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尉(中國古代武官名)

都尉(中國古代武官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都尉,武官名。趙國將軍下依次為國尉、都尉,秦與漢初,每郡有郡尉,秩比二千石,輔助太守主管軍事景帝改名為都尉。西漢有掌管人員也入京畿關都尉,掌管邊郡與田的農都尉,管理歸附各族的屬國都尉,及與武事無關,掌皇帝所乘車輛的奉車都尉,掌副車之馬者稱駙馬都尉,掌樂府協律都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都尉
  • 屬性:武官名
  • 時間:秦與漢初
  • 職能:輔助太守主管軍事
都尉由來,歷代沿置,都尉演變,都尉與校尉,

都尉由來

都尉是秦漢時代重要的中高級武官。都尉一職最早出現是在戰國後期的戰事中《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戰國策-趙策-秦趙戰於長平》“秦趙戰於長平 ,趙不勝,亡一都尉。“
據《商君書·境內篇》記載“國封尉,短兵千人。將,短兵四千人”,短兵者,親衛也。
到秦楚,楚漢之際,都尉一職開始頻繁出現。《史記》《陳涉世家》:“陳涉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鴻門宴》:“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
”《傅靳蒯成列傳》“(靳歙)略梁地,別將擊邢說軍菑南,破之,身得說都尉二人,司馬﹑候十二人,降吏卒四千一百八十人。”

歷代沿置

奉車、駙馬、騎三都尉漢武帝元鼎二年初置。舊無員,或以冠常侍,或卿尹校尉左遷為之:奉車掌御乘輿車:駙馬掌駙馬:騎都尉本監羽林騎。皆武冠絳朝服,銀章青綬。秩比二千石
郡之長官,在京畿三輔或近邊的郡,於太守外還承秦制置尉,景帝時改尉為都尉。都尉專管本郡軍事戍防,其治所別立,置官屬,在郡中與太守並重,有時代行太守職務。郡都尉本為郡守副貳,側重在軍事方面協助太守,但由於邊郡的軍事防務太重,往往需要把邊郡劃分成若干個防區,因而僅靠郡都尉一人是不行的,所以許多邊郡都在不同的防區設定部都尉,類似於近世的軍分區司令
官印官印
在邊郡還有關都尉,如敦煌陽關都尉,治陽關;有玉門都尉,治玉門關;張掖有肩水、居延都尉,亦為關都尉。邊郡又置騎都尉,如天水有騎都尉,治豲道縣,安定有主騎都尉,治參□縣,均見《漢書·地理志》。此外,邊郡因有大量屯田卒,往往又設農都尉以領其事。
西漢後,用都尉為官號的範圍,由廣轉狹,除武職外,惟以宗室外戚與勛官為限。只在用兵歸暫置。又省關都尉,僅保留邊郡都尉屬國都尉,兼理民政。三國時都尉名號甚多,如建忠都尉、揚武都尉等,均系軍官。晉以宗室外戚為奉車、駙馬、騎三都尉。駙馬都尉專為帝婿之官。自魏、晉至明不變。
清朝一等輕車都尉畫像清朝一等輕車都尉畫像
唐、宋、元、明以上輕車都尉輕車都尉、上騎都尉騎都尉為三、四品勛官稱號。清以都尉為武官官階,正三品為武義都尉,從三品為武翼都尉,正四品昭武都尉從四品宣武都尉
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於民國元年(1912)一月規定軍銜等級,中等官佐稱都尉,分大、左、右三級。同年八月,北洋政府改稱中等官佐為校官。又民國初年,京師警察廳曾設都尉。

都尉演變

西漢時期,都尉一職的含義不斷擴大,景帝中二年,郡尉更名為都尉,景帝中六年,主爵中尉更名都尉,此外秦代都尉,只有都尉,關都尉,兩種職官,楚漢之際的文獻中出現騎都尉,漢代,又先後出現部都尉農都尉屬國都尉水衡都尉奉車都尉駙馬都尉等等,逐步擴大成為一個都尉體系。主要的官階品秩在
比二千石,而其他如部都尉關都尉,雖沒有直接的品秩記錄,但參考郡屬官吏的情況當在二百石,到六百石之間。
東漢時代,都尉的地位不斷下降,中興建武六年在內地郡國取消都試,省略都尉,其職由太守兼,只在邊郡繼續保持都尉及屬國都尉,或出現極端情況時,臨時設立,事了則罷。取消關都尉。在出現中二千石的品秩下,比二千石的都尉實際上已經降了半級。
魏晉時代,都尉的地位主要在第五品至第七品,總體地位呈顯下降趨勢,而且職務虛化。

都尉與校尉

都尉和校尉都是古代特別是秦漢時代重要的中高級武官。他們之間的上下關係由於歷朝歷代的不同和異處不能統一作比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