崞陽文廟建於元朝大德三年,距今七百零八年的歷史。大成殿占地一畝二分,原占地面積近兩萬平方米,殿、祠、坊、閣、亭、台、樓、榭等百楹建築星羅棋布,構設精巧,場面壯觀,氣勢恢宏,存於文廟中軸線上的大成殿、戟門、津世、欞星門、影壁等主建築,依然透射出豐厚凝重的文化氣息,保持著別具韻致的文物價值。是原平歷史上一座極具魅力的儒學聖地,是山西省規模最大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崞陽文廟
- 時代:元
- 地址:原平市崞陽鎮文廟街
- 性質:省級重點文物
概述,建築情況,歷史記載,建築現狀,昔日輝煌古城如今殘存不全,古廟前院養雞後院曬糧,城牆上挖磚種地 城牆邊挖土蓋房,部門說法,面臨問題,
概述
時代:元
地址:原平市崞陽鎮文廟街
始建於元代,明清均有修葺。現存建築主要有影壁、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等,占地面積2.1萬平方米。大成殿為元代建築,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單檐歇山頂。殿頂施綠、黃、藍琉璃飾件。
2004年被評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情況
崞陽文廟,是舊時山西崞縣(今原平市崞陽鎮)的縣學文廟。現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據記載,崞陽文廟始建於元大德年間,原占地面積近兩萬平方米。歷經明清兩朝多次修葺,建築龐大、氣勢恢弘、規制完備。計有大成殿7間,東西廊房各10間,戟門5間,欞星門坊5間,敬一亭5間,小石林亭5間,泮宮坊3間,德配天地坊3間,道冠古今坊3間,金聲玉振坊3間,庫房3間,廚房3間,宰牲房3間,守廟住房3間,崇聖祠3間,名宦祠3間,鄉賢祠3間,尊經閣上3間、下5間,文昌祠3間,樂樓3間,文昌三代祠3間,魁星樓1間,忠義祠3間,明倫堂3間,節孝祠3間,教諭署講堂3間,訓導署大門3間,講堂5間,儀門內正廳3間,儒學大門1間等百楹建築星羅棋布,構設精巧。
崞陽文廟除集中體現了尊孔重教、重才施育的方針外,其他功能也相當完備。
名宦祠 祭祀著歷代在崞邑土地上建有豐功偉績的官吏。如漢尹賞、唐劉世讓、宋楊延昭、金張大節、明劉大淵、清范應心等40名。
鄉賢祠 祭祀著歷代崞邑因熱心公益事業、保家衛國而彪炳史冊的名士。如漢班彪、晉秦秀、宋楊宗閔、金游完、元皇普德、明劉寅、清張琳等20多名。
忠義祠 祭祀有唐郝傑、金胥鼎、明李斌、清李志邑等10餘名。
節孝祠 祭祀有節婦、孝子等數十名。
而整個文廟的建築配置集中體現出“禮、樂、射、御、書、數”的古代六藝教育特色。舊時,每年春秋在文廟祭祀孔子,大成殿正中塑有孔子像,並以顏回、曾參、子思、孟柯配享。顏回、子思居東,曾參、孟柯居西,稱“祭孔四配”。東西暖閣中則祀有“孔門十哲”,即閔損、冉雍、端水煬、仲由、卜商、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顓孫師塑像。東廊房祀有先賢39名,先儒34名;西廊房祀有先賢39名,先儒33名。明倫堂壁上署有康熙四十一年頒訓飭士子文和祀孔的“程子四箴”。而崇聖祠則書有“仲尼四端”等聖人語錄。
崞陽文廟除集中體現了尊孔重教、重才施育的方針外,其他功能也相當完備。
名宦祠 祭祀著歷代在崞邑土地上建有豐功偉績的官吏。如漢尹賞、唐劉世讓、宋楊延昭、金張大節、明劉大淵、清范應心等40名。
鄉賢祠 祭祀著歷代崞邑因熱心公益事業、保家衛國而彪炳史冊的名士。如漢班彪、晉秦秀、宋楊宗閔、金游完、元皇普德、明劉寅、清張琳等20多名。
忠義祠 祭祀有唐郝傑、金胥鼎、明李斌、清李志邑等10餘名。
節孝祠 祭祀有節婦、孝子等數十名。
而整個文廟的建築配置集中體現出“禮、樂、射、御、書、數”的古代六藝教育特色。舊時,每年春秋在文廟祭祀孔子,大成殿正中塑有孔子像,並以顏回、曾參、子思、孟柯配享。顏回、子思居東,曾參、孟柯居西,稱“祭孔四配”。東西暖閣中則祀有“孔門十哲”,即閔損、冉雍、端水煬、仲由、卜商、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顓孫師塑像。東廊房祀有先賢39名,先儒34名;西廊房祀有先賢39名,先儒33名。明倫堂壁上署有康熙四十一年頒訓飭士子文和祀孔的“程子四箴”。而崇聖祠則書有“仲尼四端”等聖人語錄。
歷史記載
據《原平縣誌》載,從明洪武到萬曆年間,經過鄉試、會試、殿試,崞縣考中進士5名,舉人30名,諸貢156名;從清順治二年到光緒八年,崞縣考中進士36名,舉人366名,諸貢221名。這些都與文廟學官的教育效能密不可分。
百年來屢收戰爭和動亂破壞,又被崞陽糧管所占用多年,建築殘破不堪,但欞星門、戟門、大成殿等主建築尚存。2006年,當地政府開始遷出占用單位,並籌資進行維修,但至今修復工程仍未完成。
建築現狀
昔日輝煌古城如今殘存不全
已有近1700年歷史的中原邊陲重鎮——崞陽在《讀史方輿紀要》中這樣記載:“大同有事,以重兵駐此,東可以衛雁門,西可以援偏關,北可以應雲朔,蓋地利得也。”
在過去漫長的歲月中,崞陽(原來的崞縣)無論在哪個朝代都倍受重視。有資料記載,崞縣在明朝就修建三重城牆,城內店鋪40餘家。文廟始建於元代,占地面積近兩萬平方米,殿、祠、坊、閣、亭、台、樓、榭等百楹建築星羅棋布,構設精巧,場面壯觀,氣勢恢宏,是原平歷史上一座極具魅力的儒學聖地,可想而知其昔日的繁華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但現在,崞陽文廟已經失去了往昔的輝煌。記者採訪時發現,近8米高的崞陽文廟的大成殿地基為磚石結構,由於自然和人為的毀壞,周邊的條石已經脫落,磚面鬆動。大殿的牆體通白,為土木結構,其中一面牆壁上還鑲嵌一塊乾隆題詞的石碑。上檐則採用全木碶結構,歇山重檐頂,形式壯麗,禮門亦採取歇山重檐頂,翼角起翹高,有角葉,建築中沒有使用一根鐵釘,斗拱花檐層層疊疊。房頂是全琉璃瓦鋪設,翠綠色的瓦面與白色的牆壁相映生輝,越發顯出大殿的古樸與莊嚴。
看上去,大殿的整體還比較完整,但屋頂瓦片、有精美造型圖案的滴水檐均有缺失。大殿的外露木質結構原來塗抹的顏色已斑駁不堪,多數木頭已經乾裂,整體顏色昏暗,兩個耳房更是破爛不堪。目前有很多滴雨檐已經搖搖欲墜,在風雨大作時,經常會掉下一塊來跌個粉碎。記者現場看到,由於大殿主體都是木結構,一旦有火情,大殿命運可想而知。
古廟前院養雞後院曬糧
記者到達崞陽鎮文廟採訪時已是3月21日下午兩點,古廟兩邊的大鐵門隨意地敞開著,院門口的一間平房旁一個女人正在忙碌地洗著衣服,而院內掛有“文物管理所”牌子的房間中,卻灰塵滿屋、空無一人。
這名姓劉的女子說,文管所的負責人不在。劉告訴記者:“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人來這裡了,我只是在這裡租房養雞的,順便照看一下文廟。現在的文廟已經毀得不成樣子了,以前這裡是鎮上的糧管所,去年曾有市裡的領導來過,說是要讓我搬出去,然後再修復這裡,可是因為沒錢,所以又耽擱下來了。”
簡單了解了情況後,這名姓劉的中年婦女帶著記者參觀了一下。順著大門可以看見禮門、照壁、欞星門和泮池,在欞星門和泮池中間的空地上堆放著幾塊早已經斷裂風化看不清字跡的石碑,上面滿是垃圾和雞屎。抬眼看去雖然這些古建築已經牆皮剝落,岌岌可危,但仍可以看出當年的輝煌。旁邊的幾間老房子裡散發著臭烘烘的味道,不時還傳來幾聲雞叫。劉姓女子說,那是解放後修的,現在她租下來用作養雞場了。過了泮池來就到了前殿,前殿的房門大開,屋裡滿是灰塵和隨意堆放的麵粉,在前殿的正中,擺放著一台機器。
在大殿右側的空地上堆放著許多大塊古磚,而背後的空地上則攤曬著糧食,幾個村民正在旁邊聊天,一輛轎車停在空地當中。劉姓女子告訴記者,那些大磚石原是城牆上的,後來人們給拆了,所以館長只好想辦法收集了一些,全堆放在這裡了,而後院那些曬糧食的,是糧管所的人,旁邊就是他們以前建的倉庫。
記者問:“聽說原平市政府要在2006年12月底讓糧管所搬出去嗎?怎么現在還沒有搬?”劉說:“他們在這裡租房都是簽有契約的,現在契約期限還沒到,怎么會搬出去?”
城牆上挖磚種地 城牆邊挖土蓋房
記者又來到崞陽鎮東側城牆遺址上,看到有很多城牆已經被毀壞,斷斷續續的古城牆殘缺不全地延伸著。有一處城牆上甚至還有種植莊稼的痕跡。記者看到,在一段大約20米長的城牆遺址上,有明顯耕種的痕跡。一位姓亢的老人說:“很早就有人來這裡挖城磚回去蓋房子用,後來城磚沒有了,可還有人開著農用三輪車到城牆邊取土,現在取土的少了,卻出現了種地遭侵蝕破壞的跡象。他還告訴記者,原來崞陽的城牆是有三重的,後來都被破壞掉了,現在連最裡面的城牆也都不全了,只有南門那地方還可以看見壘著城磚的門牆,其他的早已經看不清了。
在離文廟不遠處的城牆遺址上,靠古城牆的幾家農戶的房子就建在古城牆遺址的保護範圍內,有的農戶還在城牆下部掏挖出一個類似儲菜窖的建築,並壘起了磚牆。記者走進去發現,內部空間不僅很大,還堆放著一些雜物等。
“祖宗留下來的不能就這么毀了,要給後人留下呀!”這位姓亢的老人憂心如焚地說。
原平市民呼籲搶救崞陽文廟
在原平,不少市民發出了與來信中學生一樣的聲音:“崞陽文廟是原平的驕傲,是山西的驕傲,希望政府部門趕快行動起來,救救崞陽文廟……”
記者在原平市旅遊局採訪時了解到,原平市旅遊促進會的邢玉璽在2006年11月20日發表了一篇《崞陽文廟何時能修復?》的文章。邢玉璽在文章中對崞陽文廟的現狀表示堪憂:“……按說,崞陽文廟從占地面積和建築規模,在晉北來說是僅次於代縣文廟的第二大廟,為什麼代縣文廟能保存得那么完整,能吸引眾多遊客前去旅遊參觀,我們的文廟就毀壞得那么嚴重呢?當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總的來說,還是沒有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使之成為一處被遺忘的歷史文物。”
邢玉璽說:“崞陽整個文廟,原來被原平市糧食系統作為倉庫占用,現雖已全部搬遷,但是所留下的房舍卻被一些村民占用。加上廟院內足有尺余高的雜草,一些古存建築物橫躺堅臥在草叢之中,實為可惜……”
部門說法
保護不力導致文廟嚴重損壞
在原平市博物館,記者見到了該館負責人王海波。王海波說:“造成原平崞陽古城文廟嚴重損壞的主要原因是保護不力,文廟年久失修。”
王海波說:“縣誌記載,清代的時候文廟占地2萬多平米,其牆體建築風格多以土木結構為主,頂部多為全木碶結構,這種建築規模在原平市,乃至整個山西來說也是最大的古文廟群。古文廟群在上世紀80年就被確定是縣文物保護單位,後經原平市博物館多次申請,2004年文廟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由於種種的歷史遺留問題和資金問題,沒有將這些古文物保護好,致使遭到毀壞。現在的文廟屋朽瓦碎,垣斷牆殘,碑石散亂,雜草叢生。”
王海波說,崞陽鎮古文物毀壞的原因主要分為自然破壞和人為兩種。由於年代的久遠,部分文物會自然風化和腐朽,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更多的是人為保護不力而致使破壞,人為破壞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由於文物大多位於鄉村,而且比較分散,離住戶遠,文物部門管理起來難度大,從而導致文物的破壞。另一方面是許多當地居民文物保護意識差,甚至不知道哪些是文物,不知道它們的價值有多大,所以就盲目地破壞。
面臨問題
要徹底修復至少需要300多萬元
對於崞陽鎮古文物保護和修復問題,王海波說:“現在主要是缺乏資金,崞陽鎮是個古鎮,有許多的古建築文物,現在最主要的應是先將文廟給保護起來並修復。但是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太多,比如說崞陽鎮的糧管所,他們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在文廟了,後來又在那裡修建了糧倉,後又將倉庫出租,雖然去年市里要糧管所搬遷出來,但是那些出租出去的倉庫有簽訂的契約,契約不到期,博物館也沒有辦法,只能先想辦法看護起文廟的大殿來。”
“就算現在要修文廟,博物館也沒有那么多資金,我們已經向上面打了申請搶修性資金(完全修復需要300多萬,搶修性修復需要幾十萬)的報告,希望能先搶救性地修復一下文廟,同時也打報告希望省里能撥些錢,原平市再拿出一部分,我們再想辦法召集個人看看能不能集資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崞陽鎮的古建築文物,也只有先把文物價值最大的文廟保護好,才能進一步去保護崞陽鎮的其他古建築文物。”王海波說。
採訪快要結束時,王海波不無擔憂地說:“現在的文廟已經損壞非常厲害了,好幾處已經岌岌可危,再不去修復,要是一下大雨,颳起大風,那些損壞嚴重的地方可就要坍塌了,修復起來也就更難了……”
對於崞陽鎮古文物保護和修復問題,王海波說:“現在主要是缺乏資金,崞陽鎮是個古鎮,有許多的古建築文物,現在最主要的應是先將文廟給保護起來並修復。但是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太多,比如說崞陽鎮的糧管所,他們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在文廟了,後來又在那裡修建了糧倉,後又將倉庫出租,雖然去年市里要糧管所搬遷出來,但是那些出租出去的倉庫有簽訂的契約,契約不到期,博物館也沒有辦法,只能先想辦法看護起文廟的大殿來。”
“就算現在要修文廟,博物館也沒有那么多資金,我們已經向上面打了申請搶修性資金(完全修復需要300多萬,搶修性修復需要幾十萬)的報告,希望能先搶救性地修復一下文廟,同時也打報告希望省里能撥些錢,原平市再拿出一部分,我們再想辦法召集個人看看能不能集資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崞陽鎮的古建築文物,也只有先把文物價值最大的文廟保護好,才能進一步去保護崞陽鎮的其他古建築文物。”王海波說。
採訪快要結束時,王海波不無擔憂地說:“現在的文廟已經損壞非常厲害了,好幾處已經岌岌可危,再不去修復,要是一下大雨,颳起大風,那些損壞嚴重的地方可就要坍塌了,修復起來也就更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