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音之鄉

中國八音之鄉

忻州是知名全國的“摔跤之鄉”。2006年8月5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藝術之鄉評審委員會發文,命名忻州市忻府區為“中國八音之鄉”,並把忻州市忻府區定為“中國八音文化研究基地”,旨在肯定忻府區在傳承八音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並希望充分發揮八音之鄉的藝術效應,推動當地經濟文化建設全面協調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八音之鄉
  • 位置:山西省北中部
  • 表演團體:70餘個
  • 表演藝人:1000多
簡介,歷史發展,代表人物,

簡介

忻州市忻府區位於山西省北中部,素有“晉北鎖鑰”之稱。東連定襄,西鄰靜樂,南靠陽曲,北依原平。忻府區八音作為起源於生活,植根於民眾,滲透於情感,提升於藝術的文化形式,經過至少80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形成八大吹奏套曲,五大吹奏世家,70餘個表演團體,1000多名表演藝人,演出涵蓋婚慶、婚喪事慶典,足跡遍布晉陝蒙地區,影響遠播東南亞國家,並湧現出了胡金泉胡天泉王高林等八音演奏藝術大師,尤其是新組建的忻州八音樂團,還獲得了第六屆中國民間藝術金獎和第七屆中國民間山花獎,成為我區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品牌。

歷史發展

八音藝術作為忻州文化的重要藝術門類,集廟堂音樂的寧靜恬淡、關塞精神的雄渾激越、遊牧藝術的奔放高亢、中原農耕生活的和諧渾厚於一體,是忻州人民文明智慧、勤勞創新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八音會在忻州指器樂演奏形式,俗稱鼓手或響工。一個八音會班一般有班主一人、響工十人左右,樂器有管子、嗩吶、口琴、笙、海笛、小鑼、釵、鼓、板、梆子等。
清代中葉以前,忻府八音會主要是吹奏套牌音樂,最流行的有八大套,二十世紀初是發展盛期。上世紀三十年代由於日寇入侵受到嚴重摧殘。五十年代初期經搶救,曲目得以保存,並由眾多八音會演奏。舊時用於婚喪喜慶和廟會中,清末曾被五台山佛樂所吸收,在禪門佛事中演奏,但基本上保留著民間的演奏形式和內容。“八大套”指八個大型整套器樂合奏,以第一首曲牌或其中某一曲牌為名,如《扮狀台套》由《扮狀台》、《柳搖金》、《到春來》、《到夏來》、《萬年華》、《到冬來》、《月兒高》、《西方藏》、《到秋來》九首曲牌組成。另外七套分別是《青天套》、《推轆軸套》、《十二層樓套》、《箴言套》、《大罵漁郎套》、《勸金環套》、《娥郎套》。八套共包括八種曲牌、小曲79首,去掉重複部分有61首,曲調源於民歌、民間器樂曲、戲曲曲牌、宗教音樂等。樂隊編制人員不等,少則近10人,多則幾十人甚至上百人。器樂編制人數管子一至二人,海笛一人,笛子一人,笙二人,堂鼓二人,小鈸二人,可根據演奏的場合及規模需加入板鼓、大鈸、大鑼、小鑼、雲鑼、梆子等。八大套中僅《大罵漁郎套》以高低兩隻嗩吶為主奏,其餘皆由管子主奏。演奏風格古樸爽朗,快板段落活潑歡快,各曲調之間單奏鑼鼓段過渡,氣氛頗為熱烈。此外,還有適應於過街巡演的套牌《大得勝》,適應於迎親、祝壽等喜慶場合的曲牌《節節高》、《千萬壽》、《黃隆官》、《點四將》、《春來》、《女坐帳》等,有時也吹奏佛曲。《大得勝》表現古代將士出征、凱旋、榮功慶功等宏大場景,其中《將軍令》、《過街》、《耍娃子》、《踢場》等曲目,常為武術、旱船、花車等民間文藝和雜耍伴奏。忻府區八音藝人的演奏技巧功夫很深,能擬模人的語言、聲調和哭聲,並善於在合奏中以各種不同調門的吹管樂器相配合,各自發揮特長而八音克諧,形成各聲都在音色、音區、節奏等方面的對比和結合,從而使七八個人的小型吹打樂隊演奏得聲勢非凡,合奏音響圓滿,色彩變化豐富。

代表人物

胡天泉,奇村胡氏世家傑出代表,著名笙演奏家,現任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藝術指導、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及中國笙專業委員會會長。自幼隨父學藝,精通笙、嗩吶、管子、口哨等民族管樂器的吹奏技藝。1953年被原公安軍文工團吸收為演員,1958年調入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50年軍旅藝術生涯中,對笙的傳統結構和演奏技法進行了系列改革和創新,成功研製出了“巴烏笙”,1956年與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董洪德創作了我國第一部笙獨奏曲《鳳凰展翅》,1957年在第六屆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藝術比賽中,他的笙獨奏和由他領奏的吹打樂均榮獲金獎。共創造了30餘種獨具特色的演奏技法,創作了20多首曲目。
王高林,忻府區南關王氏八音世家傑出代表。現為山西歌舞劇院民樂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嗩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自幼隨祖父學習嗩吶,少年時被選入山西省歌舞劇院師從嗩吶演奏家胡金泉學藝。他的演奏音樂純美、技巧嫻熟、雅俗共賞。1982年在全民民樂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多次赴日、法、美、韓、港台等國家和地區出訪演出,深受海外觀眾歡迎。自創自演的主要作品有《你追我趕春耕忙》、《黃土情歌》、《歡樂的山寨》等近20首。
盧補良,忻府區解原人,自幼隨解原八音世家傳人武潤蘭學習八音藝術。多次參加國家、省級民間比賽並獲獎,2004年被山西省文化廳命名為“民間藝術大師”,2006年7月參加北京南戴河第七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全國首屆吹歌展演,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全國吹歌大王”,為山西省爭了光。他的演奏風格奔放圓潤、粗獷細膩兼而有之,深受城鄉人民喜愛,他為“中國八音之鄉”的忻府區八音藝術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