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公司

食品公司

《食品公司》是由美國Participant傳媒出品的94分鐘紀錄片。該片由羅伯特·肯納執導,麥可·波倫、埃里克·施勞斯主演,於2009年6月12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揭開了美國食品工業的面紗,暴露了在高度機械工業下被隱藏的一系列現象。

基本介紹

  • 導演:羅伯特·肯納
  • 主演:麥可·波倫,埃里克·施勞斯
  • 出品公司:Participant傳媒
  • 對白語言:英語
  • imdb編碼:tt1286537
  • 中文名:食品公司
  • 外文名:Food, Inc.
  • 其它譯名:毒食難肥、食品內幕
  • 出品時間:2009年
  • 製片地區:美國
  • 類型:紀錄片
  • 片長:94分鐘
  • 上映時間:2009年6月12日
  • 色彩:彩色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幕後製作,主創團隊,演員表,職員表,主創單位,獲獎記錄,發行信息,作品評價,

劇情簡介

美國的糧食供應被少數企業控制,他們經常是重視利潤高於一切,將其他的諸如顧客的健康,美國農民的生計,工人的安全和城市的環境,都棄之於不顧。在市場上能看到比普通的雞胸脯更大的肉,毫無瑕疵的豬排,抗藥性的大豆種子,就算是西紅柿也很難變壞。但是也在其看似完美的背後,發現了新菌株大腸桿菌——這種有害的細菌使得每年美國至少有73000名美國人因此得病。美國的肥胖問題也很突出,尤其是在青少年中間,還有就是一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間。

幕後製作

影片的拍攝手法是通過採訪一些專家,比如埃里克·施勞斯快餐王國》的作者,麥可·波倫(《雜食者的兩難處境》的作者)表達導演的觀點。還有就是隨著社會企業家的對話,展示一些前瞻性思考,比如優酪乳公司Stonyfield的加里·赫士伯格,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雪蘭多山谷,Polyface農場的喬·薩拉丁。《食品內幕》揭露了食品業令人震驚的真相,包括人們吃的東西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和國家需要面對的一些問題。
美國一些食品的包裝上印有牲畜在綠油油的草場裡啃食的圖案,讓人感覺食品產地天然、衛生、沒有受到工業污染。但是,《食品公司》告訴觀眾,這是一種假象。影片告訴觀眾,美國畜牧業廣泛運用工業技術飼養牲畜,這些技術給健康帶來負面影響,例如引起肥胖、糖尿病、沙門氏菌感染等,還導致環境污染。
麥可·波倫在影片中說,把牲畜集中圈養的工業化飼養方式“依賴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導致對抗生素有抗藥性的一些疾病”。美國幾家大型肉製品企業均拒絕攝製組拍攝它們的生產過程。影片中出現的一些牲畜飼養場所由在那裡工作的工人偷拍。畫面顯示,那些飼養場空間狹窄。馬里蘭州農場主卡蘿爾·莫里森同意攝製組的拍攝要求。鏡頭顯示,她飼養的雞運往市場銷售前已經快要死掉或要病倒。莫里森說,出現這種狀況部分原因是飼料中有使牲畜體重迅速增加的抗生素。片中提到一家為大型連鎖超市供貨的農場。影片解說詞說,這家農場之所以會生產有機產品,是因為有市場需求。

主創團隊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備註
埃里克·施勞斯埃里克·施勞斯----書籍《快餐王國》的作者
麥可·波倫麥可·波倫----書籍《雜食者的兩難處境》的作者
加里·赫士伯格加里·赫士伯格----優酪乳公司Stonyfield的管理者
喬·薩拉丁喬·薩拉丁----Polyface農場的農場主
卡蘿爾·莫里森卡蘿爾·莫里森----馬里蘭州農場主

職員表

製作人導演攝影配樂剪輯
羅伯特·肯納 Elise Pearlstein Sascha Goldhor 理察·皮爾斯 比爾·波拉德 Jay Redmond Melissa Adelson Eric Schlosser Robin Schorr Jeff Skoll Diane Weyermann羅伯特·肯納Richard Pearce馬克·阿德勒Kim Roberts
主創人員參考資料

主創單位

製作單位
Participant傳媒、River Road娛樂、木蘭花影業
發行單位
木蘭花影業、Magnolia家庭娛樂、PBS(美國);Deltamac娛樂(中國香港);Golden Village(新加坡);United King影業(以色列);CTV(法國);A-Film(荷蘭);Canana(墨西哥);Dogwoof影業(英國);Sunfilm娛樂(德國)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方獲獎情況
2010年3月7日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紀錄長片
《食品公司》
提名
2009年
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紀錄片
獲獎
2009年12月4日
美國國際紀錄片協會獎
最佳紀錄片
提名
2010年2月14日
第60屆美國剪輯師工會獎
最佳紀錄類剪輯
Kim Roberts
提名
2010年1月30日
第62屆美國導演工會獎
最佳紀錄片導演
羅伯特·肯納
提名
2010年1月16日
第15屆北美廣播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紀錄片
《食品公司》
提名
2010年1月12日
第10屆溫哥華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紀錄片
提名
2009年12月24日
第5屆聖路易斯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紀錄片
提名
2009年12月20日
第3屆休斯敦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紀錄片
提名
2009年12月4日
第81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最佳紀錄片
提名
2009年
第25屆美國獨立電影精神獎
最佳紀錄片
提名
2009年12月1日
第19屆獨立電影哥譚獎
最佳紀錄片
獲獎

發行信息

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上映時間、細節國家、地區上映時間、細節
加拿大
2008年9月7日(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德國
2009年2月8日(柏林國際電影節)
中國香港
2009年3月27日(香港國際電影節)
阿根廷
2009年3月27日(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電影節)
美國
2009年4月3日(威斯康星州電影節)
中國香港
2009年6月4日
美國
2009年6月12日(限定)
加拿大
2009年6月19日(限定)
新加坡
2009年7月30日
芬蘭
2009年9月22日(赫爾辛基國際電影節)
法國
2009年9月(杜維爾美國電影節)
比利時
2009年10月12日(根特國際電影節)
美國
2009年10月15日(新罕布夏電影節)
澳大利亞
2009年10月22日
阿根廷
2009年11月8日(馬德普拉塔電影節)
荷蘭
2009年11月22日(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法國
2009年12月2日
荷蘭
2010年1月7日(DVD發行)
日本
2010年1月22日
瑞典
2010年1月29日
英國
2010年2月12日
俄羅斯
2010年3月18日(DVD發行)
丹麥
2010年5月5日
比利時
2010年5月(達克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墨西哥
2010年6月4日
斯洛維尼亞
2010年8月25日
影片發行信息參考資料

作品評價

紀錄片《食品公司》所記錄的“內幕”讓很多人覺得“觸目驚心”,一時間對現代食品工業的憤怒再次被點燃。它實際上不是一部“科學紀錄片”,而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討伐。但因為種種原因,觀眾似乎並不關注“資本主義”,而更在乎藉助這個紀錄片來判斷自己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
撇開了政治經濟問題,這部紀錄片一開始指出,食品生產加工方式的變化比以前10000年中發生的還要大,隱含了“變化就是不好的”的潛台詞。這個潛台詞忽略了一點: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快,幾乎每個領域的變化都比過去10000年的要多。事實上,變化不是問題,變化給人們帶來的東西是好是壞才是問題。但片子卻迴避了這一點。很多人一談到食物的問題,必定追求“自然”。問題是,農業生產本身就是一種“非自然”的活動。
影片另一個煽情點是工業化養雞方式,如果影片討論的是“動物福利”,這些說法應該算是很有力的。可在食品的問題上,只需要討論這樣的雞肉“有沒有營養”,“有沒有害”,“賣多少錢”。《食品公司》無心回答這些問題。製作者再一次通過“煽情”來傳達自己的“理念”。觀眾們一旦接受這些煽情,往往會忽略那些本該是基本常識的東西。
當然,現代食品工業本身並非毫無問題,但是社會需要的是如何解決具體的問題,而不是簡單的反對。當《食品公司》僅僅被當成批判資本主義的樣本時,它或許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要靠它來探究餐桌的奧秘,就不太恰當了。(《新京報》評)
電影通過意味深長的畫面,諷刺性的對話和巧妙的手法,將電影美學和食物這一嚴肅的話題結合在一起。兩位主角,施勞斯和波倫帶領觀眾,走入不為人知的“食品地獄”。不過喬·薩拉汀,也為影片帶來希望的曙光,告訴觀眾如何通過正常的法律手段可以挽救美國的農業和人們可憐的消化系統。電影很需要薩拉汀這樣充滿熱情和邏輯的想法,來看待問題的多面性。
《食品內幕》從各種層面的關係上披露了食品業的問題,從美國農業部薄弱的監管能力,到企業和主管農業誰能在政府中得到關鍵的職位。但電影真正觸動人心的還是它將一個龐大的食品產業,用一個親和、個人的方式娓娓道來。讓人意識到,在食品上的消費確實是一個多重性的選擇。(新浪娛樂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