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縣

藍田縣

藍田縣,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是伏羲女媧的母親,炎帝黃帝的直系遠祖華胥的故里,四大名玉之一藍田玉的原產地。位於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南部,東南以秦嶺為界,與商洛市洛南縣商州區柞水縣相接;西以庫峪河為界,與長安區灞橋區毗鄰;北以驪山為界,與臨潼區渭南市臨渭區、華州區接壤。介於北緯33°50′—34°19′,東經109°07′—109°49′之間,東西長64千米,南北寬55千米,總面積2006平方千米,約占西安市總面積的19.9%。距西安市區22千米。

藍田縣因境內盛產美玉而得名,自古據秦楚大道,有“三輔要衝”之稱,是關中通往東南諸省的要道。藍田是著名的“玉鄉”,素有“玉種藍田”之美稱。是陝西省歷史文化名城,出土了著名的藍田人等古遺址,是中華文明的本源和母體 、被中華民族尊為“始祖母”華胥的故里。境內有淨土宗祖庭悟真寺,第二敦煌水陸庵,天下第一孝山王順山,天下第一名湯湯峪溫泉等風景名勝。

2018年,藍田縣下轄1個街道、18個鎮,戶籍總人口65.5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51.6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1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0.0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4.45億元,三次產業構成為17.9:26.4:55.7,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生產總值28365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藍田縣
  • 外文名稱:LanTian County
  • 別名:嶢柳城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陝西省西安市
  • 下轄地區:1個街道、18個鎮
  • 政府駐地:藍關街道縣門街6號
  • 電話區號:029
  • 郵政區碼:710500
  • 地理位置:陝西省中部、西安市東南
  • 面積:2006平方千米
  • 人口:65.5萬人(2018年戶籍總人口)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華胥故里、水陸庵、王順山、湯峪、藍田人遺址、簸箕掌、白鹿原
  • 車牌代碼:陝A6
  • 行政區劃代碼:610122
歷史沿革,地名由來,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概況,土壤類型,植被條件,自然災害,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地熱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基礎建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地方特產,風味小吃,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藍田玉名列“四大名玉”,以周禮“玉之美者為藍”,故得縣名藍田。著名的秦始皇傳國玉璽即為藍田水蒼玉所制。

建置沿革

上古時期
藍田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境內212萬年前的上陳遺址,是東北亞最早人類活動遺址,比此前公認的中國境內最早原始人類“元謀人”還要早42萬年,改寫歷史教科書。
中國北方最早的直立人——藍田人中國北方最早的直立人——藍田人
約115萬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之一——“藍田猿人”,就在藍田縣公王嶺一帶繁衍生息,逐漸散居於灞河中下游。
約距今1萬年左右,先民們在灞河、輞川河、焦湯河流域定居,制陶器,磨石器,養家畜,從母系氏族逐步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藍田有華胥氏陵、尊廬師陵、女媧氏谷遺址,史稱“三皇舊居”。
(約前21世紀—前16世紀)
禹子啟建立夏,藍田屬有扈氏(夏之方國),為傳說中的雍州轄地。
商周時期
(約前16—前11世紀)
商湯滅夏,建都亳,藍田屬驪山氏,史稱商之西陲。其後屬周,仍為傳說中的雍州轄地。
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
周封弭氏於藍田地,故稱“弭”,為宗周之畿內地。這是有史以來,藍田的最早得名。
春秋
秦寧公十二年(前704年),弭為盪氏所滅。秦寧公滅盪氏,弭改隸秦國,稱“藍”。藍地有滋水(今灞水)。
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滋水更名為灞水。
炎黃宗祖、中華始祖母——華胥炎黃宗祖、中華始祖母——華胥
戰國
秦獻公六年(前379年),秦始置藍田縣。
秦獻公十七年(前368年),秦獻公封其子向為“藍田君”。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初以小邑為31縣,割藍田西北部置芷陽縣。
秦惠王十三年(前312年),楚懷王發兵攻秦,會戰於藍田,楚敗。
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丞相呂不韋被封文信侯,管轄藍田等12縣。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在藍田建鼎湖宮、御羞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分全國為36郡,藍田隸內史郡。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秦修馳道於藍田國,其東南向馳道自鹹陽,經藍田,通武關,達襄陽。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趙高遣將守嶢關。劉邦引兵繞嶢關,越簣山與秦軍大戰,秦兵敗。
西漢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置塞國,分封司馬欣為塞王,藍田隸塞國。
四大名玉——藍田玉四大名玉——藍田玉
高祖二年(前205年),關中大飢,人相食。是年漢更秦內史郡為渭南郡,藍田屬渭南郡。
漢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臨江王榮自殺,葬藍田(即今藍田縣三里鎮陳岩村村旁東南方向燕子冢,村人稱為“冢疙瘩”)。
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漢武帝劉徹養病於上林苑鼎湖宮。宮名後改為鼎湖延壽宮。
東漢
東漢建武元年(25年)置雍州,藍田縣隸雍州。是年,三輔大飢,人相食,時武安王延岑據藍田。建武十五年(39年),省雍州,復置司隸,藍田屬司隸。
建安十七年(212年)七月,馬超餘眾梁興部屯藍田,夏侯淵擊平之。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省司隸,復雍州,下轄京兆郡,藍田隸之。
魏晉時期
曹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藍田先後屬秦國和京兆國,正始五年(244年)屬京兆郡。
西晉:鹹寧六年(280年),藍田屬京兆郡,更上隸雍州。
前趙:光初二年(319年),設司隸,下設京兆郡藍田隸之。
後趙:太和二年(329年),年設雍州轄京兆郡,藍田屬京兆郡。
前秦:皇始元年(351年),設司隸,下轄京兆郡,藍田隸之。
後秦:藍田隸屬因之。
湯峪溫泉湯峪溫泉
東晉:義熙十三年(417年):改司隸設雍州,轄京兆郡。藍田屬京兆郡。
北魏:始光元年(424年),北魏勢力始達藍田,設京兆郡(下轄藍田縣)。初藍田縣有杜陵縣地,太武帝神鹿三年(430年),京兆郡上設雍州。藍田屬京兆郡所轄。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並藍田縣入灞城縣。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又設藍田,並有灞城縣和山北縣地,灞城縣取代藍田為時共41年之久(446—487年)。
西魏:(535—556年)設雍州,下轄藍田山北二縣。
北周:天王元年(557年)置藍田郡,下轄藍田、玉山、白鹿三縣。北周建德二年(573年)廢玉山、白鹿二縣,轄地入藍田縣,移治嶢柳城,隸京兆郡。
隋唐時期
開皇九年(589年),設雍州轄藍田。大業三年(607年),設司隸轄京兆郡,藍田隸之。
設雍州轄藍田(畿縣)。武德二年(619年),分藍田縣為白鹿、藍田二縣。翌年改白鹿縣為寧民縣,又增設玉山縣,統歸雍州所領。貞觀元年(627年)廢玉山、寧民二縣,轄地入藍田隸關內道之京兆郡。690年隸京道之雍州。開元元年(713年),藍田屬京道下之京兆府。
五代
屬雍州。
後梁開平年間(907—911年),藍田屬雍州之大安府中。
宋元時期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改關西道為陝西路,下設京兆府,藍田屬京兆府。熙寧五年(1068年)藍田隸永興軍路,大觀元年(1107年)隸永興軍路下之大都督府。
第二敦煌——水陸庵第二敦煌——水陸庵
皇統二年(1142年),藍田屬京兆府路,京兆總管府。
至元二年(1265年),藍田隸於陝西四川行省,至元七年(1270年)屬四川陝西行中書省。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屬西安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屬陝西四川行中書省。皇慶元年(1312年),屬奉元路。
明清時期
洪武二年(1369年),藍田屬西安府。
順治元年(1644年),藍田屬陝西布政司西安府,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分藍田南境為孝義川,設撫民同知,為時不久又歸藍田,其後再無變易。
民國時期
藍田歸關中道西安府管轄,抗日戰爭開始後,藍田國分若干戰區,藍田先歸商州專區,繼屬鹹陽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藍田隸屬五易,1950年屬渭南專區;1956年歸陝西省人委直接領導;1959年劃歸西安市;1961年重歸渭南專區;1983年再次劃歸西安市。
藍田縣城全景藍田縣城全景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藍田縣縣以下行政區劃和基層行政單位,唐以前無考。
明代區劃
全縣分東、西、南、北4鄉共20里,縣以東為東鄉。轄5里。去縣城50里,抵渭南縣界。
縣西為西鄉,轄3里。去縣城70里抵鹹寧縣境。
縣南為南鄉,轄7里。去縣城50里抵商州界。
縣北為北鄉,轄5里。去縣城50里抵臨潼,全縣東西100里,南北120里。
清代區劃
清初分4鄉統16里,後又增加4里統歸安民鄉,共20里。
嘉慶七年(1802年)平均里糧時各統5里,名稱與清初稍異。屯分左右中前後(謂之五衛)各衛。
民國區劃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前沿用清制。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以後,分境為一、二、三、四、五(東、西、南、北、中)區。實行保甲制後,分全縣為7個區,24聯,35保,4185甲。
建國後區劃
1949年5月23日藍田縣解放,改鄉為區,改保為鄉。同年7月合鄉並村後,全縣正式建政為14個區,117個區轄鄉。
1949年12月中旬,治城區改名為藍田市。取消四賢區,將該區第6鄉大部,第1鄉全部及第3鄉一部分劃歸普化區。把第3鄉大部,第6鄉局部,2、4、5鄉全部歸併於藍田市。至此全縣建制為1市12區,轄115個鄉。
1950年4月進行第一次區劃調整,撤銷藍田市,恢復治城區。
1956年4月,行政區劃作了第二次調整,調整後全縣劃為7個區,37個區轄鄉和3個直屬鄉。
1958年9月,在“人民公社化”運動中,撤銷鄉建制。建立起25個人民公社,下轄55個管區390個大隊,1940個生產隊。
1964年12月7日經縣委第六十次常委會討論決定撤銷城關公社,成立城關鎮,全縣為1鎮,28社。
“文化大革命”中,1966年9月12日起,更換社(鎮)名稱。改用新名的公社除百神洞後又更名為小寨外其餘22個公社,從1967年開始到1978年先後恢復原名。
1984年6月廢止公社制,全縣共為24個鄉,5個鎮。
2015年2月27日,藍田縣調整鎮村行政區劃的有關通知中,撤銷金山鎮,併入三官廟鎮,鎮名三官廟鎮;撤銷史家寨鎮,併入湯峪鎮,鎮名湯峪鎮;撤銷輞川鎮,併入玉川鎮,鎮名輞川鎮;撤銷藍關鎮,設立藍關街道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藍田縣下轄1個街道、18個鎮。藍田縣人民政府駐駐藍關街道縣門街6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610122001000
藍關街道
610122101000
洩湖鎮
610122102000
華胥鎮
610122103000
前衛鎮
610122104000
湯峪鎮
610122105000
焦岱鎮
610122106000
玉山鎮
610122107000
三里鎮
610122108000
普化鎮
610122109000
葛牌鎮
610122110000
灞源鎮
610122111000
九間房鎮
610122112000
藍橋鎮
610122113000
輞川鎮
610122115000
厚鎮
610122116000
三官廟鎮
610122118000
安村鎮
610122119000
孟村鎮
610122120000
小寨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藍田縣位於陝西省關中東部,面秦嶺,負驪山,東南兩面以秦嶺為界與渭南市華縣洛南縣商州區柞水縣等市縣相望,北部以橫嶺與臨潼區為界,西部和長安區接壤。縣境介於北緯33°50′—34°19′,東經109°07′—109°49′之間,東西長64千米,南北寬55千米,總面積2006平方千米,約占西安市總面積的19.9%。

地質構造

藍田位於驪山——秦嶺間的山前斷陷盆地,屬渭南地塹的一部分,新生代以來,由於驪山、秦嶺上升之側向擠壓,而形成寬緩向斜。驪山南側和秦嶺北麓斷層,為長期活動性大斷裂,它們控制了斷陷盆地的發展。第三系紅層變形微弱,斷裂構造不甚發育。
褶皺
褶皺在藍田的黃土台原及黃土丘陵地帶表現較突出,主要有3條,一是白鹿原向斜;二是寺溝背斜;三是支家溝背斜。
斷裂
斷裂包括斷層和裂隙兩類。藍田斷層主要有輞峪口——流峪口——厚鎮斷層;湯峪口——岱峪口斷層;庫峪口——何家山斷層;下韓——大嘴坡斷層。這些斷層的特點是延伸遠,規模大,皆為長期活動性大斷裂,它們構成了藍田盆地的東、南、北部邊界。

地形地貌

藍田縣境內地形複雜,地貌各異,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南部為秦嶺北麓延伸地帶,東部為驪山南麓溝壑區,中、西部川原相間,灞河滻河等重要河流貫穿藍田境,藍田地貌類型分河谷沖積階地、黃土台塬、黃土丘陵、秦嶺山地。海拔最高2449米,縣城海拔469米。山、嶺占藍田縣土地面積的80.4%。
藍田縣的總體地勢形似簸箕,東、南、北依山靠嶺,中部為平地向西擴展,灞河水系,滻河水系鑲嵌其中。秦嶺山地在縣境內自西而東再折北,總長100多千米,皆為群山疊嶂,溝谷縱橫,海拔在800—2449米之間。藍田地形地貌類型可分為:河谷沖積階地、黃土台原、黃土丘陵、秦嶺山地4種。
藍田人遺址——公王嶺地貌藍田人遺址——公王嶺地貌
河谷沖積階地
總面積268191.40畝,占藍田縣總面積的8.86%。海拔418—720米,是縣境內地勢平坦,土質肥沃的高產農田地區。
黃土台原
總面積325625.70畝,占藍田縣總面積的10.75%。海拔高為690—791米,原面高出灞河水面300—320米,高出滻河水面150—200米。白鹿原東起點與簣山相接,西到西安和長安,南依秦嶺終南山,北臨灞河,居高臨下,是古城長安的東南屏障。因居灞水之上,故古代又稱灞上。白鹿原歷史上曾先後建過芷陽、灞陵、南陵、灞城、白鹿、寧民等7個縣治。據《雍錄》載:“白鹿原者,南山之麓”,東西長25千米,南北寬6—9千米,走向南東—西北分布,總面積273118.93畝,占全縣總面積的9.64%。
黃土丘陵
面積627762.40畝,占藍田縣總面積的20.73%,包括半嶺和高嶺。北接驪山,海拔500—1128.60米。
(一)半嶺:主要包括灞河北岸二、三、四級階地,東西長約40千米,南北寬2—4千米,海拔600米左右。
(二)高嶺:全長30千米,海拔960—1128.60米。
秦嶺山地
天下第一孝山——王順山天下第一孝山——王順山
面積1806434.60畝,占藍田縣總面積的59.66%。縣境內東南部群山如帶,屬秦嶺終南山之起點。東從華縣、洛南、商縣入境,逶迤西行,重巒疊障,縱橫交錯,山峰屹立,為秦楚古道之咽喉,古都長安之東南門戶。境內秦嶺山地,東西長37.5千米,南北寬44千米,海拔800—2449米,絕大部分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最高點在渭南、華縣、藍田交界處的箭峪嶺,海拔2449米。
秦嶺北延,有4條支山脈:一是庫峪河與湯峪河之間有石門山和風涼原;二是岱峪河與輞川河之間有紫雲山、雲台山、風雩山、七盤嶺、尤鳳嶺、天馬山;三是輞川與東西采峪之間有響鼓山、五峰山;輞川谷與藍水河谷之間有迷魂山、黃沙嶺、全山、桓公堆、嶢山;四是林岔河與全井河之間有大頂山、雞冠嶺、紫龍山、寶東山、馬鞍嶺。
秦嶺從商縣向北延伸,環繞縣東南境西行又有4條支脈:一是藍水河與流峪之間的天平山、玉山、王順山;二是流峪河與倒溝峪之間的獅子山、三峰山;三是倒溝峪與清峪河之間的將軍帽、天明山、閔家山、龍鳳山、高尖山;四是清峪河以北藍田、華縣、渭南交界處的箭峪嶺、月圓山、倒虎山、旺旺山等。

氣候特徵

白鹿原春景白鹿原春景
藍田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冷暖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3.1℃,日照2148.8小時,無霜期212天,平均降水量720.4毫米,主要集中於7—9月,占全年總降雨量的55%。
光照
藍田縣多年平均太陽輻射值為114.5—118.5千卡/平方厘米·年,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077.1—1845.1小時。
熱量
藍田縣多年平均氣溫13℃,≥0℃積溫4826.7℃,持續期長達299天;≥10℃積溫4224.6℃,持續期長達204天;≥20℃積溫2488.0℃,持續期長達98天,無霜期212天。
降水
藍田縣多年平均降水量為833.3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為537.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2.6%;雨熱同季為其主要特點。此外,降水日數分布較為均勻,多年平均降水日數107.4天,平均3.4天有一次降水。降水的年際變化較大,最多年(1983年)多達1131.7毫米,最少年(1986年)僅509.2毫米,高低年間相差622.5毫米,年際變率高達84.1%,屬於濕潤而微顯水分不足的區域。
地域差異
從氣候的區域差異考慮,可將藍田縣劃分為四個氣候區:
河谷川道東部區,年均氣溫12℃左右,年降水高於740毫米,為溫和濕潤區。
河谷川道西部地區,年均氣溫13℃,年降水在740毫米以下,屬暖溫半濕潤氣候區。
驪山黃土丘陵區。因海拔高度的影響,年平均氣溫10—12℃,≥10℃的積溫3500—4025℃,降水量700—800毫米,屬光照充足,氣候溫和的半濕潤區。
秦嶺高山地區,大部分海拔在1100—15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在8℃左右,≥10℃積溫在3500℃上下,降水800毫米以上,屬溫涼濕潤氣候。

水文概況

藍田境內之河流均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灞河、滻河和零河。
李家河水庫李家河水庫
灞河水系
灞河,古名滋水,是藍田的主要河流。發源於灞源鄉華岔村西部,西流至華胥鄉的新街西北入西安市灞橋區,於東經109°1′,北緯34°36′14″處注入渭河,全長109千米,流域面積2581平方千米,灞河有四大源流即:清峪、流峪、同峪和倒溝峪,它們在玉山鎮匯流後始稱灞河。主要支流有滻河、清河、輞河等。
輞峪河:又稱屋水,是灞河的最大支流,有東西二源。東源名曰東采峪水,長21千米,源於葛牌鄉南的東溝南部,俗稱沙溝是輞水之正源。西源又名西采峪水,全長20千米,源於紅門寺東南的劉申溝東部。
麻川水:灞水主流。源於灞源鎮東約10千米的董家崖。
北川水:灞水主流之一,亦有稱作主源的。源於灞源鎮北約10千米的箭峪嶺北麓。
湘子岔水:灞水主流之一,源於灞源鎮南木家台的東麓。
流峪水:灞河主要支流之一,全長約20千米。源於張家坪東溝村西北、木家台的南麓。
清峪水:全長約19千米,灞河主要支流之一。源於將軍帽山東北麓。
滻河水系
滻河,發源於湯峪鄉秦嶺主脊北側海拔2000米以上,於西安城郊灞橋區注入灞河,全長63.5千米,流域面積760平方千米。主源為湯峪河,出山區湯峪口後,呈西北流向切穿白鹿原,於長安縣魏寨鄉與岱峪河匯流後始稱滻河。主要支流有庫峪河、湯峪河、岱峪河、荊峪河。
庫峪河:為長安、藍田兩縣之界河,發源於長安縣東南部秦嶺主脊北坡,河長37.7千米,流域面積119.75平方千米。
湯峪河:又名石門峪水,源於湯峪鄉南月亮石東北1.5千米處,全長31千米。
岱峪河:又名焦岱河,源於紫雲山北麓的老溝,總長約29千米。
荊峪溝河:訛稱鯨魚溝水,古名長水,源於荊山西麓的毛家十字,流長約16千米。
零河水系
零河,又名冷水,在藍田的一段稱澇池河。全長10千米,源於厚鎮鄉之南。

土壤類型

藍田縣的土壤分為10個土類、22個亞類、47個土屬、107個土種。
褐土:主要分布在海拔700—1300米的山坡和沿山的洪積扇上,面積為82.3943萬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26.87%。褐土又分為4個亞類,12個土屬,25個土種。
塿土:塿土是藍田縣面積最大的農業土壤,面積為29.8538萬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9.90%,占農耕面積32.1%。塿土又分為5個亞類,8個土屬,13個土種。
黃土性土:黃土性土面積25.1678萬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的8.53%。黃土性土又分為4個土屬,11個土種。
紅色土:面積為37.6182萬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12.49%。
水稻土:水稻土面積37980.3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1.26%。水稻土又分為淹育型水稻土,瀦育型水稻土,潛育型水稻土三個亞類,黃泥土等5個土屬,黃泥田等13個土種。
淤土:主要分布在各主要河流兩岸和山、嶺、原各支流的出溝口,面積10.8407萬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3.49%,淤土按其母質來源分為河淤土和洪積兩個亞類,5個土屬,16個土種。
潮土:主要分布在各條河流兩岸,面積21058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0.70%,潮土有1個亞類,2個土屬,6個土種。
沼澤土:主要分布在藍田5條河流兩岸的低洼地帶和鯨魚溝上中游積水處,秦嶺山區也有零星分布。面積2987.9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0.01%。此類土壤的亞類、土屬、土種均為1個。
棕壤:主要分布在藍田秦嶺山區海拔1300米以上的山地,區域面積104.1634萬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34.60%,是縣境內第一個大的土類,又可分為3個亞類,5個土屬,6個土種。
紫色土:主要分布在驪山南麓,面積47779.7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的1.59%。紫色土的亞類和土屬均為1個,土種3個。

植被條件

藍田縣的植被類型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域、松櫟類型。全縣林地基本是闊、針葉混交林。森林分布特點是:山區最大,嶺區次之,川和原很少。農作物墾種指數大小的順序則相反,原區最大,滻灞川區次之,嶺區最小,山區最小。
闊、針葉混交林——箭峪嶺闊、針葉混交林——箭峪嶺

自然災害

藍田縣地處關中東部,秦嶺北麓,川、原、嶺、山兼備,地形高差懸殊,溝壑密布,溪流較多。因受地形、季風的控制和影響,氣候的區域性差異較大。各類災害在不同地區和季節都有發生,主要的災害有連陰雨、暴雨、乾旱、冰雹、滑坡、乾熱風、蟲災、地震和瘟疫等。其中以旱災和水澇出現的較多,旱災與水災的比例4.7:1。在旱澇災害發生的同時,伴有冰雹、乾熱風和蟲災出現。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根據植被生態,作物結構布局等,藍田縣在區域上劃分為山外和山內兩個地區。
山外區
林木樹種有:刺槐白楊樹、泡桐、臭椿、白椿、紅椿(香椿)、中國槐加拿大楊、梧桐、白榆、黃楊、旱柳、垂柳龍爪槐軟棗合歡側柏皂角、桑樹、枸樹、苦楝杜梨箭桿楊新疆楊、響樹葉、五角楓、銀杏、大關楊、15號楊、北京楊青楊、銀毛楊、水杉雪松、河楊、懸鈴木楸樹
果樹有:桃、杏、李、梨、棗、柿、蘋果核桃葡萄石榴沙果櫻桃山楂板栗拐棗
觀賞植物有:美人蕉玉簪女貞夾竹桃夜來香(木本、草本兩種)、芍藥牡丹牽牛菊花雞冠花萬壽菊玫瑰月季含羞草木槿仙人掌木瓜鳳仙花海棠臘梅紅梅玉蘭望春、迎春、鳶尾、紫薇、榆葉梅薔薇凌霄扇子七百合山丹、石竹、石蒜惠蘭、春蘭、吊蘭飛燕草(野鵲花)、桂花、丁香、杜鵑景天(蠍子草)等。
野生植物:灌木有栓柳、毛柳、酸棗繡線菊紫穗槐刺玫、枸杞、連翹、透牡丹(臭泡)、崖桑、龍柏、狼牙刺、栒橘等。草本植物以白草白茅、禾本科雜草及蒿類為主。
秦嶺山區
用材樹種:油松、樺山松、白皮松落葉松刺槐、側柏、紅樺、白樺、栓皮櫟、遼東櫟、銳齒櫟、槲櫟、青桐櫟、橡樹、水楸、楓楊櫸樹、青皮椴、山桃、山蠟子、山楊、梓樹、山核桃、紅柳、千金榆、山柳等。
經濟樹種:柿子核桃茅栗、板栗、漆樹、桑樹、花椒、油樹、水東瓜、文冠果皂角棗樹、山楂、黃連木、木瓜、蘋果、梨、葡萄、石榴、杏、莎果、桃、櫻桃、李、梅、油桐、白蠟無花果、紅果、杜仲、杜梨等。珍貴稀有樹種主要有銀杏、豇豆杉、香榧等。
竹類:毛竹羅漢竹苦竹、松花竹等。
灌木樹種:高山櫟、大葉杜鵑、六道木、胡枝子、胡頹子酸棗黃櫨山丁子小檗白鵑梅繡線菊粗榧、栒刺木、野櫻桃、棠棣刺、紫穗槐簸箕柳等。
草木植物:莎草、狼尾草、白茅、白草、唐松草、菊科和禾本科雜草等。
林特產主要有核桃、板栗、木耳、天麻、生漆等。

動物資源

獸類:野豬、熊、(金錢豹)、野牛、山羊(青羊)、野兔、狼、豺、獾、獐、麝、狐狸、白眉、豹貓、果狸、刺蝟、黃鼬、青鼬、狍、羚牛、水獺、夜蝠、松鼠等。
禽類:野雞錦雞勺雞石雞鵪鶉烏鴉喜鵲、麻野鵲、麻雀、啄木鳥、布穀鳥、四聲杜鵑、斑鳩、貓頭鷹、鷂子、黃鸝、鷸、野鴨、大雁、小燕、畫眉、伯勞、老鷹、蒼鷹、白鷺、天鵝、原鴿岩鴿等。
魚類:共有十六種,以鯉魚為主,占總魚類的75%。縣境秦嶺淺山一帶,有屬國家二級保護的兩棲類動物大鯢
其他:河蛤蜊、螃蟹蠍子金龜子樗雞(椿媳婦)、中華大蟾蜍花背蟾蜍青蛙金線蛙中國林蛙澤蛙中華鱉無蹼壁虎多疣壁虎麗斑麻蜥赤鏈蛇王錦蛇黑眉錦蛇、繡鏈游蛇、虎斑游蛇、烏稍蛇(七寸子)。還有蝶類,蚊類,草蛉類,螵螻類,蚜蟲類,蠅類,尺蠖類等。

礦產資源

藍田縣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36種。
黑色金屬:鐵礦錳礦鉻礦鈦礦釩礦
有色金屬:銅礦鉬礦、鉛礦、鋅礦鎢礦
稀有金屬:鋰礦、銣礦、鈮礦、鉭礦、釔礦;
貴重金屬:金礦
放射性元素:鈾礦
已有探明儲量,工作程度達(CDE)的有鐵、鈦、鉛、鋅、鎢、金、鈾、粘土、石灰岩、矽石、蛇紋岩、橄欖岩、石墨、高嶺土、大理石、飼料石灰岩、礦泉水、地下熱水等19種。全縣大型礦12處,中型礦1處,小型礦9處,礦點33處,礦化點52處,共133處。藍田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列入國家第一個玉石類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地熱資源

藍田縣表露的地熱資源為湯峪溫泉,原名石門湯泉,位於湯峪鎮轄的塘子街,距藍田縣城27千米。唐玄宗曾賜名“大興湯院”。
湯峪溫泉水中所含化學物質有20多種。可治療風濕病、皮膚病、運動系統疾病約計80餘種。主要是硫酸鈉,每公斤含陽離子:鉀(K)5.652毫克,鈉(Na)157.332毫克,鈣(Ca+)13.557毫克;陰離子:重碳酸根(HCO3)42.177毫克,硫酸根(SO-4)295.944毫克,氯(Cl)26.186毫克,硝酸根(NO3)0.516毫克,亞硝酸根(NO2)0.010毫克,碳酸根(CO-3)7.500毫克,特殊離子:碘(I)0.0057毫克,溴(Br)0.014毫克,氟(F)11.900毫克,二價鐵(Fe+)0.011毫克,三價鐵(Fe++)0.0035毫克,二氧化矽(SiO2)62.952毫克,錳(Mn+)和銨(NH4)皆為微反應,鋰(Li)0.165—1.50毫克,鋇(Ba)0.05—0.21毫克;氣體:二氧化碳(CO2)有痕跡,硫化氫(H2S)0.688毫克,氡(Rn)6.2—9埃曼。
鮑旗寨風光鮑旗寨風光

人口

截至2018年末,藍田縣戶籍總人口65.5萬人,比上年淨減少765人,降低0.1%。其中,男性人口34.0萬人,占51.9%;女性人口31.5萬人,占48.1%。

經濟

綜述

2018年,藍田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51.67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17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40.05億元,增長4.5%;第三產業增加值84.45億元,增長10.7%。三次產業構成為17.9:26.4:55.7。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生產總值28365元,比上年增長4.9%。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91.00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0.0%,比上年提高0.5%。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藍田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1.5%。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23.7%。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31.2%;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3.2%,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3.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5.7%。民間固定資產投資[9]比上年增長110.9%,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58.5%。
財稅收支
2018年,藍田縣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5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稅收收入2.02億元,增長12.4%。全年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8.73億元,比上年增長10.7%。
人民生活
2018年,藍田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41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82元,比上年增長8.0%;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04元,比上年增長8.9%。

第一產業

2018年,藍田縣糧食種植面積60.45萬畝,比上年下降0.1%;蔬菜種植面積5.80萬畝,增長2.4%;瓜果種植面積1.09萬畝,增長2.6%;油料種植面積2.56萬畝,增長3.6%;棉花種植面積625畝。全年糧食產量17.04萬噸,比上年增長1.5%。其中,夏糧9.71萬噸,秋糧7.33萬噸。蔬菜產量10.40萬噸,增長2.3%;水果產量65075噸,增長4.2%。
華胥杏華胥杏

第二產業

據出土文物表明,遠在新石器龍山文化時期,藍田縣先民們已開發使用藍田玉,有玉璧、玉戈等。
殷商時,華夏族活動在滋水(今灞河)鹿塬一帶,使用刀、斧、戈、鉞、鋸、削、錛等青銅器具,孟村鄉懷珍坊建有冶銅作坊,冶銅爐灶。
戰國時期,鐵器使用,鹿原東香村已生產“V”型鐵犁鏵,並生產鐵制農具鋤、钁、鐮、杴、耬鏵等。
秦始皇時,得藍田水蒼玉制為傳國玉璽,李斯篆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或“受天之命皇帝壽昌”。從此,藍田玉受到青睞,藍田逐漸成為玉器加工之鄉。
西漢時設鹽鐵官,獎勵鹽鐵生產。孟村鄉雙柏樹村出土文物有西漢早期車水灌溉用的鐵制機械齒輪,結構合理,表現了西漢早期機械加工工藝水平。
北宋時,縣城北三裡頭村南曾建冶鐵作坊。
明崇禎年間,鍛造業遍及民間。
清同治、光緒年間,藍田漂染業興起。縣城及東西兩川、焦湯一帶已有染房數十家,制土靛業也隨之興起,東川農民多以種藍為業。西川洩湖鄉紡織技術為全縣之首,鄉民用舊式機杼織成土布,以結實耐用受到歡迎,大宗販者曾絡繹不絕販往甘肅、寧夏一帶銷售。
民國時期,厚鎮鄉姜劉溝廖家坪,出產“土子”(錳礦顆粒)。陝西省政府建設廳在展覽會上,曾開闢專欄,對土子以藍田特產進行介紹,並由民間手工開採,行銷秦、隴、晉等省區。
解放後,1965年,全縣工業企業28個,職工565人,總產值186.49萬元,實現利潤14.36萬元。此間,中國航天工業部第四研究院屬向陽公司來藍田建廠,對藍田工業外環境改變很大。
20世紀70年代初,藍田縣工業企業開始復甦,各廠礦陸續擴大生產規模。
工業
2018年,藍田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6.04億元,較上年增長4.8%。其中輕工業總產值30.45億元,下降3.8%;重工業總產值35.59億元,增長13.5%。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0.72億元,比上年增長5.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95億元,增長6.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產值比上年增長29.9%,食品製造業增長16.4%,家具製造業增長18.4%,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增長166.1%,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下降44.3%,醫藥製造業增長15.3%,橡膠和塑膠製品業下降45.9%,非金屬礦物製造業增長21.5%,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4%,金屬製品業增長7.1%,專業設備製造業增長14.9%,汽車製造業增長4.8%,鐵路、船舶、航空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53.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7.29億元,比上年增長1.2%。實現利潤總額3.89億元,增長34.6%。
建築業
2018年,藍田縣建築業增加值19.33億元,比上年增長2.7%。全縣具有資質等級並納入企業一套表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共13家。

第三產業

湯峪鎮湯峪鎮
國內貿易
2018年,藍田縣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2.33億元,比上年增長5.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4.41億元,增長8.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7.08億元,增長4.0%;金融業增加值6.62億元,增長7.5%;房地產業增加值8.55億元,增長9.1%;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16.83億元,增長24.2%;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16.16億元,增長11.1%。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3.3589億元,比上年增長31.0%。
2018年,藍田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10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8.94億元,增長27.4%。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87億元,增長31.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0.83億元,增長36.5%。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4.49億元,增長36.2%;餐飲收入1.21億元,增長16.2%。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中,網上商品零售額0.88億元,占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的15.5%,比上年提高3.5%;比上年增長56.9%,增速高於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39%。在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4.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1.0%,化妝品類增長5.0%,日用品類增長22.3%,五金、電料類下降19.1%,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41.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66.9%,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0.9%,汽車類下降15.8%。
房地產業
2018年,藍田縣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307.8%。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07%,商業營業用房投資下降52.5%,其他房地產開發投資為上年190倍。房屋施工面積104.78萬平方米,增長37.6%;房屋竣工面積2.12萬平方米,下降74.1%。
郵電通信
2018年,藍田縣郵政業務總收入3349萬元,比上年增長8.6%。電信業務總收入2.56億元,增長9.9%。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3.23萬戶,行動電話用戶39.45萬戶,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8.76萬戶。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藍田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93.57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47.66億元,比上年增長9.8%。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115.76億元,比上年增長57.2%。
保險業
截至2018年末,藍田縣共有保險公司2家,全年保費收入1.9684億元,比上年增長0.9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410萬元,增長18.5%;人身險保費收入1.7274億元,下降1.1%。
灞河風光灞河風光

交通運輸

交通

2016年,藍田縣新修村組水泥路516千米,農村公路總里程突破2500千米。滬陝高速、渭玉高速、二級公路網化工程竣工通車。實施焦湯旅遊專線、九灞路、南三路等道路新建或改擴建工程。

運輸

2018年,藍田縣貨物運輸總量823萬噸,比上年增長10.8%;貨物運輸周轉量58203萬噸千米,增長11.5%。旅客運輸總量498.1萬人次,增長2.5%;旅客運輸周轉量39900.2萬人千米,增長2.7%。年末全縣共有公交汽車營運40輛,增長17.6%;計程車客運量353萬人次,增長3.0%。
滬陝高速藍田段滬陝高速藍田段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截至2018年末,藍田縣共有科技活動機構15個,科技活動經費共籌集1897萬元。全年實施實際科技計畫項目31項。全年專利申請量9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5件;全年專利授權量37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藍田縣共有各類學校465所,其中普通中學45所,在校學生25929人;國小84所,在校學生27855人。國小、國中學齡人口入學率均為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藍田縣共有博物館6座。各級別文物保護單位52處。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19個。縣級廣播電視台1座。

體育事業

2018年,藍田縣舉辦各類民眾體育展示表演和競賽活動總計14項次,體育社團舉辦和承辦體育賽事4項次。新建社區全民健身路徑4個。全縣新增社會體育指導員86名。健身氣功站點3個,在冊練功人數60人。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藍田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626個。其中,醫院8個,衛生院28個,村衛生室524。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483人,其中,執業(含助理)醫師856人。各類衛生機構床位1706張。

勞動就業

2018年,藍田縣新增城鎮就業4782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69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2%。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藍田縣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4701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9199人。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5946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4647人。年末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人數56.23萬人,實際參合率99.43%。

社會福利

截至2018年末,藍田縣福利性機構6個,床位872張,收養人數233人。年末城鎮最低生活保障465戶、848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7450戶、21487人。

基礎建設

2018年,藍田縣完成市政公用設施投資1.3316億元,增長5.7%。年末建成區面積1201公頃,綠化覆蓋面積436.8公頃,綠化覆蓋率36.4%。年末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污水量436.4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0.79%。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10.89萬噸。

環境保護

2018年,藍田縣空氣品質達到優良以上天數249天。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年平均濃度為87微克/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減排率1.5%。

安全生產

2018年,藍田縣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安全事故15起,死亡13人。

歷史文化

藍田是人類先祖的發祥地,是華夏文明最早的萌發地。舉世聞名的藍田玉名列中國“四大名玉”,以周禮“玉之美者為藍”,故得縣名藍田。相傳秦始皇傳國玉璽即為藍玉所制。藍田古屬京畿之地,秦獻公六年(前379年)置縣,已有2300多年歷史。
藍田作為古人類生息繁衍的地方,是唐代宮廷名畫家韓乾、北宋神宗年間著名的“四呂”兄弟、著名理學家牛兆濂等歷史名人的故鄉,也是唐詩畫家王維隱居的地方,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蹟遺存。藍田自然景觀秀美,是西安東南秦嶺北麓旅遊帶的重點區域之一,境內山雄水秀,川美嶺闊,自然風景秀麗,有馳名中外的公王嶺藍田猿人遺址,被譽為“第二敦煌”的壁塑瑰寶水陸庵,建於隋唐的佛教淨土宗聖地悟真寺,東漢才女蔡文姬墓,地下神宮輞川溶洞,王維輞川別業遺蹟,風景迷人的湯泉湖以及兼具華山之險、黃山之秀的王順山國家森林公園等人文、自然景觀。
元·王蒙·輞川圖卷元·王蒙·輞川圖卷

風景名勝

藍田縣
藍田人遺址
1964年在藍田縣的公王嶺,科學家發現了距今115萬年的藍田猿人頭蓋骨化石。這一震驚中外的發現,被喻為20世紀60年代國際考古界的重大發現,伴隨著藍田猿人頭蓋骨化石出土的2000多件動物化石和公王嶺上保存完好的第四紀黃土剖面,都為研究從早期猿人到晚期智人的進化演變過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藍田縣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位於西安市藍田縣濱河西路,總占地1200畝,投資額3.5億元,民俗文化村依白鹿原地勢而建,南望秦嶺、東臨灞河,為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三級重點建設項目。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以白鹿原坡和灞河為中心區域,以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為基礎,以白鹿原為品牌文化,以鄉風民俗為環境特色,展示了白鹿原的田園風光、白鹿祥瑞、婚喪禮俗、傳統工藝、休閒娛樂、百味美食、宗法傳承、歷史記憶等特色民俗文化。
藍田縣
白鹿原影視城
是陝西首座大型影視城。景區位於藍田縣的前衛鎮,距藍田縣城僅16公里,距西安36公里,一小時內可達鹹陽國際機場,入口就設在關中環線,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整個景區占地面積1050畝,由入口區、生態景觀區、棧道水景、扶梯通道、白鹿村、滋水縣城、麥塬兒童區、兒童遊樂區、輪胎公園九大功能區組成。
藍田縣
蔡文姬墓
在藍田縣三里鎮蔡王村。蔡文姬(一作昭姬),名琰,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蔡邕女。她博學有才辯,通音律。初嫁河東衛促道,夫亡,歸母家。漢末大亂,為董卓部所虜。曹操念蔡邕無後,以金壁贖歸,再嫁董祀。琴曲歌詞《胡笳十八拍》,相傳亦為她所作。蔡文姬墓,冢高7米,林木蔥鬱。相傳,蔡王莊就是當時給蔡文姬看墓的人,一代一代發展起來的一個村莊。
藍田縣
王順山
被稱為“天下第一孝山”。“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這是詩人唱吟王順山的名句,王順山的奇特險峻被遊人定位於“兼華山之險,具黃山之秀”。
藍田縣
悟真寺
在藍田縣,其歷史可追溯至西晉以前。隋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高僧淨業奉詔興建,正式稱名“悟真寺”。隋唐時代,善導大師正是在悟真寺開創了淨土宗,所以這裡是是聞名中外的淨土宗祖庭
藍田縣
水陸庵
素有“天下第一彩色連環壁塑”之稱,原是悟真寺的水陸殿,是當時舉行“水陸大齋”、“水陸道場”的重要場所。明朝時,秦藩王朱懷埢用了五年多的時間,修為家廟。水陸庵大雄寶殿保存下來的3700餘尊泥塑,被喻為“壁塑瑰寶”。
藍田縣
輞川
藍田縣的秦嶺北麓一條美麗的川道,川水自嶷關口流出以後,蜿蜒流入灞河,古時候川水流過川內的欹湖,兩岸山間也有幾條小河同時向欹湖流來,從山上望下去,川流環湊漣漪,好似車輞形狀,由此得名——輞川。唐代詩人兼畫家王維的“輞川別墅”就修在這裡。當年王維常和好友裴迪同游,過著彈琴賦詩的悠閒生活,作有《輞川集》和《輞川圖》。
藍田縣
輞川溶
位於風光秀美的秦嶺北麓,距西安60千米,西商高速公路可直達。景區群山環抱、重巒疊翠、瀑布漣灩,分為天然遊覽區、高空滑索娛樂區、通真道教區、七星潭自然遊樂區等。凌雲洞在照壁峰腰,海拔千米,洞深527米,內鐘乳石筍千姿百態、栩栩如生。錫水洞被奉為道家第55福地,洞深270米,洞庭高大寬闊。
藍田縣
湯峪溫泉
位於西安藍田縣(寶雞眉縣湯峪叫西湯峪溫泉),依山傍水,景色旖旎,是聞名遐邇的避暑療養勝地。
湯峪溫泉,原名“石門湯泉”,為秦地勝地,唐時即建“大興湯院”和皇家行宮“上林苑”。清道光年間因水患漸衰,湯泉水溫達60°C以上,富含十多種礦物制,浴療價值極高,民間稱為“功德水”,又因春季浴洗更佳而謂“桃花水”。
藍田縣
藍田呂氏家族墓地
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對藍田縣五裡頭村北宋呂氏家族墓地進行了調查、測繪、勘探及發掘。共清理墓葬29座(成人墓葬20座、嬰幼兒墓葬9座)和東、西、北三側圍溝各一處,調查勘探家廟遺址一座。出土遺物700餘件組,磚、石墓志銘24合。
藍田縣
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紀念館
1935年2月紅二十五軍在葛牌鎮創建了長征路上的第一個紅色政權——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留下了“鄂豫陝省委擴大會議舊址”,“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和“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建立在舊址上的“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紀念館,占地800平方米,展出資料照片400餘幅,已成為“陝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西安市廉政建設教育基地”。
藍田縣
汪鋒同志故居
藍田是革命前輩汪鋒同志的故鄉,在汪鋒同志誕辰100周年之際,建成了汪鋒同志故居紀念館。汪鋒同志故居位於藍田縣九間房鎮街子村,保護面積380平方米。按照20世紀50年代當地民眾建房的風格,對故居進行了大面積維修。從2008年4月開始到2010年6月,先後完成了汪鋒舊居修復、人行道石台階道路鋪設、車行道路水泥路面硬化、院內及周邊地面平整、護坡砌體及故居周邊綠化建設、廁所修建等工作。2007年1月被藍田縣人民政府公布為近現代革命史跡。

地方特產

藍田縣
藍田玉
藍田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素有“玉種藍田”之美稱,是中國開發利用最早的玉種之一,早在萬年以前的石器時代,藍田玉就被先民們開採利用,春秋秦漢時藍田玉雕開始在貴族階層和上層社會流行,唐時達到鼎盛。著名的秦始皇傳國璽就是用藍田水蒼玉製成,此後玉璽一直作為皇權的象徵,在中國君主專制社會流傳千餘載。
藍田縣
白皮松
陝西藍田位於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秦嶺山脈的北麓,境內擁有中國最大的天然白皮松連片純林區、最大的白皮松繁育基地,是中國最大的天然白皮松原產地,同時也是最大的白皮松交易市場。
藍田縣
核桃
藍田核桃生產歷史悠久,先後引進了河北露仁核桃、新疆薄皮核桃等品種,經過精心栽培管理,選育了適宜當地栽培的優良品種——北倉灣803,並通過省級評定。經過20多年的大面積推廣,藍田縣核桃栽植面積達6萬畝,年產量2.8萬噸。其中發展北倉灣803優質核桃2萬畝,年產量35萬噸。
藍田縣
柿子
柿子營養豐富可加工成柿餅、柿糕,還可用來釀酒、制醋,又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藍田縣栽植柿子歷史悠久,栽植面積2萬畝,分布於三官廟、金山、厚鎮、玉山、普化等鄉鎮,屬純天然無公害產品,年產柿子2.5萬噸。
藍田縣
洩湖櫻桃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藍田縣就引進栽培甜櫻桃,早熟品種紅燈5月上旬成熟,果實大,平均單果重9.6克;果型呈腎臟形,果柄粗短;果皮紅色或紫紅色,可食率達92.9%,耐儲運。拉賓斯是由加拿大雜交育成的自花結實品種,有光澤,外觀美;果肉硬脆多汁,酸甜可口,口味佳,耐儲運。

風味小吃

藍田縣
藍田蔥花大餅屬陝西省傳統風味食品,1982年3月在渭南地區飲食業風味食品展銷中榮獲優質食品稱號。該餅顏色黃亮,皮酥內軟,蔥香味美。
藍田縣
藍田高饌蒸饃為麥麵製品,相傳為漢高祖劉邦所創,廣泛流傳於藍田白鹿塬上。饃香四溢,筋道耐嚼,老少皆喜食之。
藍田縣
藍田樓祝手工空心掛麵以藍田樓祝村命名,樓祝村位於玉山鎮北約2公里。村中有十有八戶以生產手工空心掛麵為業。所產掛麵選用上等麵粉,加鹽水拌勻揉搓,直至軟韌俱備時,用手工拉細,細如髮絲,內為空心。該麵筋道而韌,口感圓滑,放入鍋中久煮不爛,在藍田為送親戚的饋贈。
藍田縣
藍田水晶餅
陝西名點,藍田縣食品生產,同西安德懋恭齊名,在民眾中享有盛譽。成品小巧別致,面色全黃四周雪白,皮酥餡足,潤香適口,油多而不膩,糖重而滲甜,具有濃郁的玫瑰芳香和橘餅清香。曾獲國家優質產品、免檢產品等多項榮譽稱號。
藍田縣
藍田泡油糕
泡油糕色澤白中帶黃,脂凝晶亮,猶如輕紗蟬翼,其味芬芳醇香,見風則消,入口即化,啟齒則散,松酥綿潤,風味悠長。清時陝西名廚侯治榮為慈禧太后祝壽時製作的泡油糕,令慈禧太后食後讚嘆不絕,從此流傳藍田民間。
藍田縣
藍田醋粉用上等面加醋鱉製成。成品味酸可口,有去火明目消暑功效,為夏季美食。
藍田縣
藍田苦蕎小麥餄餎
藍田苦蕎麥餄餎條細,色澤黃亮,棉軟筋韌,清香利口。因糖分含量少,粗纖維多,利於消化,對糖尿病有一定的療效,為陝西著名小吃。
藍田縣
藍田神仙粉
夏秋兩季,采秦嶺山中綠色無污染的糜子稍樹葉,晾乾後放入盆中,加入沸騰開水,待稍涼後用力揉搓,去葉柄及雜物後,放入一乾淨盤中,冷後即成凝膠狀,切塊後加入蒜、醋、油潑辣椒等。神仙粉味苦清肝,清火明目,是純天然綠色食品。
藍田縣
藍田洋芋攪團
將優質土豆冼淨,蒸熟後去皮,放入石臼之中用木杵錘打,直至粘稠狀,取一塊入碗中,加入湯汁、酸菜等即可食用,成為農家樂的主打品種。
藍田縣
灞源豆腐乾
因產於藍田縣灞源鄉而得名,屬綠色食品。用秦嶺中出產的無污染黃豆為原料,點鹵而成。豆腐乾清香可口,營養豐富,含膽固醇、脂肪少,具有抗血脂,軟化血管,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

著名人物

韓乾,藍田人,唐代名畫家,官至太府寺丞。善畫人物、花竹、菩薩、鬼神,特別擅長畫馬,被傳為畫馬神手。生平所作名畫有《五王出遊圖》、《寧王打球圖》、《對鑒仕女圖》、《明皇射鹿圖》、《明妃上馬圖》等,皆以寫真出名。
呂大忠(1049—1054年),字進伯,北宋京兆藍田人。皇祐年間進士。熙寧中出任陝西轉運副使,後又改為秘書丞,檢校樞密院使,兵房文字。紹聖二年(1095)加寶文閣直學士。
呂大防(1027—1097),字微仲,北宋京兆藍田人,大忠之二弟。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舉進士第,曾任監察御史、翰林學士,尚書右丞。
呂大鈞(1029—1080年),字和叔,大忠之三弟,北宋京兆藍田人。北宋關學的代表人物。自幼膽識過人,為“橫渠先生”張載弟子,曾書“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賦”。
呂大臨(1042—1090年),字與叔,號芸閣,大忠之四弟,北宋京兆藍田人,哲學家和著名的金石學家。“關學”起家的重要人物之一。程顥稱讚呂大臨的學問“深潛縝密”,朱熹稱其成就高於宋代理學諸公。
王承恩,湯峪川聚慶村人。明崇禎時宮廷宦官,司禮秉筆太監。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兵臨城下,黎明時帝死於萬壽亭,承恩即自縊其下,南明福王時謚忠愍。
牛兆濂(1867-1937年),字夢周,號藍川。陝西藍田縣人,清末關中大儒,後人尊稱藍川先生。著有《呂氏遺書輯略》4卷,《芸閣禮記傳》16卷,《近思錄類編》14卷等,又曾主纂《續修藍田縣誌》。
唐·韓乾·馬十六匹圖唐·韓乾·馬十六匹圖

榮譽稱號

2019年3月,藍田縣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