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轄區信息,區劃列表,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體育事業,娛樂傳媒,文化事業,文教科研,醫療衛生,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傳統節日,民間藝術,特色美食,風景名勝,文保單位,太原八景,地標街景,著名人物,皇帝,古代,近現代,城市榮譽,對外交流,
歷史沿革
“
古交舊石器文化遺址”的發現,證明早在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
義井和東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遺址”進一步證明,在七八千年前的
母系氏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就曾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遠古時期屬
冀州,是傳統上說的
華夏九州之一,為
九州之首。《漢書》:“河內曰冀州:其山曰霍,藪曰揚紆,川曰
漳,浸曰汾、潞。”說明秦、漢以前的冀州地區一般是指今日之
汾河平原及其附近地帶。
殷商時太原為古國北唐,考古學家曾在太原許坦村一帶,發現了
商代的文化遺址,定名“許坦型文化”。史傳太原的肇始者
台駘,因治理汾水、開拓了
太原盆地,被尊為“
汾水之神”。
魯昭公元年(晉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晉國
荀吳率兵北征,大敗占據今太原一帶的
無終及
赤狄別族咎如,太原地區始入於
晉國版圖。春秋末期,
晉定公十五年(前497年)顯赫於世的晉陽古城問世於汾河晉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376年),韓、趙、魏廢
晉靜公,將晉公室剩餘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韓、趙、魏三國又稱為“
三晉”。
三家分晉是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國
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確定的標誌,史學界以此作為東周時期春秋與戰國的分界點。之後,趙國定都晉陽(太原)。
漢代全國設
十三州,并州刺吏部設治晉陽,這也是太原稱并州之始,太原簡稱“並”來源於此。是時,太原為全國十三州部治所之一,聞名遐邇。
隋代,太原(當時稱之為并州),是全國性的大城市。開皇二年(582年),置河北道行台。開皇九年(589年),改為總管府,大業初(605年),府廢,改稱太原郡。
隋末,李淵、
李世民駐守太原,因晉陽古有
唐國之稱,
李淵父子定都長安後,遂以“唐”為國號。因此,唐文化的發源於太原。唐初,曰并州初置大總管府,又改大都督府。唐朝的幾位帝王曾數次擴建
晉陽城,並相繼封其為“
北都”、“北京”,為
河東節度使治所,與
京都長安、東都洛陽並稱“
三都”、“
三京”,詩人
李白曾盛讚“天王三京,北都居一”。
五代十國時期,
後唐、
後晉、後漢、
北漢,或發跡於晉陽,或以此為
國都,一時間太原名聲顯赫於舉國,傳為“
龍城”。
北宋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
趙光義滅掉了以太原為都的北漢政權,最終統一全國。由於憎恨太原軍民對宋軍的頑強抵抗及恐懼太原“龍城”的美譽,遂下令火燒晉陽城,又引汾、晉之水夷晉陽城為廢墟,一座歷經1476年悠久歷史的古城遭到了徹底的破壞。三年之後,新的太原城在距古晉陽城北四十餘里的
唐明鎮重新崛起。嘉佑四年,設
太原府治。
金朝時,
宋欽宗趙桓下詔將中山、
河間、太原三鎮交金人。從此,太原人民在戰亂摧殘,異族壓榨下,度過了80多年。
元朝時,
蒙古汗國改名元朝。元朝時的太原稱為太原路。成為全中國的交往中心,北到
嶺北行省,東到
奴兒乾都司(治所黑龍江下游),西到
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此後明朝和清朝的府城均建立於此。
明初,
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棢為晉王於太原,遂因此擴建太原城,成為明代九邊重鎮之首。
1860年《
北京條約》簽訂以後,外國使節和
傳教士得到特許進中國,借傳教的名義促使和參與了不平等條約的簽定,蒐集中國情報,進行
文化侵略。1900年,
八國聯軍再次打進北京,慈禧路經太原,見當地晉商雲集,便大肆搜刮捐稅。
1911年辛亥革命後,閻錫山被舉為山西都督,於太原建立
晉系軍閥,經營山西長達38年,期間韜光養晦保境安民,使山西成為全國最富裕省份之一。
1947年,析出陽曲縣城區,單獨設定太原市,實行
閭鄰制,全市分為內八區和外八區,作為山西省省會。
1949年4月24日,人民解放軍攻占太原。
1949年解放後,太原市成為山西省人民政府駐地,山西省省會。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至1996年,太原市轄古交一個縣級市,
清徐、
陽曲、
婁煩三個縣,市區分
南城、北城、河西、
南郊、北郊五區。
1997年5月8日,太原市調整行政區劃,市區分為杏花嶺區、迎澤區、小店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和晉源區,形成了6區3縣1市的格局。其中地處建設路以西、濱河路以東、北大街以南、南內環街以北的
杏花嶺區、
迎澤區兩個區是傳統上的內城區,而隨著城市的擴張,
萬柏林區、
小店區、
尖草坪區和
晉源區也被認為是城內地區,形成了“城六區”的概念。
轄區信息
名稱 | 行政區劃代碼 | 面積 (平方千米)
| 六普人口 (萬人)
| 郵政編碼 | 下設街道-鎮-鄉個數 | 下設社區-行政村個數 |
---|
| 140100 | 6909 | 420.1591 | 030082 | 54-21-31 | 696-824 |
| 140105 | 290 | 80.4537 | 030032 | 7-1-2 | 123-38 |
| 140106 | 105 | 58.8533 | 030002 | 6-1-0 | 97-17 |
| 140107 | 146 | 63.4482 | 030009 | 10-0-2 | 120-28 |
| 140108 | 296 | 41.5705 | 030023 | 9-2-3 | 71-77 |
| 140109 | 289 | 74.9255 | 030024 | 14-0-1 | 135-18 |
| 140110 | 290 | 22.1431 | 030025 | 3-3-0 | 45-77 |
※綜改示範區 | / | / | / | / | / | 11-0 |
| 140121 | 608 | 34.3861 | 030400 | 1-4-5 | 24-188 |
| 140122 | 2084 | 12.0228 | 030100 | 0-4-6 | 11-123 |
| 140123 | 1289 | 10.5841 | 030300 | 0-3-5 | 6-142 |
| 140181 | 1512 | 20.5139 | 030200 | 4-3-7 | 53-116 |
備註:帶有“※”標誌的綜改示範區全名為“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不屬於行政區劃;下設各級行政區劃數量統計截止到2018年底參考資料:行政區劃代碼、面積、郵政編碼等信息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網站;六普人口來源於太原市人民政府網站;下設各級行政區劃數量來源於太原市民政信息網 |
區劃列表
截至2018年底,太原市轄6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共54個街道、21個鎮、31個鄉,計696個社區、824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太原位於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華北地區黃河流域中部,地處南北同蒲和
石太鐵路線的交匯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0′~113°09′,北緯37°27′~38°25′。區域輪廓呈蝙蝠形,東西橫距約144公里,南北縱約107公里。
地形地貌
太原西、北、東三面環山,中、南部為河谷平原,整個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海拔最高點為2670米,最低點為760米,平均海拔約800米,市區坐落於海拔800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太行山雄居於左,呂梁山巍峙於右,雲中、繫舟二山合抱於後,太原平原展布於前,汾水自北向南縱貫全境。黃河的第二大支流——
汾河,自北向南橫貫太原市全境,流經境內約100公里。市區東有
太行山阻隔,西有
呂梁山。
氣候特徵
太原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9.5℃,無霜期平均202天,年均降水量456毫米。太原由於其地形複雜多樣,海拔高度差異較大,海洋性氣候對境內的影響,形成了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夏秋降雨集中,冬春旱多風。年平均溫度為9.5℃,一月平均-6.4℃,七月平均23℃。霜凍期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無霜期平均149—175天。年均降水量468.4毫米。
類別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全年 |
---|
高溫
| 1.8
| 5.4
| 11.5
| 19.8
| 25.5
| 28.6
| 29.3
| 28.0
| 23.7
| 17.8
| 9.5
| 3.1
| 17.0
|
低溫
| -11.6
| -8.0
| -2.0
| 4.8
| 10.5
| 15.1
| 18.2
| 16.9
| 10.8
| 4.0
| -2.7
| -9.2
| 3.9
|
降水
| 3.2
| 5.2
| 13.4
| 19.9
| 33.3
| 55.9
| 102.1
| 107.0
| 51.6
| 25.6
| 10.7
| 3.2
| 431.2
|
日照
| 173.4
| 174.0
| 202.3
| 229.8
| 265.1
| 250.9
| 228.6
| 223.8
| 209.6
| 206.9
| 174.6
| 162.6
| 2501.7
|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太原植物區系含有種子植物、蕨類植物、苔蘚、地衣、藻類和菌類。太原地區野生動物資源有鳥綱16目、37科、173種。國家一級保護獸類一種、國家二級保護獸類5種、山西省重點保護獸類3種;爬行綱動物3目、4科、8種;兩棲綱1目、2科、5種;魚綱2目、4科、21種;甲殼綱動物1目、2科、2種;昆蟲綱13目、70科、177種;蛛形綱2目、3科、10種。
礦產資源
截至2013年底,太原探明礦藏主要有鐵、錳、銅、鋁、鉛、鋅等金屬礦和煤、
硫磺、石膏、釩、硝石、耐火粘土、石英、石灰石、白雲石、石美砂等非金屬礦。
人口民族
人口
據2018年人口抽樣調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42.1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1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75.27萬人,增加4.31萬人;鄉村人口66.88萬人,減少0.12萬人。城鎮化率84.88%,比上年提高0.18個百分點。男性人口222.67萬人,女性人口219.48萬人,性別比為101.45∶100。
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4.58萬人,人口出生率10.41‰。
民族
政治
市委書記 | |
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
| |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 |
市政協主席
| |
(參考資料)
經濟
綜述
工業、農業是太原市
國民經濟的主要產業。1949年,太原市工農業總產值(1980年不變價格,下同)為10718萬元。1950年~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工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工農業總產值快速增長。1952年,太原市工農業總產值上升到24362萬元,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均超過了解放前太原市歷史最高水平。
1953年~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畫時期,工農業總產值逐年快速增長,1957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達到63497萬元。
1958年~1960年,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太原市工農業總產值急速增長,1959年上升為146127萬元,1960年達到203304萬元。但是,由於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導致了太原市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財政開支過大,糧食及其他農副產品匱乏,加之自然災害和蘇聯撕毀契約,造成1961年~1962年工農業總產值的大滑坡。1961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降至102532萬元,1962年降至94534萬元。之後經過三年調整,工農業生產逐步恢復發展,到1965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又升至181359萬元。1966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17436萬元。
1966年,太原市經濟隨著“文革”的開展形勢惡化。1967年、1968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分別下降為174096萬元、86679萬元。1969年~1970年,政治局勢相對好轉,工農業生產總值開始回升,1969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為125653萬元,1970年上升為239658萬元,1973年達到305894萬元。1975年,貫徹中共中央整頓精神,全市工農業總產值又回升至275357萬元。然而1976年初掀起的“反擊右傾翻案風”使全市的工農業總產值又降至216067萬元。
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太原經濟迅速恢復。1977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為287351萬元,1978年達到363650萬元。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濟體制的改革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太原市的工農業總產值開始突飛猛進地增長。1980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達到406384萬元,1985年達到663713萬元,1990年達到1036956萬元。
201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884.48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05億元,增長0.7%;第二產業增加值1439.13億元,增長10.3%;第三產業增加值2404.30億元,增長8.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8272元,比上年增長8.2%,按2018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13339美元。
第一產業
2018年太原市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82.53千公頃。糧食種植面積65.96千公頃。其中:夏糧種植面積0.07千公頃,秋糧種植面積65.89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1.09千公頃。藥材種植面積1.76千公頃。全年造林面積17.28千公頃。零星植樹1259萬株。新增育苗面積0.29千公頃。年末大牲畜存欄3.8萬頭,豬出欄32.29萬頭。肉類產量5.49萬噸,禽蛋產量4.54萬噸,牛奶產量9.43萬噸。水產品養殖面積1.05千公頃,水產品產量2603噸。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46.21萬千瓦。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25527噸。
第二產業
太原是中國建國初期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20世紀末以來,在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中,太原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承擔起山西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化的重任。以不鏽鋼生產基地、新型裝備製造工業基地和鎂鋁合金加工製造基地“三大基地”為代表的優勢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經過50多年的建設,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機械、化工為支柱,紡織、輕工、醫藥、電子、食品、建材精密儀器等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
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8%。其中:中央企業增加值增長9.9%;省屬企業增加值增長8.5%;市屬及以下企業增加值增長19.3%。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6.6%,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4.9%。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9.2%,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1.3%。
非傳統產業增加值增長17.8%,其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9.8%,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1.8%。傳統產業增加值增長8.0%。
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3075.81億元,增長9.4%。利稅總額238.82億元,增長8.5%。利潤總額94.08億元,增長12.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84.65元,下降0.74元。
第三產業
郵電和旅遊
2018年太原市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60.46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郵政業務總量8.00億元,下降3.9%;電信業務總量152.46億元,增長13.2%。年末市話到達77.25萬戶。農話到達1.85萬戶。行動電話用戶737.32萬戶,其中:4G行動電話用戶為594.29萬戶。每百人擁有電話185部,其中:行動電話普及率達到167部/百人。計算機網際網路寬頻用戶197.08萬戶。
2018年太原市全市接待海內外遊客8126.1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8%。其中:國內遊客8102.32萬人次,增長19.9%;海外遊客23.88萬人次,增長4.1%。海外遊客中:外國人16.88萬人次,香港同胞3.89萬人次,澳門同胞0.49萬人次,台灣同胞2.62萬人次。全年旅遊總收入995.57億元,增長21.1%。其中:國內旅遊收入985.30億元,增長20.8%;旅遊外匯收入1.07億美元,增長7.0%。
金融保險
2018年末年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2317.27億元,比年初增長3.3%;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2684.21億元,增長10.7%。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2019.50億元,增長3.4%,其中:住戶存款餘額4767.46億元,增長8.7%。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2491.74億元,增長10.1%,人民幣貸款中,中長期貸款餘額9106.93億元,增長15.5%;短期貸款餘額2673.87億元,下降6.1%。年末上市公司達到19家,其中:主機板16家,中小板2家,創業板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52家。
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223.09億元,下降4.7%。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126.30億元,下降17.2%;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24.65億元,增長25.0%;意外傷害保險業務保費收入6.46億元,增長19.7%;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65.67億元,增長16.4%。支付原保險賠款與給付63.63億元,增長11.3%。其中:壽險業務給付27.72億元,增長3.3%;健康險業務賠款及給付5.74億元,增長18.9%;意外傷害保險業務賠款1.53億元,下降0.6%;財產險業務賠款28.65億元,增長19.5%。
國內貿易
2018年,太原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11.90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737.90億元,增長8.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4.00億元,增長11.4%。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零售額886.95億元,比上年增長4.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9.0%。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通過網際網路實現商品零售額33.23億元,增長30.9%。
對外貿易
2018年,太原市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086.29億元,比上年增長18.7%。其中:出口額663.25億元,增長15.9%;進口額423.04億元,增長23.3%。出口商品中,不鏽鋼材、機電產品分別為121.68億元、512.61億元,占出口額的95.6%。煤炭、焦炭、金屬鎂分別為0.11億元、1.02億元、3.61億元,占出口額的0.7%。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161個。年進出口額在千萬美元以上的國家和地區50個,比上年增加3個。
社會事業
體育事業
太原市全市人均公共體育場館面積達到0.91平方米。
小輪車訓練基地被列為國家級基地,曾舉辦2008年
國際腳踏車聯盟BMX(小輪車)世錦賽(北京奧運會預選賽),2011年BMX全國錦標賽、2012年BMX冠軍賽。2008、2009年連續舉辦了女子摔跤世界盃,2010年起開始舉行
太原國際馬拉松賽,2012年4月太原舉辦倫敦奧運會摔跤預選賽,這也是在中國舉辦的唯一一項奧運會選拔賽,2015年9月舉辦第17屆
亞洲跳傘錦標賽。截至2012年,太原市共有體育場館34個,主要為
山西省體育中心、
山西省全民健身中心(原山西省體育場)、
山西省體育博物館(原山西省體育館)、
濱河體育中心等,
CBA山西汾酒隊的主場在山西省體育中心。
娛樂傳媒
太原主要劇場有
山西劇院、中影國際影城太原新影都、寬銀幕電影院(中國巨幕)、解放數碼影城、長風劇場、天億國際影城、橫店電影院(貴都店、王府井店、同至人店)、金逸國際影城、奧斯卡國際影城、萬達影城等。
文化事業
2018年底,太原市全市共有各類專業院團及具備規模的民營藝術表演團體21個。群藝文化館12個,博物館14個。公共圖書館12個,館藏圖書732.21萬冊。國家綜合檔案館12個,館藏檔案資料210.51萬卷(件、冊)。改擴建後的太原市圖書館躋身全國一流圖書館行列,贏得“網紅圖書館”美譽,並在全國首創馬克思書房。成功舉辦城市能源低碳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人民網2018大學校長論壇。舉辦“紫禁風華——2018太原·故宮文物展”。廣播節目11套,電視節目16套。有線廣播電視用戶135.10萬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131.06萬戶。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電視人口覆蓋率100%。
文教科研
高教概況
2018年底,太原市共有高等院校46所(其中高職院校23所),在校學生532822人(含博士、碩士研究生、成人教育);中等職業學校48所,在校學生63421人;普通高中90所,在校生76883人;普通國中137所,在校學生122367人;國小441所,在校學生310437人;幼稚園724所,在園兒童112007人;特教學校5所,在校生數1561人。
1 | | 山西省 | 本-碩-博 |
2 | | 山西省 | 本-碩-博 |
3 | | 山西省 | 本-碩-博 |
4 | | 山西省 | 本-碩-博 |
5 | | 山西省
| 本-碩-博 |
6 | | 山西省 | 本-碩-博 |
7 | | 山西省 | 本-碩 |
8 | | 山西省 | 本-碩 |
9 | | 山西省 | 本-碩 |
10 | | 山西省 | 本 |
11 | | 山西省 | 本 |
12 | | 山西省 | 本 |
13 | | 山西省 | 本 |
14 | | 山西省教育廳 | 本(民辦) |
15 | | 山西省教育廳 | 本(民辦) |
| 太原市第二十中學 |
| 太原市第二十七中學 |
| |
太原市第三十九中學 | |
| |
| 小店一中 |
| |
| —— |
文化設施
太原擁有華北第三大、山西省第一大圖書館——
山西省圖書館,國家一級圖書館——
太原市圖書館,華北最大的多功能圖書館——
山西大學圖書館;擁有國家級綜合檔案館11個,各類公共圖書館館藏圖書4290.4萬冊,館藏檔案資料556萬卷(冊)。
醫療衛生
2017年年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2748個(不含村衛生室),醫療床位39917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9.0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61269人,其中:執業(包括執業助理)醫師23018人,註冊護士29489人。每千人擁有醫生5.2人。太原市已建成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全國愛滋病綜合防治示範區。
| | 山西大醫院 |
| | |
| | |
| | |
太原市第五人民醫院(精神病)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六四醫院 |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山西省總隊醫院 | | |
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 山西中醫藥大學第三中醫院 | |
交通運輸
鐵路 主要有太原到大同的北同蒲鐵路,太原到運城的
南同蒲鐵路,太原到焦作的
太焦鐵路,太原經原平到北京的
京原鐵路,太原到中衛和銀川的
太中銀鐵路,太原到興縣的
太興鐵路,太原到石家莊的
石太鐵路,太原到青島的太青客運專線(石太客運專線段),太原到焦作的
太焦客運專線,大同經太原到西安的
大西客運專線,作為提升太原鐵路樞紐地位的
太原環城鐵路在正在建設當中。
石太客運專線於2005年6月11日開始修建,2009年4月1日正式開通,太原和北京兩地的路程縮短為兩個多小時,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時間最早的高速鐵路。
大西客運專線太原至西安段於2014年7月正式通車,太原到西安只需3小時左右。
航空
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是華北第三大國際機場,通往世界主要國家地區和國內大部分城市。太原武宿國際機場位於太原市小店區,距太原市中心13.2公里。幾乎所有的國內航班均在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停靠和起飛。截至2016年底,太原機場通航航線126條,通航城市75個,全年預計保障運輸起降7.5萬架次,旅客吞吐量984.78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4萬噸全國排名第28。機場和太原市區間由機場快速路和龍城大街連線,為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建設了2號航站樓。
2011年5月,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引進首家外國航空公司——韓國
韓亞航空公司開通太原至首爾(
仁川)航線。之後陸續引進
澳門航空公司、
台灣遠東航空公司、韓國易斯達航空公司、泰國
東方航空公司和
香港航空公司。2011年,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有4條定期國際直飛航線,到2012年8月,國外(地區)航空公司和國內航空公司已在太原武宿國際機場開通了太原至澳門、台北、韓國、泰國曼谷、香港、日本
大阪(靜岡)、新加坡7條定期國際(地區)直飛航線。不僅如此,所開航線航程短、密度高,密集時每20分鐘就有一架國際航班起落。
公路
太原市城區的路網結構以網狀為主,呈環形放射狀。最外有環狀高速路(外環路),2013年建成通車中環快速路,老城區已形成內環路。截至2018年,全市公路里程7517公里。市區立交橋數共有57座。2018年,太原全市民用機動車保有量已達155.3萬輛。
太原老城的城市道路是棋盤式格局,橫平豎直,而外圍的城市道路規劃是環形加網狀的格局。內環由北大街—興華街、建設路、南內環街、和平路連線而成。中環由北中環街,東中環路(太行路),南中環街,西中環路(窊流路)連線而成。最外圍有太原環城高速公路,連線
大運高速公路、
太舊高速公路、
太古高速公路、
太長高速公路、
太佳高速公路、
青銀高速公路,太原第二環城高速公路已在建設當中。
太原老城區的城市道路是棋盤式的格局,橫平豎直。東西方向的道路有:
北中環街—北中環橋—北中環西街
勝利街—興華北街
水西門街—開化寺街
雙塔寺街—雙塔西街
親賢北街
長風東街—長風街—長風橋—長風西街
學府街
南中環街—南中環橋—南中環西街
晉陽街
龍城大街—祥雲橋—龍城西大街
南北方向的道路有:
經園路,
臥虎山路——東中環路
敦化南路——雙塔北路——雙塔南路
敦化北路
澗河路——建設北路——建設南路——太榆路
三牆路——柳巷——青年路——體育路——體育南路
恆山路——解放路—解放南路—長治路
大同路——金剛堰路——桃園路
濱河西路
西渠路—晉祠路
和平北路—和平南路
西中環路
公共汽車
2016年,太原市公共運輸運營車輛2253台,其中,公共汽車2147輛,電車106輛運營線路150條,公交運營線路網長度3250公里,年客運量4.35億人次。公車票價通常為1元起價,遠郊區縣為3元。公交卡每次乘坐的刷卡費用以0.5元起價。截至2014年12月,太原市公交出行分擔率已達到29%,有近1/3的省城市民日常出行選擇乘坐公車,太原市公車運行時速達到16.76公里,部分路段的平均時速已超過20公里,建設完成了太原南站公交樞紐站,南寨村公交停車場投入運營。截至2014年12月,太原市有2700多輛公車上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太原市陽曲縣已實現鄉鎮公車全覆蓋。
計程車
太原市計程車運營車輛8292輛,目前已全部更換為純電動計程車,並在全市安裝充電樁2451個,規劃2016年底將達到5500多個,至此,太原成為國內首個實現純電動計程車的城市。
公共腳踏車
太原於2012年開始建設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租車人憑太原公交IC卡或銀聯卡,繳納200元押金,並預存30元以上租車費用後即可使用。截至2017年,太原市範圍內已建成公共腳踏車服務點1285個,服務100多萬市民,日均租騎量達40萬人次,投入公共腳踏車4.1萬輛。據相關統計,太原的租賃系統規模,在全球列二位。
軌道交通
太原捷運於2007年提出建設,2012年開始前期勘探,2013年正式獲批,2016年3月11日首條線路捷運2號線正式開工建設。太原城市軌道交通線網整體建設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時間從2015年到2023年,應建設2號線(包含1期2期)、1號線(包含1期2期)及3號線,通車裡程為93.35公里,將設定車站73座。
已規劃的捷運共8條,市區6條,市域2條,運營線路總長度249.1公里,車站總計191座。分別為:
太原捷運1號線:全長28.5公里,共25座車站。由西山礦務局站至武宿機場站,將於2019年開工建設,預計2024年運營。
太原捷運2號線:太原市修建的第一條捷運,共23座車站。由西澗河站至人民南路站,於2016年3月11日全線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下半年運營。
遠期規劃(2025年後):
5條快速通道
108國道:從北到南貫穿太原、晉中兩市;
太榆路-匯通路:已全面升級改造;
綜合通道:起點太原市武宿村,終點在榆次區張慶,全長15公里,榆次區段正在施工;
龍城大街東延:西起太原市鄭村,東至榆次區白坡村北,全長16公里;
晉中開發區龍湖街:由已建成的中段和規劃的東延、西延三段組成,全長19公里。
3條國省幹線
208國道:北起小店區大村,南至祁縣東觀,全長45公里;太原—太谷公路:北起小店區鞏家堡村,南至太谷縣城接108國道,全長35公里;S316線:長33公里。
13條區域連線線
太舊高速晉中連線線:起點位於太舊高速晉中北出口,終點在榆次區源渦村,全長10公里;
中都路:北與擬建的榆次烏金山旅遊消防專用公路相接,南至榆次城區順城街,全長13公里;
黃陵—郜村公路:北起小店區黃陵,南至太原晉中交界處郜村,全長15公里;
榆次東陽—清徐公路:全長22.5公里;
祁縣北堡—峪口公路:規劃中擬向北延伸與太原市縣鄉公路小楊線相連,全長29公里;
陽曲大方山—壽陽索馬:全長15公里;
太原武宿—榆次峪頭公路:全長10公里;
晉中開發區楊盤街:長2.1公里,太原西溫莊大街向東建設500米即可貫通;
晉中開發區使趙街:全長13公里;
晉中開發區迎賓西街:全長10公里,已接至太原界處;
晉中工業園8號路:全長6公里;
晉中市榆次區修文鎮—太原市清徐縣公路:全長17公里;
晉中市太谷縣胡村—太原市清徐縣小武:全長15公里。
歷史文化
自
商周以來太原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重要的軍事和政治和經濟文化中心,先後有
陶唐、
北唐、晉、晉陽、
太原郡、
代國、并州、太原國、
龍山、
太原府、
北都、北京、
西京、
龍城、
太原路、
冀寧路、
陽曲、太原市等。太原在歷史上曾為九朝古都,在從周朝起的2000多年裡,建造了許多古建築。太原處於華夏民族與草原民族交往和衝突的中心地帶。
從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先後有群狄、
諸戎、
匈奴、
鮮卑、羯、氐、羌、
突厥、
回紇、女真、契丹、蒙古、滿族等民族在此與漢民族進行過激烈的衝突和鬥爭。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下,或緣於仿效,或緣於抵禦外敵,保家立國,太原一帶“人性勁悍,習於戎馬”,如杜佑在《
通典》中說的“并州近狄俗,尚武藝”,形成了尚武,強悍、俠義的民風。太原地區方言為
太原話。歷史上許多皇帝都與這座城市有過特別密切的關係,因此被稱為
龍城。相傳
唐堯和
大禹曾建都於
晉陽。西漢初年,漢文帝劉恆即位前受封代王,國都便是今天的太原,太原也被稱為潛龍之地。曹魏末期,封於太原郡的
晉王司馬氏家族取代曹魏建立政權,並以“晉”作為國號。
前秦、北魏、
東魏、
北齊曾定都於晉陽或以晉陽為實際政治中心。北齊高祖高歡稱太原為霸城。
隋煬帝楊廣即位前曾為晉王。隋末,
李淵為唐國公和太原留守,起兵晉陽建立大唐,並以太原的古稱作為國號。太原成為唐朝的龍興之地,被
唐太宗譽為“王業所基,國之根本”。
唐高宗即位前曾為
晉王,而同樣來自
并州文水的皇后
武則天則成為了中國唯一的
女皇帝,太原府自
武周起成為
北都,宋太宗即位前也受封為晉王。
太原市市徽是中國第一枚
市徽,其圖案內容為雙塔、並字、煤層和火焰,象徵太原市是一座歷史悠久、
煤炭資源豐富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和四化建設蒸蒸日上的新氣象。
朝代 | 當時名稱 | 位置 | 名號 |
---|
古北唐
| -
| 許坦
| -
|
趙
| 晉陽
| 晉源
| 國都(初)
|
北魏
| 晉陽
| 晉源
| 霸府 別都
|
東魏
| 晉陽
| 晉源
| 霸府 別都
|
北齊
| 晉陽
| 晉源
| 霸府 別都
|
唐
| 晉陽
| 晉源
| 北都 北京
|
後唐
| 晉陽
| 晉源
| 陪都
|
後晉
| 晉陽
| 晉源
| 陪都
|
後漢
| 晉陽
| 晉源
| 陪都
|
北漢
| 晉陽
| 晉源
| 國都
|
晉商文化
太原曾是
晉商故里,作為中國最早的商人,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明清兩代成為晉商最鼎盛時期,並成為中國四大商幫之首,一直稱雄中國商界500年之久。晉商家族有別於一般的官紳家族,其是具備商業烙印特徵的中國傳統文化家族。晉商在中國歷史上首創了“票號”。“票號”是中國古代一種商人通商的方式,“商路遙遠,匯通天下”在中國歷史上曾經顯赫一時,甚至遍布了世界上多個地區。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原的國家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鑼鼓藝術(太原鑼鼓)、晉劇、蓮花落、風火流星、老陳醋製作技藝、月餅傳統製作技藝(郭杜林晉式月餅)、六味齋醬肉傳統製作技藝、中醫養生(藥膳八珍湯(頭腦))、廟會(晉祠廟會)、磚雕(山西民居磚雕)、清徐彩門樓抬閣(徐溝背鐵棍)等,其中蓮花落,風火流星,老陳醋製作,六味齋醬肉,清徐彩門樓是太原獨有的(無其他申報單位)。全國月餅製作技藝也只有太原和安琪廣東月餅兩家。
太原蓮花落
太原蓮花落(lào)(也稱“蓮花樂”)是太原的地方曲種,是一種說唱兼有的曲藝藝術,流傳於城市鄉村,它的產生與發展與太原人
曹強有關係。蓮花落的說唱詞,基本上是
七言四句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來合轍入韻。表演之時,先扣大竹板,間配小竹板,打板三巡之後,開始說唱,以唱為主,間以夾白,邊唱邊說,抑揚頓挫,尾音稍長。太原蓮花落,不僅有七件子伴奏,而且發展到弦樂器和打擊樂器伴奏。主要樂器有三弦、
揚琴、
二胡、
木魚等。當年的蓮花落極不注重表演,僅是邊說邊唱。這是因其早年為街道表演的形式所決定。自從解放搬上舞台後,已經注重於身段和動作的表演。2010年,“蓮花落”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宗教文化
太原地區的宗教有:佛教、道教、
伊斯蘭教、
天主教和基督教。太原的寺、廟、觀、堂是宗教界和信教民眾的宗教活動場所。
傳統節日
添倉節
添倉節又稱“天倉節”,其時在農曆正月二十日和二十五日,是農曆正月中的最後一個節日。
寒食節
寒食節的時間在冬至後百五日(亦有百六日之說),即清明前兩天。至今,太原南郊區民眾仍有稱寒食為“一百五”者。民間傳說,這一天為“龍忌”之日,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的。傳說晉文公重耳在這一天焚燒綿山,燒死功臣介子推,追悔莫迭才下令禁火的。“焚火綿山”的故事在太原地區流傳很廣。其實,寒食的起源並非始於介子推,而是始於周代的禁火制度。
寒衣節
寒衣節為農曆十月初一,亦稱“送寒衣”,意謂為死去的親屬亡靈送冬天衣物的日子。至時家人用五色紙(常用黃、藍、綠、白、青)剪成象徵性的衣服,中間夾絮棉花,意指供亡者冬季穿用。
民間藝術
太原民間藝術有晉劇、太原蓮花落,太原鑼鼓、清徐背鐵棍、剪紙、架火、社火等。
特色美食
麵食的出現最遲在漢代之前。漢代,凡面制的食品統稱為“餅”。山西人被稱為“老西兒”由來已久,除了山西是在太行山西邊以外,這個名字里還有醋味。古時候,“醋”被稱為“醯”,醯與西同音,山西人便有了“老西兒”的稱謂。山西人愛吃醋,麵食離不開醋,炒菜、做湯處處離不了醋。
太原的麵食有拉麵、削麵、撥面、
擀麵、
揪片、
剔尖、
燜面、栲栳佬、
撥魚、
貓耳朵、擦擱斗、
沾片子、餄撈等。製法有擀、拉、撥、削、壓、擦、揪、抿等幾十種。料理工藝上,又可分為蒸製、煮製、烹製。澆頭滷料精細考究,“醋調和”與“澆兩樣”最具特色。
風景名勝
太原文物古蹟有
晉祠園林、建於明代的
永祚寺、凌霄雙塔、
龍山石窟、
蒙山大佛、祭孔
文廟、
晉陽古城遺址以及中國十大石窟之一的
天龍山石窟等名勝古蹟。全市共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03處,其中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7處、
國家地質公園1處、森林公園3處。太原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各種類型的演出、國際性的展會等一應俱全。
晉劇被譽為山西的“省粹”,起源於清代鹹豐年間,青年宮、太原市文廣中心等都常有傳統的晉劇演出。
文保單位
| | | | |
| 太原清真寺
| | | |
| | | | |
| | | | |
| | | 前斧柯懸泉寺
| 陽曲大王廟大殿
|
辛莊開化寺
| | 古交千佛寺
| | |
| | | - | - |
太原市中心城區全市共有綜合性公園46個,專類公園11個,帶狀公園6個,街頭遊園253個,社區遊園53個,街旁綠地194塊。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達到14767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3013公頃,公園綠地面積4384.8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19%,綠地率37.1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18平方米。綜合性公園有
迎澤公園、
晉陽湖景區、汾東公園、華夏公園、
汾河市民公園、汾東中央公園、北張公園、和諧公園、和平公園、龍城公園、龍城東街公園、武宿公園、
晉商公園、古城東濱河公園、
金橋公園、汾西公園、攝樂公園、唐槐公園等,專業類公園有植物園、徐顯秀公園、太白鐵路遺址公園、工業遺址公園等。
太原
汾河公園是在汾河太原城區段內經過水利治理和綠化美化後而形成的濱水公園,現已綿延20餘公里,並且仍在每年向南向北延伸。主要景點有
汾河晚渡,
雁丘(“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出處),碧水沙灘,濕地公園等。
太原古城
太原城是中國歷史上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築的總稱,由宮城、王府、
內城、
外城組成,包括城牆、城門、
瓮城、
角樓、
敵台、護城河等多道設施。太原城門是明清太原城各城門的總稱。太原城周長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外側包磚,共開八門,東曰宜春、迎暉,俗稱大東門、小東門,西曰振武、阜成,俗稱水西門、旱西門,北曰鎮遠、拱極,俗稱大北門、小北門,南曰迎澤、承恩,俗稱大南門和新南門。現僅存小北門一段。
太原八景
國家級地質公園
太原西山國家礦山地質公園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晉陽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晉祠——天龍山、崛山圍山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博物館
人文景點
購物街區
地標街景
信達國際金融中心位於太原市迎澤西大街86號,設計地上54層地下4層,總高266米,總建面約14.3萬㎡。由國內知名的華東建築設計院操刀設計,將太行山形象融入建築外形設計中,以凸顯山西人引以為傲、堅韌雄渾的“太行精神”,是目前山西省建成的最高建築。 | |
太原中海國際中心主體包括兩棟230米超高層5A甲級寫字樓以及附屬5層商業裙房,地上53層,地下4層,單層面積約2150㎡。項目坐落於迎澤大街與汾河交匯處,總建築面積約27.1萬㎡,是山西省建成最高的雙子塔樓。 | |
著名人物
皇帝
劉恆(漢文帝)、劉啟(漢景帝)、劉淵(後漢高祖)、石勒(後趙高祖)、高歡(北齊高祖)、高洋(北齊太宗)、楊廣(隋煬帝)、李淵(唐高祖)、李世民(唐太宗)、李治(唐高宗)、武則天(武周皇帝)、李克用(後唐太祖)、李存勖(後唐莊宗)、石敬瑭(後晉高祖)、劉知遠(後漢高祖)、郭威(後周)、劉沖(北漢高祖)、
劉崇(北漢世祖)。
古代
廉頗,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戰國時趙國將領,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以勇敢善戰聞名於諸侯。
郭淮(?-255)字伯濟,太原
陽曲(今山西太原市)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多次平定少數民族叛亂。參加了對蜀的抵禦戰爭,官位升至
車騎將軍。
王渾(223年-297年),字玄沖。太原郡晉陽縣(今山西太原)人。三國曹魏至西晉初年名臣。
晉滅吳之戰的主要指揮官之一。
王慧龍(390年-440年),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名將。
到彥之、
檀道濟等頻頓淮潁,大相侵掠。王慧龍力戰,屢摧其鋒。
狄仁傑(630—700),字懷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武則天時期名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偵探家。史稱“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民間譽為“唐祚之匡俊之臣”。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漢族。(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
京兆兩說)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王翰(687-726),字子羽,唐朝詩人,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時著名邊塞詩人。其詩《涼州詞》中“葡萄美酒夜光杯”為後人廣為傳誦。
王維(701-761),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盛唐時著名的詩人、畫家和音樂家。
白居易(772-846),祖籍太原,生於新鄭,後遷
下邽。與李白、
杜甫並稱唐代三大詩人。是中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唐代溫彥博之裔孫,中國古代著名詞人,兩《唐書》有傳。
劉知遠(895—948),其祖先本為
沙陀部人,世居太原。五代後漢王朝的建立者,947年稱帝建立後漢,改名
劉暠,廟號高祖。
楊業(?—986),初名重貴,後名繼業。祖籍麟州新泰(今陝西神木北),後遷居太原,故史稱并州太原人。北漢、宋朝名將,主要貢獻在抗遼事跡中。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海岳外史、淮陽外史等。官至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四大家”。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金太原秀容(今
忻州市)人。歷代公認的“金元文冠”。
羅貫中(1331—1400),名本、才本,字貫中,號
湖海散人,元中書省河東山西道冀寧路清源縣(今太原市
清徐縣)人,中國古代著名小說家、戲曲家,《三國演義》、《
水滸傳》(與施耐庵合作)的作者,章回小說的鼻祖。
傅山(1607—1684),原名鼎臣,字青竹,後改名山,字青主,別號頗多,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嗇廬、僑黃、僑松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醫學家、書畫家。
近現代
科學界:
張傑(1958.01--),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謝克昌(1946.10--),中國工程院院士,煤化工專家,現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科協副主席。
趙沁平(1948.4.9--),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科學技術專家。現任中國科協副主席。
關橋(1935.7.2--),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製造工程焊接專家。
郭承基(1917.1.21-1997.2.13),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礦物學與地球化學家。
彭堃墀(1936.8--),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所長。
楊桂通(1931--),力學家,塑性動力學專家,太原工業大學(現太原理工大學)原校長。
苗建明(1963--),現任中科院古脊椎所黨委書記、副所長。
楊金龍(1966.5--),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遠建工住輕質新材料聯合研究院院長。
李小英(1968.7--),天津大學精儀學院教授,第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
導演:
畫家:
歌唱家:
歌手:
演員:
主持人:
企業家:
董思陽,“80後美女總裁”、“中國十大美女企業家”。
詩人:
作家:
城市榮譽
獲獎時間 | 獎項榮譽 | 獲獎項目或備註 |
---|
2019年9月 | | |
2019年9月 | 全國綠化模範單位 | |
2019年8月 | 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 | |
2018年12月 | 2018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第24 | |
2018年12月 | 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52 | |
2018年4月12日 | 2018暢遊中國100城 | |
2017年12月24日 |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 |
2015年10月14日 | 2015年度“寬頻中國”示範城市 | |
2015年7月 | “2015中國避暑名城65佳榜”第20名(和熙龍城) | |
2015年6月 | 第一批“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 | |
2014年3月20日 | | |
2015年3月 | 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第2名 | |
2014年12月10日 | | |
2014年8月 | 2013~2014年度中國會展名城 | |
2014年4月28日 | | |
2013年12月31日 | 第一批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 | |
2013年11月26日 | 首批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套用城市(群) | |
2013年1月29日 | 第一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 |
2013年1月17日 | 第二批“國家智慧旅遊試點城市” | |
2012年11月23日 | | - |
2012年5月 | 第六個“中國智慧城市”試點 | |
2012年 |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 - |
2011年3月14日 | | - |
2011年1月 | 2010年度全國十大體育行銷城市 | |
2010年9月21日 | 2010亞洲都市景觀獎 | 太原長風文化商務區大平台 |
2010年6月23日 | 第一批國家級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城市 | |
2010年 | | - |
2009年1月23日 | 第一批國家級創建創業型城市 | |
2000年 | 第二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 |
對外交流
國際交流
太原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貿易、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交流日益加強。政府、民間和社會團體之間的友好往來活躍。太原市與11個國家的14個大城市有友好往來關係。
締結時間 | 城市名稱 | 所屬國家 | 備註 |
---|
1985.04.14 | | | - |
1987.05.19 | | | - |
1994.09.01 | | | - |
1995.11.28 | | | - |
1995.12.08 | | | - |
1999.05.17 | | | - |
1999.10.12 | | | - |
2007.04.18 | | | - |
2012.03.02 | | | 2008年6月簽署意向書 |
2012.08.25 | | | 1993年5月簽署意向書 |
2017.08.31 | | | - |
備註:表格信息來源 | |
國際會展
太原市是中國十大創新會展城市。隨著太原經濟實力,城市建設和國際知名度的大大提升,太原的會展業取得了迅速的發展。
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 | 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 |
| 中國(太原)佛教文化用品博覽會 |
| 中國(山西)裝備製造業博覽會 |
新晉商大會形象展示與產業博覽會 | |
序號 | 展會名稱 | 舉辦時間 |
---|
1 | | 2011.09.26~09.28 |
2 | | 2012.08.24~08.26 |
3 | | 2015.09.25~09.27 |
4 | 2015中國體育文化·體育旅遊博覽會 | 2015.10.11~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