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卿(古代貴族階層)

公卿(古代貴族階層)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的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簡稱,夏朝始設,周代沿襲,“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是古時高級長官或爵位的稱謂,如晉國六卿。日本的公卿是指,從平安時代以來從公家中升格的從三位以上的貴族,從參議至當時最高位的太政大臣都屬於公卿。另外古時,公卿也指丈夫。

基本介紹

  • 所處時代:周代
中國的公卿,日本的公卿,

中國的公卿

“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禮記·王制》)同時也是古代朝中最高官位的通稱,“三公”即是最尊貴的三個官職的合稱。《禮記·王制第五》具體定製了五等祿爵的諸侯、天子之公卿授田的方法,即:“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視公侯,天子之卿視伯,天子之大夫視子男,天子之元士視附庸。”(註:視,視同、比照)不過,至於周之“三公”到底指哪些官位,今已不可確考,有說指太師太傅太保,也有說為司馬、司空司徒
公卿
”是古時高級長官或爵位的稱謂,“千里之內以為卿”(《禮記·王制》),諸侯的卿也即“上大夫”:“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禮記·王制》)周時各諸侯國設卿的情況及任命許可權,根據《禮記·王制》,國之大小而不同:“大國三卿,皆命於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於天子,一卿命於其君”;“小國二卿,皆命於其君”。
根據《通典卷第二十五·職官七·諸卿上》,“三公九卿”制夏朝始設:“夏制九卿,記曰:‘夏後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也。’亦有六卿,殷周皆然。殷亦九卿。伊尹曰:‘三公調陰陽,九卿通寒暑。’周之九卿,即少師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禮記·王制》在談到夏制時也說:“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周代沿襲夏制而有所增制,從一百二十官增至三百六十官。

日本的公卿

日本公卿日本公卿
太政大臣、右大臣左大臣內大臣、參議、大納言中納言都屬於公卿階級才能擔任的官位。平安時代末期最出名的四大姓氏分別是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到了戰國時代,地方豪族四起,不但擁有了權利還獲得了官位,真實名聲蓋過了那些貴族。公卿們對於那么地方大名來說只能是些獲虛名的工具和吸血鬼而已,當然公卿裡面也有不少書畫,和歌高手,畢竟貴族都喜歡做些風雅之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