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列傳(史記·酷吏列傳)

酷吏列傳

史記·酷吏列傳一般指本詞條

《酷吏列傳》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於《史記》中。該文為類傳,記述前期以酷刑峻法為統治工具,以兇狠殘暴著稱的十幾個官吏的史實。特別對漢武帝時代的十個酷吏,即寧成周陽由趙禹張湯義縱王溫舒尹齊楊仆減宣杜周等,作了集中而概括的描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酷吏列傳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體裁:傳
  • 作者:司馬遷
  • 作品出處:《史記》
內容簡介,文言版本,藝術特色,漢末酷吏,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是因為漢武帝喜用酷吏,打擊豪強,抑制商賈,懲治貴戚奸吏,以加強中央集權,聚斂財富,應付其揮霍和對外戰爭的需要。漢武帝這樣做的結果,固然能強化皇權,保持國家的統一,但是酷吏的嚴刑峻法和殘酷殺戮,也使各階層的人們特別是普通百姓遭受意想不到的災難,無辜被殺,冤獄橫生,社會不寧,出現了“法令滋章,盜賊(實際上多為官逼民反的起義者)多有”,“吏民益輕犯法,盜賊滋起”的局面。作者反對酷吏,倡言不能以此為榜樣,其反對苛政虐民的思想,完全深寓於敘事之中,所以前人說本文是“諷諫微情,盎然可掬,此極用意文字也”(姚薴田《史記菁華錄》)。實際上作者把酷吏苛政出現的罪責歸之於漢武帝,文中多次說“上以為能,至太中大夫”,“天子以盡力無私,遷為御史大夫”等等,甚至說“湯嘗病,天子至自視病,其隆貴如此”。司馬遷“深慨”(張雲璈《讀酷吏傳》)之情,“悲世之意”(劉熙載藝概》),溢於言表,反映了作者的進步思想。當然作者對某些酷吏的某些品質,如對郅都的“伉直”,及其“行法不避貴戚”,“不發私書,問遺無所受,請寄無所聽”,“奉職死節官下,終不顧妻子”的廉潔奉公的品德,和“居歲余,郡中不拾遺”的治績都大力讚揚,甚至說“其廉者足以為儀表”,顯示了作者公允的史德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表現了《史記》一貫的“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體現了司馬遷美刺藝術的重要原則。

文言版本

孔子曰①:“導之以政②,齊之以刑③,民免而無恥④。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⑤。”老氏稱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⑦;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⑧。”“法令滋章⑨,盜賊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⑩!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11)。昔天下之網嘗密矣(11)然奸偽萌起(13),其極也(14),上下相遁(15),至於不振(16)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17),非武健嚴酷(18),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19)!言道德者,溺其職矣(20)。故曰“聽訟,吾猶人也(21),必也使無訟乎。”“下士聞道大笑之(22)”。非虛言也。漢興,破觚而為圜(23),斫雕而為朴(24),網漏於吞舟之魚(25),而吏治烝烝(26),不至於奸,黎民艾安(27)。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28)。
①以下所引的幾句話出自《論語·為政》篇。②導:引導。《論語》作“道”,通“導”。政:政令。③齊:整齊。此為約束之意。④免:免於死罪。⑤格:革。此言百姓革除壞毛病而走上正路。按程樹德《論語集釋》引黃式三語曰:“格、革,音義並同,當訓為革。”⑥老氏:指老子李耳。以下引文前四句出自《老子》第三十八章,後二句出自《老子》第五十七章。⑦上德: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不德:不表現為形式上的德。按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介》:“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現為形式上的德。”是以:因此。有德:實際上是有德的。⑧下德:道德低下的人。不失德:竟謂執守形式上的德。無德:沒有實際的德。⑨滋章:越發嚴酷。章,通“彰”,此為森嚴酷烈的意思。⑩信哉:可信啊。是言:這些話。(11)具:工具。制治:管理政治。清:政治清明。濁:政治污濁。(12)昔:從前。此指秦朝。網:法網。(13)奸邪:奸邪欺詐。萌起:不斷產生。(14)極:極點,指情況最嚴重之時。(15)遁:欺瞞。(16)振:振作。(17)救火揚沸:意謂無濟於事。按“救火”是負薪救火。“揚沸”。是揚湯(熱水)止沸(熱水)。(18)武健強健有力。嚴酷:指嚴厲的法令。(19)惡:何。(20)溺其職:喪失其職。(21)聽訟:判案。按此三句出自《論語·顏淵》篇。吾:孔丘自稱。猶人:與別人相等。(22)下士:愚蠢淺陋的人。按此句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23)觚(gū,姑):古代有梭角的酒器。圜(yuán,元):通“圓”。按這句喻漢代的法制較秦代有重大變化。(24)斫(zhuó,濁):砍削。雕:指雕刻的花紋。朴(pǔ,仆):本。此指本來的狀態。此句說漢代法律重視本質,不重形式。(25)吞舟之魚:指大魚。此句言漢法寬疏。(26)吏治:官吏的治績。烝烝:純厚盛美。(27)艾(yì,義)安:太平無事。艾,通“乂”。(28)彼:指寬厚。此:指酷刑。
高后時①,酷吏獨有侯封②,刻轢宗室③,侮辱功臣。呂氏已敗④,遂(禽)〔夷〕侯封之家⑤。孝景時,晁錯刻深⑥,頗用術輔其資⑦,而七國之亂⑧,發怒於錯,錯卒以被戮⑨。其後有郅都寧成之屬⑩。①高后:即漢高祖的皇后呂雉。②酷吏:以施行嚴苛酷烈刑法而聞名的官吏。③刻轢:(lì,立):苛刻欺壓。宗室:皇族。④公元前一八○年 ,呂后死去,其族人呂祿呂產等欲奪權,被周勃和陳平等剷除消滅。⑤夷:剷除,消滅。⑥刻深:刻苛嚴峻。⑦術:法術。資:才能。按晁錯事見卷一百一《袁盎晁錯列傳》。⑧七國之亂:指吳、楚七國反叛漢王朝的武裝叛亂。事詳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⑨卒:終於。戮:殺。按七國叛亂後,袁盎誣陷晁錯,景帝為了自己的利益,殺了晁錯。⑩之屬:之輩。
史記史記
郅都者,楊人也①。以郎事孝文帝②。孝景時,都為中郎將,敢直諫,面折大臣於朝③。嘗從入上林④,賈姬如廁⑤,野彘卒入廁⑥。上目都⑦,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賈姬⑧,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復一姬進,天下所少寧賈姬等乎⑨?陛下縱自輕,奈宗廟太后何⑩!”上還,彘亦去。太后聞之,賜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11)。
濟南氏宗人三百餘家(12),豪猾(13),二千石莫能制(14),於是景帝乃拜都為濟南太守。至則族滅氏首惡(15),余皆股慄(16)。居歲余,郡中不拾遺。旁十餘郡守畏都如大府(17)。
都為人勇,有氣力,公廉,不發私書(18),問遺無所受(19),請寄無所聽(20)。常自稱曰:“已倍親而仕(21),身固當奉職死節官下,終不顧妻子矣(22)。”
郅都遷為中尉(23),丞相條侯至貴倨也,而都揖丞相(24)。是時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獨先嚴酷,致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見都,側目而視,號曰“蒼鷹”。
臨江王征詣中尉府對薄(25),臨江王欲得刀筆為書謝上(26),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間與臨江王(27)。臨江王既為書謝上,因自殺。竇太后聞之,怒,以危法中都(28),都免歸家。孝景帝乃使使持節拜都為雁門太守(29),而使道之官(30),得以便宜從事(31)。匈奴素聞郅都節(32),居邊,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門(33)。匈奴至為偶人象郅都(34),令騎馳射,莫能中,見憚如此(35)。匈奴患之。竇太后乃竟中都以漢法(36)。景帝曰:“都忠臣。”欲釋之。竇太后曰:“臨江王獨非忠臣邪?”於是遂斬郅都
①楊:地名。②事:事奉。③面折:當面使人折服。折:駁斥。④上林:即上林苑。⑤賈姬:漢景帝的一位姬妾。如:往。⑥野彘(zhì,至):野豬。卒(cù,醋):通“猝”,突然。⑦目:用眼示意。⑧持兵:拿著兵器。⑨亡:失掉。復:又。寧:難道。賈姬等:同賈姬一樣的人。⑩奈……何:對……怎么辦。(11)宗廟:帝王的祖廟,這裡代指朝廷。(11)宗人:同宗之人。(13)豪猾:強橫奸猾。(14)二千石:俸祿為二千石的官員,此指濟南太守。(15)族滅:把整個家族的人全部殺死。首惡,指郡中以姓氏為首作惡的人。(16)股慄:大腿發抖。此極言恐懼之狀。栗:通“栗”。(17)大府:高層官府。按濟南府本與周圍郡府同級,但因懼怕郅都,故那些郡府的太守濟南府視為比自己高的上級官府。(18)公廉:公正而廉潔。私書:私人求情的信。(19)問遺(wèi,魏):送禮。(20)請寄:私人請託。(21)倍:通“背”。背棄。仕:當官。(22)奉職:奉公盡職。死節:為節操而死。官下:當官的職位之上。顧:掛念。妻子:老婆與孩子。(23)遷:提升官職。(24)條侯:指丞相周亞夫。至貴:最高貴。倨:傲慢。揖丞相:向丞相作揖。此言郅都不阿附權貴,見到至尊貴的丞相,也只是依禮而行。揖:拱手之禮。(25)臨江王:景帝太子劉榮,後因其母賈姬失寵,被廢除太子之位,封為臨江王。公元前一四六年,他被控犯有侵占宗廟罪,召到中尉府受審,遂自殺。這裡所記即此事。征:召。詣:到……去。對簿:在公堂受審。(26)刀筆:古代書寫工具。為書:寫信。謝上:向皇上謝罪。(27)魏其侯竇嬰。以間:在暗中,即秘密地。與,給。(28)危法:嚴峻之法。中(zhòng,重):中傷。這裡有彈劾的意思。(29)節:使者的信物。(30)便道之官:乘便取道上任,不必至朝廷謝恩。之,官:上任,赴任。(31)便宜從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不必奏請。(32)節:行事。(33)竟:終。(34)至:竟然。偶人:木偶人。(35)憚:怕。(36)中都以漢法:用漢朝法律中傷郅都,使他構成死罪。
寧成者,穰人也。以郎謁者事景帝。好氣①,為人小吏,必陵其長吏②;為人上,操下如束濕薪③。滑賊任威④。稍遷至濟南都尉⑤,而郅都為守。始前數尉皆步入府,因吏謁守如縣令⑥,其畏郅都如此。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⑦。都素聞其聲⑧,於是善遇,與結歡。久之,郅都死,後長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於是上召寧成為中尉。其治郊郅都⑩,其廉弗如,然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武帝即位,徙為內史。外戚多毀成之短(11),抵罪髡鉗(12)。是時九卿罪死即死 (13),少被刑(14),而成極刑(15),自以為不復收(16),於是解脫(17),詐刻傳出關歸家(18)。稱曰:“仕不至二千石,賈不至萬萬,安可比人乎!”乃貰貸陂田千餘頃(19),假貧民(20),役使數千家。數年,會赦。致產數千金(21),為任俠(22),持吏長短(23),出從數十騎。其使民威重於郡守。
好氣:好勝。②陵:欺。③操下:控制下屬。④滑賊:狡猾兇狠。任威:任意使威。⑤稍:漸漸。⑥步入府:步行進入太守府。因:通過。謁:拜見。⑦直:徑直。陵:超越。⑧聲:名望。⑨暴:兇殘暴虐。⑩效:學習。(11)毀:指責。短:缺點。(12)抵罪:判罪。髡(kūn,昆)鉗:髡刑與鉗刑。按剃光頭發的刑罰稱髡,拿鐵環束脖稱鉗。(13)九卿:秦朝時中央政府各部長官的總稱。罪:犯罪。(14)被:加。(15)極刑:最重的刑法,這裡指髡鉗。(16)收:錄用。(17)解脫:解開刑具。(18)傳:出關的證明檔案。文字刻於木板之上。(19)貰(shi,世):賒欠。陂(bēi,碑)田:有水可灌溉的田地。(20)假:出租。(21)致:得到。產:財產。(22)任俠:專做制強扶弱,抱打不平之事。(23)持:掌握,要挾。長短:指是非。
周陽由者,其父趙兼以淮南王舅父侯周陽①,故因姓周陽氏。由以宗家任為郎②,事孝文及景帝。景帝時,由為郡守。武帝即位,吏治尚循謹甚③,然由居二千石中,最為暴酷驕恣。所愛者,撓法活之④;所憎者,曲法誅滅之⑤。所居郡,必夷其豪⑥。為守,視都尉如令。為都尉,必陵太守,奪之治。及汲黯俱為忮⑦,司馬安之文惡⑧,俱在二千石列⑨,同車未嘗敢均茵伏⑩。
由後為河東都尉,時與其守勝屠公爭權,相告言罪。勝屠公抵罪(11),義不受刑(12),自殺,而由棄市
寧成、周陽由之後,事益多,民巧法(13),大抵吏之治類多成、由等矣(14)。
①趙兼:漢高帝之妾趙美人的弟弟。以:憑。淮南王:指漢高帝小兒子劉長。侯周陽:當了周陽侯。②宗家:意謂帝王的外戚。③尚:崇尚。循:沿。此指按法行事。④撓法:枉法。⑤曲法:歪曲法律。⑥夷:平滅。⑦忮:強狠。按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漢書》無‘與’字、‘俱’字。忮,害也狠也。”⑧文惡:用法律條文害人。按《史記集解》引《漢書音義》曰:“(文惡)以文法傷害人。”又卷一百二十《汲鄭列傳》:“黯姑姊子司馬安,文深巧善宦。”⑨列:同列。此指官位相等。⑩均:等。茵:車坐墊。伏:指車前橫木,即車軾。此言黯與司馬安皆懼周陽由,不敢與他爭高低。(11)當:判刑。(12)義:道義。(13)巧法:用巧詐的手段對待法律。(14)大抵:大多。
趙禹者,人。以佐史補中都官,用廉為令史①,事太尉亞夫。亞夫為丞相,禹為丞相史,府中皆稱其廉平②。然亞夫弗任,曰:“極知禹無害④,然文深⑤,不可以居大府⑥。”今上時⑦,禹以刀筆吏積勞⑧,稍遷為御史。上以為能,至太中大夫。與張湯論定諸律令⑨,作見知⑩,吏傳得相監司(11)。用法益刻,蓋自此始。
①用:因為。②廉平:廉潔公平。③弗任:不重用。④無害:無人能勝過,特出無比。⑤文深:行法嚴苛。⑥大府:上層官府。⑦今上:如今的皇上。此指漢武帝。⑧刀筆吏:指專從事文牘案頭工作的官吏。勞:功勞。⑨論定:編成。⑩作:製造。見知:即“見知法”。官吏明知他人犯罪,卻不揭露檢舉,則此官吏與罪人同罪。(11)傳:通“轉”。監司:通“監伺”,相互監視。漢法規定官吏要相互監視,相互揭發罪過。
張湯者,杜人也。其父為長安丞①,出,湯為兒,守舍。還而鼠盜肉,其父怒,笞湯②。湯掘窟得盜鼠及余肉,劾鼠掠治③,傳爰書④,訊鞫論報⑤,並取鼠與肉,具獄磔堂下⑥。其父見之,視其文辭如老獄吏,大驚,遂使書獄⑦。父死後,湯為長安吏久之。
周陽侯始為諸卿時⑧,嘗系長安⑨,湯傾身為之⑩。及出為侯,大與湯交,遍見湯貴人(11)。湯給事內史(12),為寧成掾(13),以湯為無害,言大府(14),調為茂陵尉,治方中(15)。
武安侯為丞相(16),征湯為史(17),時薦言之天子,補御史,使案事(18)。治陳皇后蠱獄(19),深竟黨與(20)。於是上以為能,稍遷至太中大夫。與趙禹共定諸律令,務在深文,拘守職之吏(21)。已而趙禹遷為中尉,徙為少府,而張湯廷尉,兩人交歡,而兄事禹(22)。禹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毋食客(23)。公卿造請禹(24),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25)。見文法輒取(26),亦不覆案(27),求官屬陰罪(28)。湯為人多詐,舞智以御人(29)。始為小吏,乾沒(30),與長安富賈田甲、魚翁叔之屬交私(31)。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已內心雖不合,然陽浮慕之(32)。
①丞:縣丞。②笞:鞭打。③劾:審判。掠治:拷打審問。④傳:發出。爰書:記錄罪犯供詞的文書。⑤訊鞠:反覆審問,窮究罪行。論報:把判決的罪罰報告上級。⑥具獄:把應具備的審訊材料全部備齊,最後定案。磔:古代分屍酷刑。⑦書獄:學習書寫獄詞。⑧周陽侯:指田勝,漢景帝王皇后的異父弟弟。諸卿:指九卿。⑨系:拘禁。⑩傾身:用盡全身力量。為之:替他辯護。(11)見:引見。(12)給事:供職。(13)掾:屬官之稱。(14)言大府:問丞相府推薦。(15)茂陵:漢武帝的陵墓,是其生前所預建。治:負責管理。方中:漢代稱天子預修的墓穴叫方中。(16)武安侯:指田蚡。(17)征:徵召。(18)案事:查驗辦理獄事。(19)陳皇后:漢武帝的原配妻子,深得武帝寵愛。後來,她失寵,便召女巫楚服用巫術詛咒武帝。事發後,武帝命吏窮追此事,大興巫蠱之獄。見《漢書·外戚傳上》。(20)竟:窮究。黨與:同黨。(21)拘:約束。守職:在職位之上。(22)兄事禹:以對待兄長的禮節對待趙禹。(23)毋:通“無”。(24)造:往。(25):獨立:獨自。(26)文法:法令條文。輒:就。(27)覆案:再審案。(28)陰罪:尚未暴露的罪行。(29)舞智:玩弄聰明。(30)乾沒:白白吞沒別人的財物。此處指利用職權與商人合謀取利。(31)交私:偷偷交往。(32)陽:“通“佯”。
是時上方鄉文學①,湯決大獄②,欲傅古義③,乃請博士弟子治《尚書》、《春秋》補廷尉史④,亭疑法⑤。奏讞疑事⑥,必豫先為上分別其原⑦,上所是⑧,受而著讞決法廷尉⑨,絜令楊主之明⑩。奏事即譴(11),湯應謝(12),鄉上意所便(13),必引正、監、掾史賢者,曰:“固為臣議(14),如上責臣,臣弗用,愚抵於此(15)。”罪常釋(16)。(聞)〔間〕即奏事(17),上善之,曰:“臣非知為此奏,乃正、監、掾史某為之。”其欲薦史,揚人之善蔽人之過如此。所治即上意所欲罪(18),予監史深禍者(19);即上意所欲釋,與監史輕平者(20)。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詆(21);即下戶羸弱(22),時口言(23),雖文致法(24),上財察(25)。於是往往釋湯所言。湯至於大吏(26),內行修也(27)。通賓客飲食(28),於故人子弟為吏及貧昆弟(29),調護之尤厚(30)。其造請諸公,不避寒暑。是以湯雖文深意忌不專平(31),然得此聲譽。而刻深吏多為爪牙用者。依於文學之士,丞相弘數稱其美(32)。及治淮南、衡山江都反獄(33),皆窮根本。嚴助伍被,上欲釋之(34)。湯爭曰:“伍被本畫反謀(35),而助親幸出入禁闥爪牙臣(36),乃交私諸侯如此(37),弗誅,後不可治。”於是上可論之(38)。其治獄所排大臣自為功(39),多此類。於是湯益尊任,遷為御史大夫。
①是時:此時。上:天子,指漢武帝。方:正。鄉:同“向”。傾向。文學:指儒家學說。漢武帝崇尚孔子和孟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②大獄:大案件。③傅:附會。古義:指儒家經書上的說法。④按文帝時已設經學博士,武帝五經博士,研習並傳授五經。治:研究。《尚書》:中國最早的散文集,收載夏、商、周三代的一些歷史文獻資料,闡述儒家思想,是儒家經典之一。《春秋》:孔丘所編修的魯國編年體的史書。書中宣傳了儒家的微言大義,是儒家的經典之一。④亭:平判。此言遇到有疑問的法律條文,則請他們根據《尚書》和《春秋》的思想原則加以平斷,使其合於儒家的思想。⑥奏:進奏。讞(yàa,燕),審理定案。⑦豫:通“預”。原:原委。⑧是:正確。⑨受:接受。著:記錄下來。決法:判案的法規。廷尉:此指以廷尉之名加以公布。⑩絜令:刻在木板上的法令。按《尚書》作“挈”。絜,通“契”,用刀刻。揚:頌揚。(11)譴:責備。(12)應謝:認錯謝罪。(13)上意:皇上的心意。便:便宜行事。(14)固:本來。(15)抵:至於。(16)釋:寬恕,赦免。(17)間:有時。(18)欲罪:想治罪。(19)予:給予。深禍者:指執法嚴酷的監史。(20)與:給予。輕平:指執法而公平。(21)舞文:揮舞筆墨,玩弄法令條文。巧詆:用巧言詆毀,將人置於死地。(22)下戶:指平民百姓。贏弱:瘦弱。(23)口言:口頭上奏。(24)文致法:按法令衡量是否犯法。(25)財:通“裁”,判定。(26)大吏:大官。(27)內行修:自身品德的修養。(28)通賓客:與賓客交往。(29)故人子弟:老朋友的子弟。昆弟:兄弟。(30)調護:照顧。(31)意忌:忌嫉。不專平:不純正公平。(32)弘:公孫弘。(33)淮南:指淮南王劉安。他曾聯絡許多人謀反。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3),丞相公孫弘“乃疑淮南有畔逆計謀,深窮治其獄。”後劉安自殺。但是“所連引淮南王謀反列侯二千石、豪桀數千人,皆以罪輕重受誅”。見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參見《漢書·淮南王傳》。衡山:指衡山王劉賜,淮南王劉安的弟弟,曾與其子謀反,漢武帝元狩年間,謀反事暴露後,自殺。見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江都:指江漢景帝孫都王劉建。他極端荒淫無倫,在淮南、衡山謀反時,也曾“陰作兵器”,圖謀不軌。後事發自殺。見卷五十九《五宗世家》,參見《漢書·江都王傳》。(24)嚴助:即莊助,因與淮南王劉安有聯繫,被殺。伍被:任淮南中郎,與劉安共謀反叛中央之事,事發被殺。(34)釋:釋放。(35)畫:策劃。(36)禁闥禁中,即皇帝居住之處。爪牙臣:護衛之臣。(37)乃:竟然。(38)可:贊成。論之:判莊助和伍被有罪。(39)排:排斥,打擊。
會渾邪等降①,漢大興兵伐匈奴,山東水旱,貧民流徙,皆仰給縣官②,縣官空虛。於是丞上指③,請造白金及五銖錢,籠天下鹽鐵④,排富商大賈⑤,出告緡令⑥,鋤豪強併兼之家,舞文巧詆以輔法。湯每朝奏事,語國家用,日晏⑦,天子忘食。丞相取充位⑧,天下事皆決於湯。百姓不安其生,騷動。縣官所興,未獲其利,奸吏並侵漁⑨,於是痛繩以罪⑩。則自公卿以下,至於庶人,鹹指湯(11)。湯嘗病,天子至自視病,其隆貴如此(12)。
匈奴來請和親(13),群臣議上前。博士狄山曰:“和親便(14)。”上問其便,山曰:“兵者兇器,未易數動(15)。高帝欲伐匈奴,大困平城(16),乃遂結和親。孝惠、高后時(17),天下安樂。及孝文帝欲事匈奴(18),北邊蕭然苦兵矣(19)。孝景時,吳楚七國反,景帝往來兩宮間(20),寒心者數月(21)。吳楚已破,竟景帝不言兵(22),天下富實。今自陛下舉兵擊匈奴,中國以空虛,邊民大困貧。由此觀之,不如和親。”上問湯,湯曰:“此愚儒,無知”狄山曰:“臣固愚忠,若御史大夫湯乃詐忠。若湯之治淮南、江都,以深文痛詆諸侯,別疏骨肉(23),使蕃臣不自安(24)。臣固知湯之為詐忠。”於是上作色曰(25):“吾使生居一郡(26),能無使虜入盜乎(27)?”曰:“不能。”曰:“居一縣?”對曰:“不能。”復曰:“居一障間(28)?”山自度辯窮且下吏(29),曰:“能。”於是上遣山乘鄣(30)。至月余,匈奴斬山頭而去。自是以後,群臣震懾(31)。
①會:正趕上。渾邪:即渾邪王匈奴單于手下的諸王之一,於武帝元狩二年(前121)率領四萬多人投降漢朝。見卷一百十《匈奴列傳》。②仰給:依靠別人的供給生活。縣官:漢代稱官府為縣官。③丞:通“承”。秉承,順從。上:天子。指:通“旨”,心意。④白金:銀子。五銖錢:漢代的一種錢幣,其重量為五銖。籠:通“壟”。壟斷。⑤排:排斥打擊。⑥告緡令:動員民眾交納稅收和揭發偷漏稅的法令。《史記正義》:“武帝伐四夷,國用不足,故稅民田宅船乘畜產奴婢等,皆平作錢數,每一千錢一算(一百二十文),出一等,賈人倍之,若隱不稅,有告之,半與告人,余半入官,謂緡。出此令,用鋤築豪強兼併富商大賈之家也。”此令於武帝元鼎二年(前115)頒行,武帝元封元年(前110)終止。⑦日晏:傍晚。晏,晚。⑧丞相:指李蔡和莊青翟。充位:備丞相的空位。此指丞相清閒無事。⑨侵漁:侵奪漁利。⑩痛繩:徹底依法懲辦。(11)指:斥責。(12)隆貴:高貴。(13)和親:漢王朝與邊疆少數民族首領間的政治聯姻。如把宗室之女嫁給匈奴單于為妻,以保持雙方的和睦關係。(14)便:有利。(15)兵:武器。此指戰爭。凶:兇險。數動:屢次動用。(16)大困平城:漢高帝曾於公元前二○○年,親自率兵抗擊匈奴的侵擾,被匈奴圍困在平城東部的白登山上,七天后方解除困境,”士卒墮指者什二三,”蒙受很大損失。見卷八《高祖本紀》。(17)孝惠:即漢惠帝劉盈。高后:即漢高祖呂雉。(18)事:從事。指討伐匈奴。(19)蕭然:騷動的樣子。苦兵:被戰爭搞得困苦不堪。(20)兩宮:指未央宮長樂宮。(21)寒心:憂心。(22)竟:直到(最後)。(23)別疏:分隔疏遠。骨肉:指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如父子、兄弟等等。這裡指漢諸侯王同中央的關係。(24)蕃臣:通“藩臣”,指諸侯王。(25)作色:改變臉色。(26)生:指狄山。居一郡:守衛一個郡。(27)虜:敵人。入盜:入侵。(28)障:邊塞禦敵的小城堡。(29)度(duó,奪):思考。辯窮:辯論得無話可說,意謂辯論失敗。且:將。下吏:交給司法官吏判罪。(30)乘鄣:保衛障。鄣,通“障”。乘,登。(31)震懾:震動而驚懼。
湯之客田甲,雖賈人①,有賢操。始湯為小吏時,與錢通②,及湯為大吏,甲所以責湯行義過失,亦有烈士風③。
湯為御史大夫七歲,敗。
河東人李文嘗與湯有郤④,已而為御史中丞⑤,恚⑥,數從中文書事有可以傷湯者⑦,不能為地⑧。湯有所愛史魯謁居,知湯不平,使人上蜚變告文奸事⑨,事下湯⑩,湯治,論殺文(11),而湯心知謁居為之。上問曰:“言變事蹤跡安起(12)?”湯詳驚曰(13):“此殆文故人怨之(14)。”謁居病臥閭里主人(15),湯自往視疾,為謁摩足(16)。趙國冶鑄為業,王數訟鐵官事(17),湯常排趙王(18)。趙王求湯陰事(19)。謁居嘗案趙王(20),趙王怨之,並上書告:“湯,大臣也,史謁居有病,湯至為摩足,疑與為大奸。”事下廷尉,謁居病死,事連其弟,弟系導官(21)。湯亦治他囚導官(22),見謁居弟,欲陰為之,而詳不省(23)。謁居弟弗知,怨湯,使人上書告湯與謁居謀,共變告李文。事下減宣(24)。宣嘗與湯有郤,及得此事,窮竟其事(25),未奏也。會人有盜發孝文園瘞錢(26),丞相青翟朝,與湯約俱謝(27),至前,湯念獨丞相以四時行園(28),當謝,湯無與也(29),不謝。丞相謝,上使御史案其事。湯欲致其文丞相見知(30),丞相患之。三長史皆害湯(31),欲陷之(32)。
①賈(gǔ,古)人:商人。錢通:以錢財相交。③烈士:有志於功業又講求信義的人。④郤:通“隙”,間隙,此指怨恨、隔閡。⑤已而:後來。⑥恚:怨恨。⑦數:屢次。中:指禁宮之中。文書:指官府的公文檔案材料。傷:中傷。⑧不能為地:不留餘地,加以利用。⑨不平:不平靜,放心不下。蜚:同“飛”。飛語,流言。變告:因事緊急,不按常規,越級匿名上告。奸:壞事。⑩下湯:交給張湯辦理。(11)論:論罪判決。(12)安起:從何而起。(13)詳:通“佯”,假裝。(14)殆:恐怕、大概。故人:從前的熟人。(15)閭里:鄉里,同鄉。(16)摩:按摩。(17)數:屢次。訟:打官司。(18)趙王:即景帝之子、武帝之兄劉彭祖,被封為趙王。他經常與中央所派來的主管趙國鐵器鑄造的官員發生爭執。(19)陰事:秘事。此指暗中犯法的事。(20)案:通“按”,檢舉。(21)系:拘禁。導官:漢代少府屬下的糧谷加工之處,是待審罪犯暫時囚禁之所。(22)治他囚:辦理其他囚犯的案子。(23)詳:通“佯”。假裝。省:察看,檢查。(24)事下減宣:把此事交給減宣去查辦。(25)窮竟:追查到底,務求把事情搞清楚。(26)孝文園:即霸陵漢文帝的陵墓。瘞(yì,意)錢:埋在陵墓四角的陪葬錢。瘞,埋。(27)約:商定。俱謝:同去謝罪。(28)四時:四季。行:巡視。(29)與:參與。(30)致其文:呈上丞相四時巡視陵墓的法令條文。丞相見知:意謂丞相知道偷盜者而故意放縱,犯了見知故縱法,應當查辦。(31)長史:是掌管有關官署的日常事務的官。以當時三公皆有長史之官,故曰“三長史”。害:忌恨。(32)陷:陷害。
始長史朱買臣,會稽人也。讀《春秋》。莊助使人言買臣,買臣以《楚辭》與助俱幸①,待中②,為太中大夫,用事③;而湯乃為小吏,跪伏使買臣等前④。已而湯為廷尉,治淮南獄,排擠莊助,買臣固心望⑤。及湯為御史大夫,買臣以會稽守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數年,坐法廢⑥,守長史⑦,見湯,湯坐床上⑧,丞史遇買臣弗為禮⑨。買臣楚士,深怨,常欲死之⑩。王朝,齊人也。以術至右內史(11)。邊通,學長短(12),剛暴強人也。官再至濟南相(13)。故皆居湯右(14),已而失官,守長史,詘體於湯(15)。湯數行丞相事(16),知此三長史素貴,常凌折之(17)。以故三長史合謀曰:“始湯約與君謝,已而賣君;今欲劾君以宗廟事(18),此欲代君耳。吾知湯陰事。”使吏捕案湯左田信等(19),曰:湯且欲奏請,信輒先知之,居物致富(20),與湯分之,及他奸事。事辭頗聞(21)。上問湯曰:“吾所為,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22),是類有以吾謀告之者(23)。”湯不謝。湯又詳驚曰:“固宜有。”減宣亦奏謁居等事。天子果以湯懷詐而面欺(24),使使八輩簿責湯(25)。湯具自道無此,不服。於是上使趙禹責湯。禹至,讓湯曰(26):“君何不知分也(27)。君所治夷滅者幾何人矣(28)?今人言君皆有狀(29),天子重致君獄(30),欲令君自為計(31),何多以對簿為?”湯乃為書謝曰:“湯無尺寸功,起刀筆吏,陛下幸致為三公,無以塞責(32)。然謀陷湯罪者,三長史也。”遂自殺。
湯死,家產直不過五百金(33),皆所得奉賜,無他業。昆弟諸子欲厚葬湯,湯母曰:“湯為天子大臣,被污惡言而死,何厚葬乎!”載以牛車,有棺無槨(34)。天子聞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乃盡案誅三長史(35)。丞相青翟自殺。出田信(36)。上惜湯,稍遷其子安世(37)。
趙禹中廢(38),已而為廷尉。始條侯以為禹賊深,弗任。及禹為少府,比九卿(39)。禹酷急,至晚節(40),事益多,吏務為嚴峻,而禹治加緩,而名為平(41)。王溫舒等後起,治酷於禹。禹以老,徙為燕相。數歲,亂悖有罪(42),免歸,後湯十餘年,以壽卒於家(43)。
①幸:受寵,被重用。②待中:在宮中侍奉皇帝。③用事:管理此事。④使:聽候差遣。⑤固:本來。望:怨恨。⑥坐法:犯法。廢:免官。⑦守:暫時代理。⑧床:日常所坐的凳子。⑨丞史:丞與史。此指張湯的佐官和屬官。遇:待。弗為禮:不禮貌。⑩死之:把他(張湯)置於死地。(11)以:憑。術:指儒家經術。(12)短長:指戰國縱橫家的思想。(13)再:第二次。濟南相:濟南國的相。按:漢代諸侯國的相,皆由中央政府委任。(14)居:在。右:漢代以右為尊貴之位,比較官位的高低也用左右分別,右者官位高,左者官位低。(15)詘體:指跪伏於地,拜見長官。詘,通“屈”。(16)行:兼任職務,代理官職。(17)凌折:欺凌而使其折服。(18)劾:彈劾。(19)案:審理。左:通“佐”。此指知情的證人。(20)居:囤積。(21)事辭:有關事情的供辭。聞:聽。此指關於張湯和田信的事,傳到天子那裡,被天子所知道。(22)益居:更多地囤積貨物。(23)是:這。類:像。(24)懷詐:心懷奸詐。面欺:當面欺騙。(25)八輩:八批。簿:記錄本。“簿責”,按記錄在案的罪行責問張湯。(26)讓:責備。(27)分:情況。(28)幾何:多少。(29)狀:具體情況,即證據。(30)重致:難以處理。(31)自為計:意謂自殺。(32)塞責:搪塞罪責。(33)直:通“值”。(34)槨:外棺。(35)案誅:審理、誅殺。(36)出:釋放。(37)稍:漸漸。遷:升官。(38)中廢:中廢罷官。(39)條侯:即周亞夫賊深:殘酷陰狠。(40)弗任:不重用。(41)比:並列。(42)晚節:晚年。(43)平:平和。(44)亂悖:昏亂違背情理。(45)壽:壽終,老死。
義縱者,河東人也。為少年時,嘗與張次公俱攻剽為群盜①。縱有姊姁,以醫幸王太后②。王太后問:“有子兄弟為官者乎?”姊曰:“有弟無行③,不可。”太后乃告上,拜義姁弟縱為中郎,補上黨郡中令④。治敢行⑤,少蘊藉⑥,縣無逋事⑦,舉為第一⑧。遷為長陵及長安令,直法行治⑨,不避貴戚。以捕案太后外孫脩成君子仲⑩,上以為能,遷為河內都尉。至則族滅其豪穰氏之屬(11),河內道不拾遺。而張次公亦為郎,以勇悍從軍,敢深入,有功,為岸頭侯。
寧成家居,上欲以為郡守。御史大夫弘曰:“臣居山東為小吏時,寧成為濟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12)。成不可使治民。”上乃拜成為關都尉。歲余,關東吏隸郡國出入關者(13),號曰:“寧見乳虎,無值寧成之怒(14)。”義縱自河內遷為南陽太守,聞寧成家居南陽,及縱至關,寧成側行送迎(15),然縱氣盛,弗為禮。至郡,遂案寧氏,盡破碎其家(16)。成坐有罪,及孔、暴之屬皆奔亡(17),南陽吏民重足一跡(18)。而平氏朱強杜衍杜周為縱牙爪之吏(19),任用,遷為廷史。軍數出定襄,定襄吏民亂敗,於是徙縱為定襄太守。縱至,掩定襄獄中重罪輕系二百餘人(20),及賓客昆弟私入相視亦二百餘人(21)。縱一捕鞠(22),曰:“為死罪解脫”。是日皆報殺四百餘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慄(23),猾民佐吏為治(24)。
是時趙禹、張湯以深刻為九卿矣(25),然其治尚寬,輔法而行,而縱以鷹擊毛摯為治(26)。後會五銖錢白金起,民為奸,京師尤甚(27),乃以縱為右內史王溫舒中尉溫舒至惡,其所為不先言縱(28),縱必以氣凌之,敗壞其功。其治,所誅殺甚多,然取為小治(29),奸益不勝,直指始出矣(30)。吏之治以斬殺縛束為務,閻奉以惡用矣(31)。縱廉,其治放郅都(32)。上幸鼎湖(33),病久,已而卒起幸甘泉(34),道多不治。上怒曰:“縱以我為不復行此道乎?”嗛之(35)。至冬,楊可方受告緡(36),縱以為此亂民,部吏捕其為可使者(37)。天子聞,使杜式治。以為廢格詛事(38),棄縱市。後一歲,張湯亦死。
攻剽:搶奪。②王太后:指漢武帝的母親王娡。③無行:沒有好品行。④上黨郡中令:上黨郡中某縣(史失其名)的縣令。⑤敢行:嚴酷。⑥蘊藉:寬和有涵養。⑦逋:逃亡。⑧舉:推舉。⑨直法行治:依法辦理政事。⑩捕案:逮捕審訊。脩成君子仲:武帝母王娡與前夫金王孫所生女俗被封為脩成君,仲乃修成君之子,他仗恃外戚的地位,“橫於京城”。見《漢書·外戚傳上》。(11)穰氏之屬:穰氏一類的豪強之人。按穰姓之族為當地的豪強勢力。(12)如狼牧羊:比喻為政兇狠險惡。(13)吏:指郡國官員。隸:察看。(14)乳虎:正在哺育幼虎的母虎。值:遇。(15)側行:在旁邊隨行。“側行送迎”,極言寧成的謙恭態度。(16)破碎:指誅滅。(17)孔、暴:南陽的兩個大姓家族。奔亡:逃亡。(18)重足:疊腳而行。一跡:一個腳印。按此句極言南陽人的謹慎恐懼。(19)牙爪:即“爪牙”。“牙爪之吏”,即親密的輔佐者。(20)掩:同“揜”,取。此指捕抓犯人。重罪輕系:沒有戴刑縣的重罪犯人。(21)相視:猶言“探監”。(22)一:全部。捕鞠:逮捕起來,加以審訊。(23)栗:通“栗”。(24)猾民:豪強刁猾的百姓。(25)深刻:執法嚴峻刻薄。(26)鷹擊毛摯:喻酷烈兇狠。按《漢書·酷吏傳》顏師古注曰:“如鷹隼之擊,奮毛羽,執取飛鳥也。”摯,攫取。(27)京師:京城,指長安。(28)先言縱:先向義縱報告。(29)取:通“趣”,急促。(30)直指:官名,由天子派到地方辦理案件,具有捕殺二千石高官的大權。(31)以惡用:因為嚴刻而被重用。(32)放:通“仿”,效法。(33)鼎湖:縣名。一說是宮名,在今陝西蘭田縣境內。(34)已:止,此指病癒。卒:通“猝”,突然。甘泉:宮名,在長安西北。(35)嗛:含恨。(36)方:正。受:受理。(37)部:部署。為:替。(38)廢格:廢氣敬君之禮。格:通“恪”。敬。按義縱捕楊可之吏,即是違抗天子的詔命,犯太子不敬之罪。沮事:破壞了天子下令要辦的大事(告緡)。
王溫舒者,陽陵人也。少時椎埋為奸①。已而試補縣亭長②,數廢。為吏,以治獄至廷史。事張湯,遷為御史。督盜賊,殺傷甚多,稍遷至廣平都尉③。擇郡中豪敢任吏十餘人④,以為爪牙,皆把其陰重罪⑤,而縱使督盜賊⑥。快其意所欲得,此人雖有百罪,弗法⑦,即有避⑧,因其事夷之⑨,亦滅宗⑩。以其故齊趙之郊盜賊不敢近廣平,廣平聲為道不拾遺(11)。上聞,遷為河內太守。
素居廣平時,皆知河內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令郡縣私馬五十匹(13),為驛自河內至長安(13),部吏如居廣平時方路(14),捕郡中豪猾,郡中豪猾相連坐千餘家。上書請(15),大者至族(16),小者乃死,家盡沒入償臧(17)。奏行不過二三日(18),得可事(19)。論報(20),至流血十餘里。河內皆怪其奏,以為神速。盡十二月,郡中毋聲(21),毋敢夜行,野無犬吠之盜(22)。其頗不得(23),失之旁郡國(24),黎來,會春(25),溫舒頓足嘆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26),足吾事矣!”其好殺伐行威不愛人如此。天子聞之,以為能,遷為中尉。其治復放河內(27),徙諸名禍猾吏與從事(28),河內則楊皆、麻戊、關中楊贛、成信等。義縱內史,憚未敢恣治(29)。及縱死,張湯敗後,徙為廷尉,而尹齊為中尉。
椎埋:盜墓。②試:任用。③稍:逐漸。④豪敢:狂暴果敢。⑤把:把柄。陰重罪:尚未暴露的重罪。⑥縱使:驅使。⑦弗法:不法辦。⑧即:若。避:躲避。⑨因:根據。其事:指過去所犯的罪。夷:殺。⑩滅族:滅其家族。(11)聲:名聲。(12)私馬:私人之馬。(13)驛:驛站。傳送公文和官員往來換馬暫歇之處。驛站是由政府規定而設的,王溫舒自行設驛,故用私馬。(14)部吏:部署官吏。如:同。方略:策略。(15)請:指報告天子。(16)族:滅族。(17)家:家產。沒:沒收。償臧:償還過去所得的贓物。臧,通“贓”。(18)奏:指報告天子的奏章。(19)可事:可以執行。即皇帝同意了王溫舒的做法。(20)論報:判罪上報。(21)毋聲:指郡中懼怕而不敢出聲。毋,通“無”。(22)犬吠之盜:引得狗叫的盜竊事件。(23)頗:少數。(24)失:通“逸”,逃亡。(24)黎來:追捕抓來。(25)會春:正好春天到了。按漢法,春天不執行死刑,死犯必在十二月底前殺死。(26)令:使。益展:延長。(27)放:仿效。(28)徙:調。名福:著名的禍害。此指劊子手。從事:同他一起做事。(29)憚:怕。恣治:放縱地施用嚴酷之刑,加以治理。
尹齊者,東郡茌平人。以刀筆稍遷至御史。事張湯,張湯數稱以為廉武①,使督盜賊,所斬伐不避貴戚。遷為關內尉,聲甚於寧成。上以為能,遷為中尉,吏民益凋敝②。尹齊木強少齊③,豪惡伏匿善吏不能為治④,以故事多廢,詆罪⑤。上復徙溫舒為中尉,而楊仆以嚴酷為主爵都尉
數稱:經常稱讚。廉武:廉潔勇敢。③凋敝:指生活困苦不堪。③木強:指處事死板。文:指不講求禮儀。④伏匿:隱蔽躲藏。⑤抵罪:被判罪。
楊仆者,宜陽人也。以千夫為吏①。河南守案舉以為能②,遷為御史,使督盜賊關東。治放尹齊,以為敢摯行③。稍遷至主爵都尉,列九卿。天子以為能。南越反④,拜為樓船將軍,有功,封將粱侯。為荀彘所縛⑤。居久之,病死。
①千夫:武官職銜號。②案舉:考核並推薦當官。③敢摯行:行事兇猛而有膽量。摯:通“鷙”。④南越反:武帝時代,南越丞相呂嘉造反,元鼎六年(前111)派兵滅南越,將其地設為九郡。見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傳》。⑤楊仆同左將軍荀彘在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共同征伐朝鮮,因作戰不利和爭功,被荀彘所縛。荀彘坐爭功棄市,楊仆回國後,因罪免為平民百姓。見卷一百一十五《朝鮮列傳》。
溫舒復為中尉。為人少文,居延惛惛不辯①,至於中尉則心開。督盜賊,素習關中俗,知豪惡吏,豪惡吏盡復為用,為方略②。吏苛察,盜賊惡少年投缿購告言奸③,置伯格長以牧司奸盜賊④。溫舒為人諂,善事有勢者,即無勢者,視之如奴。有勢家,雖有奸如山,弗犯;無勢者,貴戚必侵辱。舞文巧詆下戶之猾,以?amp;#91;大豪⑤。其治中尉如此。奸猾窮治⑥,大抵盡靡爛獄中⑦,行論無出者⑧。其爪牙吏虎而冠。於是中尉部中中猾以下皆伏⑨,有勢者為游聲譽⑩,稱治。治數歲,其吏多以權富。
溫舒擊東越還(11),議有不中意者,坐小法抵罪免。是時天子方欲作通天台而未有人(12),溫舒請覆中尉脫卒(13),得數萬人作。上說(14),拜為少府。徙為右內史,治如其故,奸邪少禁。坐法失官。復為右輔,行中尉事,如故操(15)。
歲余,會宛軍發(16),詔征豪吏,溫舒匿其吏華成。及人有變告溫舒受員騎錢,他奸利事(17),罪至族,自殺。其時兩弟及兩婚家亦各自坐他罪而族(18)。光祿徐自為曰:“悲夫,夫古有三族(19),而王溫舒罪至同時而五族乎(20)!”
溫舒死,家直累千金(21)。後數歲,尹齊亦以淮陽都尉病死,家直不滿五十金。所誅滅淮陽甚多,及死,仇家欲燒其屍,屍亡去歸葬(22)。
①居廷:在朝中辦事。惛惛:昏聵糊塗的樣子。②為方略:出謀獻策。③缿(xiàng,向):古代接受告密文書的器具。其形狀像長頸之瓶,小孔,物可入而不可出。購告言奸:收買告發罪狀的情報。④置:設定。伯格(mòlùo,沒落):通“陌落”,街道和村落。“伯格長”,指在田野街道到處設定督察之人。牧司:通“牧伺”,督察。⑤?amp;#91;:同“熏”,以火煙燻炙。此指脅迫。⑥窮治:徹底追窮。⑦大抵:大都。靡爛:犯人受皮肉之刑,皮開肉綻,以致糜爛。靡,通“糜”。⑧行論:判決有罪。⑨部中:任所之中,轄區之內。中猾:中等以下的狡猾之人。伏:隱伏起來,不敢公開活動。⑩游:宣揚。(11)東越: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東越王余善謀反,漢派大軍平滅東越。王溫舒中尉身份率兵出梅嶺擊東越。見卷一百一十四《東越列傳》。(12)通天台:台名。其高五十丈,建於甘泉宮中。(13)覆:考核。脫卒:逃兵。(14)說:同“悅”。(15)故操:從前的做法。(16)宛軍:指討伐大宛的軍隊。按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發兵攻大宛。見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傳》。(17)員騎(jì,計):正額騎士,在籍騎兵。他:其他。(18)婚家:有婚姻關係之家。(19)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20)五族:指王溫舒事累及兩婚家,共雲。(21)直:通“值”。累:積累。金:漢代規定黃金一斤為一金。(22)亡去:此指王溫舒的屍體很快被偷運走,怕被仇恨者燒屍。
溫舒等以惡為治①,而郡守、都尉、諸侯二千石欲為治者②,其治大抵盡放溫舒,而吏民益輕犯法,盜賊滋起③。南陽有梅免、白政,楚有殷中、杜少,齊有徐勃,燕、趙之間有堅盧、范生之屬。大群至數千人,擅自號④,攻城邑,取庫兵,釋死罪,縛辱郡太守、都尉,殺二千石,為檄告縣趣具食⑤;小群(盜)以百數,掠鹵鄉里者⑥,不可勝數也。於是天子始使御史中丞丞相長史督之。猶弗能禁也,乃使光祿大夫范昆、諸輔都尉及故九卿張德等衣繡衣⑦,持節⑧,虎符發兵以興擊⑨,斬首大部或至萬餘級,及以法誅通飲食⑩。坐連諸郡,甚者數千人。數歲,乃頗得其渠率(11)。散卒失亡,復聚黨阻山川者(12),往往而群居,無可奈何。於是作“沈命法”(13)曰群盜起不發覺,發覺而捕弗滿品者(14),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15)。其後小吏畏誅,雖有盜不敢發(16),恐不能得,坐課累府(17),府亦使其不言。故盜賊寖多(18),上下相為匿,以文辭避法焉(19)。
①惡:指嚴法酷刑。②諸侯二千石:指諸侯王國中俸祿為二千石的官員(相、內史中尉等)們。②吏民:官吏和百姓。輕犯法:以犯法為輕,即不拿犯法當一回事,輕易地犯法。③滋起:出現得更多。④擅自號:擅自自立名號。⑤檄:文體名,主要用於聲討、曉諭一類的內容。趣:通“促”,催促。具食:準備糧食。⑥鹵:通:“擄”,搶掠。⑦故:原來的。衣(yì,義):第一個“衣”字是穿的意思。⑧節:使者所持的信物。⑨虎符:古代君王授予兵權或調遣軍隊的信物。一般多用銅製成虎形,中分為二,一半留在朝廷,一半交給受命的將軍。調兵時則須兩半虎符相合,君命方能生效。⑩通飲食者:給起義者供應糧食的人。(11)渠率:通“渠帥”,首領。(12)阻山川:憑藉山川險阻抗擊官兵。(13)沈命法:隱藏亡命者而被論罪的法令。“沈”同“沉”。藏匿。命,亡命。(14)滿品:達到了規定的數量和程度。(15)主:主持其事的人。(16)發:報告。(17)坐課:犯法被判刑。累:連累。府:郡府。(18)寖:同“浸”,更加。(19)文辭:此指虛假不實的文字材料。
減宣者,楊人也。以佐史無害給事河東守府①。衛將軍青使買馬河東,見宣無害,言上②,征為大廄丞。官事辨③,稍遷至御史及中丞。使治主父偃及治淮南反獄④,所以微文深詆⑤,殺者甚眾,稱為敢決疑。數廢數起⑥,為御史及中丞者幾二十歲。王溫舒中尉,而宣為左內史。其治米鹽⑦,事大小皆關其手⑧,自部署縣名曹實物⑨,官吏令丞不得擅搖⑩,痛以重法繩之(11)。居官數年,一切郡中為小治辨(12),然獨宣以小致大,能因力行之,難以為經(13)。中廢,為右扶風,坐怨成信(14),信亡藏上林中,宣使郿令格殺信(15),吏卒格信時,射中上林苑門,宣下吏抵罪(16),以為大逆,當族(17),自殺。而杜周任用。
①給事:供職。守府太守官衙。②言上:指向皇上推薦。③辨:通“平”,公。“官事辨”,言當官做事很公平。⑤治:辦理。主父偃:這裡指向他這樣一段史實:在他任齊國國相時,曾“使人以王與姊奸事動王”,齊王怕論死,自殺。另一位諸侯王趙王出於自己的利害,在主父偃之任齊相出關時,已“使人上書,告言主父偃受諸侯金”。及齊王死,漢武帝“以為主父劫其王令自殺,乃征下吏治”。見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偃列傳》,參見卷五十二《齊悼惠王世家》。淮南王反:已見前注。⑤微文:隱微的文辭。深詆:謂極盡誣陷之能事。⑥數廢:屢次罷官。數起:多次被起用。⑦治米鹽:管理米和鹽的小事。⑧關:經過。⑨部署:猶言“安排”。曹:具體的辦事部門。實物:財產器物。⑩擅搖:擅自更動。(11)痛:甚至。按徐灝《論文解字注箋》:“痛,引申為極甚之辭。”繩:制裁。(12)治辨:處理事情合宜。(13)經:常道。(14)坐:因為。(15)格殺:射殺。格,擊。(16)下吏:交付法官。抵罪:判罪。詆,通“抵”。(17)當:判罪。
杜周者,南陽杜衍人。義縱為南陽守。以為爪牙,舉為廷尉史。事張湯,湯數言其無害,至御史。使案邊失亡①,所論殺甚眾。奏事中上意②,任用,與減宣相編,更為中丞十餘歲③。
其治與宣相放,然重遲③,外寬內深次骨④。宣為左內史,周為廷尉,其治大放張湯而善候伺⑤。上所欲擠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釋者,久系待問而微見其冤狀⑥。客有讓周曰:“君為天子決平⑦,不循三尺法⑦,專以人主意指為獄。獄者固如是乎?”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為律⑧,後主所是疏為令⑨。當時為是⑩,何古之法乎(11)?”
至周為廷尉,詔獄亦益多矣。二千石系者新故相因(12),不減百餘人。郡吏大府舉之廷尉,一歲至千餘章(13)。章大者連逮證案數百(14),小者數十人;遠者數千,近者數百里。會獄(15),吏因責如章告劾(16),不服,以笞掠定之(17)。於是聞有逮皆亡匿。獄久者至更數赦十有餘歲而相告言(18),大抵盡詆以不道以上(19)。廷尉及中都官詔獄逮至六七萬人,吏所增加十萬餘人。
周中廢,後為執金吾(20),逐盜,捕治桑弘羊、衛皇后昆弟子刻深(21),天子以為盡力無私,遷為御史大夫。家兩子,夾河為守(22),其治暴酷皆甚於王溫舒等矣。杜周初征為廷史,有一馬,且不全(23);及身久任事,至三公列,子孫尊官,家訾累數巨萬矣(24)。
①案:通“按”,拷問審理。邊:邊境。失亡:指士卒逃亡。②中:合。③相編:互相接替。更:相互調換。③重遲:指處事慎重,決斷遲緩。④次骨:至骨。⑤候伺:窺測。⑥微見:暗中顯露。見“同“現”。⑥決平:公平判案。⑦循:遵照。三尺法:法律寫在三尺長(實為二尺四寸)的竹簡上,故以“三尺法”代稱法律。⑧前主:從前的國君。⑨疏:分條記載。⑩當時:合於當代。當:合。是:正確。(11)法:效法。(12)新故:新舊。相因:相積累。(13)章:奏章。(14)證案:與案件有關的證人。(15)會獄:把案犯押至京師會審。(16)因:於是。責:要求。如章:按奏章而言。告劾:所告的罪狀。(17)笞:刑具,竹板、木板。掠:打。定:定案。(18)更:經歷。數赦:屢次赦免。相告言:仍在訴訟。(19)大抵:大都。詆以不道:誣判為大逆不道之罪。(20)漢武帝太初元年改中尉執金吾杜周於天漢二年(前99)擔任金吾。(21)桑弘羊漢昭帝元風元年(前78)桑弘羊死於燕王旦事件中。此處所言非指桑弘羊本人事,實為其親屬之事。衛皇后昆弟子:蓋指漢武帝皇后衛子夫之弟大將軍衛青之子伉不疑和登坐法或坐酎金事。昆弟:兄弟。刻深:嚴苛酷烈。(22)家兩子:家中有兩個兒子,即杜延壽、杜延考。夾河:在黃河兩岸。按杜延壽任河內(在黃河北岸)太守,杜延考任河南太守。(23)全:指配備不完好。(24)訾(zī,資):通“貲”。錢財。巨萬:萬萬。太史公曰:自郅都杜周十人者①,此皆以酷烈為聲。然郅都伉直②,引是非,爭天下大體③。張湯以知陰陽④,人主與俱上下⑤,時數辯當否,國家賴其便。趙禹時據法守正。杜周從諛,以少言為重。自張湯死後,網密,多詆嚴,官事寖以耗廢。九卿碌碌奉其官⑥,救過不贍⑦,何暇論繩墨之外乎⑧!然此十人中,其廉者足以為儀表,其污者足以為戒,方略教導,禁奸止邪,一切亦皆彬彬⑨,質有其文武焉⑩。雖慘酷,斯稱其位矣(11)。至若蜀守馮當暴挫(12),廣漢李貞擅磔人(13),東郡彌仆鋸項(14),天水駱璧〔推鹹〕(15),河東褚廣妄殺,京兆無忌、馮翊殷周蝮鷙。(16),水衡閻奉朴擊賣請(17),何足數哉!何足數哉!
史記史記
①十人:文中所寫酷吏共十一人,此處舉其成數而言。②伉直:剛烈正直。伉,通“亢”。③引是非:辯說是非。天下大體:與國家利益有關的重要原則。④知陰陽:指懂得分析觀察君王的喜怒哀樂而投其所好。⑤人主:皇上。俱上下:意謂保持意見一致。⑥碌碌:平庸無能。奉:供職,做事。⑦贍:足。⑧繩墨之外:指法律以外的事。⑨彬彬:斯文有禮貌的樣子。⑩質:本質。文:禮義教化。武:指刑罰。(11)稱:其位:稱職。(12)暴挫:凶暴地摧殘人。(13)磔(zhé,哲)人:裂屍。(14)鋸項:用鋸割斷脖子。(15)推鹹:當作“椎成”(據《集解》、《索隱》、粱玉繩《史記志疑》、王念孫讀書雜誌》說),意謂“椎擊之以成獄”(王念孫語)。(16)蝮鷙:兇狠。蝮,通“愎”。(17)朴擊:用木棒打人。賣請:逼人拿錢求得寬免。

藝術特色

此文把十幾個人的史事集於一篇,卻能以嚴酷苛暴為線索,使全文結構嚴謹,前後一貫,絕無零亂割裂之感,真是“結撰靈妙”(姚薴田《史記菁華錄》)。但文中對每個人物的敘述卻各不相同,有主有次,有詳有略,如寫張湯較詳,寫晁錯較略,“筆力極其變化”(唐順之《唐荊川精選批點史記》),“筆態千曲百折”(姚薴田《史記菁華錄》)。本文還以“短悍為主”(牛運震史記評註》),文字非常精煉,但重點卻很突出,表現了作者傑出的敘事才能。

漢末酷吏

酷吏是君主專制政治的產物,也是其犧牲品,皇帝用酷吏,是為了維護專制政治之威;殺酷吏,也是為了維護專制政治。酷吏的好處:首先,酷吏專門和豪強做對,用今天的詞就是熱衷“打黑”。第二,酷吏的政績大都相當突出,尤其是善於強化治安。第三,酷吏不僅“能幹”,而且大多相當清廉。因為替主子出頭賣命,酷吏的官運一般都相當好,經常越級升遷,深得皇帝喜愛。說白了,就是一種政治投機罷了。不過,酷吏投機,這條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雖然他們在官場常能平步青雲,但最終的結局往往很悲慘。皇帝主子經常要把他們拋掉,來假裝好人。
漢武帝時代的十個酷吏,即寧成周陽由、趙禹、張湯義縱王溫舒尹齊楊仆減宣杜周

作者簡介

司馬遷(約公元前145或前135年—?),夏陽(在今陝西韓城西南)人。出身史學世家,父親司馬談官至太史令。司馬遷十歲時隨父到長安,先後求學於董仲舒孔安國門下。二十歲開始遊歷名山大川,所到之處均考察風俗,採集史跡傳說。繼承父親太史令的職位後,司馬遷得以飽覽朝廷藏書,又隨漢武帝到各地巡遊,增長了見識;他同時開始著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親寫一部“名主賢君、忠臣死義之事”的通史的遺願。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征匈奴時因友軍接應不力身陷重圍,在矢盡糧絕的情況下投降匈奴,司馬遷因上疏為李陵辯護觸怒武帝,被處以宮刑。受此大辱,司馬遷憤不欲生,但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決心“隱忍苟活”。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完成了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名著《史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