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公

沛公

沛公(Pèi gōng):指劉邦。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秦末劉邦起兵於(今江蘇沛縣),民眾立他為沛公。

基本介紹

劉邦
沛公--劉邦沛公--劉邦
禮賢下士一小吏
知人善任漢高祖
劉邦“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他領導農民起義軍推翻了秦朝的統治,又經過“楚漢戰爭”打敗了項羽,建立了強盛的西漢王朝,接著又用七年的時間,消滅了彭越、英布等異姓王的叛亂,鞏固了統一。劉邦起初不過是一個市井無賴式的人物,何以建立如此功業?他自己總結說:“夫運籌惟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為我擒也。”草莽出身的漢高祖能有這樣的見識,也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首豪邁恢宏的酒後歌,是漢高祖劉邦平息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亂在回長安的途中,路過故鄉沛縣時所唱。劉邦戎馬一生,參加了秦末農民起義,推翻了秦王朝;又經過楚漢戰爭,打敗項羽,方才取得政權,建立了西漢王朝。稱帝以後,衣不解甲,馬不卸鞍,南征北戰,粉碎諸王叛亂,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劉邦在洛陽宮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時說:出謀劃策,運籌帖幄,我不如張良;治理國家、安撫百姓,管理糧餉,我不如蕭何;統兵打仗,攻城奪池,我不如韓信。這三人都是當代的人中之傑,我能用他們,這就是我所以能得天下的原因。項羽只有一個范增卻不能用,這就是項羽失敗的原因。劉邦的分析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知人善任對他成功的重要性。
公元前256年,劉邦出生在沛豐邑中陽里(今江蘇豐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他的父母親連名字都沒有,司馬遷在《史記》中只好寫“父曰太公,母曰劉媼”(猶今語老頭子、老太婆)。劉邦原名季,就是“老三”,直到做了皇帝,才改名為邦。
劉邦年輕時就胸懷大志。有一次,他在鹹陽服徭役,正巧碰到秦始皇出巡天下。他見了那一派壯偉景象後,不禁讚嘆說:大丈夫應當象這個樣子!
劉邦30歲時,當了秦朝沛縣的鄉村小吏“泗水亭長”。他為人豁達大度,胸懷開朗,做事很有氣魄,三教九流很多人都和他合得來。豐縣的蕭何、周勃、沛縣的曹參夏侯嬰王陵樊噲等人都是他的好朋友。這些人後來都成了劉氏領導集團的重要成員。
單父(今山東單縣)人呂公十分欣賞劉邦的風度,把女兒嫁給了他。呂公的女兒名雉,就是呂后
有一次,劉邦作為亭長負責送一批沛縣的農民去鹹陽驪山服役,路上陸續有人逃亡。劉邦想,這樣下去,到驪山時,勢必逃光。到了豐邑西面的湖沼地帶,在澤中亭留宿時,他乘夜晚把農民都給放了,並對農民們說:你們都跑吧,我也從此逃亡去了。農民們都很感動,當場就有十多名表示願跟劉邦一起逃亡。劉邦很高興,帶了他們連夜逃往亡、碭山區(今河南省永城縣東北),準備伺機而動,據《史記》記載,在逃亡途中曾遇到一條大白蛇當道。劉邦毫不畏縮,衝上前去。—劍把蛇斬為兩裁,後來便傳說那白蛇是白帝之子,而劉邦是赤帝之子。這樣說當然有利於爭取民心,為劉邦後來稱帝做輿論準備。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昏庸無道。權宦趙高當政,指鹿為馬,腰斬李斯,毒殺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並且變本加厲地以嚴刑峻法和繁徭苛稅施之於民,把黎民百姓逼上了死路。“赤衣塞路,群盜滿山”,人心思亂,海內沸騰。陳勝、吳廣首先發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起義的狂飆風靡一時。劉邦積極回響.在陳勝“張楚”政權建立後一個月,劉邦和蕭何、曹參等人就輕取沛縣,宣布起義,並被擁為首領,稱沛公。
在起義的過程中,劉邦結識了張良,知人善任的劉邦一眼就看到了張良才華不凡,他讚揚張良說:“運籌策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子房(張良,字子房)功也!”於是任命張良為廄將,隨同自己作戰。
這時,陳勝、吳廣的起義已成失敗之勢。鑒於形勢需要,劉邦決定和項梁、項羽叔侄聯合。項梁、項羽是楚國貴族的後裔,他們是在陳勝起義後兩個月殺會稽郡守起義的。各路起義軍在彭城召開軍政會議,根據當時的形勢決定兵分兩路:一路以項羽、范增等率領北上,救被秦軍攻擊的趙地;一路由劉邦帶領本部人馬,加上陳勝餘部、項梁的一部分散兵,西進關中,攻占鹹陽。並約定先入鹹陽者為王。
和秦軍相比,劉邦的西征軍力量很薄弱,儘管沒遇到秦軍主力抗擊,但開始的幾個月只能在山東、河南交界處徘徊。這時高陽有個飽讀經書的儒生酈食其來獻策。據說劉邦正在洗腳,連腳也沒擦就來迎接。後來採納了酈食其的建議,攻占了陳留,補充了兵力和糧草,為進軍鹹陽奠定了基礎。劉邦封酈食其為廣野君,並用他弟弟酈商為將,跟隨自己轉戰南北。
占領鹹陽後,面對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富麗堂皇的宮殿樓台、千嬌百媚的宮娥美女,劉邦真有點樂不思蜀了。但在蕭何等人的勸諫下,還軍霸上(今陝西西安市),向老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安定了人心,受到老百姓的歡迎。這時候,項羽也氣勢洶洶地來到鹹陽,駐軍新豐(今陝西臨潼縣東北)鴻門(今臨潼縣東項王營)。他看到劉邦先入關,勃然大怒,準備進攻劉邦。當時項強劉弱,劉邦只能暫時妥協,來到鴻門請罪,項羽在此設宴招待,這就是著名的“鴻門宴”。宴會上項羽的部下幾次想殺劉邦沒有得逞,而項羽本人又沒有下決心,使劉邦虎口脫險。後來,項羽自立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把關中封給三個秦朝的降將,企圖把劉邦關在巴蜀。而項羽自己則帶著從鹹陽宮中擄來的財寶、美女,回到彭城。
劉邦臥薪嘗膽,積極備戰,他任命蕭何坐鎮後方,親自登台拜韓信為大將,經過四年的艱苦戰爭,終於在垓下徹底打敗項羽,項羽兵敗自殺,這就是“楚漢之爭”。
劉邦打敗項羽後,在山東定陶稱帝,國號漢,他就是漢高祖漢朝建立後,內部又出現了以異姓王為代表的分裂活動,這些異姓王是劉邦為了打敗項羽,籠絡人心而分封的,戰爭勝利後,這些異姓王又起來造反。劉邦首先計斬了齊王韓信,又北征陳稀,消滅了韓王信,最後智除了梁王彭越,東平淮南王英布,終於完成了國家的統一,鞏固了中央集權。國家穩定後,劉邦在政治上沿襲秦制,中央置三公九卿,地方行政機構基本是郡縣制。並令蕭何根據秦律,制訂漢律九章。九章律之外.叔孫通又作漢律十八篇,合成漢律的全部內容;後來,又採納叔孫通的建議,制定了一整套朝見儀式和等級制;在經濟上,重農抑商,獎勵耕戰,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
公元前195年4月25日,叱吒風雲的漢高祖去世,終午62歲。劉邦披堅執銳,戎馬一生,“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首尾16年。他結束了群雄割據、四分五裂的混戰局面,重建和鞏固了一度中斷了的由秦始皇首創的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劉邦雄才大略,辦事果敢,特別是知人善任對他的成功起了巨大的作用。劉邦用人不管什麼出身,只要有一定才能就量才錄用,論功行賞。如蕭何、曹參,原來都是沛縣的小吏,蕭何以功任丞相,封酇侯,曹參任齊相國,封平陽侯。陳平出身貧賤,以護軍中尉隨著劉邦南征北戰,“六出奇計”,封曲逆候。樊噲是殺狗謀生的,屢建奇功,封舞陽侯。酈商是高陽地區的農民起義領袖,封曲周侯,任趙相國。張良,出身貴族,成了劉邦的主要謀士,封留侯,任太子少傅
劉邦還注意隨時選拔新的人才。婁敬就是一例。婁敬原來是齊國推車子的腳夫,因為建議遷都、徙豪族,被任為郎中。
更難得的是劉邦能恰當地使用這些人,實現自己的目標。蕭何擅長管理行政、經濟,劉邦讓他建設關中根據地,後來當丞相。張良、陳平足智多謀,讓他們當參謀。酈食其、陸賈擅於辯論,嫻於詞令,就派他們搞外交,“常為說客,馳使諸侯。”叔孫通懂禮儀,劉邦讓他管理宗廟禮儀。張蒼懂天文、數學等自然科學,劉邦就任命他做計相,為漢朝編制曆法,定度量衡。在劉邦知人善任的用人路線下,這些人為統一事業,發揮了各自的專長,作出了各自的貢獻,和項羽的任人唯親,剛愎自用,獨斷專行,不會用人恰成鮮明的對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