偰哲篤

偰哲篤(約1298年——1358年),字世南,畏兀兒族合剌普華之孫,在蒙元屬於色目人1315年,以龍興(今江西南昌)籍登進士第,與馬祖常歐陽玄等著名文士為同年。任泗州同知,自太常出任陝西諸道行御史台監察御史1329年,改任江南諸道行御史台監察御史,散階奉議大夫。又任廣西海北道肅政廉訪司僉事。1335年伯顏剷除燕鐵木兒家族勢力,獨攬大權。偰哲篤於廣西海北道肅政廉訪司僉事任上棄官歸溧陽1340年脫脫推翻伯顏專政,偰哲篤任中書省左司員外郎參修《遼史》。1347年,陞工部尚書、同僉樞密院事。1349年,陞遷江浙行省參知政事,十一月召任司農少卿1350年吏部尚書,偰哲篤立主所提議的新鈔法,反對呂思誠,次年由寶泉提舉司督領,始鑄「至正通寶錢」,印「至正交鈔」,令民間與「至元寶鈔」及歷代銅錢並用,本為抑制鈔幣貶值,但因無充足金銀為鈔本,濫印紙幣,反導致惡性通貨膨脹,變鈔失敗,新的鈔法反使經濟更加惡化。治平二年(1352年),遷江西行省右丞,然而因江西已為徐宋徐壽輝光復,無法就任。於是拜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治平三年(1353年),行省以左丞偰哲篤陪同親王完者禿鎮守高郵,五月張士誠兵攻高郵,偰哲篤以及省憲官等都逃走了。治平四年(1354年),哈麻任左丞相,打擊了脫脫一派勢力,偰哲篤被免官。龍鳳四年(1358年),偰哲篤憤而自殺。

基本介紹

  • :世南
  • 所處時代:元末明初
  • 民族族群:畏兀兒族
  • 出生日期:1298年
  • 逝世日期:1358年
  • 本名:偰哲篤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親屬成員,

人物生平

高昌偰氏,其先祖本突厥種,暾欲谷生於唐朝,諳熟中國典籍制度與軍事戰略,女兒婆匐嫁毗伽可汗默棘連可敦暾欲谷突厥汗國表現出政治才能,當時突厥既面臨奚、契丹等部族的威脅,默棘連都找他參謀。暾欲谷本是突厥下衛官,在闕特勤盡殺下衛官之時,因其女兒是毗伽可汗可敦而免死。
毗伽可汗卒後,突厥大亂。暾欲谷之女婆匐可敦遂率眾歸唐,被封為賓國夫人。在其子登利可汗年幼之時,她與臣下相勾結干預國政,「不為番人所伏」。婆閣之所以歸唐,與此大有關係。此後,突厥之地為回紇所有,暾欲谷子孫「遂相回紇」。其後裔逐漸融於回紇,成為畏兀兒,也成為回紇汗國的一股重要政治勢力,逐漸接受了回紇人的宗教信仰,先後信仰摩尼教十世紀後高昌回鶻又接受了佛教。
唐文宗開成五年(840年回紇汗國滅亡,分三支舉族西遷,分別建立河西回紇汗國、高昌回鶻王國喀喇汗王朝暾欲谷後代是進入高昌回鶻王國的一支。此後家族譜系斷裂,至高昌回鶻王國國相克直普爾時,已經過去有230年之久。因此,在《沙溪偰氏宗譜》中,將克直普爾列為第二世祖。從克直普爾始,祖系線索是明晰的。岳弼為第三世祖,亞思弼為第四世祖,仳俚伽普華是第五世祖。
至克直普爾,他們世襲為國相,是高昌回鶻王國的顯赫家族,高昌回鶻王國附屬西遼,克直普爾被西遼授以答剌罕、太師大丞相,「總管內外藏事,故國人稱之日藏赤立。」子岳弼,仍襲國相、答剌罕、阿大都督、太師大丞相,兼管內外藏事。岳弼有子七人,分別為達林、亞思弼、衢仙、博哥、博禮、合剌脫因、多和思。
亞思弼長子仳俚伽普華(又音譯作仳俚伽帖穆爾)天資聰慧,年十六而為國相。時正值蒙古興起,國王向仳俚伽普華問計。仳俚伽普華遂建議回紇王殺西遼少監,然後舉部歸順蒙古汗國
嘉定二年(1209年),時為相國的仳俚伽普華策劃了高昌回鶻王國刺殺西遼監國的事件,國王巴而術阿而忒的斤投歸鐵木真,蒙元改譯為畏兀兒國,成為屬國,巴而術阿而忒的斤鐵木真賜為第五子,並招為女婿。因策劃反叛西遼,仳俚伽普華受到鐵木真的器重。但隨後有人進讒,仳俚伽普華無以辯駁,遂以其15歲的弟弟岳璘帖穆爾為質,投奔蒙古。後因鐵木真之弟鐵木哥斡赤斤需要一位老師,岳璘帖木爾被選為其師。兒子合剌普華又受到忽必烈的賞識,並委以重任。
自岳璘帖穆爾與其堂叔撒吉思隨蒙古人侵入漢地後,偰氏家族子孫不僅學習畏兀兒文字,還開始研習儒學,以詩文見長。合剌普華之子偰文質因以祖宗居於漠北的偰輦傑河(薛靈哥河,又稱色楞格河)而始取「偰」為姓,以表不忘祖系生身之地,遂成為偰氏家族定姓始祖。偰文質曾任江西吉安路達魯花赤、廣西府都元帥等要職,生有五子,偰哲篤為第三子。
1315年,偰哲篤以龍興(今江西南昌)籍登進士第,與馬祖常歐陽玄等著名文士為同年。任泗州同知,自太常出任陝西諸道行御史台監察御史
1335年伯顏剷除燕鐵木兒家族勢力,在蒙元中央上獨攬大權。偰哲篤於廣西海北道肅政廉訪司僉事任上棄官歸溧陽。當時偰文質「買地於溧陽州永城鄉沙溪之上,奉忠愍而下六喪,以昭穆序葬」。此後除偰文質幼子偰列篪留居龍興外,偰氏家族其他成員都遷往溧陽。
1340年脫脫推翻伯顏專政。
1344年,《遼史》修撰完畢,以亞中大夫、中書省左司員外郎聯名上表。
1347年,為工部尚書同僉樞密院事。
1349年三月,以工部尚書除江浙行省參知政事,十一月召任司農少卿
1350年,偰哲篤任吏部尚書期間,蒙元中央財政危機日益嚴重。冬十月妥歡帖睦爾命朝中大臣討論變更鈔法事宜,遭到以國子監祭酒呂思誠為代表的大臣們的強烈反對。但在右丞相脫脫的支持下,偰哲篤所提議的新鈔法依然開展起來,次年由寶泉提舉司督領,始鑄「至正通寶錢」,印「至正交鈔」,令民間與「至元寶鈔」及歷代銅錢並用,本為抑止鈔幣貶值,但因無充足金銀為鈔本,濫印紙幣,反導致惡性通貨膨脹,變鈔失敗,新的鈔法反使經濟更加惡化。
治平元年(1351年),劉福通於潁州起義,打出復宋的旗號,四方群起而回響。
治平二年(1352年),遷江西行省右丞,然而因江西已為徐宋徐壽輝光復,偰哲篤無法就任。於是八月十二日拜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
治平三年(1353年),行省以左丞偰哲篤陪同親王完者禿鎮守高郵,使高郵知府李齊出守甓社湖。五月,張士誠兵攻高郵,偰哲篤以及省憲官等都逃走了。
治平四年(1354年),哈麻任左丞相,打擊了脫脫一派勢力,偰哲篤被免官。
龍鳳三年(1357年),韓宋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朱元璋光復江蘇全境,以南京為省會,徵召蒙元舊官。
龍鳳四年(1358年),偰哲篤憤而自殺。

主要成就

「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襤,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賢愚,哀哉可憐!」在元末年社會上流傳的這首《醉太平小令》中,將「變鈔」、「鈔買鈔」說成是導致紅巾起義的「根源」之一。此次「變鈔」指的是1350年的變更鈔法,其建議與實施者是吏部尚書、畏兀兒人偰哲篤。
偰哲篤的變更鈔法的建議,是在元末蒙元中央財政危機嚴重的形勢下提出來的。自蒙元中期以後,朝政腐敗,國事日非,政治、經濟況狀愈益惡化。妥歡帖睦爾即位後,朝廷的驕奢淫逸、吏治的殘暴窳敗都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由於財政支出費用激增,導致鈔法日壞,紙幣急劇貶值,金銀比價上升,這時蒙元的財政狀況已成捉襟見肘、納履踵決之勢,再不採取措施,正常的經濟生活將難以維持。
1350年冬十月,偰哲篤「建言更鈔法」,妥歡帖睦爾「命中書省、御史台、集賢、翰林兩院之臣集議之。」在討論中,此項動議受到集賢學士國子監祭酒漢族人呂思誠等人的反對,雙方發生激烈爭辯。呂思誠針對偰哲篤等「以楮幣一貫文省權銅錢一千文為母,銅錢為子」的變鈔方案,揶揄地說:「中統至元自有母子,上料為母,下料為子,譬之蒙古人以漢人子為後,皆人類也,尚終為漢人之子,豈有故紙為父而立銅為子者乎?」
偰哲篤提出變鈔理由是「至元鈔多偽,故更之爾。」呂思誠反駁說:「至元鈔非偽,人為偽爾。交鈔若出,亦為偽者矣。且至元鈔,猶故戚也,家之童奴且識之,交鈔,猶新戚也,雖不敢不親,人未識也,其偽反滋多爾。況祖宗之成憲,其可輕改哉。」但偰哲篤卻認為:「祖宗法弊,亦可改矣。」·
偰哲篤提出變鈔理這次爭議的結果,因得到右丞相脫脫的支持,新鈔法遂得以實行。當年十月十九日,於大都(今北京)設定諸路寶泉都提舉司;十一月十八日,妥歡帖睦爾下詔:「以中統交鈔一貫文省權銅錢一千文,準至元寶鈔二貫,仍鑄至正通寶錢與歷代銅錢並用,以實鈔法。至元寶鈔通行如故。子母相權,新舊相濟,上副世祖立法之初意。」
1351年,由寶泉提舉司督領,開始鑄造「至正通寶錢」,印造「至正交鈔」,令民間通用。
偰哲篤這次變鈔的要點有二:一是發行「至正交鈔」,使它與「至元寶鈔」並行通用;二是發行「至正通寶錢」與歷代舊幣通行。偰哲篤的主觀目的是企圖恢復中統年間(1260年~1264年)領行中統交鈔時,錢鈔兼行,「鈔法貴重,百物價平」的局面,儘快解決物重鈔輕的矛盾,使蒙元政府擺脫財政危機。
所謂「至正交鈔」,實際上是印造新的中統交鈔(又稱「至正中統交鈔」),鈔文為「中統交鈔」,可能是用舊日中統鈔式樣加蓋「至正交鈔」字文,因為《農田余話》卷上記載:「前元印造中統交鈔,…至至正庚寅,中統(鈔)已久廢,改造至正(鈔),印造中統交鈔,名日新鈔。」1351年所鑄「至正通寶」錢,大體上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地支紀年錢」,有五種三等,共十五品;第二類是「紀值錢」,有折二錢、折三錢、當五錢、當十錢幾種;第三類是「權鈔錢」,分為五分、一錢、一錢五分、二錢五分和五錢,共五種。
偰哲篤原擬使交鈔銅錢子母相權並用,來達到抑制鈔價貶值,以實鈔法的目的。然而,事與其願違,幾年之間,紙幣急刷增加,導致惡性通貨膨脹,偰哲篤所推行的鈔法以慘敗而告終。
偰哲篤變鈔的失敗在於缺乏金銀儲備。誠然,中統鈔發行時期,幣值是相當穩定的,但那時國庫比較充盈,政府嚴格規定「中統鈔法行,以金銀為本,本至乃降新鈔」「始造鈔時,以銀為本,虛實相權」。可見當時發行紙幣有十足的金銀作為儲備,基本上做到有多少金銀儲備,才發行多少紙幣。各行省設有鈔庫,管理髮鈔,有金銀為鈔本,以支持紙幣的價值。
蒙元初期時對紙幣的「印造支發」是有節制的,如當時中書省王惲所云:「其鈔法初立時,將印到料鈔,只是發下隨路庫司換易爛鈔以新行用外,據一切差發課程內支使。故印造有數,儉而不溢,得權其輕重,令內外相制,以通流錢法為本。致鈔常艱得,物必待鈔而後行。如此,鈔寧得不重哉?」
然而自蒙元中朝以後,蒙元中央政府的財政開支無限擴大,以皇帝為首的統治集團,過著極度淫靡奢侈的生活,妥歡帖睦爾時(1333一一1368)更達於極點。財政支出的四大項目是軍費、賞賜、佛事和營造,國庫存儲耗費嚴重,財政赤字愈來愈大。朝廷對權貴、吐蕃僧侶賞賜多用金銀。
例如孛兒只斤·鐵穆耳即位時,賞賜「比先例賜金五十兩者增至二百五十兩,銀五十兩者增至百五十兩。」孛兒只斤 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普賜金三萬九千六百五十兩,銀一百八十四萬九千五十兩。
孛兒只斤·碩德八剌即位,賞賜計金五千兩,銀七十八萬兩。
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即位,賜金七百餘錠(三萬五千兩),銀三萬三千錠(一百六十五萬兩)。
除普遍賞賜外,蒙元皇帝還常頒特賞,例如孛兒只斤·鐵穆耳一次就賜予駙馬蠻子帶銀七萬六千五百兩,賜額之大實為驚人。西番僧侶當時榮寵無比,受賜金銀更是無可數計。
佛事耗費金銀數額頗巨。例如孛兒只斤·圖帖睦爾1329年以來,佛事歲費比舊增金一千一百五十兩,銀六千二百兩,妥歡帖睦爾在1334年,佛事歲費與忽必烈時相比,歲增金三十八錠(一千九百兩),銀二百零三錠四十兩(一萬零一百九十兩)。此外,當時常以黃金寫經,造金浮屠、金寶蓋寺宇窗壁皆用金為飾等,如此耗用之金難以估計。如此揮霍資財,國庫寧得不空?
蒙元中期以後,稅收比忽必烈時增加了二十餘倍包銀亦增加十餘倍,但還是「入不敷出」,財政日趨竭蹶孛兒只斤·海山時,政府一年的收入僅為二百八十五萬錠,但他即位不到一年,竟耗費八百二十餘萬錠,為彌補支出,只得動用鈔本七百一十多萬錠。這以後,每當財政上發生虧空時,總以抽用作為鈔本的金銀當作渡過難關的辦法,導致紙幣準備金愈來愈少。迨至孛兒只斤·圖帖睦爾即位後,由於帑藏空虛,中央政府賞賜已力不從心,只得下詔「凡金銀五錠以上減三之一,五錠以下全之,又以七分為率,其二分準時直給鈔。」
妥歡帖睦爾時,國庫更為空虛,政府無法開支,竟到了「執事者括金民間以充用」的地步。這說明此時鈔本虧欠嚴重,已沒有多少金銀作為儲備了。而偰哲篤為達到「以實鈔法」的目的,規定新鈔一貫合銅錢一千文,或至元寶鈔兩貫。至正交鈔雖在形式上規定錢本位,實則既不能再用銀作準備,也不能用錢來代替,鈔變成了幣制中的本位。它遠遠不像中統鈔時代有大量金銀為鈔本,而是企圖以政府對鈔面規定的信用來維持金融。這實際上是以虛代實的作法,後果只會是通貨膨脹。
當時寶泉提舉司「每日印造,不可數計。舟車裝運,軸轤相接,交料之散滿人間者,無處無之。昏軟者不復行用。」錢鈔兼用的結果也不妙。時人王禕說:「鈔乃虛文,錢乃實器,錢鈔兼用,則民必舍虛而取實。故自變法以來,民時或爭用中統(鈔),或純用至元(鈔),好惡不常,以及近時,又皆絕不用鈔,而惟錢之是用。」由於紙幣濫發,鈔值一再貶值,結果人民要銅錢而不要紙幣。
至正交鈔發行的第五年龍鳳元年(1355年),蒙元社會經濟已陷入極度混亂之中,《元史·食貨志》記云:「物價騰踴,價逾十倍。…京師料鈔十錠易斗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縣皆以物貨相貿易。公私所積之鈔,遂俱不行。」人民最後連銅錢也不用了,開始以物易物,紙幣更是信用破裂,幾成廢紙。
偰哲篤鈔法改革遭到慘敗是必然的。他的「變鈔」是在無金銀作本的情況下進行的,紙幣沒有準備金且又無限制地發行,以致市場紙幣充斥,急劇貶值。依照金融規律,財政收入增多,貨幣發行量自必減少,反之亦然。至正年間幣值劇貶,物價騰貴的根本原因是蒙元中央政府開支過大,財政拮据,國庫空虛,紙幣已無現金作準備,從而導致了惡性的通貨膨脹。
由此可見,造成元代末年巨大金融困難的根本原因是收支不能平衡,以致紙幣儲備金被動用一空,「楮幣失母子相權之道。」中央政府當時應當採取的唯一措施是緊縮通貨,節省開支,增加財政收入,使幣值趨於穩定。
然而蒙元統治集團已然奢靡成風,揮霍無度,慾壑難填,不但每年的財賦收入被他們耗費千淨,而且還入不敷出,造成財政上無法彌補的虧空。面對著當時山窮水盡的國家財政狀況,可以說任何高明的理財家也是無力回天,不能夠遏止住經濟崩潰的趨勢。
偰哲篤實行鈔法改革已是蒙元處在病入膏肓的時代,他不懂得只要蒙元權貴淫糜奢侈的生活方式不加改變,政府的財政危機必然會如影隨形地出現,或者說他雖然懂,然而他不敢對權力者的揮霍無度提意見,不敢觸及問題的根源,而只敢力圖用「變鈔」這樣不治標不治本的辦法來改善金融財政。在腐朽政治未加改變的情況下,偰哲篤的努力不僅是徒勞的,而且適得其反,可謂治絲而棼

親屬成員

遠祖
亞思弼
曾祖父
岳璘帖木爾
亞思弼次子,有子10人,依次為:益彌勢普華、都督彌勢普華、懷來普華、都爾彌勢、八撒普華、旭烈普華、和尚、合剌普華、獨可理普華、脫烈普華。其中以都爾彌勢和合刺普華名最著。
多和思次子,與岳璘帖木爾為堂兄弟。初為諸王斡真必闍赤,領王傅事。斡真鐵木哥斡赤斤)死後,其長子質卜早亡,嫡孫塔察年幼。斡真庶兄脫忒欲廢嫡自立,撒吉思與和禮霍孫告於皇后帖列聶氏,遂授塔察皇太弟寶,襲爵為王。撒吉思因此而獲功,得以統治黑山之南。從蒙哥參加釣魚山之戰山,力勸蒙哥乘勢攻陷江南,深得蒙哥採納,於是命忽必烈攻陷武昌,塔
察入寇淮安,後蒙哥死後,蒙古遂撤軍。阿里不哥欲繼汗位,諸王多附之,塔察亦舉棋不定。撒吉思進言勸塔察,促其支持忽必烈忽必烈即位後授撒吉思為北京宣撫,賜宮人翁吉剌真氏,以及金帛章服。當時高麗對蒙元有異心,忽必烈派使前去調查此事。後使者委罪於弼臣洪察忽,將其押送大都(今北京),經過遼東時,撒吉思訪知洪察忽並無罪,只因直諫而獲罪,即上奏忽必烈為其洗刷罪名,洪察忽遂獲釋。李璮起義反元,撒吉思與諸王哈必赤前去鎮壓,哈必赤想要屠城,為撒吉思所勸阻。授山東行省大都督,遷經略、統軍二使兼益翥路達魯花赤。年六十四卒於大都(今北京)之南城。
曾祖母
奧敦氏
岳璘帖木爾第四子,初從叔父撒吉思鎮壓李璮起義,以功奏為行省郎中,繼除博興、祈州達魯花赤。時值伯顏侵略中國宋朝,又隨撒吉思入寇襄樊,進而入寇陽邏堡,順流至陽邏堡丁家洲,中國宋相賈似道率兵抗戰。都爾彌勢為前鋒,率元軍乘勢擊敗,與宋殿帥孫虎臣戰於焦山,以功升為蔣安撫翼監戰。復入寇常州,陷斷事官。江南淪陷,擢安豐路達魯花赤,遷處州路達魯花赤。阿合馬當政期間,因不屑與之為伍,居家五年。後侵日本,因與阿塔海等意見不合而辭行。在桑哥當政期間遷為太平路達魯花赤,官至廣西憲使而卒。都爾彌勢曾在以下地區任職:博興沂州蔣州安州常州安豐路處州路、廣西等地。
祖父
岳璘帖穆爾第八子,以忠孝聞名,幼時父職官於保定,與母居於益都。後至父官邸,表白志向。岳璘帖穆爾奇之,遂使學畏兀兒文化,同時教授儒家《論語》《孟子》等經典。李璮起義反元,與母奧敦離散,合刺普華“號泣盡晝夜”。不久,他與叔父撒吉思鎮壓起義,始得其母。他本人也深得叔父撒事思所器重,薦於忽必烈,得以入怯薛。嘗奉命出差到益都,於四腳山(今四寶山風景區)中置廣興、商山二鐵冶,以勞授商山鐵冶都提舉。後讓職其弟。忽必烈侵略中國宋朝,軍需後勤運載需求很大,合剌普華被選為行都漕運使,率五萬一千人,從事飛芻輓粟,有力地保證了戰時軍資的供應。滅亡中國之後,合刺普華就如何治國獻計獻策,其言多被採納。合刺普華因得罪當權宰相阿合馬,被詘寧海達魯花赤,後遷江西宣慰使,還未到任,又改任廣東轉運鹽使兼領諸蕃市舶。在合剌普華出任此職之時,廣東一帶因蒙元鹽法的種種弊端而民怨沸騰,在陳良臣的號召之下,東莞香山縣、東州等地鹽戶萬人起義,合剌普華奉命與招討使答失蠻血腥鎮壓。起義者歐南喜稱王號,設官署丞相、招討,號稱10萬。合剌普華與都元帥課兒伯牙、宜慰都元帥白佐、萬戶王守信等分兵鎮壓,功著諸將。1282年1284年唆都泰命侵略占城交趾,合剌普華奉命護送糧餉,在至東莞博羅交界處,義軍歐、鐘二氏在石灣兵強馬壯。合剌普華見狀,對部下說:“軍餉重事也,望風退縮以誤國計,吾弗為也!”說完即身先士卒與歐鐘等戰被俘。1284年義軍處以正法,異族侵略者合刺普華伏誅,終年39歲。合剌普華之墓於1335年由其子孫遷葬溧陽州水成鄉沙溪之原,1349年為之豎碑。
合刺普華先後在益都海寧、廣東等地任職,尤以廣東時間為長。子二人:偰文質,越倫質。
合剌普華長子,幼時即以孝聞於鄰里。成人後,於1314年初統治廣德,政績顯於諸郡。當時蒙元中央正經理江浙田糧之事,番陽有官員不稱職。偰文質奉命前去審訊,懲治貪猾害民之吏,當地百姓無不稱快,後任潭州路總管。到任後即興利革弊,執法不阿,遭人妒忌,受到誣陷。真相大白之後,遷任贛州路總管。不久,同知廣西宣慰司事、副元帥,佩金虎符。時值柳州慶遠、賓州等地瑤族人民起義反元,偰文質率兵鎮壓,以利相誘,得其首領共13人以歸,余皆望而遺,降者幾萬人。為了防止瑤民再次起義,採取了在當地設定屯田、開通舊路等措施,以便快速鎮壓,以斷絕其起義成功的希望。偰文質的種種做法使得人們“交章論薦”,稱讚其能文能武。官至吉安路達魯花赤兼管內勸農使。偰文質退休後家於豫章
(今南昌市)東湖。死後贈宣惠安遠功臣、禮部尚書,追封雲中郡侯,謚忠襄。子六人:偰玉立、偰直堅、偰哲篤、偰朝吾、偰列箎。
叔父
越倫質
未仕而卒,其子善著亦登進士弟,天臨路湘潭州同知、鞏昌等處都總帥府經歷。善著子正宗為將仕郎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照磨:阿兒思蘭為將仕郎,湖廣等處行中書省理問所知事
字世玉,號止庵道人,著有《世玉集》。1318年進士。先後任秘書監著作佐郎、翰院待制、國史院編修官,並於1335年辭官回鄉。被起復後出任東昌路同知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僉事等職務,1349年出任泉州路達魯花赤,後遷任海北海南道肅政廉訪司廉訪使。
字世學,1324年進士。歷任宿松縣達魯花赤、新昌州同知、淮安路清河縣達魯花赤
字世則,1321年進士。歷任歷濟州同知枝江縣達魯花赤循州同知。
偰列篪
字世德,1330年進士,歷任河南府經歷、湖廣行省管勾潮州路潮陽縣達魯花赤。至正間,辭官居家,徐宋義軍攻南昌時,偰列篪奉命守北門,城破後,投並死。
月倫石護篤
八里麻吉而的女。八里麻吉而的出身古速魯氏,其祖馬合木·牙剌瓦赤歸附鐵木真,是蒙古初起時與耶律楚才等齊名的人物。延祐初年,八里麻吉而的任饒州路達魯花赤時,與時
廣德路總管的偰文質共同管理田賦,結為親家。月倫石護篤之母則出自高昌廉氏,是廉希恕之女。
偰伯遼遜
字公遠,後改名偰遜1335年,偰氏自龍興路南昌遷居集慶路溧陽,偰遜在集慶路(今南京)一帶,度過了十年的讀書生活。1336年伯顏廢科舉,偰氏家族改為偰遜謀求了速古兒赤的職位。偰遜似乎並未就任。科舉恢復後偰遜重拾舉業,並於1345年登進士第。與他同時中舉的還有他的族兄,偰文質弟越倫質之孫正宗。
偰遜中舉後,任翰林應奉,後轉任宣政院斷事官及端本堂正字。在端本堂,偰遜結識了後來的高麗恭愍王。1353年後,愛猷識理達臘被正式冊封為皇太子,偰遜轉任崇文監丞。據《近思齋逸稿後序》李穡記敘:“久之,丞
崇文監。方向於用,而當國者與其父淮南左丞公有怨,出知單州。”李穡序中的“當國者”應為哈麻。偰遜父偰哲篤在政治上為脫脫一派,因而在至元初年,仕途順利。等到哈麻上位後,偰哲篤受到牽連。偰遜也因此被貶單州。哈麻當權時間極短,龍鳳二年(1356年)即被殺,龍鳳三年(1357年)時,偰遜仍在單州。龍鳳四年(1358年),偰哲篤去世,據《近思齋逸稿》偰遜之子偰長壽跋,偰遜此時丁憂大寧。自此他結束了在蒙元的仕宦生涯。同年十二月,韓宋續繼祖攻克上都,迫近大寧。偰遜東奔高麗,偰遜抵達高麗後,因為與高麗恭愍王在端本堂的舊誼,獲封高昌伯,“恭愍朝賜籍慶州。子長壽,孫循亦登第通顯。今偰姓其後也”。①偰遜在高麗生活不過兩年,龍鳳六年(1360年),死於其松京典牧洞宅邸,年四十二。其子孫在高麗定居,成為慶州偰氏。
偰理台
偰帖該
偰德其
又音寫作偰吉思,偰遜科舉登第時,偰斯還在國子監就學。治平二年(1352年)偰哲篤遷江西行省右丞,徐宋光復江西,無法上任,當即與偰斯返鄉。龍鳳三年(1357年),韓宋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朱元璋光復江蘇全境,以南京為省會,徵召蒙元舊官,偰哲篤憤而自殺。偰斯料理喪葬後,赴任浙江任武康縣尹。龍鳳九年(1363年)偰斯遷任
崑山知州,兩年後又遷任嘉定知州。吳元年(1367年),朱元璋攻克平江路,俘張士誠,作為嘉定知州的偰斯歸附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偰斯奉璽書賜高麗國王王顓。洪武二年(1369年)作為明朝使者冊封高麗國王。偰斯歷任兵部員外郎符寶郎尚寶司丞泰安知州、河間府知府、戶部郎中、戶部尚書。不久出為山西左參政,隨後召還為吏部尚書,以禮部尚書致仕。洪武一朝,偰斯作為一色目人,不僅沒有受到猜忌、排擠,而且官運亨通,最後得以善終,這恐怕也與偰遜東出高麗,而朱元璋又急於控制高麗有關。明初,偰斯兩度出使高麗,偰遜之子偰長壽七次出使明朝。偰氏家族為中朝交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據偰映飛《偰氏宗譜考略》,除了慶州偰氏外,入明後的溧陽偰氏幾經遷徙,分布在國內安微和州、福建建陽、雲南姚安、江西南昌等地。
偰弼
偰賚
字天明,偰遜之子,生於1341年,龍鳳四年(1358年)隨其父偰遜入居高麗,任慶順府舍人。兩年後父喪居憂,高麗王特命脫衰參加高麗科舉考試。一舉
登第,曾任晉陽守臣,累官判典農寺事。高麗禑王在位期間(1375~1388年),遷知密直事,轉門下評理、拜政堂文學,進入宰執行列。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高麗大將李成桂發動兵變,逼王禑遜位與其子辛昌;不久,廢辛昌而立王瑤,偰長壽以大臣身份參與其事,成為著名的“中興九功臣”之一,依照恭讓王即位詔書所說,“其功不在太祖(指高麗建國者王建一引者)開國功臣之下”。恭讓王對所謂“九功臣”屢加封賞,偰長壽先被封為“忠義君”,後又受賜“定難功臣”之號。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假長壽遷門下贊成事(宰相):四年,拜判三司事(宰相)。不久,因捲入高麗上層權力之爭,被言官彈劾,罷職流遠。李成桂取代王氏高麗建立李氏朝鮮後,偰長壽復被啟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任司譯院提調,後復判三司事,仕至門下侍中,封燕山府院君;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卒,年五十九。由此可知,偰長壽是高麗末年至李朝初年朝鮮歷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活動家,其個人的背景和特殊的經歷就很值得注意。
據朝鮮史料記載,偰長壽“自事皇明,朝京師者八”。這8次出使,有7次在中朝史籍有具體記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