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縣(南和)

南和縣

南和一般指本詞條

南和縣,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南端,西與邢台縣、沙河市接壤,東連平鄉縣,北接任縣,面積405平方公里,人口約34萬,轄3鎮5鄉,縣政府駐地和陽鎮,是邢東新區的一部分,邢台市一城五星整體規劃的五個衛星城之一。

南和縣是傳統農業縣,有“畿南糧倉”之稱。境內東呂高速公路、邯黃鐵路的邢台至雞澤聯絡線橫貫東西,是承東啟西、煤炭運輸的重要通道。

南和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素有“觀音之鄉、宋璟故里”之稱。歷史上湧現出春秋樂聖師曠、後趙右候張賓、唐朝名相宋璟、元朝戶部尚書馬亨、明朝右副都御史朱正色、清代武狀元王世清、近代書畫家白壽章、著名演員王寶強等知名人士。境內有漢墓群北齊造像碑、隋代澧水石橋碑白雀庵等名勝古蹟。

2015年,南和縣入選國家園林縣城,成為邢台市第一個獲此殊榮的縣城。2016年12月7日,南和縣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同月,南和縣被國家發改委等十部委列為第二批開展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2017年,南和縣正式被命名為國家衛生縣城,成為邢台市第一個獲此殊榮的縣城。2016年12月7日,南和縣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同月,南和縣被國家發改委等十部委列為第二批開展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2017年,南和縣正式被命名為國家衛生縣城,成為邢台市第一個獲此殊榮的縣城。

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政府發出通知,正式批准南和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和縣
  • 外文名稱:Nanhe County
  • 別名:和陽、嘉禾城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河北省邢台市
  • 下轄地區:3鎮5鄉
  • 政府駐地和陽鎮和陽大街285號
  • 電話區號:0319
  • 郵政區碼:054400
  • 地理位置:河北省南部
  • 面積:405平方公里
  • 人口:332335人(2014年)
  • 方言:冀魯官話-南和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白雀庵、南和農業嘉年華
  • 機場:邢台褡褳機場
  • 火車站邢台南站(位於南和河郭鄉)
  • 車牌代碼:冀E
  • 著名人物宋璟朱正色王寶強
  • 區劃代碼:130527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土壤,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經濟開發區,現代農業區,三召工業園,社會事業,環境保護,教育事業,文化事業,衛生事業,交通運輸,綜述,公路,鐵路,公共運輸,地域文化,觀音之鄉,宋璟故里,千年古縣,牌坊文化,黃槓文化,方言文化,武術文化,風景名勝,文物古蹟,和陽八景,白雀庵,農業嘉年華,公園廣場,和陽廣場,宋璟梅園,興和園,人民公園,地方特產,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建制沿革

南和縣縣城新貌南和縣縣城新貌
禹貢》屬冀州。西周屬邢國。戰國時期屬趙國。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南和縣,屬鉅鹿郡。
景帝中元二年(前144年),分鉅鹿郡置廣平郡,轄南和縣。
東漢光武六年(公元30年),朝平縣併入南和縣。
東漢光武十三年(37年),南和縣改屬鉅鹿郡。
三國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南和縣隸冀州廣平郡。
西晉太始元年(265年),南和併入任縣
北魏太和十二年(496年),析任縣復置南和縣,仍屬廣平郡。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析廣平郡設北廣平郡,治所南和,轄南和、任縣、襄國三縣。
北齊天寶七年(556年),撤北廣平郡併入廣平郡,南和縣屬廣平郡。
北周(567—581年)時期,析廣平郡置南和郡,治所南和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撤銷南和郡,南和縣屬洺州
開皇十六年(596年),置邢州,轄割龍岡縣、南和縣、平鄉縣等九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南和縣置為和州,武德四年(621年),復為南和縣,仍屬邢州。
天寶元年(742年),邢州更名鉅鹿郡,至德二年(757年)復名邢州,均轄南和縣。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邢州改為信德府,轄南和縣等八縣。
金天會七年(1129年),信德府復為邢州,設安國軍,仍轄南和縣等八縣。
元中統三年(1262年)邢州升為順德府,南和縣屬順德府九縣之一。
至元二年(1265年),順德府改為順德路,南和縣更名為和陽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和陽縣復名南和縣,順德路改為順德府。
清沿明制,南和縣仍屬直隸省順德府九縣之一。
1913年,撤銷順德府,南和縣改隸大名道。
1928年,撤銷大名道,改直隸省為河北省,南和縣直屬於河北省。
1936年,南和縣屬河北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區。
1937年10月,日軍占領南和縣城,華北委員會成立偽冀南道,南和縣屬之。
1938年,中共領導成立南和縣抗日政府,駐郝橋。
1940年,析冀南道置偽順德道,轄南和縣等15縣。
1945年9月,八路軍解放南和縣,南和縣屬中共冀南四專區。
1949年8月,中共恢復河北省建制,南和縣屬河北省邢台專區。
1958年,南和縣與任縣、巨鹿縣、平鄉縣、廣宗縣合併為巨鹿縣。
1962年,恢復南和縣建制,仍屬邢台專區。
1970年,邢台專區改名邢台地區,轄南和縣等1市17縣。
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邢台地區邢台市合併為邢台市,轄南和縣等2市2區15縣。
抗戰期間(1937-1949)南和縣統治政權情況如下:
人民政權國民黨政權日偽政權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月,中共領導的南和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駐郝橋;8月,歸屬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管轄。民國三十年(1941年)南和縣屬冀南十三專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南和縣屬冀南三分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27日南和縣解放,改稱南和縣人民政府,11月,隸屬冀南第四專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恢復河北省建制,南和縣屬河北省邢台專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南和縣屬河北省第十五督察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22日,國民黨南和縣政府成立。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27日南和縣解放後,國民黨南和縣政府流亡石家莊,石家莊解放後又流亡北平。
據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底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的全國行政區劃備案資料,南和縣直屬河北省。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7月,偽南和縣公署成立,屬冀南道。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偽縣公署改為縣政府。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偽冀南道析置偽順德道,南和縣屬之。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國民黨南和縣黨部接管偽縣政府。

行政區劃

明代,南和縣編戶十三里,十七社。里為縣以下行政單位,管理行政事務,里下有村;社為徵收田賦的區劃單位,由社主負責兌換錢糧。明末,里的職能消弱,社的作用增大。
清康熙六年(1667年),南和縣編戶十七里,轄三鎮、六十村、九屯、四十四莊、五寨,總計一百二十一個自然村。後以社代里,乾隆十四年(1749年),南和縣有十七社,一百五十七村。
民國十七年(1928年),全縣設5個警區,一區區公所駐城關,二區駐大召,三區駐河郭,四區駐賈宋,五區駐郝橋。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縣政府派檢察員駐區公所,後任為區長,負責行政事務。區下設鄉,鄉下設村,村下設保,保下設甲,鄉長、村長、保長、甲長各1人,承辦上級委派各種工作,並負責維護治安。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期間,偽縣公署實行大鄉制,將全縣劃為4個區,轄154個自然村;南和縣抗日民主政府轄4個區(郝橋區、城關區、白佛區、南大召區),各區設區政府。
民國三十年(1941年),日偽實行保甲制,十戶為一甲,十甲為一保,千戶左右為一鄉(鎮),經編成二保以上者由各保共同編設聯保所或保長聯合辦事處。南和縣共有10個聯保所或保長聯合辦事處,97保,1308甲,12671戶。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2月,南和縣分為4個區,共163個村:一區駐城關,轄44村;二區駐賈宋,轄50村;三區駐三召轄28村;四區駐郝橋,轄41村。
1950年,一區和二區合併為一區,駐河郭;原四區改為二區,三區不變。南和縣轄3個區,177個自然村。
1953年5月,將行政區改為鄉,全縣設立35個鄉鎮,各鄉設鄉人民政府。其中:
  • 第一區轄2個鎮、10個鄉:城關鎮(區級)、河郭鎮(鄉級)、東南張鄉、三思鄉、東宋村鄉、南豆村鄉、吳屯鄉、大東韓鄉、張路鄉、賈宋鄉、西侯莊鄉、西里鄉;
  • 第二區轄12個鄉:侯村鄉、東薛屯鄉、四營鄉、邵屯鄉、北師鄉、白佛鄉、北高村鄉、舊果寨鄉、郝橋鄉、史召鄉、徐莊鄉、崗上鄉;
  • 第三區轄個11鄉:大郝鄉、北莊鄉、宋台鄉、東南張鄉、東三召鄉、左李趙鄉、後郭平鄉、屹塔頭鄉、善友橋鄉、南大召鄉、西任城鄉。
1954年8月,撤銷3個區,由縣直接領導35個鄉鎮。
1956年7月,全縣35個鄉合併為16個鄉:城關鄉、大東韓鄉、賈宋鄉、史召鄉、東南張鄉、河郭鄉、東三召鄉、三思鄉、閻里鄉、西里鄉、駱駝牧鄉、四營鄉、東薛屯鄉、郝橋鄉、善友橋鄉、西任城鄉。
1958年初,由16個鄉調整為14個鄉:城關鄉、閻里鄉、三召鄉、東南張鄉、侯郭鄉、薛屯鄉、郝橋鄉、史召鄉、邵屯鄉、賈宋鄉、東韓鄉、三思鄉、河郭鄉、西里鄉;9月,全縣14個鄉、160個農業社合併為4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4個人民公社的管轄範圍與1953年以前的4個區相同,公社以下設管理區作為公社的派出機構,全縣共有177個自然村;12月,南和縣併入巨鹿縣,原南和縣境內的4個人民公社隸屬巨鹿縣。
  • 城關公社:轄西里管理區、三思管理區、河郭管理區、城關管理區。
  • 賈宋公社:轄賈宋管理區、東韓管理區、邵屯管理區。
  • 三召公社:轄三召管理區、閻里管理區、東南張管理區、侯郭管理區。
  • 郝橋公社:轄郝橋管理區、史召管理區、薛屯管理區、駱莊管理區。
1961年5月,恢復任縣建制,撤銷原南和縣境內的城關、賈宋、三召、郝橋4個人民公社,在管理區的基礎上於原南和縣境內設立14個人民公社:城關人民公社、三思人民公社、西里人民公社、河郭人民公社、東南張人民公社、候郭人民公社、閻里人民公社、都橋人民公社、薛屯人民公社、史召人民公社、東韓人民公社、邵屯人民公社、賈宋人民公社、三召人民公社。6月,原屬南和縣的新果寨劃歸廣宗縣停西口人民公社。原南和縣境內有14個人民公社,177個自然村。
1962年3月,恢復南和縣建制,轄14個人民公社(城關人民公社、三思人民公社、西里人民公社、河郭人民公社、東南張人民公社、候郭人民公社、閻里人民公社、都橋人民公社、薛屯人民公社、史召人民公社、東韓人民公社、邵屯人民公社、賈宋人民公社、三召人民公社);同時將賈宋人民公社所轄的孫杜科、單趕科、陳杜科、翟莊、紅莊5個生產大隊劃歸任縣大宋人民公社,郝橋人民公社所轄的駱莊、達六莊、東協台、李白鋪、程爾寨、東望、西望7個生產大隊劃歸任縣駱莊人民公社,郝橋人民公社所轄的雙蓬頭生產大隊劃歸任縣辛店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撤銷14個人民公社,改建為14個鄉,行政區域、行政機關駐地不變;各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全縣轄14個鄉,210個行政村。9月,城關鄉改為城關鎮,行政區域不變。
1985年3月,撤銷郝橋鄉,設立郝橋鎮。
1987年12月,城關鎮更名為和陽鎮。至此,南和縣轄2個鎮、12個鄉,215個行政村,共有176個自然村。
1994年7月,撤銷賈宋鄉,設立賈宋鎮。
1995年3月,友善橋村分為東友善橋村和西友善橋村。
1996年1月,撤銷東韓鄉,將其所轄的行政區域併入和陽鎮,鎮人民政府駐東關村;撤銷邵屯鄉,將其所轄的行政區域併入賈宋鎮,鎮人民政府駐程牌村;撤銷東薛屯鄉,將其所轄的行政區域併入郝橋鎮,鎮人民政府駐寺後村;撤銷侯郭鄉,將其所轄的行政區域併入東三召鄉,鄉人民政府駐東三召村;撤銷東南張鄉,將其所轄的行政區域併入閻里鄉,鄉人民政府駐閻里村;撤銷西里鄉,將其所轄的行政區域併入河郭鄉,鄉人民政府駐梁牌村。至此,南和縣轄3個鎮、5個鄉,216個行政村。
2000年1月,南大召村分為東南召村、中南召村、西南召村3個行政村。
南和縣行政區劃圖南和縣行政區劃圖
截至2014年,南和縣轄3個鎮、5個鄉,4個社區、220個行政村。
2014年南和縣行政區劃
和陽鎮 行政區劃代碼:130527100 45.14平方公里 55009人 轄4個社區、35個行政村 駐東關村
建設大街社區
和陽新村社區
文明路社區
和陽東村社區
東關村
北關村
南關村
南內村
縣前村
縣西村
西關村
前後台村
南王莊村
沙道村
鞏莊村
張李召村
左李召村
楊李召村
焦莊村
冀屯村
范莊村
楊牌村
西辛寨村
北裴莊村
路莊村
東韓村
馬莊村
西東韓村
西韓村
西劉村
賈莊村
北鄭村
西侯莊村
東侯莊村
三張村
賈宋鎮 行政區劃代碼:130527101 67.68平方公里 50006人 轄47個行政村 駐豆牌村
程牌村
韓牌村
冀牌村
李牌村
豆牌村
唐莊村
田莊村
北楊莊村
北徐莊村
郄村
張路村
韓村
東賈郭村
西賈郭村
西薛屯村
吳屯村
楊屯村
牛屯村
康屯村
西樊屯村
北里莊村
南里莊村
井莊村
小胡村
前寺上村
後寺上村
邵屯村
南師村
北張莊村
岳村
寧營村
蘭營村
梁營村
劉營村
朱營村
大會塔村
前小林村
後小林村
武莊村
白佛村
蘇史張村
單杜科村
駱駝牧村
北師村
齊莊村
北王莊村
李莊村
郝橋鎮 行政區劃代碼:130527102 61.10平方公里 57479人 轄30個行政村 駐寺後村
寺後村
郝橋前西村
郝橋後西村
郝橋前東村
郝橋後東村
東泥井村
西泥井村
東劉莊村
霍莊村
南郝村
紅廟村
東楊莊村
西高村
梁莊村
程莊村
蘇街村
西徐莊村
東徐莊村
崗上村
東鄭莊村
大林村
東薛屯村
東樊屯村
豐化莊村
北葭村
南葭村
吳村
候西村
候東村
焦村
東三召鄉 行政區劃代碼:130527200 58.00平方公里 44879人 轄32個行政村 駐東三召村
東三召村
西三召村
南頭村
宋莊村
回莊村
圪塔頭村
張街村
東南召村
中南召村
西南召村
肖莊村
前東村
前西村
後東村
後中村
後西村
小屯村
東任城村
西任城北隊村
西任城西隊村
西任城東隊村
侯一村
侯二村
侯三村
侯四村
柴里村
丁莊村
西善友橋村
東善友橋村
史街村
胡街村
高街村
閻里鄉 行政區劃代碼:130527201 45.15平方公里 33307人 轄12個行政村 駐閻里村
閻里村
大郝村
宋台村
南楊莊村
聶莊村
段村
東南張村
北莊村
閻圈村
前高莊村
後高莊村
河上村
河郭鄉 行政區劃代碼:130527202 44.61平方公里 31691人 轄27個行政村 駐梁牌村
梁牌村
郭牌村
盧牌村
仝牌村
趙牌村
樊牌村
橋西村
郄莊村
刁莊村
康莊村
北豆村
南豆村
東徐旺村
西徐旺村
南徐旺村
張相村
崗頭村
孔村
西里村
西鄭莊村
左村
辛莊村
南張莊村
南裴莊村
瓦固村
劉義屯村
迓祜村
史召鄉 行政區劃代碼:130527203 38.00平方公里 33779人 轄22個行政村 駐梁牌村
梁牌村
胡佃村
八角寨村
白莊村
果寨一村
果寨二村
果寨三村
果寨四村
果寨五村
東林村
高牌村
胡牌村
李牌村
史召橋村
史召西高莊村
南高張村
南高李村
北高一村
北高二村
北高三村
北高四村
北高五村
三思鄉 行政區劃代碼:130527204 45.32平方公里 26185人 轄13個行政村 駐東北部村
東北部村
西宋村
淮莊村
西大村
東大村
里首村
西南部村
東南部村
西北部村
前郭平村
後郭平村
辛村
南韓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和縣位於河北省南部、邢台市中南部,地理坐標東經114°36′—114°52′,北緯36°55′—37°06′,縣境南北長22公里,東西寬25公里,近似正方形,總面積405平方公里。東鄰平鄉縣,南接雞澤縣永年縣,西連邢台縣沙河市,北靠任縣。縣人民政府駐和陽鎮和陽大街285號。
南和縣地理位置

地質

南和縣大地構造屬新華夏第二沉降帶中部,是華北沉降區渤海台向斜的一部分。自中石炭世至早二迭世沉積一套先是海陸互動,後是陸相的含煤碎屑岩系。華北陸台自三迭紀以來先後經歷了印支旋迴、燕山旋迴和喜馬拉雅旋迴不同程度的改造,使河北平原產生次一級的隆起和斷陷,同時伴生北北東向、北北西向若干組斷裂,是地震多發區之一。從中石炭世以來為一套海退式沉積序列。
地層方面,基底缺失晚奧陶世至早石炭世沉積。在中石炭統之上沉積了上石炭統至二迭系的含煤碎屑岩系,而中生代時三迭系和侏羅系處於剝蝕狀態。白堊紀以來本區急劇下沉,接受了巨厚的白堊系和新生界沉積。

地貌

南和縣地處河北平原西南部,太行山山前沖積扇地帶,地勢平坦開闊,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海拔高程在30.5—50.8米之間,地面坡降度為1/2500。由於河流的淤積、泛濫與改道,局部形成大小不同的窪地、崗地、二坡地、沙丘、平鋪沙地等微小地貌單元,總體的地貌特徵為“六窪三堤一沙地”。“六窪”為史召河間窪地、崗上河間窪地、小林窪、楊屯河旁窪地、西里蝶形窪地、侯郭—郝橋河旁窪地,“三堤”為洺河故道、乾河故道、百泉河故道高出地面1—2米的自然堤。在故河道自然堤與窪地之間,是全境地貌單元的主體——微斜平地(二坡地)。縣域南部有三思至閻里扇面平鋪沙地,沿澧河向北向南呈扇狀分布。澧河東南岸有東南張沙丘群地,高出地面3—6米,呈不連續帶狀分布。

氣候

南和縣屬暖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大陸性氣候明顯,天氣過渡性突出、變異性顯著。春季(3—5月)乍寒乍暖、少雨多風,夏季(6—8月)高溫多雨,秋季(9—11月)晴朗涼爽,冬季(12月—次年2月)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13.2℃,其中1月平均氣溫-2.5℃,極端最低氣溫-21.9℃(1981年1月26日、1990年1月31日);7月平均氣溫26.9℃,極端最高氣溫42.5℃(2005年6月22日)。年平均降水量499.6毫米,年極端降水量最多為842.8毫米(1963年),最少為246.9毫米(1972年);降水量季節分布不均,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1.2%,冬季占全年降水量的3%。年平均日照時數2236.1小時,5月最多,12月最少。年平均風速2.0米/秒,4月風速最大,8月最小;全年南風頻率最高,為19.16%。氣象災害主要有乾旱洪澇寒潮大風冰雹等。

土壤

南和縣境內的土壤共分3個土類(潮土、水稻土、風沙土),5個亞類(潮土、褐化潮土、濕潮土、淹育型水稻土、流動風沙土),8個土屬,27個土種。土類中,潮土占土地總面積的99.3%,水稻土、風沙土極少。潮土亞類是南和縣的主要土壤,分布於全境,占土壤總面積的92%,包括3個土屬、16個土種,其中面積較大的土種有分布於三思至閻里平鋪沙地的沙壤質潮土、縣域西北部和東北部二坡地上的輕壤質潮土以及侯郭、史召、郝橋的中壤質潮土。褐化潮土亞類主要分布在固定沙丘和洺河故道,占總面積的5.4%。濕潮土亞類主要分布在西里淺平窪地和賈宋鎮楊屯—豆村河旁窪地,占總面積1.6%。水稻土主要分布在賈宋鎮西樊屯以東,占總面積的0.16%。流動風沙土主要分布在澧河中上遊河漫灘上,占總面積的0.52%。
南和縣土壤有機質平均值為18.5克/千克,在全國屬於中等偏下水平;土壤pH值平均7.80,屬鹼性土壤;耕地土壤全氮平均含量0.0081克/千克,屬全國中等水平;鹼解氮平均含量88.39毫克/千克;有效磷平均含量19.42毫克/千克;速效鉀平均含量94.76毫克/千克,低於河北省平均水平(135毫克/千克)。

水文

地表水
南和縣河流屬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境內有順水河、南澧河、沙洺河、溜壘河4條行洪河道,境內全長68.5公里,流域面積408平方公里,河網密度11公里/平方公里。1980年前,除順水河外均為季節性河流,現全為季節性河流河流,除雨季外皆乾涸。
南和縣行洪河道概況
河流名稱發源地境內長度
(公里)
深度
(米)
寬度(米)流域面積
(平方公里)
最大流量
(立方米/秒)
南澧河
邢台縣沙河市
內丘縣西部山區
23.3
——
40—50
124.3
300
沙洺河
武安市天井窯
19.8
2.61
12
202.1
40
順水河(七里河)
9.2
0.95
7.5
40.6
190
溜壘河
永年縣舊城北
15.7
4.8
15
40.5
360
地下水
南和縣地下水屬淺層淡水,分為2個含水層。其中第Ⅰ含水層(潛水層)為降雨入滲直接補充層,底板埋深一般在30米以上;第Ⅱ含水層(潛水—承壓水層)埋深多在100米左右,由西向東逐漸變深,水質較好,為地下水主要取水層。澧河以西地下水位埋深多為4—8米,澧河以東多為8—10米,機井開採深度均在100米以內。20世紀80年代以後,由於乾旱和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年均下降0.4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歷史上百泉河(順水河)水量豐富,南和縣西部均引百泉河水灌溉。由於百泉灌區的影響,全縣地下水源豐富,挖井即有水。20世紀80年代以來,受氣候、生態環境變化和上游修建水庫等因素影響,南和縣4條主要河道水量逐漸減少,1983年後百泉河基本停止向南和縣供水。1990年前,南和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487億立方米,其中年平均自產地表水量為1200萬立方米,客水量1.68億立方米,來水無保障,利用率極低;年平均地下水可採用量6869.9萬立方米,而實際採用量為8240萬立方米,工農業生產主要依靠超采地下水維持。
南和縣現屬水資源極度匱乏地區。平水年P=50%,年降水總量為1.97億立方米。根據《河北省邢台市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報告》、河北省水資源二次評價和南和縣中長期供水規劃,全縣水資源總量為7085萬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6038萬立方米。針對水資源短缺現狀,南和縣先後建設了引黃入冀滏陽河線南和縣配套工程、年供水量530萬立方米的邢清乾渠、日設計供水能力1.8萬噸的地表水廠等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和年引黃河水910萬立方米的引黃管道工程,調入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客水,並開展年可壓采地下水979萬立方米的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項目,水資源供需矛盾得到緩和。

土地資源

2009年,南和縣土地總面積40480公頃。其中農用地3213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9.38%;建設用地667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6.50%;其他用地166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12%。
南和縣土地利用狀況(2009年)
土地利用類別面積(公頃)占土地總面積比例
耕地
30414
75.13%
園地
152
0.37%
林地
573
1.41%
其他農用地
996
2.46%
城鄉建設用地
5958
14.72%
交通水利用地
600
1.48%
其他建設用地
120
0.30%
水域
1578
3.90%
自然保留地
89
0.22%

礦產資源

南和縣境內已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有磚瓦用黏土、河砂等,現均已禁止開採。南和縣全境為巨厚的新生代地層覆蓋,尚未發現其他礦產資源。但據周邊縣市鑽探資料分析,南和縣境內有石油和煤炭較有遠景。石油產於白堊紀第三紀地層中,屬斷陷盆地型湖沼相沉積,沉降快速而沉積巨厚,有利於造成良好的成油環境和使原始有機物質向石油轉化的條件,是理想的油氣遠景地區,周邊的任丘、南宮、邱縣即為見證。另據1988年河北省地礦局分析,南和縣位於邢台含煤區臨清含煤帶範圍內,鄰近地區任丘、南宮、巨鹿和臨清等地有含煤地層和可採煤層;預測煤種氣煤和肥煤,埋深1500—2000米,難以開採利用,僅作長遠規劃考慮。

人口

南和縣主要年份人口數據
年份總戶數總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自然增長率
1933年
30603
141300
75554
65746
——
1940年
23414
96920
45456
51464
——
1950
32261
139428
69900
69528
19.4‰
1960
39251
159090
76330
82760
-7.9‰
1970
40740
194123
96901
97022
23.4‰
1980
48915
228125
114234
113891
11.9‰
1990
61169
284302
144477
139825
10.4‰
2000
72077
314106
159647
154459
6.25‰
2010
86067
325332
165451
159881
10.64‰
2014年,南和縣總戶數118328戶,戶籍人口377972人,其中男性194817人,女性183155人;18歲以下93379人,18—35歲117783人,35—60歲115176人,60歲以上51634人;全縣常住人口332335人,其中城鎮人口132520人,城鎮化率39.88%。2014年出生5790人,人口出生率15.93‰,出生人口性別比112:100,死亡2517人,人口死亡率6.93‰;自然增長327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9.01‰。

政治

  • 中國共產黨南和縣委員會書記:李勝敏
  • 南和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陳躍師
  • 南和縣人民政府縣長:韓明智(代)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南和縣委員會主席:田玉成
  • 南和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呂登文
  • 南和縣人民法院院長:范衛清
  • 縣委常委:李勝敏、韓明智、劉志剛、樊振宇、王志芳、李宇曉、杜楠、關朝平、趙現科、李中伏

經濟

綜述

2015年,南和縣實現生產總值52.7億元,比2014年增長9.5%,比2010年翻了一番;固定資產投資60.6億元,比2014年增長14.9%,是2010年的2.4倍;全部財政收入4.48億元,比2014年增長14.4%,是2010的近3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52元,比2014年增長10.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30元,比2014年增長11%。
2016年,南和縣生產總值達到56.8億元,年均增長12.3%,五年翻了近一番。全部財政收入突破5億元,年均增長19%,是2011年的2.38倍。三次產業比重33.6:28.6:37.8。
南和縣歷年國民經濟生產總值GDP(單位:億元)
年份GDP(億元)財政(億元)
2005
15.385
2006
17.485
2007
20.165
2008
22.36
2009
23.264
2010
26.354
2011
31.799
2012
36.052
2013
40.612
2014
47.852
4.05
2015
52.7
4.48
2016
56.8
5

第一產業

綜述
2014年,南和縣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80325人;有農業產業化企業集團8個,銷售額21.82億元,農業產業化總量32.47億元,農業產業化經營率63.8%;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9.04億元,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6.59億元;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16.25億元,比2013年增長3.7%。
農業
2014年南和縣主要作物播種與收穫情況
作物類別播種面積(公頃)單產(公斤/公頃)產量(噸)
穀類
冬小麥
22667
6675
151300
玉米
21646
5922
128186
穀子
455
4396
2000
豆類
大豆
145
2848
416
綠豆
31
1710
53
薯類
馬鈴薯
66
24167
1595
油料作物
花生
684
4205
2876
油菜籽
32
2750
88
棉花
皮棉
966
1249
1207
蔬菜
葉菜類(芹菜 菠菜)
1317
48891
64389
白菜類(大白菜)
760
73336
55735
甘藍(捲心菜)
225
60507
13614
根莖類(白、胡蘿蔔)
548
63241
34656
瓜菜類(黃瓜、西葫蘆)
1935
65885
127488
茄果類(茄子 辣椒 西紅柿)
2275
66009
150170
蔥蒜類(大蔥 蒜頭韭菜)
789
60074
47398
菜用豆類(四季豆)
133
47707
6345
2014年,南和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5193公頃,糧食播種面積45038公頃,總產量28.24萬噸;蔬菜播種面積8473公頃,總產量53.33萬噸;有設施農業設施3.17萬個,占地面積2668公頃,實際使用面積2135公頃。有種植業生產基地4個,種植面積6226.5公頃,聯繫農戶1.98萬戶。農用機械總動力537443千瓦,大中型拖拉機1463台,小型拖拉機4788台,聯合收割機920台;機耕面積2.18萬公頃,機播面積40467公頃,機收面積35240公頃;有效灌溉面積28760公頃;化肥使用量16879噸,農藥使用量629噸,地膜使用量415噸,農村用電量19322萬千瓦時。實現農業總產值18.5042億元,農業增加值12.1823億元。
林業
2014年,南和縣果園面積公頃,園林水果產量4490噸,實現產值1508億元;其中蘋果園面積102公頃,產量1451噸,梨園面積95公頃,產量1882噸,葡萄園面積48公頃,產量496噸,桃園面積18公頃,產量271噸。全年人工造林800公頃,其中經濟林130公頃,防護林670公頃;四旁(零星)植樹90萬株;未成林撫育作業面積1600公頃,中幼齡林撫育面積800公頃;林木種子採集量2噸,育苗面積1800公頃,苗木產量3400萬株;生產商品木材850立方米。實現林業產值1.06億元,林業增加值3495萬元。
畜牧業
2014年南和縣畜牧業生產情況
畜禽類別存欄數(萬頭、萬隻)出欄數(萬頭、萬隻)肉類產量(噸)
13.56
17.72
13258
0.54
0.42
630
0.84
1.62
217
家兔
1.65
5.23
66
家禽
410.03
417.45
6132
2014年,南和縣肉類總產量2.04萬噸,雞蛋產量40958噸,牛奶產量11926噸;實現牧業產值8.98億元,牧業增加值3.72億元。

第二產業

工業
南和縣以鋼製品及裝備製造產業、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玻璃產業為主導產業。鋼製品及裝備製造產業產品涉及儀表、儀器、重型機械構件、軋輥、軋板、制釘、制管、標準件、鋼構汽車配件、機械製造、五金工具等多個行業;農副產品深加工主要包括食品、油脂、板材等行業,較大企業有燕京啤酒、金沙河面業、谷馨坊食品以及國玉食品等;玻璃產業主要集中玻璃建材工業園,截至2010年入駐玻璃生產及玻璃深加工企業10家,年可實現年產各類建材玻璃2500萬重量箱。
2014年,南和縣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2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5.58億元,銷售產值63.99億元,資產總計36.64億元,負債合計23.36億元,營業收入59.29億元,營業利潤7654.4萬元,利潤總額9152.6萬元,利稅總額1.75億元,從業人員平均人數6319人;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18.04億元,增加值5.3億元;共實現工業增加值12.38億元。
建築業
2014年,南和縣有建築業企業5家,從業人員期末人數2240人;簽訂契約額3.67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79438平方米;消耗鋼材3996噸,木材2209立方米,水泥8.75萬噸,平板玻璃1.83萬立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48750平方米,竣工產值2.397億元,竣工房屋價值1.6億元,其中住宅房屋竣工134991平方米,價值1.37億元,教育用房屋41751平方米,價值2385萬元;建築業總產值3.066億元,其中建築工程產值2.9537億元,安裝工程產值1125.1萬元。

第三產業

2014年,南和縣有限額以上批發業法人企業4家,從業人員114人,營業面積24260平方米,資產總計6534萬元,商品購進額9141萬元,銷售額8327萬元,營業收入7977萬元,利潤總額6萬元;限額以上零售業法人企業6家,從業人員125人,營業面積4560平方米,資產總計373萬元,商品購進額6137萬元,銷售額6222萬元,營業收入5324萬元,利潤總額65萬元;全縣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7.20億元,其中城鎮16.73億元,鄉村10.47億元。2014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2.0659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5.3658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36.6202億元。有固定電話用戶31780戶,行動電話用戶293092戶,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79977戶。

經濟開發區

南和經濟開發區成立於2002年9月,2011年7月被列為省級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20.5平方公里,重點建設新技術、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大宗物流三大產業組團,以發展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為主導,承接京津和北上廣深優質產業轉移。園區實現十一通一平,入住企業63家,主營業務收入420億元,初步形成高端裝備製造、農產品深加工、新型建材、寵物食品四大產業集群。叫響了四個“國字號”商標——燕京啤酒、金沙河麵製品、全工鋼銼、安佑飼料。寵物飼料產銷量占全國近60%。

現代農業區

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位於縣城東部,定位為冀中南規模化、集約化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基地。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包括“一心”(科技研發中心)“一帶”(形象展示帶)“三區”(有機種植區、苗木種植區、特色種植核心區),依託台灣高效農業園、現代農業科技孵化器、冀大農業產業園、玫瑰谷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加速“第六產業”成長崛起。到2017年,蔬菜業年產值達到20億元,培育省級以上知名苗木企業10家,五年內現代農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70%,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80%。

三召工業園

邢台(三召)工業園區。規劃範圍邢臨高速公路以南、戰備路以西、南至縣域邊界,規劃建設用地規模25平方公里,規劃“兩心”(公共服務中心和生態綠心)、“兩園”(東側工業園、西南物流園區)空間結構,重點建設裝備製造、鋼鐵、化工三大產業組團,打造承接邢台市區產業轉移和縣內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基地。

社會事業

環境保護

2013年,針對邢台的大氣污染形勢,南和縣成立環境監察大隊和邢台市首家環保法庭,實施減排項目26個,整合板條攤點2548家,拆除燃煤鍋爐206台,打造92平方公里的九大大氣污染治理示範區。
2015年上半年,南和縣空氣品質綜合污染指數為8.32,二級以上天數為59天,其中優級天數2天,占上半年總天數的32.6%;重度污染以上天數平均為29天,占上半年總天數的16.02%。南澧河水質為劣Ⅴ類,其中氨氮平均濃度為4.75毫克/立方米,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位75毫克/立方米,出境斷面水質好於入境斷面水質,各過境河流斷面監測全部達到省市標準。
2016年,南和縣空氣品質位居邢台市第一名、河北省第32名。

教育事業

2013年,南和縣高考本科上線率達46.5%,實施了17所中國小新改建和加固項目。
學校類別主要學校
國小
南和縣實驗國小、和陽實驗國小、南和縣縣直國小、南和縣第一國小等
中學
南和縣第一中學南和縣第二中學、南和縣第三中學、南和實驗中學、和陽鎮城關中學等
私立學校
南和私立旭日學校、南和縣育才學校、南和東興中學、南和冀陽中學、南和縣銀橋中學等
其他
南和職教中心、南和縣教師進修學校等

文化事業

截至2009年,南和縣有文學、攝影、書法、繪畫、舞蹈、音樂、美術等各種民間協會36家,會員2583人,民眾演出團體152家,從業人員3012人。
2014年,南和縣組織開展模範典型評選活動,湧現出月度中國好人王桂珍、邢台好人王占奎等一批先進典型;舉辦廣場舞大賽、攝影大賽、書畫大賽、歌詠比賽等特色文化活動70餘場;挖掘並編纂觀音文化、宋璟文化叢書6卷。
截至2014年,南和縣有文化館、圖書館和文化展演中心各1個;農家書屋218個、農村文化廣場186個,實現鄉鎮文化站、村級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

衛生事業

截至2012年,南和縣共有農村衛生室186個,全部完成標準化改造。2013年,南和縣全面推行新農合門診統籌“一卡通”,農民參合率98%。
南和縣主要醫療機構
南和縣人民醫院
南和縣中醫院
北關醫院
和陽鎮衛生院
郝橋中心衛生院
閻里鄉衛生院
河郭鄉衛生院
賈宋中心衛生院
三召中心衛生院
侯郭衛生院
史召鄉衛生院
三思鄉衛生院
南和縣三源醫院
南和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
和陽醫院

交通運輸

綜述

南和縣交通圖(2013年)南和縣交通圖(2013年)
南和縣距京珠高速(G4)邢台南出口12公里,距107國道18公里,並有2條連線線與之貫通;距京廣高鐵16公里;與北京、天津、石家莊、太原、濟南、鄭州距離均在400公里以內,是邢台市的鐵路、公路、高速三路交叉口和煤炭運輸的重要通道。

公路

邢臨高速公路(東呂高速G2516)自西向東橫穿縣境中南部,與326省道和329省道交匯處設有南和出入口;
邢清公路(G340國道)橫穿縣境北部,途徑賈宋、郝橋等鄉鎮;
329省道東北自郝橋鎮向西南斜穿縣境。
326省道(邢台臨西)與邢臨高速基本平行,境內長27公里;
截至2013年底,南和縣公路通車裡程達到68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5公里,省道81.7公里,縣道30.1公里,鄉道105.8公里,村道438.3公里,公路密度1.6公里/平方公里。

鐵路

邢黃鐵路自西向東橫穿縣境中南部,在縣城西南設有邢台南站,2013年12月28日正式開通運營。
京廣高鐵沿南和縣西部邊界而過,在縣境外西北設有邢台東站

公共運輸

截至2014年,南和縣有公交111路、201路、202路、203路、204路、205路、206路、207路、208路、209路、210路、211路等總計14條公交班線,120部營運車輛;另有7條縣域小公交線路,營運車輛34部;建有8個鄉鎮客運站、76座公交候車廳和101個招呼站牌。鄉鎮通車率100%,行政村通車率達到90%。
南和縣公交候車亭南和縣公交候車亭

地域文化

觀音之鄉

南和縣素稱觀音之鄉,千手觀音的傳說”(又名三皇姑傳說)在邢台南和流傳時間不僅長久,而且影響深遠,是觀音中國化和女性化的轉折點,南和白雀庵歷代碑刻以及南和地方志都記載了這個“千手觀音的傳說”,在白雀庵觀音雕像內發現的明代《觀世音本願真經》也詳細記載了南和的妙善修煉成為千手觀音的經歷。
千年古剎白雀庵是觀世音菩薩的應化之地。相傳南北朝亂世之時,南和縣人妙莊嚴揭竿而起建立了百里小國,國號興林國,自稱妙莊王,妙莊王的三女兒(三皇故)名叫妙善,自幼心地善良,出家白雀庵修行。後妙莊王火燒白雀庵,五百尼姑遇難,三皇姑妙善僥倖逃脫,歷盡千辛萬苦,到達蒼岩山。後妙莊王得一怪病――人面瘡。需親生兒女手眼方可治癒,兩位皇姐不肯獻,妙莊王命在旦夕。三皇姑聽說後,毅然剁手剜眼,為父治好了人面瘡。從此,妙莊王改暴從善,降旨敕封三皇姑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三皇姑慈心至極,而道業成就,感生“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護持眾生。“白雀庵觀音菩薩女道場”的世名由此而生。

宋璟故里

南和縣是唐朝四大名相之一的宋璟的故里,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縣閻里鄉宋台)人 。唐朝名相,博學多才,擅長文學。弱冠中進士,歷任上黨尉、鳳閣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職。開元十七年(729年),拜尚書右丞相,授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廣平郡公。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卒於洛陽。追贈太尉,諡號“文貞”。 宋璟歷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殤帝、唐玄宗五朝,一生為振興大唐勵精圖治,輔佐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與房玄齡、杜如晦、姚崇並稱唐朝三百年間的四大賢相。宋璟還與魏徵、劉秉忠並列為邢台歷史上的三文貞公。

千年古縣

南和縣別稱和陽,雅號“嘉禾城”,為始建於西漢初的千年古縣,舊志說:“東達巨鹿,西枕龍岡,遠拱太行,近環洺水,地勢平坦,四通八達,由正定以至大名,自山西以至山東,亦畿南次沖也。”南和縣地處邢台百泉流域,農業發達,自古有”鴛鴦交谷、北方江南“的美譽。古詩讚云:“南和任縣不求天,耳聽漁歌看秧田。柳蔭垂釣歸來飲,即此便是小江南。”又雲”渺渺煙波入畫圖,白魚黃鳥泛青浦。千家茅屋臨水流,十里稻香在鏡湖。”
北魏時期南和縣為北廣平郡治所。後周時為南和郡郡治。唐代曾為和州州治,南和城建於北魏,明正統十四年重建。城設四門,東門為東寅、西稱西餞,南為南薰,北是北拱。南和縣衙署在明代洪武初年修建,儒學在縣治的東南,有和陽書院,文廟的東南建有奎星樓。南和城內有許多壇廟,如社稷壇、山川風雲雷雨壇、先農壇等。還有一些紀念性建築,如為了紀念宋璟而建的梅花亭和宋文貞公祠,為紀念抗清英雄盧象升而建的盧忠烈公祠等等。

牌坊文化

牌坊是我國封建社會旌表“忠孝節義”和“重臣名宦”功德政績的石雕建築。古城南和,歷史悠久,賢臣倍出,民謠有“順德府好城牆,南和城好牌坊”之說。據清朝《南和縣誌》記載,南和縣原有牌坊36座。僅在府前街就有七座牌坊,即:三世宮保坊,為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李起元立;恩光三世坊,為刑部左侍郎李若珪立;天恩覃敷坊,為兵部員外郎朱家卿立;金吾世胄坊,為錦衣衛世襲實授百戶朱時萬立;平定邊疆坊,為右副都御史朱正色立;掖垣都諫坊,為禮科給事中李若珪立;節制三省坊,為勛陽巡撫右僉都御史李若珪立。
這些牌坊均系明王朝皇帝降旨敕建,是具有明朝建築風格的古雕群,個個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全部以青石加工成構件,以榫和鉚眼連線成仿木結構,主體四柱三間,斗拱飛檐,獸吻卷脊,枋梁楣額。通體浮雕著飛龍、走獸、人物、花鳥及山水,是融建築、書畫、雕刻為一體的藝術品,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瑰寶。

黃槓文化

京津冀地區規模最大、傳承年代最久的民間大型社火是南和縣的抬黃槓,約十年舉辦一次,傳承千年,相傳源自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時,百姓自發給黃巾軍送糧的義舉。主要集中在南和縣河郭鄉賈宋鎮。起槓時,河郭鄉“四牌公”槓頭高舉“四牌公”大旗,三十二隻槓按順序排列其後,由三眼槍鳴槍開道,三十二桿黃槓後面配備三十二匹馬。兩個抬杠人默契配合,踩著槓的震顫鼓點,槓桿在脊背上任意轉動。槓桿上綁有兩串銅鈴,隨著槓桿顫動而拍打,三十二桿槓同時作響。槓箱在中間,重約三十公斤。槓箱頂部用彩綢彩球彩帶編織在一起,兩邊插有雞毛撣子,上下搖擺。黃槓有二十四式套路,野雞旋窩和賽馬最精彩,人、馬、槓一起運作,人歡馬叫,如萬馬奔騰,是京津冀地區延續時間最久、規模最大的民間社火。

方言文化

南和處於冀魯官話邢衡片區,方言呈過渡色彩,形象鮮明,節奏感強,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南和方言有23個聲母,41個韻母(39個可以兒化);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五個單字調,其中陰平、上聲為平調;入聲多用於縣城一帶,較輕微,向東向北至郝橋、賈宋一帶入聲已基本消失,往西、往南與沙河永年雞澤交界處亦有入聲痕跡。
方言地圖方言地圖
南和話有“圪頭詞”,詞綴“圪”可作為名詞、動詞、形容詞、象聲詞的前綴,且表示一定的辭彙意義和語法意義。南和方言尖音字和團音字界限分明;助詞“的”“地”“得”聲母脫落,讀作[ei];動態助詞“著”讀作[de];“了”常讀作[lao];“呢”在陳述、疑問句中讀[ai]。此外還有豐富的土語辭彙,如“圪浸”、“慮細”、“濕旱”、“肉忸”等。

武術文化

南和縣武術歷史源遠流長,人民自古就有練武的習俗,早在宋代南和籍女劍客白蘭雯便聞名四方,元代120名武僧遷居順德府,在30處寺觀傳拳授藝,其中師徒眾多的寺觀中就有南和白佛寺。明代洪武初,南和縣李賈,家承岳飛之師傅山西周侗之拳械,在南和開壇教拳。明代中期,南和縣籍的少林住持小山宗書,將少林拳術傳播至南和縣,清代南和武術達鼎盛時期,梅花拳祖師鄒洪義、小架梅花拳祖師張從富均曾傳拳於南和縣,南和王世清為鹹豐年間武狀元,民國南京中華武術擂台賽上,南和籍女子豆五妮名列前茅。拳場遍及全縣,大紅拳、小紅拳二郎拳梅花拳等流行甚廣;抗戰時期大刀會小刀會紅槍會、白槍會等武術組織發動民間力量抗擊日軍;建國後各類武術組織紛紛成立,主要習練華拳查拳意拳、大小紅拳、二郎拳、梅花拳(五、六路)、太極拳等。其中梅花拳起源於平鄉廣宗威縣南和一帶,後傳到冀魯豫等縣,現弟子遍布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風景名勝

文物古蹟

古墓葬
張賓墓、左村漢墓群、吳村古墓、朱正色墓、西任城村古墓、前東村漢墓群
古建築
白雀庵白佛寺水陸殿、百泉大石橋、永濟石橋
古遺址
瓦礫崗文化遺址、西陵文化遺址、廣勝寺
石刻
北齊造像碑、澧水石橋碑、馬尚書故里碑、高塘墓表及神道碑、駱駝牧石雕群、宋璟故里碑
革命文物
左村烈士碑、蘇本固烈士、南和抗日紀念碑
現代文物
南和鼎、朝陽街牌坊、萬佛塔

和陽八景

南和古城,平畦綠野,土膏禾茂,風光秀麗,景色宜人。古“和陽八景”旖旎多姿,美不勝收,蜚聲遐邇,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為之駐足留戀,登臨遊覽,留下了吟詠和陽風物美景的傳世佳句名篇,自古有和陽八景、和陽十二景之說。其中明清時期的《和陽八景》為:
筆架聳翠、澧水揚清、鳳池春煙、雞台晚照、梅亭綠蔭、荷沼香風、古剎晴虹、仙壇秋月。

白雀庵

白雀庵位於邢台市南和縣城東北10公里處白佛村,是我國著名的佛教聖地、千手觀音妙善的初禪之地。白雀庵始建於1600多年前的晉朝,是黃河以北規模最大的尼姑道場,也是河北省一處對外開放的僧尼活動場所,是在全國佛教最有影響力的二僧道場和著名的千手觀音道場。庵院香火旺盛,農曆四月初四、九月二十五有廟會。

農業嘉年華

南和農業嘉年華是中國農大設計的國內第四個農業嘉年華綜合體,也是河北省首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嘉年華品牌。位於邢台市中興大街東延線路南、南和縣賈宋鎮,規劃面積446畝,創意風情館是農業嘉年華核心部分,占地99畝,建設連棟溫室4.1萬平方米,設定了疏朗星空、畿南糧倉、本草華堂、童話果園、花樣年華、同舟共冀6個主題場館,場館內容極具創意,景觀絢麗奪目,主要以蔬菜、瓜果、花卉、糧食、功能性植物、水科技為元素,展現不同地域的農藝景觀。

公園廣場

和陽廣場

位於南和縣城西部,建成於2008年初,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5萬平方米,為河北省四星級公園。公園內種植欒樹、國槐、黑松、銀杏、苦楝、白臘、桃樹、櫻花、紫薇、梅樹、楓樹等30餘種喬灌木,以孤植、叢植、群植等手法,突出形、體、色、香、姿兼備的效果,形成了春天繁華盛開、夏季濃蔭蔽日、秋季彩葉碩果、冬季枝幹蒼勁的特色景觀。公園功能分區明確,共分為歷史文化區、健身娛樂區、主軸景觀區、風景懷古區、青年活動區、老年活動區、科普教育區、兒童娛樂區8個分區,是南和首個集娛樂、休閒、健身為一體的大型綠色休閒公園。

宋璟梅園

位於南和縣城東北部,建成於2009年,於2010年進行提升改造並擴建,總占地面積19.33公頃,綠化面積18.54公頃,為河北省三星級公園。公園設計以綠色休閒為主,綠化講究樹種搭配合理,植物錯落有致,栽植常綠植物雪松、黑松、大葉女貞等,觀花植物木槿、玉蘭、紫薇等,觀枝、觀乾植物金枝國槐、青桐等,觀葉植物銀杏、合歡等,總計10餘種。公園設定了六角亭、張力拉膜、石凳、景觀燈等設施,真正體現了人性化設計的理念,最大限度方便了遊人觀賞、休憩。公園門口設有宋璟梅石,背面刻有宋璟撰寫的《梅花賦》一文,做到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的有機統一。

興和園

位於南和縣城東南角,興和路以東、振興路以西、南環路以北,總占地面積100畝,水體面積33.8畝,是我縣第一個水上公園,為河北省四星級公園。2010年聘請園林專家開始進行綠化方案設計,經過多位知名專家指點,多次修改,最終確定了興和園的設計方案。公園設計以縣城規劃為依據,充分發揮公園特有的自然條件,結合公園現狀以人為本,以水體景觀為特色,造景模山范水求其自然,綴石嶙峋精心安置,亭廊軒館錯落有致,修竹花木巧布其間。舉目皆如畫,四季景宜人。創造出時代特色鮮明,集休憩、娛樂、健身、兒童遊戲等功能為一體綜合性公園。整個公園以水為主體,水是公園的靈魂。水體設計按照中國古典園林“一池三山”的造園手法,挖土形成了日湖、月湖,堆山形成了翡島、翠島、綠島、星島等小島嶼。公園布局合理,功能分區明確,形成生態活動區、靜態活動區、現代園藝觀光區、中式園林展示區、水上活動區、水生植物展示區、老年活動區、兒童活動區8個景區。整個景區做了微地形處理,林木種植以自然式為主,是植物與湖水交相輝映,通透有致,給人畫中游的感覺。總計種植各類喬灌木以及濕地水生植物15萬餘棵,種植草坪2.6萬平米。

人民公園

位於南和縣城西北部,占地面積400畝,綠化面積150畝,水面面積40畝,由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2013年開始建設,已基本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集綠色、休閒、健身、觀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公園。公園設計充分尊重“以人為本、回歸自然”理念,種植大量本土喬、灌木,採用人工微波地形處理,力突形、體、色、香、姿兼備的效果。園內設定主入口廣場區、密林遊憩區、古牌坊展示區、演藝遊憩區、中心湖面遊憩區、先賢文化展示區、全民健身活動區、兒童遊戲區、科普植物園、青少年拓展運動區、古城風貌展示區、密林緩衝區等十二個景區,充分滿足了各年齡段民眾休閒需求。

地方特產

南和金米
南和金米即俗稱的小米,粒緊密、色金黃,故稱“金米”。據《南和文史概覽》記載:唐朝名相宋璟是南和人,曾把家鄉小米帶進皇宮獻給武則天享用,女皇覺著出奇好吃,就封南和小米為“金米”,南和金米成為貢品。現代南和金米不施農藥、化肥,是國家認證的A級綠色食品,米軟、粘、香。
小米煎餅
小米煎餅小米煎餅
相傳古時在興林國一帶(南和郭平)盛產金米,三皇姑常用此米解救百姓,為使用方便,將米粉製作成煎餅,深受百姓喜歡。小米煎餅取材於南和金米,並輔助添加小麥面、葡萄乾、熟芝麻和白糖,經加水調和後,打糊發酵,上鐺烙熟即可食用,粗糧細作,焦嫩香甜。
南和酥魚
南和酥魚選用一斤多重的鮮活鯉魚,淨洗後置於陶製大砂鍋內,輔以多種配料以及數種中草藥,由專人數小時觀火、調火,精心燉製而成。直到慢火煨至骨酥刺軟,魚形照樣完整如初,魚肉不碎不散,連骨帶肉一起吃,味香、刺綿,無腥味。
趙家蒸包
趙家蒸包趙家蒸包
相傳清末民初時期有個姓趙的人家在南和縣城開了個飯店,主營蒸包,吸引了眾多食客,百年來代代相傳。趙家第四代傳人研製出新型蒸包,取材於小麥粉、肉餡和蔥,經發酵作皮,十香粉調味、爐香碾粉調味後,經蒸籠蒸熟後即可食用,具有香、嫩、不膩、滿口留香,皮薄餡大的特點。

著名人物

師曠 字子野,冀州南和(今邢台南和)人,春秋時著名樂師,為晉大夫,師曠雙目失明,精通音律,尤擅古琴。曾創作出了《陽春》、《白雪》等名曲,被後世尊為樂聖。
張賓(?—322年),南和縣張相村人,一說內丘縣人,後趙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官至右侯、大執法,為五胡十六國時期的第一謀士,史稱“機不虛發,算無遺策”。他輔助石勒建立後趙,並訂立各種國家制度,被任命為大執法,專總朝政,位冠僚首。但能為官清廉,謙虛謹慎,深受石勒和群臣的尊重。石勒追封其為“散騎常侍,右光祿大夫,儀同三司”,配享丞相同等待遇。
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十七歲中進士。歷任義昌令,上黨尉、監察御史,鳳閣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刑部尚書,黃門監等職。唐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書右丞相。授府儀同三司,進爵廣平郡公。經武周、中宗、睿宗、殤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把一個充滿內憂外患的唐朝,改變為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大唐帝國,史稱“開元盛世”。
朱正色(1539—1606),字應明,號和陽,明順德府南和縣朱營村人。明萬曆甲戌科進士,歷官縣令、兵部員外郎、兵備僉事、兵備副使、巡撫、右副都御史,官階正二品。是明朝萬曆年間的傑出賢臣,曾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四庫全書》中收錄了朱正色讀史筆記《涉世雄譚》。朝廷在縣城大街建有平定邊疆坊、金吾世胄坊、恩覃敷坊三座牌坊表彰。
侯宗賓(1929— ),河北省南和縣張相村人。1945年10月參加革命工作。是中共第十三、十四屆中央委員,第十四屆中紀委副書記。曾任甘肅省副省長、陝西省省長、河南省委書記、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副書記、第九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
王寶強1984一),河北省邢台市南和縣大會塔村人,主演電影《盲井》獲金馬獎最佳新人獎及法國、泰國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2004年因參演馮小剛的賀歲劇《天下無賊》其樸實的個性和獨特的形象贏得很多人的關注。2008年憑藉《士兵突擊》里的許三多獲得第24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具人氣男演員獎以及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獎。2011年王寶強攜電影《Hello!樹先生》獲得俄羅斯、美國紐約、義大利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及亞太電影大獎,與徐崢繼《人在囧途》再度合作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創華語電影票房最高紀錄。
南和縣歷代名人簡表
序號姓名年代籍貫簡述
1
春秋時期
冀州南和
為晉國太師,精通音律,創作出了 《陽春》、《白雪》等名曲,被尊為樂聖。
2
後趙
張相村
後趙右侯、大執法、濮陽侯。
3
唐代
宋台村
尚書右丞相,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諡號文貞。
4
元代
馬莊村
戶部尚書,元代名宦。
5
明代
南和縣城
刑部尚書,被譽為滿門忠烈。
6
明代
路莊村
貴州左布政使,官階從二品。
7
明代
朱營村
右副都御使,被譽為南都六君子之一和萬家生佛。
8
明代
圪塔頭村
刑部尚書,被譽為金胳膊老李
9
明代
冀屯村
戶部尚書,被譽為天下清廉第一。
10
明代
東三召村
太常寺正卿、寧夏巡撫,著作有《坦圓呤》等。
11
明代
賈宋村
少林寺第24代主持,抗倭英雄。
12
明代
井家莊
字永清,官至駙馬都尉,尚嘉興公主,追封為巨鹿侯。
13
明代
南和縣
明代著名教育家,江南十二才子之一。
14
清代
三思村
清代鹹豐丙辰科武狀元。
15
清代
大林村
武進士、御前侍衛、游擊將軍、抗法英雄。
16
近代
左村
近代著名的書畫大師。
17
當代
張相村
原陝西省省長、河南省委書記、中紀委副書記。
18
當代
大會塔村
著名影視演員、影帝。
19
當代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

城市榮譽

國家級園林縣城
全國科普示範縣
國家衛生縣城
全國品牌農業示範縣
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
國家級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縣
中國寵物食品之鄉
國家商品糧基地縣
省級文明城
省級平安城
省級蔬菜產業示範縣 
河北西葫蘆之鄉
河北省人居環境進步獎(2011~2012年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