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政治,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歷史文化,名稱由來,文物古蹟,紅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方特產,特色飲食,風景名勝,綜述,景區景點,著名人物,榮譽稱號,對外交流,
歷史沿革
上古
大部分屬晉地。
屬趙。
屬太原、雁門、太平等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於九原縣置新興郡。
魏時雁門郡治自今朔州市境徙廣武縣,故治在今代縣境。
元康中年改新興郡為晉昌郡。
北齊廢永安、永定、新安、建安、廣安、廣寧、神武、齊、吐京諸郡,改武州為北靈州,尋廢,改廓州為北顯州。
大象元年(579年),肆州治徙今代縣境。
開皇元年(581年),復置新興郡。
武德元年(618年),改新興郡為忻州,改雁門郡為代州,建都督府。
後唐改武州為毅州,後廢。
北漢於今繁峙縣境置寶興軍,乾佑五年(952年),於今寧武縣境置寧化軍和固軍。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於雁門縣置靜塞軍,故治在今代縣境,尋廢。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廢固軍。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於嵐谷縣復置岢嵐軍,於寧化縣復置寧化軍。
![忻州市 忻州市](/img/6/534/QOiZTZ0QWY4MzNlJDZlFDNhNGNmRDO1UGOxYDO5EDOmFTNwImYxIj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忻州人民公園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於今靜樂縣境置靜樂軍。
遼重熙九年(1040年),復於今五寨縣境置武州,於今偏關縣境置寧邊州。
熙寧十年(1077年),復置。
天會六年(1128年),於雁門縣置震武軍,後廢。
天德三年(1151年),改汾源郡為管州。
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岢嵐軍、保德軍、火山軍、寧化軍均升為州。
太祖十四年(1219年),升崞縣為崞州,故治在今原平市境。
太祖十六年(1221年),廢岢嵐州,並寧化州入管州。
至元二年(1265年),睟州廢入保德州。
至元四年(1338年),寧邊州廢入武州。
洪武二年(1369年),廢武州,改崞、代、堅、台4州為崞、代、繁峙、五台4縣。
洪武三年(1370年),改管州為靜樂縣。
洪武七年(1374年),改保德州為保德縣。
康熙十年(1671年),復置雁平道。
雍正二年(1724年),升忻、代、保德3州為直隸州。
清末廢雁平道。
初年廢州。屬
雁門道,後分別屬山西第一、第二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置
忻縣專區,專署駐忻縣,轄忻縣、代縣、寧武、靜樂、五台、定襄、繁峙、崞縣、陽曲等9縣。
1952年,將原興縣專區所屬興縣、保德、河曲、偏關、神池、五寨、岢嵐、嵐縣等8縣劃入忻縣專區。
1961年,復設忻縣專區,專署駐
忻縣。原晉北專區所屬忻定、寧武、原平、繁峙、五台、靜樂、興縣、河曲、五寨、保德、偏關等11縣劃歸忻縣專區。恢復1958年屬晉北專區時撤銷的忻縣、定襄、代縣、嵐縣(駐東村)、岢嵐、神池等6縣;撤銷忻定縣。忻縣專區轄16縣。
![忻州市(忻州) 忻州市(忻州)](/img/c/dbe/cDZmJWMwkjYygTY4cTM5ATNiJGZzEjM1kTYzQTN0cjY0MmYllTMzIWN1IG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忻州人文地圖
1971年,將興縣、嵐縣劃歸
呂梁地區,忻縣地區轄14縣。
1983年,忻縣地區改為忻州地區,忻縣改為忻州市,地區行署駐忻州市。
1993年,
原平縣改為原平市。忻州地區轄代縣、繁峙、五台、定襄、靜樂、岢嵐、保德、五寨、河曲、偏關、神池、寧武12縣,代管忻州、原平2市。
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忻州地區和縣級忻州市,設立地級忻州市。市政府駐新設立的
忻府區。忻州市設立忻府區,以原縣級忻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忻府區的行政區域。
![忻州市(忻州) 忻州市(忻州)](/img/5/5a6/gY2gzYjJzN1MDZyYWOkBjNzUGMhhDOkBDOwIDMidTYwUTOkFjNwYm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忻州市景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9月,境內轄縣屬忻縣專署的有忻縣、定襄、陽曲、代縣、繁峙、崞縣、五台、靜樂、寧武等9縣;屬興縣專署的有興縣、嵐縣、岢嵐、五寨、保德、河曲、偏關、神池等8縣。1952年6月,撤銷興縣專員公署,其所轄興縣等8縣劃歸忻縣專署。1954年上半年,各縣撤銷部分區的建制,建立鄉鎮。1956年4月撤銷所有區的建制,實行鄉鎮制。
1958年秋,各縣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公社的範圍相當於原來的鄉鎮。初期,公社下轄管理區,管理區下轄生產小隊。
1958年12月,境內各縣均屬忻縣、雁北專署合併後的晉北專署,崞縣改稱原平縣,忻縣、定襄合併為忻定縣;代縣、繁峙合併為繁峙縣;神池、岢嵐、五寨合併為五寨縣;靜樂與嵐縣合併為靜樂縣;河曲、保德、偏關合併為河曲縣。
1959年7月至1961年4月,忻縣、定襄、代縣、繁峙、河曲、保德、偏關、神池、興縣、五寨、岢嵐、靜樂、嵐縣先後恢復原建制。
1961年9月撤銷晉北專署,分置忻縣、雁北專署,忻縣專署轄忻縣、原平、定襄、五台、代縣、繁峙、寧武、神池、五寨、岢嵐、保德、河曲、偏關、靜樂、興縣、嵐縣共16個縣。
1961年後,公社下轄生產大隊,生產大隊下轄生產小隊。
1967年4月,成立忻縣區革命委員會。
1969年9月,改為忻縣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1年4月靜樂縣之婁煩置婁煩縣,劃歸呂梁專署(後歸太原市)。興縣、嵐縣劃歸呂梁地區。
1978年5月,撤銷忻縣地區革命委員會,設忻縣地區行政公署。
1983年7月,忻縣改為忻州市,改稱忻州地區行政公署,轄區未變。
1993年6月,原平縣改稱原平市。
1984年8月,各縣撤銷社隊建制,再次實行鄉鎮制,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根據經濟發展和旅遊業發展的需要,忻州地區行署於1992年9月成立了忻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1989年8月25日成立了五台縣風景名勝區政府。
2001年1月,忻州撤地設市,由省派出機構成為一級地方政府。忻州市(縣級)改稱忻府區。忻州市現轄1區1市12縣和五台山風景名勝區、忻州、原平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區:忻府區,1市:原平市,12縣:定襄、五台、代縣、繁峙、寧武、靜樂、神池、五寨、岢嵐、河曲、保德、偏關。全市有6個街道、185個鄉鎮(59鎮、126鄉)。4888個行政村。市政府駐忻府區。
![忻州市(忻州) 忻州市(忻州)](/img/b/6c9/YjZkhTNkJWM0YWZwIWM1MGN1EWO2QmY2QTO3gjZzQDZ4gjNkVDNykzMwQm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忻州市政區地圖
區劃現狀
截至2022年10月,忻州市下轄1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12個縣,另設有1個風景區,共11個街道、152個鄉鎮(76個鎮、76個鄉),160個社區、2696個行政村。忻州市人民政府駐
忻府區長征東街18號。
| 位於山西省北中部,東連定襄,西鄰靜樂,南靠陽曲,北依原平。一直是連線冀、陝、蒙的商貿集散地和全省重要交通樞紐,素有“三關總要”、“晉北鎖鑰”之稱。便捷的交通輻射五台山、閻錫山故居、雲岡石窟、應縣木塔、萬年冰洞、汾河源頭、蘆芽山、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等旅遊景點。總面積1986.529平方千米,下轄7個街道、8個鎮、3個鄉:秀容街道、長征街街道、新建路街道、雲中路街道、九原街街道、旭來街街道、橋西街街道、奇村鎮、三交鎮、莊磨鎮、豆羅鎮、董村鎮、西張鎮、忻口鎮、合索鎮、蘭村鄉、東樓鄉、北義井鄉。 |
| 位於山西省北中部忻定盆地,佛教聖地五台山腳下,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薄一波、詩界泰鬥牛漢、經濟學家馬洪、愛國將領續範亭、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原署長杜導正、民國風雲人物閻錫山等人的故里。境內有洪福寺、關王廟、西河頭地道戰遺址、閻錫山故居等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白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白佛堂、洪福寺等4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閻錫山故居、鳳凰山生態植物園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境內湯頭溫泉水質優良,富含大量微量元素,隋煬帝曾御筆親封“神湯都”。總面積865平方千米,轄3鎮6鄉:河邊鎮、宏道鎮、晉昌鎮,蔣村鄉、受祿鄉、南王鄉、神山鄉、季莊鄉、楊芳鄉。 |
| 位於山西省東北部,是忻州市東部門戶。紅色景點、革命遺蹟遍布全縣,全縣文物保護單位103處,其中:國家級7處(南禪寺、佛光寺、廣濟寺、延慶寺、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徐向前元帥故居、南茹村八路軍總部舊址),省級2處(尊勝寺、槐蔭兩級國小)。西龍池抽水蓄能電站,裝機120萬千瓦,年發電量18.05億度,額定水頭640米,水頭國內最高、世界第二(第一是日本葛野川電站,水頭高700米);有生於北方的共和國元帥徐向前。“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清末徐繼畲,著有《瀛環志略》。總面積2865平方千米,轄5鎮11鄉:台城鎮、耿鎮鎮、豆村鎮、白家莊鎮、東冶鎮、溝南鄉、東雷鄉、高洪口鄉、門限石鄉、陳家莊鄉、建安鄉、神西鄉、蔣坊鄉、靈境鄉、陽白鄉、茹村鄉。 |
| 位於山西省東北部,東臨繁峙,西接原平,南界五台,北毗山陰。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際精品文化旅遊縣。代縣歷史悠久,古稱雁門郡、代州,有“趙國門戶,漢室要塞,大宋邊防,朱明重鎮”之稱。境內共有歷史文化遺址272處,其中,雁門關、邊靖樓、阿育王塔3處為國保文物,文廟、鐘樓、楊忠武祠等9處為省保文物。國家AAAAA級風景區“雁門關”享譽華夏。總面積1721.5平方千米,轄7鎮4鄉:上館鎮、陽明堡鎮、峨口鎮、聶營鎮、棗林鎮、灘上鎮、雁門關鎮、新高鄉、峪口鄉、磨坊鄉、胡峪鄉。 |
| 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北靠恆山,與應縣、渾源縣相接,南依五台山,東鄰靈丘縣及河北省阜平縣,西界代縣,是忻州市最東端的一個縣,因多山、多寺而又南北兩山對峙而得名,素有“佛國北門”、“滹沱之源”、“三晉東門”之稱。繁峙是國家級衛生縣城、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省級環保模範縣城、省級林業建設先進縣、省級文明縣城、省級平安縣城、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省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省級雙擁模範縣。總面積2368平方千米,轄4鎮9鄉:繁城鎮、砂河鎮、大營鎮、平型關鎮、杏園鄉、光裕堡鄉、下茹越鄉、集義莊鄉、東山鄉、金山鋪鄉、柏家莊鄉、神堂堡鄉、岩頭鄉。 |
| 地處山西省北部、忻州市中部,管涔山脈以東、雲中山脈以西,縣境北依內長城與朔州市相鄰,西北以黃花嶺與神池縣接壤,西南以蘆芽山、荷葉坪、黃草梁與五寨縣、岢嵐縣隔山相望,南部與靜樂縣相銜,東南以雲中山與忻州市分界,東部與原平市連通。全境河流分屬黃河、海河兩大水系,主要有汾河、洪河和恢河。總面積1987.7平方千米,轄5個鎮、7個鄉:鳳凰鎮、東寨鎮、陽方口鎮、石家莊鎮、寧化鎮、薛家窪鄉、余莊鄉、涔山鄉、西馬坊鄉、迭台寺鄉、懷道鄉、東馬坊鄉。 |
| 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汾河上游,東臨忻州,南連婁煩,西接岢嵐,北靠寧武。縣城周圍“三山相報、兩水相繞”,地處太原一小時經濟圈。靜樂是革命老區,是中共早期黨員、山西黨團組織創始人高君宇的故鄉,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8日,王若飛、秦邦憲、鄧發、葉挺、黃齊生因飛機失事,在興縣黑茶山遇難,由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死難烈士萬歲”的“四・八”烈士紀念碑就聳立在靜樂城南汾水河畔。總面積2036.6平方千米,轄6個鎮、6個鄉:鵝城鎮、杜家村鎮、康家會鎮、豐潤鎮、雙路鎮、段家寨鄉、辛村鄉、王村鎮、神峪溝鄉、娘子神鄉、娑婆鄉、赤泥窪鄉。 |
| 位於山西省西北部,管涔山脈西北麓,東鄰朔州,南接寧武,西連五寨,西北靠偏關,東北界平魯。境內有長城、圓明觀、轆轆窯溝、懸空寺等景點,還有毛澤東路居紀念館、烈士陵園。是胡油、胡麻、羊肉、莜麥、黑豆、黍子6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縣,被譽為“三晉雜糧王國”、“中國亞麻油籽之鄉”和“山西北方月餅之鄉”。總面積1472平方千米,轄3鎮7鄉龍泉鎮、義井鎮、八角鎮、東湖鄉、太平莊鄉、虎北鄉、賀職鄉、大嚴備鄉、烈堡鄉、長畛鄉。 |
| 位於管涔山北麓,晉西北八縣的中心,地處山西黃河經濟軸和同蒲經濟軸之間,西北有神華能源基地及河、保、偏煤鋁電能源基地,是西煤東運的重要通道之一,素有晉陝蒙人物流“旱碼頭”之稱。東西北三面丘陵環繞延綿起伏,喬灌林草植被豐茂。源於蘆芽山下的清漣河縱貫南北。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5日毛澤東同志率黨中央由延安東移西柏坡路經五寨時曾留下了“晉西北的烏克蘭”之美譽。總面積1391.3平方千米,轄3鎮7鄉:小河頭鎮、硯城鎮、三岔鎮、前所鄉、胡會鄉、李家坪鄉、東秀莊鄉、孫家坪鄉、杏嶺子鄉、韓家樓鄉。 |
| 位於晉西北黃土高原中部,抗戰時期,岢嵐是山西臨時省委的誕生地、晉綏抗日根據地的發祥地,賀龍、王震、關向應、續範亭、程子華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戰鬥過。境內有25基地,是山西省國防重地和最大的駐軍縣,組建於20世紀60年代末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三大衛星發射中心之一,擔負著國防戰略尖端武器的試驗和發射任務。岢嵐是中國晉嵐絨山羊之鄉、中華紅芸豆之鄉。總面積1984平方千米,轄3鎮7鄉:嵐漪鎮、三井鎮、宋家溝鎮、高家會鄉、李家溝鄉、西豹峪鄉、水峪貫鄉、陽坪鄉、大澗鄉、溫泉鄉。 |
| 位於忻州市西北部,地處晉、陝、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地帶,因與陝西府谷縣、內蒙古準格爾旗隔河相望,有“雞鳴三省”之譽。河曲是黃河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為千里黃河、萬里長城“雙龍交匯”之地,是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合地帶。著名的《走西口》產生於此,被譽為“民歌海洋”、“二人台的故鄉”,河曲民歌、二人台與河曲河燈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曲縣被授予國家級“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北方民歌之鄉”等稱號。總面積1323平方千米,轄6鎮5鄉:西口鎮、樓子營鎮、劉家塔鎮、巡鎮、鎮、舊縣鎮、沙泉鎮、鹿固鄉、單寨鄉、土溝鄉、沙坪鄉、社梁鄉。 |
| 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北與河曲縣接壤,南與興縣毗臨,西與陝西 府谷縣隔河相望,東與岢嵐縣為鄰。境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53處,非物質文化遺產1100餘項。保德是民歌之鄉、紅棗之鄉、神秘的三趾馬化石之鄉。保德釣魚台被譽為黃河第一釣魚台,保德銅貝是人類金屬貨幣之鼻祖,開中華5000年錢幣文化之先河。是山西省生態建設先進縣、全省造林綠化示範縣、全省十佳衛生縣城。總面積997.5平方千米,轄5鎮6鄉:東關鎮、義門鎮、橋頭鎮、楊家灣鎮、孫家溝鎮、腰莊鄉、韓家川鄉、林遮峪鄉、馮家川鄉、土崖塔鄉、窯窪鄉、南河溝鄉。 |
| 位於山西省西北部,為黃河從內蒙入晉南流的第一縣。北倚長城與內蒙古清水河縣接壤,西瀕黃河與河曲縣牽手,南隔管涔山與五寨、神池兩縣毗鄰,東擁平朔大地與神池縣、平魯區相連。境內山地屬管涔山脈,有青楊嶺山、柏楊嶺山、草垛山、明燈山等山峰。境內主要為黃河水系,有偏關河與縣川河。黃河自北向南流經縣境30千米,構成偏關西界。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總面積1685.4平方千米,轄6鎮2鄉:新關鎮、老營鎮、萬家寨鎮、水泉鎮、老牛灣鎮、尚峪鎮、窯頭鄉、樓溝鄉。 |
| 地處山西省北中部,東臨五台,西靠寧武,南與忻府區、定襄毗鄰,北和代縣、朔州市朔城區接壤。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才女班婕妤、東晉高僧慧遠法師的故里。辛亥革命以來的將軍有百名之多,有抗戰時期的愛國名將續範亭、開國上將趙爾陸,改革開放新時期授予的傅全有、張工上將等,以及代表國民政府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儀式上籤字的徐永昌等軍界英豪。文物古蹟現存26處,鳳秧歌、雲勝鑼鼓和炕圍畫、崞陽麻紙分別列入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總面積2560平方千米,轄4個街道、7個鎮、7個鄉:北城街道、南城街道、新原街道、吉祥街道、蘇龍口鎮、崞陽鎮、大牛店鎮、閆莊鎮、軒崗鎮、雲水鎮、同川鎮、子乾鄉、中陽鄉、沿溝鄉、大林鄉、西鎮鄉、王家莊鄉、段家堡鄉。 |
|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中華十大名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是中國一個青廟黃廟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現存寺院47處,台內39處,台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是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遊風景區。轄2鎮1鄉:台懷鎮、石咀鎮、金崗庫鄉。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忻州地區位於山西省北中部,北倚內長城與大同市、朔州市、內蒙古自治區為界,西臨黃河與陝西省、
內蒙古自治區相望,東傍太行山與河北省接壤,南抵石嶺關與太原市、陽泉市、呂梁地區毗鄰。介於東經110°53'3″—113°58′,北緯38°6′5″—39°40′之間,南北長約170千米,東西寬約245千米,總面積25157.641平方千米,占山西省總面積的1/6,居山西省第一位。
地形地貌
忻州市山嶽縱橫,地貌多樣。山區、高原約占全市面積的87%,川地占13%。南、西、北三面環山。南有
繫舟山、
陰山,屬太行山支脈,主要山峰有柳林尖山、小五台、官帽山、平安山、馬頭山等,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西部
雲中山、馬圈山系呂梁山余支,主要山峰有雲中山、鼓山、王峰山、馬圈山、龍王垴等,海拔均在1600米以上;北部金山、大青山,為五台山支脈,海拔在千米以上。東部自北向南分布有
恆山、
五台山、
太行山、
繫舟山,中部有
管涔山、
蘆芽山、
雲中山。平川面積較大的有忻定盆地和五寨盆地,其中忻定盆地是山西省五大盆地之一,平均海拔900米左右,盆地的西端為黃土丘陵地帶,地形較為破碎,海拔在1000至1250米之間。
![忻州市(忻州) 忻州市(忻州)](/img/7/2ab/kzY0UWNzEjYlNzYihDZlBDM0cjN0kDNjZmYjNGO1EDZygzY5UGZzIWOwA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忻州市衛星圖高清版大圖
氣候特徵
忻州市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在4.3℃—9.2℃之間。年降水量為345毫米—588毫米。
水系水文
忻州市河流大多屬
汾河水系,主要有黃河、汾河及
滹沱河(
海河支流)等。黃河自
老牛灣進入
晉陝大峽谷,流經忻州180千米;汾河源自管涔山,河道寬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終年不凍;滹沱河發源於五台山,在市境全長260千米。
![忻州市(忻州) 忻州市(忻州)](/img/e/18e/AMlVDNzQWOhVWM2EmY4QGOkRmNzgzY4ITZzMmY4QWOxEGMwgTM4Qm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蘆芽山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根據2005年的水資源評價,忻州市水資源總量為21.5億立方米,占全省水資源總量的15.6%。總徑流量為14.6億立方米,地表徑流8.24億立方米,基流為6.88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14.2億立方米(基流加上地下水排泄量),重複水資源量為7.3億立方米,可開採量為4.28億立方米,地下水排泄量為4.5億立方米(淨消耗0.5億立方米,潛水蒸發1.9億立方米,潛流外區2.1億立方米)。境內地下水資源分布也極不均勻,其中忻府區、定襄、原平、代縣、繁峙約占全市地下水資源的63%,其餘9縣的地下水資源只占全市地下水資源的37%。地下水充足的地區,地表水也充足,反之,兩者都缺乏。
截至2022年末,忻州市中型水庫蓄水量2524.5萬立方米。
土地資源
忻州市山地面積13460平方千米,丘陵面積9057平方千米,平原面積2642平方千米,分別占全市土地面積的53.5%、35.96%、10.54%。
植物資源
忻州市植物資源較為豐富。1998至1999年進行野生植物普查,全市野生植物有1261種,其中喬木108種,灌木184種,其餘為草本植物。涉及121科,519屬。野生草種400多種,野生中草藥材300多種。農作物24類(其中秋作物13種,1226個品種,夏糧11種,119個品種)並有野生作物17個品種。由於受地形、海拔高低和氣候垂直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境內植物資源分布由低到高,分別生長在不同的氣候區內。
山間盆地和丘陵溝谷河川地帶植物類型區忻定盆地、黃河沿岸低谷河川地帶,一般海拔在600米~1000米,為果樹疏林農墾帶。這裡的主要植物群落是落葉闊葉林、雜草、喜溫灌木草叢類。野生草種以禾本科、豆種、菊種居多。農作物以喜溫、生長期較長的高粱、玉米、穀子、冬春小麥為主。此類地區日照充足,熱量資源豐富,降雨雖少,但水資源條件較好,是忻州境內生物資源豐富,而且物能轉化率較高的地區。
山間半坡台地、丘陵低中山地植物類型區此類地區是忻州市面積最大的農墾區域,海拔一般在1000米~1700米之間,屬於低中山針闊葉混交林帶。由於各地所處地區類型差異較大,可分為五台山恆山地區、管涔山呂梁山地區及晉西北黃土丘陵溝壑風沙3類。
五台山恆山地區。該地區主要以次生落葉灌叢類零星草地和針闊葉混交林為主,其中喬木以油松、側柏、遼東櫟、五台青楊、牛尾青楊、白樺、紅樺、柳、榆、國槐等;灌叢類有絨毛繡線菊、胡枝子、虎榛子、酸棗、黃薔薇、野玫瑰、短豆角莢、醋栗等為主;草本類以苔草、蒿草、牡羊草、野苦菜、鵝觀草、歪頭菜、蘭花棘豆、野菊花、芨芨草、蚊子草等為主;果樹以蘋果、梨、葡萄、紅果、桃、杏等為主,也有少量的核桃、椿、花椒、梧桐等樹種,近年繁峙縣神堂堡太平溝種植有獼猴桃樹。農作物主要以生長期較短的穀子、黍子、春小麥、莜麥、豌豆、山藥(馬鈴薯)、胡麻為主,個別地帶也種植生長期長的高粱、玉米等。
管涔山呂梁山土石地區。主要包括寧武、靜樂、岢嵐、五寨、神池的中低山地區以及原平西部山區。這裡主要以落葉灌叢和針葉林為主,樹木以油松、落葉松、遼東櫟、樺樹、山楊居多,也間生有青杄(細葉雲杉)、白杄(雲杉)等;次生灌叢主要以虎榛子、醋栗、繡線菊、二色鬍子枝、照山白、黃薔薇、野玫瑰等;草木類以野青茅、蒿草類、苔草、蘭花棘豆、禾本科類等為主;農作物主要以山藥(馬鈴薯)、莜麥、穀子、胡麻、豌豆、蠶豆等為主。在個別山間谷地也種植少量的生長長期短的玉米和春小麥。
上述兩類地區雨量較多,植被尚好。次生林更新能力較強,水土流失較少。
黃土丘陵溝壑風沙區。包括河曲、保德、偏關、五寨、岢嵐、神池、靜樂的廣大丘陵地區。該地區是忻州全境植被最差的地區,植被覆蓋率不到15%,水土流失較為嚴重,是全國有名的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該區域天然次生林極少,只在遠山之巔殘存著極少的山地草原類草地和次生灌木草叢,以及經過嚴重破壞,人為燎荒後生長的極度耐旱、耐沙、耐瘠薄的荒原草類。主要樹種以楊類、油松、洋槐(刺槐)為主。在遠山次生灌叢中也夾雜有少量側柏、檜柏(刺柏)等。灌木主要以檸條、醋柳為主。在次生灌木叢中也雜以荊條、胡枝子、山葡萄等。草類以蓄草、菅草、針茅、隱子草為主,也雜以苔草、鵝冠草等。農作物主要以耐旱的穀子、糜黍、山藥(馬鈴薯)、豌豆、大豆、小豆、豇豆、春小麥、莜麥、胡麻等雜糧為主。果樹主要以蘋果、梨、海紅、海棠為主。
石質山區中、高山植被類型區此地帶海拔一般在1700~2600米,包括五台山、雲中山、恆山、管涔山、呂梁山的半坡丘陵以上地區。主要以落葉灌叢和針葉林為主,相間有闊葉和針葉混交林。主要樹種有雲杉、青杄、華北落葉松,並由以上樹種形成的中高山針葉林帶。中山間有油松、遼東櫟、山楊、樺樹組成的針闊葉混交林。此區域次生針葉林居多。次生灌木叢主要有柔毛繡絨菊、胡枝子、鼠李、黃薔薇、沙棘、虎榛子、六道木等;草類有苔草、野青茅、喬草、蘭花棘豆、山馬蓮、葦菱菜、草莓、五花雜草、蒿類、蘆豆、柴胡、雞兒腸、岩青蘭等。該地區農耕地較少,墾植指數較低,水土流失較微,植被覆蓋率約為50%左右。該區域雨水充沛,熱量較低,自然更新能力較強。農作物主要有生長期短的山藥(馬鈴薯)、莜麥、胡麻等。
亞高山草甸植物群落區該區域海拔均在2500~2800米以上。屬高寒地帶,雨水充沛,植物生長期短,一般很少有喬木生長,多為亞高山草甸植物群落。主要生長有苔草、苔麥、蘭花棘豆、山馬蓮、葦菱菜、五花雜草和雙子葉草類、蘆豆、雞兒腸、岩青蘭等。在向陽處偶見鬼見愁等。該類地區多屬高山平緩地帶,植被覆蓋良好,而且草質優良,是理想的天然牧場和牧草基地,只是因地處高寒地帶,牧草生長期短,放牧期短,只適合夏秋放牧。
動物資源
忻州市境內野生動物約184種,其中鳥類148種,獸類36種。
礦產資源
煤炭:
煤炭資源主要分布於河曲、保德、偏關的河東煤田(儲量172.8億噸)和寧武、原平、神池、靜樂的寧武煤田(儲量67.7億噸),均屬大型煤田。其次是五台、定襄兩縣境內的五台煤產地。煤炭保有總儲量240.49億噸(含未上表7.74億噸),占全省總量的9.46%。煤種以氣煤為主,肥煤、焦煤及長焰煤次之,還有少量弱粘結煤。主要含煤地層為上石炭統太原組和山西組,中石炭統本溪組與二疊系下石盒子組,均為薄煤層或煤線。在寧武、靜樂一帶的寧——靜向斜中部保羅系大同組為次要含煤地層之一。
黑色金屬礦:有鐵礦、
錳鐵、鈦(含金紅石)及釩(伴生)4種礦產,其中居於全省的優勢礦產為鐵、鈦。
有色貴重及稀有元素礦:有
鋁土礦、鉬礦、伴生元素鎵、金礦、銀礦、銅礦、鉛、鋅、鎳及鋁、鉭、銣等12種有色、貴重及稀有元素礦。
冶金輔助原料礦:冶金輔助原料礦產主要有
白雲岩、
耐火粘土(包括高鋁粘土)、鐵釩土、
矽石和熔劑用石炭岩等。熔劑用石英岩雖無正式勘探儲量,但奧陶系石灰岩大面積出露於忻州市西北部、中部與東部,成礦地質條件極為有利。
化工原料礦:主要化工原料礦有
硫鐵礦(黃鐵礦),其次為
磷礦、鹽鹼硝、蛇紋石岩以及
泥炭。
![忻州市(忻州) 忻州市(忻州)](/img/f/cc0/gzYhNWM1YWYhZGZmZTMhhTM1kjM5YGZyYzY2cjZlBTOxEzNlRGZ1UWNzQDO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忻州市地形圖高清版大圖
人口
截至2022年末,忻州市常住人口265.5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7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6.96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為55.34%,比上年末提高0.60個百分點。2022年,忻州市出生人口1.70萬人,出生率為6.38‰;死亡人口2.24萬人,死亡率為8.44‰;自然增長率為-2.06‰。
![忻州市(忻州) 忻州市(忻州)](/img/f/aba/ATY2IDN0ATYkR2N5MjM2gDM4QmN5gTO4ADOhNWZ3AjYzEzM5ETMyImMmFm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忻州市常住人口(2018年~2022年)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
經濟
綜述
2022年,忻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00.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2.8億元,增長5.6%,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8.2%;第二產業增加值794.5億元,增長3.6%,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52.9%;第三產業增加值583.3億元,增長3.6%,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38.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6426元,按2022年平均匯率計算為8389美元。
2024年,忻州市生產總值為144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32.1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24.5億元,增長2.3%;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87.0億元,增長3.4%。
![忻州市(忻州) 忻州市(忻州)](/img/4/877/ATYzETYlhzY1ImY1I2M0EzYjVTN1gjZmFmM0QGZyUjM5UDM2EmM3QWOmh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忻州市地區生產總值(2018年~2022年)變化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忻州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跨市、農戶)比上年增長7.0%。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增長19.2%,民間投資下降1.3%。分登記註冊類型看,內資企業投資增長7.3%,外商及港澳台商企業投資下降6.0%。分構成看,建築安裝工程投資下降0.2%,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長28.1%,其他投資增長77.9%。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下降13.9%;第二產業投資下降1.4%,其中工業投資下降1.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9.3%,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40.5%。工業投資中,製造業投資下降5.3%。2022年,忻州市在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不含房地產開發項目)1724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12個,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下降2.5%。
2023年,忻州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38.6億元,下降9.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完成73.8億元,下降22.2%;第二產業投資完成309.5億元,下降1.7%;第三產業投資完成255.3億元,下降12.7%。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為11.5:48.5:40.0。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中,部分行業保持穩定增長,批發和零售業投資增長57.7%,住宿和餐飲業投資增長103.0%,新能源發電投資增長126.8%。商品房銷售快速增長。2023年,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107.1萬平方米,增長20.4%;商品房銷售額56.7億元,增長26.7%。
財稅收支
2022年,忻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51.3億元,比上年增長28.3%,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22.0億元,增長46.8%。稅收收入中,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總計完成稅收107.2億元,增長58.6%。
2022年,忻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33.6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教育、衛生健康、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交通運輸、節能環保、城鄉社區等民生支出355.3億元,增長10.0%。
2023年,忻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47.7億元,同比下降2.4%。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10.7億元,下降9.3%,占收入比重為75.0%;非稅收入完成37.0億元,增長26.3%,占收入比重為25.0%。
人民生活
2022年,忻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91元,比上年增長6.7%;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434元,增長1.2%。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67元,增長5.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434元,下降1.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10元,增長6.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882元,增長5.5%。
2022年,忻州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6%。
2023年,忻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08元,增長4.5%,增速與全省(4.5%)持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8元,增長9.3%,快於全省(8.3%)1個百分點。
2023年,忻州市居民消費價格(CPI)與上年持平。分類別看,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2.8%,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2.2%,醫療保健類上漲1.7%,衣著類價格上漲1.1%,生活用品及服務類與上年持平,食品菸酒類下降0.6%,居住類下降0.6%,交通和通信類下降2.2%。12月當月,全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4%。
第一產業
農業
2022年,忻州市農作物種植面積477.8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9千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429.9千公頃,增加1.0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5.2千公頃,增加1.7千公頃;中草藥材收穫面積5.0千公頃,減少1.6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20.3千公頃,增加0.7千公頃。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224.7千公頃,增加10.0千公頃;小麥種植面積0.2千公頃,減少0.02千公頃。果園面積15.1千公頃,減少0.5千公頃。
2022年,忻州市糧食產量201.7萬噸,比上年增加5.7萬噸,增長2.9%。其中,夏糧0.1萬噸,下降10.7%;秋糧201.6萬噸,增長2.9%。
2023年,忻州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210.2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包括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39.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4.2%。糧食生產再創新高。繼2022年之後再次突破40億斤大關,達到40.63億斤。糧食播種面積穩中有增,單產創歷史新高,平均單產達到314.58公斤/畝。
林業
2022年,忻州市完成造林面積47.6千公頃,比上年增長5.9%。
畜牧業
2022年,忻州市豬牛羊禽肉產量11.9萬噸,比上年增長8.0%。其中,豬肉產量7.6萬噸,增長4.8%;牛肉產量1.1萬噸,增長1.3%;羊肉產量2.2萬噸,增長6.8%;禽肉產量0.9萬噸,增長21.2%。禽蛋產量8.5萬噸,增長3.8%。牛奶產量8.3萬噸,增長7.2%。年末生豬存欄66.7萬頭,增長11.0%;生豬出欄98.7萬頭,增長4.8%。
漁業
2022年,忻州市水產品產量0.3萬噸,與去年同期持平。
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忻州市全部工業增加值758.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9%。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9.5%,製造業下降2.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0.1%;分煤與非煤看,煤炭工業增長10.7%,非煤工業下降1.4%。2022年,忻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604.1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分門類看,採礦業846.1億元,增長18.9%;製造業538.4億元,與上年持平;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219.6億元,增長17.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5.6億元,增長2.9%。2022年,忻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70.9元,比上年增加0.8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4.7%,比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年末資產負債率為65.4%,比上年末下降3.8個百分點。2022年,忻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煤產量13078.1萬噸,比上年增長21.4%;焦炭產量336.0萬噸,增長2.3%;發電量502.3億千瓦時,增長2.2%。2022年,忻州市一次能源生產折標準煤9947.1萬噸,增長21.9%;二次能源生產折標準煤3248.2萬噸,增長27.6%。2022年,忻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0%;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下降17.3%。其中節能環保產業下降30.5%,新能源產業下降34.0%,新材料產業增長4.3%。
2023年,忻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3%。從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長2.0%,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70.1%,上拉全市工業增速1.5個百分點;製造業下降8.8%,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17.4%,下拉全市工業增速1.5個百分點;電熱氣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3%,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12.5%,上拉全市工業增速0.3個百分點。從煤與非煤看,煤炭工業增長6.9%,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66.0%,上拉全市工業增速4.6個百分點;非煤工業下降12.8%,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34.0%,下拉全市工業增速4.3個百分點。從支柱行業看,全市工業七大支柱行業“四增三降”,保持增長的行業有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10.7%)、金屬製品業(7.9%)、煤炭開採和洗選業(6.9%)、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3.4%),呈現下降的三個行業分別是黑色金屬礦採選業(-76.5%)、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42.7%)、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3.4%)。從企業效益看,1-11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326.5億元,同比下降9.9%,降幅比1-10月收窄2.0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199.8億元,同比下降10.8%,降幅較1-10月份收窄6.2個百分點。
建築業
2022年,忻州市建築業增加值36.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1.9%。全市具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的建築業企業共簽訂契約額176.0億元,增長1.4%;完成總產值119.5億元,下降3.2%;房屋施工面積335.3萬平方米,與上年持平。
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22年,忻州市服務業增加值583.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6%。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69.0億元,增長4.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67.7億元,下降3.4%;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3.1億元,下降3.6%;金融業增加值74.3億元,增長7.4%;房地產業增加值61.4億元,下降1.3%;其他服務業增加值291.2億元,增長5.7%。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2.0%。
2023年,忻州市服務業增加值完成587.0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住宿和餐飲業12.4%,金融業增加值增長6.0%,非營利性服務業增長5.0%,房地產業和營利性服務業均增長3.0%,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5%。分季度看,服務業累計增速比較平穩,分別為2.9%、4.3%、2.9%和3.4%。
國內貿易
2022年,忻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8.5億元,比上年下降0.8%。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99.5億元,下降1.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39.1億元,下降0.1%。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409.8億元,下降0.6%;餐飲收入28.7億元,下降3.6%。2022年,忻州市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03.9億元,增長4.8%。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7.1萬戶,年末市場主體總數達28.0萬戶。
2023年,忻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50.8億元,同比增長2.8%;全市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107億元,增長0.4%。分城鄉看,城鎮完成307.2億元,同比增長2.6%,鄉村完成143.6億元,同比增長3.2%。分消費形態看,餐飲收入為32.2億元,同比增長12.1%;商品零售418.6億元,同比增長2.1%。新能源汽車、網上零售快速增長。全市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47.8%。限上通過公共網路實現商品零售同比增長15.6%
對外經濟
2022年,忻州市進出口總額23.6億元,比上年增長31.4%。其中,進口額5.9億元,增長25.5%;出口額17.7億元,增長33.5%。全年出口鎂及其製品391噸,下降64.9%;出口鋼材6.4萬噸,增長17.4%;出口機電產品0.7億元,增長8.7%;出口高新技術產品643萬元,下降47.9%。全年進口機電產品51萬元,增長5.3%。
2023年,忻州市進出口總額24.9億元,增長5.5%。其中,出口21.4億元,增長21.1%;進口3.4億元,下降41.7%。
招商引資
2022年,忻州市新設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2家;按全口徑統計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905.3萬美元,下降57.3%。
房地產業
2022年,忻州市房地產開發投資59.1億元,增長21.1%。其中,住宅投資46.1億元,增長15.9%;商業營業用房投資5.7億元,增長73.4%。
郵電通信
2022年,忻州市完成郵政行業業務總量8.0億元,下降1.3%;2022年,忻州市電信業務總量19.6億元,增長6.5%。年末行動電話用戶313.0萬戶,其中5G行動電話用戶156.8萬戶。全市寬頻接入用戶100.0萬戶,增長5.8%。
旅遊業
2022年,忻州市重點監測景區接待遊客1074.4萬人次,比上年下降25.9%;門票收入2.7億元,下降30.5%;經營收入18.1億元,下降41.2%。
金融業
截至2022年末,忻州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3342.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5%,比年初增加423.8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420.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3%,比年初增加177.2億元。
截至2022年末,忻州市農村金融合作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餘額1024.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2%,比年初增加110.9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649.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1%,比年初增加70.1億元。
截至2023年末,忻州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為3590.6億元,比年初增加251.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5%;各項貸款餘額1657.8億元,比年初增加237.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7%,較上年末(14.3%)提升2.4個百分點。存貸比為46.2%。存貸款餘額均提升,凸顯出全市金融政策的支撐有力。
保險業
2022年,忻州市保費收入52.4億元,增長3.9%。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29.5億元,增長13.5%;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7.0億元,下降21.1%;意外險業務保費收入1.1億元,下降6.1%;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4.8億元,增長2.9%。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6.8億元,下降29.5%。
![忻州市(忻州) 忻州市(忻州)](/img/9/461/AZ2gjMwEzN0IGOycTMxYzYmR2N5ImMiVzYkhjZkNjZ5czYiNjZjFz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雲中河水上公園
政治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22年末,忻州市境內公路通車裡程17485.6千米,其中高速公路898.9千米。2022年,忻州市有機場1個、民用航空航線25條、通航城市22個。
公路
幹線公路有靈丘下白泉至太原、靜樂至太原、代縣陽明堡至大同得勝堡、繁峙沙河至陽泉、忻州至臨縣磧口、忻州至五台長城嶺、原平崞陽至內蒙川峁、寧武陽方口至右玉梁家油坊、五寨三岔至保德、繁峙沙河至內蒙水泉婁、神池腰店至興縣、忻州至五寨三岔等;
支線公路有繁峙大營至渾源偏梁、河曲至五寨韓家樓、五台至繁峙西留屬等;縣級公路和鄉鎮級公路遍及各地。
鐵路
水運
黃河沿岸各渡口有木船通航。
航空
運輸
2022年,忻州市民航旅客吞吐量16.6萬人,比上年減少44.1%;貨郵吞吐量11.34噸,下降93.2%。
![忻州市(忻州) 忻州市(忻州)](/img/c/8d5/ANhdTO3UWN1MWZidTZwMjYxQjYwMTZmdTOlFDMwEDZ4kDZjdzYjJT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慕山橋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22年,忻州市專利授權量1121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364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92件,增長70.4%。截至2022年末,忻州市有氣象台站16個,全市氣象系統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的單位15個,防雹、增雨累計受益面積為全市域內,增雨量2.4億立方米。截至2022年末,忻州市有專業綜合地震台站7個,市級地震台網中心1個,2022年,忻州市發生M3.0級以上地震3次,最大震級為M3.2級。
教育事業
2022年,忻州市普通本科招生0.6萬人,在校生1.9萬人,畢業生0.5萬人。職業本專科在校生1.0萬人,畢業生0.4萬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0.8萬人,在校生2.3萬人,畢業生0.6萬人。普通高中招生1.8萬人,在校生5.4萬人,畢業生1.7萬人。國中招生3.0萬人,在校生8.5萬人,畢業生3.1萬人。國小招生2.2萬人,在校生16.6萬人,畢業生3.0萬人。特殊教育招生62人,在校生454人,畢業生87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6.9萬人。
忻州師範學院始建於1958年,是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忻州職業技術學院於2004年成立,是一所專科層次的職業技術學院。
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忻州市共有文化館15個,文化站165個,公共圖書館15個。出版報紙1種(不含高校校報)、1209.6萬份,出版雜誌1種、3.6萬冊。廣播電視台15座,調頻、電視轉播發射台15座,一百瓦以上調頻、電視轉播發射台27座。
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忻州市有體育場地面積686.6萬平方米;體育場地12276個,基礎大項場地數量為332個,球類運動場地7097個,體育健身場地4548個,大型體育場館4個。2022年,忻州市運動員在山西省各項目冠軍賽、錦標賽中獲金牌6枚。2022年,忻州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103萬人,開展全民健身項目21項。2022年,忻州市銷售中國體育彩票1.76億元。
衛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忻州市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村衛生室)4098個,床位15164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49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5個。全市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8332人,其中: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2518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技術人員447人、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技術人員1657人、婦幼保健(所、站)衛生技術人員881人。
社會保障
2022年,忻州市城鎮新增就業3.8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4.1萬人。
截至2022年末,忻州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55.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1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69.6萬人,減少9946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42.1萬人,減少0.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23.4萬人,減少3.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25.9萬人,增加2.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29.9萬人,增加4.2萬人;參加生育保險22.1萬人,減少0.2萬人。
2022年,忻州市得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濟人數3.5萬人,全年共發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資金2.1億元。截至2022年末,忻州市農村五保供養2.3萬人。截至2022年末,忻州市城鎮有各種社區服務設施184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24個。各類收養性單位床位數18360張,收養人數2972人。全年銷售福利彩票1.4億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0.4億元,接受社會捐贈款335.7萬元。
環境保護
2022年,忻州市按《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633-2012)》評價,全市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4.21,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86天。全年PM2.5平均濃度36μg/m3,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8.4%。黃河、海河流域忻州段共監測21個國、省考核斷面,達到Ⅲ類以上(包括Ⅰ、Ⅱ、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18個,占總數的85.7%;達到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2個,占總數的9.5%。2022年,忻州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8%。
安全生產
2022年,忻州市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2億元,較上年同比下降78.1%;農作物受災面積3.8萬公頃,較上年同比下降82.2%,其中絕收面積2551.4公頃,較上年基本持平。
2022年,忻州市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亡人事故42起,下降8.7%;死亡46人,下降16.4%。2022年,忻州市煤炭百萬噸死亡率為0。
![忻州市(忻州) 忻州市(忻州)](/img/d/80d/gNkZmZ4AjNwYmMlljZ3MmM4E2YhhTMjdTMwcDOjFzMiRDZihzM3Ym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七一橋
歷史文化
名稱由來
相傳漢高祖北上抗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脫圍時大軍南撤,到忻口方擺脫追兵。高祖破愁而笑,六軍欣然如歸,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文物古蹟
忻州市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處,有三級以上文物藏品2466件,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1項、省級26項。有楊家將、元好問、白樸、徐繼畲、閻錫山等歷史名人。忻州素有摔跤之鄉、民歌海洋的美譽,北路梆子、二人台、撓羊賽是忻州文化的傳統品牌。忻州的佛教文化在世界占有重要的地位,邊塞古戰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是現存物證,歷史上為漢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長期戰爭、交往、融合的地方。
紅色文化
忻州市是晉察冀、晉綏兩大革命根據地中心腹地,也是高君宇、續範亭、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故鄉。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忻州參軍參戰者有數十萬人,其中革命烈士13165名,南下、北上、西進的幹部2991人。
2019年6月16日,忻州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聽取並審議了市人民政府《關於提請確定忻州市市樹市花的報告》。會議決定“國槐”為忻州市市樹,“丁香”為忻州市市花。
非物質文化遺產
忻州市入選國家級、省級(順入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註:★為第二、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地方特產
| 有200多年的栽培歷史,品種繁多,尤以木瓜杏為最。其特點是個大、形圓、肉厚、核小、汁多,里外透黃。瓤帶金絲,屬粘核甜仁,果實陽面有紅暈。單果重46—62克,大的可達70多克。中陽共有杏樹800多畝,年產量1000噸左右。 |
| 保產區主要集中在沿黃河一帶的丘陵溝壑之中。油棗個大皮薄,肉厚、核小、味甜、色澤深紅,油光閃亮、平均顆重10.2克,含糖57.9%。果實制乾後,掰開可拉3—4厘米長的細絲。 |
| 亦稱醉果,果實如雞心石,鮮紅美艷,酸甜可口。既可鮮食,又可加工製作罐頭、果醬、果乾、果丹皮等果製品,還可代山楂入藥。 |
| 即五台山蘑菇,主要生長在五台山山頂、山腰的野生草叢、樹林裡,品種有銀盤、香蕈等11種,台蘑年產5000公斤,1994年獲全國林業名特優產品博覽會“銀質獎”。 |
| 沙棘 俗稱醋柳、酸刺,果實呈橢圓形,橙黃色,有“維生素之王”之稱。忻州市的分布面積有100多萬畝,在轄區東西部都有分布,主要區域在岢嵐、寧武、靜樂山區,面積達50—60萬畝,年產鮮果3000萬公斤左右。占山西省的五分之一。沙棘果中含11%的脂肪(籽中含4%),可以製作航空食品用油。 |
特色飲食
| 定襄蒸肉 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種漢族名吃,相傳為當地進貢宮廷之貢品,也是當地民間宴席必備佳肴之一。食材主要以精瘦豬肉為主,輔以澱粉、植物油及各種調味品製成。具有肉香撲鼻,多食不膩等特點。 |
| 莜麵窩窩 山西十大麵食之一。其中忻州的做法最典型:將莜麵加一倍開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個,食指卷一個,做成如“貓耳朵”似的筒狀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 |
| 保德碗托 是山西省忻州保德縣的一種漢族傳統小吃。風味獨特,為小吃之上品。碗托,顧名思義是將蕎麥麵製成的糊放入碗中,上籠蒸熟晾涼後,拔出一個和碗形狀相似的“托”來。地道的保德“碗托”用的蕎麥麵,是把粗的、黑的篩去,留下白的、細的,稱為“上蕎面”。保德縣盛產蕎麥,所制蕎面碗托,觀之晶瑩光亮,粉白微青,質地精細,柔軟,光滑,細嫩,清香利口。 |
| 砍三刀 又名油食兒、油布袋,色呈金黃,綿甜利口,是流傳於山西太行山區的河北平山、井陘及山西五台山一帶人春節期間的漢族麵食小吃之一。因炸制時,為使麻油滲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稱“砍三刀”,又因其吃起來油香四溢,故又稱“油布袋”。每年年關,家家製作,戶戶蒸食,代代相傳,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五台勞動人民生活貧困,常年以玉米為主食。為了改變這種單調乏味的飲食,五台人便創製了一種粗糧細作的食品。 |
| 神池月餅 神池縣的特產,以香鮮酥甜聞名忻州乃至整個山西。神池月餅被認定為“山西名小吃”、“山西名點”,以其“皮酥餡香、口味濃郁、鬆軟不膩、久存不變”的特色贏得了晉陝蒙一帶民眾的喜愛。神池月餅以白面、胡油、食糖為主要原料,拌以玫瑰、青紅絲、核桃仁、花生米、葡萄乾、芝麻等輔料加工而成。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散,久放不餿之特點,每到中秋時節遠銷忻州市各縣及太原、大同、朔州、北京等地。神池也被譽為“月餅之鄉”。 |
| 原平鍋魁 山西省一種烤制的漢族傳統名點,麵餅呈黃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根據包餡與不包餡可以分成空心鍋魁和實心鍋魁兩種。其狀若塊,約三寸長,寸許寬,卷邊滾圓。不包餡的稱空心鍋魁,包餡的另有名稱。應市的多是甜餡鍋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鍋魁。鍋魁餅面橙黃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加之包餡的不同、又各具風味,久食不厭。原平鍋魁特點是嘴嚼利口不沾牙,存放色味不變,始終酥脆如初。 |
| 河曲酸撈飯 河曲人發現泡酸了的糜米飯有清熱解渴的功用,於是用心製成酸湯將米放入,在15℃以上浸泡4至8小時後澄出糜米即可做成酸粥,河曲人將這種粥稱之為酸稀粥。在酸湯中煮至八成熟撈出後上籠蒸熟的米飯,稱為酸撈飯或“糜糜飯”。久而久之,河曲人家家戶戶鍋台上都有了一隻“酸米罐”,裡面泡著糜米,利用鍋台的溫度任其發酵,隨吃隨撈。河曲人做酸粥時還經常加入土豆、紅薯塊,酸撈飯一般配大燴菜食用。酸米湯不僅是解渴生津的好飲料,還可以解酒。 |
| 高粱面魚魚 在晉北的忻州、定襄、五台、原平、代縣一帶是家常飯。主婦們將和好的面擠成棗樣大小的劑子,兩手同時從大案兩頭搓起,成細若香頭的小魚,蒸好澆上湯菜食之。若是時間緊,來不及搓魚,便捏成很薄的紅面殼殼。要么掰成塊加菜拌食、要么切條,用雞蛋、酸菜炒食,同樣令人垂涎。過去村里孩子玩餓了,取一個紅面殼殼,在裡邊倒一點鹽醋,滴一點食油,從邊上掰一塊蘸點鹽醋吃,吃到最後,鹽醋、殼殼來個一口香,老百姓叫“油鹽蘸窩窩”。 |
| 莜麵栲栳栳 “莜麵栲栳栳”(栲栳kǎolǎo)是山西高寒地區尤其是忻州地區的一種麵食小吃。栲栳是指用柳條編成,形狀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栲栳栳”是用莜麵精工細作的一種麵食品,因其形狀象“笆斗”,民間叫“栳栳”。是用竹篾或柳條編製成的一種上下粗細一致的圓框,形狀象斗,是農家專門用來打水或裝東西的一種用具,因“栲栳栳”形如“笆斗”故得名。 |
| 代州面麻片 歷史悠久,以片薄、質脆、香甜可口著稱,已有近百年歷史。代州城有名的商號“聚星瑞”、“興盛齋”、“富成齋”、“天興昌”、“巨盛齋”、“福盛魁”等,主營面麻片,並向州外推銷,享譽山西。據說,清朝末年,一位在江蘇做官的代州人特別喜歡吃江蘇的麻片。告老還鄉時,便帶了一名專做麻片的廚師回鄉,在家做麻片,供自己食用。後來這位廚師將其技藝傳給了代州人,經代州人的改進,製成了獨具特色的代州麻片。 |
| 製作複雜,選用精製麵粉、發酵粉和糖劑,輔助油、鹽、鹼、礬等,加水按一定比例配製攪拌成鬆軟麵團,用刀雎切成約半兩重的小面塊,拉長兩根扭兩圈,圓圓的,粗細不等,放入油鍋中炸到金黃色撈出即可食用。油料一般選用晉西北的胡麻油。 |
| 形狀似瓦,故名"瓦酥"。瓦酥製作歷史悠久,始於明末清初。在清朝時,慈禧太后品嘗後,龍顏大開,賜名為"龍鳳瓦酥"。瓦酥以其質酥脆,味香郁,堪稱爐食中一絕。鮮食酥沙,鬆軟;乾食酥脆、甘香;常食健胃壯身。曾被山西省商業系統評為最佳食品,聲譽遠達太原、大同、河北、內蒙古等地。1981年被列為山西省名特產品。 |
風景名勝
綜述
忻州市有世界文化景觀1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座,各類文化旅遊景區景點294處,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4處,國家地質公園2處,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自然保護區1處。
五台山被評為“中國十大文化旅遊品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景區景點
| 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台縣境內,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千米,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五台山所在的山西處於黃土高原,地旱樹稀,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海拔達3061.1米,為華北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台頂雄曠,峰嶺交錯,挺拔壯麗,大自然為其造就了許多獨特的景觀。 |
|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雁門關又名西陘關,以“險”著稱。“九塞尊崇第一關”雄關地勢險惡,高居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歸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雁門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千米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雁門山,古稱勾注山。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故有“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的說法。 |
| 位於寧武縣 東寨鎮,含五寨、神池、岢嵐、靜樂等部分縣區,由大石洞、鞦韆溝、馬家莊、高橋窪、閻家村和懷道林場的部分區域組成,南北長42千米,東西寬22千米,總面積4.423萬公頃,森林面積2.27萬公頃,林木總蓄積量為管涔林區的40%,約為208萬立方米,覆被率73.7%。公園內有旅遊景點50多處,動植物資源豐富,被稱為“雲杉之家”和“華北落葉松故鄉”,棲息著 褐馬雞、 金錢豹、 梅花鹿、 金雕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
| 位於忻州市城南20千米的繫舟山腰,相傳禹王治水時在此居住故名,舊志稱仙人洞。洞外山勢雄偉,風景秀麗;洞內九曲迴環,奇筍怪石。洞內寬處可容六七百人,窄處僅一人能夠通過,到處可見石花、石瀑、石筍、石佛、石塔、石柱、石鐘乳等。據明萬曆《忻州志》載,洞可通往河北平山縣。1992年,忻州市政府和當地駐軍聯合開發這一旅遊資源,修築盤山公路、索道,整修山洞700餘米,設禹王宮及3廳10洞50多個景點,其中有“群獅迎賓”、“金龜出洞”、“二仙對弈”、“瑤池仙境”、“蓬萊仙島”、“鎮海寶塔”、“禹王觀瀑”等。 |
| 位於寧武縣中部,總面積為321平方千米,是集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及中國民間文化旅遊示範區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是三晉母親河、華北水源地、華北落葉松故鄉、雲杉之家,也是國內的毗盧佛道場和世界珍禽褐馬雞的主要保護地。蘆芽山因形似一“蘆芽”而得名,海拔2736米,主峰絕頂約10平方米的石坪上,巍然托起一座石砌建築——太子殿。據考證,蘆芽山是中國的毗盧佛道場,太子殿即為佛頂。 |
| 位於山西省和內蒙古的交界處,以黃河為界,南依山西的偏關縣,北岸是內蒙古的清水河縣,西鄰鄂爾多斯高原的準格爾旗,是一個雞鳴三市的地方。這裡是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整個老牛灣旅遊區由三灣一谷組成,分別是包子塔灣,老牛灣、四座塔灣和楊家川小峽谷。 |
| 鳳凰山 古稱標山,地處晉北旅遊樞紐腹地,位於忻府區、定襄縣、原平市交界的湯頭溫泉開發區。山西定襄鳳凰山生態旅遊區是中國首個複式旅遊景區,主區域由萬畝生態植物園和千年神湯都溫泉樂活園組成,集溫泉養生、生態旅遊、休閒度假以及完善的住、餐、購、會議配套服務於一體。是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中國最佳鄉村旅遊目的地,山西省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國家三星級休閒農業創建單位。 |
著名人物
劉聰,匈奴漢國皇帝,字玄明,一名
劉載,生年不詳,卒於東晉元帝太興元年(318年)。十六國時漢國國君。
![忻州市(忻州) 忻州市(忻州)](/img/1/c3a/wYlhTOkRmZyYWYjFmNzkDNlRDMkZGMxADZhFzM0Y2YwITYwQ2NiNj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劉淵
劉淵,匈奴漢國皇帝,字元海,生年不詳,卒於西晉
永嘉四年(310年)。匈奴
左賢王劉豹之子。十六國匈奴漢國的創立者。
白樸(1226—?),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朴,字太素,號蘭谷。元代文學家、雜劇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歷史學家,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
薩都剌(約1272—1355年),元代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天錫,號直齋。回族(一說蒙古族)。人稱雁門才子,留有《嚴陵釣台圖》和《梅雀》等畫,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傅山(1606—1684年),初名鼎臣,原字青竹,後改名為山,字青主,一字仁仲,別字公之佗,號朱衣道人。
徐繼畲(1795—1873年),字健男,號松龕,別號康田,書齋名退密齋,愛國者,是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先驅之一,近代著名的地理學家。
閻錫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7月22日),字百川、伯川,
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辛亥革命時任山西都督。因支持
袁世凱稱帝獲封“一等侯”,1917年護法期間,奉段祺瑞令帶兵赴湖南作戰。
![忻州市(忻州) 忻州市(忻州)](/img/b/46e/gM2QmZwMjZxgzM4IDOwEGMwAjZzkDMwQjNkdDOihTMhFDM3gzYxIj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閻錫山
續範亭,名培模。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任山西遠征隊長。1937年抗戰爆發後,任
第二戰區總動員委員會主任委員,與共產黨人合作創建
山西新軍。1940年任新軍總指揮、八路軍晉綏軍區副
司令員。
徐向前,1949年10月任總參謀長。1954年6月任軍委副主席,分管空軍和國防防空工作。1956年黨的"八大"上當選為政治局委員。1978年,任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長。1990年9月逝世。
高君宇(1896—1925年),原名高尚德,字錫三,山西靜樂人。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當選為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屆中央執行委員。
薄一波(1908—2007年),原名薄書存,1908年2月6日出生,山西省定襄縣蔣村人,1925年入黨,歷任華北局第一書記、財政部部長、國務院第3辦公室主任、國家建設委員會主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等職。1957年出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經委主任。2007年1月15日20時30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忻州市(忻州) 忻州市(忻州)](/img/2/c34/AjN1gTN0ITOzAzYmRmZ0QmM4MTZxgjN0ITM5IGMxcDNihjM3ETMkNWMhJm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薄一波
劉雲山,男,漢族,1947年7月生,山西忻州人。曾任中共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
![忻州市(忻州) 忻州市(忻州)](/img/0/165/AjN3ADOmJWZ0QzN4MzMiFzYyIGN5UTYmNjNiZTOwUmYmFjMmZDNhBjYjF2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劉雲山
張艾嘉,祖籍山西五台,電影導演、演員與流行音樂作曲家、歌手。
馬曉偉,男,漢族,1959年12月出生,山西省
五台縣人,大學學歷,醫學學士,中共黨員。現任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忻州市(忻州) 忻州市(忻州)](/img/8/d9f/IGOjZjYmNjYiZWN1QmNhJjYiVGOiVjN2Q2MxUTYmhDMjVGMhZGOxkzMwYj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馬曉偉
榮譽稱號
2017年6月,忻州市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區)。
2017年12月21日,忻州市入圍2017年中國最安全城市排行榜。
2018年11月,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名第36。
2018年12月13日,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2020年10月10日,入選全國文明城市。
2020年10月20日,入選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名單。
2020年11月,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2021年12月,入選公示的擬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名單。
2022年1月26日,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評為2021年”國家衛生城市”。
2022年6月,入選2022年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範區名單。
對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