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軍,廣義地講,應包括青年抗敵決死隊(簡稱決死隊)、工衛旅、暫一師、政衛旅、二一二旅、二一三旅和在犧盟會領導下建立起來的各地游擊團、隊、自衛隊...
山西新軍是抗日戰爭爆發後,在山西省出現的一支新型的抗日革命武裝,它名義上歸屬於地方實力派閻錫山的山西軍隊系統,實際上一直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共產黨抗日...
山西新軍起義,1911年10月28日,山西新軍第43混成協在管帶姚維藩、標統閻錫山率領下舉行起義。義軍於當日攻克太原,推舉閻錫山為都督。同時,山西各縣的革命黨人紛起...
山西新軍工衛旅武器修械所遺址位於婁煩縣米峪鎮鄉圪徐溝村南50米處,建築占地面積1368平方米。...
山西新軍,廣義地講,應包括青年抗敵決死隊(簡稱決死隊)、工衛旅、暫一師、政衛旅、二一二旅、二一三旅和在犧盟會領導下建立起來的各地游擊團、隊、自衛隊...
山西新軍決死二縱隊王禹戰鬥遺址位於晉中市靈石縣王禹鄉王禹村(王禹原與羅漢原之間)。...
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簡稱決死隊,又稱新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與閻錫山合作在山西組織的一支新軍。給當地的抗日工作起到了不小作用。 決死隊下設四個...
山西青年抗日決死隊,又稱“山西新軍”,以示與山西閻錫山舊軍隊的區別。為山西省犧盟會領導的抗日武裝。1937年8月1日在太原正式成立。初以犧盟會所辦軍政訓練班...
新軍,拼音xīn jūn,指清朝末年編制訓練的新式陸軍。...... 錄·回憶民先隊》:“一批人隨楊秀峰同志組織太行山師生游擊隊,還有一些人參加了犧盟會和山西新軍的...
第14集團軍的前身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第1總隊(即山西新軍),後編入八路軍太岳軍區,其中40師的前身是薄一波的“抗日決死旅”,參加過著名的“百團...
蔡榮壽(1883~1925),字松南。山西平定東關人。畢業於陸軍建營學校。任職於山西新軍第四十三協第八十六標。宣統三年(1911)隨標統閻錫山回響辛亥革命,參加太原起義...
李一夫(1909~1980),山西省定襄縣東霍村人。早年就讀於晉軍的隨營學校炮科和工兵科。1933年到1935年間參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和解放戰爭中,曾任...
山西犧盟會決死隊紀念館位於沁縣城內風景秀麗的西湖之畔,以豐富的歷史圖片、圖表、實物、多媒體等形式,系統地展示了山西新軍抗敵決死隊成長戰鬥歷程,再現了薄一波...
晉綏軍,又稱晉軍、閻軍,山西軍閥閻錫山所統轄的軍隊,是中華民國時期主要活動在山西、綏遠以及華北地區的一支重要軍事力量,其領袖人物為閻錫山、商震、徐永昌、傅作義、...
後參加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任中共新絳縣委書記。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山西新軍———山西政治保衛隊團政治部主任,政衛隊中共黨委書記,魯西軍區武裝科科長、冀魯豫軍區...
姚以價(1881—1947),山西省河津市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2年考入山西武備學堂,後保送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09年畢業回國,在山西督練公所任教。因治軍有方,在...
當時陸軍部提出新軍協統以下軍官須以學生或帶過新軍者充任,閻錫山在幾個月之內即升任山西新軍第四十三協第八十六標教練官與標統(相當於上校團長)。在此前後...
1909年3月,閻錫山畢業回國。他先後在北京和太原四處活動,獲得了山西陸軍國小教官的位置,三個月後升任監督。之後,他又積極謀取兵權,1910年春,他升任山西新軍第四...
1939年底至1940年春,國民黨在華北挑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山西新軍和八路軍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 [9] ,使日軍“囚籠政策”得以趁機推行,給抗日根據地造成嚴重困難。 ...
八路軍優秀指揮員、山西犧盟會和新軍的重要領導人董天知犧牲後,犧盟總會在悼詞中稱他“是最優秀的犧盟領導者,是最優秀的青年模範,是最優秀的青年軍事幹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