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國(南越(秦末漢初趙佗建立政權))

南越國(秦末漢初趙佗建立政權)

南越(秦末漢初趙佗建立政權)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越國,亦稱南粵國(粵拼:Naam4-jyut6-gwok3),是位於中國嶺南地區的一個政權。秦末(公元前207年),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封關、絕道;三年後,兼併嶺南的桂林郡、象郡;於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王”,國都定於番禺。南越國全盛時疆域包括當今中國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福建(一小部分地區)、海南香港澳門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區)。南越國是漢朝藩屬國。

從開國君主趙佗至亡國君主趙建德,歷經五王,享國九十三年(公元前204年至前112年)。公元前112年夏季,漢朝第七任皇帝劉徹出兵10萬發動對南越國的戰爭,並於公元前112年冬季滅亡南越國。

嶺南地區屬九州之中的揚州東漢時期又被分屬荊州、益州(梁州);在晉代,嶺南地區又屬揚州。南越國時期對外出口漆器絲織品陶器青銅器,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漢代,廣州成為中國與古羅馬帝國的海上貿易中心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成為中原商賈締造財富傳奇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越國
  • 外文名:Nanyue
  • 地區:今中國嶺南地區及今越南北部
  • 國都:番禺(今廣州)
  • 貨幣:半兩
  • 列王:佗、眜、嬰齊、興、建德
  • 人口數量:60萬(西元前165年)
  • 建國時間:公元前204年
  • 亡國時間:公元前112年
  • 英文名稱:The Namied Kingdom
  • 別稱南粵
  • 官方語言:上古漢語
  • 國王趙佗趙昧
  • 民族:華夏族、古越族
歷史,先秦時期,秦至建國前,南越武王時期,南越文王時期,南越明王時期,南越哀王時期,南越術陽王時期,疆域,邊界,郡治,社會經濟,人口,文化,語言文字,音樂舞蹈,陶器,風俗,外交,漢朝,長沙國,閩越國,甌雒國,西南夷,帝王世系,南越王王墓,

歷史

先秦時期

據廣東鬱南磨刀山遺址與南江舊石器地點群考古發現,嶺南在舊石器時代早期就有人類活動。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14萬年以前,嶺南出現早期古人(峒中岩人)。廣東英德出土1.4萬年前稻作遺存,農業文明或起源於嶺南。
百越範圍百越範圍
先秦古籍對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的部落,常統稱為“越”,文獻上稱之為百越、諸越等,嶺南地區分屬南越西甌駱越三個部落。約在戰國前後時期,在廣西地區出現了西甌駱越兩大方國,這是嶺南地區方國的鼎盛時期,而廣東地區人口稀少、政治實體較為鬆散。春秋時期,廣東東江流域內曾出現過一個“縛婁古國”,管轄地域包括今惠州、博羅、東莞、深圳一帶。
商與西周時代,廣東先民便與中原有經濟文化往來。春秋戰國時代,嶺南與吳、越、楚國關係密切,交往頻繁。歷史上楚庭、南武城的傳說,反映出這一時期嶺南與楚、越的關係。《國語·楚語上》也有“撫征南海”的記載,可見當時嶺南與楚國有軍事、政治關係。

秦至建國前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睢率50萬大軍分五路,一路攻取東甌閩越(浙江、福建),兩路攻南越(廣東),其餘兩路攻西甌(廣西)。據《淮南子》記載:“一軍塞鐔城之嶺(今越城嶺一帶),一軍守九疑之塞(今九嶷山一帶),一軍處番禺之都(今廣州),一軍守南野之界(今江西南部),一軍結餘乾之水(今江西餘干縣一帶)”。50萬秦軍分五路,平均一路10萬,其中“一軍結餘乾之水”與嶺南地區無涉,可見用於嶺南越地的秦軍數目是40萬。
南越國
在秦始皇統一嶺南戰爭中,第一階段就很快打下廣東地區,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大的阻力。而在廣西則打了六年之久,並且是以“伏屍流血數十萬”的代價才能統一廣西越南地區。秦人南伐嶺南之初即占領番禺一帶的廣東地區並留軍駐守,另外30萬秦軍西赴廣西地區與當地的越人作戰,雖然擊斃西甌部落首領“譯吁宋”,然而持續三年的征戰卻失敗,連主將屠睢也在戰爭中被殺。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囂為主將和趙佗再次進攻廣西地區的西甌駱越各部落,同年完成平定嶺南的大業,整個嶺南由此劃入了秦朝的版圖。
秦始皇將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粵北部分地區屬長沙郡。這是廣東歷史上第一次劃分行政區。
秦將趙佗任龍川縣令後,上書朝廷要求從中原遷居五十萬的居民至嶺南。從中原遷來的50萬人,除了遭到貶職的官員之外,大多是“賈人”,也就是“商人”的意思,是朝廷重農抑商政策的打擊對象;既懲治“商人”,又滲透了嶺南,朝廷認為一舉兩得。因此,嶺南北方移民的經商血統確實是有根有據的。據記載,秦代的移民大致有5批,為了穩定軍心,解決戰後駐留士兵的配偶問題,南海郡向朝廷申請加派3萬單身女性來嶺南,其理由十分含蓄:“為來自北方士兵補衣服”。秦朝最終批准這個申請,但是在數額上打了折扣,15000名中原寡婦和未婚女子浩浩蕩蕩加入支援邊疆的行列。
趙佗像趙佗像
當時廣東地區人口稀少,中原移民大規模遷入,推動了廣東的開發,到公元2年,廣東人口有37.52萬人。秦漢時期的經濟和人口分布的重心在粵北和西江流域。人口分布的這種特徵與中原移民南遷廣東兩條路線有關:一是由湘桂走廊下西江,在高要、羅定等地定居,有的更南達雷州半島;二是經摺嶺的隘口順連江而下到達連縣、陽山等粵北一帶,形成漢代廣東的人口分布以粵北山地人口最多,西江流域次之。而珠三角地區、潮汕平原一直到唐代都是人煙稀少、還沒有被開發的地區,直到宋代,由於移民的大規模遷入才迅速發展起來。
秦末,南海郡尉任囂病危,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任囂死後,趙佗即起兵隔絕五嶺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際,趙佗武力攻並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國(公元前204年至公元前112年),自稱“南越武王”。當時,廣東除今連州及樂昌北境屬長沙郡管轄外,都屬南越國地盤。南越國實行郡縣制
公元前209年,山東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並因此而引發了全國性的大起義,四面楚歌的秦王朝陷入了分崩離析的局面,此時的南海郡正是兵強馬的時候,郡尉為任囂,看到秦朝庭無力南顧,便起了割據的野心,對於秦朝庭的徵召,採取拖延觀望的態度;對於其它起義軍,則是採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勢。但是,此時的任囂,已經是病入膏肓之軀,而他自己的兒子們實在不成器,周圍的心腹又沒有堪當大任、可以委託之人,所以整天吁嘆,總覺得如此良機,不能為我所用,心中實在不甘心;某日忽然想到舊時的部將——龍川縣令趙佗,想想覺得還是他是個可托大任之材,便派人日夜趕赴偏遠的龍川縣,把他招來,然後驅散旁人,在病榻上向他面授機宜,之便後向全郡公開發下文書,文書指定趙佗為自己死後的繼承人,並馬上讓他代理郡尉,行使尉權。
公元前208年,任囂去世,趙佗接任南海郡尉後,按照任囂生前面授的策略,立即命人封鎖了五嶺上所有的交通要道,控制橫浦、陽山、湟谿三座關隘以斷絕與嶺北地區的一切聯繫,同時把郡內那些忠於秦朝庭的軍政官員殺的殺,撤的撤,全部換上自己的心腹,處理好自己郡內的問題後,在得到秦朝滅亡的訊息後,即於公元前206年舉兵西向,開始了為時數年的艱苦征戰,先後吞併了桂林郡象郡雒越,即甌雒國)。
公元前204年,趙佗正式公開建國稱王,自封為“南越武王”,這樣,一個南到越南中部及海南島、北達五嶺、東臨大海、西至滇黔桂交界處的南越國就誕生了,國都設於番禺(今廣州)。

南越武王時期

公元前204年,趙佗正式建立南越國,南越建國的第一年,趙佗為自號“南越武王”。南越武王趙佗元年。
南越國宮殿復原模型南越國宮殿復原模型
公元前202年初,漢高祖不承認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為趙佗所有,反而將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封給長沙王吳芮。
公元前196年夏季,漢高祖正式承認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為趙佗所有,遣陸賈封趙佗為南越王,趙佗受漢高祖所賜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南越國遂成漢朝的藩屬國
公元前181年,因呂后打算停止與南越國貿易關係,南越國不滿,於是發兵攻打漢朝長沙國數縣而去,呂后聞訊遣周灶將兵攻南越國。
公元前180年,呂后崩,漢朝命周灶罷兵歸。南越國因抗擊漢朝成功而聲威大振,乘機對東邊的閩越國用經濟手段施加影響,而對西邊的西甌、雒越等部落(即甌雒國故地)加強控制。南越武王趙佗因此而自稱“南越武帝”。
公元前179年,呂后死,漢文帝劉恆即位,派人重修趙佗先人墓,置守墓人按時祭祀,並給趙佗的堂兄弟們賞賜了官職和財物。又經丞相陳平推薦,命高祖時多次使南越的陸賈再次出使南越說服趙佗歸漢。趙佗再次接受了陸賈的勸說,除帝號復歸漢朝,但在南越國內,仍然繼續用著皇帝的名號,而趙佗始終都向漢朝稱臣,每年在春秋派人到長安朝覲。
南越國士兵復原南越國士兵復原
公元前138年,東甌國因受閩越國侵略的困擾,決定全國人民遷往漢朝江淮地區生活。東甌國故地由閩越國接收。
公元前137年,南越武王趙佗崩,其孫趙胡繼位。
越南陳朝時,趙佗被追封為開天體道聖武神哲皇帝。趙佗死後,由第二代南越王趙胡安排殯葬,下葬時製造了大量假象,以至趙佗的陵墓無跡可尋。

南越文王時期

公元前136年,南越王趙胡元年。
南越國(南越(秦末漢初趙佗建立政權))
公元前135年,閩越國在吞併了東甌國故地後版圖大增,閩越王騶郢發兵南侵南越國,在南越文王趙胡的請求下,漢武帝行圍魏救趙之計,發兵,命王恢從西邊、韓安國從北邊攻打閩越國,在外部軍事壓力之下,閩越國以王弟騶餘善為首的權貴殺閩越王騶郢以求和,東南地區一場戰禍就此避免;漢武帝趙胡入朝,然而趙胡以稱病為詞不入朝,僅遣太子趙嬰齊入朝長安宿衞。
公元前125年,南越文王趙胡重疾,趙嬰齊因而歸國,不久,趙胡崩,太子趙嬰齊歸國登極。

南越明王時期

公元前124年,南越王趙嬰齊元年。同年,趙嬰齊立其子趙興為太子、趙興之母樛氏為王后。趙嬰齊遣其子趙次公入朝長安宿衞。
南越國(南越(秦末漢初趙佗建立政權))
公元前121年,趙嬰齊向漢武帝貢獻經受訓練的大象鸚鵡
公元前113年,南越明王趙嬰齊崩,其子趙興繼位,樛氏為太后。

南越哀王時期

公元前113年,南越明王十二年。南越王趙興即位不久,漢武帝派遣安國少季勸說南越王及南越太后入朝長安,並使路博德兵駐桂陽;太后樛氏因圖內屬漢朝而與南越國相呂嘉有隙,呂嘉不願南越國歸附漢朝,漢武帝聞訊遣韓千秋與南越太后樛氏之弟樛樂率2000人往南越。
南越國(南越(秦末漢初趙佗建立政權))
公元前112年夏季,南越王趙興元年,太后與呂嘉的不和很快演變成公開衝突,當韓千秋等人一入南越國,呂嘉即攻殺南越王趙興、南越太后樛氏及漢朝使者安國少季等人,呂嘉在向南越全國各地及蒼梧秦王趙光說明後,另立南越明王趙嬰齊之子術陽侯趙建德為南越王,同時,呂嘉派兵消滅韓千秋等2000人並調動軍隊防守國境要害處。同年,漢武帝在得知韓千秋兵敗及呂嘉弒王叛漢的訊息後,決定遣兵十萬南伐南越王國。

南越術陽王時期

公元前112年夏季,南越王趙建德元年。趙建德即位不久,漢朝與南越國已處於戰爭狀態。
南越國(南越(秦末漢初趙佗建立政權))
同年秋季,漢武帝所遣的十萬大軍分四路進攻南越王國,一路由伏波將軍路博德率領,從桂陽溯耒水而上,跨越騎田嶺入連江;一路由樓船將軍楊仆率領,溯贛江而上,跨越大庾嶺入湞江;一路由戈船將軍鄭嚴及下厲將軍田甲率領,由零陵出發後,沿灕江而下至蒼梧;一路由馳義侯何遺發巴蜀兵及夜郎國兵,沿北盤江而下。計畫最終四路大軍在南越國首都番禺會師。
公元前112年冬季,路博德一軍與楊仆一軍先行會合,兩軍一同圍攻番禺,後番禺降於伏波將軍路博德,術陽侯及呂嘉出海西逃時被路博德捕獲,南越國滅亡,時為漢武帝元鼎六年,整個南越王朝歷五王,凡九十三年。

疆域

在漢朝,整個故南越國地區,即南越西甌駱越分野中都歸屬於九州中的揚州。西漢時期,嶺南地區屬九州之中的揚州東漢時期一度將南越地分屬荊州、梁州;到了晉朝重新將南越地屬於揚州。此後南越地區都屬於揚州州域。

邊界

南越國是在秦朝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立國之後,趙佗沿襲了秦朝的郡縣制。在郡的設定上,趙佗保留了南海郡和桂林郡,並把象郡拆分為交趾郡和九真郡。
南越國(南越(秦末漢初趙佗建立政權))
鼎盛時期的南越國,其疆域北至中國嶺南,南至越南中北部,“東西萬餘里”,實力稱雄。北部邊界一直到南嶺一帶,包括現代廣西北部的三江、龍勝、興安、恭城、賀州,廣東北部的連山陽山樂昌南雄、連平、和平、梅州,蕉嶺一線,大部分地區與長沙國交界;東部邊界一直到今福建西部的永定、平和、漳浦,與閩越交界;南部疆域包括整個香港澳門海南島在內,邊界一直向南到今越南中部的長山山脈以東及大嶺一線以北的地區;西部邊界到達今廣西百色、德保、巴馬、東蘭、河池、環江一帶,與夜郎、毋斂句町等國。
南越王國的疆域相當於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之地。西元前82年,漢朝將儋耳郡併入珠崖郡;公元前46年,漢朝罷棄珠崖郡,所以日後馬援又將南越國故地稱為“七郡”。

郡治

南海郡大體包括了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區域,秦時設有番禺、龍川、博羅、四會、揭陽五縣,南越國建立之後,趙佗又在此基礎上增設湞陽、含洭兩縣。其中番禺縣是南海郡的郡治,也是南越國的都城,位於現代的廣州市越秀區內。1983年,在廣州市越秀區發掘出了南越文王趙眜的陵墓,1995年和2000年,又先後在此發掘出南越國宮署御花園遺址和宮殿遺址,證實了南越國都城的確切位置。
西漢嶺南九郡西漢嶺南九郡
桂林郡包括了今廣西的大部分區域,下設的縣可考者只有布山一縣,布山縣是桂林郡的郡治,位於今廣西桂平西南(有待考證),1976年,在貴港發掘出土了羅泊灣一號墓,該墓的主人被考古學家認為是南越國桂林郡的最高官吏桂林郡監"居翁",而"居翁"是一個稱號而非一個人,"居翁"是西甌駱越族的首領,(也有一種觀點認為是蒼梧秦王)。
交趾郡九真郡包括了今越南中北部地區,下設的縣可考者只有象林縣。西於王被趙佗賜封為最高官吏

社會經濟

趙佗統治南越國廣大地域六十七年,深具獨創性並取得成功:政治上仿效漢朝制度,郡縣制分封制並行,並實施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軍事上設立將軍、左將軍和校尉制度,又分為步兵、舟步和騎兵;經濟上推廣使用鐵農具和耕牛,廢“刀耕火種”和“火耕水耨”,大量發展水稻、水果和畜牧業、漁業、制陶業、紡織業、造船業、冶鐵業,以及交通運輸和商業外貿;文化上首先是推行使用漢文,《粵記》說“廣東之文始尉佗”。凡此種種,使嶺南社會跨入漢朝主流社會的有序發展。
先秦時期,嶺南先民在南海及南太平洋沿岸開闢了以陶瓷為紐帶的交易圈,南越國時期更對外出口漆器絲織品陶器青銅器,根據出土遺物以及結合古文獻的研究表明,南越國已能製造25~30頓的木樓船,並與海外有了相當的交往,主要的貿易港口有番禺(今廣州)和徐聞(今徐聞),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漢書.地理志》記載“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有譯長,屬黃門,與應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異物,齎黃金雜繒而往。……”說明“海上絲綢之路”興起於漢武帝滅南越國之後。東漢(特別是後期)航船已使用風帆;大秦(羅馬帝國)已第一次由海路到達廣州進行貿易;中國帶有官方性質的商人也到達了羅馬。這標誌著橫貫亞、非、歐三大洲的、真正意義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廣州成為中國與古羅馬帝國的海上貿易中心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成為中原商賈締造財富傳奇的地方。《史記·貨殖列傳》說:“番禺,亦其一都會也,珠璣、犀、瑇瑁、果、布之湊”;《漢書》說:“粵地處近海,中國(即中原,筆者注)往商賈者多取富焉”;《晉書》說:“廣州包出大海,珍異所出,一篋之寶,可資數世”。

人口

南越國境內除了從中原遷入的數十萬的移民外,還有百越部落,又分成南越西甌駱越等支系部落。南越部落聚居於今廣東和廣西東部一帶,演化為今天廣東地區的壯族、瑤族、疍家等少數民族;西甌部落聚居於今廣西西江的中游以及桂江流域和越南北部的一些區域;駱越部落聚居於今廣西左江右江流域,越南紅河三角洲及貴州的西南部。西甌駱越演化為今天廣西地區的壯族、侗族、黎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等少數民族。
公元2年南越國故地人口
南海郡:1萬9613戶,9萬4253人。
鬱林郡:1萬2415戶,7萬1162人。
蒼梧郡:2萬4379戶,14萬6160人。
交趾郡:9萬2440戶,74萬6237人。
合浦郡:1萬5398戶,7萬8980人。
九真郡:3萬5743戶,16萬6013人。
日南郡:1萬5460戶,6萬9485人。
  • 南越國故地共有越人人口137萬2290,其中南越部落故地(南海、蒼梧二郡全境及鬱林、合浦二郡部份地區)的人口約30萬多;而西甌部落及駱越部落故地(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全境及鬱林、合浦二郡部份地區)的人口就有約106萬多。
  • 儋耳郡於西元前82年被併入珠崖郡,而珠崖郡於公元前46年被漢朝放棄,故此二郡總計共“二萬三千餘”戶的人口不在統計之列。

文化

語言文字

南越國除了從中原遷移過來的數十萬華夏部落使用古漢語外,本地的南越部落、西甌部落駱越部落等土著居民大部分使用古越語,分布在中國廣東、廣西兩地的粵語則就被認為保留了很多古越語的成分。南越國由於其創立者趙佗和大部分官員均來源於中原,因此漢字成為南越國的官方文字,在南越王墓和廣西羅泊灣一號墓出土的文物中,發現一些銘刻有文字的印章、銅器銀器陶器等,大部分文字為秦漢隸書。而本地的南越、西甌、駱越等土著部落一般相信只停留在刻符記事的階段。

音樂舞蹈

南越國的人民能歌善舞,在南越國的墓葬中,出土了不少的樂器,其中打擊樂器勾鑃銅鼓等,弓弦樂器等,吹奏樂器有笛等。在這些樂器中,銅鼓是最有特色的土著樂器之一,它除了作為樂器使用之外,還是古越人地方首領們權力和財富的象徵。在南越國墓葬的出土文物中還發現了不少描繪南越舞蹈的圖繪,據考古學家分析,這些舞蹈主要分為越式舞和楚式舞,越式舞種類繁多,有翔鷺舞、羽舞武舞蘆竹舞等,楚式舞只有一種,即長袖舞。
南越國(南越(秦末漢初趙佗建立政權))

陶器

據考古專家的研究,珠江流域的早期陶器有近萬年的歷史,而其中幾何形印紋陶更被認為是珠江流域先民的創造。先秦時期在中國南部出現了這個陶系,其特點是在陶器的表面裝飾有各種幾何圖形的花紋圖案。印紋陶最早的考古發現是在1914年~1915年廣東南海發現的實物。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環珠江口的香港多個島嶼及粵東海豐一帶的沙丘遺址發現了種類繁多的印紋陶,它們的分布不限於珠江流域,與福建、江西、浙江連成一片,還流傳到中原地區。
南越國(南越(秦末漢初趙佗建立政權))

風俗

南越國的南越、西甌雒越等部落和其他百越部落一樣有著獨特的風俗習慣。他們和中原華夏部落的風俗不同,他們當中的大部人很有現代潮流感,喜歡把頭髮剪得很短,喜歡在身上刺上各種顏色和花紋的文身,即中原史籍所記載的“斷髮文身”,這也是東南沿海地區及越南地區所有百越部落的習俗。
南越國(南越(秦末漢初趙佗建立政權))
《淮南子·齊俗訓》中有“胡人便於馬,越人便於舟”的記載。我國古代南方水網地區人們常以舟代步,以舟為生產工具和交通工具。人們在捕捉魚蝦的勞作中,攀比漁獲的多寡,休閒時又相約划船競速,寓娛樂於勞動、生產及閒暇中,這是遠古時競渡的雛形。由於南越國南面臨海,境內河網眾多,所以很多的越人水性很好,他們擅於利用船來進行漁獵,喜歡食用各種魚類和貝類,在一些出土的銅鼓上還描繪有他們競賽龍舟的習俗。
在中國各地多個發現有早期水稻遺存的重要遺址中,廣東英德雲嶺牛欄洞遺址是廣東發現有水稻遺存最早的遺址。發現水稻矽質體,將水稻馴化年代前推至最早1.4萬年前,並據此推斷廣東英德牛欄洞很可能是世界稻作發祥地。
古越人的房子多為“乾欄式房屋”,這類“乾欄式建築”主要流行於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濕熱多雨的地區,是一種底部栽以豎立的木樁使得居住面高離地面的木構建築,上層住人,納涼、防潮、可避毒蟲禽獸,下層或圈養牲畜。居住形式與各地域生活的自然與經濟條件有密切聯繫,而南方百越部落則住乾欄式房屋
南越國(南越(秦末漢初趙佗建立政權))

外交

漢朝

趙佗在攻滅桂林及象郡(安陽國)後開國稱王。
南越國自西元前196年第一次向漢朝稱臣後,共經歷了兩段臣屬和兩段抗衡的時期,一直到西元前112年被漢武帝所滅。
南越國首次臣屬於漢朝是從公元前196年漢高祖陸賈出使南越國,趙佗接受漢高祖的印綬開始,一直到西元前181年為止。在這個臣屬期里一方面雙方的政治、經濟來往不斷,兩國都有收益,通過貿易,嶺北獲得了南越國的特產,南越國獲得了嶺北的鐵器、馬牛等。另一方面,兩國又在互相提防,在兩國交界的關口互相都有重兵布防
南越國首次和漢朝抗衡是從公元前181年呂后對南越國實行禁絕關市的經濟封鎖,趙佗和漢朝絕裂開始,一直到西元前179年為止。在這段時間裡,趙佗脫離漢朝,公開稱帝,並出兵攻打漢朝的諸侯長沙國,呂后亦派大將和軍隊前去和南越國交戰。在這場戰爭中,因為南越國的軍隊成功阻止了漢朝軍隊的南下,使南越國的聲望大增,連閩越國都歸屬南越國。
南越國第二次臣屬於漢朝是從公元前179年漢文帝派陸賈第二次出使南越國,趙佗再次去帝號歸復漢朝開始,一直到西元前112年為止。這段臣屬期維持時間非常長,共經歷了四任南越王,總共67年。在這段時間裡,除了開國君主趙佗外,其餘君主都比較平庸,沒什麼建樹,對漢朝的依附也越來越深。第二任南越王趙眜在閩越侵犯南越時,甚至把漢武帝搬了出來,讓漢武帝出兵來對付閩越。此舉使趙佗時期就已經役屬南越國的閩越,和南越國脫離了役屬關係,而直接受制於漢朝中央,使南越國實際上被孤立起來。
南越國第二次和漢朝抗衡是從公元前112年夏季丞相呂嘉反叛,殺南越王趙興、樛太后和漢朝使者開始,一直到西元前112年冬季南越國滅國為止。此時的漢朝經過十幾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強大,曾在北方數次大敗匈奴,迫使匈奴遠走漠北。而此時的南越國內部分裂,樛太后和呂嘉之間的矛盾非常深,並最終導致了他們之間的互相殘殺。所以這次南越國的反叛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被漢武帝大敗,最終滅掉了南越國。

長沙國

長沙國位於南越國的北邊,劉邦在分封第一代長沙王吳芮時,把南越國實際統治的南海桂林、象三郡也一併分封給吳芮,所以長沙國對南越國從一開始就懷有敵意,在長沙國和南越國交界的關口長期守有漢朝派駐的重兵。長沙國因為是漢朝的一個內諸侯,所以通常漢朝對南越國的政策和外交,也就是長沙國對南越國的政策和外交。

閩越國

閩越國位於南越國的東邊,秦朝時被秦始皇所滅,設為閩中郡,國王無諸被廢。漢朝立國時,無諸因輔佐劉邦有功,於公元前202年被漢朝立為閩越王。南越國和閩越國的關係經歷了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是從公元前196年趙佗第一次臣服漢朝後開始,此時,南越國和閩越國同臣屬於漢朝,是對等的關係。
  • 第二階段是從公元前181年南越王趙佗和漢朝交戰,成功阻止漢軍南下開始,此時,南越國的聲望大增,閩越因而役屬於南越國,開始了臣屬的關係。
  • 第三階段是從公元前135年閩越王郢襲擊南越國,南越王趙眜請求漢武帝出兵,平復閩越之亂開始,這時閩越國重新歸屬漢朝中央,和南越國恢復了對等的關係。

甌雒國

蜀王蜀泮於公元前257年攻滅文郎國,於文郎國故地建立甌貉國,都於螺城(封溪,又名思龍城),,甌貉之“甌”即指代西甌部落,而甌貉之“貉”即雒,指代雒越部落。
公元前214年,秦朝南伐揚越時,甌雒國的西甌諸部落曾經推舉譯吁宋為領導以抗秦,終為秦人所滅,西甌之地成為象郡、桂林郡的一部份,而甌貉國則成為秦朝的象郡
公元前210年,任囂率軍進攻甌貉國,雙方平手,以現代的越南天德江為界,江北屬任囂,江南屬蜀泮,同時趙佗遣子趙仲始入贄甌貉國。
公元前208年,南海尉任囂死,龍川令趙佗代任囂為南海尉,2年後即兼併象郡與甌貉國。

西南夷

漢初的西南夷國家主要有夜郎、毋斂、句町等,夜郎是這些西南夷當中地域最廣的國家,疆域包括今中國貴州、雲南及四川南部地區。在公元前180年趙佗成功抗擊漢朝後,包括夜郎在內的西南夷國家都紛紛役屬於南越國,一直到南越國滅亡,都保持著一種鬆散的役屬關係。

帝王世系

王謚帝謚封號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南越武王
南越武帝
聖武神哲皇帝
西元前204年—西元前137年
別稱尉佗,恆山郡真定縣(今河北正定縣)人
南越文王
南越文帝
-
趙眜(胡)
西元前137年—西元前122年
趙佗孫、仲始子
南越明王
-
-
西元前122年—西元前113年
趙眜子
南越哀王
-
-
西元前113年—西元前112年
趙嬰齊子
術陽王
-
高昌侯、術陽侯
西元前112年
趙興的哥哥

南越王王墓

南越國一共經歷了五任國王:趙佗、趙昩、趙嬰齊、趙興和趙建德
南越王博物館南越王博物館
南越武帝.趙佗墓
南越國第一任王趙佗南越武王,西元前214年一個叫趙佗的將軍,在秦始皇的欽點南下,統一了嶺南,秦滅亡後,他自立為王。趙佗一共活了103歲。南越王趙佗墓仍未被發現,有可能南越王趙佗就是埋葬在廣州的越秀山上的某個位置。孫吳曾經派人盜掘趙佗墓,但不成功。
第二任南越文帝.趙胡墓
趙胡是趙佗的孫子、仲始的兒子。
1913年在廣州東山龜崗發現疑似南越國第二任王趙胡的古墓,1983年在廣州象崗山發現文帝行璽,確認這是趙胡文帝趙眜的陵墓。
1983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廣州城北象崗發現一座南越國時期大型石室墓。此墓鑿山為陵,深藏於象崗腹心二十米處。令人驚喜的是,墓主竟是趙佗之孫———南越文王趙眛。墓中出土了“文帝行璽”龍紐金印等一千餘件(套)珍貴文物,被譽為近年來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第二任南越王趙胡墓的發現,極大地振奮了嶺南學術界,也重燃了廣州考古隊找尋第一任南越王趙佗墓的希望之火。千百年來,神秘的趙佗陵墓一直是嶺南最大的歷史之謎,考古隊員從史書中只知道趙佗死後安葬在南越國的都城———番禺,但其具體地點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過去,廣州考古隊根據漢代王陵距離都城長安100餘公里的線索,把尋找趙佗陵墓的眼光放在離廣州幾十公里的遠郊山岡。而就在考古隊的眼皮底下,在離漢代古番禺城僅1公里的象崗,發現第二任南越王墓。
第三任南越明王.趙嬰齊墓
1983年5月,考古人員在西村一個名叫鳳凰崗的山崗,發現了一座大型南越國時期木槨墓,此墓墓道殘長7.9米,墓室長13.8米,寬5.7米,僅次於象崗南越王墓。可惜古墓被嚴重盜擾,墓室中有明顯的盜洞,令人驚異的是,盜洞中竟發現了20餘件精美玉器,有壁、璜、舞人、龍形佩飾、虎形佩飾、劍格等,這批玉器製作極為細膩考究,應是南越國王室工匠之傑作。考古人員分析,可能當年的盜墓賊盜墓時心存恐慌,忙亂中把已盜到手的一包玉器遺留了下來。後來,有專家考證,西村鳳凰崗木槨墓很可能就是當年孫權派人來廣州盜挖的第三任南越王趙嬰齊的陵墓。
第四任南越哀王趙興第五任南越術陽王趙建德
南越王第四任和第五任王在位時間都比較短,只有一年多時間。
南越國自西元前204年立國至西元前112年被漢武帝所滅,共歷五帝九十三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