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年

1388年

1388年即公元1388年,明洪武戊辰年,即明洪武二十一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388年
  • 外文名:thirteen eighty-eight
  • 時代:明代
  • 在位皇帝: 朱元璋
  • 年號:洪武二十一年
  • 大事件一明朝設立“浮山備御千戶所”
  • 大事件二:越南陳朝廃帝逝世
  • 大事件三:越南陳朝順宗即位
  • 大事件四:安徽定遠縣知縣朱玉設縣衙
大事記,歷史記載,

大事記

1388年,明朝設立“浮山備御千戶所”(簡稱“浮山所”)
1388年,越南陳朝廃帝逝世
1388年,越南陳朝順宗即位
1388年,明朝魏國公徐輝祖派指揮僉事廉高於鰲山建城設防
1388年,戴進,明朝畫家,出生
1388年,明將藍玉捕魚兒海戰役打敗元帝脫古思帖木兒
1388年,脫古思帖木兒逃走,至土剌河被也速迭兒襲殺
1388年,安徽定遠縣知縣朱玉設縣衙
1388年,蒙古恩可卓理克圖繼汗位,仍沿用國號為元。
1388年,明朝定海守御千戶所增兵至1520名,春夏出哨,秋冬回守
1388年,山西移民來濰居住。翌年,徙山西民來青州定居。

歷史記載

沐英征討思倫發
洪武二十一年(1388)正月初六日,麓川思倫發入寇,結寨於摩沙勒寨,沐英遣指揮寧正擊敗,斬殺五百餘人。三月,思倫發欲報復摩沙勒之役,率眾號三十萬、象百餘頭寇定邊,其他酋領皆回響盡力。沐英聞報,即選精騎三萬,自率兵一萬晝夜兼行,用十五天的時間,於三十日抵思倫發營。先遣馮誠選輕騎萬人與戰,思倫發以萬人驅象迎戰;指揮張因以五十人射象,殺其酋長,大呼而入,斬首數百級,諸軍皆乘勝前進。沐英又令軍中列火銃、神、機矢為三行列陣中,若象來,前行發,不退,次行發,又不退,三行發。次日,思倫發果驅象隊,背欄楯竹簾,鉤釺櫨鐮,左右雜標。沐英分軍為三,馮誠前,寧正左,湯昭右,嚴為軍令;“聞炮齊戰,捷一級,一隊賞;退一卒,一隊僇。”遂矢、銃齊發,前行之矢發,銃炮動山谷,象皆挺透決驟,沐英軍怛呼而鏖戰,象皆反走。思倫發驍將昔剌亦率眾殊死戰,左軍少卻,沐英登高望見,取佩刀,命左右斬帥首來。恰在此時,見右軍一人握刀馳下,士卒大恐,奮呼突陣。大軍隨機進擊,無不以一當百,思倫發軍大敗,遂走搗其寨,斬殺三萬餘人,俘獲萬餘人,生獲象三十七頭,余皆射死。思倫發逃遁,諸蠻震懾。捷報至京,朱元璋告諭沐英:“移師逼景東,屯田固壘,以待大軍,勿輕受其降。”
軍士護身敕的頒賜
洪武二十一年(1388)六月,朱元璋命頒賜軍士護身敕。朱元璋念軍士勤苦,為將領的不知愛恤,多致怨咨,便述始終之際、艱難之故,以及撫綏愛養之道,通上下之志,達彼此之情,直說其辭,為護身敕,頒示軍士,永為遵守,於是,軍士莫不感悅。
武臣保身敕的頒賜
廣西都指揮耿良,以科斂激變良民;江西都指揮戴宗,以收捕山賊,貪求賄賂,致使山賊縱逸。皆因之坐罪。朱元璋於洪武二十一年(1388)十一月,命述武臣受命守御之方,崇名爵,享富貴,福及子孫之道,為《保身敕》,頒賜諸武臣,使其朝夕觀覽,知所鑑戒。
大天界寺的重建
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始建大龍翔集慶寺於龍河。洪武元年(1368)春,即於其寺開善世院,以僧慧曇領教事,改賜額為大天界寺,朱元璋為之書“天下第一禪林”,榜於門外,洪武四年改為天界善世禪寺,洪武五年又改為善世法門。十四年革善世院,洪武十五年設僧錄司於寺內。二十一年二月毀於火,朱元璋命徙於京城南定林寺故址重建,仍舊額“天界善世禪寺”。
藍玉大戰捕魚兒海
洪武二十一年(1388)三月初八日,朱元璋以蒙古內部空虛之機,派遣藍玉為征虜大將軍,鄧鎮、王弼、趙庸、吳海、張翼、周武、曹興等為副北征。月末,藍玉等率師十五萬,由大寧進至慶州,聞知脫古思帖木兒在捕魚兒海,便從間道兼程而進。四月十二日,師自百眼井至捕魚兒海南,偵知敵營尚在海之東北八十餘里,乃命王弼為先鋒,疾馳奪其營。敵以為明軍缺水,不能深入,不設防備,又遇大風揚沙。當王弼軍突至,大驚失措,落荒而逃。藍玉等殺太尉蠻子等,俘獲其眾。脫古思帖木兒與太子天保奴及丞相、知院等數十騎逃遁。藍玉以精兵追之不及,而獲其次子地保奴、妃及故太子妃並公主一百二十三人,官屬三千,男女七萬七千餘口,馬四萬七千匹,駝四千八百餘頭,牛、羊十萬二千四百五十餘頭,車三千餘兩,以及寶璽、符敕、金牌、金銀印諸物。不久,又破哈剌章營,獲人畜六萬餘。五月二十一日,藍玉捷表至京,朱元璋大加慰勞,比之衛青、李靖。
解縉進呈《大庖西室封事》
解縉以進士授職,侍朱元璋左右,頗受寵愛。一天,朱元璋在大庖西室對解縉說:“我與你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洪武二十一年(1388)四月,解縉遂上封事萬言,名《大庖西室封事》。解縉在封事中奏陳:臣聞令數改則臣疑,刑太繁則民玩。國初至今二十載,無幾時不變之法,無一日無過之人。嘗聞陛下震怒,鋤根翦蔓,誅其奸逆;未聞褒一大善,賞延於世,復其家鄉,始終如一。陛下嘗說:‘世不絕賢。’又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今陛下好善而善不顯,惡惡而惡日滋,或朝賞而暮戮,或忽罪而忽赦。每多自悔之時,輒有無及之嘆。臣又見陛下好觀《道德》、《心經》、《說苑》、《韻府》諸書,竊謂甚非所宜也。《說苑》出於劉向,多,戰國縱橫之論,《韻府》出於元之陰氏,抄輯穢蕪,略無可采。陛下若喜其便於檢閱,則願集一二志士儒英,臣請得執筆隨其後,上溯唐、虞、夏、商、周、孔子,下及關,閩、漳、洛之書,隨事類別,勒成一書,上接經史,豈非太平製作之一端!若夫配天宜復掃地之規,尊祖宜備七廟之制,奉天不宜為筵宴之所,文淵未備夫館閣之隆,太常非俗樂之可肄,官伎非人道之所為:痛懲法外之刑,水革京城之役;婦女非帷薄不修,勿輕逮系,大臣有過惡當誅,不宜加辱;順天應人,皆此類也。近年以來,台省之違綱,不過以刑名輕重為能事,以問刑多寡為勳勞,而御史糾彈,大都承望風旨,宜陛下之以為虛文塞責也。然陛下進人不擇賢否,授職不量輕重。建不為君用之法,所謂‘取之盡鎦銖”;置朋奸倚法之律,所謂‘用之如泥沙”。天下皆謂陛下任喜怒為生殺,而不知皆臣下之乏忠良也。夫有申明旌善之舉而無黨庠鄉學之規,互知之法雖嚴,訓告之方未備。臣欲求古人治家之禮,睦鄰之法,若古藍田呂氏之《鄉約》,今義門鄭氏之《家范》,布之天下,使世家大族,以身先之,將見作新於變,至於比戶可封不難矣。至於鼎革之際,民困未蘇。今日之土地,無前日之生植,而今日之徵聚過昔年之稅糧。或賣產以供稅,產去而稅存;或賠辦以當役,役重而民困;土田之高下不均,起科之輕重無別,欲拯民而革其弊,莫若復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義倉之舉,積之以漸,至有九年之食無難者。若夫罪人不孥,罰弗及嗣。連坐起於秦法,孥戮本於偽《書》。今之為善者,妻子未必蒙榮,而有過者,里胥必陷於罪。況律以人倫為重,而有給配婦女之條,則又何取夫義夫、節婦哉!夫粢盛之潔,衣服之舉,儀文之備,此畏天之末也;簿書之期,獄訟之斷,鉤距之巧,此治民之末也。惟陛下垂聽焉。”朱元璋得奏,大稱其才。不久,解縉又獻《太平十策》。朱元璋不及行,表示採納。而解縉恃才不撿,曾入兵部索皂隸,語言傲慢,對尚書無禮。沈縉奏報朱元璋,元璋說:“解縉只不過以冗散自恣罷了。”數月之後,朱元璋下詔,改任解縉為監察御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