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元初,中書省與樞密院皆有斷事官掌刑政獄訟,無定員,中書、尚書二省分立時,斷事官隨省並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斷事官
- 類型:官名
- 始置時間:元初
- 廢止時間:建文帝(1399-1402)
官名。元初,中書省與樞密院皆有斷事官掌刑政獄訟,無定員,中書、尚書二省分立時,斷事官隨省並置。
官名。元初,中書省與樞密院皆有斷事官掌刑政獄訟,無定員,中書、尚書二省分立時,斷事官隨省並置。...
官名。明太祖初於大都督府中置斷事官,從五品,掌理斷軍中刑獄。洪武十三年(1380)改置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乃以中軍都督府斷事官為五軍斷事官。...
明太祖初於大都督府中置斷事官,從五品,掌理斷軍中刑獄。洪武十三年 (1380) 改置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乃以中軍都督府斷事官為五軍斷事官。十七...
官名。元太宗六年 (1234) 始設,為燕京行尚書省長官,掌管中原政刑財賦,又稱行天下諸路也可札魯忽赤、燕京等處行尚書省事等。中統元年 (1260) 罷。 ...
1. 呂宗力主編.《中國歷代官制大辭典》修訂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1月:第690頁 圖集 宣政院斷事官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2次歷...
忽必烈改訂官制以後,中書省成為最高的行政中心,原有的斷事官機構則改成大宗正府,這時斷事官的品秩雖然不低,但實權已大為削減。《元史·百官志三》說:大宗正...
建國後,成吉思汗封他為中州斷事官,相當於中原王朝的丞相,參與編寫札撒法令。生前榮寵非常,得享高壽。 [3] 曲出,成吉思汗建國時,分給母親訶額侖和弟弟帖...
哈珊(1255—1304年),元朝大臣。哈珊祖父赤篤忽嶙曾任真定府路都達魯花赤斷事官,全家遷居欒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升任真定路總管府達魯花赤斷事官,兼任內...
良弼先行,謀諸斷事官八春曰:“今渾都海日夜思北歸,紐璘遷延不即行,當先遣使奉上旨促紐璘入朝,劉太平速還京兆。”八春從其議。至則紐璘果移營將入涇,...
祖父 阿剌 世襲八鄰部左千戶兼斷事官。 父親 曉古台 世襲八鄰部左千戶,後隨旭烈兀西征。 子輩 兒子 買的 官至樞密院僉事。 囊加歹 官至樞密副使。 孫輩...
1234年蒙古大軍終於滅掉了金國,窩闊台在中原地區立中書省,以耶律楚材為中書令,鎮海為右丞相,粘合重山為左丞相,失吉忽禿忽被任命為“中州斷事官”,為中原地區的...
札魯忽赤,蒙古和元朝的官名。又作札魯火赤、札魯花赤,漢譯斷事官。蒙古建國之初,司法行政事務簡單,只設札魯忽赤總領其事,以分封領民和刑罰為主要職掌。他是當時...
院判供應神御殿事二員,參議二員,經歷二員,都事二員,管勾、照磨各一員,掾史二十人,譯史四人,知印二人,怯里馬赤二人,宣使一十五人,斷事官四員,客省使...
李恆(1236-1285),字德卿,號長白,元稱唐兀氏,元朝名將,西夏宗室後裔。曾祖父為西夏神宗李遵頊,祖父是李遵頊的長子李德任,父李惟忠。中統三年,任尚書斷事官,...
札魯忽赤,蒙古和元朝的官名。又作札魯火赤、札魯花赤,漢譯斷事官。蒙古建國之初,司法行政事務簡單,只設札魯忽赤總領其事,以分封領民和刑罰為主要職掌。他是當時...
普通朝廷命官稱“論”或“噶論”,亦有高低等級之分。具體有給事中(詔令承旨官)、悉南紕波(贊普侍從官)、刑部尚書(斷事官)、岩奔(財政官或度支官)、資悉波...
武散官:奉國上將軍、鎮國上將軍、鎮國上將軍 內散官:中引大夫 爵:郡公 勛官:護軍 元朝官員品級正三品: 編輯 職官:中書省/樞密院斷事官、各部尚書、...
次年建國號後金,他與費英東、何和理、費揚古、扈爾漢等共為顧命五大臣,由額亦都、費揚古兩巴圖魯主軍事,費英東為大扎爾固齊(扎爾固齊,蒙語斷事官之意,大即長...
建文中,革斷事及五司官。永樂元年,設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置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無定員,經歷、都事各一人。後又分五府,稱行在五軍都督府。...
凡刑部、都察院、五軍斷事官、直隸府州縣罪囚,左司審理;十二布政使司罪囚,右司審理。凡大理寺所理之刑,由審刑司複議。吳良逝世...
fēn jiān (分間) 1.判別。《元典章·戶部三·籍冊》:“中書省差斷事官 帖木烈三島 等前去 北京 、 松州 、 興州 、 平灤 、 西京 、 宣德 等處...
亦稱“都堂”。官名。清入關前所設職官。設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共十人。意為理事官、斷事官,又稱理事十大臣。與理事聽訟大臣五人共同掌理國政。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