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越,由部落聯盟而成的方國,是百越眾支系下的其中一支。是今天壯族、侗族、黎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等民族的祖先。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也就是從今江蘇南部沿著東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越南北部這一長達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內,是古越族人最集中的分布地區。“駱越”是活動於今越南北部至廣西南部一帶的古族群,大致在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206年之間。駱越先民最早所建立的一個古老方國,駱越文化對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近年來一些中國學者認為確認駱越古國的中心在大明山南麓,大明山是駱越文化的發祥地和駱越古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學術界公認,駱越古國的範圍北起廣西紅水河流域,西起雲貴高原東南部,東南至越南的紅河流域。駱越文化的源頭和中心在中國,主體部分也在中國。這箇中心和最早的國都就在武鳴。從歷史文獻記載的情況來看,駱越人主要聚居在左右江流域和貴州西南部及越南紅河三角洲一帶。駱越因其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特定的生產方式,創造了獨特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由於地處中原與華南、西南往來的交匯處,長期的多民族雜居、交流與融合,其文化亦具有多元色彩。其中最能體現駱越文化自身發展特點的是這一地區的青銅文化。
基本介紹
歷史,現況,
歷史
駱越國是百越支下著名的方國之一,最早見於《逸周書·王會》,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云:“路音近駱,疑即駱越。”路即駱,此說中的。《逸周書》亦稱《周書》,乃先秦古籍,多數篇章出於戰國,其中所記商周之事,必有所本。在《呂氏春秋·本味》里,又提到“越駱之菌”,漢代高誘註:“越駱Daex Roeg,國名。駱越是很早以前就居住在中國南方的古老的方國,駱越文化對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駱越有部分逐步南遷。到戰國末年,遷徙到了今越南河內一帶,成立了甌雒國,是越南京族(越南的越族)、黎族、水族、寮國龍族的祖先,創造出璀璨的“甌雒文化”,即越南東山文化。
駱越方國的存在,戰國到駱越方國於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滅亡以前,《呂氏春秋》、《史記》、《漢書》多有記載。駱越即雒越,文獻中存在的諸如“雒”、“駱”、“碓”等的寫法或是因字形與“雄”近、或就是因音近等原因在傳抄過程中從“雄”訛變而來。亦即, 根據南越木簡的發現, 各字中正確寫法的應為“雄”, 因形近訛變為“雒”、再因音近從“雒”變為“駱”, 或因形近從“雄”、“雒”、“駱”變為“貉”、“碓”。
駱越國是由先秦壯侗語族民族祖先在嶺南建立。駱越包括各部(包括但不止於):交趾部、朱鳶部、武寧部、福祿部、越裳部、寧海部、陽泉部、陸海部、武定部、懷驩部、文郎部、九真部、平文部、新興部、九德部。分布範圍包括:今廣西南寧、百色以及南到越南中北部地區。
駱越方國管轄的地域,北到潯江、黔江、紅水河以南,正北與西甌方國為鄰,西北與夜郎為鄰;東到今廣東的羅定以南西南部,與閩國和後起的南越國為鄰;東南到海南島和西沙群島、東沙群島、南沙群島;正南一度到交趾、九真;西部一度達到今雲南文山一帶,與滇國為鄰,句町國崛起以後,在廣西百色西部的西林和田林一帶與句町國為鄰。後甌駱一些上層在交趾、九真地域短期建立甌駱國,南越國崛起,於公元前204年滅甌駱國,建立交趾和九真兩郡,駱越方國南部疆域縮到今廣西崇左市、百色市、防城港市境內。
有學者認為“雒、駱、貉”等字之義為“水”, 所以《交州外域記》里所記載的“雒田”意思應該是“水田”, 而“雒民”就是“耕種水田的農民”, 掌握了灌溉設備而管理並支配土地的首長就叫“雒將”。
1976年發掘武鳴馬頭鎮西周至春秋墓群和安等秧戰國墓群,廣西西部地區的青銅文化逐漸顯露出來。韋仁義在總結武鳴馬頭這兩群先秦墓時,已把它們定為駱越人的墓地。他認為,馬頭先秦墓葬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
1,墓穴排列整齊、集中而有序,說明是一處受著一種觀念制約的公共墓地;
2,墓室方向絕大多數東西向,在436座墓中有322座為東西向,占總墓數的74%,而且絕大多數頭向東,南北向的墓很少,即使是南北向的墓也偏向東,表現了強烈的方向意識;
3,墓葬形制都是狹長小型豎穴土坑,墓坑寬度極少超過90厘米的,一般在60~70厘米之間,長寬之比往往都在4∶1以上,有的達7∶1,墓壙顯得特別狹窄;
4,元龍坡西周春秋墓有用火燒烤墓坑之俗,燒烤部位,有的在墓底,有的在墓壁,有的是填土,有的僅燒烤其中的局部;
5,隨葬品先經打碎或拆散,然後散放在填土中及墓底;
6,隨葬品少,但富有地域特色。隨葬品的組合一般是實用青銅兵器、生產工具、生活日用陶器或玉石器。陶器盛行圜底器,少見圈足器和平底器,沒有三足器,器表打磨光潔,無紋飾或僅飾繩紋。
有學者認為駱越方國管轄過的地方,留下了濃重的文化遺蹟,有大量的駱越語地名。民族稻作文化的高度發達。“那”在不同民族中聲母有變化,但韻母不變。人們開闢出田疇,就用上述這些“田”名給那個地方命名。例如有泉水灌田的地方叫做“那播”,“那”即田,如果用壯語讀naz(na2);“播”讀mboq(bo5),即壯語泉水,合起來即是“泉水田”。久而久之,那個地方便被稱為“那播”村,成了地名。“那”的地名分布最廣,在廣西,以西江、黔江、龍江以南分布最為密集,僅地圖上標的就達到1300多個,未標的就更多了,這些地方正是駱越故地。古代壯族先民——駱越人,被稱為鳥人,‘駱越’的‘駱’,壯語發音為‘luo’,‘luo’就是鳥的意思,這與越人的鳥崇拜、鳥圖騰有著淵源關係。”其女性衣服稱為“鳥衣”,大袖似鳥翅膀,衣角橢圓似鳥翼,百褶裙在臀部翹起像尖尖的鳥尾,甚至早期女性的乳罩也做成像水鳥或天鵝之態。在濮儂人的語言當中,人的命運“駱命”也稱“鳥命”。這些濃濃的駱越蹤跡,說明駱越西界曾經到今文山一帶。
現況
今後,南寧市旅遊又多了一張響亮的名片。日前,《廣西大明山駱越古都文化旅遊區概念性總體規劃》已經出爐,規劃指出,中國首個駱越文化主題園——大明山駱越古都文化旅遊景區定位為“建‘三大城’,凸現‘三大文化’”。在不久的將來,南寧市民便可在家門口漫步於“駱越古都”。
大明山是駱越古國的中心駱越是嶺南原住民族先民所建立的一個古老方國,駱越文化對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近年來有中國學者認為駱越古國的中心曾經在大明山南麓,大明山是駱越文化的發祥地和駱越古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根據已經獲得批准的兩個規劃——《大明山風景旅遊區總體規劃》和《廣西大明山風景區旅遊服務基地發展建設規劃》,大明山風景區山上與山下的開發建設已經取得合法依據。在此背景下,《廣西大明山駱越古都文化旅遊區概念性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出爐,該規劃範圍屬於大明山風景旅遊區的一部分。
駱越古都文化旅遊區位於大明山風景旅遊區的山腳主入口區和次入口區之間,該項目規劃面積663公頃,預計總投資60億元。規劃開發近期從2010年到2012年;中遠期從2013年至2020年。
亮點建成中國首個駱越文化主題園大明山駱越古都文化旅遊景區是一個以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依託,以駱越文化(駱越民俗文化、龍母文化、自然形態文化、駱越養生文化)為背景題材,以八桂民俗文化、東南亞民俗文化為延伸的文化主題旅遊度假新城。
它的主題為“神奇大明山、度假新天堂”和“奇山仙境、駱越古都”;它的主要功能是文化休閒、休閒度假和康體養生;主導產業是度假旅遊。該景區集駱越文化、東協文化、廣西少數民族文化三大文化於一體。
該文化旅遊景區將創下四個“第一”。它不僅是廣西第一個文化主題旅遊度假新城,北部灣第一個文化主題高爾夫球場,而且還是中國第一個駱越文化主題園,中國第一個國際古駱越文化研究基地和博覽中心。
- 定位建“三大城”凸現“三大文化”
大明山駱越古都文化旅遊景區的具體目標定位是“建設‘三大城’凸現‘三大文化’”。
“三大城”即生態城、文化城、建康城;“三大文化”指的是古駱越文化、東協十國文化和廣西少數民族文化。同時,該旅遊景區計畫建成古駱越文化研究基地、國際山地高爾夫休閒度假基地和文化產業創新基地;三年內建成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根據《規劃》,該文化旅遊景區的總體布局為“二區四園”,即北主入口區、南次入口區、駱越文化園、八桂民俗園、東協風情園、農業休閒園等六個園區。在《規劃》中,該旅遊文化區規劃為北主入口區和南次入口區。
北入口區將成為未來旅遊區的旅遊集散中心和公共商業行政中心。它設定有旅遊接待與行政管理、特色街區特色街區、度假酒店等,並融合餐飲、購物、文化、娛樂、住宿等綜合配套設施。此區是一個開放消費的區域,不收取門,遊客只有上山遊覽或進入駱越文化園遊覽才需要購。
南次入口區是未來次入口區和山上龍母峽谷景區的入口服務區,配套設定入口接待設施,如入口大門、遊客中心、管理設施及生態探險服務基地等,主要的項目有龍母文化體驗區、龍母峽谷生態探險服務基地、龍母文化新村、購物美食街等。
- 規劃近期初步建設駱越文化園
開發近期從2010年到2012年;中遠期從2013年至2020年。
據介紹,近期將開工建設“兩團兩線”。兩團指的是北主入口區和南次入口區這兩個主入口服務區進行相關的景點配套建設,包括初步建設駱越文化園以及龍母文化園。
兩線中的“一線”是指建設從北主入口區到南次入口區之間的道路;另外“一線”是在景區大門出來3公里處建設一條景觀大道,大道體現的是中國—東協文化風情,就是在道路兩邊修建具有東協風情的建築物,在道路兩側的綠化帶上種植東協國家的國花,以及設定有東協特色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