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鎮(山西清徐縣清源鎮)

清源鎮(山西清徐縣清源鎮)

清徐古稱梗陽,始建於春秋,隋開皇16年(公元596年)置清源縣。金大定29年(公元1189年)於縣之東境置徐溝縣。1952年7月,清150源、徐溝兩縣合併,取兩縣縣名首字,稱為清徐縣,縣城在清源鎮。

全縣轄4鎮9鄉,193個行政村,211個自然村,總人口2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5萬人。全縣有流動人口7萬餘人(主要集中在暖氣片、焦化企業打工),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里46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源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地理位置:山西清徐縣
  • 火車站清徐站
  • 車牌代碼:晉A
概況,鄉鎮企業,特點,經濟發展,戰略性調整,基礎設施建,行政區劃,相關信息,

概況

清源鎮農業
清徐是省城太原的市郊縣,位於山西省晉中盆地西北部,太原市南端,屬晉中平川的一部分。汾河由北,向南橫貫全縣中部,流長19.5公里。縣境北與太原市南郊接壤,東與榆次市、太谷縣毗連,南與祁縣、文水縣為鄰,西靠古交市和交城縣。根據1984年全縣的土地詳查:全縣土地總面積609平方公里。其中平川占全縣總面積的65.98%,山前洪積扇占5.67%,山區占28.35%。縣城主幹的公路四通八達、循環成網,青銀高速公路穿越境內,交通十分便利。
農業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全縣共有耕地45萬畝,其中水澆地38萬畝。實現了人均一畝保澆地的目標。近年來,按照“東抓節水西治山、中間開發汾河灘、植樹造林綠山川”的思路,動員和組織清源縣人民大搞以節水灌溉、治汾工程等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1999年以全省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奪得山西省農建最高獎項“禹王杯”。“糧菜牧果”四大產業有了新發展,農業種植結構逐步最佳化,全面實施了“蔬菜下河東、葡果下平川”戰略。以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為目標,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和市場體系建設,組建了陳醋蘆筍葡萄系列飲品、蔬菜畜產品、豆製品等八大“農”字號龍頭企業集團,建設了小武、高白、東於、六合等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大力推廣地膜覆蓋、種子包衣、節水灌溉、秸桿還田等農業先進適用技術。農副產品以鮮、嫩、活、新為特色,每年向省城提供500餘個品種。
清源鎮農業清源鎮農業

鄉鎮企業

清徐鎮工業以鄉鎮企業為主體,現已形成了食品加工、建材鑄造煤焦化工、機械冶金等多元發展的城郊型工業框架,是中國最大的暖氣片生產基地、冶鎂徵稅基地、食醋生產基地和優質冶金焦生產基地。暖氣片年生產能力已達1.5億片,產品銷量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二;食醋年產量達5萬噸,創出了“東湖”、“水塔”兩大名牌。近兩年來,清徐縣大力調整工業結構,新上了一東盛機焦、五星陶瓷、精密鑄造、萬噸精品醋等一批市場占有率、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三高”項目,成為清徐經濟的新增長點,為清徐實現“二次創業”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特點

在率先發展大潮中,清源鎮搶抓機遇、與時俱進,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形成了以煤焦化工、清潔能源精密鑄造新型建材、科技產業為主導的現代工業,以大規模養殖生物技術開發為重點的現代農業和以商貿、運輸為支柱的第三產業等三大特色產業。二OO四年,清源鎮綜合經濟實力居山西省之首,成為全省最具發展潛力的中心鎮之一。

經濟發展

2002年以來,清源鎮依託縣城優勢,以服務企業、服務農村為主線,響亮提出了“三年總量翻一番,財政收入過億元,三晉大地奪首鎮”率先發展目標。到2004年底,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完成25.88億元,財政收入完成4.37億元,較上年增長27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60元,綜合經濟指標位居全縣首位,實現了“三晉大地奪首鎮”的率先發展目標。其中稅收上千萬的企業有三個(美錦集團、梗陽焦化、迎憲焦化),上百萬元的有10個。

戰略性調整

三年來,清源鎮狠抓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工、農業發展齊頭並進。工業基本形成了以美錦集團、梗陽焦化、迎憲焦化、五星陶瓷、華清精密齒輪、陽光聖陶、麥迪製藥等七大龍頭企業為主體的民營企業產業格局。農業上形成了以恆達養牛、龍海養豬、金元老陳醋、來福老陳醋、昌茂生物技術開發為主的“五龍戲珠”農業產業化格局和以“三基一園”為主的調產格局,以商貿城、餐飲和運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這幾年發展也十分迅速,清源經濟形成三足之勢,為全鎮就業帶來便利良機。大北單元住宅樓區、牛家寨綜合辦公樓、農村道路建設等一批重點工程的完成為全鎮加快城鎮化步伐打下堅實基礎。黨的建設、基層民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清源鎮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呈現勃勃生機。 清源鎮經濟發展的目標是大力發展高科技生態農業園區,建立以釀酒葡萄、蔬菜種植為主的產業化經營區,建好以蔡寨商貿一條街為主的商業長廊,著力培育二、三產業和飲食業為主的各類服務項目,努力建成集休閒娛樂餐飲旅遊為主的小城鎮。

基礎設施建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成效卓著,環境面貌得到較大改善。“九五”以來,清源縣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做為改善投資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舉措來抓,多方籌集資金,加快以縣城為主體的城鄉基礎建設。先後完成了縣城煤氣輸配、文源路拓寬西進、鳳儀街改造、環湖路打通、自來水複線、集中供熱等一批基礎建設骨幹項目,特別是1998年完成了文源路西進這一在全省縣城建設史上罕見的浩大工程,構築了縣城一體兩翼三城的新框架,為實現撤縣建市奠定了基礎。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進入中國鄉村城市化試點縣行列。1998年清源縣實現了平川村村通油路,“一條汾三座橋,河西河東大循環,四縱四橫為骨架,鄉村公路聯成網”的公路格局已經形成。在完成清源縣變電擴容的基礎上,興建了110KV大寨變電站,實施了農村電網改造工程,電力緊張的狀況成為歷史。程控電話發展到16000門,有線電視用戶達到12460戶。

行政區劃

相關信息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調查總隊等部門綜合測評的“中國明星鎮——中國小城鎮綜合發展水平1000強”排定,清徐縣清源鎮作為我市惟一一家入選城鎮,榮獲中國千強“中國明星鎮”殊榮。
清源鎮清源鎮
這次“中國明星鎮——中國小城鎮綜合發展水平1000強”的選定,是在全國近2萬個建制鎮中,按照“綜合實力強、發展水平高;特色企業多,吸納勞動力能力強;基礎設施好,民眾生活水平高”等硬條件綜合測評的,只上榜清徐縣清源鎮一家。近年來,清源鎮因其綜合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各項事業齊頭並進而成為赫赫有名的“三晉第一鎮”。率先發展的這幾年中,清源鎮領導以產業集聚、發展民營企業為突破口,重點培育了以資源型經濟為特徵的優勢產業群和以食品加工業為特徵的生態產業群,湧現出在山西省乃至中國都有影響的美錦集團、梗陽集團、迎憲集團、恆達養殖、昌茂生物等一批規模型企業集團和優勢企業,使清源鎮的財政收入由2003年的1.03億元、2004年的4.38億元,一躍猛增到2005年前9個月的8.2億元,3年連著翻了幾番。在實現經濟成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後,清源鎮利用地處縣域中心的有利位置,發揮鎮、村、駐地企業三個積極性,大力進行舊村改造和小城鎮建設,使清源鎮出現大北村、羅家莊、油房堡、牛家寨、吳村等一批文明村鎮。2003年,清源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212元,2004年為4760元,2005年清源鎮的經濟發展勢頭更好,農民人均純收入將大大超過2004年,達到更好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