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冢

衣冠冢

衣冠冢,即葬有者的衣冠等物品代替遺體下葬,而並未葬有死者遺體的墓葬。這是因為死者的遺體無法找到,或已葬在另一處,再於此地設衣冠冢以示紀念。現今發現的衣冠冢還有很重要的一類,就是生基,生基並非人死後所建,而是在生的時候為了給自己消災祈福,而埋葬的生人衣發等,生基文化在中國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衣冠冢
  • 外文名:tomb containing personal effects of the deceased,YiGuanZhong
  • 釋義:不葬屍骨的墳墓或生基
  • 起源:《史記·封禪書
  • 性質:象徵性紀念
  • 範例:黃帝衣冠冢,袁崇煥衣冠冢等
詞義解釋,含義,起源,分類,歷史人物的衣冠冢,黃帝衣冠冢,楊貴妃衣冠冢,史可法衣冠墓,楊敬衣冠冢,袁崇煥衣冠冢,孫中山衣冠冢,高志航衣冠冢,

詞義解釋

含義

yī guān zhǒng
衣冠冢
沒有屍骨,只埋著死者的衣冠的墳墓。
[英語]tomb containing personal effects of the deceased

起源

史記·封禪書》:“其來年冬,上議曰:‘古者振兵釋旅,然後封禪。’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釋兵須如。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對曰:‘黃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漢書·郊祀志上》:“上(漢武帝)曰:‘吾聞黃帝不死,有冢,何也?’或對曰:‘黃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這是目前最早的有史可查的衣冠冢。

分類

衣冠冢一類是中有主人遺物的象徵性墓葬。還有一些墓,其中則連衣冠也沒有,純屬象徵性的墓葬

歷史人物的衣冠冢

黃帝衣冠冢

(即黃帝冢)《史記·封禪書》:“其來年冬,上議曰:‘古者振兵釋旅,然後封禪。’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釋兵須如。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對曰:‘黃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漢書·郊祀志上》:“上(漢武帝)曰:‘吾聞黃帝不死,有冢,何也?’或對曰:‘黃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楊貴妃衣冠冢

馬嵬兵變楊貴妃被處死後,唐玄宗匆匆如喪家之犬逃往四川。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七五七年),唐朝官軍收復了京城,玄宗便從成都回到了長安。根據文獻記載,他曾密令官監將楊貴妃遷葬。但是楊貴妃墓到底是原來的墓地還是遷葬後的新墓,至今均無確證。
據說那位奉命遷葬的宮監到了馬嵬坡後,到處尋找楊貴妃的墓坑。由於馬嵬兵變事起突然,安祿山兵馬又在後面緊—緊追趕,因之當時眾人在道路旁邊隨便挖了個土坑,將楊貴妃的屍體草率埋了,所以宮監怎么也找不著。這位宮監憂愁萬分。他擔心,如此回京怎么向唐玄宗交代呀?剛好這時他聽見馬嵬當地百姓之中流傳著一件奇事。據說,楊貴妃在佛殿前的梨樹上自縊時,遺下了一隻靴子和襪子。這些東西被馬嵬驛一個驛卒揀到了。這個驛卒將此物帶回家裡交給他的母親保管。他母親是個在馬嵬賣茶的老太太。說來也怪,這靴子和襪子異香撲鼻,幾里外都能聞得見。這一來驚動了周圍的四村八鎮,人們成群結隊地跑來觀看。這位老太太倒也精明,她規定來看的人每人須交銅錢兩枚。儘管收錢,但是參觀者仍然絡繹不絕。老太太因此竟也發了一筆財,賣大碗茶的營生自然也就停止了。
衣冠冢衣冠冢
宮監聽見這個訊息後,高興萬分,他找來了老太太,出了個高價買下了靴子和襪子,然後鄭重其事地埋在了貴妃墓這個地方,回京向唐玄宗復命交差。
前人王文簡路過馬嵬留下的詩句中有“怨粉愁香委路歧,只有羅襪使人悲”兩句,對上面的傳說剛好是個印證。如此看來,楊貴妃墓是個“衣冠冢”,大概是沒有什麼懷疑的了。

史可法衣冠墓

史可法衣冠墓位於安徽省六安市三十鋪鎮棗樹鄉史詞村鼓路塘。
史可法(公元1602-1645年),字憲之,又字道鄰,祥符人(今河南開封),為官清廉,政績卓著,是明末聞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公元1637-1639年(明崇禎十年七月至十二年夏),史可法任右金都御史,巡撫安慶、廬州、太平、池州四府及河南、湖廣、江西鄰近諸州、縣,駐節六安州,與當時世居六安東鄉的史姓有交往,追溯先祖原是同根,遂將可法分支歸入六安史姓族譜系。史可法是河南祥符縣(今開封市)人,生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他為官清廉,政績卓著,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宏光元年(1645年),史可法拜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督師揚州。清攝政王多爾袞,以數萬人馬進攻揚州,多次勸降,史可法不應,終因寡不敵終,揚州失守。自刎未成被俘,不屈就義,時年僅四十四歲。揚州是江南頑強抵抗清軍的第一座城,也是清軍入關以來首次遇到的軍民一體的堅強抵抗,為了對揚州人民進行報復,也是清人想殺一儆百,於是多鐸下令,燒殺搶掠持續十天。揚州城破後,史可法就義已十二天,由於當時天氣較熱,屍體腐爛不能辨認。清兵入關後,史可法曾主張與之議和,共討李自成的農民軍。後被馬世英等人排擠,於是督師淮揚,竭力協調江北四鎮將領,以抵禦清兵。公元1645年(順治二年),清豫親王多鐸兵圍揚州,史可法拒絕投降,固守城池,後被攻破,壯烈犧牲。多鐸因為攻城的清軍遭到很大傷亡,遂下令屠殺揚州百姓。大屠殺延續了10天,史稱“揚州十日”。揚州城破後,史可法就義已十二天,由於當時天氣較熱,屍體腐爛不能辨認。次年,史可法義子史德威葬史可法衣冠冢於揚州梅花嶺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追謚“忠正”。因此牌坊上題額為“史忠正公墓”。

楊敬衣冠冢

《西園聞見錄》:“楊敬,歸德衛人。父昱,洪武間陣亡。敬方十歲,聞訃即哭踴。每思求遺骸,不果,乃取衣冠葬於先塋之次。事母文氏極孝,謹聞戰陣事輒流涕不已,時人以至孝稱之。”
孫中山衣冠冢孫中山衣冠冢

袁崇煥衣冠冢

明末袁崇煥,于山海關前線屢挫清兵,清人使反間計,明崇禎上當(其中夾雜著朝廷黨爭),將袁凌遲處死,不久明朝亡國。後人憐一代英雄如此冤死,在北京為立衣冠冢,至今猶存。沿海地區,人們對於出海遇難者,也以其衣冠等物建衣冠冢。

孫中山衣冠冢

孫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逝世於北京,靈柩暫厝於北京西山碧雲寺金剛寶座塔中。1929年移葬南京,衣冠則葬於香山碧雲寺,此亦為衣冠冢。

高志航衣冠冢

高志航,原名高銘久,字子恆。中國空軍王牌飛行員。1920年投筆從戎,考入東北陸軍軍官教育班,後到法國學習兩年飛機駕駛,回國後在空軍任職。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著名的空軍抗日英雄、民族英雄,中國空軍驅逐機部隊司令兼第4航空大隊大隊長。
衣冠冢
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奉命赴蘭州接收蘇聯援華戰機,轉場至河南周口機場時,高志航部隊遭遇敵機空襲。高志航率戰友迎敵,他腿部受傷奮力登機,在滑出跑道的瞬間尚未起飛就不幸被日機炸彈命中而犧牲。他死後有三個墳,一個在台灣,一個在南京,一個在東北通化,這三個墳都沒有骨灰,只有所謂的衣冠冢,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