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位置
黑龍江農墾總局綏化分局位於黑龍江省中部,濱北、
綏佳鐵路交會點綏化市的綏化管理局機關建立於1972年4月6日,辦公地點設在
綏化市中興東路12號;2003年10月30日,管理局機關搬遷至綏化市北辰路新建的辦公樓,靠近公路,交通便利,經濟地理條件十分優越。
土壤
綏化管理局自然資源豐富,以土地為最,土地多平坦連片,適合種植業發展,土壤分為黑土、
草甸土、
白漿土、
沼澤土、
風沙土、
鹽鹼土、棕根土七種類型,黑土和草甸土占土地總面積的60.2%。
水文
因多數場位於
小興安嶺北部、小興安嶺南麓向平原過度的漫崗地帶和
松嫩平原上,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環境清新,無污染源。特別是小呼蘭河、歐肯河、
扎音河和
諾敏河等主要河流橫貫其間,水量充沛,土質肥沃,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為有機食品種植提供了有利條件,已經通過日本JAS、德國BCS、瑞士IMO、國家環保總局
OFDC、中綠華夏COFCC認證的有機食品面積達到30多萬畝。
氣候
由於綏化
墾區地形複雜多樣,山地、丘陵、平原、沼澤分布其間,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轄區內的
小興安嶺蜿蜒而過,
流域面積達1640.6平方公里的河流湖泊橫貫其間,優美舒適的生態環境、秀麗宜人的自然風光,與綏化墾區的現代化農業交相輝映。管理局發揮綏稜、柳河、鐵力、
嘉蔭等場的生態資源優勢,開發旅遊景點21處,為遊客的城市周邊近郊遊、家庭度假游、森林生態游提供了廣闊的天地。轄區內的主要風景區有
金斗灣旅遊風景區、鐵力風情游景區、
柳河生態旅遊區、和平
蒙古風情園景區,嘉蔭農場境內的磨石山、雙頂山、公安山等奇峰異嶺頗為壯觀,
雙河島、
結烈河島、
老程頭套子島、一撮毛島等島在附近小有名氣,金斗灣漂流度假區已成為省級著名旅遊景點。這些景區每年吸引遊客近百萬人次,成為全局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自然資源
綏化墾區山巒起伏,森林茂密,草原廣闊,水草肥美,是野生動物棲息的好地方。獸類有鹿、熊、野豬、狍、狐狸、貉、
水獺等,禽類有鴛鴦、
丹頂鶴、
杜鵑、
啄木鳥、
喜鵲、野雞、
飛龍等。魚類有大馬哈魚、
鰉魚、
鯽魚、
鱘魚、
白魚、
三花魚等,野生植物有茨實、
蘆葦、
蕨菜、黃花、木耳、猴頭、蘑菇、
銀耳、刺五加、
黨參、
黃芪、
柴胡、防風等,其中二十多種可入藥,礦產有石油、黃金、煤、石灰石等。境內還大規模養殖豬、牛、狐、貉、鹿、
駝鳥等多種經濟動物,大規模種植中藥材。豐富的資源及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了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建設,綏化墾區已經形成了產業化、多元化的發展格局。農產品、畜產品、山產品、生物農藥、
生物肥料等加工企業呈現勃勃生機。
經濟發展
2007年,管理局黨委動員組織全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幹部民眾,緊緊圍繞"著力加快經濟發展,努力達到六個新跨越;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努力實現六個新突破"的工作目標,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踐行“以小謀大,追求最佳”的綏化理念,制定了打造專業大場,實現倍增目標的具體措施,在墾區開發建設60周年之際,全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均取得了新的成績。全局實現生產總值19.1億元,
同比增長24%;人均GDP2.7萬元,同比增長19%;人均純收入9180元,同比增長11.8%;企業
資產負債率為37.9%,
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實現利潤3118萬元,家庭農場實現利潤6.2億元。
下轄機構
工作報告
2007年綏化管理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發展思路】
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過程中,綏化管理局結合實際,全面分析、辯證思考局情,全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幹部民眾,進一步解放思想,振奮精神,正視管理局規模小、資源少、人才缺,基礎條件差,經濟總量
絕對數小,單項產業缺乏競爭力,教育科技文化水平較低,貧困人口數量較多,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情況,緊緊抓住和用好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增強了加快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緊迫感。同時,看到管理局所屬各場,地處三市八縣,橫跨龍江南北,資源多樣、區位優越、體制機制靈活的優勢,尤其是幹部隊伍素質較好,經過多年努力,打下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具備了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和優勢潛力,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局黨委提出 “以小謀大,追求最佳” 的綏化理念,這一理念成為全局上下共同的價值取向,成為全局人民普遍遵循的行為準則,在引領管理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上提供了精神支撐,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管理局黨委還針對資源小局、規模小局的客觀現實,樹立起新的資源觀、發展觀、創業觀,突破"小"的空間,尋求"大"的發展,提出"四破四立"、"四比四不比"。根據總局黨委"三化"建設總體要求,在"一場一策"發展思路基礎上,確定了圍繞十大優勢產業,發展專業大項、打造專業大場,實現倍增目標的發展思路。綏化管理局黨委2007年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
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十六屆六中全會和總局黨委(擴大)會議精神,精心實施管理局“十一五”規劃,著力加快經濟發展,最佳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成長質量效益,達到六個新跨越,全面發展
社會事業,改善民眾生活,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六個新突破,進一步開創我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管理局主要發展目標是:實現生產總值17.3億元,比上年增長13%;可比口徑利潤5500萬元,比上年增長3%;職工家庭人均純收入8600元,比上年增長13.8%;新建各類住宅6萬平方米,拆除泥草房2萬平方米,扶助800戶低收入職工家庭實現脫貧。管理局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通過實施圍繞農產品
出口創匯基地建設,發展高效型、外向型、特色型、生態型“四型經濟”,通過減麥壓豆種高效,發展蔬果和林藥,養好牛豬雞狐貉,群龍起舞產業道等措施,力爭實現六個新跨越。按照上述各項目標,管理局搶抓機遇,銳意進取,奮力開創管理局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成績卓越。
【農業】
實施現代農業發展戰略,農業結構調整實現新跨越。經過實踐驗證,管理局提出的以發展
高效農業、
品牌農業為手段,追求資源效益最大化,實施的“一場一策”、建設農產品出口創匯基地的發展戰略,加快了農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帶來了經濟總量的增加和職工民眾的富裕,為一以貫之地堅持下去。管理局制定了落實農產品
出口創匯基地面積60萬畝、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50萬畝、種植業平均畝效益達到400元以上、實現種植業增加值5.1億元,占
第一產業增加值的59%的發展目標。經過一年的努力,農業戰勝了歷史罕見的自然災害,實現播種面積、單產、總產、效益"四超歷史",全局總播種面積125.3萬畝(含接收兩場6.6萬畝),糧食總產32.6萬噸,平均畝產388公斤,種植業平均畝效益417元。經濟作物面積達到50.8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40.5%。全面積實現無公害認證。有機種植認證面積40.45萬畝,比上年增加9萬畝。綠色食品產品認證數量34個,排在墾區首位。
主要成效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以資源特色確定了基地建設項目。各單位充分挖掘自身優勢,科學確定農產品出口創匯基地建設項目。嘉蔭農場以西瓜、中草藥為重點,落實基地面積7.8萬畝;
鐵力農場以中草藥、粘玉米為重點,落實基地面積3.6萬畝;
海倫農場以
月莧草、粘玉米為重點,落實基地面積5.8萬畝;
紅光農場以月莧草、
菇娘為重點,落實基地面積4萬畝;
綏稜農場以蔬菜、
漿果為重點,落實基地面積8萬畝;
和平牧場以雜糧雜豆為重點,落實基地面積6.6萬畝;
安達畜牧場以瓜果菜為重點,落實基地面積0.8萬畝;
柳河農場以粘玉米、
甜葉菊為重點,落實基地面積1.4萬畝。海倫、紅光、柳河、鐵力等場落實
有機大豆等出口有機作物種植面積22萬畝。
二是以園區建設帶動了基地建設。各場結合農產品出口創匯基地建設,共建設了9處農業示範園區,建設面積5000餘畝,總投資1500餘萬元,保證了每個場都有一個較高標準的農業示範園區:嘉蔭農場在第二管理區建設
月莧草等經特作物示範園區,
鐵力農場在第四管理區建設高科技示範園區、在第一管理區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區,
海倫農場在第四管理區建設
花椰菜等高效作物示範園區,
紅光農場在第一管理區建設農業新技術示範園區,
綏稜農場在第七管理區建設有機瓜果示範園區,
和平牧場在第一管理區建設提子大棚栽培示範園區,
肇源農場建設水稻科技示範園區,
安達畜牧場建設果菜示範園區,
柳河農場建設
甜葉菊等經特作物示範園區。各場農業示範園區建設主題、示範內容、資金投入和建設標準與歷年比都有較大的提高,綏稜、
嘉蔭、肇源、海倫、和平的園區輻射作用更為明顯。以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為載體,農業新技術試驗、示範和推廣取得新突破。推廣水稻“三化一管”、大豆寬窄密等模式化栽培技術6項,推廣面積近40萬畝;推廣保護性耕作、果菜覆膜技術、
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新技術8項,推廣面積60餘萬畝;農作物新特品種、
甜菜高產栽培、肥料試驗示範項目10個。其中,肇源
超級稻項目實收畝產780.7公斤,嘉蔭農場
測土配方施肥項目順利實施。
三是以產業化拉動了基地建設。全局圍繞農產品
出口創匯基地建設,建設八條產業鏈。一是以冷凍食品加工企業為龍頭的冷凍、保鮮食品產業鏈,拉動粘玉米、
花椰菜、
油豆角等蔬菜種植;二是以龍王
食品公司、興光食品公司為龍頭的有機大豆出口加工產業鏈,年加工
有機大豆0.5萬噸、出口有機大豆0.8萬噸,拉動有機大豆種植;三是以中草藥加工企業為龍頭的中草藥加工產業鏈,拉動中草藥種植;四是以
上海高榕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的蔬菜生產加工產業鏈,拉動
荷蘭豆、
甜豆、
南瓜等
特菜種植;五是以
亞麻加工企業為龍頭的亞麻生產加工產業鏈,拉動亞麻種植;六是以綏稜
漿果加工企業為龍頭的漿果生產加工產業鏈,拉動
黑豆果、樹莓等漿果種植;七是以和平雜糧雜豆加工企業為龍頭的
小雜糧生產加工產業鏈,拉動雜糧雜豆種植;八是以馬鈴薯加工企業為龍頭的馬鈴薯精深加工產業鏈,拉動馬鈴薯種植。在產業化拉動過程中,努力提高資源產出率,增加特色產品的
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逐步實現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同時,各場高度重視銷售流通環節,積極暢通市場銷售渠道,以貿促工,
以工促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化鏈條。
四是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管理局注重加強農機化建設,按照有關檔案要求,落實補貼政策,加快農機更新,發展農機大戶,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全局農機更新共投入資金3142萬元,比去年投資增加了25.8%,更新農機具334台件,其中大中型拖拉機88台、自走式
穀物聯合收割機31台、水稻收穫機17台、
玉米聯合收穫機13台、自走式
噴藥機1台、自走式
割曬機3台、
水稻插秧機115台、其它農具66台件。海倫、嘉蔭農場更新力度較大,僅海倫就投資642.3萬元用於農機更新。每個農場都組建了1—2個農機作業合作社,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4%以上。首次引進經特作物機械65 台件,其中馬鈴薯種管收機械47台套,用於收穫
蓖麻、
月莧草自走式割曬機3台,自走式噴藥機1台,引進了自走式
玉米收穫機13台,雲豆撥秧機1台。全局出動農業機械854台套,完成作業面積168.35萬畝,占全年計畫的112%。
五是
農田水利建設加強。全局共完成各類水利建設投資2441萬元,完成工程量122萬立方米,修建工程建築物65座,打
機電井46眼。新增改善
灌溉面積5.1萬畝(其中
滴灌面積0.5萬畝),除澇面積5萬畝,防洪面積5萬畝。購置水處理設備7套,鋪設輸水管道32公里,解決了鐵力、紅光、綏稜、和平、
嘉蔭五個農場12個居民點0.5萬人、2.8萬頭牲畜飲水安全。
六是農業保險業取得歷史性突破。陽光公司在險種結構、質量、規模、效益等方面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在墾區12箇中心支公司中綜合指標排名第二,農險、商險均超額完成任務。農險全口徑保費1,421.7萬元;
商業保險保費1,560萬元,完成計畫的130%。各場針對旱情和氣象預報,積極有效採取了人工增雨防雹作業,全局投入近80萬元,實施人工增雨防雹作業 47次(發射2,886 發炮彈,62 枚火箭彈),取得了明顯增雨防雹效果,防護受益面積103萬公頃,大大減少了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
【畜牧】
以“牛豬雞特”為重點,畜牧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管理局黨委牢固樹立發展畜牧是民富場興的重要舉措的觀念,切實把畜牧發展擺上突出的位置。以“牛豬雞特”為發展重點,形成了以短線生豬和生態雞、中線狐貉、長線奶牛為重點的效益型畜牧發展格局。2007年,在畜產品成本上升、價格波動的情況下,保持了
畜牧業穩步發展。全局實現畜牧業增加值4.28億元,
同比增長28.7%,占大農業的比重為42%,比上年增加2個百分點。奶牛存欄2.74萬頭,同比增長12.76%;肉牛存欄6.02萬頭,同比增長7.5%;生豬存欄17.61萬頭,同比增長16.8%;狐貉10.2萬隻,同比增長25.7%;禽存欄69.3萬隻,同比增長51.4%。肉牛出欄5.04萬頭,同比增長18.31%;生豬出欄19.8萬頭,
同比增長22.7%;禽出欄225.1萬隻,同比增長34.5%;狐貉出欄24萬隻,同比增長30%;鮮奶產量8.5萬噸,同比增長19.%;肉類總產量3.13萬噸,同比增長24.2%。
一是依託特有優勢,確定發展布局。結合各場實際,明確各自畜牧業發展重點。奶牛發展以和平、安達、鐵力三場為主,生豬發展以鐵力、海倫、紅光、綏稜四場為主,
狐貉發展以肇源、
嘉蔭兩場為主,
生態雞、野豬發展以柳河農場為主。
二是落實優惠政策,增加
畜牧業投入。各場認真落實各項支持畜牧發展的優惠政策。按每畝耕地5元標準安排預算,建立畜牧業發展基金,用於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同時,積極引導民營資本向畜牧業增加投入。
三是抓好防檢疫,確保畜牧生產安全。高度重視動物防檢疫工作,進一步加強
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控,認真執行各類動物疫病防檢疫規程,層層簽定責任狀,實行
目標管理。嚴格控制內疫發生,堅決堵住外疫傳入,確保不發生疫情。四是加強標準化小區建設,努力實現畜牧發展規模化、規範化。在政策、環境、資金、信息等方面,加大對“人畜分離”標準化小區建設的扶持,加快推進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新建和改擴建養殖小區19處,標準化養殖小區達到64處;奶牛、肉牛、生豬、狐貉推廣綠色標準化飼養管理技術規程,單產水平不斷提高。
【工業】
實施工業強局戰略,在推進農區工業化上實現新跨越。管理局本著“科學論證,規避風險,上好項目,加快發展”的原則,堅定不移地發展工業,工業經濟持續增長。2007年,實現
工業增加值2.53億元,
同比增長32.1%;主營收入5.3億元,同比增長 12.8%;實現利潤4400萬元,同比增長10.5%。管理局工業發展態勢良好,做法得到總局肯定,因而,
墾區半年工業工作會議在管理局召開。
一是現有工業企業不斷做強。管理局現有的60家小群龍工業企業是實施農區工業化的重要支撐,是實現強局強場的重要支柱。管理局突出資源優勢,圍繞粘玉米、特色蔬菜、馬鈴薯、中草藥、
生態雞、有機蜜餞、山特產品、
亞麻、乳品、
稻米、豆粉、白酒等產業,推動
中小企業集群發展。研究制定了促進小群龍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靠政策環境鼓勵和引導
民營資本辦企業、上項目,把小群龍逐漸做大,形成群龍起舞、競相發展的局面。整合了內部資源,把一場一品與構建整體經濟優勢結合起來、統一起來。合理安排區位產業化重點項目,上馬大項目,拉動大基地,發展大產業。加強產業化經營機制建設,通過
訂單農業、保護價收購、股份分紅等,建立不同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要積極引導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按照自願、互助、互惠的原則,組織各類行業協會,以協會推進中小企業快速發展。
二是晨環集團不斷做大。晨環生物製劑公司、晨環生物科技公司進一步培育
品牌文化,遠學“
蒙牛”,近學“多多”,積極挖掘具有生命力的
品牌效應。增強了發展意識,細化企業設備管理、
工藝管理、
質量管理、成本管理、財務管理、
人員管理和
市場管理,深入挖掘
管理效益。進一步調整了股本結構,推進集團重組,建立了決策科學、運轉協調、監督有力的法人治理結構。6月,綏化農墾晨環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與黑龍江省農墾鐵力實業總公司、哈爾濱豐禾盛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資生產、銷售、研發各種農用
生物肥料、生物農藥及其他農用產品。合資公司的生產經營規模為年生產各種肥料10萬噸。合資公司的投資總額及
註冊資本為1151.5萬元,其中黑龍江省農墾鐵力實業總公司出資579.5萬元,擁有合資公司50.3%的股權;哈爾濱豐禾盛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出資506.7萬元,擁有合資公司44%的股權;綏化農墾晨環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出資65.3萬元,擁有合資公司5.7%的股權。哈爾濱豐禾盛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保證為合資公司提供的
木霉產品生產製造技術、菌種提供、工藝流程等全部技術的完整、準確的和可靠,已開發的產品已經完成國家規定的定點試驗,達到國家標準。
三是精心做好新上工業項目。
北大荒奧格保健植物開發公司
月莧草加工、
嘉蔭馬鈴薯加工、綏稜
漿果加工、鐵力工藝品和木屐鞋加工、紅光冷凍廠建設等骨幹項目相繼建成投產。管理局
玉米汁飲料項目全面啟動。1月,管理局開始籌劃玉米汁飲料生產項目,項目於2007年11月被總局立項批覆。項目建設地點位於綏化市經濟開發區(原
綏化市萊潤薯業公司廠區),總占地面積40000㎡。項目由綏化管理局、綏化市建安公司、
齊齊哈爾大學三方共同出資成立了北大荒金斗灣生物食品有限公司。項目一期投資3500萬元,其中建設投資2400萬元、流動資金1100萬元。項目運用齊齊哈爾大學成熟、先進的工藝技術,對當地優質而豐富的玉米及
水資源進行深加工增值,年產10000噸
玉米汁飲料。項目達產後年可實現
銷售收入5658萬元,年平均
利潤總額634.56萬元。項目預計2008年6月份投產。6月,管理局與哈爾濱奧格農業科技開發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黑龍江北大荒奧格保健植物開發有限公司(管理局出資比例為49%、哈爾濱奧格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出資比例為51%)在綏化市經濟開發區開工建設,占地面積3.2萬平方米。項目由哈爾濱奧格農業科技開發公司建設和經營,
海倫農場、
紅光農場和嘉蔭農場種植
月莧草3萬畝。項目總投資2854萬元,項目達產後,年加工月見草、
琉璃苣3000-5000噸,可生產保健植物精油500-800噸,年創產值3500萬元、利潤600萬元。產品主要銷往歐美等國家。為了增強發展後勁,利用公司的辦公場所和建廠徵用的20畝地於7月17日與農墾科研育種中心合作,成立了北大荒奧格保健植物科研所,將公司北部的空地作為繁育基地,公司於2007年12月竣工試車。
【林業經濟和旅遊經濟】
實施資源開發戰略,在壯大新的經濟成長點上實現新跨越。管理局把發展林業經濟和旅遊經濟作為管理局新的經濟成長點。在
耕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把發展經濟的視角投向林業經濟和旅遊經濟。在林業經濟發展上,實現林業產值9200萬元,同比增長11%。發展規模家庭林場20戶,林菌、林苗、林果、林藥四個基地建設取得成效,栽培食用菌2913萬袋、種植漿果8000畝、新增林下中草藥4900畝,分別
同比增長16%、60%、52%。旅遊經濟成績斐然。推進旅遊產業
規範化管理、市場化經營,大力加強景區景點建設,全年旅遊景區建設總投入2418萬元,超過前五年的總和。開發景點22處,接待遊客94120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143萬元,是過去四年的總和。
【開放開發】
實施開放開發戰略,在拓展發展空間上實現新跨越。
一是局市共建、場縣共建取得新進展。認真貫徹省政府《關於發揮墾區示範帶動作用促進全省新農村建設的意見》,打破農場之間、農場與地方之間的界線,按照
市場規律,運用經濟手段,用好省政府優惠政策,實現自然資源和公共資源的共建共享。進一步鞏固局市共建、場縣共建工作成果,主動與周邊市縣聯手,以推進
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產業化基地建設、推廣農業新技術和新品種、上馬資源型加工項目、促進社會資源共享為重點,在更寬的領域、更深的層次上尋求合作,實現共贏。局、場兩個層面共與周邊市縣召開聯席會議8次,管理局在與綏化市合作共建的基礎上,又與大慶市、伊春市開展多項合作共建項目,在9月21日全省場縣共建工作
電視電話會議上,管理局做了場縣共建典型發言。11月20日原省長
張左己等省領導視察了綏稜場縣共建工作,並給予充分肯定。在跨區作業上,全局出動拖拉機、
聯合收割機、插秧機等887台,完成農機跨區作業面積168.35萬畝,比去年增加了58.5%,實現作業收入2218.8萬元,純收入893.2萬元。嘉蔭、海倫、紅光三場跨區作業面積較大。對外輻射銷售各類良種6000餘噸,實現利潤240餘萬元。在鄉鎮建立科技園區4處,培訓農民2000餘人次,免費為農民
測土配方施肥服務20萬畝。為地方龍頭企業建立種植基地6.6萬畝,管理局龍頭企業拉動地方種植1.7萬畝。農場醫院接納農村就醫人數3400餘人次。綏稜、柳河、嘉蔭農場的旅遊項目納入地方整體旅遊規劃之中。
柳河農場主動與地方協調,為877名非職工辦理了
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嘉蔭農場與周邊鄉鎮開展了場縣共建農業示範區、
技術承包、種子展示田等多種形式的合作,實現了職工增收、農民增效的目的,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二是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成效。通過招商引資,共簽約經濟技術合作項目25個,總金額3.45億元,其中
投資總額超過1000萬元的項目6個。
資金到位率88.7%,到位國內資金1.44 億元,利用外資417.8萬美元。外貿出口總額1747.3萬美元。"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覆蓋面由2個
農場擴大到4個農場,新建日用品店13家、生資店6家。境外的烏爾米農場耕種土地4.15萬畝,過境職工80人,家庭農場盈利500萬元,職均盈利6.25 萬元,大農場盈利20萬元。
【非公有經濟】
實施非公有
經濟發展戰略,在最佳化經濟結構上實現新跨越。管理局黨委將
非公有制經濟作為緩解
就業壓力、致富職工民眾、壯大經濟實力、最佳化經濟結構的重要力量,積極發展。2007年,實現非公有制經濟
增加值11.1億元,占管理局生產總值的64%。
一是放手放膽。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不限速度、不限規模、不限方式、不限比例,先發展後規範,先放開後管理,先扶持後收益。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國家法律法規未禁止的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及其它各個行業領域。除特種行業和專營行業外,非公有制企業原則上按行業大類核定經營範圍,不再規定具體的經營項目。除國家法律法規明確禁止和限制的領域外,所有競爭性領域一律對非公有制企業開放。
二是積極扶持。認真落實上級關於發展
非公有制經濟的各項政策,加大對職工自營經濟、個體私營經濟和
民營經濟在資金、技術、信息、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和服務力度,消除體制障礙,放寬
市場準入。鼓勵和引導職工民眾,在以民營方式發展畜牧養殖、
林下經濟、農產品加工的同時,大力發展商貿流通、餐飲服務、現代物流、中介服務、旅遊開發及社會服務等行業。
三是促進升級。引導個體私營經濟從傳統的、粗放的行業向高層次發展,進一步挖掘潛力,擴大規模,建設一批產品檔次高、
產業關聯度大、帶動作用強的非公有制
產業群。不斷提高組織化程度,構建起與市場有效對接的流通體系,培育了一批穩定高效的龍頭公司、行業協會、經紀人隊伍,以非公有制企業的最佳化升級,解決了市場與生產基地、與千家萬戶的對接問題。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建設步伐加快。管理局黨委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則,更加注重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均衡發展,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提升職工民眾的幸福指數。2007年,管理局社會事業發展按照建房修路,解困雙扶,就業減負,強化公共服務的要求,重點在六個方面實現新突破。
一是實施“安居工程”,在農場城鎮化建設上實現新突破。管理局黨委認真貫徹落實總局黨委提出的小城鎮帶動戰略,高度重視,靠前指揮,結合實際,實事求是,循序漸進親自抓落實和各級業務部門到位的指導及其周到服務,較好的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加大對城鎮建設的投入,實施“安居工程”,堅定不移地推進農場城鎮化建設。高起點規劃。進一步做好小城鎮建設規劃的完善和修編工作,把自來水、集中供熱、管道燃氣、通村道路、排水排污、福利設施、文化廣場、娛樂場所等建設項目一併規劃設計好,進一步提高城鎮規劃的水平、質量和品位。加快撤隊搬遷步伐,每個農場確保了至少撤併一個居民點。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加強場部地區和擬保留管理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做好道路硬化工作,鋪設上下水道,加強營區綠化,解決人畜安全飲水問題。努力開發清潔能源,充分開發利用沼氣、天然氣、太陽能。春季組織開展了以三清三化三改為主要內容的綠化美化、治理環境大會戰,徹底整治場容區貌。年內共完成上下水管線2.11公里,場部及管理區內修築白色路面34.9公里,營區植樹 57萬株,鋪磚路面1萬平方米。建設安全飲水工程12處,解決11個居民點5000口人、2.8萬頭牲畜的安全飲水問題。建設沼氣池1座、秸稈固化廠5個。突出建設重點。管理局以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為重點,實施“安居工程”,推進戶型較小、功能較全的經濟適用住房建設,不斷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條件。對於泥草房面積較多的和平、安達、紅光三場,加大支持力度,給予政策傾斜,促進泥草房拆遷。2007年,管理局超額完成了總局年初下達的住宅建設指標。全局共開工建設住宅項目12個;建築總面積105174.96平方米(含局直7棟3萬平方米)。其中樓房72100平方米,平房33074.96平方米,完成總局下達6.5萬平方米指標的161%。完成管理局下達指標 175% 。完成了總局年初下達的土坯房拆除任務。全局總計拆除各類
房屋面積為33000餘平方米,完成總局年初下達3萬平方米指標的110%和管理局下達2萬平方米指標的155%。總計有434戶職工搬遷,完成計畫100%。
二是建設“通村暢通”公路,在農場基礎設施建設上實現新突破。緊緊抓住上級“通村”、“通暢”公路建設契機,充分利用墾區大力支持公路建設的有利時機,加大管理局公路硬化建設力度,嚴格施工監管,實行規範管理,把好各個關口,確保了道路建設質量,公路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2007年,全局新建續建公路169公里,總投資1.12億元,是我局公路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的一年。經省、總局聯合檢查,在墾區九個管理局加上市公司10個單位總評中名列前三名,受到好評。全局專用公路硬化率已達51%,超出墾區
專用公路平均硬化比率24.6%的26.4個百分點。
三是開展“雙扶攻堅行動”,在扶貧解困工作上實現新突破。管理局黨委啟動實施“十一五”“雙扶”攻堅行動,開展扶貧扶低攻堅,提出到“十一五”期末全局基本消除年人均收入3000元以下的貧困戶,使800戶低收入職工家庭實現脫貧的目標。相關部門按照《實施方案》要求,建立低收入家庭檔案,落實具體的幫扶措施。局、場都設立了“雙扶”專項基金,積極出台“雙扶”優惠政策,鼓勵低收入職工家庭發展生產,開發脫貧項目,增強“造血功能”。在黨員幹部“一幫一”幫扶的同時,探索農場對農場“一幫一”、機關部門對貧困職工“多幫一”幫扶模式。完善了考核驗收辦法,把“雙扶”工作列為領導班子、領導幹部的年度政績考核內容,對完不成扶貧計畫的單位和個人取消提職評優,確保了此項工作做得更實更細,儘快取得成效。據統計,全局共下撥總局和管理局扶貧扶低資金325萬元,建立專項滾動“雙扶”資金788.5萬元,採取“一幫一”、資金、實物、項目、科技、互助等形式共扶持貧困職工451戶、低收入職工1517戶,全局資金幫扶戶達1180戶。全局821名黨員幹部與全局具備一定勞動能力和經營能力、有脫貧致富願望的1196戶貧困和低收入職工結成了幫扶對子,管理局機關重點幫扶了和平、安達、紅光、海倫四場貧困戶,67名副處級以上幹部為幫扶對象送去現金33.2萬元,落實了75項脫貧致富生產項目。年底大大超過800戶低收入職工家庭脫貧致富的年初工作目標,實現近1300戶低收入職工家庭脫貧致富,占全局可扶持低收入家庭總戶數的47%。此項工作得到總局肯定,總局在管理局召開了現場會推廣經驗。
四是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在教育事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大力實施科教興局戰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普及鞏固九年義務教育。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教育基礎設施,投入資金679萬元。國小、國中入學率和鞏固率達到100%,
高中毛入學率達到90%,職工民眾子女都有了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和條件。柳河、海倫、和平三場五校的總局示範化學校創建工作順利通過驗收評估。紅光、
肇源、安達三場也加快了創建步伐,為迎接省政府2009年“
雙高普九”評估驗收打下堅實基礎。落實好義務教育“
兩免一補”政策,切實減輕職工子女上學負擔。開展扶貧助學活動,確保每個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加快培養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多技能的新型職工隊伍。推進
教育改革,最佳化教育資源,增強教育發展活力,對北三場國中教學網點合併進行深入的調研,積極探索農場教育科業務職能實行管理局
垂直管理。
五是積極擴大就業,在發展
和諧勞動關係上實現新突破。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政策。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就業再就業政策,擴大再就業政策扶持範圍,重點解決下崗失業人員、
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實施“促進再就業行動”。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提高就業質量和就業穩定性。提倡全民創業,積極開發產業化項目,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勞動密集型產業,拓寬就業渠道和就業方式,以創業促就業。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加強對具有
創業意識和創業熱情的勞動者進行
創業培訓,對下崗失業人員進行
再就業培訓。2007年,培訓人員達到1500人以上,逐步建立起促進就業的聯動機制,提高勞動者的技能素質、
就業能力和收入水平。對貧困職工進行義務培訓,促進“
零就業”家庭成員掌握技能,實現就業。積極組織
勞務輸出。與外地
用工單位建立起穩定的
勞務用工關係,實現新增勞務輸出1000人。2007年,實現新增勞動力就業50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00人,其中安置“4050”人員100人。
六是解決職工民眾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上實現新突破。不斷提高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建設,提高重大疫病預防控制能力。進一步理順了衛生管理體制,管理區衛生所基本條件大為改善,擬撤併的
生產隊,在居民未完全撤出前設有衛生所,方便職工民眾就醫。擬保留的20個管理區加強綜合衛生所建設力度,適當增加設備投入,完善醫療服務功能,提高醫療服務水平。2007年,管理區衛生所達到總局新頒發的甲級衛生所標準。逐步完善
社會保障體系,新增參保人員1364人,基本醫療保險實現了管理局統籌,醫療保險起付標準下降4個百分點,進一步減輕了參保患者的個人負擔,實現
基本醫療保險管理局級統籌,做到制度與政策統一,繳費與報銷統一。重點解決職工民眾就醫負擔重問題。高度關注醫療保險參保人員看病就醫藥品價格高和報銷起付標準高的“兩高”問題。2007年,推廣局直和海倫、綏稜、柳河等場的經驗,實行
醫藥分開,讓平價藥店進醫院,解決藥品價格高的問題。降低參保人員醫療費報銷起付標準,切實減輕職工民眾的就醫負擔。繼局直醫院、海倫醫院之後,又有4家農場醫院推行平價藥店進醫院,僅此一項,年為患者節約藥費80餘萬元。
【黨建、精神文明建設】
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體制機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在全局開展"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年"活動,落實黨委書記例會制度,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成績顯著。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出發,切實加強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體制機制建設,在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制度上和整體環境上為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根本保證。
一是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得到加強。加強思想理論建設。突出抓好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和《江澤民文選》的學習,增強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面對發展振興的繁重任務,善於負責,敢於負責,盡職盡責。增強機遇意識和發展意識,保持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倡導“四破四立”,即破除自滿自足的小農思想,樹立前面有第一就是落後,發展速度慢也是落後的觀念;破除資源少、底子薄、困難多的畏難情緒,樹立事在人為、業在人創,規模小局創大業、資源小局大發展的理念;破除局小、場小難以作為的片面認識,樹立局小不甘落人後、力爭上遊創一流的觀念;破除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
思維定勢,樹立敢闖敢幹、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要加強
民主集中制建設。堅持重大問題集體討論決定,增進領導班子團結,以黨內和諧促進整體功能的發揮和戰鬥力的增強。制發了農場"三會"議事規則,進一步加強了民主集中制建設。深入開展“四好”班子創建活動。完善創建措施,抓好創建活動,進一步最佳化
領導班子結構,全面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駕駛市場經濟的能力和構建
和諧社會的能力。到年底,“四好”班子創建率達到70 %。
二是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得到深化。進一步樹立以政績取人的正確用人導向,建立充滿生機活力的
用人機制,煥發乾部的創業激情,激發乾部的創新活力。堅持無功就是過,平庸也是錯,不換面貌就換人;乾好了給位子、獎票子,乾不好就不留任何面子。對不稱職的幹部加大調整力度,不以事業遷就人。在農場和管理局機關開展升位評比,實行末位淘汰,對於單項工作和整體工作升級晉位的給予獎勵,位次下降或連續兩年名列末位的有說法,以此推動了單項工作及整體工作位次前移,靠優質高效的工作推進了各項任務的落實。加強管理局機關的建設和管理,繼續實行貨幣化分配,轉變機關作風,發揮職能作用,提高服務水平。完善企業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經濟社會責任目標考核辦法,考核經濟指標的同時,把社會發展績效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引導廣大幹部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堅持正確的
政績觀。
三是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到加強。按照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寬領域、強化功能的要求,在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啟動實施"北大荒先鋒工程",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更加突出。創新基層黨組織的設定,針對基層撤隊建區的新形勢,在管理區、居民組建好基層黨組織,積極探索“支部+協會”的新型組織設定形式。深入開展“創業型管理區班子”創建活動,選好配強管理區領導班子。鞏固和發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建立健全讓黨員經常受教育、永葆先進性的長效機制。積極探索黨員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推動“雙帶”、 “先鋒崗”、“黨員雙扶”等活動深入開展,動員和組織廣大黨員做推動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表率和先鋒。
四是始終堅持正確的導向,營造健康和諧的思想輿論氛圍。及時總結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的新舉措和新經驗,通過典型引導和帶動各項工作。利用報刊雜誌、廣播電視、網路媒體等多種形式,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外部環境。組織開展好向優秀共產黨員
康金環學習活動。認真做好管理局第四屆“十佳公僕”的評選工作。切實加強職工思想道德建設,倡導
和諧理念、培育
和諧精神。堅持以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
社會思潮,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以“知榮辱、樹新風、促和諧”為主題,以新時期“
北大荒精神”為主要內容,以和諧管理局“三層聯創”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熱愛家鄉、建設家鄉教育。把和諧創建活動同民眾性
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突出思想教育內涵,廣泛吸引民眾參與,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深入開展
企業文化建設,構建推動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的
和諧文化體系。將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的總體目標、具體要求和人文指標同企業共同遠景、核心理念、企業精神等
理念識別系統,同企業建築特色、
企業標識、生產生活環境、企業
產品包裝等
企業形象識別系統,以及各種行為規範、道德標準、制度要求等
企業行為識別系統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升企業的
核心競爭力。加強農場文化館(站)建設,發揮其面向社會面向民眾,集休閒娛樂、體育健身、科學普及、傳統教育、信息傳播於一體的功能作用,新建和改建俱樂部(文化館)3處、文化廣場2處,直接受益民眾2萬人。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村電影2131工程,擴大農墾電視頻道的收視面。
五是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拓寬人才開發渠道。圍繞特色種植、畜牧養殖等實際需求,開發專業技術人才;圍繞工業小群龍建設的實際需要,大力引進市場行銷、資本運作方面人才;圍繞各場
產業升級,以資源、品牌、產業等經濟方式整合人才隊伍,達到人才資源共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圍繞產業項目培養人才,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堅持用項目引進人才,以人才帶進項目,通過項目與技術聯結方式培養人才。完善
人才開發措施。實施“152”人才引進計畫和“251”人才培養計畫。年內引進各類專業人才52名,選送55名學員赴八一農大學習培訓。
【黨風廉政建設】
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2007年,管理局反腐倡廉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
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紀委有關精神和總局、管理局兩級黨委(擴大)會議精神,局場兩級紀檢監察機關在管理局黨委的直接領導下,按照總局紀委的部署和管理局黨委的要求,緊緊圍繞管理局的中心工作,全面推進,重點突破,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和成效,為管理局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一是黨風廉政教育取得新成效。在全局黨員領導幹部中深入開展了“八要八不要”行為準則教育活動,通過教育,黨員領導幹部進一步加強了自身的作風建設,堅定了理想信念,重點抓好對領導幹部,特別是黨政主要領導幹部的廉政教育,通過廉政談話、廉政承諾、廉政考核和述職述廉等措施,築牢預防腐敗的思想防線,增強了自覺拒腐防變的能力。開展了《兩個條例》、《中央紀委關於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等黨紀政紀條規的學習教育活動,全局共有112個黨支部4810名黨員幹部參加了學習測試,其中管理局副處級以上(包括局、場級領導)127人,參與率達96%以上,黨員領導幹部遵紀守法廉潔自律意識明顯增強。廣泛開展了
廉政文化建設,起到了宣傳典型、振奮精神、弘揚正氣的作用。
二是進一步強化了制度建設。健全完善對權力的監督制約制度、規範領導幹部從政行為制度,健全完善對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發現機制、糾錯機制和懲處機制,健全完善各項
信用制度,積極推進
社會誠信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健全懲防腐敗體系的制度框架。落實了黨員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實施並規範了對場處級領導幹部以諾廉、述廉、評廉、察廉、考廉為重要載體的“五廉”
約束機制。全年局場兩級黨委主要領導代表班子諾廉29人次,場處級領導幹部述廉、評廉、考廉111人次,有關部門查廉12次。全局共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狀180份。兩級紀委負責人同下級黨政主要負責人
廉政談話151人次,警示談話16人次,提醒談話14人次。對黨員領導幹部發“四書一通”27份。21名黨員領導幹部向黨組織報告了個人重大事項,其中場處級幹部7人。
三是進一步強化了監察職能。圍繞“
三重一大”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切實防範權力失控、決策失誤和行為失范現象發生。加強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大財務和
資金管理工作力度、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繼續實行
職務消費貨幣化。管理局
紀委監察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對各農牧場規範農牧場機構改革情況、“雙扶”攻堅情況、“三重一大”制度的落實情況以及“三項議事規則”落實情況等四個專項重點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並下發了情況通報,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對存在的問題也提出了整改措施和要求。鐵力、紅光等場對學校收費情況及醫院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對不合理的收費進行了清退。
海倫農場、
和平牧場對
農資市場進行了專項檢查,進一步規範了農資銷售市場秩序。
四是嚴肅查處違紀案件。堅持懲防並舉和標本兼治的方針,毫不放鬆地抓好案件查處工作。局場兩級紀檢監察機關共受理民眾來信來訪和電話舉報29件次,初核案件線索6件,立案5件,結案5件;處分黨員幹部6人,其中受黨紀處分6人。
紅光農場認真對待民眾來訪舉報,積極調查處理黨員幹部違紀案件,使違紀者受到了相應處理,最大限度的消除了不良影響。
海倫農場還開展了下基層掛牌接訪活動,及時協調解決了民眾關心的熱點問題。
五是糾風和源頭治理工作效果明顯。對管理局內的政府採購、建築項目招投標等工作進行了現場監督。總計開展39次,預算投資6110萬元,實際投資5354萬元,節約資金756萬元,綜合節支率12.4%。配合管理局
國土資源部門開展了查處土地違法違規案件專項行動,使各場依法使用土地的法律意識進一步增強,有效地遏制了土地違法違規案件的發生。“雙評”工作進一步促進了參評部門工作作風的轉變。
【改革和管理工作】
改革和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一是完善了 “
兩田制”。2007年,將耕地界定為職工政策優惠田、農場市場經營田兩部分,分開謀劃發包策略。對職工政策優惠田,已落實的農場做好新舊政策的銜接,引導職工有序流轉。未落實的農場借鑑其它農場的經驗,審慎抓好落實。對市場經營田,重點研究如何細化經營,形成追求直接效益的市場田、追求綜合效益的產業化基地田、追求長期效益的試驗示範田。二是推進了農場管理體制改革。全局將以編制核定科學化、崗位確定職能化、崗位目標具體化、
人員配置專業化、人員任職資格化、人員分配多元化“六化”為目標,從崗位設定、上崗辦法、
目標契約、
薪酬標準、考核機制、淘汰機制、引進人才政策七個方面統一規範農場機關、管理區、居民組的管理體制。三是加快了農業
新經濟組織建設。管理局將發展農業新經濟組織作為實施撤隊建區改革以後,破解農場及管理區工作開展難、家庭農場對接市場難、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難、職工民眾增收難的有效舉措。大力推廣
綏稜農場興瑞農產品公司“公司與管理區經濟服務功能一體化”的經驗作法,加快推進農業新經濟組織建設,促進部分具備條件管理區的生產組織、經濟服務、對接市場職能進入新經濟組織。除安達、肇源、柳河三場外,其他場都至少選擇了一個管理區進行試點,年底,全局試行"管理區經濟服務職能公司化"的管理區已達12個。四是強化了農場
經營管理工作。規範耕地發包工作。耕地發包的主體是農場,耕地承包費的基礎標準由農場職代會確定。堅持耕地承包“
一費制”規定,不準捆綁收取與承包費無關的其他費用,簽訂
承包契約的同時收取租金。嚴格契約管理。各單位簽訂契約必須按程式經契約管理委員會審核把關。強化
資源性資產管理。進一步加強對草原、林地、濕地、葦塘、水面等非
耕地資源性資產的管理,提高資源性資產的
收益水平。五是強化了
財務預算管理。實現了增收節支,農業企業實現收入1.66億元,完成預算的101%,八項可控費用支出比
預算指標降低0.2個百分點。調整了職務消費現金髮放範圍,使
職務消費改革更趨於完善。建立基本建設項目管理責任制和基本建設工程
最高限價招標制度,20項重點工程節約建設支出480萬元。落實國有農場稅費改革政策,通過了
財政部的檢查驗收。
【社會穩定工作】
社會穩定工作加強。實施“
民心工程”,堅持以人為本,秉承愛民、為民、親民、惠民、安民、富民的民本思想,從職工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困難和問題入手,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職工民眾的根本利益。管理局黨委在切實為職工民眾辦好八件利民實事的基礎上,積極做好轄區穩定工作。管理局全年集中下訪2次,召開職工代表座談會1次,拓寬民意表達途徑,建立通暢的利益訴求渠道,充分聽取基層職工民眾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完善落實了“4435”長效管控機制和“四前”、“四預”
預警機制,維護社會安定,建設平安管理局。繼續開展“五五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律意識,依法促進社會和諧。認真抓好安全、信訪和民政工作,打造平安環境,保持社會穩定。妥善安排受災戶、貧困戶的生產生活,確保職工民眾安全越冬、過好“兩節”。推進以職代會、場(廠)務公開、平等協商簽訂
集體契約為主要形式的
民主管理工作。加強群團組織建設,調動各方面力量投身管理局的改革和發展。做好老幹部工作,確保“兩個待遇”兌現落實。加強科技、文化、統戰、武裝、通信、體育等工作,努力實現管理局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
狠抓黨的十七大精神的學習貫徹和落實。一是加強領導,抓好黨的十七大精神的學習宣傳。兩級黨委高度重視、擺上日程、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把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好。黨委中心組成員和各級領導幹部堅持先學、多學、學深、學精。全局上下大範圍、全方位地搞好十七大精神的學習宣傳,組織了"十百萬"送理論下基層巡迴宣傳活動,確定"十個專題",組成"百人宣講隊伍",宣教"千家萬戶",全面準確學習領會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黨的
十七大精神為動力推動建設專業大場、構建和諧管理局的各項工作。二是聯繫實際,堅持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導管理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緊密聯繫局、場實際,緊密聯繫各自工作實際,緊密聯繫全局幹部民眾的思想實際,把用黨的十七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作為學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增強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增強
創新意識,繼續解放思想,推動我局
經濟、
政治、
文化、
社會建設和
黨的建設;進一步增強
民眾觀念,在著力解決職工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下功夫,促進和諧管理局建設;進一步增強黨的
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做實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模範,做
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
科學發展觀的忠實執行者、
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三是指導實踐,以黨的
十七大精神為動力謀劃管理局下步工作。管理局具有多樣的資源,獨特的地緣,優良的生態環境,較強的產業潛力,有多年積累的物質基礎和精神財富,為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具備了進一步加快發展的優勢和潛力。總局黨委決定在條件具備的管理局實施經濟"倍增計畫",綏化管理局被批准率先承擔"倍增計畫"任務,管理局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把握髮展新機遇,認清發展新形勢,完善發展新思路,破解發展新課題,努力走出一條符合綏化管理局實際、特色鮮明的持續健康發展之路。管理局黨委確定了今後三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即:以黨的
十七大精神為指針,以
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總局黨委(擴大)會議精神為指導,以綏化理念為支撐,建設專業大場,發展專業大項,加快經濟發展,實現"倍增計畫",保障改善民生,加快社會建設,構建和諧管理局,推進"三化"進程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及黨的建設全面發展,進一步開創我局
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主要任務是:以2007年為基期,利用三年時間,實現管理局生產總值、經濟發展速度、人均純收入和全口徑利潤4項主要經濟指標倍增翻番。具體目標是:到2010年,實現管理局GDP36.5億元,是2007年的2.02倍;平均經濟成長速度26%,是2007年的1.5倍;人均純收入18500元,是2007年的2.03倍;全口徑利潤13.1億元,是2007年的2.29倍。全局居民點由90個撤併為54個,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5平方米,住房磚瓦化率100%,場區主幹道路硬化率100%,自來水入戶率100%,職工民眾全部實現安全飲水,人民生活質量得到全面提升。同時制定了2008年主要目標,即:預計實現生產總值20.7億元,實現人均GDP29200元,實現人均純收入9800元,實現國有企業利潤1000萬元,社會性
基本建設支出企業補貼5846萬元。新建住宅6萬平方米,拆除泥草房3萬平方米,撤搬居民點8個,幫扶800戶以上貧困職工家庭實現脫貧。緊緊圍繞十大優勢產業,即種植業方面5個產業、養殖業1個產業、林業方面2個產業、商貿流通1個產業、旅遊1個產業,發展專業大項,打造專業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