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優勢
資源
鐵力
農場人傑地靈,物寶天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日照時數2200小時,年有效積溫2300—2400℃,降雨量500—600mm,有豐富的地上水資源,地下水資源,野生中草藥材及動物資源。種植業以水稻、大豆、玉米、小麥、平貝、細辛、穿地龍、五味子、水飛薊等為主,糧豆總產10萬噸,中草藥材千噸以上(平貝300噸,輪葉黨參300噸,水飛薊400噸),帶動了養殖業和農副產品加工的發展。1998年投資1千萬元,興建年產4萬噸的精潔米加工廠,引進日本佐竹先進制米設備,同年又取得了國家綠色食品的認證,加工出來的米質優良,產品銷售國內外,成為稻米產業的龍頭。中草藥材種植基地不斷發展壯大,面積5千畝,發展十多個北方地道藥材品種,生產上按國家中藥材GAP標準,正積極推進GAP基地建設,已建成全國最大的平貝種植基地。
經濟
鐵力農場投資環境得天獨厚,一是依山傍水且半農半林牧資源豐富;二是“城中場”優勢,經濟發展既依託城市,又服務於城市;三是鐵路、公路交通發達;四是通訊快捷,電信網路聯通國際國內;五是水源、電力充足;六是土地寬闊,有利開發與建設;七是小城鎮建設已具規模,社區功能完善;八是
墾區及農場所在地方政府都大力支持,重視農場的“招商引資”工作,先後出台優惠政策,激發區域經濟的發展。多年來我們本著真誠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則,與國內外客商在多領域進行廣泛的合作,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果。更主要的是鐵力農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打造了融軍旅文化、知青文化、各地多元移民文化與黑土文化於一體的企業文化,幹部職工素質高,創業環境順暢寬鬆,有利於一切有志之識發財成事,登峰造極。
下屬單位
1968年6月30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成立時,共接收國營農、牧、漁場93個,合編為5個師(轄58個團)、3個獨立團,即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第五師,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獨立一團、獨立二團、獨立三團。
一師轄一團
師部
趙光農場(即北安管理局)(
錦河農場,愛輝縣)、二團(新華農場,愛輝縣)、三團(紅色邊疆農場,愛輝縣)、四團(庫爾濱農場,遜克縣)、五團(五大連池農場,德都縣)、六團(二龍山農場,德都縣)、七團(趙光農墾局,北安縣),共七個團。
二師轄八團
師部
寶泉嶺(
二九0農場,綏濱縣)、九團(綏濱農場,綏濱縣)、十團(江濱農場,蘿北縣)、十一團(
軍川農場,蘿北縣)、十二團(名山農場,蘿北縣)、十三團(延興農場,蘿北縣)、十四團(青年農場,蘿北縣)、十五團(
寶泉嶺農場,蘿北縣)、十六團(伏爾基農場,鶴崗市)、十七團(湯原農場,湯原縣),共十個團。
三師轄十八團
師部
紅興隆(友誼農場,集賢縣)、十九團(五九七農場,寶清縣)、二十團(八五二農場,寶清縣)、二十一團(八五三農場,寶清縣)、二十二團(饒河農場,饒河縣)、二十三團(八五九農場,饒河縣)、二十四團(勝利農場,饒河縣)、二十五團(
七星農場,富錦縣)、二十六團(撫遠漁場,撫遠縣)、二十七團(勤得利農場,同江縣)、二十八團(二九一農場,集賢縣)、二十九團(集賢農場,雙鴨山市)、三十團(萬寶農場,樺川縣)、三十一團(曙光農場,樺南縣)、三十二團(北興農場,勃力縣),共十五團。
四師轄三十三團
師部牡丹江農墾(八五四農場,虎林市)、三十四團(八五八農場,虎林市)、三十五團(和平農場,虎林市)、三十六團(八五零農場,虎林市)、三十七團(八五六農場,虎林市)、三十八團(農墾部實驗場,虎林市)、三十九團(雲山農場,虎林市)、四十團(八五一一農場,密山縣)、四十一團(八五五農場,密山縣)、四十二團(八五七農場,密山縣)、四十三團(興凱湖農場,密山縣)、四十四團(
八五一零農場,雞東縣),共十二個團。
五師轄四十五團
師部
九三(鶴山農場,嫩江縣)、四十六團(躍進農場,嫩江縣)、四十七團(大西江農場,嫩江縣)、四十八團(鐵峰農場,嫩江縣)、四十九團(尖山農場,嫩江縣)、五十團(前鋒農場,嫩江縣)、五十一團(榮軍農場,嫩江縣)、五十二團(旭光農場,嫩江縣)、五十三團(紅五月農場,嫩江縣)、五十四團(克山農場,克山縣)、五十五團(
查哈陽農墾局,甘南縣)、共十一個團。
一九六九年兵團全力開進撫遠境內組件第六師師部
建三江兵團直屬獨立一團
兵團直屬獨立一團(嘉蔭農場,嘉蔭縣)、獨立二團(鐵力農場,鐵力縣)、獨立三團(紅色草原農墾局,安達縣),共三個團
1968年8月,原北京市公安局所屬音河農場劃歸兵團領導,為五十六團。同年11月,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同意,兵團開發撫遠荒原。
12月兵團決定二師、三師、四師分別負責包建六個新團,其中二師包建前進團,三師包建東方紅團、向陽團和五七團,四師包建青龍山團和紅衛團。
1969年7月15日,經瀋陽軍區報請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同意組建
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8月19日,兵團確定正式組建六師,將原屬三師的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團和在撫遠地區新建的六個團撥歸第六師建制,同時授予新建的6個團番號:原東方紅團為五十七團,原向陽團為五十八團,原青龍山團為五十九團,原前進團為六十團,原五七團為六十一團,原紅衛團為六十二團。
1969年11月24日,兵團決定,原兵團直屬獨立一團,獨立二團劃歸二師領導,原兵團直屬獨立三團劃歸五師領導,原番號不變,從1970年1月1日起執行新的領導關係。同年12月,五十八團內遷至二十一團五營地區,隸屬於三師領導。
1970年1月,經瀋陽軍區批准,兵團在原寶山農場組建二十六團(步兵團),在原湯原農場組建六十三團(炮兵團),由兵團直接領導指揮。同年2月13日,兵團決定一師獨立四營改編為六十四團(晨清農場,孫吳縣),五師五十五團分出部分編為六十七團(金邊農場,甘南縣),分別隸屬於一師和五師領導。5月25日,兵團決定將五師五十五團的二、三、四營編為五十團(豐收農場,甘南縣),原五十團所屬單位分別併入四十九團和五十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