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人口,經濟發展,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城市建設,教育概況,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地方特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建制沿革
小店區境域春秋屬晉,韓、趙、魏三家分晉後屬趙。秦屬太原郡晉陽縣,治在今晉源區古城營一帶。從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置晉陽縣到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毀晉陽城,千餘年間,境域歷代相襲屬晉陽縣、太原縣,而晉陽縣、太原縣多為郡治、州治、府治、國都。漢代晉陽為韓國國都、代國國都、太原郡治、并州刺史部;三國為魏太原郡治、并州治;西晉為太原國都、并州治;十六國時為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并州治或國都;北魏、東魏為太原郡治;北齊置大丞相府,為別都;北周為并州治。隋開皇十年(590年),在汾河之東新置太原縣,境域屬之。唐貞觀十一年(673年),汾河西的晉陽城和汾河東的太原城均實行擴建。武后時在汾河上築有連城,貫通東西二城,城周42里,規模達到鼎盛,成為北方政治、文化和經濟的中心。至此,太原之稱逐漸取代晉陽。天授元年(690年)於太原置北都,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並稱“盛唐三都”。神龍元年(705年)罷北都,開元十一年(723年)復置北都,天寶元年(742年)改稱北京。太原、晉陽二縣又為太原府治所,並稱“赤縣”。五代太原、晉陽二縣有“龍城”之稱,為後唐西京、後晉北京、北漢國都。
宋初趙匡胤、趙光義興兵十數載,“三下河東”,於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滅北漢,占領太原、晉陽二縣,縱火燒毀晉陽城。同年廢棄太原、晉陽二縣,於汾河之東築平晉城(今境域城西村一帶),置平晉縣。同時降太原府為并州,移治所於榆次,3年後再遷唐明鎮。嘉祐四年(1059年)改并州為太原府。熙寧三年(1070年)廢平晉縣入陽曲縣。政和五年(1115年)復置平晉縣。貞祐四年(1216年)廢平晉縣,次年復置。元仍稱平晉,屬太原路,後更冀寧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徙平晉縣治於汾河之西古晉陽南關(今晉源鎮),洪武七年(1374年)廢平晉,改稱太原縣。清仍為太原縣,屬太原府。今境域楊家堡、狄村以南屬太原縣,以北屬陽曲縣。
中華民國初年廢府制,太原縣屬冀寧道。民國16年(1927年)廢冀寧道,各縣歸省直轄。民國29年(1940年),太原縣屬晉西第八專署。民國36年(1947年)9月,改太原縣為晉源縣。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抗日民主政權根據鬥爭形勢需要,於民國27年(1938年)1月成立清(源)太(原)縣,縣抗日民主政府駐西山杜里坪,屬晉綏第八專署。同年6月建立抗日民主統一戰線,奉命將清太縣政權交由閻錫山第八行政專員公署接管,清太縣分治。民國32年(1943年)1月,成立清(源)太(原)徐(溝)縣,縣抗日民主政府駐清源白石溝村。民國34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清、太、徐3縣分治,太原縣政府成立,駐地今境內北格鎮同過村。翌年10月,再次成立清太徐縣,民國37年(1948年)7月20日晉源縣解放後3縣分治。同年9月成立太原縣人民政府,駐地晉源鎮,屬呂梁第八專署。次年3月太原縣更名為晉源縣,歸屬晉中第二專署,9月改屬汾陽專署。此外,日軍占領太原期間,日偽太原縣政府於民國32年(1943年)將太原縣改名晉泉縣,屬雁門道,至1945年8月日軍投降。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5月6日,太原市新置內、外各4個區,共8個區。境域的狄村鄉屬外一區;親賢、楊家堡、黃陵、嘉節鄉屬外二區;其餘鄉鎮屬晉源縣。1950年2月8日,太原市並8個區為4個區,外一、二區合併為第四區。1951年4月2日,晉源區從汾陽專署劃歸太原市。8月撤銷晉源縣建置,並於汾河東新建太原市第七區,駐北格鎮。是時,今境域分屬太原市第四、第七區。1954年1月2日,撤銷第四區建置,原屬第四區的狄村、親賢、小馬、鄭村、南坪頭、黃陵等鄉劃歸第七區,並將第七區改名為第四區,區政府駐地由北格鎮移駐小店鎮。6月4日,又將第四區改名為小店區。同時,第一區改名為南城區。今境域分屬小店區和南城區。
1957年3月12日,撤銷小店區建置,成立太原市郊區。是時,今境域北營、塢城、營盤街道屬南城區;黃陵、平陽路、小店街道,劉家堡鄉、西溫莊鄉和北格鎮屬郊區。1958年9月,郊區所轄鄉鎮成立人民公社。1959年3月,撤銷郊區建置,今境域屬南城區管轄。1960年3月,恢復太原市郊區建置。同年6月20日又撤銷,同時撤銷南城區建置。太原市成立9個城市人民公社,2個農村人民公社(小店、晉祠)。今境域分別屬小店農村人民公社和雙塔、柳巷城市人民公社。1961年5月18日,撤銷“大公社”建置,恢復南城、晉源等區。今境域北營、塢城、營盤街道屬南城區;小店、平陽路、黃陵街道,北格鎮、劉家堡鄉、西溫莊鄉劃屬晉源區。1963年4月1日,撤銷晉源區建置,並將太原市所轄農村人民公社合併成立太原市郊區,今境域建成區屬南城區,城郊農村屬郊區。
1970年3月26日,撤銷太原市郊區建置,新置南郊區、北郊區。今境域小店、平陽路、黃陵街道、北格鎮、劉家堡鄉、西溫莊鄉及狄村劃屬南郊區。區政府駐小店鎮。1980年11月12日,南郊區親賢公社所屬程家村、旱西關、水西關、大南關、老軍營、牛站、菜園7個生產大隊劃入太原市南城區。1984年,廢除人民公社建置、恢復鄉鎮村建置。
1997年12月12日,太原市調整轄區行政區劃,新設小店區,以原南城區的塢城、北營、雙塔3個街道,原南郊區的親賢、黃陵、小店、西溫莊、劉家堡、北格6個鄉鎮及原南郊區郝莊鄉的狄村(自然村)為其行政區域。1998年1月1日小店區掛牌成立,區人民政府駐小店鎮昌盛西街。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8年底,小店區轄3個街道、2個鎮、4個鄉,分別為:塢城街道、雙塔街道、北營街道、小店鎮、北格鎮、親賢鄉、黃陵鄉、西溫莊鄉、劉家堡鄉,下設107個社區、98個行政村。
2000年,雙塔街道更名為營盤街道,親賢鄉改設為平陽路街道,黃陵鄉改設為黃陵街道。
2001年,小店鎮改設為小店街道。
2013年,設立龍城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底,小店區下轄7個街道、1個鎮、2個鄉,總計123個社區、38個行政村。
|
| 并州南路一社區┃并州南路二社區┃塢城路東社區┃學府街東社區┃山西大學社區┃太航社區┃八一社區┃塢城路西社區┃師範街社區┃國際大都會社區┃塢城路南社區┃許坦西街社區┃開元社區┃塢城社區┃錦繡社區┃南中環社區┃北張社區┃雲水明珠社區 |
|
| 南十方張家巷社區┃東崗路一社區┃東崗路二社區┃并州南路一社區┃并州南路二社區┃并州南路三社區┃并州南路西一社區┃并州南路西二社區┃體育路一社區┃體育路二社區┃南內環一社區┃南內環二社區┃長治路一社區┃長治路二社區┃長治路三社區┃平陽路一社區┃平陽路二社區┃平陽路三社區┃王村社區┃寇莊社區┃狄村社區 |
|
| 山毛社區┃山針社區┃毛條社區┃肉聯社區┃農科社區┃許坦社區┃燈泡社區┃電修社區┃許西社區┃南坪頭社區┃龍保社區┃許東社區┃西峰社區┃崗頭社區┃道把社區┃老峰社區┃黑駝社區┃西家凹村 |
|
| 南內環街社區┃平北西一社區┃平北西二社區┃水總社區┃汽造社區┃楊家堡社區┃文華苑社區┃六九零四社區┃二零七所社區┃中輻院社區┃長風社區┃前進機器廠社區┃親賢社區┃濱東社區┃殷家堡社區┃大馬社區┃長治路社區┃平陽景苑社區 |
|
| 農南一社區┃農南二社區┃民航社區┃煤機社區┃教院社區┃北營社區┃鄭村社區┃東峰社區┃黃陵社區┃馬練營社區┃窯子上社區┃五大龍溝村 |
|
| 通達街社區┃汾東南路社區┃永康北路社區┃康寧街社區┃大村社區┃鞏家堡社區┃恆大社區┃人民南路社區┃小店社區┃李家莊社區┃賈家寨社區┃東橋社區┃西橋社區┃宋環社區┃溫家堡社區┃真武南路社區┃孫家寨村┃杜家寨村 |
|
| 大吳社區┃小吳社區┃西吳社區┃新營社區┃北畔社區┃新莊社區┃小馬社區┃嘉節社區┃范家堡社區┃紅寺社區┃易城社區┃首開社區 |
|
| 北格村┃辛村村┃郜村村┃張花村┃張花營村┃南格村┃小北格村┃西北格村┃東蒲村┃西蒲村┃南蒲村┃侯家寨村┃同過村┃三賢村┃代家堡村┃南代家堡村┃流澗村┃梁家莊村 |
|
| 武宿社區┃西攢社區┃西賈社區┃橫河社區┃東溫莊社區┃西溫莊社區┃高中社區┃田莊社區┃後所營社區┃薛店社區┃寺莊村┃南王名村┃北王名村 |
|
| 劉家堡村┃王吳村┃南馬村┃洛陽村┃石溝村┃東里解村┃西里解村┃河灘村┃東柳林村┃西柳林村┃監軍莊村┃西草寨村┃東草寨村 |
備註:表格信息整理自太原市民政局網站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小店區位於太原市區東南部,汾河東岸,
晉中盆地北端,東經112°24’至112°43’,北緯37°36’至37°49’,總面積295平方公里。東與晉中市
榆次區接壤,南與
清徐縣毗鄰,西與
晉源區隔汾河相望,北至南內環街與
迎澤區相連。
地形地貌
小店區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763~780米,以南部平川為主,東部是山區、丘陵地區。轄區內有汾河、
瀟河、五龍溝沙河、黑駝沙河等季節性河流。
氣候特徵
小店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短暫涼爽。年均氣溫9.6℃,無霜期170天,年均日照時數2675.8小時,年降水量495毫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小店區總面積295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35平方千米。
水資源
小店區內有汾河、瀟河、五龍溝沙河、黑駝沙河等季節性河流。
偏矽酸複合型礦泉水主要分布在小店區。
人口
截至2017年底,小店區常住人口82.9萬,外來流動人口保持在75萬左右,占全市總人口37%,人口密度5353人/平方公里。
經濟發展
綜述
2007年小店區生產總值完成155.5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4.7億元,同比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43.5億元,同比增長1.7%;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07.4億元,同比增長16.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0484元,較2006年增加3231元。
第一、二、三產業的的比例由2006年的3.2:33.4:63.4調整為2007年的2.9:28.0:69.1。第一、二產業比重分別下降0.3和5.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5.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由16.7%下降為12.4%,下降4.3個百分點。
2007年小店區域(含小店區、高新區、經濟區,下同)地區生產總值達224.1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4.8億元,比上年增長2.9%,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97.6億元,比上年增長13.9%,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21.7億元,比上年增長15.6%。第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由2006年的2.5:43.6:53.9調整為2007年的2.1:43.6:54.3,第一產業比重比2006年下降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與2006年基本持平,第三產業比重比2006年增加0.4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07年小店區有耕地1.2萬公頃,擁有蔬菜、花卉苗木、食用菌等產業,是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重要項目區、國家節水農業試點示範縣區、山西省奶牛基地縣和太原市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和苗木花卉生產基地。有恆康乳業、六味齋、宏明養殖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企業3個,青玉油脂、晉鴻格里香等省級農業產業化企業5個,小店區城市農業項目發展到114個,年產值達到21億元,占到太原市總量的60%,已形成林牧休閒旅遊區、蔬菜花卉苗木區、種養加工區和現代農業示範區四大區域。
2007年小店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以下簡稱農業總產值)79468萬元,比上年增長1.6%。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完成產值3400萬元,比上年增長21.4%。農業增加值完成4.7億元。
種植業規模有所調整,主要產品產量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夏糧播種面積2.24千公頃,比2006年下降0.73千公頃;秋糧播種面積10.05千公頃,比2006年下降0.13千公頃;蔬菜播種面積6.24千公頃,比2006年增加0.06千公頃;其他農作物種植面積0.2千公頃,比2006年增加0.1千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為77094噸,比上年下降1394噸,下降1.8%。其中:夏糧總產12742噸,比上年下降3821噸,下降20.5%,秋糧總產64352噸,比上年增加1887噸,增長3.0%;蔬菜總產完成310506噸,比上年下降2.2%。種植業產值共完成50809萬元,比上年下降2.0%。種植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為63.9%,比上年下降0.5%。
第二產業
2007年小店區工業總產值完成55.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35.9億元,比2006年增長2.6%。工業增加值完成19.2億元,比上年增長4.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8.5億元,比上年下降3.2%。
第三產業
2007年小店區共引進項目30個,外來投資完成18.0億元,其中境外投資903.9萬美元(人民幣6960萬元),國內省外資金14.9億元。2007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99.7億元,比上年增長26.7%。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6.5億元,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4億元,農村私人投資5.4億元,房地產投資25.4億元,新增固定資產65.0億元。
2007年8月28日,太原市小店區共累計登記各類企業17041戶。較2006年增加 65%。其中:個體工商戶13249戶,較2006年增加 71%;內資企業、私營公司、個人獨資企業等3792戶,較2006年增加46%。
2007年初開始至2007年8月28日,小店區新發展各類企業5133戶。其中:個體工商戶新增加4281戶,較往年增長75%;私營公司、獨資企業等新增加852戶,較往年同期增加17%。
小店區域固定資產投資額達177.2億元,比上年增長42.1%。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2010年小店區大部分村推行了“村清掃、鄉收集、區轉運”環衛管理模式。12.63萬名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2010年小店區、鄉醫療衛生機構實現100%達標,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衛生所建設達標率達100%,為5.2萬名農民補助住院、門診等費用955萬元。
2011年,小店區登記在案的診所,服務站總計369所。
2014年,小店區登記在案的醫院總計174家。其中,作為省城太原市“十大建築”之一的山西大醫院坐落於小店。
社會保障
2010年小店區財政支出3.95億元用於民生工程,占到區財政支出的45.52%。2008年到2010年三年,每年投入200萬元,撬動社會資金4000萬元,不足60平米辦公用房的社區全部消除,打造和諧標準化社區38個。
2010年新增就業崗位2.3萬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8348人,安置“4050”人員2204人,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以內。國有、集體企業和職工社會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10.7萬名城鎮居民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1.1萬名農民參加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為5300名全額事業單位人員增加了7%的醫療保險補貼,為1.65萬名城鄉困難民眾發放醫療救助金314.33萬元,8910戶、1.45萬名城鄉困難民眾實現應保盡保。
2010年小店區300餘萬元廉租房補貼全部發放到位,1458戶經濟適用房申請對象全部進行了公示。小店區慈善協會組建成立,籌集愛心捐款156.82萬元。爭取省、市資金2548萬元,投入財政資金2000萬元。
城市建設
2010年小店城鎮13平方公里建設規劃編制完成。區財政支出2.14億元,完成投資5.15億元。小店區實施了“一帶一街六園十村”綠化工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3.9%,林木綠化率達到19.2%。為國家、省、市重點工程征地2927畝,拆遷50萬平米。重新調整劃定了基本農田,依法查處了第八、九、十次衛片違法占地行為。改造“城中村”燃煤鍋爐2348台,建成煙塵控制區51.5平方公里,全區二級以上天氣達到296天。
2010年小店區實施新農村建設十覆蓋工程,28個新農村實現主幹道硬化,17個村實現街巷全硬化,10個村實現整村綠化,12個村、4900戶農民使用上清潔能源,8個村完成安全飲水新改擴建工程。
2013年小店區完成涉及市政道路建設的60萬平米拆遷任務。投資1.7億元自主改造建設電子街、富康街、人民路等3條市政道路和12條小街巷。投資1.9億元完成公路建設里程54公里,小店區公路密度達324公里/百平方公里,完成渠道清淤疏浚和末級渠系防滲改造工程163公里。服務龍城500千伏、銅廠220千伏等樞紐變電站開工建設,完成農村電網升級改造。集中供熱擴網613.8萬平米,總面積達到1660.7萬平米,完成2200萬平米區域供熱保障工作。
教育概況
2010年實施了8所學校的“百校興學”工程,公開招聘120名教師重點補充到農村中國小,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分別提高138元和75元。
2013年,小店區區屬中國小89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職業高中1所、體校1所、國中14所(其中區直屬國中5所,農村國中9所)、國小67所(區直屬國小16所,農村國小5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在校中小學生51800餘人,教職工3400餘人。轄區內有還各級各類幼稚園129所,各類民辦培訓機構17所、民辦學校4所,省屬、市屬、企事業辦學校中國小12所,各類高等院校22所。
交通運輸
歷史文化
每年元宵節,小店區組織彩車巡遊、花燈展示、民間文藝表演、猜燈謎、舞龍、舞獅等文藝活動。
逢節假日,小店區組織扭秧歌。
地方特產
香酥鴨屬於小店特產名吃
小店犧湯始於周代,當時只限於貴族享用。北齊之後,流傳坊間。
剔尖,太原一帶及介休民間稱剔尖為“八(撥)姑(股)”。
小店元宵
風景名勝
聖安多尼教堂
聖安多尼教堂位於劉家堡鄉西柳林村,該村是太原地區最早的天主教傳播地之一。光緒初年,該村曾有一座教堂,面積約200平方米,於1900年8月16日被義和團焚毀。1905年春,耗銀8310兩,重建西式教堂,面積423平方米,主鐘樓高27米。又經1992和2003年教堂再度改擴建,使用面積2000平方米,主鐘樓高56米,成為全國聞名、規模宏大的仿古教堂。
北極宮
北極宮位於黃陵街道辦事處西吳村村中,宮南向,四合院建築,占地面積963平方米,是小店區為數不多的明代建築之一。北極宮前有木結構門樓,琉璃歇山頂,四柱三門三樓,門樓兩旁有磚雕八字牆。正殿為懸山頂,前有廊,寬深各三間,呈方形。
北極宮用以供奉北極大帝,又稱北極星君,是道教尊神“四御”之中的第二位神,其地位僅次於最高尊神“三清”和玉皇大帝。北極大帝在全國許多地區供奉,它來源於中國古代的星辰崇拜。北極是北極星的簡稱,又稱“北辰”、“天樞”。古人認為北極為“大帝之座”、“天子之常居”,皇帝所居稱為“紫禁城”也是緣於此。現為小店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臥龍廟碑
臥龍廟碑位於北營街道辦事處黑駝村,碑身通高3.7米,有螭首、碑身、龜趺。碑文敘述諸葛武侯之功績,兼以頌晉王朱棡。現為小店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槐
古槐位於黃陵街辦窯子上村,樹幹直徑0.8m,總高15m,主幹高2米。古槐已有800餘年歷史。
唐槐公園是為狄仁傑於1992年建成。2004年市園林局接管唐槐園,並進行重新規劃建設。新規劃的唐槐公園,由南北兩園組成,總規劃面積為2.58公頃。
北園內001號古槐,相傳為狄仁傑之母手植,樹前有清康熙年間太原知縣戴夢熊立的狄梁公故里碑,距今已有一千三百餘年歷史,是太原地區最古老的古槐,堪稱“活文物”、“古槐之最”。
佛光禪寺
佛光禪寺位於小店街辦范家堡村,原名關聖廟,又名關聖寺,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座西朝東,建有大殿三間,南北耳房各一間,北房六間,南房六間,大門上方掛有關聖廟牌匾,殿內有關聖塑像,高約3米,8尊佛像,廟內有大鐘一座,高約2米。在文革中曾遭毀損,現經重修,已恢復了原貌。
學府公園
學府公園規劃總用地26.5公頃,淨用地21.0364公頃,用地範圍內塢城緩洪池占地8.47公頃。學府公園六大功能區如下:濱水遊覽區,水體景觀區,植物觀賞區,公共活動區,靜謐遊憩區,特色休閒區。公園範圍學府公園東起軍民路、西至體育路、南臨學府街、北抵絨絨街,位於太原市城南山西大學附近。
辛亥革命舉義地
武昌起義前夕的正月十五,同盟會員楊彭齡就與八位下層軍官聚會太原雙塔寺,策劃新軍起義。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勝利後,北方重鎮西安率先回響,於10月22日成功暴動。山西巡撫
陸鐘琦感到新軍不可靠,準備在28日前把他們調出太原。關鍵時刻,新軍將領溫壽泉、閻錫山、趙戴文、喬煦、南桂馨、黃國梁等人連夜開會,決定武裝起義。
太原是繼西安之後,辛亥革命中北方第二個成功起義的城市。事後,孫中山先生評價:“使非山西起義,斷絕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當時,南方首義的武昌遭到清軍瘋狂的進攻,北方首義成功的西安非常孤立。太原起義,擴大了北方革命的勝利成果,支持了西安義舉,切斷了南北交通,使遠在武昌前線作戰的清軍腹背受敵,促進了清政府的早日垮台。
鄭村革命烈士陵園 鄭村革命烈士陵園位於北營西峰街北側。因建於鄭村境內而名。陵園坐北朝南,占地約9.2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500平方米。陵園始建於1960年,園中立紀念碑,碑前有可容4000餘人紀念的廣場,紀念碑後中軸線兩側為墓區,埋葬烈士1251名,後部建圓形冢14座,埋葬無名遺骨280名,均為解放太原時犧牲的革命烈士。
小店區革命烈士紀念館
小店區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小店街辦114小區,占地10畝,建有紀念碑一座和社區服務中心,有750平米的辦公用房,是小店區開展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革命紀念碑於94年4月興建,1995年8月完工,碑底側刻有原太原市南郊區625名烈士的英名。1995年8月8日,舉行了隆重的紀念碑落成儀式,正式成立了南郊區革命烈士紀念館,1998年更名為小店區革命烈士紀念館。
著名人物
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