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財經大學是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學校。
山西財經大學始建於1951年,前身是山西省銀行幹部學校、商業幹部學校、供銷合作幹部學校、財政幹部學校和糧食幹部學校。1958年9月五所幹部學校合併成立山西財經學院;1984年12月成立山西經濟管理學院;1997年10月,山西財經學院和山西經濟管理學院合併組建山西財經大學。
據2019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分塢城、迎澤和平陽三校區辦學,校園占地面積1956畝(含東山校區),建築面積近60萬平方米,設有21個教學單位、10個實體型科研機構和35個非實體型科研機構,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58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近1700人,有本科生17000餘人,碩士研究生3400餘人,博士研究生130餘人,繼續教育學生9000餘人,留學生14人。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學科建設
師資力量
教學建設
對外交流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機 構 名 稱 | 所長(主任) | 副所長(副主任) | |
山西省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 晉商研究院 | 院長:崔滿紅 學術委員會主任:孔祥毅 | 孫長青 張亞蘭 |
旅遊經濟研究中心 | 所長:原梅生 學術委員會主任:樊而峻 | 張 遂 張慧霞 | |
學校直屬 研究機構 | 中國國際企業與金融研究中心 | 王 森 | |
企業發展戰略研究所 | 樊而峻 | 吳世斌 衛虎林 | |
山西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所 | 宋瑞卿 | 石建社 | |
區域經濟研究所 | 張慧霞 | ||
山西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 焦斌龍 | ||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研究所 | 余春宏 | 郭 冰 姚曉民 | |
信息資源研究所 | 武三林 | ||
依託院(系)設立的研究機構 | 經濟研究所 | 靳共元 | |
數量經濟研究所 | 杭 斌 | ||
統計科學研究所 | 李寶瑜 | ||
國際經濟與貿易研究所 | 呂春成 | ||
產業經濟研究所 | 楊 洹 | ||
合作經濟研究所 | 閆應福 | 趙陽林 | |
金融研究所 | 楊有振 | 李鎖雲 | |
財稅研究所 | 崔滿紅 | 呂建鎖 譚建立 | |
市場經濟法制研究中心 | 馬躍進 | 王桂華 郭 潞 | |
外國語言與文學研究所 | 申屠菁 | 賈桂珍 | |
計算機套用研究所 | 馬尚才 | 賈 偉 | |
現代企業行銷策劃研究所 | 蘭丕武 | ||
質量科學研究所 | 藺 哲 | ||
現代會計學研究所 | 李端生 | 吳秋生 王春燕 | |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研究所 | 趙俊康 | 劉春愛 梁君林 | |
金融數學研究所 | 王拉娣 | 張玉珠 劉振潔 | |
環境規劃與評價研究所 | 李 貞 | 杜正清 | |
生化技術研究所 | 劉玉清 | 吳克琴 | |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所 | 李紅岩 | 柴曉霞 | |
健康科學研究所 | 張安民 | ||
現代酒店管理研究所 | 李冠瑤 | ||
管理工程研究中心 | 張所地 | ||
文化傳播研究所 | 米萬鎖 | 劉兆鋒 |
科研成果
作者 | 名稱 | 發表期刊 | 時間 |
孔祥毅 | 銀行不是舶來品 | 中國金融 | 2009.17 期 |
孔祥毅 | 山西資本市場的春天 | 中國證券報 | 2009.17期 |
孔祥毅 | 明清貨幣商人的經營管理策略 | 金融博覽 | 2009.1 |
孔祥毅 | 明清金融革命的背景及其標誌 | 金融博覽 | 2009.2 |
孔祥毅 | 明清貨幣商人的金融機構創新 | 金融博覽 | 2009.3 |
孔祥毅 | 明清貨幣商人的金融工具創新 | 金融博覽 | 2009.4 |
孔祥毅 | 明清貨幣商人的金融業務創新 | 金融博覽 | 2009.5 |
孔祥毅 | 明清貨幣商人的金融企業治理創新 | 金融博覽 | 2009.6 |
孔祥毅 | 明清貨幣商人的金融風險控制 | 金融博覽 | 2009.7 |
孔祥毅 | 明清貨幣商人的介入國際金融市場 | 金融博覽 | 2009.8 |
孔祥毅 | 明清貨幣商人的進入行會協調 | 金融博覽 | 2009.9 |
孔祥毅 | 明清貨幣商人與政府 | 金融博覽 | 2009.11 |
孔祥毅 | 明清貨幣商人的金融文化 | 金融博覽 | 2009.12 |
孔祥毅 | 壽陽克錢與晉商撥兌 | 炎黃地理 | 2009.1 |
孔祥毅 | 太原商業的歷史背景與晉商之都建設 | 晉商興盛與太原發展——晉商文化論壇論文集 | 2009.1 |
孔祥毅 | 太原解放戰役中的金融戰線 | 龍城新紀元北嶽文藝出版社 | 2009.6 |
孔祥毅 | 尋找晉商家園序 尋找晉商家園 | 山西經濟出版社 | 2009.6 |
孔祥毅 | 克錢:清代壽陽商人的財務創新 | 會計之友 | 2010.1 |
孔祥毅 | 中國銀行業的先驅:抵店櫃坊寄附鋪 | 中國金融 | 2010.4.1 |
孔祥毅 | 中國銀行業的先驅:典當 質店 押店 | 中國金融 | 2010.4.15 |
孔祥毅 | 中國銀行業的先驅:錢鋪 錢莊 銀號 | 中國金融 | 2010.6.15 |
孔祥毅 | 中國銀行業的先驅:印局與印子錢 | 中國金融 | 2010.8.1 |
張亞蘭 | 晉商連鎖經營的秘訣與啟示 | 晉商研究(論文集) | 2008.1 |
張亞蘭 | 貨幣競爭與“銅貨幣區”的形成 | 晉商研究(論文集) | 2008.1 |
張亞蘭 | 晉商連鎖經營模式與啟示 | 生產力研究 | 2008.11 |
張亞蘭 | 絲綢之路上的國際貨幣(公元8世紀以前) | 晉商與中國商業文明(論文集) | 2008.2 |
張亞蘭 | 外國銀行進入與中國金融業的畸形發展 | 晉商與經濟史研究 (論文集) | 2008.2 |
張亞蘭 | 晉商教育使我們更願意施信與么 | 晉商興盛與太原發展——晉商文化論壇論文集 | 2009.1 |
張亞蘭 | 誠實守信的鄉村信用文化是如何培養起來的——孟加拉鄉村銀行“小組貸款”的經濟學意義及啟示 | 科技日報 | 2009.3 |
張亞蘭 | 美國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活動特徵——基於境外債權角度的考察 | 生產力研究 | 2009.4 |
張亞蘭 | 歐洲“銀荒”與中國的貨幣替代 | 中國金融 | 2009.5 |
張亞蘭 | 白銀“窪地”與分層的世界貨幣體系 | 中國金融 | 2009.7 |
張亞蘭 | 大蕭條、白銀風潮與法幣改革 | 中國金融 | 2009.7 |
張亞蘭 | 晉商誠信教育與信任傾向的實證考察 |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教版 | 2009.9 |
張亞蘭 宋陸軍(學) | 晉商如何編織信任大網 | 新晉商 | 2009.11 |
張亞蘭 | 晉商立體信任網路及其支持要素 | 西口文化論衡 | 2010.8.15 |
張亞蘭 | 金融先導——經濟轉型發展的助推器與發酵劑 | 太原日報理論版 | 2010.9.30 |
張亞蘭,張銀龍(外) | 晉商誠信教育對中國人信任傾向的影響 |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 2011.9.1 |
張亞蘭 | 信任管理:提升企業競爭力——學習晉商構建信任網路 | 北大商業評論 | 2012.2.7 |
張亞蘭 | 也談“文化家園”構建構想 | 太原日報 | 2012.3.9 |
張亞蘭 | 從近代金融史看金融發展 | 中國金融 | 2012.9.15 |
吳秋生 | 大學生畢業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教版 | 2009.3 |
吳秋生 | 高校教師要樹立正確科研觀 | 光明日報 | 2009.8 |
吳秋生 | 論經濟責任審計職責的落實 | 會計之友 | 2009.9 |
吳秋生 | 內部控制審計有關問題探討 | 中國註冊會計師 | 2010.1 |
吳秋生 | 票號內部控制的COSO框架透視 | 商業研究 | 2010.9 |
吳秋生 | 責任兩面性與經濟責任審計 | 管理現代化 | 2010.4 |
吳秋生 | 會計準則性質的系統認識 | 經濟管理 | 2010.10 |
吳秋生 | 票號式誠信及其在現代金融創新中的借鑑意義 | 江西財經大學學報 | 2010.12.21 |
吳秋生徐蕾(外) | 管理層觀念與內部控制 | 商業研究 | 2011.5.20 |
吳秋生,楊瑞平 | 內部控制評價整合研究 | 會計研究 | 2011.9.15 |
吳秋生 | 晉商 關公 財神 | 會計之友 | 2012.1.15 |
吳秋生 | 論《審計學》的問題探究教學法 | 高等財經教育研究 | 2012.2.10 |
吳秋生 | 基於責任兩面性的經濟責任審計方法研究 | 商業研究 | 2012.3 |
吳秋生 | 論企業發展戰略與內部控制的關係 | 企業經濟 | 2012.10.20 |
吳秋生 李曉燕 | 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與管理層凌駕問題研究 | 管理現代化 | 2012.4 |
楊瑞平 吳秋生 | 論我國當前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 | 管理現代化 | 2009.3 |
楊瑞平 吳秋生 | 論資金控制的十大環節 | 會計之友 | 2009.4 |
郭澤光;吳秋生 | 明清晉商理財思想透視:基於財務活動組織和財務關係處理的視角 |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 2012 第9期 |
郭澤光;吳秋生 | 論新晉商的價值理念 | 理論探索 | 2012 第5期 |
喬南 | 清代及民國時期的太原 | 晉商興盛與太原發展——晉商文化論壇論文集 | 2009.1 |
喬南 | 清代山西的商業城鎮——太谷 | 晉陽學刊 | 2010.3.25 |
喬南 | 提升高校新進教師職業素養的對策研究 | 教育理論與實踐 | 2011.12.10 |
陶宏偉 | 商業與城市化——兼論現代商業、晉商文化與太原城市的發展 | 晉商興盛與太原發展——晉商文化論壇論文集 | 2009.1 |
陶宏偉 | 明清平定商人的發展與轉型 | 人大複印資料·明清史 | 2009.1 |
王永亮 | 淺析資源型經濟轉型對金融的需求 | 發展導報 | 2011.12.27 |
侯海燕 | 從貿易須知(炳記)看晉商的商業教育 | 晉商興盛與太原發展——晉商文化論壇論文集 | 2009.1 |
薛秀艷 | 晉商精神的法家文化淵源 | 晉商興盛與太原發展——晉商文化論壇論文集 | 2009.1 |
楊志勇 | 從合盛元開拓海外市場失敗談現代意識的樹立 | 晉商興盛與太原發展——晉商文化論壇論文集 | 2009.1 |
楊志勇 | 日本第一家中資銀行合盛元銀行在日史實考 | 忻州師院學報 | 2009.2 |
米子川 | 風雨一爐 滿地青磚 | 新晉商 | 2009.11 |
米子川 | 行商天下 兄弟江湖 | 新晉商 | 2009.12 |
米子川 | 丹書鐵券 規矩方圓 | 新晉商 | 2010.1.15 |
賈郭華 | 太原市城市視覺形象設計中晉商文化特色塑造的思考 |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教版 | 2009.2 |
程琦 | 明清晉商空間活動範圍研究的幾點思考 | 2010年晉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 2010.6.8 |
毛成剛 | 晉中晉商文化旅遊研究 《2012山西旅遊業分析與預測(論文集)》 | 山西經濟出版社 | 2012.12 |
王書華 孔祥毅 | 信譽博弈與山西票號身股制度變遷分析 | 生產力研究 | 2010.2.22 |
郭海霞 | 淺談晉商邊貿鼎盛時期 | 山西日報 | 2010.12.15 |
王森 | 晉商的衰亡與風險管理—基於比較歷史制度方法的分析 |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 2010.4. |
冀福俊 | 山西票號的激勵機制對我國國有企業的借鑑作用 | 滄桑 | 2010.12 |
冀福俊 | 文化產業發展投融資政策研究——以山西省為例 | 文化產業導刊 | 2012.9.10 |
張喜琴 張曉玲 | 淺析典商行會的歷史作用 |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 | 2009.1 |
張喜琴 | “西口”考辯 | 中國經濟史研究 | 2009.3 |
張喜琴 | 晉徽典組織管理之比較 | 晉陽學刊 | 2009.4 |
張喜琴 | 中國商業史教學中的若干思考 | 滄桑 | 2012.06.11 |
張喜琴 | 近代中國新疆與俄國的貿易 | 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2、8、12 |
張晉光 | 明清商人與木材販賣 | 林業經濟 | 2011.6.1 |
寧淑惠 | 基於明清時期晉商的行銷策略研究 | 生產力研究 | 2009.8 |
陳嘯 | 晉商人力資源管理的SWOT分析 | 山西經濟日報 理論版 | 2010.05.23 |
陳嘯 | 淺議我國企業情感管理的對策 | 生產力研究 | 2010.7.5 |
劉秀英 | 從台灣關公信仰,談山西應大力發展宗教旅遊 | 生產力研究 | 2009.7 |
劉惠君 | 淺談晚清“官督商辦” | 黑龍江史志 | 2009.4 |
楊郁 | 晉商商事糾紛解決機制研究 | 商業研究 | 2010.5.10 |
周柳華 | 晉中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SWOT分析 |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 2009.5 |
周柳華 | 晉中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研究 | 2009.5 | |
宋鵬飛 | 晉商文化旅遊解析與深度開發探討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 2012.11.17 |
李荔,劉秋月(外) | 山西票號的會計組織機構及內部控制 | 會計之友 | 2010.1.13 |
孔佳 | 依託晉商精神發展區域特色的高校人文教育 | 山西經濟日報 | 2010.5.5 |
劉陽、席曉軍(外) | 清代山西鐵業述略 | 《商業與金融近世以來的區域經濟發展——國際術研討會論文集》 | 2010.5.4 |
牛建生 | 中國商人 | 山西晚報 | 2009.5 |
常宏 | 老字號的品牌戰略研究 | 現代交際 | 2009.6 |
張宏彥 | 百年票號之殤 | 生活晨報 | 2010.7.20 |
張宏彥 | 中國近代金融業開放:歷史的經驗與借鑑 |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 | 2010.9.1 |
頡艷萍 | 晉商文獻資源共建共享體系的架構 | 圖書館界 | 2011.4.27 |
頡艷萍 | 從晉商圖書透視晉商研究 | 晉圖學刊 | 2011.9.15 |
傅光遠 | 採訪山西票號與晉商特色文獻資源的實踐與思考 | 晉圖學刊 | 2010.1.23 |
苗苗敬毅,蔡呈偉 | 基於“蜈蚣博弈悖論”的晉商創業者誠信特質分析 | 科技信息 | 2012.5.20 |
張國棟 | 晉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發掘與借鑑 |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 | 2012.4 |
學術資源
文化傳統
- 校徽
小圓中的橫道表示水波,寓意財經大學是知識的海洋,莘莘學子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
校名為立體感圖形,中心圖形為漸變的立體感圖形,凸顯出學校昂揚向上的發展態勢。校名字為紅色調,象徵財大富有熱情、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蘊含著學校事業的發達與昌盛。
校徽下半部分為弧形英文校名,表示學校面向世界的國際交流與交往。
- 校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