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中國封建社會著名王爵之一。此後多有分封及自立,最著名的如劉守光、羅藝、耶律洪基、慕容皝、慕容儁、真金、朱棣等。
自從漢代開始,幾乎歷朝歷代的正統王朝都冊封有燕王,這類燕王與割據勢力的燕王有著一定的本質區別。
除開漢代和明代冊封的王爵有實質性封國外,其餘朝代冊封的燕王多重號重位,而並未形成自行統治或影響歷史的藩鎮王國。從站在“燕王”稱呼本真寓意的立場出發,此類燕王實質上與“燕王”的原始含義地位大有不同,且影響力較弱。此處重點介紹較為著名的燕王,其餘燕王一一列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燕王
- 外文名:Prince of Yan
- 爵位:王爺
- 開始存在時間:秦
- 結束時間:清朝
戰國時期,秦末,韓廣,臧荼,西漢,盧綰,劉建,劉澤,劉嘉,劉定國,劉旦,呂通,劉慶,東漢,三國時期,公孫淵,曹宇,晉朝,司馬機,司馬幾,慕容皝,慕容儁,南北朝,拓跋譚,就德興,元儒,盧勇,劉靈助,馮弘,石斌,隋朝,楊倓,格謙,唐朝,李祐,李靈夔,李忠,王道夌,許玄徹,高開道,羅藝,五代,劉守光,周德威,耶律倍,李景達,李弘冀,宋朝,趙德昭,趙俁,趙元儼,趙顥,趙佖,向敏中,遼國,耶律洪基,耶律延禧,耶律撻魯,耶律牒(蟲葛),耶律瑰引,耶律牒蠟,韓匡嗣,趙延壽,蕭孝穆,金國,元朝,明朝,太平天國,
戰國時期
稱號 | 國君本名 | 在位年份 | 出身與關係 |
---|
| | 前332年-前321年 | 燕文公子 |
| 噲 | 前320年-前312年 | 燕易王子 |
| 子之 | 前317年-前314年 | 燕王噲大臣 |
| 職舊誤作太子平 | 前313年-前279年 | 燕國公子 |
| | 前278年-前272年 | 燕昭王子 |
| | 前271年-前258年 | 燕惠王子 |
| | 前257年-前255年 | 燕武成王子 |
| 喜 | 前254年-前222年 | 燕孝王子 |
秦末
韓廣
韓廣(?-前202年),秦朝末年人,原
六國中
趙國上谷小吏。秦末,被當地貴族立為燕王(或說韓廣自立為燕王)。前206年,
項羽立韓廣手下大將
臧荼為燕王,把韓廣遷為
遼東王,以無終(今天津
薊縣)為都。
臧荼
原為燕王
韓廣部將。公元前208年,秦攻趙王
武臣,燕王韓廣派臧荼率兵救趙。跟隨
項羽援救被秦朝章邯包圍的
趙國,後又隨項羽入關中。
漢王
劉邦元年(公元前206年),項羽分天下為十八諸侯,立臧荼為燕王,都
薊。遷燕王韓廣為遼東王。之後,臧荼攻滅韓廣,合併遼東,統一燕國。
漢王三年(公元前204年),韓信破趙國
陳余。聽從廣武君
李左車的進言,派使者送信給燕王,燕王臧荼歸順韓信,投降劉邦。
同年,因劉邦大肆捕殺項羽舊部,令臧荼非常恐懼,於是起兵反漢,高祖劉邦親自征伐,臧荼被捕殺。高祖的髮小
盧綰被立為燕王。
臧荼育有一子
臧衍,父親被平定後逃往
匈奴。
陳豨叛變時,燕王盧綰派張勝向匈奴散播陳豨戰敗的訊息,避免匈奴派兵增援陳豨。張勝本想聯同匈奴將陳豨消滅,但遇見臧衍,他說:“您之所以得到重用,因您通曉匈奴之事。而燕所能夠長久,是因為諸侯屢屢造反。現在您為了燕,想要迅速消滅陳豨。但陳豨被消滅了以後,下一個就該輪到燕了。”張勝同意其話,遂不再返回燕地,勸說盧綰暗通匈奴。
臧荼孫女
臧兒,西漢人,是
漢景帝劉啟第二任皇后
王娡的母親,王娡是漢武帝生母。臧兒是原來的燕王臧荼的孫女,臧衍女兒。臧兒先嫁給槐里的
王仲為妻,生個兒子名叫
王信,還有兩個女兒,其中長女就是王娡,次女叫
王皃姁。後來王仲死了,臧兒又改嫁給長陵田氏,生了兒子
田蚡、
田勝。(《漢書》)
西漢
西漢時期,今北京地區曾五度建為
燕國。
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年),燕王
盧綰逃降
匈奴。同年,高祖立子
劉建為燕王,都
薊城,高后七年(前181年)劉建死,無後國除,改為
燕郡。高后八年(前180年)封呂通為燕王,同年高后死,呂通被殺。文帝元年(前180年)徒
琅琊王劉澤為燕王,都薊城,元朔二年(前127年),燕王
劉定國(劉澤曾孫)因罪自殺,國除改為燕郡。
元狩六年(前117年),武帝立子
劉旦為燕王,都薊城。
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劉旦因謀反自絞死,國除。改為
廣陽郡。
盧綰
盧綰(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4年),
沛郡豐邑(今
江蘇豐縣)人,與劉邦是同鄉好友,且和劉邦同一天生日,兒時與劉邦一起在
馬維先生的馬公書院讀書。劉邦當
泗水亭長時,常隨出入上下。楚漢戰爭中,官至
太尉,劉邦建立漢朝,被封為燕王(今北京)。漢十一年(前196年)同
陳豨叛亂,劉邦在攻擊盧綰時,與大臣誓曰:“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是為
白馬之盟。以
樊噲、
周勃攻打盧綰,攻下上谷、漁陽、
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盧綰攜及家人奔走匈奴。惠帝元年(前194年),盧綰死於匈奴,享年63歲。
劉建
劉建(?―公元前181年),是漢高祖
劉邦第八子。
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
燕王盧綰逃到
匈奴。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二月,漢高祖封兒子劉建為燕王。
呂后七年(公元前181年)九月,受封燕王十五年的劉建去世,諡號“靈”。劉建與姬妾生有一子,呂后派人將他殺害,因此劉建沒有後代,封國隨即廢除。
劉澤
劉澤初任
郎中,後以將軍身份攻打
陳豨,因功封營陵侯。
呂后執政時,劉澤因其妻是呂后妹妹
呂須之女,故得封琅琊王。
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劉澤因平
諸呂之亂有功,改封燕王。
公元前177年,劉澤去世,在位4年(前180年——前177年),諡號敬王。
劉嘉
劉嘉,劉澤之子。公元前177年,繼位,在位9年(前177——前168年),諡號康王。
劉定國
劉定國,劉嘉之子。劉定國為人淫亂,竟然與父親劉嘉的姬妾通姦,生下一個兒子。又強奪弟弟的妻子為姬妾,還與三個女兒通姦。
劉定國想誅殺臣子肥如令
郢人,郢人申告劉定國的罪行,劉定國派手下人藉口犯了其他法而逮捕殺害郢人以滅口。
元朔三年(前126年),郢人的兄弟上書詳告劉定國的陰私醜事,因此朝廷才發覺。漢武帝下詔令給
公卿評議這件事,都議論說:“劉定國禽獸一樣的行為,敗壞人倫道德,違反天理,應當處死。”漢武帝批准這一建議。劉定國自殺而死,封國被廢除。其在位42年(前168年——前126年)。
劉旦
劉旦(?—前80年),漢武帝
劉徹之子,母
李姬。
元狩六年(前117年),被冊封為
燕王。劉旦博學多才,能言善辯,喜好招攬遊俠武士。太子
劉據死後,劉旦欲立為太子,上書請求進京宿衛,武帝大怒,削去其封國的三個縣,立幼子
劉弗陵為太子。
元鳳元年(前80年),劉旦與
上官桀等籌劃誅殺
霍光,篡位自立。事情敗露後,自縊而死,封國被廢除,諡號刺王。
呂通
呂通,
呂台之子。呂后稱制時封燕王。《漢書》:“遂立周呂侯子台為呂王,台弟產為梁王,建城侯釋之子祿為趙王,台子通為燕王,又封諸呂凡六人皆為列侯,追尊父呂公為呂宣王,兄周呂侯為悼武王。”
劉慶
劉慶,更始帝劉玄的宗親。《後漢書》:“更始乃先封宗室太常將軍劉祉為定陶王、劉賜為宛王、劉慶為燕王、劉歙為元氏王、大將軍劉嘉為漢中王、劉信為汝陰王。”
東漢
彭寵
彭寵(?-29年),字伯通,南陽郡宛縣人。
王莽政權時期曾任大司空士,
劉玄稱帝後任命他為漁陽太守。劉秀、
王郎爭奪河北時,彭寵經過兩三考慮決定歸順劉秀,並為劉秀平定河北提供將領、士兵、糧草,立下大功,後因幽州牧
朱浮構陷,失去了劉秀的信任,公元26年(建武二年)起兵反漢,自稱燕王。公元29年(建武五年),彭寵被家奴殺死,首級被獻給
劉秀。
三國時期
公孫淵
燕王
公孫淵,字文懿, 幽州遼東
襄平(今遼寧
遼陽)人。遼東太守公孫度之孫,公孫康之子,公孫晃之弟,公孫修之父。魏
大司馬,封樂浪公。後自稱燕王。卒於238年。
曹宇
晉朝
司馬機
司馬機,司馬昭第七子。其兄司馬炎建晉朝,封他為燕王。
司馬幾
司馬幾,
司馬冏之子。司馬機死後無子,司馬冏上書願意把兒子司馬幾過繼給司馬機,於是司馬幾成了燕王。
八王之亂時,司馬冏及其子被
司馬乂所殺。
慕容皝
慕容皝(公元297年―公元348年),字元真,小字萬年,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人,鮮卑族,西晉遼東公
慕容廆第三子,十六國時期
前燕的建立者。鹹康三年(337年)十一月丁卯,慕容皝自立為燕王。鹹康七年(341年)春二月己卯,慕容皝遣使求假燕王章璽,許之。
慕容儁
慕容儁(319年-360年),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二子,十六國時期前燕第二位皇帝。慕容儁即位時名義上仍為東晉的燕王,然而於352年正式稱帝獨立。
永和四年(348年),慕容皝去世,慕容俊繼燕王位。永和五年(349年)
晉穆帝派謁者陳沈任慕容俊為
使持節、
侍中、
大都督、都督河北諸軍事、幽冀並平四州牧、大將軍、
大單于、燕王。
南北朝
拓跋譚
拓跋譚,北魏太武帝
拓跋燾之子,
太平真君三年受封燕王,拜侍中,參都曹事。後改封臨淮王。
就德興
就德興,北魏營州城的百姓。公元524年十月,北魏營州城的百姓劉安定、就德興抓住了刺史李仲遵,占據州城而反。城中的百姓王惡兒斬了劉安定而投降,就德興向東逃跑,自稱燕王。
公元529年十一月,己卯(初二),就德興向
北魏請降,營州平定。
元儒
元儒,西魏文帝
元寶炬之子。《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十六年夏四月,封皇子儒為燕王,公為吳王。
盧勇
劉靈助
馮弘
馮弘(?―438年),字文通,北燕文成帝馮跋之弟,十六國時期北燕君主馮跋死後,馮弘逼令馮跋子馮翼自殺,自立為君,年號太興,在位六年。公元436年,北魏攻打北燕兵臨城下,馮弘被迫逃往高句麗,兩年後被高句麗王所殺。《南史》載:“(南朝宋文帝
劉義隆元嘉)十二年(434年)春正月癸酉,封馮弘為燕王。”
石斌
隋朝
楊倓
格謙
格謙(?―公元616)
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隋末
厭次(今山東省
惠民縣東南)人。613年(
隋煬帝大業九年)起兵反隋,以豆子岡(今山東惠民縣境)為根據地展開鬥爭,眾至十餘萬人。自稱燕王十二年,為
王世充所敗。他犧牲後,餘部由高開道率領,繼續戰鬥於黃河以北地區。
唐朝
李祐
625年(
武德八年),封為宜陽郡王,次年晉封為楚王。
628年(
貞觀二年),改封
燕王,被任命為豳州都督。貞觀十年,改封
齊王,與諸皇子同時世襲封建被任命為齊州都督。
643年(貞觀十七年)舉兵謀反於齊州,四月六日被唐太宗廢為庶人,賜死於長安
太極宮內省。
李靈夔
李靈夔(?―688年)唐朝宗室,
唐高祖李淵的十九子,與十一子李元嘉同為宇文昭儀之子。少有美譽,善音律,好學問,工草隸。貞觀五年,冊封魏王。貞觀十年,改封燕王,賜實封八百戶,授幽州都督。貞觀十四年,改封魯王,授兗州都督。貞觀二十三年,加實封滿千戶。
永徽六年,轉隆州刺史,後歷絳、滑、定等州刺史,太子太師。
垂拱元年,授邢州刺史。
李忠
李忠(643年-664年),字正本,唐高宗
李治長子,母為宮人劉氏。李忠生於
東宮,初封陳王,官任
雍州牧。
永徽三年(652年),冊封為太子。
顯慶元年(656年),唐高宗廢黜李忠的太子之位,改封梁王,授任梁州都督(一作梁州刺史)。同年改任房州刺史。顯慶五年(660年),唐高宗將其廢為庶民,遷居黔州,囚禁於黔州
李承乾故宅。
麟德元年(664年),
武則天指使
許敬宗陷害李忠與宰相
上官儀、宦官
王伏勝謀反,李忠被賜死在黔州住所,時年二十二歲。神龍元年(705年),追封燕王,追贈太尉、揚州大都督。
王道夌
王道夌,王世充侄子。王世充稱帝時,封燕王。
許玄徹
隨
大業十三年(617年),岳州校尉
董景珍、雷世猛,旅帥
鄭文秀、許玄徹、萬瓚、徐德基、郭華,沔州人
張繡等舉兵反隋,推舉南朝梁後人
蕭銑為首領。蕭銑稱帝後,封許玄徹燕王。
高開道
高開道(?―公元624),
陽信城南人,家貧,世以煮鹽為生。613年(大業九年),格謙於豆子崗(今惠民境)起義,擁眾10萬,自稱燕王。高開道投奔義軍,深得燕王賞識,遂擢為將軍。616年(大業十二年),隋將王世充受命剿滅起義軍,格謙率軍幾經決戰,兵敗被殺。高率餘部潛入海曲(今山東
日照),經休整,軍威復振,轉戰渤海北部一帶。618年(唐
武德元年),高率義軍一舉攻下北平(今河北
盧龍)、
漁陽郡(今天津市
薊縣),繼承燕王,建都漁陽,年號
始興。
621年(武德三年),唐將
羅藝守
幽州(今北京),被
竇建德義軍圍困,
高馳往救援,竇懼其驍勇,不戰而退。朝廷以其功,命羅藝遣使勸高降唐,賜姓李,受
蔚州總管,封北平王。時逢幽州大飢,高明許以糧販濟幽州災民,暗置殲羅之計。羅藝先遣老幼前往就食,高恭迎招待,羅藝信其誠,乃發兵三千,車馬數百輛,驢馬千餘匹,去往運糧,高告絕於羅藝,將車馬全部扣留。遂北連
突厥,
南和劉黑闥,共同反唐,連續攻克恆(今河北
正定)、定(今河北
定縣)幽、易(今河北
易縣)諸州,復稱燕王。624年(武德六年),部將
張金樹陰謀圖叛,一面煽惑兵眾解甲歸鄉,一面在高親兵內部設伏,佯以戲嬉,暗藏其刀杖,斷其弓弦,夤夜一聲號令,內外夾擊,高持勇披甲挺槍而出,但重圍如堵,絕境難逃。無奈含恨痛飲,先縊死妻妾子女,後自殺。
羅藝
燕王
羅藝(?-627),字子延,隋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唐朝初期將領,寓居京兆
雲陽(今陝西涇陽)。隋末任虎賁郎將,駐守涿郡。619年歸唐後,賜其姓李,初封燕公,後晉封燕郡王,助唐擊敗
劉黑闥,統領天節軍,鎮守涇州。
唐太宗登基後,進
封開府
儀同三司,位比三公。
貞觀元年,率軍反唐,進據
豳州,後被擊敗,逃往甘肅烏氏,為其部下所殺。
五代
劉守光
周德威
周德威,字鎮遠。
李克用部將。五代十國時期的名將。戰死。後晉時期追封燕王。
耶律倍
耶律倍(899年―936年),小字圖欲,遼太祖
耶律阿保機長子,916年被立為皇太子。926年,封為東丹國王、稱“
人皇王”。926年太祖病逝後,
耶律德光繼位為帝。耶律德光對
耶律倍施以控制和監視。930年耶律倍棄國投奔後唐,賜名李贊華,封燕王。936年後唐發生政變,耶律倍遇害。
李景達
李弘冀
燕王
李弘冀(?----959),
南唐文獻太子,元宗
李璟長子,
李煜長兄。曾任
吳王,居東宮。他為人猜忌嚴刻,卻頗有軍事才能。當時李璟將政務交由齊王
李景遂全權處理,與當時
皇太弟李景遂爆發
皇儲之爭,蕭儼、
孫晟等人堅持立李弘冀為帝。李弘冀繼位後毒殺叔父李景遂,李煜為保小命,自號
鐘隱居士。李弘冀死於後周顯德六年(959年)九月。謚為文獻。
宋朝
趙德昭
趙俁
趙俁(1083年-1127年),
宋神宗趙頊的十二子,七年(1084年)八月賜名,封
成國公。
宋哲宗即位,加
開府儀同三司,進封鹹寧郡王。
紹聖五年(1098年)三月,進封莘王。三年(1100年),徽宗即位,進封衛王。
大觀元年(1107年)正月,進封
魏王。二年(1108年)正月,進封
燕王。靖康二年(1127年),徐秉哲派兵衛送二王到金營,金兵北擄至慶源境上,四月十六,趙俁餓死。
趙元儼
宋真宗即位,授檢校
太保、左衛上將軍,封曹國公。明年,為平海軍
節度使,拜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檢校
太傅,封廣陵
郡王。封泰山,改昭武、安德軍節度使,進封榮王;祀汾陰,加兼
侍中,改鎮安靜、
武信,加檢校
太尉;祠太清宮,加兼
中書令。坐侍婢縱火,延燔禁中,奪武信節,降封端王,出居故
駙馬都尉石保吉第。每見帝,痛自引過,帝憫憐之。尋加鎮海、安化軍節度使,封
彭王,進太保。仁宗為皇子,加太傅。歷橫海永清保平定國節度、陝州大都督,改通王、涇王。
慶曆四年正月薨,贈天策上將軍、徐兗二州牧、
燕王,謚恭肅。
趙顥
趙佖
趙佖(?―1106年),
宋神宗趙頊第九子。宋徽宗即位後,拜太傅,加殊禮,旋拜太師,歷任京兆、真定尹,荊、揚、太原、興元牧,徙國陳。崇寧五年(1106年)去世,輟視朝七日。贈尚書令兼中書令、徐州牧、燕王,諡號榮穆。又加贈侍中,改封吳王。
向敏中
向敏中(949年-1020年4月23日)字常之。丞相。由於其曾孫女為
宋神宗欽聖憲肅皇后,他被追封燕王。
遼國
耶律洪基
遼道宗
耶律洪基(1032年9月14日-1101年2月12日),字涅鄰,小字查刺,遼興宗耶律宗真長子,母為仁懿皇后
蕭撻里,
遼朝第八位皇帝。
耶律洪基生於
景福二年八月初七日(1032年9月14日),先後受封為梁王、燕國王、燕趙國王等爵位,歷任尚書令、總理北南院樞密使事、知惕隱事等要職,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八月初二日,遼興宗耶律宗真病危,召見耶律洪基曉以治國之事,兩日後,興宗駕崩。耶律洪基即位,改元清寧。
鹹雍二年(1066),復國號為大遼(983年時遼改稱
契丹)。此後
耶律乙辛擅權,太康七年誅辛黨。在位四十六年,為人昏庸,忠奸莫辨,迷於酒色,好漢文化,多作詩賦,有《清寧集》今佚。壽昌七年(1101年)正月病死,終年70歲,葬於永福陵(今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巴林左旗西北部)。諡號仁聖大孝文皇帝,廟號道宗。
耶律延禧
耶律延禧生於
遼道宗太康元年(1075年)四月十九日,少年時曾險些被權臣耶律乙辛暗殺,幸得蕭兀納保護才沒有遇害,此後曾受封梁王、燕國王等爵位,又歷任太尉、中書令、天下兵馬大元帥等職,
大安七年(1091年),被確立為皇位繼承人。
壽昌七年(1101年)正月十三日,遼道宗去世,耶律延禧奉遺詔繼位,改元乾統。
在位25年,國亡被金兵俘後病死(一說被金人所殺),終年54歲,葬於顯陵附近(今遼寧省北鎮縣
醫巫閭山)。
耶律撻魯
耶律撻魯(?-1104年),為遼朝宗室,遼天祚帝的第三子。德妃蕭師姑所生。
乾統三年(1103年)十一月,以宋魏國王耶律和魯斡為皇太叔,梁王耶律撻魯進封燕國王。四年(1104年)春正月癸卯,燕國王撻魯去世。
耶律牒(蟲葛)
耶律牒(蟲葛),中台省右相、南京留守,封燕王。
耶律瑰引
耶律瑰引,追封燕王。
耶律牒蠟
耶律牒蠟,字述蘭,六院夷離堇蒲古只之後。天顯中,為中台省右相。會同元年,與趙思溫持節冊晉帝。及我師伐晉,至滹沱河,降晉將杜重威,牒蠟功居多。大同元年,平相州之叛,斬首數萬級。世宗即位,遣使馳報,仍命牒蠟執偏將術者以來。其使誤入術者營,術者得詔,反誘牒蠟,執送太后。牒蠟亡歸世宗。和約既成,封燕王,為南京留守。天祿五年,察割弒逆,牒蠟方醉,其妻扶入察割之幕,因從之。明旦,壽安王討亂,凡脅從者皆棄兵降;牒蠟不降,陵遲而死。妻子皆誅。
韓匡嗣
韓匡嗣(918~983年十二月八日),
韓知古之子。曾先後擔任過始平軍節度使、上京留守、南京留守、攝
樞密使、西南面招討使、晉昌軍節度使等,封燕王、秦王。死後,被追賜為尚書令。
趙延壽
趙延壽(? - 948年),本姓劉,鎮州(今河北正定)人,後為盧龍節度使
趙德鈞養子。
初仕後唐,尚
後唐明宗興天公主,為汴州司馬,遷汝州刺史,歷河陽、宋州節度使;入為上將軍,充宣徽使,遷樞密使,鎮守徐州。
長興三年,加
同平章事,出為宣武、忠武兩鎮節度使。
後晉
天福元年,為契丹所獲,出任幽州節度使,遷
樞密使,兼政事令,封燕王。十二年,授中京留守、大丞相。
天祿二年,卒。
蕭孝穆
蕭孝穆(981年―1043年),小字胡獨堇,淳欽皇后
述律平弟
阿古只五世孫,
國舅、
詳穩(官名)蕭陶瑰之子。蕭孝穆潔身謹慎,謹守禮法。歷任建雄軍節度使、北府宰相、南京留守、北院樞密使等,先後被封為燕王、秦王、吳王、楚王、齊王。
金國
完顏撒改
完顏撒改(?-1121年)
金景祖完顏烏骨乃之孫,金世祖
完顏劾里缽之長兄韓國公
完顏劾者之子。1115年7月任國論勃極烈(相當於國相),9月改為國論忽魯勃極烈。死後追封燕國王。正隆年間降封陳國公。大定三年,改贈金源郡王,配享太祖廟廷,諡號忠毅。
元朝
孛兒只斤·真金
真金(1243年-1286年1月5日),元朝第一位皇帝
元世祖忽必烈之嫡子,母
察必皇后(昭睿順聖皇后弘吉烈氏)。1261年被封為燕王,1273年被封為皇太子,1286年1月5日去世,1293年元世祖上諡號明孝太子,1294年
元成宗登基,追尊真金為皇帝,為真金上
廟號裕宗,漢文諡號文惠明孝皇帝。
孛兒只斤·阿剌忒納答剌
阿剌忒納答剌(?-1331年2月22日),孛兒只斤氏,元朝皇族。元文宗圖帖睦爾的長子,母親是卜答失里皇后。
元文宗至順元年三月戊午(1330年3月26日),封燕王,為金印獸紐王。至順元年十二月初五辛亥(1331年1月13日),元文宗冊立他為太子。至順二年正月十五辛卯(1331年2月22日),阿剌忒納答剌去世。之後,元文宗以為太子之死,是因為他殺死大哥元明宗的報應,所以他死後皇位由明宗的兒子元寧宗、元順帝繼承。
明朝
朱棣
燕王朱棣即明成祖(1360年-1424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
應天(今江蘇南京)。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
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更多詳情,可參見詞條
明成祖朱棣。)
洪武三年(1370年),十歲受封燕王。曾居
鳳陽,對民情頗有所知。十三年(1380年)就
藩北平,多次受命參預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兒不花,並曾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
朱元璋晚年,太子
朱標、
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死去,朱棣不僅在
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之後繼位的
建文帝朱允炆實行
削藩。朱棣遂於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發動
靖難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1403年)。
朱棣即位之初,對洪武、建文兩朝政策進行了某些調整,提出“為治之道在寬猛適中”的原則。他利用科舉制及編修書籍等籠絡地主知識分子,宣揚儒家思想以改變明初嗜佛之風,選擇官吏力求因才而用,為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朱棣在位期間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他對建文時逆命諸臣,殘酷屠殺,大肆株連,殺
方孝孺宗族八百七十三人(或作“誅十族”),將建文帝的兒子
朱文圭和弟弟吳、衡二王廢為庶人,禁錮
鳳陽,建文帝幼弟徐王雖僅被降封免於被廢,但不久也死於火災;永樂初,朱棣雖曾先後復周、齊、代、岷諸王舊封,但當其皇位較鞏固時,又繼續實行削藩。周、齊、代、岷諸王再次遭到削奪;遷
寧王於南昌;徙谷王於長沙,旋廢為庶人;削遼王
護衛。他還繼續實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強對豪強地主的控制。永樂初開始設定
內閣,選資歷較淺的官僚入閣參與機務,解決了廢罷
中書省後行政機構的空缺。朱棣重視監察機構的作用,設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勵官吏互相告訐。他利用
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設定鎮守內臣和
東廠衙門,恢復洪武時廢罷的
錦衣衛,
廠衛合勢,發展和強化了專制統治。
太平天國
秦日綱
秦日綱家境貧窮,少年失學,為謀生計,做豆腐為業。曾入鄉勇效力,後到
貴縣龍山挖礦。為人誠實忠厚,行俠仗義,在礦工中威望頗高。秦日綱年近三十無力婚娶成家,與眾多工友一樣,爭扎於溫飽,生活苦不堪言,心底埋藏著對殘酷壓迫的強烈反抗願望。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十二月,
洪秀全潛入
平天山傳教暗結礦工,認識了秦日綱,洪秀全熟知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加強對他的交往,同謀起事。由此,秦日綱成了太平天國的開創者之一。
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九月二十五日,
太平軍攻占
永安州城,秦日綱奉命領軍屯駐永安外圍的水竇,連續三次殺退了清都統
烏蘭泰的進犯。同年十二月十七日,天王對
金田起義功臣封王和晉升官職,秦日綱封為天官丞相。 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五月四日,太平軍突圍
永安州,秦日綱領軍掩護主力撤退,此戰殲敵五千餘眾,
長瑞、長壽、
董光甲、
邵鶴齡四位總兵被擊斃。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二月八日,太平軍以50萬之眾,從武漢出發,分水陸兩路東下,勢如破竹,僅二十多天一舉攻下了南京。論功行賞,秦日綱受封真忠報國頂天侯。 鹹豐四年(公元1854年)翼王石達開在
安慶一帶安民,大得人心,政績顯著,引起
楊秀清的嫉妒,楊命秦日綱代翼王守安慶,在安慶秦日綱擴增兵員三千餘人,軍容甚盛,引起楊秀清猜疑。同年十一月,秦日綱兵敗
田家鎮。
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二月,
曾國藩見太平軍節節敗退,親領
湘軍水師攻打
九江,秦日綱緊密配合
石達開與湘軍決戰,湘軍潰敗不復
成軍,曾國藩差點喪生、
總兵胡林翼欲投江自殺。太平軍士氣高漲,次年四月三日攻克重鎮武昌。當太平軍打垮強大的江南
江北大營,奪取全國勝利時,天國領導集團各種矛盾開始激化,演繹出慘烈的幕幕悲劇,猜疑、互相加害、殺戮。俱有不凡的軍事才能、為
太平天國取得輝煌軍事成就的秦日綱,死於石達開洪秀全的屠刀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