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交鈔
- 注音:jiāo chāo
- 所屬朝代:金元時期
- 別名:交子
歷史沿革,金朝時期,元朝時期,
歷史沿革
中國紙幣的歷史,始於唐朝的“飛錢”。據考證,“飛錢”的起源是隨著唐朝工商業的興起與發展而產生的,由於交通的發達,進一步促進了貿易的興旺,我國發行紙幣起自南宋的交子,元朝開歷史之先河,在世界上首創了純紙幣制度。以後歷代皆有紙幣與金屬貨幣共同使用。
金朝時期
金建國之初,使用宋、遼錢幣而未鑄、印貨幣。1153年金海陵王遷都燕京後,為加強對經濟的控制,於11546月27日(金貞元二年五月丁夘),命戶部尚書蔡松年主持印製紙幣,稱為交鈔。在燕京設有交鈔庫,負責交鈔的印製、兌換、管理等事物。
交鈔發行之初,尚有節制,促進了金統治區域內商品經濟的發展。隨著金王朝侵宋戰爭的升級,軍費增加,財力不足,於是交鈔發行量大增。其結果是鈔值一貶再貶,惡性的通貨膨脹使百姓“怨嗟,聚語於市”,還發生商人罷市的情況。金統治者不得不用法令強制推行使用交鈔。當時,一般市民“得錢(指金屬貨幣)則收藏,而劵(指紙幣)則嗟用之,唯恐破裂而至於廢也。”最後,交鈔“萬貫唯易一餅”,終致崩潰。金王朝南遷開封后發行的“寶劵”、“通寶”、“寶泉”、“珍貨”等紙幣亦與交鈔命運相似。
元朝時期
將紙幣作為主體貨幣,而紙幣在全國大範圍流通,卻始於元朝,也唯有元朝採用純紙鈔流通體制。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上都城後,聽從開國軍師劉秉忠的建議發行紙幣。
元朝為了維護紙幣的法定地位,採取了多項措施:禁止流通金、銀、銅等重金屬;停止使用蒙古舊鈔;可用中統紙鈔兌換南宋紙幣,而且還規定所有的賦稅都使用紙幣支付。
元朝廢除歷代以銅幣為主的價值尺度,改採用純紙鈔流通體制,為後世開創了以“銀”為後備金的紙鈔發行制,也就是銀本位制,將紙鈔作為法定貨幣,流通大元皇朝,橫貫歐亞。
當時波斯的伊兒汗國、印度、朝鮮、日本等國都曾經效仿元朝印造紙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