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原平市)

原平

原平市一般指本詞條

原平是山西省北部的縣級市,由忻州代管。地處山西省北中部,東臨五台,西靠寧武,南與忻府區、定襄毗鄰,北和代縣、朔州市朔城區接壤。

原平市轄7個鎮、11個鄉、3個街道,520個行政村,戶籍總人口50萬(2013年)。轄區東西相距62公里,南北長約58公里,總面積256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18.42平方公里(2018年),耕地面積111萬畝。

原平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山西省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先行試點”和“擴權強縣試點”的雙試點城市。名片:“鋁電名城、酥梨基地、三班故里、慧遠故里、晉賢故里、將軍之鄉、書畫之鄉、中國詩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名稱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社會保障,科教文衛,交通運輸,歷史風俗,鳳秧歌,炕圍畫,地方特產,原平鍋魁,崞陽麻葉,旅遊名勝,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因地形“原隰寬平”得名。

歷史沿革

原平市行政地圖原平市行政地圖
古稱崞縣,始置於秦始皇,屬雁門郡。
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置原平縣,屬太原郡。
東漢改屬雁門郡。
西晉末年復置雲中縣,樓煩縣治自寧武府界徙今市區北部崞陽鎮大陽村。
北魏永興二年置石城縣。始光三年(426)於紅池村置敷城郡。東魏天平二年(535)僑置繁峙縣,於縣置繁峙郡,故治在今市區南9千米板寺村,僑置恆州,故治在雲中故城。尋廢恆州。
北齊廢原平、樓煩、敷城3縣及永定、建安、廣安3郡,改武州為北靈州。尋廢北靈州,改廓州為北顯州,故治在今崞陽鎮。
北周時繁峙郡、縣及北顯州俱廢。
隋開皇十年(590)廢石城縣,平寇縣自今定襄縣境徙治崞陽鎮,屬代州。大業二年(606)改平寇縣為崞縣。十二年繁峙縣自今繁峙縣境徙治武州故地。
唐貞觀五年(631)置懷化縣,故治在今市區南12千米懷化村,屬順州,十二年改屬代州。
五代梁開平二年(908)改唐林縣為白鹿縣。五代唐同光初年復改白鹿縣為唐林縣。五代晉改唐林縣為廣武縣,後復為唐林縣。
宋景德二年(1005)唐林縣廢入崞縣。
蒙古太祖十四年(1219)升崞縣為崞州,屬冀寧路。明洪武二年(1369)復為崞縣,屬太原府,八年改屬雁門道。
1949年屬忻縣專區。
1958年,撤銷崞縣,設立原平縣,屬晉北專區。
1959年12月,原平縣駐地由城關(今崞陽鎮)遷至原平鎮。
1961年代縣析出,原平縣改屬忻縣專區。
1967年屬忻縣地區。
1983年屬忻州地區。
1993年撤縣改市(縣級)。
2000年12月,撤銷忻州地區,設立忻州市(地級),原平市由忻州市代管。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原平市位於東經112°17′~ 113°35′,北緯38°35′~ 39° 09′之間。東西綿亘群山為歷代之天然界域,陽武河滹沱河畔是全市之開闊地帶。最高海拔2393米,屬黃土高原海河流域區,地形為山地型高原,東西兩面高,中間低,“兩山夾一盆”為其顯著特點,歷來有“東山搖錢樹、西山聚寶盆、中間米糧川”的美譽。東西相距62公里,南北長約58公里,總面積256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410平方公里,平川580平方公里,丘陵570平方公里)。
因地勢起伏顯著,境內各地氣候差異甚大,一般年均氣溫8℃左右,一月零下9℃,七月23℃。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霜凍期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無霜期160天。

自然資源

原平資源富集,素有“東山搖錢樹,西山聚寶盆,中間米糧川”之稱。“東山搖錢樹”是指東社等東山地區鄉鎮是山西省最大的水果產區之一和酥梨生產基地;“西山聚寶盆”是指軒崗等西山地區鄉鎮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有煤、鋁、鐵、石灰岩、鉀長石、矽石、銅礦、粘土等20種之多;“中間米糧川”是指中部平川區是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糧食總產連續多年保持在5億斤以上。

水資源

原平市多年(1956—2008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3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為1.5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1.5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入滲補給量為1.50億立方米,河川徑流與地下水之間的重複計算量0.66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原平市共有土地3840553.17畝,其中農用地2009911.54畝,耕地1225783.6畝,林地380674.5畝,園地165918.03畝,牧草地30280.57畝,建設用地207254.57畝。

礦產資源

原平已探明的主要礦產中,:已探明保有儲量11.2億噸,含煤岩系展布面積400平方公里,煤層平均厚度19——20米,發熱量在6500——7300大卡左右;:探明儲量2.9億噸,面積6平方公里,長2900餘米,礦點大都分布在鐵路沿線和幹線公路兩側;:主要分布在段家堡、官地、牛食堯、長梁溝、龍宮、神山堡等地,已探明儲量1.25億噸,礦體平均厚度3米,礦床面積100平方公里;石灰石:估算儲量為3019萬噸,礦體厚度236.8米。其它礦產資源有白方岩、鉀長石、矽石、磷礦、銅礦、水晶礦、金礦、花崗岩、大理岩、雲母、鹽鹼硝、螢石、石膏等。
原平原平

人口民族

2012年人口抽樣調查顯示,轄區共有194954戶,戶籍總人口為495254人,其中,城鎮人口220388人,鄉村人口274866人。戶籍人口中,男性人數為255282人,女性人數為239972人。從業人員有39326人,在崗職工有38740人。

經濟概況

綜述

2012年,原平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5.2億元,同比增長10.5%;財政總收入完成20.8億元,增長18.7%,淨增3.2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8.8億元,增長27.3%,淨增1.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2億元,增長11.2%;固定資產投資114.6億元,增長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95元,增長14.6%;農民人均純收入6472元,增長16.8%。
原平街心廣場原平街心廣場

第一產業

原平農業以商品糧、制種、畜牧、經濟林、蔬菜等五大基地建設為主體,是玉米、高梁青椒定點制種基地,商品糧生產基地和蔬菜生產基地。2012年,轄區農業產值109842萬元,林業產值5616萬元,牧業產值89295萬元,漁業產值518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4700萬元。

第二產業

原平是山西省重要的能源和工業基地,主要有鋁業、電力、煤炭、化工、冶金、建材、機械等行業,形成以化工、煤炭、機械、冶金、建材等五大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工業產品以煤炭、化工、建材、機械、冶金產品為主。2012年轄區規模以上企業33家,工業銷售產值1326628萬元,資產總計2985321萬元,主營業務收入1271986萬元,利稅總額166588萬元,利潤總額74487萬元。

第三產業

2012年,轄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98249萬元,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17508萬元,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80741萬元。原平以建設太原北部商貿業的交流集散地為目標,倉儲業重點建設了軒崗物資倉儲庫、解村畜禽冷鏈物流中心;配送業重點建設了晉北物流、捷達物流、平安大街南側物流配送中心;交通運輸業整合了傳統公路貨運場站,新建南部城鄉客運站。
原平賓館原平賓館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十一五期間,原平市累計投資3.8億元,建設了西山循環公路、環城公路,新增通村水泥(油)路224條,共643.4公里,改造縣鄉公路10條81.3公里。實現村村通,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和人畜飲水條件得到改善。

社會保障

十一五期間,原平市新增城鎮就業崗位2.3萬個,失業人員再就業1.1萬人。2010年城鎮登記失業率2.8%,;城鎮社保覆蓋率7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2.5%。農村“五個全覆蓋”全面完成。

科教文衛

原平市九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不斷提高,國小、國中畢業升學率達到100%,高中教育毛入學率達到79%。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完善了疾病控制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建設,建立起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多孩率由2005年的2.75%下降到2010年的1.9%。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廣泛開展,人口健康指標全面提升。
原平市有中國小332所,其中國小284所,國中40所,高中8所。在校生81739人,其中國小42172人,國中生29234人,高中生10333人。教職工4607人,其中國小2358人,國中1542人,高中707人。
原平農學院
前身為原平農業學校,創辦於1952年,1980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中專,1991年和1993年分別被農業部、山西省政府確定為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1998年被評為“山西省文明學校”,2002年7月1日經山西省政府批准成立山西農業大學原平農學院。
範亭中學
創建於1946年,以著名愛國將領續範亭名字命名。素有"南康傑,北範亭"之稱,是山西省首批重點中學之一。2006年5月4日舉行了六十周年校慶,並在07年成為山西省示範高中

交通運輸

原平是晉中南通向塞外的交通樞紐。境內京原、北同蒲鐵路在市區交匯,朔黃鐵路和京原、大運等公路穿境而過,大運高速公路縱貫南北,交通便利。

歷史風俗

鳳秧歌

鳳秧歌又名過街秧歌,也叫份秧歌,產生時間久遠,是原平縣獨有的一種民間歌舞形式。男角都是武士打扮,女角都打扮成古代村姑模樣,手拿小鑼,邊扭邊行。鳳秧歌的表演有三種形式:踩街、踩圈、開軲轆。鳳秧歌多於農曆十四至十六在本村分“上院”、“踩街”、“攆旺火”三種形式進行表演。傳統節目有80餘個,大部分反映農村生活和生產。1955年民間藝人李二俊率隊赴京參加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匯演;1991年9月參加在山西省舉辦的全國第二屆民間藝術節期間;2005年在中央電視台《魅力12》欄目中亮相;2006走進“星光大道”;2008年2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舞蹈類·秧歌”之中;2010年5月,獲得由文化部主辦的廣場舞類的最高獎項“群星獎”。

炕圍畫

炕圍畫也叫牆圍畫,俗稱“炕圍子”,是山西民間一種地域特色鮮明的造型藝術,融壁畫、年畫、建築彩繪於一體。 晉北農村家家戶戶都以火炕為床,為防止牆土脫落弄髒被褥,人們就以膠水調製白土沿炕邊牆上塗蓋“圍子”。炕圍畫屬於家庭壁畫,晉北寧武五寨一帶喜用紅棕色,原平、代縣一帶喜用青綠色。以原平炕圍畫為代表的晉北炕圍畫,畫風細膩,設色艷麗,構圖飽滿,明朗豁達。每當新房落成,新炕盤就,主家就約請當地有名氣的炕圍畫匠上門作畫,畫工完畢後,主人常用透明紙或塑膠薄膜罩遮其上,更多的人家則用桐油或清漆罩刷,以使其保存年久。原平炕圍畫曾在北京展出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原平也被稱作“炕圍畫之鄉”。

地方特產

原平鍋魁

原平鍋魁因歷史上奪當地爐食之魁而得名,其狀若塊,約三寸長,寸許寬,卷邊滾圓。根據包餡與不包餡可以分成空心鍋魁和實心鍋魁兩種。包餡的稱空心鍋魁。應市的多是甜餡鍋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鍋魁。鍋魁餅面橙黃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加之包餡的不同,又各具風味。

崞陽麻葉

崞陽麻葉製作方法比較複雜,選用精製麵粉、發酵粉和糖劑,輔助油、鹽、鹼、礬等,加水按一定比例配製攪拌成鬆軟麵團,用刀雎切成約半兩重的小面塊,拉長兩根扭兩圈,放入油鍋中炸到金黃色撈出即可食用,油料一般選用晉西北的胡麻油。崞陽麻葉手藝形成於清末,到建國初期幾近失傳。

旅遊名勝

原平文物古蹟遍布全境,有古建築、古墓葬、古遺址26處,其中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有陽武村朱氏牌樓、練家崗慧濟寺、崞陽南橋等3處。著名勝景有“天涯石鼓”、 “五峰疊翠”等,另有土聖寺、佛堂寺、樓煩寺、文廟等十餘處文物古蹟;革命紀念地有:續範亭紀念堂,原平市烈士陵園,抗日烈士紀念碑,朱德、劉少奇路居舊址,下神頭慘案舊址,峙峪慘案舊址,南神頭慘案舊址等;農業觀光游景點有山西六大溫泉之一的大營溫泉。
原平滹沱河風景區原平滹沱河風景區
天牙石鼓景區
天牙石鼓山距原平市5公里,南距忻州市30餘公里。在崞陽(即原崞縣城)東南20餘公里處還有一座五峰山,古人將天牙石鼓山與其匹配媲美,時有“天牙是為天牙,五峰好比地角”。唐末詩人雍陶留有《再經天涯地角山》的四言絕句:“每憶雲山養才,悔緣名利入塵埃。十年馬足行多少,兩度天涯地角來”。天牙石山有鼓神祠,坐落於石鼓山下。祠宇坐北而南向,祠前門外有石旗桿、木雕牌坊和一對石獅,另有一座和神祠山門相對的古戲台。
原平原平
崞陽普濟橋
崞陽普濟橋俗名南橋,橫跨在原平市城北20公里的崞陽鎮南門外河流上。創建於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以後歷代曾予補修,保持了宋、金時期的石橋藝術。橋用行鏨石和雕刻石砌成,主橋全長30米,跨度8米,券高7米。兩端各有一引橋,二小券,以分洪水。大小券口均為石料橫旋,券口之邊均有造型精美的石刻浮雕。大券口的兩邊,中間雕有石獅頭,余者均勻分布雕有故事人物的浮雕組畫16幅;小券口邊上雕有皎龍出水及九針圖案。
慧濟寺
慧濟寺位於市東北12.5公里處,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陽鄉練家崗村“惠濟祠”取給困苦者以好之意,整個寺院建築是典型的唐塑風格,殿內菩薩及木刻羅漢均屬寧代藝術雕塑。
慧濟寺慧濟寺
崞陽文廟
崞陽文廟始建於元大德(公元1299)年間,原占地面積近兩萬平方米。歷經明清兩朝多次修葺,計有大成殿7間,東西廊房各10間,戟門5間,欞星門坊5間,敬一亭5間,小石林亭5間,泮宮坊3間,德配天地坊3間,道冠古今坊3間,金聲玉振坊3間,庫房3間,廚房3間,宰牲房3間,守廟住房3間,崇聖祠3間,名宦祠3間,鄉賢祠3間,尊經閣上3間、下5間,文昌祠3間,樂樓3間,文昌三代祠3間,魁星樓1間,忠義祠3間,明倫堂3間,節孝祠3間,教諭署講堂3間,訓導署大門3間,講堂5間,儀門內正廳3間,儒學大門1間等百楹建築。
土聖寺
土聖寺位於市城區西南30公里水油溝村附近,背靠雲中山脈,因該寺原有山林土地上千畝,土地收入豐盛可觀,故而得名,據考始建於唐,“施火毀於火,明隆慶,萬曆年間先後重修復,每年四月初八政祭。”寺院兩側有一清泉,名曰“靈泉”故又取名靈泉寺
土聖寺土聖寺
崞陽關帝廟
崞陽關帝廟位於崞陽鎮東關。據碑記載,關帝廟始建於明代,清代重修。關帝廟座北向南,原有關公殿、戲台、東西配房、聖母殿、三義殿、龍王殿、山門等建築,構成總體平面為長方形。戲台、西配房已無存,余其皆完整。關公殿面闊、進深均為三間,前有廊子,並有磚鋪月台,四周有石質欄桿,欄桿左右各有望柱四根,前有八根。題記為清鹹豐元年重修。關公殿後有小式木作聖母殿、龍王殿、三義殿各三間,均系晚清建築。山門有台階十四階,逐級而上,又有台階八級,並有磚鋪平台,四周有磚砌花欄。山門門額上書“關帝廟”,門前有照壁一座,石獅一座。

著名人物

班婕妤,西漢女辭賦家漢成帝的妃子,善詩賦,初為少使,立為婕妤。
張楊,字稚叔,漢末群雄之一。
楊沂中,一般指楊存中,宋朝將領,追封和王。
慧遠大師,中國佛教淨土宗初祖,俗姓賈,精通六經及老、莊之學。
秦玉根,電影雞毛信中海娃原型。
黎玉,1925年參加革命,曾任山東省委書記、山東省政府主席等職。
李開信,1937年參加革命,曾任國家物資總局局長、國家計委副主任、國家經委顧問等職。
張勁松,1987年11月入伍,1989年入選八一男籃,八一男籃主力之一。
續範亭,1925年前後任國民軍第三軍第二混成支隊參謀長、第六混成旅長、國民軍軍政學校校長。
傅全有,194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上將軍銜。
張培梅,字鶴峰,國民黨軍事將領。
徐永昌,字次宸,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嗣任陸軍大學校長,國防部長
趙栓龍,曾任甘肅軍區司令員,少將軍銜。
趙爾陸,曾任國防工業政治部主任,上將軍銜。
張廷楨,曾任北京衛戍區副政委,少將軍銜。
張光漢,曾任湖北軍區副政委。
張工,曾任成都軍區政治委員,上將軍銜。
張二旺,1988年9月授予少將軍銜。
王瑋珍新疆軍區副政治委員,少將軍銜。
王宇,曾任總參謀部辦公廳副主任,少將軍銜。
王恭,曾任後勤部副部長、寧夏軍區副司令員
石進元,曾任蘭州軍區後勤部部長。
呂義山,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李吾田內蒙古軍區參謀長,少將軍銜。
黃乙俊,北京衛戍區原副政治委員。
常志義,曾任國防科委第十研究院院長。
謝高忠,曾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副司令員。
陳明山,曾任第八、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經委員會委員,中將軍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