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古剎簡介,歷史沿革,寺廟現狀,寺廟建築,天王殿,觀音殿,觀音文化,觀音傳說,觀音由來,古剎遺蹟,文物碑刻,茶棚碑,正殿碑,
古剎簡介
古文:
妙善乃觀音是也,於白雀庵為尼,其父妙莊王,乃天神下凡,偶得頑疾,需以其手目為引,其女妙善舍其眼手,病癒,欲封之全手全眼菩薩,然情甚激,謬作千手千眼菩薩,故名千手千眼菩薩又稱千手觀音、妙善觀音。
白雀庵是黃河以北最大的[女眾道場]、也是冀南文化旅遊中的一顆明珠。
廟內供奉的是千手觀音(“千手千眼”菩薩),為興林國國王妙莊嚴的三女兒
妙善,人稱“
三皇姑”。
南北朝時,草莽皇帝妙莊嚴在今天邢台的南和縣一帶建立興林國,妙善曾在白雀庵為尼,因父王得怪病——人面瘡,需用親生女兒的手和眼作藥引子,三皇姑便捨出自己的手和眼為父王治病。妙莊王本想把三皇姑封為全手全眼菩薩,由於過分激動,竟說成“千手千眼”。
妙莊王本是天神下界,真龍天子都是“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三皇姑果然又生出許多隻手和眼來,即為如今的“千手千眼”菩薩又稱千手觀音、妙善觀音。
庵院香火旺盛,特別是農曆四月初四、九月二十五的兩個廟會,香客遍及河北、山西、河南等省,會期長達15天左右。
歷史沿革
白雀庵始建於南北朝北周時期,庵院座北朝南,占地百餘畝。在南北朝時期,這裡是一片帶狀森林,溝渠如織,水明草秀,白雀成群。
由江蘇鎮江德真法師參學至此,感嘆這裡“不是江南,卻勝似江南”。於是發願在此建一處庵院,普渡眾生,以解除眾生凡塵苦難,此之謂白雀庵啟建之始也。
此後庵院女眾僧人達五百餘人,香客如流,參眾如雲。
後
觀世音菩薩以妙莊王之女化現
順德府(今
邢台)白佛店出家修行。又為父舍目療疾,慈心至極,而道業成就,感生“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護持眾生。
由此,“白雀庵觀音菩薩女眾道場”的世名由此而生。此後,歷代朝政崇敬備至,先後於元至正元年,明
正德十五年,清康熙五十年,
乾隆四十年,白雀庵
嘉慶三年(以上碑文,現白雀庵猶存)都對此庵進行了擴建,至民國六年,白雀庵毀於戰亂,僅存殿堂兩間,但香火仍然有續,尼和尚覺林法師慘澹經營,維繫三寶,續佛慧命。
時至1988年黨的宗教政策落實以後,白雀庵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佛教協會批准開放為“河北省南和縣白雀庵女眾道場”,其也是河北省最早開放的佛教場所之一。
住持釋能文法師收徒百餘名,攜其弟子應緣募化,恢復重建,先後在舊址重建了大悲庵(1988年)、地藏殿(1989年)、大雄寶殿(1998年)等。
其影響力涉及到周邊多個省市,是河北省最大的二僧(女眾)道場,被譽為“華北第一庵”。住持釋能文法師於2002年農曆三月初八圓滿示寂後,由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淨慧老和尚親自住持荼毗儀式,得舍利數枚。
後白雀庵住持由其弟子釋悟貴法師接任,又建起了
天王殿(2001年),東西寮房,磐若殿(2002年)等殿堂。
寺廟現狀
現在白雀庵常住僧人30餘名,每年舉行兩次大型法事活動(四月初四、九月五)。從2004年開始,每年還定期舉辦佛教文化書法筆畫會。
2005年8月23日,白雀庵成功舉辦了“
邢台市佛教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座談會”。
多年來,白雀庵在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市縣兩級佛協的指導和幫助下,加強制度建設和僧團建設,建立健全了寺院組織,制定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對寺院進行科學化、規範化管理。
白雀庵非常重視僧眾素質的提高和人才培養,經常組織寺院教職人員參加省、市佛協舉辦的教務管理和政策法規培訓,每年都會推薦年輕僧才到佛學院繼續學習深造。
近年來,白雀庵在寺院建築建設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維修了古建築,擴建了殿堂,為佛事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現任主持悟貴法師悲願宏深,為滿能文老和尚心愿,正在籌建白雀庵
觀音殿的重建工作。建築面積千餘平方米,能夠同時容納千餘人進行佛事活動,建成後將成為河北省最大的觀音殿堂,預計總造價3000餘萬元。
該殿位於白雀庵西院,採用明代建築風格。建成後的觀音殿與四周建築相互輝映,莊嚴瑰麗,將為千年古剎再添異彩。
相信在大德居士和社會賢達的熱情幫助下,白雀庵觀音殿堂不久將宏偉出世,使這座觀音菩薩的殊勝道場得以吉祥圓滿。
寺廟建築
天王殿
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因他的形象時常笑嘻嘻,使人起了一種歡喜的感覺,又稱他為‘皆大歡喜’。在《六波羅蜜經》里所誦到的慈氏菩薩,和《阿彌陀經》里的阿逸多菩薩,都是彌勒菩薩的別名。
相傳在我國五代梁朝時,奉化地方有一位和尚,經常背著一布袋,終日奔走,勸化大家信佛,大家都稱他做布袋和尚。他一生功行都異乎常人,在臨終時說了一首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不自識。以後各寺院以這布袋和尚的形象作為彌勒菩薩。
當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他出生在南天竺(印度)婆羅門的家裡,後來出家為佛弟子。他比佛先圓寂,上升兜率天內院,為補處菩薩。彌勒菩薩是賢劫千佛中的第五尊佛,他將在釋迦牟尼佛涅槃無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從兜率天降生到人世,在龍華樹下成佛,繼承釋迦牟尼佛的事業,來化度眾生。
韋馱菩薩
韋馱菩薩他示現的是將軍身,保護著寺院和修行者的安全。因為韋馱菩薩曾發願,要在賢劫千佛中,永恆地在每一尊佛出世時護持佛法,為眾生服務。並且他也是賢劫千佛之一,將在九百九十九尊佛以後成佛,也就是說,他將是賢劫中第一千尊佛,他的稱號叫“樓至佛’。韋馱菩薩手裡拿著的一根寶杵,就是鎮壓魔軍用的。
四大金剛
四大金剛就是四天王,是帝釋天的外將,護領著四天下的眾生,東方天王名叫多羅吒(又名持國),南方天王名叫毗琉璃(又名增長),西方天王名叫毗留博叉(又名廣目),北方天王名叫毗沙門(又名多聞)。
四大金剛負有視察眾生的善惡,和保護佛法僧三寶神聖的職責。雖然他們表現了怒目的相貌,但還是具有慈悲的心腸,主要是為了降伏那些危害佛法的魔鬼的。象徵著佛教大雄無畏的精神。
觀音殿
素聞觀世音菩薩久遠劫來業已成佛,為普渡眾生倒駕慈航,千百年來救助拔濟六道眾生令向佛乘,而應化三十二身、發弘誓願,千處祈求千處應,無處不現身。
南和白雀庵始建於南北朝北周時期,今位於河北南和縣白佛村,據載當時有一小國名興林國,該國國王的三公主妙善就出家於白雀庵,一日國王抱恙妙善公主用其雙眼、雙臂為其父做藥引治病,妙善公主的這一善行感動了本師釋迦牟尼佛,於是佛陀現身為其說法。之後妙善公主證得菩薩果位,以千手千眼身度化眾生。
為弘揚正法,續佛慧命,安僧渡眾,顯如來渡生本懷為宗旨,為求觀音道場之遺風,湧現白雀庵之原貌,現決定在白雀庵修建千手千眼觀音殿。 觀音殿面積13600平方米,殿內供養38米高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寶像。全殿整體造價約8000萬人民幣。千眼,觀世間萬象;千手,解眾生疾苦;聞聲救苦,以智慧知眾生心,眼到手到,救度眾生。由於工程浩大,非少數功德主所能為之,為此現祈社會廣大有緣人士鹹發菩提心,以一顆心,一份力,重塑菩薩聖像,集一份福德,共同護持佛教道場!
一念善舉,功不唐捐!所有參與及隨喜之人士,必蒙諸佛菩薩加被,消災賜福,福慧增長,善因佳果,永世留芳!根據《大正藏》中《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記載:若有淨信之心造佛形像,一切業障莫不除滅,所獲功德無量無邊乃至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觀音文化
相傳白雀庵建於南北朝北周時期,庵院坐北朝南,廟內供奉“千手千眼”菩薩,為興林國國王
妙莊王的三女兒妙善,人稱“三皇姑”。妙善喜歡修行,曾出家在白雀庵為尼,因妙莊王逼迫其還俗,而火燒白雀庵,致使數百名
尼姑身亡,妙善於是乘
白虎遠走蒼岩山修行,後因父王得怪病——人面瘡,需用親生女兒的手和眼作藥引子,三皇姑便捨出自己的手和眼為父王治病。妙莊王病癒後,想把三皇姑封為全手全眼菩薩,為其建造廟宇,更塑金身,由於過分激動,竟說成“千手千眼”。妙莊王本是天神下界,真龍天子都是“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傳達聖旨給修築者,於是建造廟宇時就給三皇姑的金身多出許多手眼,手裡又長眼,即為如今的“千手千眼”菩薩。庵院香火旺盛,特別是農曆四月初四、九月二十五的兩個廟會,香客遍及河北、山西、河南等省,會期長達15天左右。1988年9月,河北省佛教協會將其定為“河北省南和縣白雀庵女道場”。三皇姑的傳說早在隋朝時期,就變得人人皆知,《搜神記》二十卷,視觀音為神。略記曰:“妙莊王有三女,長妙音,次妙緣,三妙善,妙善即觀音大士。王令贅婿不從,逐之御花園,居之白雀寺,苦以搬運,極所不堪,旁役鬼力代之。王怒,命焚白雀寺,寺僧俱毀於焰,大士無恙如初。命暫之,刀三折;命縊以白練,忽黑風遮天,一
白虎背之去。至屍多林,青衣童侍立,遂歷地府,過奈河橋,救諸苦難。還魂再至屍多林,遇一耆碩,指香山修行。後,莊王病急,剜目斷臂救之,爾時道成。空中現千手眼,故曰: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
觀世音菩薩。”
觀音傳說
南北朝時期,群雄逐鹿中原,烽火連年不斷,豪強割據。邢台市南和縣瓦固村有位叫妙莊嚴的農民,率領三千人馬,掃平了古南和地域,建立了興林國。因其姓妙,俗稱妙莊王。
妙莊王建都在古南和的前郭平、
宋台村南瓦礫崗,為興林國首府取名朝平。朝平城裡,東西八大路,南北
十二街,店鋪林立,商賈雲集;百姓男耕女織,安居樂業,一派昇平景象。
妙莊王的三女兒,名妙善。其母寶英,南和縣郄莊村人,小名郄武燕。妙莊王有三個女兒,長女妙音,次女妙緣,三女妙善即三皇姑。傳說當年正宮娘娘夢花懷孕,於農曆二月十九日生下一白胖女嬰,取妙相善行之意,叫妙善。
三皇姑生性聰明伶俐,篤志行善。,她不學描龍繡鳳,而在宮中秘修禪事。十六歲時,妙莊王要將她許配給宰相李龍之子李炳,她執意不從,夜逃皇宮,打扮成村姑模樣輾轉前行,於九月十九日來到了白佛村白雀庵,昄依了佛門,妙莊王厭憎佛教,下令火燒白雀庵,燒死尼姑五百名,三皇姑百感交集,放聲慟苦,感動了太白金星化作一隻斑斕猛虎馱她上山。她登上
蒼岩山巔,住下來潛心修練,日日淨手焚香禮佛,虔心悟道。轉眼九年,於農曆六月十九修成了正果,日赴千壇,眼觀萬里。
妙莊王火焚白雀庵,氣病了國母,自己也整天神智恍惚,惡夢頻繁,患了一種怪病——人面瘡,在首府朝平城,求遍天下名醫,不知所患何疾。三皇姑不計舊惡,化一“和尚”點化妙莊王,並親獻手眼治好了“人面瘡。
妙莊王感念三皇姑救命大恩,率百官來到蒼岩山敕封三皇姑。本想將其封為“全手全眼”觀音,因過分激動說成了“千手千眼”。爾時,三皇姑聖像展現空中,果然顯出千手千眼法相,眾呼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顯化。
自妙善後,源自古印度佛經的觀音菩薩被徹底中國化了,並且演變成女性觀音,引發了國人千年來的觀音崇拜,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觀世音菩薩為佛教六觀音之一。
觀音由來
經學者考察,觀音文化在中國興起的緣由是因為觀音菩薩的原型妙善的出現。據說,在南北朝北周時期,約在公元600年至640年期間,在冀南(今河北省
邢台市南和縣)一帶曾建有百里為王的小國---興林國,妙善則是其國王
妙莊王的三女兒。她篤信佛教,拒招駙馬,在南和白雀庵出家修行;後為醫父王所患怪病,她曾獻出手眼。妙善確有其人,並曾獻手眼,根據白雀庵歷代碑刻記載,這應該是歷史事實。她圓寂後被神化,被尊為觀音菩薩。從此,原來隨佛教從印度進口的慈航大士,即留著小鬍子的男觀音菩薩的形象為中國妙善漢族仕女形象所代替(莫高窟及各名庵名寺觀音造像為證),隨即在全國形成觀音信仰熱。以至觀音女菩薩從河北
邢台走向全國、全世界,逐漸成為象徵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東方博愛女神,成為佛教和中國傳統道德相結合的化身。(來自:《慈航東土記》觀音菩薩的傳說)
古剎遺蹟
重修白雀庵記
白雀庵位於
南和縣治東北二十餘里
白佛村。此庵始建周末,在晉南北朝隋唐已成佛教聖地。周朝末年東途興林國國王妙莊嚴三女兒
妙善步入佛門修身之地,庵堂規模之大擁有
尼姑五百餘名,占地二十餘畝,四個大殿,東西配殿和七十二間觀花樓,計房屋一百九十三間,歷代多有修繕,但隨著歷史的變遷,庵堂歷遏破壞多不復存。在宗教政策逐步落實和旅遊業迅速發展的形勢下於一九八六年在白雀庵舊址重建庵堂,歷時五年之久,計大殿四座,僧舍十餘間,配房二十餘間,駐庵僧尼二十餘名。一九八八年六月經河北省佛教協會研究批示,準為河北省二僧道場,至此香客之多,涉三省二十七個縣市鄉民,絡繹虔誠朝拜。謹呈題銘於上。公元一九九一年四月四日立 立碑處大殿上的對聯是仰看慧目麗中天同開覺路,普渡蒼生於苦海共濟慈航。
庵內有趙朴初題“大雄寶殿”四字。
廟內有兩塊石碑記錄著兩位居士的捐款:一是山西太原市和梅琴居士代功資助大雄寶殿塑佛像叄萬元整,一九九八年四月十二日。一是山西省太原市韓密枝居士為建設大雄寶殿資助壹萬元整,特立碑留念,一九九八元月十五日。
2012年11月21日,河北邢台白雀庵悟貴法師升座暨白雀庵觀音殿開工慶典隆重舉行。
參加典禮的領導和嘉賓有:邢台市政協主席石玉春,邢台市人大副主任徐蘭軍,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廳處長石彥林,邢台市政協副主席崔盡忠,邢台市民宗局局長邱世勇等。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和嘉賓有: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肖占軍居士,邢台市佛教協會會長果慧大和尚,山西五台山海會庵住持會清法師等。
一早,寺內寶蓋熠熠,幡幢逶迤,彩旗飄揚,鐘磬齊鳴。悟貴法師說法後,由諸山長老和貴賓護持,緩步走入山門,沿途信眾齊念佛號,紛紛鞠躬、合掌致敬。
文物碑刻
白雀庵修復後,歷代遺存散失的有關文物,不斷收集到庵。遺物中,有價值的兩通碑,一是重修白雀庵前殿碑,刻於明代,青石質,高1.67米,寬0.53米,碑首為平角形。碑文為陰刻楷書,字跡基本清楚。二是創建茶棚碑,此碑青石質,碑首為平角形。高1.80米,寬0.69米,碑身中斷,字跡大部清楚。另外,零散文物有碑刻20餘通,龜座3方,石磨、石臼各一個。
茶棚碑
白雀庵遺址碑(茶棚碑)
康熙五十七年四月九日立
聞之南邑東北二十里許有白佛店,店外百餘步有白雀庵。莊王三女潛心修行,繼而莊王一炬俱為灰燼。公主乃徙居堯山,後因獻手眼救父王冊封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菩薩。而白佛店因公主起於此,亦遂於此立廟貌焉。自此而遠近村莊男婦老幼進香儔拜者不可勝數。然而奔走道路饑渴無以鍬之,鄰封南邑郝橋有善人平其心,平邑大油召村有善人鄭金召,西邑有善人姚烈,同心捐己集眾鳩工建茶棚一所、上供聖像。非同心善信相與有成亦不能至斯也。因立石以示不朽。 時康熙五十七年四月九日 鄭全召 平其心 王金茂 姚烈 郭立朝 郝崇先 平敏學 任澤民 董延經 興助善人。
正殿碑
白雀庵遺址碑(正殿碑)
大清嘉慶三年戊午春三月上淀榖旦立
碑中記載:重建白雀庵正殿碑記,余自受讀以來,孔孟之書頗曉一二,至於釋典,原未披吟。而觀音之說感受頗深。古興林國建都南邑朝平。莊王二女已婚,唯小女妙善誌異。當只赤心修行,誓不適人一事,人則以為非女道之所宜,執意不許,而白雀庵因遭莊王焚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