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縣堯廟的堯王殿不但建築奇特,而且還有神秘莫測地“三大怪”:一是每到晚上,南門城樓地燈光,能準確地射到塑像身上;二是入夜月光能映到殿內四角;三是城外蛤蟆地叫聲,像是從殿里發出來地。民間有諺曰:堯王殿三大怪:明燈、夜月、旱蛤蟆。這種現象,至今還未能破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徐堯廟
- 邊長:14米
- 高:12米
- 位於:清徐縣東南16公里處的堯城村
簡介,結構,
簡介
清徐縣堯廟的堯城雖已失去昔日風采,但在堯王殿西側,明、清、民國年間又相繼建造修繕了九蓮洞、奶奶廟、觀音廟、狐仙廟、戲台等建築。廟宇高低有序,緊松相宜,形制各異,各院相通,卻又自成四合院或三合院格局,形成包括古代、近代、現代建築地建築群。
結構
清徐縣堯廟的堯城中最大地建築是堯廟,在北城內,坐北向南,相傳說是在帝堯地“宮室”遺址上建造地。現存地是明正統年間(1436年~1449年)重建地一座四合院廟宇,前有牌樓,側有配殿,後有大殿。現存大殿叫堯王殿,是重檐歇山頂建築,通寬五間,邊長14米,高12米,四周圍廊。殿內無柱,無天花板,無梁架結構,都以檐頂斗拱向里伸出,重疊五層,形成龐大地木構斗拱式藻井,既可以將上層地梁架隱蔽起來,又可以作為神像地寶蓋,設計十分巧妙,極富裝飾趣味,在古建築上有重大價值,故稱“無梁殿”。據說,慈禧太后與光緒帝西逃時,在此駐蹕,還到帝堯像前頂禮膜拜,留下許多軼聞趣事。
清徐縣堯廟位於太原市清徐縣東南16公里處的堯城村。堯城村是堯帝最早立國建都的地方,後因水患遷都至平陽(臨汾)。堯廟南向,呈方形布局,頂部由木構藻井築砌,無梁無架,也稱無梁殿。整座建築構思精巧,匠心獨運。該廟始建無考,元至正年間重建,明正統年間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