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官署名。元朝地方監察機構,由提刑按察司改名,仍置司太原,為內八道監司之一,直隸御史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
- 性質:古代官署
- 朝代:元朝
- 隸屬機構:御史台
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官署名。元朝地方監察機構,由提刑按察司改名,仍置司太原,為內八道監司之一,直隸御史台。
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官署名。元朝地方監察機構,由提刑按察司改名,仍置司太原,為內八道監司之一,直隸御史台。職責監察地方。參見“肅政廉訪司”。...
山西的稱謂幾經變化。秦時為郡縣制,置太原、河東、上黨、雁門、代郡。漢時基本沿襲秦朝郡縣制度,屬并州刺史部。唐朝為河東道,宋朝為河東路及西京道,元設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及宣慰使司,明置山西布政使司,清朝則為山西省。在這...
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 冀寧路 石州,(下。)唐初改離石郡為石州,又改昌化郡,又仍為石州。宋、金因其名。元中統二年,省離石縣入本州。三年,復立。至元三年,省溫泉入孝義,以臨泉為臨州*。臨州,(下。)唐置臨泉縣,又...
陝西漢中道肅政廉訪司,官署名。元朝地方監察機構,由提刑按察司改立,簡稱陝西道廉訪司。置司鳳翔,隸陝西諸道行御史台。沿革 成宗大德元年(1297)罷,三年復立於京兆,七年遷回鳳翔。監治奉元、廷安、興元、鞏昌等路。參見“肅政...
河北河南道肅政廉訪司,官署名。元朝地方監察機構。由提刑按察司改名。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改為江北河南道肅政廉訪司。沿革 河北河南道肅政廉訪司,官署名。元朝地方監察機構。由提刑按察司改名。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改為...
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 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古代官制名。沿革 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官署名。元朝地方監察機構,由提刑按察司改立,置司於杭州 (至元二十九年由平江路遷至杭州),為江南十道監司之一。職責 監察地方。
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司 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司,官署名。元朝地方監察機構。職責 元朝地方監察機構。沿革 由提刑按察司改立,初置司於大名,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移至真定。為內八道監司之一,直隸御史台。參見“肅政廉訪司”。
肅政廉訪司本名提刑按察司。世祖至元六年(1269)置山東東西道、河東陝西道、山北東西道及河北河南道四道,屬御史台。其後累有增減。二十八年改名肅政廉訪司。成宗大德年間定為二十二道:中書省境分設燕南河北道(治真定路,今河北...
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 冀寧路。石州。下。金故州,屬河東北路。元初,隸太原路。舊領司候司,離石、方山、孟門、溫泉、臨泉、寧鄉六縣。至元二年,省溫泉縣入孝義,升臨泉縣為臨州。後司候司與孟門、方山二縣俱省入離石。臨州...
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 冀寧路。上。金太原府,屬河東北路。太祖十三年,置太原路總管府。大德九年,以地震,改冀寧路。本隸中書省。至大元年,與晉寧路俱改隸肅政廉訪司。舊領陽曲、太谷、平晉、清源、徐溝、榆次、祁縣、文水、...
出任河南山西肅政廉訪司事時,正值陝西行台言欲鑿黃河三門,立水陸站以達於關陝,王思誠度其不可,作詩歷敘其險,執政采之,遂罷其議。後又拜通議大夫、國子祭酒。史籍記載 王思誠,字致道,兗州嵫陽人。天資過人,七歲,從師授...
故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使贈禮部尚 書王正肅侯墓志銘 元故少中大夫江北淮東道提刑按察 使董公神道碑銘 卷十一 碑誌五 元故贈推誠效節秉義佐理功臣光祿大夫河南 行省平章政事高文貞公 神道碑 故少中大夫同僉樞密院事郭敬簡侯 神道碑...
御史台下設有殿中司、察院、行御史台、肅政廉訪司等官署。大宗正府 大宗正府,秩從一品。國初未有官制,首置斷事官,曰札魯忽赤,會決庶務。凡諸王駙馬投下蒙古、色目人等,應犯一切公事,及漢人奸盜詐偽、蠱毒厭魅、誘掠逃...
五子:景武,定遠大將軍、保定等路上萬戶,佩虎符;景魯,海北廣東道肅政廉訪使;景哲,僉河東海右道肅政廉訪司事;景元,河南河北道肅政廉訪使;景丞,內政司丞。天曆元年,紫荊關敗卒南走保定,沿途剽掠,景武與同知阿里沙率鄉民...
張景哲 元朝宰相張珪之子,任僉河東海右道肅政廉訪司事 親屬成員 祖父 張弘范 父親 張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