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

太史公

太史公是西漢武帝時期設立的官職名稱。位在丞相上,是我國古代官方史料的專職記錄者。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遷死後,宣帝以其官為令,行太史公文書而已。漢宣帝時期把太史公降為太史令,太史令的職權也大大削弱,僅僅行文書而已。最著名的太史公就是《史記》作者司馬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史公
  • 官職:位在丞相上
  • 設定時期:西漢武帝時期
  • 代表人物:司馬遷
由來,具體職權,司馬遷,簡介,人生經歷,受刑與抱負,

由來

1、司馬遷在《史記》中的對其父司馬談稱呼及自稱。
註:後人(即白話《史記》)為了區分,一般稱司馬談為(老)太史公。
史記》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遷;卒三歲而遷為太史令
漢書》卷六十二:自司馬氏去周適晉,分散,或在衛,或在趙,或在秦。其在衛者,相中山。在趙者,以傳劍論顯,蒯聵其後也。在秦者錯,與張儀爭論,於是惠王使錯將兵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錯孫蘄,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夏陽。蘄與武安君坑趙長平軍,還而與之俱賜死杜郵,葬於華池。蘄孫昌,為秦王鐵官。當始皇之時,蒯聵玄孫昂為武信君將而徇朝歌。諸侯之相王,王昂於殷。漢之伐楚,昂歸漢,以其地為河內郡。昌生毋懌,毋懌為漢市長。毋懌生喜,喜為五大夫,卒,皆葬高門。喜生談,談為太史公。
綜上所訴: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一直為太史公,而司馬遷既是太史公,也是太史令。
2、太史公是西漢武帝時期設立的官職名稱。
史記·孝武本紀》:“太史公、祠官寬舒等曰:‘神靈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泰畤壇以明應。令太祝領祀,秋及臘間祠。三歲天子一郊見。’”
司馬遷繼任父職為太史公,寫出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史記太史公自序記載:集解如淳曰:“漢儀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遷死後,宣帝以其官為令,行太史公文書而已。”衛宏的《漢舊儀》是專門記載西漢制度的著作,衛宏是東漢初期的著名學者,對西漢制度、禮儀有專門的研究,他的論述是準確的。他在《漢舊儀》中記載:太史公秩二千石,卒史皆秩二百石。太史公是崇天敬神的漢武帝特意設定的,正義虞喜志林云:“古者主天官者皆上公,自周至漢,其職轉卑,然朝會坐位猶居公上。尊天之道,其官屬仍以舊名尊而稱也。”漢宣帝時期把太史公降為太史令,不再讓司馬遷子孫再世襲擔任太史公職務,太史令的職權也大大削弱,僅僅行文書而已。
3、太史公軼事
太史公·司馬遷曾特為何氏安徽廬江開基始祖庶公(別號:自修,軒轅黃帝第60世耳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遠祖)像題詞:
《像贊》
更名改姓, 因避強秦。寧去候統 ,甘為庶民。
承先啟後, 繼舊開新。既明且哲, 以保其身。
——太史公·司馬遷
(節錄自《何氏族譜總譜》)

具體職權

太史公的具體職權不僅有太史令的職責,還有選拔人才的職責。《漢書》記載: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為尚書、御史、史書令史。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又稱《太史公記》、《太史記》,至東漢末年才百稱為《史記》。
史記》中,有《太史公自序》。

司馬遷

簡介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前86年),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太史公自序》龍門,龍門山,很有名氣。傳說大禹曾在龍門開山治水。龍門山的南面是黃河。司馬遷的家正好在黃河、龍門之間。當地名勝古蹟很多。司馬遷從小在飽覽山河名勝的同時,也有機會聽到許多歷史傳說和故事。)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於公元前87年,48歲終。現司馬遷墓祠,在韓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鎮南門外,位於黃河西岸的梁山東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史公

人生經歷

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

受刑與抱負

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據《漢書·藝文志》著錄,司馬遷有賦八篇,但大都不傳,只有《悲士不遇賦》保存在唐歐陽詢等編纂的《藝文類聚》卷三十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