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龍(390年-440年),太原晉陽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名將,東晉尚書僕射王愉之孫、散騎侍郎王緝之子。
王慧龍十四歲時,全家被東晉太尉劉裕滅門,王慧龍賴家人僧彬藏匿得免一死,之後先投奔叔祖王忱的舊部習辟疆處,又投奔後秦,最後歸降北魏,在北魏官至寧南將軍,滎陽太守。給後人留下了指腹為婚這一典故。
概述圖片取自清代《浙江山陰前梅王氏宗譜》。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軼事典故,人物評價,個人作品,親屬成員,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結怨劉裕
當時恰逢荊州刺史魏詠之死去,習辟疆與江陵縣令羅修,前別駕劉期公,地方豪強王騰等謀舉兵反叛,共推王慧龍為盟主,聚集兵馬,準備奪取荊州城。然此時劉裕得知魏詠之死訊,亦擔心江陵有變,急遣其弟劉道規坐鎮荊州,王慧龍等的計畫未能實現。
投靠後秦
東晉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滅後秦姚泓,王慧龍再次亡命出逃,來到北魏。
歸順北魏
北魏泰常八年(423年),拓跋嗣統兵南征,奪得劉宋司州 (治洛陽)全部,兗州(治滑台,今河南滑縣)、豫州(治睢陽,僑治今安徽壽縣)大部,北魏在黃河以南取得許多州鎮,確立了南北朝對立的形勢。拓跋嗣起用王慧龍為洛城鎮將,要他率3千兵馬去鎮守金墉城(今洛陽縣東)。王慧龍躊躇滿志,準備走馬上任。不料拓跋嗣突然死去,太武帝拓跋燾即位,以為“南人不宜委以師旅之任”,收回拓跋嗣成命,王慧龍只好繼續在家賦閒。時間長了,拓跋燾覺得總應有個安排,便任命王慧龍為樂安王拓跋范師傅,兼併、荊、揚三州大中正,負責三州官吏的考選事務。王慧龍堅辭不受,並表示願去南部邊陲效力,於是拓跋燾改任他為南蠻校尉,安南大將軍左長史。至此,王慧龍總算有了復仇機會。
始光三年(426年),劉宋荊州刺史謝晦起兵江陵反叛,宋文帝劉義隆命到彥之、檀道濟領兵討伐。謝晦求救於北魏,王慧龍率兵馬1萬馳援,攻破劉宋思陵戍(今河南淮陽縣南3里),進圍項城(今河南沈丘縣)。不久謝晦兵敗,王慧龍亦班師回防。在這場戰爭中,王慧龍初步顯示了其軍事才能。
神嘉三年(430年),劉宋將王玄謨進犯滑台(今河南滑縣),拓跋燾以王慧龍為代理楚兵將軍,與冠軍將軍安頡共同領軍迎敵。魏宋兩軍中原大戰,相持50餘日,“諸將以賊盛,莫敢先,慧龍設奇兵大破之。”戰後,王慧龍以功封長社侯,並被提拔為龍驤將軍、滎陽太守。王慧龍任滎陽太守十年,“農戰並修,大著聲績,招攜邊遠,歸附者萬餘家,號為善政。”在此期間,宋文帝憑藉富強的國力,經常出兵擊魏,想收復黃河以南的土地。宋將到彥之、檀道濟頻頻進犯淮、穎,大相侵掠。王慧龍領軍縱橫馳騁,竭力反擊,屢屢挫敗來軍銳氣,成為宋軍北犯的勁敵。到彥之在給友人蕭斌的信中曾這樣講,“亡人(南朝流亡到北朝的人)之中,唯王慧龍及韓延之可為深憚。不意儒生儒夫,乃令老子訝之。”他娶崔浩弟崔恬之女為妻,生一男一女即絕房事,平素布衣蔬食,不參與喜慶之事,唯恐消磨了志氣。
太平真君元年(440年),王慧龍被任為使持節、寧南將軍、虎牢鎮都副將,但未及到任即死去。死後贈安南將軍、荊州刺史,謚穆侯。
軼事典故
南北朝巔峰對決無間道:文帝巧放流言計,太武慧眼識英雄
公元430年,劉宋北伐,北魏用防守反擊的策略,擊潰南軍主力,打敗了劉宋,奪取黃河南岸數個重鎮。而在這場戰鬥中,王慧龍立下了奇功。戰後,王慧龍又率領北魏將士多次挫敗了劉宋名將到彥之,檀道濟等人的進攻(原文是“其後,劉義隆將到彥之、檀道濟等頻頓淮潁,大相侵掠。慧龍力戰,屢摧其鋒。”)大家可以看到,連檀道濟這樣的名將都被王慧龍擊退過,可見劉宋將士應該是非常畏懼王慧龍的,正如拓跋燾後來所說“義隆畏將軍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
於是,劉義隆決定使用反間計(原文是“劉義隆縱反間,雲慧龍自以功高而位不至,欲引寇入邊,因執安南大將軍司馬楚之以後秦叛。”)。反間計中所言:“王慧龍因為自己勞苦功高,但是卻沒有得到升遷重用,對朝廷十分怨恨,暗地裡與宋軍勾結,並要執司馬楚之南叛,如今現在正在等待著劉宋的北伐,一旦有所機會就立刻南逃。”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燾聽說之後,立刻否決了重臣們的猜疑,說此事絕對不可信,一定是宋軍效仿齊國人來離間樂毅的手法。為了表示對王慧龍的信任,他親自修書一封說“劉義隆害怕將軍就如同害怕老虎一般,要用反間計加害於你,我心中自然有分寸。將軍可以儘管放心,不要擔心外面的風塵之言。”
劉義隆一時急上心頭,立刻派遣刺客呂玄伯去刺殺王慧龍。呂玄伯稱自己有要事要通報王慧龍,正好王慧龍想起上次的流言危機時針對自己,此時恐怕又是劉義隆的詭計。於是命人搜身,果然搜出了匕首。左右將領怒不可遏,欲殺呂玄伯。王慧龍勸阻道:“你我各為其主,皆是為忠,我以禮儀為衣缽,難道還會劉義隆的陷害不成。”於是放了呂玄伯,而呂玄伯感其恩德,最終沒有離開他。拓跋燾聽說此事,對王慧龍大加讚賞。
此事過後,拓跋燾非但沒有懷疑王慧龍,反而更加信任和賞識他,使得劉義隆的奸計未能得逞;而呂玄伯不但毅然擯棄了想謀害王慧龍的劉義隆,反而死心塌地做了王慧龍的門客,在王慧龍病逝之後,為了王慧龍守墓一生,直到死去。最終,拓跋燾贈王慧龍安南將軍、荊州刺史,謚穆侯。
人物評價
崔浩:信王家兒也。真貴種矣。
到彥之:亡人之中唯王慧龍及韓延之可為深憚,不意儒生懦夫,乃令老子訝之。
魏收:王慧龍援難自歸,頗歷夷險,撫從督眾,見憚嚴敵。
個人作品
王慧龍少年家門橫遭不幸,半生顛沛流離。入魏後,常懷憂悴,曾作《祭伍子胥文》抒發自己“鞭屍吳市,戮墳江陰”以報殺父殺祖之仇的心愿。他行為謹慎,一舉一動都很講究禮儀,曾撰寫帝王制度18篇,被北魏人奉為《國典》。
親屬成員
祖父:王愉,仕東晉,官至尚書左僕射。
父親:王緝,仕東晉,官至散騎侍郎。
兒子:王寶興,仕北魏,官至龍驤將軍,襲封長社侯。
兒媳:盧氏,尚書盧遐之女,崔浩的外孫女。
女兒:王氏,嫁姑臧侯李承。
孫子:王瓊,官至中書令。
史籍記載
《魏書·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
《北史·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