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胡逸老致虛庵

《題胡逸老致虛庵》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詩作。此詩通過描寫胡逸老書房的清幽環境烘托出其主人的嫻雅清淑的性格,實際上也展示了作者自己澄明的心襟。全詩虛實結合,情景交融,多處用典,巧用襯托,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功力。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題胡逸老致虛庵
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籯常作災。
能與貧人共年穀,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隨宴坐圖畫出,水作夜窗風雨來。
觀水觀山皆得妙,更將何物污靈台。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胡逸老:生平不詳,歷史上對此人沒有相關記載。致虛庵:胡逸老的書房名。
⑵遺金滿籯(yíng):語本《漢書·韋賢傳》:“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籯:竹箱。作:興起,成為。
⑶“能與”二句:《東觀漢記》載,梁商遇到災年,就令僕人趕著牛車,米鹽菜錢送給饑民,甚至連自己的姓名都不留下。《三國志·魏書》卷十《荀彧傳》裴松之注引孔融寫給韋端的書信說:“不意雙珠,近出老蚌。甚珍貴之。”明月:此處指珍珠。明珠出於老蚌,比喻佳子弟出於門庭。
⑷宴坐:此處指閒坐。圖畫:一作“畫圖”。
⑸觀水觀山:一作“觀山觀水”。
⑹靈台:此指心。這裡暗用了神秀慧能兩首著名的《菩提偈》詩意。末二句一作“莫將世事侵兩鬢,小庵觀靜鎖靈台”。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倘若祖先留下的是一萬卷藏書,那么就可以用其來教導孩子;可是,如果祖先留下的是滿滿一箱金子,那么往往就會為自己引來禍端。
倘若可以和貧窮的人一起分享財物食品,那么,這樣的人肯定出身於高明大戶。
有人隨意坐在美好的山色里,這樣一幅恬淡閒適的畫面就好似圖畫般呈現在眾人眼前;山谷中的流水聲遠遠地傳來,如同風雨敲窗的聲響。
不管是觀賞山脈還是觀賞流水,我們都可以領略其中的妙趣,還有什麼煩惱可以影響我們的心性呢?

創作背景

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黃庭堅離開謫居已久的川蜀,次年又貶往廣西宣州。這首詩就寫於兩次貶謫之間,其時詩人的生活與心境都相對穩定。當時作者由湘返贛,途中經過胡逸老的住處,題詩相贈。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詩主要是寫給一個名叫胡逸老的人。在詩人的眼中,胡逸老是一個不貪慕榮華富貴而嚮往山水之間的人。黃庭堅在表達對胡逸老敬慕之情的同時,表達了自己的素雅情懷。
詩人先發議論:詩書傳家能使後代成才,而遺金滿簍往往給子孫招來禍害。這裡用了韋賢的典故。據《漢書·韋賢傳》,韋賢號稱鄒魯大儒,教育了四個兒子,都很有成就。讚美了胡逸老的詩禮傳家,顯示其品格的清高,令人仰慕。首聯二句劈空而來,氣勢驚挺。
頷聯承上,進一步讚美庵主的仁愛之心。說他在災年能拿出糧食與貧人共享,和氣必能致祥,後代必得佳子弟。這裡用了韋康韋誕兄弟的典故。據《三國志·魏書·荀彧傳》裴松之注,孔融讚揚韋端的兩個兒子韋康與韋誕為一雙明珠。詩人意謂,胡逸老必能像韋端那樣,明珠出於蚌胎,佳子弟出於門庭。
頸聯轉到正面寫致虛庵。白天閒坐庵中,眼前的山景如一幅幅圖畫映出;入夜倚於窗前,只覺風雨颯颯而來。這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詩評家認為這兩句“奇”。之所以奇,是因為:第一,化靜為動。將致虛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動態描寫。“出”、“來”二字,將山水寫活。第二,化實為虛。什麼樣的“畫圖”,盡可讓讀者去想像;夜來風雨是隔窗聽到,並非眼見,也是虛寫實事。第三,情景交融。五句寫視覺,六句寫聽覺,整聯都有能視能聽的主體存在。宴坐的閒適,聽雨的從容,都在不言之中。庵主高雅的人格、廣闊的胸襟,與前兩聯一脈相承。只不過前兩聯是直敘,這裡是襯托。
尾聯總收全詩,照應開頭。以閒逸之心觀山觀水,山水的妙境能常現於心目之前。而山水的清淑之氣又能滌盪腸胃,使此心澄清無滓,一塵不染。這裡一方面說胡逸老,另一方面也披露了詩人自己的胸襟。
這首詩的尾聯與首聯遙遙呼應,說胡逸老的心性豁達閒適,所以,他眼中的山水風貌總能傳達到他的心田。這裡也暗指詩人如同胡逸老一般,經常用山水之景洗滌污濁思想,使靈台清明。

名家點評

元代方回:“五六奇句也。”(《瀛奎律髓》卷二十五)
清代潘德輿:(五六句)“奇語。”(《養一齋詩話》卷五)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著作佐郎、秘書丞。紹聖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徽宗立,召知太平州,九日而罷,復除名,編管宜州。三年而徙永州,未聞命而卒,年六十一。與秦觀、張耒、晁補之並稱“蘇門四學士”,詩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詞與秦觀齊名,號“秦七、黃九”。著有《豫章集》《山谷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