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是一所全日制專科層次的高職學院,位於山西省會太原市。2013年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計畫”首批骨幹高等職業院校。
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是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獨立設定的全日制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隸屬於山西省煤炭工業局,業務上接受山西省教育廳的領導。學院以培養煤炭行業高、中級專業技術與管理人才為主要任務,並承擔煤礦礦長和技術人員的崗位培訓,成人大中專和本科的函授教育等工作,同時也積極為社會培養高、中層次技能型專門人才。
學院創建於1952年4月,當時取名為山西採礦學校,2003年1月晉升為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建校五十五年來,學院始終堅持服務煤炭行業的辦學方向,已為煤炭行業和社會經濟發展培養了3萬餘名高素質的技術管理人才。
基本介紹
辦學規模,歷史沿革,院系設定,辦學條件,辦學特色,專業設定,歷任領導,社會榮譽,
辦學規模
學院始建於1952年,占地47.3萬平方米,校舍面積15.64萬平方米。目前,學院在太原經濟園區建設新校區,占地面積573畝,總建築面積26.2萬平方米。現有採礦工程系、機電工程系、地測工程系、煤炭化工系、計算機信息系、財經系等6個教學系。現開設有煤礦開採技術、礦山機電、煤炭深加工與利用等31個專業,全日制在校生6668名。現有在編人員327人,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82名,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135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山西省教學名師7名。擁有山西省優秀教學團隊2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7187萬元。建有13個校內實訓基地,95個校內實驗實訓室。306個校外實訓基地,其中有30個被省煤炭工業廳確定為全省煤炭職業院校專業實習教學基地。擁有中央財政支持的煤礦安全區域綜合性實訓基地,省級礦山機電示範實訓基地。圖書館藏書86萬冊。有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0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學院主校區位於太原市許坦東街40號,現占地面積250畝,建築面積13.27萬平方米,分二個校區,一個正在規劃建設的新校區占地867畝。學院建有46個實驗實訓室、42座多媒體教室、11個計算機房、1座電子閱覽室、3座語音室,擁有2個實訓中心(煤礦機電實訓中心和金工實訓中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3462.91萬元,圖書館藏書56.62萬冊(其中紙質圖書23.26萬冊,電子圖書33.36萬冊),與相關企業建立了63個“學生創業實訓基地”,設有省煤炭職業技能鑑定站、省計算機套用能力考核點和全國公共等級英語考試點等。學院設有黨政工團部門10個,教學輔助及學生教育管理部門7個,設有教學系6個,教學部門5個,設有4個後勤部門,另設校產辦公室,管理學院所屬的春華能源公司、晉煤機電設備廠等校辦產業。同時,學院代管的山西省煤炭高新技術總公司,從事煤炭高新技術的研發與生產服務。
學院開設16個高職專業(高中後):煤礦開採技術、礦井通風與安全、礦山機電、礦山測量、測量工程技術、礦山地質、煤炭深加工與利用、選煤技術、煤質分析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煤礦安全監控網路技術方向)、市場行銷(煤炭市場行銷方向)、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建築工程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煤炭企業會計、計算機硬體與外設。
其中,煤礦開採技術專業為省級教改試點專業。煤礦開採技術、礦山機電、礦井通風與安全3個專業為國家緊缺技能型人才培養專業。煤礦開採技術、礦山機電、礦山測量、計算機網路技術(煤礦安全監控網路技術方向)4個專業是山西省首批緊缺人才培養專業。設有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山西函授站,招收本專科函授專業各3個。學院主要面向本省,同時也面向山東、河南、內蒙古等全國14個省市招收高中後高職生。
通過積極申報,在該院建設的、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煤炭安全生產區域綜合性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於2005年獲得通過,該基地總投資估算6000萬元,已完成首批1000萬元實驗實訓設備的招標採購工作。山西省煤炭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基金會設在該院,該基金會募集基金的增值部分將全部用於發放學院煤礦井下艱苦專業學生獎學金和特困生助學金。學院在太原市汾東教育城建設新校區,已付公共設施建設配套款5000萬元,完成了新校區初步規劃。該項目被列為山西省重點工程,2007年12月份舉行了奠基儀式。學院正在積極籌措資金準備建設,一期工程14.2萬平米,投資3.54億元,可滿足5000名學生的學習、生活等需要。
歷史沿革
1952年山西採礦學校創建
1953年山西省第二工業技術學校併入山西採礦學校
1954年山西採礦學校更名為太原採礦學校1954年遼陽工業學校併入太原採礦學校
1955年山西省第一工業技術學校併入太原採礦學校
1958年太原煤礦學校併入太原採礦學校
1958年太原採礦學校更名為太原煤礦學校
1963年太原煤礦學校(部分)改建為山西省煤礦幹部學校
1970年太原煤礦學校撤消
1980年太原煤礦學校復校並改建為山西省地方煤礦學校
1986年山西省地方煤礦學校更名為山西煤炭工業學校
2003年山西煤炭工業學校升格為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
院系設定
採礦工程系
一、發展歷史。
採礦工程系始建於1952年,是伴隨我校同時成長的系部之一。幾十年來,為煤炭戰線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我系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條件齊全,實驗設備先進。下設系辦公室、系團總支、煤礦開採技術專業室、礦井通風與安全專業室、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室、礦井建設專業室、煤層氣抽采專業室。
二、專業設定。
現開設煤礦開採技術專業、煤礦開採技術專業(綜合機械化採煤)、礦井通風與安全專業、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礦井建設專業、煤層氣抽采專業。
三、重點專業。
煤礦開採技術專業是山西省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004年被確定為“山西省首批緊缺型人才培養專業”,2005年被教育部、財政部、發改委、國家安監總局確定為“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專業”,2008年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重點培育單位重點建設專業”。2010年被教育部、財政部立項確定為“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畫骨幹高職學校重點建設專業”。
礦井通風與安全專業成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2003年開始招收三年制高職學生,是我省煤炭類高職院校中成立最早的高職專業。2005年,礦井通風與安全專業被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等四部委聯合確定為國家技能緊缺型人才培養專業。
四、師資力量。
採礦工程系師資隊伍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9人,教師、工程師13人;教師中博士及在讀博士5人,碩士18人;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有省級“雙師型”教學名師1人,省級“雙師型”優秀教師1人,山西省煤炭科技帶頭人2人,山西省煤炭科技專家8人,教育部高職高專礦業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煤礦開採技術專業(群)教學團隊為山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團隊。
五、學生情況。
2011年,在校班級35個,學生總數1740餘人,為學院第一大系。
六、就業情況。系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高,就業質量最佳。2006、2007、2008、2009四屆煤礦開採技術和礦井通風與安全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就業率均位列全院和全省前茅。
辦學條件
學院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學院現有專任教師241人,雙肩挑教師18人;專任教師中正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73人;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學位73人,在讀博士5人,在讀碩士43人。學院還有外聘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學院有可供6000名學生使用的教學、文化、生活設施,為辦強實訓教學、體現高職辦學特色,增添了大批先進的教學、實訓設備,總值達1292萬元。
圖書館藏書16萬冊,設有電子閱覽室,學院網路中心與山西職教網站聯通,形成了信息辦公自動化功能的校園計算機寬頻網路系統。共有微機600多台、7個現代化的計算機房、10個多媒體教室、4個語音教室、實習工廠和晉煤機電設備廠。注重校企合作辦學,已與10個企業建立了“學生創業實訓基地”。設有山西省煤炭職業技能崗位資格鑑定站和山西省計算機等級考試點,全國公共等級英語考試點。
辦學特色
學院按照“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培養能力,突出技能,提高質量,辦出特色”為原則。遵循“育人鑄魂、益智強能”的宗旨,改革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專業技能合格證與畢業證並用的多證書制度,拓寬了畢業生升學和就業渠道。2003年學生參加全省對口升學考試中,一次性升入本科院校68人,連續三年對口升學率為全省第一。學院的畢業生可直接參加中國礦大的本科單獨招生考試。
同時,對招收的專科生在校學可參加全省“專升本”考試實行中期選拔,送入本科院校繼續深造。學院十分重視畢業的就業指導工作,連續多年邀請省內外用人單位在學院召開雙向選擇洽談會,與西山、大同、霍州、晉城、潞安、陽泉、汾西七大重點礦業集團公司、蘭華集團、安泰集團、三聯集團等40多家大中型企業有長期的用人關係,畢業生上崗率達85%以上。特別是採礦技術、通風安全、機電一體化、測量、電子技術、煤炭綜合利用等專業的畢業生連續五年供不應求。2003年學院被授於“全省畢業生就業指導先進集體”。
專業設定
1.煤礦開採技術
培養目標:面向煤礦生產企業,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身心健康,具有與本專業相適應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具備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從事煤礦生產一線的採掘施工、生產組織、技術管理、工程設計和安全管理的高等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煤礦地質、煤礦測量、礦圖、採礦CAD、煤礦供電、煤礦機械、井巷工程、礦井通風與安全、礦山壓力觀測與控制,煤礦開採方法等。
2.礦井通風與安全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面向煤礦生產企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礦山生產、建設、管理第一線需要,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身心健康,能從事礦井通風與安全技術的設計與管理的高等技術套用性人才。
主要課程:煤礦地質、礦圖、礦井開拓與開採、礦井通風、煤礦安全、通風技術測定、安全監測監控、安全系統工程、安全法規、採礦CAD。
3.綜合機械化採煤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面向煤礦生產企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身心健康,具有與本專業相適應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適應煤礦綜合機械化採煤技術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等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主要課程:煤礦地質、煤礦測量、綜采電氣設備、綜采機械、綜采巷道布置、綜采生產工藝、井巷工程、礦井通風與安全、礦壓測控技術、採礦CAD、礦圖。
4.電氣自動化技術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思想品質和文化素質、掌握電氣自動化專業的理論知識,具有煤礦安全生產電氣自動化生產線的運行、維護、檢測,供配電系統調試、運行與維護等崗位技能和電氣自動化專業綜合套用及創新能力,能適應現代工礦企業生產、技術、管理與服務第一線需要高技能的高等技術套用性人才。
主要課程:機械製圖、電路基礎、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電機與拖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C語言、電(氣)子、採煤概論、礦山供電、單片機原理與控制技術、自動控制原理、現代控制技術、可程式控制器、礦山電氣控制與維修、檢測技術、交流調速系統、直流調速、礦山機電管理、體育、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文化基礎。
5.礦山機電
培養目標:培養能從事煤礦機電設備設計選型、安裝、運行、維護、檢修及管理工作的高等技術套用性人才。
主要課程:英語、計算機套用基礎、液壓傳動與採掘機械、電工學、電子技術基礎、機械製圖、礦山機電設備安裝與檢修、電力拖動與控制、礦山流體機械、工礦企業供電、礦山運輸與提升設備等。
6.煤炭深加工與利用(深加工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面向焦化廠和其他煤炭深加工企業,培養掌握必須的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素質和較強的生產實踐能力,從事煤炭深加工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的高等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英語、計算機套用基礎、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煤化學、化工原理、選煤工藝、煉焦工藝及化產回收、環境保護、煤炭綜合利用、焦化廠生產實訓等。
7.選煤技術(選礦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面向大、中、小型選煤企業,培養掌握必須的文化基礎知識和煤炭洗選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素質和較強的生產實踐能力,從事煤炭洗選加工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的高等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英語、計算機套用基礎、物理化學、煤化學、重力選煤、浮選、選煤機械、選煤廠設計、選煤廠生產技術管理、環境保護、煤炭綜合利用、選煤廠生產實訓等。
8.煤質分析技術(分析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面向煤礦、選煤、煉焦、化工、環保等大、中、小型企業,從事原煤、產品煤、焦化產品、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廢渣治理和預防等方面的檢測、化驗、技術管理工作,培養掌握相應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素質和化學分析能力的高等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英語、計算機套用基礎、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煤化學、煤質化驗及檢驗、採樣原理、環境保護、煤炭綜合利用、化驗分析實訓等。
9.套用化工技術(煤化工技術方向)
培養目標及要求:本專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社會主義市場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綜合素質高的套用化工技術人才。培養掌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從事化工生產運行、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10.工程測量技術
培養目標: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基礎測繪和工程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勝任工程測量領域崗位要求的高等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掌握比較深厚的測繪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技能,能夠熟練地操作使用現代化測量儀器和相關測繪軟體,套用先進的測量技術完成各類工程測量的內、外業工作和測繪管理、組織工作。
11.礦山測量
培養目標: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採礦企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礦山測量領域高等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能掌握比較深厚的測繪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較強實踐技能,能夠熟練地操作使用現代化測量儀器和相關測繪軟體,套用先進的測量技術完成採礦工程各種測繪作業和測繪管理、組織工作。為採礦工程提供可靠的技術保證。
主要課程:地形測量、控制測量、工程測量、生產礦井測量、數位化測圖、GPS測量技術、岩層與地表移動、煤礦地質、採煤概論、AutoCAD等。
12.礦山地質
培養目標: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煤礦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能參與從事礦區開發規劃、礦山設計、礦山安全科學及工程設計、監察、生產技術管理工作,勝任礦山地質領域崗位要求的高等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其核心能力為煤礦開採所需的基本地質技能。
主要課程:普通地質學、礦物岩石學、古生物地層學、構造地質學、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礦井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工程測量學、岩層與地表移動、採煤概論、煤田地質學、礦山環境保護、礦山企業管理與技術經濟分析、煤化學、煤田地質勘探方法、AutoCAD等。
13.會計
培養目標:面向煤炭生產、經營企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身心健康,具有與本專業相適應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具備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從事煤炭企業會計工作或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等技術套用性人才。主要課程:會計原理、財務會計、煤炭企業管理、財政金融、財務管理、採煤概論、市場行銷、統計原理、煤炭綜合利用、經濟法、稅法、畢業實習及設計等。
14.市場行銷
培養目標:本專業依託煤炭行業,面向社會培養具備市場行銷、經濟管理以及煤炭行業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熟悉和掌握煤炭市場行銷理論與實務,具有一定的市場分析、實踐能力、應變能力的從事行銷管理工作的現代化的高等技術套用性人才。
15.計算機硬體與外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適應計算機科學與發展,培養計算機系統硬體及其外圍設備的安裝、維護、調試和使用的高等技術套用性人才。要求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使用計算機系統的技能,計算機硬體及外圍設備維護工作的能力。
主要課程:電子技術基礎(模擬及數字電路)、計算機組成原理、彙編語言、接口技術、作業系統、計算機網路、單片機原理及套用、C語言、計算機維修基礎、網路安裝與調試、電子線路CAD、專業英語、印表機原理與維護、顯示器原理與維護、筆記本電腦的維修、晶片焊接技術、常用工具軟體。
16.計算機網路技術(煤礦安全監控)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適應計算機科學與煤礦安全技術的發展,從事煤礦安全監控方 面的軟體開發,硬體維護的高等技術套用性人才。
17.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主要課程:電子技術基礎、電子工程製圖和CAD;檢測技術和套用、單片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可程式控制器、程控交換、數字通信和礦山通信技術、綜合布線、數碼影像技術等等。
18.機械製造及自動化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煤礦機械製造發展水平,從事煤礦機械製造、數控加工、維修的高技能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數學、英語、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製圖、機械製造工藝、機械設計基礎、公差與測量、液壓與氣動、數控工具機、CAD/CAM套用、數控加工編程與操作、微機原理及套用、數控原理與系統、現代製造技術等。
歷任領導
學 校 名 稱 演 變 | 職 務 | 姓 名 | 任 職 時 間 |
山西採礦學校 | 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 郝光 | 1952-1960 |
副校長 | 趙勇 | 1952-1954 | |
黨委書記 | 賈尚祿 | 1950-1955 | |
太原採礦學校 | 校長 | 王瑞林 | 1956-1958 |
副校長 | 章光宣 | 1957-1970 | |
太原煤礦學校 | 黨委副書記 | 羅希亞 | 1958-1959 |
黨委書記 | 蘇石洪 | 1958-1961 | |
黨委副書記 | 張壽堂 | 1953-1962 | |
校長 | 範文山 | 1959-1960 | |
副校長 | 崔升科 | 1958-1961 | |
黨委書記 | 郭占熬 | 1960-1970 | |
校長 | 陳飛 | 1960-1967 | |
副校長 | 張正 | 1960-1926 | |
副校長 | 申文德 | 1961-1970 | |
副校長 | 胡斌 | 1963-1969 | |
副校長 | 王光煥 | 1963-1970 | |
山西省地方煤礦學校 | 副校長 | 吳秋煜 | 1980.00——1986.01 |
副校長 | 劉書德 | 1980.00——1986.01 | |
書 記 | 張光生 | 1980.00——1983.09 | |
副校長 | 查海山 | 1980.00——1983.09 | |
副書記 | 李 忠 | 1981.03——1986.01 | |
書 記 | 李久清 | 1983.09——1986.01 | |
校 長 | 陳國章 | 1983.00——1986.01 | |
山西省煤炭工業學校 | 書 記 | 李久清 | 1986.01——1986.06 |
校 長 | 陳國章 | 1986.01——1997.05 | |
書 記 | 解望龍 | 1986.06——1992.08 | |
副書記 | 李 忠 | 1986.01——1988.02 | |
副校長 | 吳秋煜 | 1986.01——1992.08 | |
副校長 | 劉書德 | 1986.01——1997.05 | |
副書記 | 陳國章 | 1988.02——1997.05 | |
副書記 | 張保棟 | 1991.06——1997.05 | |
副校長 | 曹允偉 | 1993.12——1997.05 | |
副校長 | 楊明華 | 1993.12——1997.05 | |
書 記 | 陳國章 | 1997.05——1999.12 | |
校 長 | 曹允偉 | 1997.05——2003.04 | |
副書記、紀委書記 | 楊明華 | 1997.05——2005.03 | |
副校長 | 王曉鳴 | 1997.05——2003.03 | |
副校長 | 祁茂榮 | 1997.05——2003.03 | |
黨委負責人 | 曹允偉 | 2000.01——2003.03 | |
副校長 | 張來興 | 2000.09——2003.03 | |
副校長 | 李茂林 | 2002.11——2003.03 | |
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 | 黨委副書記、院 長 | 曹允偉 | 2003.03——2015.09 |
黨委副書記、院長 | 宋軍 | 2016.08—— | |
副院長 | 王曉鳴 | 2003.03——2017.05 | |
副院長 | 祁茂榮 | 2003.03——至 今 | |
黨委副書記 | 李茂林 | 2003.03——2008.08 | |
副院長 | 張來興 | 2003.03——2008.08 |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楊明華 | 2003.03-2005.03 | |
書 記 | 丁鐘曉 | 2005.07——2016.08 | |
黨委副書記、紀檢書記 | 李茂林 | 2008.08——2013.05 | |
黨委副書記 | 李茂林 | 2013.05——至今 | |
副院長 | 李俊雙 | 2008.09——至今 | |
紀委書記 | 田培喬 | 2013.05——至今 | |
副院長 | 王計堂 | 2017.05——至今 |
社會榮譽
學院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穩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2000年以來先後實行了“專業分流”、“訂單培養”、分 段式教學等方面的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搞好學生的技能培養與多種證書考取工作,不斷完善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學院的建設、發展和壯大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學院連續獲得省直“文明單位標兵”和省級“文明單位”的榮譽稱號,先後被評為山西省勞模單位、全國職業指導先進單位、全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和山西省煤炭行業模範單位,榮立“山西省勞動競賽集體二等功”。
2006年8月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6年11月份被中國煤炭教育協會評為“全國煤炭教育先進單位”。學院正在以“爭優保良”為目標,全力以赴,積極迎接教育部2007年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創建國家級示範性高職學院,努力建設全國一流的煤炭高職學院,積極為煤炭工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2004年—2008年 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榮譽統計表
被表彰者 | 表彰內容 | 表彰者 | 時間 |
學院 | 2002—2003年度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 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 | 2004.2. |
學院 | 模範單位 | 山西省煤炭工業局 | 2004.4.28 |
學院 | 煤炭職業教育教材工作先進單位 | 中國煤炭教育協會 | 2004.5. |
學院 | 五四紅旗團委 | 省直團工委 | 2004.5. |
學院 | 2003—2004年度文明單位標兵 | 山西省直機關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 | 2004.9. |
學院 | 2004年度山西省大中專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集體 | 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廳、團省委、省科技廳、省科協、省農業廳、省文化廳、省衛生廳、省民政廳、省環保局、省學聯 | 2004.10. |
學院 | 二OO三年度財會工作先進集體 | 山西省煤炭工業局 | 2004.12. |
學院 | 山西省中考招生工作先進集體 | 山西省招生考試委員會、山西省教育廳 | 2005.1. |
學院 | 文明單位標兵 | 山西省直機關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 | 2005.10. |
學院 | 山西省2005年度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服務隊 | 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廳、團省委、省科技廳等12個單位 | 2005年10月 |
學院 | 山西高校首屆“青玉杯”烹飪技術大賽團體總分第二名 | 山西省高校一伙食專業委員會 | 2006.7. |
學院 | 山西高校首屆“青玉杯”烹飪技術大賽優秀組織獎 | 山西省高校一伙食專業委員會 | 2006.7. |
學院 | 山西高校首屆“青玉杯”烹飪技術大賽紅案銅獎 | 山西省高校一伙食專業委員會 | 2006.7. |
學院 | 山西高校首屆“青玉杯”烹飪技術大賽白案銅獎 | 山西省高校一伙食專業委員會 | 2006.7. |
學院 | 全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 | 山西省人民政府 | 2006.8. |
學院 | 文明單位標兵 | 山西省直機關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 | 2006.9. |
學院 | 全國煤炭教育先進單位 | 中國煤炭教育協會 | 2006.11. |
學院 | 高校檔案工作先進單位 | 山西省教育廳 | 2007.2. |
學院 | 山西省暑期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組織獎 | 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文明辦、山西省教育廳、團省委、省科技廳等12個單位 | 2007年9月 |
學院 | 山西省第九屆“興晉挑戰杯”高校青年師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組織獎 | 團省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科協、省學聯 | 2007年9月 |
學院 | 文明和諧單位標兵 | 山西省直機關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 | 2007年11月 |
學院 | 2007年度全省教育系統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優秀單位 | 山西省教育廳 | 2008年2月 |
學院 | 2007年度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 山西省教育廳 | 2008年2月 |
學院 | 山西省第二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優秀組織獎 | 山西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組委會 | 2008年5月 |
學院 | 山西省第二屆中等職業學校“沁新杯”煤礦安全檢測技能大賽團體第一名 | 山西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組委會 | 2008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