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是唐代文學家、書法家歐陽詢令狐德棻陳叔達裴矩趙弘智袁朗等十餘人於武德七年(624年)編纂而成的一部綜合性類書,該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類書,它保存了中國唐代以前豐富的文獻資料,尤其是許多詩文歌賦等文學作品。全書共一百卷,一百萬餘字;徵引古籍一千四百三十一種,分門別類,摘錄彙編。

《藝文類聚》與《北堂書鈔》、《初學記》、《白氏六帖》合稱“唐代四大類書”。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藝文類聚
  • 主編歐陽詢
  • 類別:綜合性類書
  • 字數:一百餘萬字
  • 成書時間:唐武德七年(624)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成書過程,作品鑑賞,作品主題,編纂特色,不足之處,後世影響,作品評價,版本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藝文類聚》共一百卷,約一百萬餘字。全書分天、歲時、地、州、郡、山、水、符部、帝王后妃、儲宮、人、禮、樂、職官、政治、刑法、雜文、戰伐、產業、衣冠、食物、雜器物、巧藝、方術、百穀、鳥、獸、鱗介、祥瑞、災異等四十六部(《四庫全書總目》稱“為類四十有八”。《燕京大學圖書館目錄初稿·類書之部》又稱“凡分四十七門”。數字上的歧異,都由於對原書卷八十一(藥香草部上)和卷八十二(草部下)的計算法不同所致。《總目》大約把藥、香、草作為三部計。《燕大目》則明確以“藥香草部上”為一部,“草部下”為一部。有人覺得,既是標為“上”“下”,其他各部也有占許多卷的和分上下卷的,但計部時只作一部,因此,為了統一計算標準,八十一、八十二兩卷應該作為一部計,故共有四十六部),部下分目,共七百二十七子目。每目之下,先錄記事,即摘錄經、史、子等書籍中的有關資料;後錄有關詩賦贊表。該書分類按目編次,故事在前,均注出處。所引詩文,也均註明時代、作者和題目,並按不同的文體,用“詩”“賦”“贊”“箴”等字標明類別。在正文前有歐陽詢序一篇。全書徵引古籍一千四百三十一種,保存了唐代以前大量的詩文歌賦等珍貴文學作品,其中許多篇章早已失傳。

作品目錄

藝文類聚目錄
卷數部名目名
第一卷
天部上
天 日 月 星 雲 風
第二卷
天部下
雪 雨 霽 雷 電 霧 虹
第三卷
歲時部上
初 夏 秋 冬
第四卷
歲時部中
元正 人日 正月十五日 月晦 寒食 三月三 五月五 七月七 七月十五 九月九
第五卷
歲時部下
社 伏 熱 寒 臘 律 歷
第六卷
地部
地 野 關 岡 岩 峽 石 塵
州部
冀州 揚州 荊州 青州 徐州 兗州 豫州 雍州 益州 幽州 并州 交州
郡部
河南郡 京兆郡 宣城郡 會稽郡
第七卷
山部上
總載山 崑崙山 嵩高山 華山 衡山 廬山 太行山 荊山 鐘山 北芒山 天台山
首陽山 燕然山 羅浮山 九疑山
第八卷
山部下
虎丘山 蒜山 石帆山 石鼓山 石門山 太平山 岷山 會稽諸山 交廣諸山
水部上
總載水 海水 河水 江水 淮水 漢水 洛水
第九卷
水部下
壑 四瀆 濤 泉 湖 陂 池 溪 谷 澗 浦 渠 井 冰 津 橋
第十卷
符命部
符命
第十一卷
帝王部一
總載帝王 天皇氏 地皇氏 人皇氏 有巢氏 燧人氏 太昊庖犧氏 帝女媧氏
炎帝神農氏 黃帝軒轅氏 少昊金天氏 顓頊高陽氏 帝嚳高辛氏 帝堯陶唐氏
帝舜有虞氏 帝禹夏後氏
第十二卷
帝王部二
殷成湯 周文王 周武王 周成王 漢高帝 漢文帝 漢景帝 漢武帝 漢昭帝 漢宣帝
後漢光武帝 漢明帝 漢和帝
第十三卷
帝王部三
魏武帝 魏文帝 吳大帝 晉武帝 晉元帝 晉成帝 晉康帝 晉穆帝 晉簡文帝
晉孝武帝 宋武帝 宋孝武帝
第十四卷
帝王部四
齊高帝 齊武帝 齊明帝 梁武帝 梁元帝 北齊文宣帝 陳武帝 陳文帝 陳宣帝
第十五卷
后妃部
后妃
第十六卷
儲宮部
儲宮 太子妃 公主
第十七卷
人部一
頭 目 耳 口 舌 發 髑髏 膽
第十八卷
人部二
美婦人 賢婦人 老
第十九卷
人部三
言語 謳謠 吟 嘯 笑
第二十卷
人部四
聖 賢 忠 孝
第二十一卷
人部五
德 讓 智 性命 友悌 交友 絕交
第二十二卷
人部六
公平 品藻 質文
第二十三卷
人部七
鑒誡
第二十四卷
人部八
諷 諫
第二十五卷
人部九
說 嘲戲
第二十六卷
人部十
言志
第二十七卷
人部十一
行旅
第二十八卷
人部十二
遊覽
第二十九卷
人部十三
別上
第三十卷
人部十四
別下 怨
第三十一卷
人部十五
贈答
第三十二卷
人部十六
閨情
第三十三卷
人部十七
寵幸 遊俠 報恩 報仇 盟
第三十四卷
人部十八
懷舊 哀傷
第三十五卷
人部十九
妒 淫 愁 泣 貧 奴 婢 傭保
第三十六卷
人部二十
隱逸上
第三十七卷
人部二十一
隱逸下
第三十八卷
禮部上
禮 祭祀 郊丘 宗廟 明堂 辟雍 學校 釋奠
第三十九卷
禮部中
巡守 籍田 社稷 朝會 燕會 封禪 親蠶
第四十卷
禮部下
冠 婚 謚 吊 冢墓
第四十一卷
樂部一
論樂
第四十二卷
樂部二
樂府
第四十三卷
樂部三
舞 歌
第四十四卷
樂部四
琴 箏 箜篌 琵琶 筍虡 簫 笙 笛 笳
第四十五卷
職官部一
總載職官 諸王 相國 丞相 冢宰
第四十六卷
職官部二
太尉 太傅 太保 祭酒 博士
第四十七卷
職官部三
大司馬 司徒 司空 儀同 特進
第四十八卷
職官部四
錄尚書 尚書令 僕射 吏部尚書 尚書 吏部郎 侍中 黃門侍郎 散騎常侍 給事中
中書令 中書侍郎 驃騎
第四十九卷
職官部五
騎太常 衛尉 太僕 廷尉 鴻臚 司農 將作 光祿大夫 太子詹事太子中庶子 太子舍人
第五十卷
職官部六
刺史 尹 太守 令長
第五十一卷
封爵部
總載封爵 親戚封 功臣封 遜讓封 外戚封 婦人封 尊賢繼絕封
第五十二卷
治政部上
論政 善政 赦宥
第五十三卷
治政部下
錫命 薦舉 奉使
第五十四卷
刑法部
刑法
第五十五卷
雜文部一
經典 談講 讀書 史傳 集序
第五十六卷
雜文部二
詩 賦
第五十七卷
雜文部三
七 連珠
第五十八卷
雜文部四
書 檄 移 紙 筆 硯
第五十九卷
武部
將帥 戰伐
第六十卷
軍器部
牙 劍 刀 匕首 鋏 弓 箭 弩 彈 槊
第六十一卷
居處部一
總載居處
第六十二卷
居處部二
宮 闕 台 殿 坊
第六十三卷
居處部三
門 樓 櫓 觀 堂 城 館
第六十四卷
居處部四
宅舍 庭 壇 室 齋 廬 道路
第六十五卷
產業部上
農 田 園 圃 蠶 織 針 市
第六十六卷
產業部下
田獵 釣 錢
第六十七卷
衣冠部
衣冠 貂蟬 玦珮 巾帽 衣裳袍 裙襦 裘 帶
第六十八卷
儀飾部
節 黃鉞 鼓吹 相風 漏刻
第六十九卷
服飾部上
帳 屏風 幔 簟 薦席 案 幾 杖 扇 麈尾
第七十卷
服飾部下
枕 被 縟 如意 胡床 火籠 香爐 步搖 釵 梳枇 囊 鏡 襪
第七十一卷
舟車部
舟 車
第七十二卷
食物部
食 餅 肉 脯 醬 鮓 酪蘇 米 酒
第七十三卷
雜器物部
鼎 槍 缽 塸 盤 樽 卮 杯 碗
第七十四卷
巧藝部
射 書 畫 圍棋 彈棋 博 樗蒲 投壺 塞 藏鉤 四維 象戲
第七十五卷
方術部
養生 卜筮 相 疾 醫
第七十六卷
內典部上
內典
第七十七卷
內典部下
寺碑
第七十八卷
靈異部上
仙道
第七十九卷
靈異部下
神 夢 魂魄
第八十卷
火部
火 烽燧 燈 燭 庭燎 灶 薪炭灰 煙
第八十一卷
藥香草部上
藥 空青 芍藥 百合 兔絲 女蘿 款冬 天門冬 芣苡 薯預 菖蒲 術 草 蘭 菊
杜若 蕙 蘼蕪 鬱金 迷迭 芸香 藿香 鹿蔥蜀葵 薔薇 藍 慎火 卷施
第八十二卷
草部下
芙蕖 菱 蒲 萍 苔 菰 荻 蓍 茗 茅 蓬 艾 藤 菜蔬 葵 薺 蔥 蓼
第八十三卷
寶玉部上
寶 金 銀 玉 圭
第八十四卷
寶玉部下
璧 珠 貝 馬瑙 琉璃 車渠 玳瑁 銅
第八十五卷
百穀部
谷 禾 稻 秔 黍 粟 豆 麻 麥
布帛部
素 錦 絹 綾 羅 布
第八十六卷
果部上
李 桃 梅 梨 甘 橘 櫻桃 石榴 柿 樝 柰
第八十七卷
果部下
棗 杏 栗 胡桃 林檎 甘薯 沙棠 椰 枇杷 燕薁 檖 蒟子 枳椇 柚 木瓜
杜梨 芋 楊梅 蒲萄 檳榔 荔支 益智 椹 芭蕉 甘蔗 瓜
第八十八卷
木部上
木 松 柏 槐 桑 榆 桐
第八十九卷
木部下
楊柳 檉 椒 梓 桂 楓 豫章 無患 朱樹 君子 樅 檜 茱萸 楠 柞 楸 櫟
楛 靈壽 女貞 長生 木槿 樗 木蘭 夫栘 橚 若木 合歡 杉 並閭 荊 棘
黃蓮 梔子 竹
第九十卷
鳥部上
鳥 鳳 鸞 鴻 鶴 白鶴 黃鵠 雉 鶡
第九十一卷
鳥部中
孔雀 鸚鵡 青鳥 雁 鵝 鴨 雞 山雞 鷹 鷂
第九十二卷
鳥部下
烏 鵲 雀 燕 鳩 鴟 反舌 倉庚 鷦鷯 啄木 鴛鴦 鵁鶄 鸂鶒 白鷺 鷿鵜 鷗
鵬 精衛 翡翠 服鳥
第九十三卷
獸部上
馬 騊駼
第九十四卷
獸部中
牛 驢 駱駝 羊 狗 豕
第九十五卷
獸部下
象 犀 兕 駁 貔 熊 鹿 獐 兔 狐 猿 獼猴 果然 狌狌 貂 鼠
第九十六卷
鱗介部上
龍 蛟 蛇 龜 鱉 魚
第九十七卷
鱗介部下
螺 蚌 蛤 蛤蜊 烏賊 石劫
蟲豸部
蟬 蠅 蚊 蜉蝣 蛺蝶 螢火 蝙蝠 叩頭蟲 蛾 蜂 蟋蟀 尺蠖 蟻 蜘蛛 螳螂
第九十八卷
祥瑞部上
祥瑞 慶雲 甘露 木連理 木芝 龍 麟
第九十九卷
祥瑞部下
鳳皇 鸞 比翼 烏 雀 燕 鳩 雉 馬 白鹿 狐 兔 騶虞 白狼 比肩獸 龜 魚 鼎
第一百卷
災異部
旱 祈雨 蝗 螟 蟊 賊 蜮

成書過程

隋末大亂,經籍圖書大量散失。唐王朝建國初年,李淵父子一面繼續用武力削平各地敵對的軍事力量,一面大興文治,安定民心,以鞏同剛剛建立起來的李唐政權。武德五年(622),李淵發布《命蕭瑀等修六代史詔》,同年,秘書丞令狐德棻奏請購募遺書,由朝廷組織圖書典籍的整理工作。於是,唐高祖李淵敕令,歐陽詢任主編,令狐德棻陳叔達裴矩趙弘智袁朗等十餘人參與編寫《藝文類聚》。該書歷時3年,於武德七年(624年)成書。全書共一百卷,一百萬餘字。徵引古籍一千四百三十一種,分門別類,摘錄彙編。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藝文類聚》在內容取捨上表現出了鮮明的儒家正統觀點及其倫理、道德、教育等主要主題。凡是與儒家思想有關的重要概念和範疇,如符命、帝王、后妃、聖、賢、忠、孝、德、讓、智、孝悌、交友、言志、宗廟、社稷等都列有專題,並附有充實的詩文內容,使讀者可以從多種角度去感受;在提高文學方面修養的同時,又能夠加深認識儒學的基本思想和概念。

編纂特色

歐陽詢在《藝文類聚》序中對於前代類書分別指出其不足之處:有的偏重於文,如晉摯虞的《文章流別》和南朝梁蕭統的《昭明文選》;有的偏重於事,如魏文帝曹丕敕修的《皇覽》和南朝梁徐勉領銜編修的《華林遍略》。將文和事分割開來的編纂方法不便於後人使用,因而《藝文類聚》的編纂便克服上述兩者的不便,把文和事統一起來,編在一書中,這樣可以達到“覽者易為功,作者資其用”的目的,實為開創之舉。
《藝文類聚》采輯經史子集各種書中的材料,分類編次,故事居前,詩文在後,大致按作品時代的先後順序排列;所引故事,都注出書名,所引詩文,都注出時代、作者和題目,並按不同的文體用“詩”、“賦”、“贊”、“箴”等字標明類別,便於查考,其體例於諸類書中為最善。

不足之處

《藝文類聚》的內容去取、材料歸類雖然較好,但也有些地方,不夠合適。例如《帝王部》三國不錄蜀漢,北朝只載高齊;《雜文部》附紙、筆、硯,而《武部》不收刀、匕首等物,卻另立《軍器部》一門。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歷說:“繁簡失宜,分合未當。”這大約是因為這部書成於眾人之手,沒有好好整理,所以內容不免欠妥,體例未能統一。書內還收錄了較歐陽詢晚出的作者蘇味道李嶠宋之問沈佺期四個人的詩,顯為後人增入。其中引證,亦有錯誤。例如《藝文類聚》《草部》下《蒲》引《史記》:“趙高將為亂,先設驗獻蒲以為脯,惑二世,有言蒲者誅之。”查《史記·秦二世紀》,根本沒有這回事。可能是此說曾見他書,而被張冠李戴弄錯了的。又同書卷七十三把《漢書》的“長陵一抔土”的“抔”字誤作“杯”字,收入《雜器物部》的《杯》類,也是錯誤。

後世影響

為解決文章事件各自一類不便查閱的問題,在《藝文類聚》中,歐陽詢新創體例,事與文兼,匯為一書,這個體例,對後世影響很大。宋人的《事文類聚》、清代官修的《淵鑒類函》都模仿它;明代的《永樂大典》和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實際上也都採用了這個體例。
《藝文類聚》一出,其他類書都被淘汰。另外該書所徵引古籍已大多亡佚,自漢代至隋代的詞章名篇多賴該書得以流傳,因此該書歷來為輯佚、校勘工作所資鑒。
《藝文類聚》是繼《文選》之後編寫的既有特色,內容又十分豐富的文學教材,為經書之外最重要的儒學教材之一,在當時及後世的文化教育領域中頗有影響。

作品評價

南宋藏書家、目錄學家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所載詩文賦頌之屬,多今世所無之文集。”
明朝文學家、藏書家高儒:“漢魏六朝之文,獨賴《文選》、《藝文類聚》之存。不然,幾至泯滅無聞矣。”
清代文學家永瑢、文學家紀昀主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繁簡失宜,分合未當。”“於諸類書中,體例最善。”
近代文論家汪紹楹《校藝文類聚序》:“《藝文類聚》改善了以往類書的偏重類事,不重采文,以及隨意摘句,不錄片段的缺點,予後人以研究上的便利。”

版本信息

《藝文類聚》主要版本有:
南宋紹興年間的浙江刊本。
正德十年(1515)無錫華氏雪堂銅活字版印本。
嘉靖七年(1528)胡纘宗刻小字本。
明嘉靖九年(1530)鄭氏宗文書堂坊刻本。
萬曆十五年(1587)秣陵王元貞刊本(此本甚劣)。
光緒五年(1879)成都宏達堂本,該本是以明萬曆王元貞校刊本為底本的翻刻大字本。版框規格:26.8厘米×18.3厘米,半葉11行,行20字。單魚尾,白口,左右雙邊。全書40冊、100卷,100萬餘字。卷前有《重刊藝文類聚序》、明福建布政使湯聘尹、唐弘文館學士歐陽詢撰寫的序文。
光緒五年(1879)四川華陽宏達堂翻王元貞刊本(多訛誤)。
1959年上海圖書館以所藏宋紹興刻本照原版式影印,線裝16冊,上下兩函。
1965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印行斷句排印本,由汪紹楹校訂,精裝兩冊,這是《藝文類聚》自有刻印本以來比較完善的一個版本。
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據1965年中華書局版重版,改正了個別明顯的斷句失誤之處,又附錄了由李劍雄等人所編制的索引(包括人名和書名兩部分);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次重印。

作者簡介

歐陽詢(557—641),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字信本,唐代書法家、文學家, “楷書四大家”之一,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為“唐初四大家”,與虞世南並稱“歐虞”。歐陽詢的書法造詣極高,其楷書法度嚴謹,正中見險,骨氣勁峭,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後世稱為“歐體”。其傳世碑刻有《房彥謙碑》、《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虞恭公碑》、《化度寺邕禪師塔銘》等;存世墨跡有《夢奠帖》、《卜商帖》、《張翰帖》等;編著《藝文類聚》一百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