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執政能力一般指以執政黨為主體、以國家權力系統為客體的執政黨執掌國家政權的能力。黨的執政能力特指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是指黨在執政過程中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
2017年10月18日,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具體闡述
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首次作了概括:“就是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採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
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有效治黨治國治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領。”既體現了一般現代政黨執政重視
依法治國執政方式的普遍性,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本質和處於國家領導核心長期執政的特性。這一概括蘊含著執政能力與
五個關係
(1) 與黨的領導水平的關係;(2) 與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的關係;(3) 與黨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的關係;(4) 與黨採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的關係;(5) 與黨的事業和自身建設的關係。揭示了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能力建設的各個方面及具體要求,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
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深刻思考。
必然性
中國共產黨成為
執政黨,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國內外條件下,中國共產黨要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
小康社會,實現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必須大力加強執政能力建設。這是關係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關係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關係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
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課題。只有解決好這一課題,才能保證中國共產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必要性
新世紀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
新世紀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使黨的領導和執政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和挑戰。這種考驗和挑戰
非同尋常,是歷史性的考驗,是時代的挑戰。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問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問題,維護黨的執政安全問題,非常現實地擺在面前。加強執政能力建設,之所以如此重要而
緊迫,從根本上說,就在於中國共產黨面臨著來自三個方面的
嚴峻考驗和挑戰。一是黨所肩負的艱巨任務和歷史使命;二是黨面對的國際環境和時代要求;三是黨的自身狀況和存在的問題。
從國內形勢和面臨的任務來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成就,舉世矚目。但也必須看到,要走的路還很長,任務十分艱巨。第一,中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礎狀況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這個主要矛盾沒有變,發展的任務和壓力仍然很重。第二,隨著改革的深入,長期積累下來的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解決這些問題的難度越來越大。第三,在推動社會協調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方面,面臨新挑戰。世界上一些國家市場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在人均GDP從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階段,
社會經濟結構劇烈變化,利益矛盾不斷增加,社會穩定問題非常突出。第四,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必須要求加快推進
政治體制改革。在堅持
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是黨堅定不移的目標。所有這些,都要求中國共產黨增強理論創新的能力,增強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
依法執政、建設
和諧社會的能力。
從國際環境和時代要求來看
儘管
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整個世界處在極其複雜而深刻的變動之中,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這些複雜深刻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一是世界
多極化的趨勢雖然不可阻擋,但在曲折中發展。美國正處在新一輪戰略擴張的勢頭上,竭力謀求長期的世界霸權,推行
單邊主義,鼓吹“
新干涉主義”,實施先發制人的戰略。二是
經濟全球化趨勢繼續發展,而這個進程實際上由已開發國家主導,對
開發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三是現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
方興未艾,全球範圍內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步伐加快,對市場、人才、戰略資源的爭奪越來越激烈。四是世界各國在經濟、政治、外交、安全等方面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各種矛盾和利益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無論是合作還是鬥爭,在內容、方式和手段上都更加複雜多變。五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
意識形態領域的較量將長期存在,有時鬥爭會很激烈。所有這一切,都要求中國共產黨以
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光觀察和審視世界,增強科學判斷形勢和駕馭複雜國際局面的能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從容應對,趨利避害,爭取主動。
從黨的自身狀況來看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各級組織是有戰鬥力的,在加強自身建設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
黨的建設在許多方面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比如,在思想政治建設方面,如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特別是使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為全黨全國人民
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防止社會意識多樣化對黨在思想和行動上的高度統一帶來衝擊。又比如,在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條件下長期執政,一些黨員領導幹部嚴重脫離民眾,理想信念動搖,世界觀、
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乃至人民民眾深惡痛絕的腐敗問題,如何真正得到有效遏制和解決。這些都要求中國共產黨不斷增強加強自身建設的能力,提高和增強黨員、幹部的素質和本領。
基本概念
嚴峻洪災現場檢驗中共執政能力
黨的執政能力,就是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採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
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有效治黨治國治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領。執政能力建設是黨執政後的一項根本建設,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此高度重視,領導全黨緊緊圍繞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著重從思想和作風、體制和機制、方式和方法、素質和本領等方面加強和改進,有力地推動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十六大以來,各級黨委和領導幹部按照提高科學判斷形勢、駕馭市場經濟、應對複雜局面、
依法執政、總攬全局的能力的要求,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實踐。執政五十五年來,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各種風險和挑戰,把四分五裂、貧窮落後的
舊中國建設成為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發展的新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鍛鍊得更加成熟、更加堅強,黨的執政能力同黨肩負的重任和使命總體上是適應的。
概念由來
過程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這個思想經歷了長時期的孕育。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雖是十六大明確提出的,但這個思想卻經歷了長時期的孕育。
毛澤東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提出
執政黨建設問題時就已指出: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
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嚴重的經濟建設任務擺在面前,需要學會自己不懂的東西,學會管理城市,學會管理生產的方法,學會商業工作、銀行工作和其他工作,提高做好經濟工作的本領。否則,“我們就不能維持政權,我們就站不住腳,我們就會要失敗”。(《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428頁)這實際上就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思想的雛形。黨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
鄧小平多次強調加強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強調要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處理好
法治和
人治的關係、處理好黨和政府的關係,把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問題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任務密切聯繫起來。他一再指出:實現現代化是一場深刻的偉大革命,全黨必須再重新進行學習,除學
馬列主義、
毛澤東思想之外,還要學經濟學、學科學技術、學管理,“幾百個中央委員,幾千個中央和地方的高級幹部,要帶頭鑽研現代化經濟建設”。(《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53頁)這實際上是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思想的進一步闡發。 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逐漸形成一個明確的思想,經歷了三個階段。黨的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
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
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根據當今
國際環境和時代要求,根據黨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艱巨任務,根據黨的自身狀況和存在的問題,不斷對黨的執政能力進行研究和闡發,逐漸形成了這樣一個明確的思想。它的形成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從十三屆四中全會到十五大以前,提出了強化執政意識,提高領導水平和
執政水平的思想。在1990年前後,
江澤民就指出:我們的黨是執政的黨,黨的領導要通過
執政來體現。“我們必須強化執政意識,提高執政本領”。加強黨的領導,“要認真改善
黨的領導方式和活動方式”。在十四大報告中,他提出了加強和改進
黨的建設,要“努力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問題。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加強黨的建設的幾個問題的決定》,又強調領導幹部的執政能力問題,指出黨的高級幹部努力要成為善於治黨治國的政治家,“應該具有較強的
領導能力,講究
領導藝術,審時度勢,駕馭全局,善於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在隨後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
胡錦濤在論述提高領導幹部的領導水平時,特彆強調“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從全局觀察形勢、處理問題的能力”。1996年3月,
江澤民關於講政治的講話,事實上又把提高執政能力問題作為講政治的一項重要內容,認為“只有講政治,才能提高廣大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總攬和駕馭全局的能力,從而提高領導經濟建設和現代化建設的水平”。
第二階段
從十五大開始,提出加強執政黨建設的兩大歷史性課題的思想,隨後不久使用了“執政能力”概念。
十五大報告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圍繞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條件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開創了
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它要求“從思想上、組織上、
作風上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不斷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在1997年底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胡錦濤將這兩個“不斷”概括為執政黨建設的兩大課題。1998年2月,
江澤民在十五屆二中全會講話中,又提出在經濟工作中要增強承受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問題。在這年年底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他又強調提高駕馭經濟工作的能力,是全黨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2000年5月,江澤民在上海進一步將“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明確為“兩大歷史性課題”。黨的執政能力的概念,江澤民在1999年1月
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金融研討班上的講話中就已經指出,認為提高“執政能力是極重要的”。2000年2月,他再次強調,要“提高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幹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增強廣大黨員和幹部拒腐防變和
抵禦風險的能力”。2001年5月,他在安徽考察講話時進一步論述了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問題。他說: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取決於中國共產黨。這不僅取決於黨的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也取決於各級黨組織貫徹落實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也就是說,還取決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這就要求“努力提高駕馭市場的能力,提高運用民主法制辦法開展工作的能力,提高按照科學規律辦事的能力,努力掌握科學的
領導方式和
領導方法”。他還指出,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始終掌握主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因此,“不斷提高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將是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
第三階段
從黨的十六大開始,明確提出“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思想。十六大報告在論述加強和改進
黨的建設問題的六項要求時,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
執政水平”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並且對“執政能力”的內涵初步概括為五個方面。這就是“必須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正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要求,善於進行
理論思維和
戰略思維,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必須堅持按照客觀規律和科學規律辦事,及時研究解決改革和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善於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
社會矛盾,善於協調不同
利益關係和克服各種困難,不斷提高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必須增強法制觀念,善於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統一起來,不斷提高
依法執政的能力;必須立足全黨全國工作大局,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善於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提高總攬全局的能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進一步明確提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點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總攬全局的能力。這樣,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也就成為十六大以來加強執政黨建設的重點。這一年多來,對它的認識不斷提高,越來越感到它的重要性。因此,在十五屆六中全會專門研討黨的作風建設,並通過《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之後,十六屆四中全會又專門研討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問題,並通過了《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
豐富內涵
黨的執政能力問題
是中國政權建設中的一個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國共產黨所處的地位、所肩負的任務的內在要求。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包含著許多方面的內容,黨的十六大概括了最基本的五個方面,即科學判斷形勢、駕馭
市場經濟、應對複雜局面、
依法執政及總攬全局的能力。
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
要求立足中國,放眼世界,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正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要求,善於進行理論思維和戰略思維,對形勢做出全面而正確的判斷。中國的發展是在世界大環境中進行的,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乃至工作的方式方法,都受到時代發展與環境變化的制約。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
世界多極化和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封閉狀態下發展。因此,中國制定了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採取了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一系列措施。當前,
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沒有根本改變,
霸權主義和
強權政治又有新的表現,
南北差距進一步擴大,加之民族、宗教矛盾與局部衝突時起時伏,使人類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應具有站在歷史與全局的高度進行理論思考、理論創新與戰略規劃的能力,正確把握時代的特徵,使之成為制定政策的依據。
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
要求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照客觀規律和科學規律辦事,不斷研究解決改革和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善於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市場經濟不同於計畫經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很多,必須在思想上不斷有新突破,理論上不斷有新發展,實踐上不斷有新創造,努力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對經濟現狀而言,更需要通過合理調整,深化改革,最佳化
經濟結構,調動一切經濟
要素,增強市場經濟活力。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要求學會搶抓機遇,善於利用機遇。21世紀頭20年,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的
重要戰略機遇期,更是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歷史發展期,必須特別珍惜機遇,搶抓機遇,不斷提高領導幹部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推動市場經濟全面、協調發展,搶占新一輪區域經濟競爭的制高點。
提高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
要求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善於協調各種不同的利益關係,克服各種困難,應對各種風險。當前,國際局勢複雜多變,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加,
傳統安全威脅和
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世界還很不安寧。在
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表現的情況下,關係中國主權和安全的國際突發事件就很難絕對避免。必須認清這些複雜因素,提高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從國內看,在新的形勢下,社會矛盾複雜,而且往往與新的利益分配機制有關。比如,先富和後富的矛盾、加大結構調整與部分工人下崗的矛盾、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與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的矛盾等。這些都要在發展的基礎上,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提高依法執政的能力
要求增強
法制觀念,把依法執政納入
依法治國之中,善於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統一起來。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的治國方略,
依法執政是其題中應有之義。在一定意義上說,依法執政還是依法治國的保證。中國共產黨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黨,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就必須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要牢固樹立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權力必須接受人民監督與法律制約的觀念,帶頭做遵守法律、執行法律、維護法律的模範。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
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三者的結合點就是黨的依法執政。
提高總攬全局的能力
要求從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出發考慮和處理問題,
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持黨的“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凡事從全局出發,是由黨的性質決定的,也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推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客觀要求。
執政規律
執政能力的增強,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要認識和把握
執政規律。規律所反映的是事物的內在的必然聯繫,就其所揭示的事物本質的不同深度來看,規律是有層次之分的。具體到執政規律這個主題上,就有政黨執政的一般規律、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執政規律、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規律等不同的層次。只強調事物的
共性,忽視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規律,照搬別人的執政經驗和執政模式是行不通的;同樣,只強調事物的特殊性,忽視了事物的共性,忽視了政黨執政的普遍規律,也會給人們認識問題的視野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帶來很大局限,會使人們無法正確
借鑑許多人類
政治文明建設中的可貴經驗,甚至偏離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
主流。所以,說認識和把握
執政規律,這兩個方面都是不能偏廢的。實際上,各國政黨有著共同的執政規律。為什麼這么說呢?如果撇開政黨代表的不同利益這一具體問題,那么,就可以從其他政黨的產生和活動中,看到政黨在功能、作用、活動方式等許多方面帶有共性的東西,這是認識政黨活動規律的客觀基礎,也是為什麼說各國政黨有共同執政規律的根本原因。
執政能力從勤政廉政抓起
第一
政黨在民眾中獲得認同的比例,與政黨取得政權的機率及執政地位的鞏固成正比。權力來源於民眾,沒有民眾的認可,政黨就無法走上執政地位。當然,不同的政黨,獲得民眾支持的方式可能不同,有以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真誠行動贏得民眾支持擁護的,也有以各種欺騙、作假、甚至收買等方式在一定時間和範圍內獲得民眾支持的。這裡就有了真正的認可和
虛假的認可的區別,但表現出來的形式具有共性。如果得不到多數民眾的認可,政黨的執政地位是不會持久和鞏固的。
第二
政黨依法執政水平的高低,與政黨表達民意的程度及政黨自身權威性在民眾中獲得認同的程度成正比。政黨執政,必須體現民意,而民眾的意願又必須通過有序的
狀態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這就要求政黨反映民意必須有規則可循,也就是依法執政。政黨需要遵從法律,並通過合法的程式將自己的主張在代表公共權力的國家意志中體現出來。而且,要使這種意志體現得更充分,執政黨的幹部和黨員就要帶頭依法辦事,以維護
國家意志的權威。
第三
政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績效的大小,與政黨獲得民眾的支持率、進而與政黨執政基礎的穩固程度成正比。政黨區別於其他社會組織的主要特徵之一,就是它把執政作為自己的首要目標。凡是政黨,都會
竭力謀求執政並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也就僅為這一點,政黨也必須致力於社會的發展。因為只有社會的發展,才能帶給民眾以現實的利益,民眾才會認同這個黨的執政地位。所以,儘管不同性質的政黨推進社會發展的深層動機可能有很大的區別,但其直接的表現是有共性的。
第四
政黨執政後權力制約和監督體制機制的完善程度,與政黨的執政效率及政黨特有功能的表達程度成正比。這是因為:其一,政黨的權力來源於民眾,民眾授予政黨權力的程式和機制本身就對權力構成了一種監督;其二,政黨的權力必須通過必要的程式從
國家意志中體現出來,而這種權力體現的過程和機制又對權力構成了一種監督。所以,在政黨
政治環境中,一般不會出現像封建統治者那樣完全無視民意和法律、肆意妄為的情形。但是,由於在權力運行的體制、機制或某些環節上發生問題而出現執政黨官員腐敗,使政黨功能難以有效發揮,甚至導致執政黨下台的情形在世界上卻是有的。所以,對執政黨權力的監督成為執政黨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
具體表現
建設的過程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以來,在長期領導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曾走過一些彎路,犯過一些錯誤,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脫離民眾,脫離實際,沒有把握好
執政規律。黨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
撥亂反正,正本清源,一直在認識、探索和把握執政規律。20多年來,在新的執政實踐中,中國共產黨既在不斷求解執政規律,貼近執政執政能力基於
依法執政規律,遵循執政規律,又在認真分析世界經濟政治發展新趨勢,著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多次提出並深刻論述了一系列重要的觀點,把全黨對執政規律的認識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具體表現在:
本質論的發展
江澤民同志指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
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誰來執政?誰來為民?無疑是執政黨執政,是執政黨為民。所以,
胡錦濤同志進一步強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些富有真理性和規律性的重要論述,不僅
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對
執政規律的科學把握,而且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對執政規律的不斷探索。
民眾論的升華
胡錦濤同志明確提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民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民眾的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再小也要
竭盡全力去辦”。要求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以及全部工作都要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要求全體黨員幹部要為民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
堅持不懈做好事。凡是涉及民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的事,都應帶著深厚的感情抓落實,帶著強烈的責任抓落實,帶著切實解決問題的決心抓落實,真正解決關係民眾利益的當務之急、切實之需和突出問題。“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
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這是衡量幹部政績的最終標準,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效果的最終檢驗。
發展論的深化
從發展才是硬道理,到發展是黨執政
興國的第一要務,再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從
經濟特區到東部開放、
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從兩個文明建設到
三個文明建設,從籠統的統籌到具體的“五統籌”,要求發展不僅應尊重
經濟規律,還應尊重
社會規律和
自然規律。科學發展觀的確立,使發展的內涵更加清晰,發展的途徑更加明確,發展的眼光更加深遠。
落實論的豐富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作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不僅需要牢記,更需要貫徹落實。
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當前,擺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就是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務必在武裝思想和指導實踐兩個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並指出,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須落實到黨和國家制定和實施方針政策的工作中去,必須落實到各級領導幹部的思想和行動中去,必須落實到關心民眾生產生活的工作中去。如何做到“三落實”?他強調要求真務實,
真抓實幹,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
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本質論強調了執政的目的和歸宿,民眾論強調了執政的基礎和
根本,發展論強調了執政的主題和途徑,落實論強調了執政的手段和措施。本質論的發展、民眾論的升華、發展論的
深化、落實論的豐富,都是為了全面落實“三個代表”,為了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為了貼近
執政規律,求解執政規律,
遵循執政規律,運用執政規律。這些重要論述和觀點,鮮明深刻,是深邃思考的結晶,是實踐經驗的總結,是使中國共產黨的執政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的強大思想武器,充分展現著中國共產黨始終重視、把握、遵循、發展執政規律的鮮明指向。
指導原則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勇於追求真理、修正錯誤,善於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黨。在半個多世紀的執政實踐中,黨緊緊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兩大問題,進行了艱辛探索,積累了成功經驗,也有過失誤的教訓。堅持十六大提出的基本經驗,認真總結和汲取黨執政的歷史經驗,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至關重要。以下六條主要經驗,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指導原則,必須在實踐中長期堅持並繼續豐富和完善。
第一
必須堅持黨在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必須堅持以
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立足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著眼於對重大問題的理論思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
境界,不斷開創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第二
必須堅持推進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增強社會主義的生機和活力。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要堅持
社會主義制度,又要通過改革開放不斷促進
生產關係和生產力、
上層建築和
經濟基礎相適應,促進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相協調,促進弘揚中華文明和借鑑國外文明相結合,使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
第三
必須堅持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發展作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增強
綜合國力,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要堅持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不斷開拓發展思路、豐富發展內涵,推動社會主義
物質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第四
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人民民眾的
擁護和支持是中國共產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黨只有一心為公,立黨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為民,執政才能執得好。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牢記“
兩個務必”,堅決懲治腐敗,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證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第五
第六
必須堅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強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堅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堅持
黨的團結統一,是黨和人民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要堅持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適應時代發展和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以提高執政能力為重點,持之以恆地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使黨的各方面建設成效最終都體現到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完成黨的執政使命上來。
提升途徑
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要提高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事業中,有許多豐富的實踐經驗需要總結,有許多重大的問題需要解決,有許多未曾認識的領域需要探索。馬克思主義是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只有大力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才能在錯綜複雜的矛盾和鬥爭中駕馭全局,掌握主動權;才能更好地堅持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避免犯“左”的或右的錯誤,才能不斷地總結民眾創造的新鮮經驗,做出新的理論概括,把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勝利地推向前進。為此,需要各級領導幹部加強學習,提高理論
素養。江澤民同志要求全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學習馬列主義、
毛澤東思想和
鄧小平理論;學習經濟知識和經濟工作實踐經驗;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等。
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要增強政治敏感性,善於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在繁重的經濟建設中,有的黨組織和領導幹部,出現了忽視政治而埋頭經濟、埋頭業務的現象。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江澤民同志指出:“善於從政治上提出和處理問題,保證革命和建設任務的完成,是中國共產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決定的,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優良傳統。現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各項工作都要服從、服務和保證這箇中心任務的完成。經濟建設要搞上去,必須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要有
安定團結的環境,必須協調各方面的關係和調動各方面的
積極性,必須及時而果斷地消除不安定因素。”這就要求黨的領導幹部一定要增強政治敏感性,善於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發揮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勢,保證經濟和各項建設事業的健康發展。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中,要求高級幹部不僅要努力成為有知識、懂業務、勝任本職工作的
內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為忠於馬克思主義、堅持走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會治黨治國的政治家。提高政治水平,重要的是學會看形勢,學會把握時局。當今世界的
局勢並不太平,形勢變化很快,經常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因此,要善於套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制定和實行正確的政策,把革命的原則性同靈活性結合起來,始終做一個清醒的馬克思主義者。
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還要求創造性地做好工作。要有創造性,這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一個重要原因是全黨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於進取,善於開拓,敢於創新。是由於廣大幹部勇於負責,把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同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工作。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在這場極其深刻的歷史性變革中,面臨各種複雜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堅持以
馬列主義、
毛澤東思想和
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立足國情,學習世界上一切有益的東西,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和創新,
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尤其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在改革和建設的實踐中,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本地區本部門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勇於探索,大膽試驗,及時總結經驗,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要努力改進領導方法和領導作風。中國共產黨一貫注重領導方法和領導作風的改進、
領導藝術的提高,形成了實事求是、
民眾路線等領導作風和方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由於環境和領導成分的變化,有的幹部對領導
作風和領導方法有所
忽視,影響了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貫徹執行,影響了黨群關係。新形勢下改進領導方法和領導作風,要特彆強調堅持黨的民眾路線。民眾路線是黨的根本的工作路線,也是黨的根本的
領導作風和
領導方法。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深入實際,深入改革建設的第一線,深入到民眾中去,及時發現問題,從實際出發,紮實地開展工作。要不斷總結經驗,善於運用民眾創造的經驗來引導民眾前進。新形勢下改進領導方法和領導作風,重要的是抓好工作的落實,多辦實事,少講空話。
官僚主義、
形式主義、強迫命令,既不能走民眾路線,也不能使工作落實,必須堅決糾正。
重大意義
首先
這是準確把握黨的歷史方位作出的戰略決策。中國共產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黨的歷史方位發生兩大轉變:一是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二是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畫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由於這兩大轉變,使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任務顯得十分重要和緊迫。
其次
這是正確應對面臨的嚴峻挑戰和完成歷史任務的現實需要。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又面臨
嚴峻的挑戰和考驗。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之所以如此重要和緊迫,從根本上說,就是因為這種挑戰和考驗
非同尋常。從國際局勢來看,正在發生新的深刻變化。
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維護和平、謀求發展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但整個世界處在大變動之中,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加,天下並不安寧。從國內來看,改革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改革開放“民主建設與黨的執政能力”報告會
以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成就,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必須看到,改革和發展的道路並不平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新世紀
三大任務,十分繁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社會利益關係更加複雜,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使中國共產黨面臨著新的困難和壓力。
再次
這是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迫切要求。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長期實踐中,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黨在實踐中鍛鍊得更加成熟、更加堅強。黨的執政能力同黨肩負的重任和使命總體上是適應的。但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黨在執政能力建設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黨員、幹部的素質和能力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特別是一些領導幹部和領導班子中存在思想理論水平不高、依法執政能力不強、解決複雜矛盾本領不大、思想作風不
端正、工作作風不紮實、脫離民眾等問題比較突出。二是
黨的領導方式和
執政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還不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存在的弊端是影響和制約執政能力發揮的主要因素。三是一些地方基層黨建工作
薄弱,
黨的基層組織軟弱
渙散。四是腐敗現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門還比較嚴重。雖然這些年下大力氣查處懲治,但尚未遏制住滋生蔓延的勢頭。特別是中高級幹部違法犯罪案件時有發生,在黨內和社會上影響惡劣;一些窩案、
串案,極大地損害黨的形象。只有切實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有效地提高黨的執政水平。
最後
這是深刻總結世界上一些執政黨建設經驗教訓得出的必然結論。從世界範圍來看,政黨執政的環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各國執政黨都在思考如何順應歷史發展潮流,鞏固執政地位的問題。引人注目的是,在世紀之交,世界上一批長期執政的大黨老黨失去了執政地位,其中包括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共產黨在內,促人深思。他們失敗的經驗教訓主要是:思想理論僵化,使黨失去創造活力;經濟發展遲緩或忽視社會公平,
黨的執政基礎發生動搖;實行高度集權的領導體制,導致權力系統
弊病叢生;不能掌握和正確引導輿論;腐敗現象嚴重。腐敗是當今世界政黨政治中的“權力頑症”,是導致許多政黨衰落乃至敗亡的
致命毒素。
圖書信息
概述
執政能力
出版時間: 2010-1-1
字 數: 350000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539935232
定價:¥32.00
目錄
引子
第一章 艱難抉擇
第二章 超常履新
第三章 審時度勢
第四章 潤物無聲
第五章 孕育蝶變
第六章 融解堅冰
第七章 初現曙光
第八章 編織人脈
第十章 黑雲蔽日
第十一章 酸澀新春
第十二章 再造新城
第十三章 悲喜相依
第十四章 強筋壯骨
第十五章 通精活絡
尾聲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