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祠

山谷祠位於北山南麓。北宋文學家黃庭堅在宜州南樓逝世後,宜州人民非常敬仰黃山谷的高尚品德和淵博學問,在他逝世以後,人民給他建祠紀念。九百多年來,宜州的山谷祠,迭經興廢。從1105年始建,到1986年重建,期間重修或重建達15次之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谷祠
  • 地理位置:宜州會仙景區內
  • 景點級別:AAAA級
  • 始建時間:1105年
  • 重建時間:1986年
發展歷史,地理環境,主要景點,

發展歷史

我國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大書法家、詩人黃庭堅,1105年9月,在宜州小南樓病逝。這一年,宜州人民為了紀念他,即在南樓建起一間簡陋的祠堂祭祀他。祠堂雖小,但有平湖張安國所書“豫章先生”四字匾嵌,懸於祠堂門上。
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宜州太守韓璧在城外建山谷祠,有房6間。祠內供山谷先生的木刻肖像一尊,另外建造亭閣一座,名叫“清風閣”,閣內藏有山谷先生的書法手跡。
宋嘉定八年(1215年),張自明以宜州教授代理知州時,與地方人士商議,在城西門外的龍溪旁(今廣西軸承廠處),買得黃山谷所住的黎家舊址重建山谷祠。他自己捐出俸贏10萬,提州用贏錢20萬,又請廣西轉運判官兼提刑獄方信孺撥鹽運公款24萬。總計面積四十多畝,前面是山谷祠,後面是龍溪書院。整個建築分東西兩部分,東西各建1個講堂,2個齋室,4個居舍,1個倉庫。祠的後面建造有亭閣一處,收藏黃山谷舊像,寶華亭舊匾以及黃山谷的字跡刻石。四周修建圍牆,有重門,重門內有黃山谷親手種植的古松兩株,名為“萬紅門”,門外有一池;池中矗立一塊形如半圭的大石,顏色墨黑,因此取名“墨池”。原來已圮廢的寶華亭修葺一新。山谷祠及龍溪書院建成後,一共立了三塊石碑:一塊是張自明撰寫的《龍溪書院記》;一塊是山谷祠的田畝數及每年收穫糧食數;一塊是張自明畫的《龍溪書院圖記》。
明清時期,在慶遠府供職的不少有識之士多次重修山谷祠,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幾次。明世宗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在原址重修,建有一個講堂。在講堂牆上,寫有白鹿洞學規,同時還建有齋室、倉房、廚房,又重修圍牆,修建外門,門上橫匾題名“龍溪書院”;在路口建牌坊一座,牌坊上橫匾題名“黃山谷先生祠”。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慶遠府署知府查禮,捐銀四百餘兩重修,祠內設黃山谷木製碑位,並以張自明配祀。這次重修,有堂宇3間,兩旁有廂房,前面設重門,整修墨池,寶華亭。建成後,查禮規定每年六月十二日黃山谷先生誕辰之際,舉行隆重祭祀儀式。
清仁宗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廣西巡撫謝啟昆得到代理慶遠府知府宋開衡有重修山谷祠想法的訊息,特地捐俸資助,並寄給宋開衡詩一首,以示鼓勵。宋開衡主持這次修葺,重建了山谷祠,奉祀黃山谷,並以范寥配祀。在祠後修黃山谷先生衣冠墓一座。
原祠於70年代被折毀,1985年秋,宜山縣委、縣人大常委會、縣人民政府、縣政協決定在白龍公園內重建黃山谷祠。在廣西軸承廠的捐資支持下,1986年春破土動工,同時十月竣工。祠為古式建築,重檐挑角,琉璃瓦面,祠內正中牆上立黃山谷自畫像碑,祠後重修黃山谷衣冠墓一座。
祠內陳列30多幅字畫,反映了山谷先生羈留宜州期間的生活史實。祠後有山谷先生的衣冠墓。自開放以來,遊人憑弔不絕。
歷代山谷祠,都是宜州地方人士講學、祭祀的聖地。每年當值黃山谷先生誕辰之日,人們扶老攜幼,遠近跋涉趕來祭祀。山谷祠內蠟炬閃爍,香菸飄渺,祭祀歌聲縈繞不絕。“遺蛻衣冠慷慨詞,景仰一般同,蘇門四學士,文章氣節孰如公。南方創造新奇蹟,無限深恩重。南樓希絳帳,歌諷歲月延天空,贏得勝名標顯績,開化第一功。祭祀千秋分,宜吾學界之尊崇。”字裡行間,洋溢著祭祀者對黃山谷的崇敬之情。

地理環境

位於會仙山景區的北山南麓

主要景點

會仙山,又名北山,位於宜州城區龍江河北岸,與河池學院相交,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會仙山壯若雄獅,聳峙於宜州城區龍江北岸,登山極目,城區景物盡收眼底。會仙山古為“宜陽八景”之首,其內有紀念黃庭堅的山谷祠和山谷衣冠墓,有紀念徐霞客的霞客亭和徐霞客塑像,有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及其將領唱和詩碑刻、翼王亭及點將台,有五百羅漢名號碑、會仙亭、白龍洞、百子岩、雪花洞、百丈深井岩、騎雲石等多處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