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水文,氣候,土地,人口民族,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經濟,概述,農業,工業,服務業,三重一大,園區,交通,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社會,文體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醫療衛生,城鄉建設,社會保障,文化藝術,飲食文化,大洪拳,節日,旅遊,名人,古代,近現代,當代,
歷史沿革
古諺云:“先有徐州後有軒,唯有豐縣不記年。”具有悠久文明歷史的華夏大地,自軒轅
黃帝以來,統制天下,分封萬國。《易》稱“
萬國鹹寧”,此時尚未分州。帝嚳創設九州,徐州即為其中之一,此時豐地隸屬於徐州,皆屬
東夷之地。堯使禹治水,九州攸同,豐仍為徐州之域;虞、夏、商沿襲。
秦滅楚統一六國,分封郡縣,豐始為縣,隸楚郡;復以豐隸泗水郡。
西漢、東漢時期,豐縣隸屬豫州沛郡、沛國。
魏武帝恢復徐州,治所
彭城,統轄七個郡國。明帝景初二年(238),分
沛國、蕭、相等10縣為
汝陰郡;把
杼秋、公丘、彭城、豐、廣戚五縣劃歸沛王國。
晉朝,隸屬關係同漢代。
南北朝時期,宋改豐縣隸屬北濟陰郡;北魏沿襲。北齊,改隸永昌郡。北周時隸總府。
隋朝開皇三年(583)廢除郡制,改為州制,州統轄縣。大業三年(607)恢復彭城郡,統轄11個縣,豐縣隸屬彭城郡。
唐代武德元年(618),改隸徐州;
貞觀元年(627)設定15道,徐州統轄7縣,隸屬
河南道;
天寶元年(742),徐州改為彭城郡;乾元元年(758),彭城郡又改為徐州;貞元十六年(800),徐州改為武寧軍,以 節度使鎮守;鹹通十一年(870),恢復徐州;不久,徐州改為感化軍;從武德元年至鹹通十一年(618-870),豐縣皆隸屬徐州。五代梁時,豐縣隸屬沿襲唐代,隸屬徐州;後晉時,徐州又改為武寧軍;後周時,恢復為徐州。從梁至後周,豐縣皆隸屬徐州。
宋代太祖建隆元年(960),徐州改為
武寧軍,不久恢復為徐州,統轄彭城縣、蕭縣、豐縣、沛縣、滕縣,隸屬
京東西路;紹興元年(1131),徐州為金占領,又為武寧軍,統轄彭城、蕭、豐三縣,隸屬山東西路。金代、遼代,豐縣均屬(徐州)武寧軍。
元代至元元年(1264),徐州統轄永固、彭城、蕭三縣;豐縣隸屬東平府。後,豐縣隸屬濟寧路;八年(1271),豐縣隸歸德府;至正八年(1348),又改隸徐州。
明代洪武元年(1368),徐州為
張士誠占領。明太祖
朱元璋兵下,淮安、徐州、邳州皆歸附朱元璋,此時,豐縣亦歸附。初,豐縣隸屬中立府,即鳳陽府。洪武八年(1375),豐縣隸徐州,改為
南直隸。
清代,豐縣隸屬徐州,與銅山、邳、睢寧、宿遷、碭、沛、蕭七縣合稱八屬。
民國元年-2年(1912-1913)冬,由中華民國南京革命政府委派縣知事,豐縣隸屬徐州。
民國2年冬-5年(1913-1916),張勛在徐州恢復清朝帝制,委派縣長,豐縣隸屬徐州。
民國5-15年(1916-1926)軍閥割據時期,豐縣隸屬徐州。
民國15-27年(1926-1938)5月,豐縣隸屬國民黨徐州專署。
民國27年5月17日-34年(1938-1945)秋,縣城被日本侵略軍占領期間,境內有三個性質不同的縣級政權同時存在:(一)國民黨領導的豐縣政府撤出縣城,偏安鄉下,仍隸徐州;(二)民國27年底-34年(1938-1945)秋,日偽豐縣政府隸日偽
淮海省;(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豐縣和華山縣抗日民主政府。
民國29年(1940)6月-11月隸屬蘇魯豫區行署。
民國29年12月-31年10月(1940.12-1942.10)改隸山東省湖西地區行署。
民國31年10月-33年6月(1942.10-1944.6)改隸冀魯豫六行署。
民國33年6月-34年8月(1944.6-1945.8)改隸冀魯豫十一行署。
民國34年9月-37年11月(1945.9-1948.11),豐縣境內縣級政權有:(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豐縣和華山縣、華碭縣人民政府,民國34年8月-35年3月(1945.8-1946.3)隸屬蘇北辦事處;35年(1946)3月蘇北辦事處撤銷,改隸冀魯豫第三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至1949年8月;36年(1947)11月撤銷華碭縣;1949年8-9月,豐縣、華山縣改隸山東省台棗專署;(二)此間國民黨領導的豐縣政府,隸屬徐州行政專署。
1949年9月-1950年5月,豐縣和華山縣仍隸屬於山東省台棗專署。
1950-1953年1月,豐縣、華山縣改隸山東省滕縣專署。
1953年1月,豐縣劃歸江蘇省徐州專署;華山縣撤銷。
1953-1982年,豐縣人民政府隸屬江蘇省徐州專署。
1983年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徐州專署撤銷,豐縣人民政府隸屬徐州市人民政府,迄今。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底,豐縣有3個街道,12個鎮。
鎮(街道) | 面積(平方公里) | 人口(萬人) | 下轄地區 |
---|
| 89.1 | 7.5000 | 12個居委會(龍霧橋、丁蘭集、海子崖、辰明、七里舖、張五樓、洪井、秦河、棲鳳、枌榆、新城、鳳城),11個村委會(謝集、史店、劉樓、徐堤口、史黑樓、李大莊、黃堤口、大堤口、劉李三、張寨、果園) |
| 9.9 | 15.9000 | 16個居委會(古豐、毓秀、南苑、紫金、東大、鳳北、鳳南、濱河、滙豐、向陽南、向陽北、新豐、鳳東、鳳西、西苑、北苑) |
| 74 | 5.4000 | 19個村委會(葉莊、仇樓、沙園、高樓、孫樓、張樓、張莊、龐莊、張新莊、陳樓、朱堯、趙河涯、大窪、十里廟、邵莊、三教堂、張梨園、穆樓、蔡樓) |
| 88 | 5.5571 | 22個村委會(順河、師新莊、邊廟、塗莊、王寨、白廟、黃樓、齊廟、馬莊、蔡莊、鞏大莊、楊廟、張口、楊樓、渠寨、范莊、大聖、李莊、朱坑、焦莊、土屯、岳莊) |
| 111 | 9.2408 | 27個村委會(歡口、常莊、宋寨、卞莊、陳窪、陳大莊、史莊、尹彭莊、鄧莊、吳莊、李莊、肖埝、劉單樓、於口、劉大莊、趙莊、唐莊、董莊、肖莊、劉大營、沙莊、肖橋、黃店、周堂、於堂、 和事樓、魏集、師橋) |
| 84.9 | 6.5800 | 28個村委會(花園、汪屯、謝屯、周彭莊、馮屯、李莊、魏堂、劉莊、張堂、仇集、馬莊、賈莊、古廟、師寨、李新莊、宋莊、小李莊、店子、小韓、劉土樓、史小橋、孫史莊、郭集、程莊、邱堤口、亭台集、小陳莊、劉小營) |
| 119 | 9.8010 | 32個村委會(王溝、邵樓、張莊、王老家、李溜、劉元集、劉大樓村、王半截樓、曹樓、兩河集、程集、梁飯棚、丁樓、王大莊、周莊寨、單樓、苗城、孫油坊、趙集、劉電池、劉菜園、蔣老家、許廟、梁樓、銀河涯、蔣屯、張蔣河、劉小集、張王集、陳莊、雜坡地、石窪) |
| 120 | 8.7617 | 33個村委會(首羨、崔莊、李堂、田莊、王堂莊、渠閣、南樓、葛莊、 張集、溫莊、後屯、張老家、費莊、沙河店、茌李莊、和集、徐老家、袁老家、郭集、黃樓、崔老家、王炮樓、葛針園、三官廟、便集、連莊、王小莊、李藥鋪、渠集、董莊、王大莊、三座樓、渠新莊) |
| 113 | 7.7300 | 25個村委會(華山、袁莊、尹長莊、虎王集、尹雙樓、徐屯、大張莊、小史樓、郭河、滿莊、渠樓、趙劉莊、郭廟、大程莊、趙屯、邢橋、套樓、葦子坑、石樓、大王莊、王屯、前胡樓、中胡樓、後胡樓、胡莊、邵莊、傅廟) |
| 128 | 5.8621 | 19個村委會(食城、六座樓、岳莊、聶窪、張屯、 楊集、 李寨、二壩、毛樓、包樓、黑樓、曹莊、常莊、姚莊、代莊、黃莊、宗集、孫寨、蔣莊) |
| 93 | 6.0862 | 20個村委會(梁寨、光莊、紅樓、新腰裡王、夾堤村、周樓、蓋莊、石橋、楊新莊、趙樓、舉莊、單樓、四樓、新閻樓、黃樓、大王樓、小李寨、新集、孟樓、辛莊) |
| 125 | 7.7554 | 31個村委會(范樓、朱灣、韓莊村、秦王口、黃村集、蔣灣、袁莊、魯套、駱莊、黃壩、耿莊、京莊、果園、幸福、李莊、牛廟、丁寨、徐平樓、金陵、千里井、徐樓、張花樓、劉樓、孟新莊、馬莊、桃園、齊莊、 虺城、鄧莊、歐莊、汪樓、齊閣、胡樓、王莊) |
| 90 | 6.6217 | 18個村委會(趙莊、 朱陳村、許莊、吳樓、轆灣、大吳莊、王龍莊、趙廟、單莊、大劉集、張土城、安集、王學屋、青林、金劉寨、袁集、大彭莊、王莊、孫莊) |
| 132 | 8.7858 | 32個村委會(宋樓、香田集、李新樓、姚莊、畢樓、楊樓、王崗集、渠坑、瓦房、黃樓、魏莊、隋寨、史大樓、王連莊、田樓、前王莊、李樓、李大樓、季莊、辛莊大隊、劉王樓、潘廟、菅莊、許口、榮莊、祝樓、郭樓、孫窪、東王樓、隋辛莊、王平樓、草集) |
| 75 | 6.0715 | 27個村委會(常店、劉樓、櫻桃園、秦莊、常堤口、萬莊、常樓、康莊、油坊莊、杜堂、於雙樓、裴廟、褚莊、孔莊、八里坊、朱樓、劉廟、卜老家、侯老家、李河、振興村、郭集、徐莊、谷莊、尚莊、馬樓、夏莊、華祖廟、郭莊、大李莊)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豐縣界於東經116°21′15″-116°52′03″,北緯34°24′25″-34°56′27″之間,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七縣交界處,淮海經濟區中心地帶。北與山東省的
金鄉、
魚台縣接壤,南與安徽省
碭山、
蕭縣毗鄰,西接山東省
單縣、東與本省
銅山、
沛縣相連。豐縣總面積1449.7平方公里,南北長約59.2公里,東西寬約46.6公里。
地形
豐縣屬黃泛沖積平原,地勢高亢、平坦,地面高程一般在34.5-48.2米之間,西南略高於東北。
水文
豐縣境內河流原為自然河流,東西走向,建國後進行了全面治理,以
大沙河為界,東有鄭集南北支流,流向自西向東;西有
復新河水系,流向自南向北,廢黃河經過治理,引入長江水,形成了大沙河帶狀水庫。
氣候
豐縣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0.2℃,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27.3℃,年平均降水量約630.4毫米,無霜期達200天左右。
土地
豐縣土地肥沃,物產豐饒,豐縣陸地面積190.1萬畝,水域面積28萬畝,可耕地面積85.7千公頃,園地面積30.95千公頃,蔬菜面積40.82千公頃,享有“豐熟可抵三州”的美譽。糧經比例達到4:6,形成了“南果北糧,西菜東特”的區域化發展格局,實現了由糧棉大縣向果蔬大縣的轉變。
人口民族
2015年,豐縣人口120餘萬人。全縣有漢、蒙古、回、藏、維吾爾、彝、苗、錫伯、景頗、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納西、普米、傣、拉祜、達斡爾、羌、高山、黎、怒、布朗、哈尼、哈薩克等29個民族。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豐縣水資源總量5.4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26億立方米,地下水3.27億立方米,客水量0.93億立方米。蓄水總量:豐縣年總蓄水能力6000萬立方米以上。豐縣有南北兩條調水線路,南調長江水,翻水能力為26立方米/秒,北引微山湖水,引水能力為17立方米/秒,每年調水2億立方米以上,可滿足豐縣工農業生產生活用水,同時可補充地下水。境內有一次蓄水3000萬立方米的大沙河二級河川水庫、一次蓄水500萬立方米的苗城河水庫,並可根據需要多次翻水調蓄,境內還有梁寨水庫以及網狀大小河流360條。
礦產資源
豐縣地下蘊藏著豐富的非金屬礦產資源,其中岩鹽礦區面積為116平方公里,儲量220億噸,屬富礦,含礦率68.80%,且岩鹽分布集中、鹽質較好,極具開採價值;鉀礦探明儲量為22億噸,約占我國鉀礦總儲量的五分之一,富礦11.4億噸,成分以鉀長石為主,約占80%;煤礦已探明儲量6億噸,煤種主要為國內外市場緊缺的肥煤、氣煤及焦煤,熱量在7000大卡左右,最適宜煉焦,李堂煤礦建成後年生產能力可達60萬噸。
植物資源
豐縣森林覆蓋率為華東最高的地區,豐縣林地面積逾5萬公頃,林木活立木蓄積量140萬立方米,林地面積約占豐縣總面積的40%,發展木業具有較高競爭力。豐縣是全國水果生產十強縣,擁有果樹面積50萬畝,盛產優質蘋果和白酥梨,是江蘇省最大的連片果園,被譽為“紅富士之鄉”、“蘇北果都”。豐縣生產的“大沙河”牌紅富士蘋果被“99'昆明世博會”指定為唯一無公害蘋果。原國務院副總理田紀云為豐縣題寫了“果海”;原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沖為豐縣題寫了“果都”。豐縣是著名的特種蔬菜之鄉,已有19個品種已通過江蘇省無公害標準認證,獲無公害農產品稱號。豐縣蔬菜複種面積達到76萬畝,其中規模連片種植面積達58萬畝,已形成了牛蒡、蘆筍、
山藥、黃皮圓蔥、大苔蒜、設施菜、食用菌、夏番茄、蘆薈9大基地。占總面積的76.3%,已全部被認定為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出口創匯蔬菜規模種植面積達60萬畝,其中牛蒡、蘆筍、山藥、圓蔥、大苔蒜5大基地已成為江蘇省特色出口創匯蔬菜基地,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豐縣生產的大沙河牌牛蒡,在中國果菜專家委員會和中國果菜雜誌社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百姓最喜愛的新世紀瓜果菜王選評大賽中獲“中國牛蒡王”的美譽稱號。
經濟
概述
2015年,豐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70億元,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3.09億元,分別是“十一五”末的2.67倍、3.34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4.3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4億元,均是“十一五”末的2.6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0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0元,分別是“十一五”末的1.75倍、1.5倍。累計到賬註冊外資4.16億美元、進出口總額7.3億美元,分別比“十一五”末增長4.96倍、2.48倍。
農業
2015年,豐縣糧食生產實現“十二連增”;果樹面積穩定在45.7萬畝、蔬菜種植面積90萬畝,產值分別達16億元、79.97億元;畜牧業產值41.9億元,建成奶牛養殖場8家,存欄量達萬頭以上。農業資源開發總投資7.46億元,農業機械總動力達81萬千瓦。創建家庭農場16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總量達2078個,江蘇大沙河現代農業產業集團成立,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196家。認定“三品”生產基地148萬畝,大沙河商標獲“全國馳名商標”“中國蔬菜百強品牌”稱號。榮獲“全國水果生產十強縣”“全國食用菌產業化建設示範縣”“中國毛木耳之鄉”“中國十大蔬菜之鄉”等稱號。
工業
2015年,豐縣規模工業企業總數達310家;工業總產值超過600億元,銷售收入602億元,分別是“十一五”末的4倍、4.47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16億元,比“十一五”末增加129億元。電動車、食品加工、木材加工集聚發展,八大產業實現產值564.6億元,是“十一五”末的4.85倍,占全部規模工業企業的94%。招商引資完成註冊資本金275.5億元,引進天潤鑄管、極易新材料、埃比西斯精密製造等一批產業項目落戶豐縣。
服務業
2015年,豐縣服務業增加值完成140億元,是“十一五”末的3.08倍。電商企業達115家,零售額52.96億元,被列為全國首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阿里巴巴“千縣萬村”工程試點縣,大沙河鎮榮獲首批“省農村電子商務示範鎮”。中國電動車城、蘇魯豫皖批發市場等一批市級服務業集聚區建成。
2015年,徐州首家外資小額貸款公司在豐縣設立;金融機構貸款餘額148.08億元、存款餘額292.28億元,分別是“十一五”末2.32倍、2.35倍。
2015年,豐縣境內漢皇祖陵景區一期工程完成,
果都大觀園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二壩濕地成功創建黃河故道大沙河國家濕地公園。榮獲“中國最美文化生態旅遊縣”稱號。
三重一大
2015年,豐縣總投資820億元的滾動實施“三重一大”項目355個。總投資30億元的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8億元的天新紡織一期等重大項目建成投產;總投資34.49億元的黃河故道綜合開發工程基本完成,總投資6.34億元的地面水廠一期工程開工建設。徐濟高速江蘇段建成通車、豐沛鐵路完工並全面通過驗收,復新河通達大運河航道升級工程快速推進。“豐縣崛起行動計畫”、黃河故道綜合開發等重大戰略穩步實施。
園區
2015年,
江蘇豐縣經濟開發區在省級開發區的排名,由57位升至33位;工業總產值完成245億元,占全縣比重增加到40%。規劃面積由25平方公里擴至89.1平方公里;完成道路建設107公里,雨污水管網建設330公里。規劃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建成標準廠房30萬平方米,高新技術創業園被評為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建成集電動三輪車研發、製造、銷售為一體的電動車產業園,完成投資35億元,建設廠房90萬平方米,入駐小刀、綠源等企業45家;總投資11億元的電動車產業園配件園開工建設,入駐企業50餘家;五個工業集中區初具規模。錫豐工業園連續七年位於全省南北共建園區考核前五名。
交通
豐縣已經形成以高等級公路和鐵路為骨架,水陸並舉,內聯外延,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境內徐菏(徐州-菏澤鐵路,徐宿
淮鹽鐵路的一部分)鐵路、在建的豐沛鐵路、徐濟(徐州-濟寧)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有省級公路三條(S321、S322、S254),其中徐豐一級公路(S322)連線洛連(洛陽-連雲港)、寧徐(南京-徐州)、京滬(北京-上海)、京福(北京-福州)高速公路;豐縣東有京滬鐵路、南有隴海鐵路、西有京九鐵路、北有新石鐵路。豐縣距隴海鐵路40公里、距京滬鐵路70公里、距京九鐵路100公里、距
徐州觀音機場100公里、距商丘機場100公里、距濟寧嘉祥機場60公里、距
沛縣農用機場40公里、距連雲港碼頭300公里。正常情況下,豐縣至北京、上海、南京、連雲港分別只需7小時、6小時、4小時、2小時。境內水運主航道有復新河五級航道及豐沛運河航道。復新河航道與微山湖連線直通
京杭大運河,豐沛運河亦與京杭大運河連線,水運通過運河連線京杭大運河可通江達海。
公路
徐濟(徐州-濟寧)高速公路豐縣段建成通車,與京福、京滬高速公路併網。境內有省級公路三條,分別為 S321、S322和S254。其中豐徐一級公路S322連線豐縣到徐州;S322沛豐單公路連通豐縣東西,西通山東菏澤、河南
商丘等地,東連山東棗莊、臨沂等地;S254貫穿豐縣南北,北通山東濟寧、菏澤地區,南連安徽
淮北等地。
鐵路
豐沛鐵路全長50.4公里,總投資約為9.82億元,按國鐵Ⅱ級設計建設,全線共設5個車站,即沛縣站、鹿樓站、豐縣站、常店站、首羨站。作為
徐菏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接軌京九線的重大工程,已於2013年12月30日建成通車。它的建設將進一步強化
徐州市的交通樞紐中心城市地位。
水運
豐縣位居
微山湖西部,境內主航道
復新河為六級航道,與湖西
京杭運河相通,相距40公里,復新河航道“六改五”工程及豐縣港建設正在積極推進。
航空
豐縣距徐州觀音機場僅100公里,行車時間僅需1個小時。
社會
文體事業
2015年,豐縣新殯儀服務中心建成使用。提檔升級縣城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被命名為“江蘇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範區”。
教育事業
2015年,豐縣教育經費總投入達66.96億元,較“十一五”期間增長120%,中等專業學校新校區、特教中心建成使用,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驗收。
類別 | 名單 |
---|
國小 | | | 豐縣東關國小 |
豐縣中陽國小 | 豐縣孫樓中心國小 | 徐州市實驗國小 |
豐縣智慧樹學校 | | |
初級中學 | | | |
豐縣實驗中學 | 豐縣創新外國語學校 | |
普通高中 | | | |
| | |
| | |
| | |
職業教育 | | | |
特殊教育 | 豐縣特殊教育中心 | | |
科技事業
2015年,豐縣新增中國馳名商標4件、省著名商標18件、市知名商標30件、地理標誌性商標2件、省市名牌產品28件。
醫療衛生
2015年,豐縣城區人民醫院一期投入使用、中醫院分院和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完成,成功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省級藥品安全示範縣。
城鄉建設
2015年,豐縣總投資78億元,實施141項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整治西環路、向陽路等城區幹道10條,新修華張路、南苑路等道路45條,改造老小區28個、老街巷25條,鋪設燃氣、供暖管網52公里。總投資8.8億元建設幹線公路64.3公里、提檔升級農村公路663公里、改造危橋160座。新城區客運站、城鄉公交客運站基本建成。12座鎮級污水處理廠託管運營,26.91萬農村居民飲水不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城鎮光纖覆蓋率達100%,雲計算資源中心建成運行,數位電視整轉及雙向網改造全面完成。
2015年,豐縣完成縣城總體規劃和交通、供電、環衛、綜合管線等專項規劃修編。實施鳳凰嗉、體育場等38個棚戶區386萬平方米的拆遷改造,完成房地產開發建設473萬平方米。城市建成區面積由24.6平方公里拓展到30.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35.7%提高到48.8%。
2015年,豐縣組建縣智慧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格線化、大城管”城市管理格局初步建立。拆除違建38萬平方米,新建環保公廁12座,城市保潔推行市場化運作,通過省級衛生縣城驗收。完成環境整治村莊1707個,創建三星級康居示範村莊8個,市級重點村莊15個,建立“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垃圾收運處置長效機制。創建市中心鎮5個、管理示範鎮5個、“中心鎮提檔升級工作先進鎮”3個,建成縣級以上新農村示範點140個,被評為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縣。
社會保障
2015年,豐縣建成蘇魯豫皖公共人力資源市場、豐縣大學生創業園,城鎮新增就業4萬餘人,被評為全省首批創業型城市、創業型示範城市。各項社會保險參保總數達81.48萬人次,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由1158元提至2011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由60元提至105元。城市低保標準由320元提至558元,農村低保標準由155元提至380元。新農合實現應保盡保,累計發放醫療救助資金1.19億元,發放尊老金6895.7萬元。實現脫貧19.15萬人,72個經濟薄弱村實現“新八有”。
文化藝術
飲食文化
豐縣是國家級“青山羊養殖基地”、“全國秸稈養羊示範縣”,也是回族集中居住區,夏吃伏羊是豐縣特有的民俗文化,以豐縣羊肉湯、烤全羊、蕭何羊腿等品種為代表的一系列羊肉菜餚享譽淮海大地。羊肉水煎包、帝王粥、翻手燒餅、油茶、油炸知了,五香狗肉,五香驢肉是豐縣獨具特色的飲食。
大洪拳
大洪拳據傳一說來自於宋太祖
趙匡胤(趙二君)習練的拳術六步架,一說上古伏羲遺之,堯王則之,老之繼之,是少林武功的基礎拳。凡練少林拳術、器械、短打、技擊者,都從大洪拳起手,故素有“洪拳為諸藝之源”之稱。當前洪拳仍是全國,特別是蘇魯豫皖一帶民間最有影響的拳種之一。
豐縣拳師:開山鼻祖——張監
張監生於1787年,卒於1865年,江蘇豐縣順河鎮仇莊人,著名大洪拳家,黃淮下游流域大洪拳傳人。
清嘉慶十年(1800年),張監14歲時,拜在大洪拳名師李泰膝下學藝13年,盡得師傅真傳,全面系統掌握大洪拳理論、功法、套路及絕技,深得李師的青睞!
師傅李泰,河北深縣人(也有說是山東恩縣人的),他武功高強,被聘為御林軍教頭。同治年間李泰被*黨陷害,誣其謀反。朝廷詔令捉捕,李泰聞風而逃,奪出京門。因當時奪出京門時,由於與清兵捕殺,一臂受傷,這就是武林典故里的“獨臂李泰下魯南”。
李泰隱遁至豐縣順河仇莊,棲身在村西破廟裡,以乞討為生。第二年麥收時,他與一張姓窮人,同在唐莊黃家打短工,倆人成為摯友。後來張姓短工得知李泰精通大洪拳,便說服黃家給李泰資助,在仇莊開館授徒。他所授徒弟中尤以張監盡得其師傳。
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秋,李泰打探到,追捕他的緊風已過,官兵無意再追捕他,他便想回家探望。眾徒挽留不住,只好籌資為師傅送行。李泰臨行前,將弟子招進跟前,囑咐道:“你們師兄弟中,家境最差的要數張監,為了讓張監能有口飯吃,今後傳藝業之事唯可張監!”
李泰返鄉之時,讓眾徒送行,臨別唯命張監多送一程,在黃河邊客店小住幾日,把大洪拳的功理藝法絕招傳授給張監。一再叮囑,把大洪拳發揚光大,務必使大洪拳流傳後世。
節日
梨花節
豐縣
梨花節一般在3月底到4月上旬梨花開花季節舉辦,是國內和江蘇省具有影響的地方盛會,2008年梨花節迎來30多萬國內外來賓欣賞梨花。位於豐縣
宋樓鎮具有幾百年歷史的古梨花莊是其中勝景之一,該梨花莊位於宋樓鎮境內李大樓村,梨花莊的神秘和美麗的景觀,幾百多年來,一直被當地人津津樂道。椐專家考證和統計:梨花莊內超過百年的梨樹共668株,按八掛九宮栽植。最古老的梨樹載於明朝
嘉靖年間,樹圍直徑80多厘米,需要幾個人才能摟住一圈,常年產量都在4000斤左右,被鄉親們稱為梨樹王。其他百分之七十的老梨樹是在清朝嘉慶到
同治年間栽的,樹木形態各異,千枝百態。枝若虬龍,乾如鋼鑄。老梨樹們依然保持旺盛的生長力,每年結果都在2000斤以上。梨花節期間經常舉辦各種民俗商貿旅遊等活動。
蘋果節
豐縣被稱為“中華果都”,由於特殊的地理和環境氣候原因,盛產各類水果,特別是豐縣的蘋果更是海內聞名,紅富士蘋果被“99’昆明世博會”唯一指定無公害蘋果。在全國曆次果品評比中,連獲金獎,曾連續七年奪得第一,兩次榮獲部優稱號。根據統計,豐縣有耕地面積114萬畝,其中果樹面積50餘萬畝。蘋果38萬畝,(其中紅富士28萬畝),白酥梨10萬畝,雜果2.2萬畝年產各類水果50萬噸左右,是全國果品生產十強縣,先後被評為“全國無公害果品生產示範基地縣”、“江蘇省無公害農產品整體推進縣”、享有“果都”(彭沖副委員長題)、“果海”(原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題)的盛譽。豐縣蘋果節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蘋果成熟時節舉辦,期間舉辦頗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大批遊客前來秋遊品嘗蘋果。
伏羊節
每年夏天的一個傳統節日。由於豐縣回族民眾較多,回族羊肉飲食文化形成了豐縣飲食特色,豐縣的羊肉包子、
羊肉湯等羊肉系列飲食風味獨特,聞名中國。
伏羊節在每年的7月中旬舉行。
旅遊
豐縣的旅遊景點有:百年梨花園、豐縣百年梨樹王、豐縣城、娥墓堌、虺城、偃王城、苗城、荊軻墓、中陽里、金劉寨、馬公書院、枌榆社、三十里廟(三十五里廟)、食城、邀帝城、蕭何宅、絳侯墓、永寧寺、藥盒子、司馬溫公廟、朱陳村、杏花村、賀知章墓、明教寺、漢高祖廟、停靈台、程子院、三絕碑、曲全宮、天津晚釣、聖井春遊、泡水波光、城隍廟、三姓林、套樓、文廟、大觀樓、關岳祠廟、四門對八廟、吳氏牌坊、止步碑、水坑涯、懷濟堂藥店、鳳鳴塔、樂育書院、李衛墓、清真寺、十里廟、天主教堂、基督教堂、豐縣鳳鳴公園、烈士陵園、狀元碑園、華山、白駒殘山、漢皇祖陵園、龍霧橋新貌、東華山攬勝、張道陵紀念館、周勃周亞夫紀念館、邀帝城、劉邦與白帝廟斬蛇溝、中陽夕照、古豐八景、大觀園李衛紀念館、天下第一劍客荊軻之墓。
漢皇祖陵 豐縣古城河景觀
國內保存最為完整的城河景觀,開挖於城戰國時期,是比較完整的方形城河之一,1996年進行了綜合治理。到目前有止,護城河已完成公共綠地26公頃,一級護砌4900米,二級護砌2597米,梯台36座,壓頂8479米,鋪下了4公里混凝土道路和雙側人行道板,形成了環境優美的護城河文化生態園。
豐縣鳳鳴公園
古代鳳凰落於公園
梧桐樹上而得名,內有
鳳鳴塔,為豐縣標誌性建築。鳳鳴公園西南鳳鳴廣場為傳說中的鳳凰嗉所在地,傳說劉邦母親當年難產,吃了鳳凰嗉的土方生下劉邦。
張天師故里道教文化景區
豐縣
宋樓鎮是天師
張道陵出生地,風水奇特,是道教文化聖地,有
藥盒子、蓬萊島、天門穴等景點。張道陵,原名
張陵,豐縣阿房村(今宋樓鎮費樓村)人,曾任江州令。
漢順帝時(126-144)與弟子前往四川
鶴鳴山(一作
鵠鳴山)修道。
永和六年(141年)作道書24篇,並用符水咒法為人治病,創立道教,後教徒遵為“
天師”,其後裔
襲承道法,居
龍虎山(今江西省
貴溪),世稱“
張天師”。由於張道陵用符水咒法給人治病,家鄉人凡患有疾病者,篤信其道術,認為與他有關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也都是帶有仙氣的聖物,可以治病,再加上阿房村緊靠古
邀帝城、
牛王廟等神聖之地,方圓數百里來其故居地取土治病者不絕。久而久之,便被挖成了大坑,人們便把此坑稱為
藥盒子,遺蹟尚在。
大沙河百里風光帶
發源於江蘇豐縣陳莊,全長50餘千米。流經
沛縣棲山,鹿樓,鴛樓,龍固。1851年,黃河於安徽蟠龍集決口,洪水過後形成了“只長茅草不長糧”的
大沙河荒灘,漫漫
黃河故道“風起三尺沙,黃土埋莊稼”。西南連線安徽
碭山境內的黃河故道,東北流入
微山湖。河道寬闊的大沙河與碭山黃河故道連線的水道細若遊絲。中間交匯321省道,徐菏高速,
豐沛鐵路橫跨而過。兩岸樹木參天,水天一色,風光旖旎,有果都大觀園(梨花遊園、古梨樹森林公園、自摘園、
李衛宮保府、李衛陵墓等)、溫泉、垂釣中心等景觀活動娛樂場所。
百年梨樹王位於梨花園八卦九宮中的三宮震位,是園內668株古梨樹之王。樹幹粗80公分,須五位兒童手拉手方可摟抱。樹冠直徑14米,占地3分有餘。常年產量1000公斤以上,果實酥脆無渣,香甜醉人。樹型俊美,王者風範,和諧相生,笑對群芳。有詩讚道:“梨莊震位東方木,晨沐朝陽夜飲露。寒暑易往二百載,今朝風流王冠屬。”
夫妻樹位於梨花園八卦九宮中的五宮,樹分左右,如同夫妻依偎,情意綿長,故名夫妻樹,又稱
合歡樹。夫妻樹有三大神奇:一是樹下土壤終年潮潤,綠茵植被,百里罕見;二是傳言樹下日暮月升之時,園內有男女私語聲隱約可聞;三是古樹名木編序,位列157,諧音我要妻。樹東一株為長女,樹西一株為次女。一家四口,其樂融融。有詩道:“百年梨莊堪稱奇,夫妻樹下真神秘。綠茵作被地當床,情愛綿延三世紀。”
龍霧橋
龍霧橋在城北2.5公里處,據《豐縣誌》記載:秦時
滄河從縣城的西面流來,像一條很色的巨龍,在縣城的東北角拐彎,流向東南。前256年,滄河上有一座較大的石橋,橋似龍環,橋的北面是大澤,水天一色,茫茫蒼蒼,霧氣騰騰,索繞橋面,因此向有“龍環霧繞”之稱。《
史記》《
漢書》及歷編《豐縣誌》《徐州府志》載:一日,劉邦的母親遇大雨,到此橋下避雨,這時劉邦的父親去接她,見橋上霧氣騰騰、電閃雷鳴,一眨眼,見兩條龍在橋上空交配。此時,在橋下的劉邦之母有受孕的感覺,此後十個月生一男孩,曰季,就是劉邦,後人稱此橋為
龍霧橋。曾在橋附近建廟立碑。1981年在張五樓鄉梁樓村東南挖出龍霧橋石碑兩塊,一塊為明
景泰元年(1450)《重修豐縣龍霧橋廟記》,一塊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修豐縣龍霧橋碑記》。從碑文上看,早在宋
紹聖三年(1096)豐縣杜縣令因大旱祈禱龍霧橋,蛟龍顯靈,大雨滂沱,因而重修龍霧橋和橋北龍霧廟。此處現有龍霧橋碑亭2座,亭台古雅,碑為明清年間銹刻,載劉邦母遇龍受孕故事,及旱年求雨輒靈的事故。
劉邦斬蛇溝碑亭
劉邦舉義後,路遇白蛇擋道之地,怒斬之,傳說白蛇為報復劉邦,後投生化為
王莽篡奪皇位江山。
秦皇厭氣台
李斯夜觀天象,豐地有王氣,秦皇命工匠在城中心建造高台幾十丈,下埋丹砂寶劍,並推到南城門,在城牆四角挖大坑,謂之“削足挖心斷頭”來破豐縣城王氣。後人便稱此台為“秦台”“
厭氣台”。江蘇豐縣別稱秦台,即此來歷。
蕭何宅
位於豐縣中陽里解放路城河西岸。據明版《
豐縣誌》載:
蕭何故宅在縣東門北城之下。相傳是漢代
酇侯的故宅。其地最僻。按《史記》云:何為不治垣屋,令“後世賢,師吾儉”。即此。《江南通志》載:
蕭何宅在縣城東門北城下。
馬公書院
周亞夫墓
周勃、
周亞夫紀念館位於豐縣城郊東北隅的周廟村,內有祭堂、碑亭、譜書及明末
崇禎年間和清代的兩塊墓碑,紀錄從漢代到現代所有同脈周氏名人。為周氏後裔紀念先祖而建,為周氏尋根問祖之聖地。其後代大都居住於周廟和菜樓。
周亞夫墓尚存,墓地有數棵柏樹,漢碑散佚,明代碑尚存。周廟村中有周氏宗祠,內祀其父
絳侯及周氏歷代宗親,周祠飛堊流丹,金碧輝煌,頗具氣勢。至今周氏後人仍在村中居住。
文廟
建於明朝(1560年,庚申年),距今已有450年的歷史。
華東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同類古代建築。蘇北現存始建最早的古廟,唯一保存較為完善的古建築,坐落在縣城繁華的解放路西段。
文廟的最前面為欞星門,兩旁為儒學東、西門,稍微向里是泮池,中間是戟門三楹。再向里就祭祀孔子的大成殿。大殿後面是明倫堂,再後是教諭、訓導住宅等,廣廈百間,規模宏闊,成為奉祀敬聖之所,興賢育才之地,莘莘學子來此讀書受益,縣內文教之風興盛。縣內學子亦多有成就。四百多年來,文廟建築群多次增修,有記載的明代就有七次,清代也曾經有六次。
2008年3月,省文物局撥款40餘萬元對文廟大成殿進行維修,2008年7月底竣工,並通過省文物局驗收。在修繕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大成殿的歷史信息。
永寧寺
豐縣
永寧寺起自東漢,興於皇家,為民間寺院之始。
漢明帝永平初年,西竺佛教傳入中國後,最初只在京都及諸王府地設寺禮祀。因豐縣為漢室祖居,倍受帝王眷顧。為祈求祖上平安,保佑漢朝社稷千秋萬代,漢明帝敕資在祖居地原址建起永寧寺。永寧寺寺院整齊壯觀,肅穆莊嚴,仿宮殿建式,殿堂廊廡互為照應,間次形成“七堂伽藍”,為一方名寺。北齊天保二年(551年)重修,並更名為白塔寺。北周天和六年(571年)被毀。隋開皇元年(581年)重立,開皇十三年更名為道成寺,大業元年(605年)又廢。唐貞觀初年,唐太宗派尉遲敬德親自監修,並遷址於縣西北隅三合里;唐上元二年(675年)重修,更名重光寺。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復名永寧寺;建炎年間重修,遷址於縣城東北隅盧綰故宅,即相鄰於漢時永寧寺原址。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僧人普淨重修。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僧人文秀重修;大德七年(1303年)僧人法澍屢加修葺。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僧人仲達重修,並更名為興教寺;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縣令任惟賢重修寺院,仍名興教寺,並遷址於縣西北隅。清順治十年(1653年)縣民渠景撤舊殿重修,現恢復永寧寺舊名。
朱陳村
位於豐縣
趙莊鎮朱陳村。唐朝大詩人
白居易筆下的《
朱陳村》“
徐州古豐縣,有村曰
朱陳。去縣百餘里,桑麻青氛氳。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縣遠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生為村之民,死為村之塵。田中老與幼,相見何欣欣。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親疏居有族,少長游有群。黃雞與白酒,歡會不隔旬。生者不遠別,嫁娶先近鄰。死者不遠葬,墳墓多繞村。既安生與死,不苦形與神。所以多壽考,往往見玄孫。我生禮義鄉,少小孤且貧。徒學辨是非,只自取辛勤。世法貴名教,士人重冠婚。以此自桎梏,信為大謬人。十歲解讀書,十五能屬文。二十舉秀才,三十為諫臣。下有妻子累,上有君親恩。承家與事國,望此不肖身。憶昨旅遊初,迨今十五春。孤舟三適楚,羸馬四經秦。晝行有飢色,夜寢無安魂。東西不暫住,來往若浮雲。離亂失故鄉,骨肉多散分。江南與江北,各有平生親。平生終日別,逝者隔年聞。朝憂臥至暮,夕哭坐達晨。悲火燒心曲,愁霜侵鬢根。一生苦如此,長羨村中民。”
杏花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
杏花村。”詩歌中的“杏花村:今位於江蘇豐縣
華山鎮史店村。大文豪
蘇軾有《朱陳村嫁娶圖》一首:“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明《豐縣誌》載:杏花村按《
古今詩話》“徐州古豐縣有杏花村,東去二十里”。明末村中仍有酒帘高懸,酒館羅布。盛時有99家酒罏,村中央一條南北大路,系當年99家酒罏雲集之區。1580年任豐縣令的莊誠曾寫道:“斷魂昔日尋沽處,異代而今尚有碑。勝地古來猶有跡,行人今去幾多時。年年二月過春雨,日日斜陽照酒旗。好問東風乘一便,牧童歌里泛清卮。”村中杏花一直繁茂,直到民國末年,每值春二三月,杏花盛開,新雨過後,妖艷欲滴,仍令人心醉不已,平添幾許春光。除杜牧的杏花村詩外,杜牧故人張籍,也作《杏花村》詩一首:“一去瀟湘頭已白,今朝始見杏園春。從來遷客應無數,重到花前有幾人。”
名人
古代
近現代
李厚基、
王敬久、
劉季洪、
王紹淵、
趙黎生、
鄧桂生、
劉文致、
魏祥成、
穆兆源、
孫紀剛、
穆恩之、
蔣天樞、
孫兆立、
王效斌、
劉德文、
劉輝(
劉小營)、
孫劍冰、尚連璧、季星如、梁敬儒、司敬思、張德元、蔣天印、孫恕之、包琮、渠運綽、王志先、楊乾三、汪亞民、謝鼎臣、王耀華(瀋陽軍區後勤部原副部長)、王金昌(原廣東湛江地委農場部副部長、粵西農墾局副局長)、李貞亁(湖西人民抗日戰爭的傑出領導)、於修剛(“7.5”特大綁架案偵破中壯烈殉職的豐縣公安局副局長)、劉傳章(百姓信賴的好支書)、馬丕宣(為搶救學生英勇獻身的國小校長)、張首先(人民的好警察)、崔明存(甘當人民公僕的好乾部)、陳伯坤(用愛心點燃心靈之火)、呂厚家(捨己救人好黨員)、
張玲興、
渠立強、張輝(捐肝救母親情之愛)、張先俊(有情有義的豐縣人)、
邱娥、焦明奎(別樣人生)、渠留德(優秀共青團員)、劉景全(以殘疾之軀與命運頑強抗爭的傳奇式人物)、陳家振(沃野勤耕耘 獨腿攀高峰)、
馬新存(“中國公益大使”擁軍模範)、
侯賀、徐思禮(百姓的貼心人 致富的領頭雁)、孫厚民(真情呵護癱瘓妻子)、陳明倫(白髮丹心譜寫感人至深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