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榮辱觀

社會主義榮辱觀

2006年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民盟民進界委員聯組討論時提出,要引導廣大幹部民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概括精闢,內涵深邃,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時代性和實踐性,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和社會風尚的本質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鮮明導向,對推動形成良好社會風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以“八榮八恥”為具體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我國公民道德建設樹起了新的標桿,對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產生積極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主義榮辱觀
  • 外文名:Socialist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
  • 提出:胡錦濤
  • 時間:2006年3月4日
詳細內容,精神實質,科學內涵,如何踐行,指導意義,指導作用,精神指導,當前形式,發展方向,歷史背景,當務之急,內在要求,必然選擇,

詳細內容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精神實質

榮譽和恥辱,是榮辱觀中的一對基本範疇,是指社會對人們行為褒貶評價以及人們對這種評價的自我感受。知榮辱,是人性的標誌,是人區別於動物、人之為人的重要標準。莎士比亞說過:“我的榮譽就是我的生命,二者互相結為一體;取去我的榮譽,我的生命也就不再存在。”在這裡生命與榮譽結為一體。孟子云:“無羞’惡之心,非人也。”朱熹解釋道:“恥者,吾所固有羞惡之心也。有之則進於聖賢,失之則入於禽獸,故所系甚大。”
八榮八恥八榮八恥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的提煉和升華,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和針對性。只有知榮辱,才能明是非、辨美醜。一旦榮辱不分,勢必混淆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不僅道德倫理大廈根基動搖,就連整個社會風氣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的升華
榮辱觀與民族精神和民族傳統有著內在的密切聯繫,也是中華傳統倫理學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範疇。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兩千多年前就 提出了以‘仁”、“義’’為標準的榮辱觀;管仲的一句“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更每每為後世道及。我國戰國末期的思想家荀子認為,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此後,古人又提出了不少有關榮辱的格言,如“寧可毀人,不可毀譽”,“寧可窮而有志,不可富而失節”,“立大志者,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等。這充分說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將榮辱放到了與人格同樣重要的地位。這種折射著中華民族精神的榮辱觀,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發展的靈魂。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長史,就是民族精神不斷傳承、不斷發展、不斷弘揚的歷史。
社會主義榮辱觀繼承了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歷經多少滄桑巨變,我們的民族總是堅守著一份對於真善美的崇高且純粹的迫求。公忠體國、為民立命的志士仁人,死而後已、捨命為人的忠義之士,溫良恭儉、勤勞質樸的平民百姓,他們共同造就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豐功偉績。承載著歷史與傳統的血脈,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榮昌盛的精神支柱。在國家危亡的戰爭時代,能挺身而出、捨生忘死、前仆後繼者為榮,貪生怕死、苟且偷生者為恥:在人民生命財產遇到危難時刻,能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者為榮,道德缺失、麻木不仁、見利忘義者為恥;和平時期在日常工作學習中,能愛崗敬業、勤奮進取、勇於創新者為榮,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不思進取者為恥。正是這些深刻體現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的知榮明恥榮辱觀,成為中華民族綿延不衰、自強不息、團結統一的強大精神紐帶和精神動力,是中國人民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我們必須倍加珍重,認真繼承,大力弘揚。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繼承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發揚我們黨和人民在長期革命鬥爭與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道德,汲取了我國傳統榮辱觀精華。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緊跟時代、勇於創新,知難而進、一往無前,艱苦奮鬥、求真務實,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大旗,使全社會的公民道德建設既體現優良傳統,又反映時代特點,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
時代精神的鮮明表達
中國革命精神是當代中國的時代精神。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井岡山時所說:“中國革命的勝利離不開井岡山精神,實行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同樣需要發揚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後來革命精神的發展則是“流”,是對它的繼承和發展。比如,此後的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每每談起這些精神,我們都情不自禁地與熱愛祖國和人民、與不屈不撓、艱苦奮鬥聯繫在一起。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在我們黨80多年的歷程中,艱苦奮鬥作為強大的精神力量,始終激勵著我們頑強進取、百折不撓,在各種困難和考驗面前巍然屹立、敢於勝利。艱苦奮鬥作為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作為我們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本色,是凝聚黨心民心、激勵全黨和全體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共同奮鬥的強大精神力量,是我們黨保持同人民民眾血肉聯繫的一個重要法寶。胡錦濤總書記在2006年春節期間在延安考察時動情地說,在延安這塊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我們要把延安精神作為凝聚人心、團結奮進的強大動力,作為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重要法寶,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解放以後,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中,我國人民用智慧和生命譜寫了—幅幅壯麗的中華民族與時代精神的新畫卷,包括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
精神狀態
我們在公民道德建設方面倡導的“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20字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把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貫穿於國民教育全過程,貫穿於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體現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各個環節。胡錦濤總書記強調“八榮八辱”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就是要我們積極探索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全面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個方面的有效途徑和辦法,使黨員、幹部和廣大民眾始終保持昂揚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狀態。
社會價值導向的標尺
社會風氣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是社會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社會風氣直接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是社會關係最外在的表現形式。古人云,“風俗者,天下之大事也。”對社會而言,風氣是許多人通過思維及行為所形成的一種具有普遍性的結果,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好的社會風氣可以陶冶、滋養人們的道德情操,給人以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對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會為良好社會風氣的樹立和形成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進而把社會風氣提升到更高層次。而不良的觀念和行為一旦形成風氣,就會腐蝕社會的健康機體。胡錦濤總書記說,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都必須旗幟鮮明。“八榮八恥”,著眼當代中國發展的全局,面向中華民族的未來,緊密聯繫當前社會風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導向標尺
何為“恥”?何為“榮”?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是一把社會價值導向的標尺,為我們確定了提倡什麼,反對什麼的基本衡量標準。樹立良好的道德風氣是廣大人民民眾的強烈願望,也是經濟社會順利發展的必然要求。樹立良好社會風氣的關鍵,在於分清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在於旗幟鮮明地堅持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反對奢侈腐朽、沒落頹廢的社會風氣;倡導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大力弘揚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公民道德,以社會主義榮辱觀來規範和約束每個人的言行。弘揚“八榮”,從善如流;對“八恥”說“不”,針鋒相對。在道德領域,旗幟鮮明地堅持和提倡“八榮”,反對和抵制“八恥”,這是一件揚正氣以利千秋的大事情。

科學內涵

其一,“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既是對社會主義價值原則的集中概括,也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五愛”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每個公民應當承擔的義務。
其二,“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體現的是家庭生活、職業生活、社會公共生活中公民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也是經濟道德建設的根本要求。
其三,“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文化、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及和平建設時期形成的優秀道德傳統的直接傳承,也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根本要求。可以說,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社會主義國家公民應該遵守的道德基本原則和道德規範的高度概括,也是從總體上對社會主義社會主導價值體系的生動表述。
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標誌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從內容上看,它體現了四個方面的有機統一:一是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與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有機統一。它既貫穿了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又對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內容做出了高度概括。二是肯定與否定的有機統一。“八榮”是從肯定方面對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精闢概括,從正面強調了要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鬥,“八恥”則從否定方面對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進一步闡釋,明確提出要反對危害祖國、背離人民、愚昧無知、好逸惡勞、損人利己、見利忘義、違法亂紀、驕奢淫逸的言行,對當前社會的不良品德和歪風邪氣進行了有力鞭撻。三是現代社會優秀道德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有機統一。它概括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提出了具有時代精神的道德要求,又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具有民族性的特徵。四是體現了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的有機統一。

如何踐行

1、牢固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要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緊密結合起來。
2、牢固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要同培養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緊密結合起來。
3、牢固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要同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4、牢固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要同培育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與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緊密結合起來。
5、牢固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要同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
6、牢固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要同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與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緊密結合起來。

指導意義

指導作用

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只有與生產實踐、社會實踐緊密結合,才能成為堅持真善美、抵制假惡醜、營造良好社會風尚的強大力量。
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基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是引領社會風尚的一面旗幟。
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譽和恥辱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生動體現。它集中反映了社會的價值導向、人們的精神狀態和社會的文明程度,反映了人們在一定社會中的道德認知水平和道德境界,同時也規定了社會道德行為的價值標準與評價尺度。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核心道德價值範疇,是與我國現階段倡導的道德價值導向和價值目標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有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徵,涵蓋了個人、集體、國家三者之間的關係,涉及人生態度、價值選擇、社會風尚等方方面面,反映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體現了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時代精神,是新形勢下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凝聚人心、促進社會和諧的堅強紐帶。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範,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全面系統、準確通俗的表達。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有利於通過共同的價值尺度,引導和幫助人們約束自我、提升境界,進而協調各種利益關係、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礎;有利於提高人的素質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進而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有利於提高全體公民明辨是非、區分善惡、識別美醜的能力,推動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風尚。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過程,既是一個提高認識的過程,更是一個自覺實踐的過程。認識來源於實踐,並指導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它只有與生產實踐、社會實踐緊密結合,才能成為堅持真善美、抵制假惡醜、營造良好社會風尚的強大力量。生產實踐是人類基本的物質生產活動,也是形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物質基礎;社會實踐是人們所從事的各種社會活動,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主要途徑。因此,應堅持知行統一、言行一致,鼓勵人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事情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體現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要求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讓人們在實踐中領悟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精神實質,更好地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國家和社會作貢獻。同時,從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著眼,不斷提高廣大人民民眾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推動文明道德新風尚的形成。

精神指導

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在各種場合多次提到社會主義榮辱觀,但如此具體地談及社會主義榮辱觀,且把榮和辱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卻並不多見。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不僅點出了中國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要害,也為重構中華民族的榮辱觀、塑造具有良好道德修養的社會主義公民,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指明了方向。
許多有識之士認為,當代中國社會最嚴重的價值危機不是道德理想的失落,不是功利主義和世俗文化的泛濫,而是中國文化中公民底線倫理的普遍崩潰。底線倫理崩潰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一些人內心深處恥感和罪感意識淡化以至消失:沒有了羞恥感、知恥感、恥辱感,一些人對任何羞辱的事情也無所謂;沒有了負罪感、內疚感、懺悔意識,就什麼也不怕,什麼也敢幹。人一旦不知羞恥,做人便難以做好人、辦事難以辦好事。與此同時,損人利己、見利忘義、違法亂紀、驕奢淫逸等便會被一些人引以為榮;而對於廉潔奉公、為人民服務、艱苦奮鬥等,卻反而“不好意思”起來,不能理直氣壯。例如,對國家和廣大人民民眾採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態度,甚至在言行上有損國家民族的利益與尊嚴;將誠實守信、辛勤勞動、艱苦奮鬥視之為不合時宜的“傻冒”行為,而好逸惡勞、損人利己、見利忘義則被認為是出自“人的天然本性”,具有“合理性”;更有少數人以違法亂紀、揮霍浪費、驕奢淫逸來顯示其擁有的特權與顯赫地位;一些大學生生活中以用名牌為榮,以節儉為“寒酸”等等。敗壞了社會風氣,是塑造社會主義公民、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大力清除的障礙。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了“八榮八恥”,為我們劃出了一個評判是非的標準,這一標準精闢地闡明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刻內涵,囊括了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以及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和社會風尚的本質要求,為塑造具有崇高道德修養的社會主義公民和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指明了方向。
我們正站在實現“十一五”規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起點上。值此之際,一定要從時代發展的高度出發,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不斷激發全體公民特別是青少年的崇高精神追求,努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建設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他還說:“社會風氣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是社會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道德文化基礎,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實現社會和諧的內在要求。在社會主義社會,如果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都混淆不清,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不能做到旗幟鮮明,整個社會的和諧就失去了前提。紮實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功能和作用,通過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來明是非、辨善惡、識美醜,進而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凝聚力量,營造氛圍,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胡錦濤總書記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就是要求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全社會在關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要高度關注人的全面發展——主要是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科學發展觀要求實現的全面發展,既包括經濟的建設和發展,又包括政治、文化、社會的建設和發展,是要推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包括人的榮辱意識在內的道德素質的全面提高,這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的基礎和前提。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把握先進文化的方向,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

當前形式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總體良好,“十一五”規劃綱要描繪的美好生活藍圖,讓人民民眾懷喜悅和期待。但是,我們也清楚地看到,市場經濟在激活人們的市場主體意識、財富創造主體意識,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利己主義和“向錢看”的傾向;我國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在賦予社會活力的同時增了人們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社會思想的“分散化”加劇了;加之外來文化思潮的衝擊,舊的腐朽沒落思想的泛起,一些人的精神世界蒙上了灰塵。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在一些人身上泛濫成災,少數人思想混亂,道德缺失,是非、善惡、美醜混淆。所謂“八恥”就是典型的寫照。反映在一些社會現象上,一盒天價月餅、一頓天價年夜飯,使勤儉節約教育變得軟弱無力;盜版、虛假廣告、考試作弊在不知不覺中吞噬著人們的誠信良知。這些問題的出現和蔓延,損害了社會風氣,也影響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造成了衝擊,人民民眾對此強烈不滿。

發展方向

拉美化”教訓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的注意,不注重社會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設,必然嚴重損毀經濟建設成果和整個社會的和諧。阿根廷等拉美國家人均GDP曾達到6000美元以上,但由於社會進步能力、和諧能力弱小,物質進步沒有給人們帶來生活的幸福,反而帶來社會道德風尚的淪落。結果,社會矛盾叢生,經濟起飛後又墜毀了。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現代化並不是GDP的簡單增長,它是經濟與社會、物質水平與道德風尚的雙重起飛。“八榮八恥”的重要論述,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提出來的。它是科學發展觀的新內容,為我們在當前形勢下明辨是非、區別善惡、分清美醜提出了具體標準。它要求我們在搞好經濟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道德文化基礎的建設;要求我們避免開發中國家在現代化道路上所走的彎路,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又快又好地發展。
培養社會主義一代新人的戰略舉措
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對當代青少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胡錦濤總書記在談話中特彆強調,要引導廣大幹部民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這既充分體現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青少年一代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又指出了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性。當前,青少年道德教育中“虛化”、“弱化”、“大化”等現象較為突出,需要我們從青少年的實際出發,區別對象,分類指導,在增強榮辱意識教育的針對性與有效性上下工夫。胡錦濤總書記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提出了新的價值觀,非常切合實際。“八榮八辱”是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進一步發展,現實性和可操作性很強。對於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意義重大。青少年是國家、民族的未來,他們的素質關係21世紀中國的命運,關係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成敗,關係中華民族的興衰。看一個國家、民族的未來如何,關鍵是看青少年的面貌。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是我們黨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個重要方面。青少年的成長,不僅僅是青少年本身的問題,其背後是千家萬戶、億萬民眾,祖國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講,抓好青少年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戰略舉措
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有著深刻的理論背景。它是我們黨繼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一系列重大創新理論後發表的又一重要理論。它表明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度,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放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在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中央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的思想。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中國共產黨全面提高執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科學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需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指導方針,起著明確指導思想、統一意志、增強凝聚力、打牢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的重要作用。

歷史背景

當務之急

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首先,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基於當前社會道德建設中存在的緊迫問題而提出的。隨著社會的深刻變革和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和網路社會的崛起,社會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出各種思想大量湧現,不同思想文化相互交錯、相互激盪的複雜局面,對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意識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方面,熱愛祖國、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科學文明、團結互助的良好風尚已成為社會精神風貌的主流。另一方面,一些人的價值觀念發生混亂,榮辱不辨、善惡不明、美醜不分,甚至顛倒黑白;一些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實用主義道德觀念侵蝕人的心靈,金錢、權力、地位成為一些人追逐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優秀的傳統價值觀念被模糊或消解,社會主義價值觀和道德觀受到嚴重衝擊。因此,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明確多元時代的社會價值導向,確立正確的社會道德標準,就成為當代中國道德建設的當務之急。

內在要求

其次,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場深刻的變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生產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增強了綜合國力。但是,市場經濟自身的弊端,也容易誘發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特別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健全、制度和法規尚不完備的情況下,一些經濟領域中的不道德現象、違法行為時有發生,甚至有蔓延之勢。如使用商業賄賂、商業欺騙、商業偷盜等多種極不道德、違法的手段謀取一己之利;假冒偽劣商品泛濫;違約、毀約、行騙;權錢交易、以權謀私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敗壞了社會風氣,影響了黨風,渙散了民心,損害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胡錦濤同志適時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就明確了道德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倡導了平等、誠實、信用、公平的經濟倫理準則,對於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公平競爭提供了思想保證。

必然選擇

最後,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必然選擇。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緊密相連、有機統一。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我們黨只有不斷保持和發展自身的先進性,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完成黨的執政使命。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對於黨員領導幹部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永葆黨的先進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