘》
  • 所屬詩派江西詩派
  • 諡號:文節
  • 民系江右民系
  • 世稱:黃山谷、黃太史、黃文節、豫章先生
  • 乳名:繩權
人物履歷,家世背景,名字由來,童讀春秋,遊學淮南,兩次科舉,初官葉縣,教授北都,主政泰和,為官德平,京師編史,蘇黃唱和,種德西南,短期復職,絢爛宜州,歸葬雙井,身後榮光,主要成就,文學造詣,書法成就,主要作品,人物評價,兩宋時期,金元時期,明清時期,民國至今,史籍記載,軼事典故,相關成語,巧對舅聯,兩稿並讀,快閣鷗盟,洗滌便桶,教子八無,堅強天成,正骨千秋,佛禪情結,名高尊師,梅香真情,收藏化石,家族成員,人物紀念,黃庭堅紀念館,黃庭堅故居,黃庭堅真墓,浦江理和堂,彭水衣冠冢,宜州山谷祠,藝術形象,影視,文學,

人物履歷

家世背景

黃庭堅的遠祖是西漢循吏丞相黃霸,他的十世祖黃翰是唐朝中期的進士,九世伯祖父黃保仁是大唐進士,八世祖黃榮為大唐副相右僕射,七世祖黃浩為晚唐進士,六世祖黃玘為晚唐舉人,六世叔祖黃璞為南唐進士。五世祖黃贍為南唐進士,歷著作郎,知分寧縣。四世伯祖黃元績為南唐進士,是分寧黃氏自浙江金華遷居江西修水後的第一位黃氏進士。四世祖黃元吉為舉人,藏書萬卷;三世祖黃中理大宋舉人,在修水創辦了芝台書院、櫻桃書院,是當時馳名豫章的一位大教育家。祖父黃湜為大宋進士,黃湜十三兄弟,十人進士及第,時稱十龍。父親黃庶,為大宋進士,著名的詩人,康州太守。修水黃氏,詩書世家,書香越過十代,傳至黃庭堅,以致鼎盛。
黃庭堅
黃庭堅像
在黃庭堅(雙井七世)這一輩之前,修水雙井黃氏在宋朝,就已經有了18位進士;在黃庭堅中進士之前,修水雙井黃氏有22位進士。黃庭堅的曾祖父黃中理,在生前為雙井黃氏立下了《雙井黃氏家規》,其後裔稱為“黃金家規”,其中第八條,就是讀書家規。讀書乃誠身之本,而顯揚宗祖之要務也。吾家自今修譜之後,必歲延名宿,教育後生,務期典籍精通,文章曉暢,更且敦勵行誼,以成大器,斯真讀書矣。其供應俸儀,俱不可苟,若以供俸非輕為便,浪延村學,僅圖識字,致茲鄙陋,反墜先聲,為父兄者尚其念之。
其大意是:讀書是修養身心的根本,也是光宗耀祖最重要的途徑。一定要延請有名望的老師,教育後生晚輩,務必使後生晚輩精通中華典籍,所寫文章明白曉暢;更應該陶冶情操,砥礪品行,以成為有用之才,這才是真正讀書了。給教師的供應禮儀,都不可以隨意。如果僅僅為了圖方便,給教師的薪俸低廉,導致貽誤村學,家長僅僅希望子女認識幾個字罷了,導致子女滋生鄙俗淺陋的習氣,反而敗壞祖宗的聲望。家族的長者,一定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雙井黃氏,在黃中理制定的黃氏家規指導下,讀書家風甚美,賢才接踵摩肩,為豫章甲等文化望族。黃庭堅家學淵源有自。南宋袁燮贊道:一門兄弟,共學於修水上芝台書院。道義相磨,才華競爽。黃庭堅中進士後。雙井黃氏又有25位宋朝進士,這樣一來,僅宋朝,雙井黃氏就有四十八位進士。如今修水雙井村被譽稱為“華夏進士第一村”。
黃庭堅
雙井村的黃庭堅雕像

名字由來

1045年6月,黃庭堅出生在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雙井村。當時修水有嬰兒“抓周”的習俗,黃庶遵其俗讓自己的次子繩權(黃庭堅的乳名)進行抓周。在弓、矢、紙、筆等物件中,小庭堅一手拿起毛筆就不願放下。眾人齊贊肯定“黃家又出了個讀書種”。黃庭堅的父親黃庶《伐檀集》記載了這件事情:楚俗,子生周一年,其日,陳食、飲、硯、墨、金帛之具,從兒戲弄,聚家人觀以為樂,繩時先弄墨。看到次子的抓周結果,黃庶自然很高興,曾經賦詩《教繩權學書偶成》回憶道:文字有緣曾弄墨,見來官小免咨嗟。喜將筆硯傳生計,不失詩書作世家。字識姓名能指點,寫因梨栗不傾斜。著鞭莫落時人後,三十塵埃監汝爺。
黃庶從古書中選擇遠古時期的賢能之士的字給長子取名,他給長子取名“大臨”。大臨來自遠古時期的“八愷”,八愷出自《山海經》、《左傳·文公十八年》和《史記》等。八愷者,蒼舒、隤敳、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黃大臨一歲時,黃庶在1042年進士及第。受此激勵,黃庶為次子繩權取名為庭堅,庭堅者,八愷之一。庭堅是遠古時期聖賢皋陶的字,皋陶是舜帝的良佐,中華民族的司法鼻祖,為人正直而有智慧。黃庶給予次子以極大的厚望。黃庭堅六兄弟,四兄弟的名來自八愷:大哥大臨、二弟叔達、三弟蒼舒,還有兩位弟弟的名來自“八元”:大弟叔獻、四弟仲熊。八元者,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
黃庶很仰慕北宋大臣魯宗道,魯宗道在天禧元年(1017 年)為右正言。他任職後,對於如何考察官吏、整頓吏治,向宋真宗提了許多意見和建議。宋真宗對他頗感厭煩。魯宗道見真宗如此,對真宗說:“陛下你任用我,哪裡是僅僅為了收到納諫的虛名呢。我以身居其位而不實際幹事為恥辱,請皇上罷去我的官吧。”真宗為他的敢於直言所感動,在金殿的牆上大書“魯直”二字,讓大家向他學習。為此,黃庶為黃庭堅取字“魯直”。

童讀春秋

幼年便聰穎過人,讀書數遍就能背誦。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書問他,他沒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驚奇,認為他的學業一日千里,進步神速,是千里之才。
黃庭堅
黃庭堅牧牛圖
黃庭堅年五歲,已誦《五經》。一日,問其師曰:“人言《六經》,何獨讀其五。”老師曰:“《春秋》不足讀。”黃庭堅曰:“既曰經矣,何得不讀。”十日成誦,無一字或遺。其父黃庶喜其警悟,欲令習神科舉,黃庭堅聞之,乃笑曰:“是甚做處。”黃庶尤愛重之。
皇祐三年(1051年),作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宋皇祐四年(1052年),作詩送人赴舉:“萬里雲程著祖鞭,送君歸去玉階前,若問舊時黃庭堅,謫在人間今八年”

遊學淮南

1058年10月,其父黃庶病逝在康州太守任上。母親李氏是北宋藏書家龍圖閣學士李常的姐姐,是一位大家閨秀,曾是聞名鄉里的美女,而且識文斷字,能詩善詞。她決定送黃庭堅跟隨其舅舅李常遊學,讓其舅舅管教黃庭堅的學習。黃庭堅在1059年,從雙井明月灣起航,踏上了淮南遊學之路。母子臨別時,母親李氏將自作的一首《浣溪沙》抄下,放入黃庭堅的行囊。這首詞寫得美極了:“無力薔薇帶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飛。流水飄香乳燕啼。南浦魂銷春不管,東陽衣減鏡仙知。小樓今夜月依依。”
在舅舅李常身邊的三年時間裡,黃庭堅博覽群書,不僅精心研讀百家經典,也廣泛涉獵前人和今人的詩文著述,打下了深厚的學術根基。通過李常引薦,黃庭堅在揚州認識了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孫覺。在孫覺與王平甫的一場詩歌爭論中,孫覺發現黃庭堅的才華,十分欣賞這位聰穎少年,並將女兒(孫蘭溪)許配給他。在李常、孫覺等人的幫助下,黃庭堅學業大進。黃庭堅後來回憶云:“長我教我,實惟舅氏”。

兩次科舉

1063年,黃庭堅參加鄉試,為鄉試第一名(鄉元)。
黃庭堅
黃庭堅小時候讀書的書院(高峰書院)
1064年,黃庭堅進京參加科舉考試。放榜沒有黃庭堅的名字,第一次科舉失敗,黃庭堅沉穩堅強面對。
1065年,黃庭堅回到修水雙井,繼續在芝台書院、櫻桃書院讀書深造。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鄉試,再次榮登榜首獲鄉元。主考官李詢看到黃庭堅的詩文,擊節稱絕,謂“此人不惟文理冠揚,異日當以詩名擅四海”。
第二年,即1067年,黃庭堅再次參加科舉考試,二戰成功,考中進士,為三甲榜首(進士第31名)。

初官葉縣

1067-1071年,黃庭堅在葉縣任縣尉,他的第一任夫人孫氏(孫覺之女,因誥贈蘭溪縣君被尊為孫蘭溪)病逝於葉縣。1067年,黃庭堅,被任命為汝州葉縣縣尉,葉縣是黃庭堅仕途生涯的起點。
1068年,黃庭堅到達葉縣,便賦詩一首,名為《初至葉縣》:白鶴去尋王子晉,真龍得慕沈諸梁。千年往事如飛鳥,一日傾愁對夕陽。遺老能名唐郡邑,斷碑猶是晉文章。浮雲不作苞桑計,只有荒山意緒長。
黃庭堅在葉縣迎來了詩文創作的第一個高峰。據統計,在葉縣4年多的時間裡,黃庭堅創作了一百多首詩作。黃庭堅上任後不久,遇上河北地震,震後又發生大澇,難民紛紛湧入葉縣。黃庭堅積極組織救援,主持賑濟工作。懷著“邑有流亡愧俸錢”的自責,他賦詩《流民嘆》,記錄災民流離失所的悲慘圖景:朔方頻年無好雨,五種不入虛春秋。邇來后土中夜震,有似巨鰲復戴三山游。傾牆摧棟壓老弱,冤聲未定隨洪流。地文劃劙水觱沸,十戶八九生魚頭……

教授北都

1072-1079年,黃庭堅在北京大名府掌管“北京國子監”教育。黃庭堅在熙寧初參加四京學官的考試,由於應試的文章最優秀,擔任了國子監教授,留守文彥博認為他有才能,留他繼續任教。在北都教授期間,續娶北宋詩人謝景初之女謝氏(因誥贈介休縣君被尊為謝介休)為妻,生育了女兒黃睦,家庭幸福美滿。八年的學官生涯,黃庭堅勤耕文壇,潛心專研。蘇軾有一次看到他的詩文,以為他的詩文超凡絕塵,卓然獨立於千萬詩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沒有這樣的佳作。由此,他的名聲開始震動四方。
1078年,黃庭堅主動和蘇軾通信,開始了蘇黃神交生涯。文彥博給予黃庭堅八年教授生涯的考評是“卓異”,並推薦他參加吏部參加選官。黃庭堅為官清廉,“但願官清不愛錢”是他終身實踐的信條。

主政泰和

1080-1083年,36歲的黃庭堅為泰和縣長。黃庭堅為此寫道“又持三十口,去作江南夢”。在泰和期間,續娶石氏(因誥贈宜人被尊為石宜人)為妻。黃縣長主政泰和,以平易治理該縣。當時課頒鹽策,其他縣都爭著占多數,太和縣獨不這樣,縣吏們不高興,可是該縣的老百姓都喜歡。他整吏治,抗鹽稅、察民情,被百姓稱為“黃青天”。公事完成之餘,登快閣,留下“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著名詩句。泰和百姓感念其德,有很多公路、學校、商店等以黃庭堅的字號“山谷”命名。他堅持平易寬簡施政理念,關注民生疾苦,呵護百姓利益,倡導“當官莫避事,為吏要清心”“不以民為梯,俯仰無所怍”的從政為官主張,深受百姓愛戴,並親書《戒石銘》用以自警。
黃庭堅
泰和縣快閣(黃庭堅《登快閣》)

為官德平

1084年1月-1085年5月,在德平鎮任職。泰和縣縣長黃庭堅,莫名其妙地被降為鎮監,他的主要任務卻是管理集市、監督稅收與治安。德州通判趙挺之迎合上級思想,想在德平鎮推行“市易法”,身為德平鎮監的黃庭堅認為,德平地小民窮,集市太小,若實行“市易法”,集市聚集起來的民眾必然星散而去。
黃庭堅
黃庭堅在蕪湖
仕途受挫,自拓文途。黃庭堅雖然降職在德平鎮任公職,時間很短,半年不到,但創作了《送王郎》在內的數篇優秀詩文,最有名的代表作《寄黃幾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黃庭堅在魯西北也曾留下書法墨寶。據1987版《濟陽縣誌》記載,在濟陽縣垛石鎮挖渠疏河時,還發現黃庭堅所書的刻石一塊。黃庭堅在德平書寫的《朝奉郎劉公墓志銘》,《續德平縣前志》曾予以收錄。

京師編史

1085年-1093年任職京師。
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以秘書省校書郎召入京師。五月,兒子黃相出生。
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在司馬光的推薦下,黃庭堅校定《資治通鑑》。不久,被詔任《神宗實錄》檢討官。
宋元祐二年(1087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神宗實錄》修成後,提拔為起居舍人。
1093年,遭母喪。黃庭堅性情至孝,母親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顏色,衣不解帶,及死,築室(永思堂)於墓旁守孝,哀傷成疾幾乎喪命。
1093年6月,喪服解除後,任秘書丞,提點明道官,兼國史編修官。後人尊他為“黃太史”。

蘇黃唱和

熙寧五年(1072年),蘇軾對孫覺說:此人(黃庭堅)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將逃名而不可得也,何用我稱揚。然觀其文以求其為人,必輕外物而自重者,今之君子,莫能用也。
黃庭堅
黃庭堅與蘇軾對弈
元豐元年(1078年),34歲的黃庭堅寫了兩首古風投寄給蘇軾,以表仰慕之意。蘇軾隨即復書和詩,對黃庭堅極表推獎。從那時開始,蘇、黃之間有了唱和活動。從黃詩《次韻子瞻春菜》《見子瞻粲字韻詩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輒次韻寄彭門三首》和蘇詩《往在東武與人往反作粲字韻詩四首今黃魯直亦》等可以知道,他們的唱和注重在押險韻等方面爭奇鬥巧。可是由於兩人不在一地,又經常改變官所(蘇軾在元豐二年遭遇“烏台詩案”),所以還未能頻繁地唱和。
1079年,蘇軾因“烏台詩案”下獄,被用來攻擊蘇軾的詩文里,便有蘇軾與黃庭堅的唱和之作,當時情況尚未明朗,挺蘇的有,倒蘇的也不少,還有急於撇清關係的。官微言輕的黃庭堅,無法為蘇軾做些什麼而自己也要接受別人的審問,兩人當時還未曾相見,他完全可以說“我跟蘇軾不是同黨”免罪,可他偏要說:蘇子瞻是最了不起的文人,蘇子瞻是忠君愛國的。因此黃庭堅受到“罰金”的處分。
1086年春,蘇軾和黃庭堅這對相知相慕、朝思暮想、心神兩契的詩星至友,終於盼到了展晤之期。黃庭堅和蘇軾在京師首次見面。蘇黃步入了終生最為快意的一段翰墨友誼生活。蘇黃在京供職相處三年有餘,政暇雅集,講道論藝,酬唱贈答,切磋詩文,鑒書賞畫,大暢平生師友之情。據今傳蘇、黃詩注不完全統計,其間唱和幾達百篇之多,全都情調高雅,意味雋永,情趣相似,且主題意外地集中、統一,幾乎全是圍繞友誼和林泉志趣。黃庭堅和秦觀晁補之張耒等,雅集蘇門,比肩奮進;鳴鶴應和,遵從內心。黃庭堅的詩詞和書法煥然一新,又進入了一個嶄新境界,時人開始將其與蘇軾作比,並稱“蘇黃”。但黃庭堅依然保持對蘇軾最初的仰慕之情,堅持以弟子之禮相待。在蘇軾被貶的期間,乃至逝世後,始終保持不離不棄,始終保持弟子禮儀。演繹了千古師生情誼蘇黃情義,萬代流芳。

種德西南

天降大任,勞其筋骨。1095-1100年,去國六年,貶謫巴蜀黔戎。宋紹聖初,黃庭堅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
章敦蔡卞與其黨羽認為《神宗實錄》多誣陷不實之辭,使前修史官都分別居於京城附近各處以備盤問,摘錄了千餘條內容宣示他們,說這些沒有驗證。經院受考察審閱,卻都有事實根據。
黃庭堅在《神宗實錄》中寫有“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的話,於是首先盤問他。黃庭堅回答道:“庭堅當時在北都做官,曾親眼看到這件事,當時的確如同兒戲。”凡是有所查問,他都照實回答,毫無顧忌,聽到的人都稱讚他膽氣豪壯。黃庭堅因“鐵龍爪案”被貶為涪州別駕、安置黔州(今重慶市彭水縣)。攻擊他的人還認為他去的是好地方,誣他枉法。後因避親屬之嫌,於是移至戎州(四川省宜賓市)。黃庭堅對此像沒事一樣,毫不以貶謫介意。陸游的《敘州無等院山谷故居》詩云:文章何罪觸雷霆,風雨南溪自醉醒。八十年間遺老盡,壞堂無壁草青青。
黃大臨不遠萬里送黃庭堅到達黔州,兄弟情深,為此,黃庭堅寫下著名的贈別詩《和答元明黔南贈別》。
1096年,黃叔達帶領自己全家和嫂子(黃庭堅的夫人石氏)、侄子黃相等親人,從蕪湖千里迢迢來看望黃庭堅,一直到第二年才到黔州。兄弟見面時,黃庭堅寫下了著名的詞《謁金門·示知命弟》。黃庭堅兄弟,情義振千古。
種德西南,詩藝大進。黃庭堅在仕途上再次受挫,但並沒有由此消沉,於是化危為機,積極耕耘文途。他整天從事教學生讀書,寫詩作詞,研習書法,品評朋友的詩作,受朋友之請題寫銘文等文化工作。在神奇的巴蜀大地,他化腐朽為神奇,其詩詞書法藝術進入了新的境界。
親辦私塾,授課講學。黃庭堅在黔州(彭水)修建茅屋(俗稱山谷草堂),辦私塾(時稱摩圍私塾),教育侄兒(侄子韓十、兒子黃相)和彭水學子(王雲、王霖、王雩、譚大、譚二、劉瑜、陳斌老、楊皓、竇敷等),黃庭堅在《與七兄司理書》說:(私塾)日為之講一大經,一小經,夜與說老杜詩。黃庭堅開辦的摩圍私塾,是彭水歷史上最早的私塾,他也是授課學歷和水平最高的老師,巴蜀人們紛紛把自己的子孫送到摩圍私塾讀書學習。他還經常被邀請到郁山為大人講學,所講學的地方被黃庭堅題為“萬卷書堂”(後演變成丹泉書院)。巴蜀的士子都仰幕他,柔意和他親近,紛紛來聽課求教。他講學不倦,凡經他指點的文章都有可觀之處。明代官至禮部尚書的當地名士周洪謨仍盛讚 :州以涪翁重詩書,禮樂之澤漸漬至今。
黃庭堅
涪陵北岩“鉤深堂”(黃庭堅書)
1097年,他前往涪州(今重慶涪陵區)迎接胞弟黃叔達等家人,因堂弟黃嗣直(黃叔向)為涪陵尉而停駐了一段時間。這期間,他多次到涪州北岩講學,為程頤的講學堂題名“鉤深堂”。在宜賓市期間,黃庭堅收集杜甫在巴蜀創作的詩文,把所收集的300餘首詩全部書寫成文;在四川省眉山市丹稜縣人楊素(南宋史學家李燾的岳祖父)的資助下,全部刻成詩碑;楊素在丹稜老家建造高堂廣廈來陳列這些詩碑。
在1100年竣工之際,黃庭堅欣然命名“大雅堂”,並作《刻杜子美巴蜀詩序》和《大雅堂記》敘其事。今成都的杜甫草堂中的《大雅堂》因此而來。

短期復職

元符三年(1100年),徽宗即位,起任黃庭堅為監鄂州稅,從巴蜀返回江南。十月,告復奉議郎簽書寧國軍判官。
黃庭堅
黃庭堅題跋像
1101年正月,告命舒州知州,四月,又以吏部員外郎召用,他都推辭不就,請求為郡官。
1102年六月,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罷免,主管玉龍觀。

絢爛宜州

崇寧二年(1103年)十一月,以幸災謗國之罪除名,羈管宜州。黃庭堅在河北時與趙挺之有些不和,趙挺之執政,轉運判官陳舉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黃庭堅寫的《荊南承天院記》,指斥他對災禍慶幸,黃庭堅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
崇寧四年(1105年)八月,詔令轉到永州,黃庭堅未聽到詔令,九月病逝在宜州(廣西宜山縣),享年六十一歲。十二月,廢除元祐黨人禁令,詔令黃庭堅官復原職。

歸葬雙井

大觀三年(1109年)二月,好友蘇伯固(蘇堅)、蔣湋(蔣彥回)護其靈柩宜州歸葬修水雙井,黃相和親朋好友把黃庭堅葬在雙井黃氏祖塋之西。

身後榮光

1111年,黃庭堅的弟子任淵,編輯《山谷詩集注》,在1155年,在許尹的支持下,刊行發行。
黃庭堅
黃庭堅畫像
1111年,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以黃庭堅為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1126年,宋欽宗錄黃庭堅後為官。
1128年,胡直儒公開為黃庭堅徵集遺稿,支持洪炎刊刻《豫章黃先生文集》。
1129年—1131年,宋高宗多次下詔元祐黨人及其子孫,與州郡自述,盡還當得恩數。
1131年,宋高宗追贈黃庭堅為龍圖閣大學士,官補子孫各一人。
1265年,宋度宗追贈黃庭堅諡號為“文節”。後人尊稱他“黃文節公”。

主要成就

文學造詣

黃庭堅的詩以杜甫為宗,提倡詩要有“無意於文,夫無意而意已至”之髓 和“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之法。他的詩作風格奇崛,為江西詩派開創者。著作有《豫章黃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山谷詞》)。
黃庭堅
山谷詞
宋徽宗初年,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江西詩派由此正式進入我國詩壇,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名稱的詩文派別,它是以黃庭堅詩創理論為中心而形成的詩歌流派。黃庭堅是江西詩派的開派宗師領袖
該流派崇尚黃庭堅的“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之說。詩派成員大多受黃庭堅的影響,作詩風格以吟詠書齋生活為主,重視文字的推敲技巧,重視推陳出新。重要作家的詩作風格迥異,自成一體,成為宋代最有影響的詩歌流派。它的影響遍及整個南宋詩壇,餘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體詩人。
以唐詩的集大成者杜甫為學習對象,構建並提出了“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等詩學理論,成為江西詩派作詩的理論綱領和創作原則,對後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宋代大詩人之一,黃庭堅對宋詩的影響甚至超過了一代大文豪蘇軾。蘇軾作詩以氣運筆、放筆縱意、縱橫馳騁、大開大闔、變化莫測、結構複雜,無跡可求,所以蘇詩成就雖高,師之者極少,未能形成流派。黃庭堅的創作思路有跡可尋,甚講法度,便於學習,所以其追隨者很多。
黃庭堅的詩,法度嚴謹,說理細密,代表了宋詩的特點。可以說,黃庭堅詩是最具宋詩藝術特色的,受黃庭堅影響形成的江西詩派,也影響了南宋一代詩風,並對後世造成深遠影響。蘇軾做侍從官時,曾舉薦黃庭堅代替自己,推薦詞中有“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句,可見推舉之重。
黃庭堅作詩在詩技上有三大特點
一是注重用字。用字“要字字有來處”。時人評黃庭堅作詩“一字一句,必月鍛季煉,未嘗輕發”。黃庭堅還提出詩的 “句中眼” ,所謂“句中眼”即後人所說的“詩眼”,就是注重對關鍵字詞的錘鍊,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之“綠”字,即是錘鍊而來,可謂“置一字如關門之鍵”。
二是重視句法。黃庭堅《送顧子敦赴河東》詩:“無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何謂“句法”,從這句詩里可以看出,黃庭堅論詩的句法尚簡易,如秋月澄江,明晰可感。在 《與王觀復第二書》中說:“但熟觀杜子美到夔州後古律詩,便得句法簡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無斧齒鑿痕,乃為佳耳。”
三是講究章法。黃庭堅講章法命意言論甚多,如:“欲作楚辭,追配古人,直須熟讀《楚辭》,觀古人用意曲折處講學之,然後下筆。譬如巧女繡妙一世,若欲作錦,必得錦機乃能作錦。”把章法結構喻為“錦機”。又如“山谷文章必謹布置,每見後學,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又如:“作詩正如作雜劇,初時布置,臨了須打渾,方是出場。”綜合起來看,黃庭堅所謂章法是講求詩的結構的曲折變化,而這些曲折變化是通過學習前人作品揣摩出來的。
黃庭堅雖講詩法,但他並不固守詩法,而是要求最終超越詩法,達到 “不煩繩削而自合”的境界。

書法成就

行書
在祖父黃湜的影響下,黃庭堅自小就喜歡書法。他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學書尤為推崇王羲之蘭亭序》。其有一首讚頌楊凝式的詩可以說明他對《蘭亭序》習練體會之深:“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這其中不能沒有其對王羲之書法學習的深悟。
黃庭堅在上溯晉唐、學習前人經典書法時,對其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蘇軾,可以說黃庭堅的手札小行書在很大程度上是學蘇軾的。黃庭堅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深受蘇軾書風的影響。在黃庭堅書論中,評東坡書頗多,且多為推崇備至者。蘇東坡不僅是黃庭堅文學上的老師和提攜者,而且也是其書法的學榜樣。在黃庭堅題跋中,即反映出黃庭堅從蘇軾處學習書法的一些訊息,如“予與東坡俱學顏平原。然予手拙,終不近業”,又如“東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銘草。余嘗評東坡善書乃其天性。往嘗於東坡見手澤二囊,中有似柳公權褚遂良者數紙,絕勝平時所作徐浩體字。又嘗為余臨一卷魯公帖,凡二十紙,皆得六七,殆非學所能到”。黃庭堅與蘇軾相差八歲。二人交誼師友之間。從黃庭堅的行幫手札墨跡看,其撇捺開張、字形扁闊、字勢向右上揚等,都明顯表現出蘇軾書法的特徵,甚至有些誇張強調,唯嫌生澀,未有蘇書圃熟也。而黃庭堅以禪悟書當與蘇軾互為影響。如蘇軾《禱雨帖》,筆意極似黃庭堅,特別是其末尾數字,從容嫻雅,行筆鬆緩,幾若黃庭堅代筆。
黃庭堅行楷大字書風的形成當為其於京口見斷崖《瘞鶴銘》之後並不斷師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黃庭堅師《瘞鶴銘》有一個誤會,即他把《瘞鶴銘》看做右軍所書,且深信不疑,故而傾力揣摩師習。不過也算是歪打正著,這倒促進了黃庭堅長槍大戟、綿勁遲澀書風的形成。從客觀上看,黃庭堅與蘇東坡是中國書法史上早於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書風的籠罩而遠溯先唐碑版或者說進行碑帖結合的書家。對於蘇軾書風形成的淵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詩帖》與洛陽《龍門二十品》做一比較,即可得出明確答案。黃庭堅則明確標榜師法《瘞鶴銘》。
黃庭堅
松風閣詩
草書
黃庭堅的草書是學時人周越的。蘇軾以周越書為“險劣”,米芾則評周越書為“氣勢雄健而鋒刃交加”。黃庭堅後來在一則論書語中道出了其書法及書學思想成熟後對周越書法的看法:“王著臨《蘭亭》《樂毅論》,補永禪師、周散騎《千文》,皆妙絕,同時極善用筆。若使胸中有書數千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韻,自勝李西台、林和靖矣。蓋美而病韻者,王著;勁而病韻者,周越——皆渠儂胸次之罪,非學者不力也。”
無疑,黃庭堅對草書筆法的深刻認識和掌握,當是“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閒墨跡,乃窺筆法之妙”的。他在《跋此君軒詩》中寫道:“近時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繞,遂號為草書可,不知蝌蚪、篆、隸同法同意。數百年來,唯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餘三人悟此法可。蘇才翁有悟處而不能盡其宗趣,其餘碌碌耳。”
黃庭堅草書的成熟還得益於其書外功的參悟。除其上述“於燹道舟中,觀長年盪槳,群丁拔棹,乃覺少進,喜之所得,輒得用筆”外,他還有一段自道可說明因緣:“余寓居開元寺夕怡思堂.坐見江山。每於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顛長史、狂僧皆倚而通神入妙。余不飲酒,忽五十年,雖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筆處,時時蹇蹶,計遂不得復如醉時書也。”張旭懷素作草皆以醉酒進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狀態,縱籠揮灑,往往變幻莫測、出神入化。黃庭堅不飲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筆。然其參禪妙悟,雖多理性使筆,也能大開大合,聚散收放,進入揮灑之境。而其用筆,相形之下更顯從容嫻雅,雖縱橫跌宕,亦能行處皆留,留處皆行。黃庭堅所作《諸上座帖》等佛家經語諸草書帖,乃真得其妙理者。也正由此,黃庭堅開創出了中國草書的又一新境。

主要作品

散文
《上蘇子瞻書》
詩歌
清明
牧童詩
登快閣
睡鴨
漫尉
書法
《送四十九侄詩》
(黃庭堅作品參考資料
(更高清大圖請看:)

人物評價

兩宋時期

人物
評價
魯直清才,非奔走俗吏。
(黃庭堅)翰墨精神全魏漢,文章波瀾似春秋。
①魯直以平等觀作欹側字,以真實相出遊戲法,以磊落人書細碎事,可謂“三反”。②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③此人(黃庭堅)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將逃名而不可得。……其詩超軼絕塵 ,獨立萬物之表 。
魯直於怡心養氣, 能為人所不為, 故用於讀書、為文學, 致思高遠, 亦似其為人。
①(黃魯直詩)不踐前人舊行跡,獨驚斯世擅風流。②魯直一掃古今,出胸臆,破棄聲律,作五七言,如金石未作,鐘磬聲和,渾然有律呂外意。近來作詩者,頗有此體,然自吾魯直始也。
每覽此編(黃庭堅詩集),輒悵然終日,殆忘食事,邈然有二漢之風。今交遊中以文墨稱者,未見其比。所謂珠玉在傍,覺我形穢也。
豫章之學(黃庭堅的學問)博矣,而得法於杜少陵,其學少陵而不為者也。故其詩近之,而其進則未已矣。
東坡、山谷之名,非雷非霆,而天下震驚者,以忠義之效,與天地相始終耳,初不止於翰墨。
魯直之文如電坼霜開,魯直之書如雨行冰散。
黃太史用筆調和,收藏遒勁之氣於筆墨中,無一點暴露。
①(黃庭堅文章)極風雅之變,盡比興之體,包括眾作,本以新意者,唯豫章一人。②惟豫章(黃庭堅)始大出而力振之,抑揚反覆,盡兼眾體,而後學者同作並和,雖體制或異,要皆所傳者一,予故錄其名字,以遺來者。
①山谷自黔州以後,句法尤高,筆勢放縱,實天下之奇作,自宋興以來,一人而已。②開元之李杜,元祐之蘇黃,皆集詩之大成者……清辭麗句,不可悉數,名與日月爭光。③豫章自出機杼,別成一家,清新奇巧,是其所長,
字之從水者,篆文作此字,蓋水字也。至隸書不作*字,乃更為三點,亦是水字,然三點之中,最下一點挑起,本無義,乃字之體耳;若不挑起,則似不美觀。本朝獨黃太史三點多不作挑起,其體更道遒,信一代奇書也。
山谷書法,本於天才。變而成家,如萬壑崖。
①(涪翁)孝友忠信, 篤行君子人也。②究其所能垂芳百世者,實以天性之忠孝,吾儒之論說。
聞之前輩,魯直疏通樂易,而其中能守,毅然不可奪。
①蘇(軾)似李(白),黃(庭堅)似杜(甫)。蘇李之詩,子列子之御風也;杜黃之詩,靈均之乘桂舟駕玉車也。②文字中喜用古人語,此自山谷一法也。③要知詩客參江西,政似禪客參曹溪。不到南華與修水,於何傳法更傳衣。
黃山谷、陳後山為本朝(南宋)詩祖。
黃魯直意趣極高。(出自《澗泉日記》)
參考資料
黃庭堅
黃庭堅書磨石刻“雙井”

金元時期

人物
評價
金代 施宜生
(山谷草書)行行當行止當止,錯亂中間有條理。意溢毫搖手不知,心自書空不書紙。
金代 趙秉文
涪翁參黃龍禪,有倒用如來印手段,故其書得筆外意,如莊周之談大方,不可端倪。
金代 元好問
東坡以來,山谷(黃庭堅)、晁無咎、陳去非、辛幼安諸公,俱以歌詞取稱,吟詠性情,留連光景,清壯頓挫,能起人妙思。(《遺山文集卷三十六·新軒樂府引》)
金代 王若虛
魯直(黃庭堅)雄豪奇險,善為新樣,固有過人者。
元代 劉塤
宋惟涪翁集厥大成,冠冕千古而淵深廣博,自成一家。
元代 趙孟頫
①黃太史書,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②黃太史書如高人勝士,望之令人敬嘆。
元代 劉敏中
(山谷草書)浩浩乎如行雲,倏乎如流電如驚蛇如游龍,意態橫出,不主故常,當使人心動目眩而莫知其然也。靜而察之,無一畫之違於理。
元代 脫脫
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學甫而不為者。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
元代 方回
①(黃庭堅)人品高,胸次大,學問深,筆力健……詩如弈棋彎弓,高一著決定高一著,臂力弱者,雖欲強進分寸不可也。②山谷詩弘大,而古詩尤高。③山谷詩宋三百年第一人。
元代 柳貫
豫章(黃山谷)一再變,八體乃純如。晚將雞毛筆,大仿繭紙書。松風閣中作,群玉排疏疏。至今元祐腳,清標能起予。
元代 袁桷
①(黃庭堅)神清骨爽,聲振金石,有穿雲裂竹之勢。②豫章太史詩行於天下。
豫章黃魯直出,(詩)又一變而為雄厚。
元代 張之翰
宋稱歐蘇及黃(黃庭堅)陳,唐尊李杜與韓柳。

明清時期

人物
評價
明代 宋濂
元祐之間,蘇黃挺出,雖曰共師李、杜,而竟以已意相高。
明代 王禕
《跋黃山谷贈元師詩》云:公此詩辭沖氣夷,尊君愛國之意意於言表,故前輩謂公黔州以後,句法尤高,其書此詩體逸韻勝,筆勢殊超邁可喜,蓋其字法至是亦復高矣。
明代 貝瓊
山谷以詩鳴熙寧、元豐間,與蘇文忠公馳騁上下。
明代 李時勉
山谷書雖宋人體格,而有晉人風度,其清勁端重。
黃(黃庭堅)陳雖號江西派,而其風骨逼近老杜,宋詩蓋至此極矣。
明代 唐順之
黃豫章(黃庭堅)詩,真有憑虛欲仙之意…… 唐人蓋絕未見到此者也。雖韋蘇州 之高潔,亦須讓出一頭地耳。
明代 葉盛
至宋蘇文忠公與先文節公(黃庭堅),獨宗少陵、謫仙二家之妙,雖不拘拘其似,而其意遠義賅,是有蘇黃李杜之稱。
明代 徐渭
黃山谷書如劍戟,構密是其所長。
山谷(臘梅詩卷)此詩及字皆妙絕,可與此花並美。
明代 王穉登
①(黃庭堅)楷法妍媚,,筆勢縱橫絕勝菊坡。②(山谷)公以道安真跡,乃雙井之法大令者。翩翩欲飛而意氣虛和,非若尋常務以欹側取勢者也。
明代 項元汴
(山谷書)真得英雄矍鑠之氣。
明代 王世貞
①山谷書劉禹錫《經伏波神祠》詩,最為奇逸,有瀠洄飛舞之勢。②山谷書此君軒詩,怒筆勃掣 ,有籜龍坼石勢 ,懸針下垂,則輕梢遏雲,槎牙外向,則須節奮張,居然墨池傍兔苑。
明代 祝允明
雙井(黃庭堅) 之學,大抵韻勝,文章、詩學、書畫皆然。
明代 沈周
山谷書法,晚年大得藏真(懷素)三昧,此筆力恍惚,出神入鬼,謂之 “草聖”宜焉。
明代 瞿佑
宋詩以歐(歐陽修)蘇(蘇軾)黃(黃庭堅)陳(陳師道)為第一,渡江以後,放翁石湖諸賢詩,皆當深玩孰觀,體認變化。
明代 陳獻章
宋儒之大者,曰周、曰程、曰張、曰朱,世之能詩者,近則黃(黃庭堅)陳(陳師道),遠則李杜。
明代 桑悅
至宋蘇(蘇軾)黃(黃庭堅),披李杜之裘, 乘曹劉 之馬,豪俠於千古之間, 觀其規模氣象, 終不出杜之規矩, 及寫至達死生、 同去就處, 又前人所無, 亦能自為之祖。
明代 孫鑛
(黃庭堅)書,筋骨甚厲,而不傷態,真有籜龍坼石勢。
明代 董其昌
見此本(黃庭堅《致無咎通判學士帖》),乃展坐具禮拜,知名不虛得。
清代 趙翼
北宋詩推蘇、黃兩家,蓋才力雄厚,書卷繁富,實旗鼓相當。
清代 翁方綱
①(山谷)顧其天資之高,筆力雄健,自辟門戶。②山谷詩,譬如蓉樹,自根生出千枝萬乾,又自枝幹上倒生出根來。③山谷於五古,亦用巧織,如古律然,特其氣骨高耳。
黃山谷七言古歌行,如歌馬、歌阮,雄深渾厚,自不可沒,與大蘇並稱,殆以是乎?
清代 方東樹
①山谷學杜韓,所得甚深……入思深,造句奇崛,筆勢健,足以藥熟滑,山谷之長也。②山谷之妙,起無端,接無端,大筆如椽,轉折如龍虎,掃棄一切,獨提精要之語。
清代 劉熙載
黃山谷詞,用意深至,自非小才所能辦。惟故以生字、俚語侮弄世俗,若為金、元曲家濫觴。
清代 馮煦
後山以秦七、黃九並稱,其實黃非秦匹也。若以比柳,差為得之。蓋其得也,則柳詞明媚,黃詞疏宕,而褻諢之作,所失亦均。
清代 陳寶箴
文節公僻處分寧萬山中,與眉山蘇氏踵起,與相頡頏。各以其亮節高懷窮極文章之變化,天下號蘇黃,曠百世而無異詞,固命世之豪傑哉。獨其文采照耀千古,雖寸槏隻字,益久而人益加貴愛。有謂讀公詩如見魯仲連李太白,不敢復論鄙事。其感發人心可謂至矣。
參考資料

民國至今

人物
評價
①宋人書以山谷為最變化無端,深得蘭亭三昧。至其神韻絕俗出於鶴銘。②宋人之書,吾尤愛山谷。雖昂藏郁拔,而神閒意濃,人門自媚。
魯直書無一筆不自空中蕩漾而又沉著痛快,可以上悟漢晉,下開元明。
黃庭堅詩脫胎於杜,卻自成一家。
(黃太史)然高吟氣橫秋。涪翁詩,鑱刻造化手,初不用意為。涪翁詩,奧瑩出嫵媚,冥搜貫萬象,往往天機備。
(黃庭堅)是第一個有意的研究詩的技巧的人。
黃庭堅的字蒼勁有力,巧藏於拙。
涪翁(黃庭堅)書 果何以, 或似回甘雙井茶。
吾族鉅賢,山谷著聞天下。蘇門學士,才藝超絕,忠孝凜然。
黃庭堅一生,歷盡滄桑,幾經政海波瀾,從未顯位執掌大權,他不苟附進,淡泊名利,批評時政,屢遭厄境。在冤屈貶謫生涯中度生,其高風亮節為眾敬仰,豐績萬年。
黃庭堅論書、鑒畫、評詩均以韻字為先,他引鶴銘入草,雄強逸盪,境界一新。

史籍記載

宋史·黃庭堅傳》
《豫章黃先生文集》卷末(嘉靖本)

軼事典故

相關成語

巧對舅聯

有一天,李常來到黃庭堅家,見黃庭堅正伏案攻讀,便想試一試外甥的才學。進書房時,李常見院內有一棵桑樹,便以桑、蠶、繭、絲、錦緞之間的關係為題,吟頂真上聯道:
桑養蠶,蠶結繭,繭抽絲,絲織錦繡。
見舅父又來考試,黃庭堅非常高興,才思益發敏捷。他從手中握的那管毛筆得到啟發,立即答對出下聯:
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筆,筆寫文章。
李常見外甥小小年紀便能對出這樣難度較大的聯句,從此對黃庭堅更加器重、愛護,著意精心栽培,使之進步更快。

兩稿並讀

黃庭堅一生酷愛讀書,也很重視讀書方法。他認為讀書要力戒隨讀隨棄之弊,創作文章,深知古人之關鍵;其論事,救首救尾,如常山之蛇。他認為,讀書要用審讀法,久(審)之乃見古人用心處。如此則盡心於一兩書,其餘如破竹節,皆迎刃而解也。黃庭堅的自學能力很強,他的自學讀書方法,與常人不同,他選擇了獨特的對照審讀法。
黃庭堅在第一次進士考試失敗後,在相國寺得到一冊宋祁(字子京)修撰的《唐史》 草稿本,回去後和正稿本一起仔細研讀,悉心反覆對比和琢磨。從此,他寫策論文章的能力日益進步,這沒有別的原因,就是他因為看到宋祁修改字句,和原先的意思不同,黃庭堅通過草稿和正稿的對照自學,從而懂得了他寫作的精妙構思和創作技巧。

快閣鷗盟

中國南方樓台亭閣甚多,泰和快閣是中國聞名的古閣樓建築之一。快閣雄踞在泰和縣城東側的泰和中學校園內。這座閣樓始建於唐代乾符元年(874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快閣名聞天下,始於宋代大詩人黃庭堅的名詩《登快閣》。黃庭堅任泰和知縣時,也常登閣遊憩,並於元豐五年(1082年)賦下膾炙人口的《登快閣》詩。此後,“閣名遂大著”。史載:“迨黃太史庭堅繼至,賦詩其上,而名聞天下”。

洗滌便桶

史載:黃庭堅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元代郭守正把黃庭堅的孝順行為,編入《二十四孝》,名曰:滌親溺器
黃庭堅
黃庭堅滌親溺器
作為兒子,偶爾或短期為父母洗滌溺器,不足為奇。但作為身居從五品官爵的朝廷命官,能夠在母親生病的一年多的時間內,堅持為母親洗滌溺器(刷洗便桶),確實是很不簡單的。但這一孝順母親的行為,卻遭受他人的問責:你如今已經是朝廷命官了,手底下還有那么多僕人,何必在自己刷便盆,有辱朝廷顏面。”黃庭堅搖頭道:“孝敬父母是我的本分之事,無論我是否當官,我都心甘情願為了母親的舒服而去服侍於她,而這又怎會有辱朝廷顏面呢。”黃庭堅由此獲得北宋大孝子的聲譽。

教子八無

黃庭堅40歲得子,寄予厚望,親自教兒子讀書練字。他在1094年8月,作《黃子家訓書》(亦稱《黃庭堅家訓書》)給9歲的兒子黃相,內有“四無齊家”:無你我之辯,無多寡之嫌,無以小財為爭,無以小事為仇。“四無修身”:無思貪之欲,無橫費之財,無以猜忌為心,無以有無為懷。八無為敦睦之本,黃氏敦睦繼無窮。
八無敦睦需讀書,黃庭堅非常重視子侄的讀書。他在《題胡逸老致虛庵》說: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籯常作災。他說,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他還說:常思天下無雙祖,得讀人間未見書。
他在《答陳季常書》說:相已十歲,頗頑壯,稍知讀書。在《元符三年弟黃叔達離蜀東歸》說:相今正十七,誦書雖多,終未能決得古人味,近喜作古詩,他日或一長爾,未可量也。在《與七兄司理書》說:相雖淳良.......忠州人兩兒皆勤讀書……延在齋中,令共學,……冀年歲稍見功耳。
黃庭堅途經永州,將家眷留在永州,託付給零陵縣令李彥明,托好友樞密院編修、給事中鄒柄(鄒德久)輔導黃相讀書,在《與德久貼》說:兩小兒日相從,蒙益當不淺。感謝鄒柄幫助他的子侄提高了學業水平。
黃庭堅教子讀書有方,以致陳師道有詩《贈黃氏子小德》:黃童三尺世無雙,筆頭滾滾懸秋江。不憂老子難為父,平生崛強今心降。我來喜共阿戎語,應敵縱橫如急雨。生子還如孫仲謀,豚犬漫多何足數。黃家小兒名小德,眉如長林目如漆。只今數歲已動人,老人留眼看他日。笑君老蚌生明珠,自笑此物吾家無。君當置酒吾當賀,有兒傳業更何須。(備註:黃庭堅的兒子黃相,子小德)

堅強天成

黃庭堅參加洪州鄉試得了第一名,趕赴京城參加禮部進士考試。考完後孫升與喬希聖等數人等待公布錄取名單,大家都在互相轉告說黃庭堅得了第一名,一起住在旅館的同學置辦了酒席設宴慶賀他。
有童僕從外面披著頭髮大叫著進入旅館,舉起了三根指頭(有三個人中了),大家問他是哪三人中榜了,竟是孫升與同住在旅館的其他兩個人,黃庭堅不在其中。坐在一起喝酒沒有中榜的人紛紛散去,有些還痛哭流淚,只有黃庭堅自飲其酒,飲罷,又與大家一同看榜,毫無沮喪的神色。孫升曾經對黃庭堅的岳父孫莘老(孫覺)說起這件事,都認為他性格十分堅強沉穩。
後來黃庭堅的妻子死了,他寫了《發願文》,戒除一切嗜好欲望,不沾酒肉,就是被貶謫到黔州,也沒有改變。孫升在歸州的時候,看見黃庭堅容顏相貌更加光彩。被流放那么多年,有見到他的,都說他與做官時沒有什麼兩樣。當時議論的人懷疑黃庭堅的道德品性大概是長期養成的,不是學學就能夠達到的。

正骨千秋

黃庭堅參與編修《神宗實錄》,書成詔為起居舍人、宣州知州、鄂州知州。宋哲宗紹聖間,新黨重新掌權後,便在《神宗實錄》中摘出千餘條內容,控告黃庭堅誣衊宋神宗。雙規、禁閉,諸多手段一齊上。但是,無論怎樣威逼利誘,黃庭堅卻始終不承認有誣衊之辭,“凡有問,皆直辭以對”,不折腰、不懼怕、不屈服,其嶙嶙傲骨、凜然正氣,令士大夫莫不嘆服。
面對鐵龍爪文字獄,黃庭堅不低頭認罪,不忍辱偷生,所以,他受到的打擊比其他舊黨人士更大,結局也更悲慘。他先貶涪州,後貶黔州,再貶戎州,後來還遭除名,被踢出了幹部隊伍,羈管宜州,最後病死於宜州南樓。
在黃庭堅生命最後一段歲月里,他與宰牛的案板相對焚香讀書,用三文錢買的雞毛筆為朋友寫跋,把在城牆上淋雨當成平生快事,永遠站著傲笑而不跪著哭泣,哪怕為此顛沛流離,困苦一生。

佛禪情結

黃庭堅虔信佛教,喜好禪宗。他受到佛禪思想影響最大的內容是般若思想與禪宗的心性論。黃庭堅以禪宗黃龍派的參禪手段為禪修方法,打破疑情,體悟到心是幻法,勘破心念的虛幻,體會到心性本體(真如)清淨、寂靜的特質。他以般若思想為指導進行禪觀實踐,通過對自我身心的觀照體會到"無我"的境界,對外境作夢幻觀,企圖達到般若思想畢竟空的境界。這些思想不但使黃庭堅鑄就超脫的人生態度,對他在詩歌創作中形成"格韻高絕"的風格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名高尊師

黃庭堅在自己聲望很高時,依然尊重老師蘇軾,儘管老師被貶海南。據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黃魯直晚年把蘇東坡的畫像掛在家中,每天早晨起來,穿好衣服戴正帽子點上香,很供敬地作揖施禮。有人認為蘇黃二人的聲望其實不相上下,黃魯直驚慌地離開座位說:“庭堅對於東坡而言,不過是學生罷了,我怎么敢搞錯師生的次序呢。”現在長江以西的諸君子稱“蘇黃”齊名,並非黃魯直的本意。

梅香真情

黃庭堅在衡州,去得最多、待得最久的地方是花光寺。花光寺住持仲仁,字超然,越州會稽(今浙江紹興)人。
黃庭堅
黃庭堅全身題跋像
北宋元祐年間(1086—1093)來到衡州,因住在花光寺,故人稱花光和尚。仲仁酷愛梅花,每值春暖花開,他就終日坐臥花間,吟誦賞玩。曾於月夜見梅影映窗,疏影搖曳,悄然可愛,於是欣然提筆摹寫。此後,他的梅花畫技大進,將梅花枝幹虬曲、疏影橫斜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成為墨梅畫法的始祖。黃庭堅對仲仁畫作稱嘆不已,誇他所畫梅花“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
在花光寺,仲仁拿出秦觀和蘇軾留下的詩卷給黃庭堅觀賞,並且畫梅數枝及煙外遠山相贈。蘇、秦都是黃庭堅在京城的至交摯友,但兩人均先他而逝。在長沙,黃庭堅遇到了秦觀的兒子和女婿。窮困潦倒的他們,正護送秦觀靈柩北上。黃庭堅見到兩位晚輩,竟握著他們的手失聲痛哭,隨即贈銀二十兩作辦喪事之用。此時此地,又見亡友遺作,想起官路飄零,盛年不再,不禁悲思洶湧,作《花光仲仁出秦蘇詩卷思二國士不可復見開卷絕嘆因花光為我作梅數枝及畫煙外遠山追少游韻記卷末》
到達宜州後,黃庭堅作《虞美人·宜州見梅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平生個裡願懷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收藏化石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遠古時代的動物明星——頭足類”展覽上,一塊曾經由黃庭堅收藏的珍貴化石當之無愧成為“鎮展之寶”。它是一塊距今4.6億年的“中華震旦角石”,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左側保留了黃庭堅的真跡。長度達到19厘米、寬11.4厘米、高度2.5厘米,表面很光滑。左側很清晰地刻有四句詩:南崖新婦石,霹靂壓筍出。勺水潤其根,成竹知何日。並署名“庭堅”,下方還有章。該詩文是黃庭堅早期之作。而化石很可能是黃庭堅在1080年,也就是被罷免國子監教授之後其前往江西太和縣任知縣期間所得。這塊“中華震旦角石”並不算大,但由於刻有黃庭堅的詩文,它應該是世界上第一塊被人類所收藏的化石標本。
黃庭堅
黃庭堅收藏的中華震旦角石

家族成員

遠古祖先:少昊伯益大廉黃霸(西漢丞相)、黃香(東漢)、黃始(東漢)
九世祖:黃保義(796—不詳)
八世祖:黃榮(也有族譜記為黃縈)(829—925)
七世祖:黃浩(855—不詳)七世伯祖父:黃洪
六世祖:黃玘(882—960);六世伯(叔)祖父:黃琛、黃璞、黃珍、黃琬;六世堂伯(叔)祖父:黃珌、黃瑕、黃瑤
五世祖:黃贍(904-975);五世叔祖父:黃貽(906-957)、黃賦(908-948)
高祖父:黃元吉(941-1011);伯高祖父:黃元績(933-1003);堂伯(叔)高祖父:黃元泰、黃元邁、黃元思
曾祖父:黃中理(963-1041年);叔曾祖父:黃中雅、黃中順;堂伯(叔)曾祖父:黃中孚、黃中凂、黃中宴
祖父:黃湜;伯祖父:黃沔、黃滋;叔祖父:黃淳、黃渙;堂叔祖父:黃灝、黃浹、黃注、黃渭、黃浚。
父親:黃庶;伯父:黃昭、黃襄;叔父:黃廉、黃羽、黃昉;堂伯(叔)父:黃育、黃尹、黃庠、黃雍、黃序、黃寬、黃向、黃康等;從伯(叔)父:黃廓、黃度、黃廙、黃齊、黃方、黃奇等
兄弟:黃大臨、黃叔獻、黃叔達、黃蒼舒、黃仲熊;堂兄弟:黃叔豹、黃叔夏、黃叔向、黃叔敖
兒子:黃相;侄子:黃朴、黃榎、黃槐、黃柞、黃梲、黃栕等;堂侄:黃楚、黃壄、黃霦、黃霖等
孫子:黃黔、黃然、黃槱、黃照、黃炁、黃羔;侄孫:黃子行、黃子耕(黃㽦)、黃子邁(黃犖)等
曾孫:黃坡、黃塾、黃壄、黃堂、黃培、黃均、黃壑、黃墾、黃童、黃至、黃坦等
玄孫:黃銔、黃鐀、黃錙、黃銖、黃鎔、黃鈇、黃鎬、黃鍹、黃鏞、黃鍍、黃鏌、黃鉭、黃銧、黃鑒、黃鐧等
來孫:黃國文、黃國輔、黃伯洪、黃伯源、黃元之、黃炎之、黃文端、黃文詔、黃裳、黃英、黃綿、黃雍時等
南宋時期的著名族裔:黃疇若黃度黃震黃中輔
元朝時期的著名族裔:黃溍(黃庭堅親叔黃昉的九世孫)
明朝時期的著名族裔(一說後裔):黃子澄
清朝著名的後裔:黃景仁,著名的族裔:黃宗羲
民國著名的後裔:黃興
共和國著名的後裔:黃綺(學者、書法家)、黃君(書法家)、黃摩崖(作家)、黃德華(管理學者)等

人物紀念

黃庭堅紀念館

黃庭堅紀念館位於修水縣城南,為江西省十大名人紀念館之一,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建成開館。館內有“九曲迴廊”,廊長31.89米,寬2.76米,鑲嵌黃庭堅書法碑刻29通,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修水縣對紀念館進行了大規模改建和維修,新館占地面積45.29畝,主要建築有濂山書院、黃庭堅書法碑廊、當代名人書黃庭堅詩詞碑廊、景觀橋、愛蓮池、觀景廓等。

黃庭堅故居

黃庭堅故居,原有南宋景獻太子趙詢在1210年書寫的“沖和堂”匾,又名沖和堂。為此,南宋文學家樓鑰創作了《沖和堂記》,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賦詩《黃氏沖和堂》。它位於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杭口鎮雙井村雙井村,是黃庭堅出生、長大和歸葬安息的地方,它的全稱是江西雙井黃庭堅故居
2019年,修水縣人民政府按照宋朝建築風格,在雙井村重建了黃庭堅故居。新的黃庭堅故居,展示了黃庭堅的生活起居、讀書習字、孝親會友的情景,還有黃氏源流、黃庭堅父母妻室、黃庭堅年譜、家規家訓、黃庭堅少年時期的傳說故事。展現黃庭堅的人品及其成長過程和家庭背景,通過文字、圖表、繪畫、雕塑、影像等多種手段,生動形象地再現一代文化名人的生活畫面及其鮮為人知的生活細節與故事。
黃庭堅故居,屬於雙井黃庭堅故里景區(國家級4A級旅遊風景區)的一個重要部分。黃庭堅故里景區還有:山谷墓園(黃庭堅墓)、黃中理墓、黃叔敖墓、高峰書院(原黃氏私塾)、雙井明月灣、雙井釣魚台、“雙井”摩崖石刻(1986年8月被列為修水縣文物保護單位)、雙井堂、魁星樓、進士園、尚賢台、雙井古街、山谷孝廉文化園等。

黃庭堅真墓

黃庭堅墓,又名雙井山谷墓,坐落在雙井村西南,自宋以來多次對黃庭堅真墓進行了維繕。1982年,江西省人民政府進行了全面維繕,把黃庭堅墓擴展為山谷園(黃庭堅陵園),修復後的黃庭堅陵園占地面積600平方米,牌坊式門樓,進門為碑刻式屏風,中為黃庭堅自題小像,兩側為“看黃庭有味,笑白髮無閒”對聯。
黃庭堅墓坐北朝南,封土高1.92米,直徑2.76米。墓前有4柱3碑,中刻“宋謚黃文節公之墓”,兩旁刻其傳略。1959年,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好友張耒在1109-114年間有《讀黃魯直詩》悼念黃庭堅云:江南宿草一荒丘,試讀遺編涕不收。不踐前人舊行跡,獨驚斯世擅風流。一尊華發江邊客,萬里黃茅嶺外州。虎豹磨牙九關邃,重華可訴且南遊。
宋代王炎有《過涪翁墓二首》云:(一)水行雙井陸沉沉,洗我胸中三斗塵。人物只今雖寂寞,溪山依舊自清新。(二)千古詩中老斫輪,久埋玉樹去修文。野人指點青山下,此是黃家魯直墳。

浦江理和堂

在金華市浦江縣浦陽鎮城東街柏樹里,有一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名為“理和堂”,是1985年5月公布的。理和堂為三間兩進,左右廂房五間組成。它是宋朝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的祖居之地,是黃氏宗親重大慶宴和聚會的場所。經歷了近千年的風風雨雨,還保留著三間一進,是浦江最古老的房屋。首進正廳三間於上世紀60年代倒塌,左右廂房及附房雖在,但也已經陳舊不堪。在2017年,浦江縣政府對理和堂進行了很好地維繕,基本上恢復了原貌。

彭水衣冠冢

黃庭堅衣冠冢位於重慶市彭水縣三連鄉中井村,橢圓形封土長4.5米,寬2.85米,高1.3米。
黃庭堅
黃庭堅衣冠冢(重慶彭水)
北宋紹聖二年(1095年)正月,因前一年修史獲罪,黃庭堅被貶為涪州(今涪陵)別駕,遣黔州(今彭水)安置。出開封,入夔門,在巴東棄舟登岸,經鄂西、黔江,沿中井河谷,農曆四月底,黃庭堅抵達彭水,在此一住就是三年多。
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九月,黃庭堅逝世,訃聞傳到黔州,郁山市民無不悲痛,尋他在彭水時的舊衣物數件,用棺木收斂,在中井河北岸玉屏山麓建衣冠冢。彭水官民在縣城插旗山下建“三賢祠”,將他與漢朝伏波將軍馬援、唐朝太傅長孫無忌一起供奉。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冬月,郁山巡檢許承之以磚封舊冢,重立石碑名“宋史官黃文節公之墓”。1983年3月,彭水自治縣人民政府將冢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宜州山谷祠

宜州人民為了紀念黃庭堅,在1105年10月,在南樓建起一間簡陋的祠堂祭祀他。祠堂門上懸有張安國所書“豫章先生”四字匾。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宜州太守韓璧在城外建山谷祠,建造亭閣一座,名叫“清風閣”,閣內藏有山谷先生的書法手跡。宋寧宗嘉定八年(1215年),宜州知州張自明,在黃山谷所住的黎家舊址重建山谷祠,山谷祠後面,建有龍溪書院和亭閣一處,收藏黃山谷舊像,寶華亭舊匾以及黃山谷的字跡刻石。明世宗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在原址重修,在路口建牌坊一座,牌坊上橫匾題名“黃山谷先生祠”。
黃庭堅
宜州山谷祠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慶遠府署知府查禮,重修山谷祠,從此,每年六月十二日黃山谷先生誕辰之際,舉行隆重祭祀儀式。祠聯:忠孝振綱常,黨籍編名,氣節宛如東漢;文章垂宇宙,詩家衍派,門庭別啟西江。
清仁宗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廣西巡撫謝啟昆捐俸資助重修山谷祠,慶遠府知府宋開衡主持這次修葺,在祠後重修了黃山谷先生衣冠墓一座。1985年秋,宜州市人民政府重建黃山谷祠,在1986年竣工,祠為古式建築,重檐挑角,琉璃瓦面,祠內正中牆上立黃山谷自畫像碑,並重修黃山谷衣冠墓

藝術形象

影視

1、2018年劇情/古裝/歷史劇《大宋才子黃庭堅》, 導演:張少軍黃海飾演黃庭堅
2、2012年電視劇《蘇東坡》, 導演:王文杰,陳永健飾演黃庭堅

文學

1、《黃庭堅傳》,作者:程效,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年
2、《滿目青山黃庭堅》,作者,徐徐,出版社:21世紀出版社,2017年
3、《黃庭堅:因風吹過薔薇》,作者:吳梅影,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