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縣(永嘉(溫州下轄縣))

永嘉縣(溫州下轄縣)

永嘉(溫州下轄縣)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永嘉縣,中國浙江省溫州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下游北岸,東鄰樂清黃岩,西連青田縉雲,北接仙居,南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總面積2674平方公里,人口78.92萬,下轄8街道,10鎮。素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泵閥之鄉”,“中國紐扣之都”,“中國玩具之都”的美稱。永嘉歷史悠久。漢順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始建永寧縣,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稱永嘉縣,取“水長而美”之意,也是溫州地區文化的起源地。

2018年12月,永嘉縣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嘉縣
  • 外文名稱:Yong Jia County
  • 別名:永寧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8個街道,10個鎮
  • 政府駐地:北城街道(上塘)縣前路98號
  • 電話區號:0577
  • 郵政區碼:325100
  • 地理位置:浙江省南部,溫州市北部,甌江下游
  • 面積:2698平方公里
  • 人口:82.69萬(2016年常住人口)
  • 方言吳語-溫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楠溪江四海山
  • 火車站永嘉火車站
  • 車牌代碼:浙C
  • 地標:防洪水閘工程
  • 知名企業:宣達集團 超達 報喜鳥 奧康
  • 友好城市:劍閣縣 黟縣 霍邱縣
  • 特產:西瓜羅坑梅 碧蓮香柚 永嘉麥餅
  • 別稱:甌
  • 行政代碼:330324
  • 縣委書記王彩蓮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經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文化事業,衛生事業,體育事業,教育事業,歷史文化,永嘉學派,永嘉四靈,永嘉崑劇,旅遊,著名人物,永嘉名片,特產,

歷史沿革

永嘉縣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
永嘉縣永嘉縣
夏、商、周為甌地。
春秋時期屬越國,戰國時入楚。
漢高祖時屬閩越,惠帝三年(公元前192),至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屬東甌國,國都在今永嘉縣甌北鎮江北,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屬會稽郡回浦縣,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為章安縣東甌鄉,順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屬會稽郡。
三國吳太平二年(257),改屬臨海郡永寧縣。
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分臨海郡置永嘉郡,改屬之。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恢復永嘉郡。
1933年印行的《永嘉縣城區全圖》1933年印行的《永嘉縣城區全圖》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廢永嘉郡置東嘉州,隸括州總管府,析永嘉縣之楠溪、西溪兩鄉置永寧縣。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廢東嘉州重隸於括州,永寧併入永嘉縣。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從括州析永嘉、安固兩縣置溫州,治永嘉。
唐武后載初元年(689),析永嘉置樂成縣後,永嘉縣轄境歷五代、宋、元、明、清不變。
民國37年(1948),溫溪、石染、西岙3鄉劃給青田縣。
1949年5月,永嘉縣全境解放。以甌江為界南置溫州市,北置雙溪縣,治岩頭鎮。9月21日,雙溪縣復稱永嘉縣,移治楓林鎮,翌年6月遷治羅浮龍橋,12月21日遷治溫州市區九山。
1950年5月,將原屬溫州市屬的梧埏、永強、三溪、藤橋4個區劃歸永嘉縣。
1958年該4個鄉重歸溫州市,永嘉縣治遷至上塘鎮。
1961年,青田縣西岙、石染、上橫3鄉劃歸永嘉縣。
2001年,七都鎮劃入溫州市。

行政區劃

永嘉縣轄8個街道、10個鎮:北城街道南城街道東城街道、江北街道、東甌街道三江街道黃田街道烏牛街道橋頭鎮橋下鎮沙頭鎮碧蓮鎮巽宅鎮岩頭鎮楓林鎮岩坦鎮大箬岩鎮鶴盛鎮。縣人民政府駐上塘中心城區繁華路1號。
永嘉縣行政區劃永嘉縣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

永嘉縣位於東經:120°19′至120°59′;北緯:27°58′至28°36′,浙江省南部,甌江下游,瀕臨東海,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
永嘉縣

地形地貌

永嘉縣面積269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為2308.5平方公里,平原面積為277.0平方公里,河流湖泊面積為112.7平方公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擁有耕地面積36.16萬畝,林地面積291.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9.2%,綠化程度96.62%,森林蓄積量達394萬立方米。
永嘉縣永嘉縣

氣候特徵

永嘉屬於亞熱季風氣候,四季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為18.2℃,年均降水量為1702.2毫升,降水日數175.4日,年均日照1820.2小時,年均蒸發量為1431.9毫米,歷年平均無霜期為280天。
永嘉縣楠溪江麗水街永嘉縣楠溪江麗水街
根據常年歷史記錄,年平均氣溫18.3℃。一年中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8.1℃;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8.3℃。極端最高氣溫42.1℃,出現在2003年7月15日;極端最低氣溫-4.8℃,出現在1999年12月23日。春季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平均回暖初日在3月18日,平均終日出現在12月2日。平均無霜期281天,平均初霜日在12月5日,平均終霜日在2月22日。年平均降水量1718.3毫米,並且年際間差異特顯著。1973年最多達2592.7毫米,1986年最少僅有1193.6毫米。一年中8月平均降水量最多,高達279.4毫米,6月次之,主要是受颱風和梅雨的影響;12月最少,僅39.2毫米,其次是1月。年平均雨日175天。年平均日照1799小時,其中以7月和8月最多,分別高達225.5小時和220.0小時;而2月和3月最少,分別為96.5小時和102.1小時。年平均蒸發1432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7%。主要災害性天氣有暴雨、冰雹、乾旱、颱風、洪澇、雷電和大風等。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境內常年平均水資源量超過36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的理論儲藏量為28萬千瓦,可開發為25萬千瓦,為全國第二批電氣化縣。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其中鉛、鋅、鉬、錳等有色金屬探明儲量均在5000噸以上。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永嘉古樹名木資源數量多,物種豐富,共有古樹名木1000株。其中散生古樹812株,古樹群10處188株;屬一級保護古樹80株,二級保護古樹206株,三級保護古樹714株。樹齡最高的為西源鄉梅坦村的柏木,達900多年;胸圍最大的是潘坑鄉岩龍村的樟樹,為926cm;冠幅最大的是烏牛鎮西岙村的樟樹,為40m。
動物資源
境內生物資源種類繁多,僅國家級保護動植物就達數十種;

人口

2013年末,永嘉縣戶籍總戶數28.73萬戶,總人口96.9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87萬人,女性人口45.40萬人,年平均人口96.61萬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4.3%,比上年上升0.6個百分點。2013年永嘉縣出生人口13326人,其中女嬰6019人,人口出生率為13.8‰;死亡人口4473人,死亡率為4.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2‰,比上年降低1.8個千分點。年內出生嬰兒男女性別比為121:100,上年為118:100。
永嘉縣計畫生育率82.8%,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經濟

2013年永嘉縣生產總值為291.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63億元,下降1.1%;第二產業增加值179.24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103.04億元,增長7.5%;三次產業的結構由上年的3.7:61.1:35.2調整為3.3:61.4:35.3。按戶籍人口計算,永嘉縣人均生產總值為30216元,比上年增加3091元,增長11.4%。

第一產業

2013年,永嘉縣實現農業總產值15.47億元,與上年相比下降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2.1%。其中,農、林、牧、漁業產值分別為8.98億元、1.12億元、4.46億元、0.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3%、-6.4%、-14. 2%、-9.2%。
2013年,播種總面積46.54萬畝,比上年增加0.31萬畝,增長0.7%。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1.31萬畝,比上年增加0.30萬畝,增長1.0%;糧食總產量11.42萬噸,比上年增長1.2%。油料作物播種面積4.34萬畝,比上年增加0.09萬畝,增長2.1%。蔬菜播種面積7.64萬畝,比上年增加0.02萬畝,增長0.3%;蔬菜總產量10.0萬噸,比上年增長2.5%。茶園總面積4.63萬畝,其中可採摘茶園4.24萬畝,全年茶葉總產量593.8噸,比上年下降5.0%。果園總面積8.89萬畝,比上年增加0.09萬畝,增長1.0%;水果總產量6.36萬噸,比上年增加0.07萬噸,增長1.1%。

第二產業

工業
2013年,永嘉縣工業總產值為585.88億元,比上年增長7.5%,增幅比上年上升6.4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93.77億元,同比增長3.3%,增幅比上年回落2.2個百分點。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中,重工業產值為175.17億元,比上年增長3.8%,輕工業產值為218.60億元,比上年增長2.8%;皮鞋、泵閥、服裝、紐扣拉鏈產值分別為122.47億元、96.97億元、61.63億元、13.76億元,皮鞋、泵閥、服裝、紐扣拉鏈產值比上年分別增長4.6%、1.6%、2.5%、2.6%。規模以上工業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8.55億元,比上年增長2.6%;利稅總額44.35億元,下降1.0%,其中利潤總額28.09億元,下降1.6%。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帳款淨額88.91億元,增長5.4%;產成品存貨22.30億元,增長20.9%。
建築業
2013年末,永嘉縣共有資質建築企業36家。全年建築企業簽訂契約額114.45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2.1%,其中本年新簽訂契約額64.67億元,比上年增長53.5%。全年共完成建築業產值52.14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9.9%,當年竣工產值23.13億元,比上年增長47.3%。施工企業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66.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2.5%,房屋竣工面積68.0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9.2%,竣工房屋價值10.85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6.6%。

第三產業

金融
2013年末,永嘉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440.03億元,比上年增加47.07億元,增長12.0%;其中,城鄉居民儲蓄餘額276.41億元,增加36.26億元,增長15.1%。永嘉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381.84億元,比上年增加44.13億元,增長13.1%。
保險
2013年,永嘉縣保險機構保費收入8.82億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3.84億元,增長15.0%;人身險保費收入4.98億元,增長0.6%。已決賠款2.61億元,比上年增長18.1%。
交通運輸
2013年,交通運輸郵政倉儲業共完成增加值3.37億元,比上年增長5.3%。水陸貨物運輸周轉量105446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0.4%;其中公路99377萬噸公里,與比上年基本持平;水路6069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5.4%。公路旅客運輸周轉量166026萬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7;永嘉縣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109.83萬噸,同比增長18.7%。年末,永嘉縣境內公路總里程為247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2公里;民用汽車擁有量13.73萬輛,比上年增加1.68萬輛。全年郵政業務量6481.6萬元,比上年同比增長15.8%。
郵電通信
2013年,永嘉縣電信業務總收入9.25億元,比上年增長5.9%。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9.37萬戶,同比減少0.5萬戶;行動電話用戶90.98萬戶,同比增加3.34萬戶;國際網際網路寬頻用戶16.65萬戶,同比增加2.38萬戶。
旅遊業
2013年,永嘉縣旅遊總收入30.15億元,比上年增長31.2%。全年接待遊客總人數415.1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2.6%。其中,國內遊客人數412.60萬人次,增長32.6%;接待境外遊客2.57萬人次,增長31.8%,旅遊外匯收入828.72萬美元。
房地產開發
2013年末,永嘉縣共有房地產開發企業53家,全年實際完成投資71.76億元,比上年下降9.1%。全年房地產施工面積420.0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4.0%;竣工面積10.3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5.2%;銷售面積19.3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44.2%,銷售額32.3億元,比上年增長89.9%。
消費品市場
2013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67億元,比上年增長14.9%,增幅比上年上升3.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7.49億元,增長15.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18億元,增長7.7%。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91.43億元,增長15.4%;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1.24億元,增長11.1%。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3年,永嘉縣財政科學技術經費支出7200萬元,增長16.8%。全年共下達縣級科技計畫項目3批共192項,安排科技經費3570萬元,其中工業部分49項,安排經費1040萬元;農業部分89項,安排經費789萬元;社會部分9項,安排經費73.7萬元;衛生部分21項,安排經費362.3萬元;綜合部分3項,安排經費42.5萬元;科技創新獎勵部分6項,安排經費765萬元;計畫生育部分1項,安排經費49萬元;創新平台建設部分5項,安排經費288.5萬元;專利部分9項,安排經費160萬元。
2013年,永嘉縣新增市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64項,其中列入國家級科技型中小型企業創新基金項目6項、國家級火炬計畫項目5項、國家級重點新產品項目1項;省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1項、省級新產品試製計畫項目19項、省級科技特派員13項、省級團隊科技特派員3項、省級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項;市級科技富民強縣項目1項、市級科技特派員項目13項、市級種子種苗項目2項,共爭取上級補助經費690萬元。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5家、省級農業科技企業2家,市級科技(創新)企業19家、市級專利示範企業5家。
2013年永嘉縣縣共引進各級各類人才2770人,其中引進碩士研究生24名;引進國(境)外智力項目17項,聘請外國專家17人次;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特殊緊缺專業人員32人;高技能人才培養1294人。

文化事業

2013年,永嘉縣建成鎮綜合文化站5個、圖書分館5個;成功創建橋下鎮、巽宅鎮2個省級文化強鎮、20個縣級文化示範村、25個社區文化服務中心;申報2個省級、4個市級文化示範村和5個市級文化強鎮。開展“書香永嘉”系列主題講座等活動26場,參與4.2萬餘人;崑劇團送戲進校園、進農村80場,民間劇團送戲90場;“2131”工程電影放映6348場,成功創建14個室內固定示範放映點。
2013年末,永嘉縣圖書館藏書總量25.91萬冊(件),比上年增加1.95萬冊(件)。永嘉縣擁有調頻廣播電台4座,廣播覆蓋率為95.3%;電視台1個,電視覆蓋率為99.0%。年末永嘉縣有線電視用戶21.5萬戶,入戶率為74.8%。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為2個、8個、40個。

衛生事業

2013年末,永嘉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513家,其中,醫院10家、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7家、個體診所68家、門診部34家、醫務室10家、社區衛生服務站57家、衛生室296家。衛生機構實有床位1465張,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有1609人,每萬人擁有醫生數為17人,註冊護士1033人。2013年基礎免疫接種率分別為:B肝疫苗99.9%,卡介苗99.9%,糖丸99.8%,百白破99.7%,麻疹99.7%。

體育事業

2013年,開展縣級群體體育活動22次,對3000人進行國民體質監測;成功承辦了“中國·溫州國際山地戶外運動挑戰賽”和中國“楠溪江杯”決戰名山全國象棋冠軍挑戰賽總決賽。共新建籃球場28個,籃球場亮燈工程2個,安裝健身器材1087套,鎮(街道)室內體育健身房3個,體質監測點1個。永嘉縣輸送的運動員,在全運會上屢創佳績,共獲得5枚銅牌;394位運動員參加了市運會,共取得獎牌205枚,總積分1832分,總積分和獎牌數全市排名第六位,比上一屆提升1個位次。

教育事業

2013年末,永嘉縣共有幼稚園214所,在園幼兒3.03萬人;國小75所,在校生6.45萬人,國小學齡人口入學率達100%;普通中學53所,在校生4.40萬人,其中普通國中43所,在校生2.85萬人,國中學齡人口入學率99.9%,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6.0%,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永嘉縣幼稚園教職工2858人,比上年增加24人,其中專任教師1620人,增加3人;國小專任教師3457人,增加43人;中學專任教師3344人,比上年減少3人。
國小體育運動場面積36.74萬平方米,電腦9719台,其中教學用電腦8552台,各類圖書147.82萬冊;國中體育運動場面積28.78萬平方米,電腦6945台,其中教學用電腦5343台,各類圖書110.23萬冊;高中體育運動場14.47萬平方米,電腦2814台,其中教學用電腦2205台,各類圖書41.25萬冊。

歷史文化

永嘉學派

永嘉文化中,有著名的永嘉學派。永嘉學派是南宋時期能夠與朱熹理學、陸九淵心學成鼎足之勢的重要學術思想流派,創始人是鄭伯熊兄弟、薛季宣、陳傅良等,他們分別是溫州鹿城和瑞安人,永嘉是當時的州治所在地,故稱為“永嘉學派”。稍後的思想家葉適是瑞安人,繼承和發展了永嘉之學,進一步擴大了“永嘉學派”的影響,在當時的學術思想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葉適葉適
具體到永嘉學派的近代命運,近代溫籍知識分子從永嘉學派的文獻中汲取了思想精華,在近代情境中進行了創造性的轉化,正如陳黻宸說:“通商以來,風氣稍移,浮淺之徒,侈談西學,剽竊失據,轉或芻狗詩、書,求其融會中西,貫穿古今,通經致用,蔚為一代儒宗者蓋鮮。夫以中國四千年聖人之治,不為之鮮扁彌縫,修吾聲名文物,而徒震驚乎異域雜霸功利之見,儒術之衰,非吾輩責歟?”(《陳蟄廬孝廉〈報國錄〉序》,《陳黻宸集》第511頁)可以說,“貫穿古今,通經致用”是南宋永嘉學派的思想靈魂,葉適認為這是向儒家“道之本統”的回歸(參見何俊《葉適與道統》,《葉適與永嘉學派論集》);“融會中西”則是永嘉學近代存續的具體形式,而這三者又統一於溫籍知識分子對“儒術”的近代理解,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是近代儒家知識分子對儒家“道之本統”的新見解、新境界。因此可以說,永嘉學派近代命運這一個案,展示了儒學在各種情境下存續的某種規律。

永嘉四靈

中國南宋中葉的詩歌流派,代表南宋後期詩歌創作上的一種傾向。永嘉四靈指當時生長於浙江永嘉(今浙江溫州)的4位詩人:徐照(字靈暉)、徐璣(字靈淵)、趙師秀(字靈秀)、翁卷(字靈舒)。因他們同出永嘉學派葉適之門,其字或號中又都帶有“靈”字,故稱永嘉四靈。4人中徐照和翁卷是布衣,徐璣和趙師秀做過小官。他們的詩風承襲晚唐,選擇了晚唐詩人賈島、姚合的道路,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詞寫野逸清瘦之趣。詩體的特點是:繼承了山水詩人、田園詩人的傳統,滿足於嘯傲田園、寄情泉石的閒逸生活。在藝術上,又能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輕古體而重近體,尤重五律。甚至要求全詩字數不得超過40字。在較大程度上糾正了江西派詩人以學問為詩的習氣。他們的成就極有限,但在當時的詩壇卻得到廣泛的反應。
永嘉縣(永嘉(溫州下轄縣)一般指本詞條)
“永嘉四靈”是南宋詩壇獨樹一幟的詩歌流派,對前人,它改造江西詩派,去除其弊端;對後來,它啟動江湖詩派而再創新、發展。全祖望在《〈宋詩紀事〉序》里把宋詩的發展歸納為“四變”,從陸游等“中興四大家”到“永嘉四靈”為其中的第三變。“四靈”詩歌並非“寒蟬哀鳴”,也不是遠離社會現實,只透露“狹窄的心理”。它在宋代詩歌史上應有較高的地位,對它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評價,特別是對積極用世方面的評價,需要突破由來已久的思維定勢,多一些多元意識和寬容意識。
“四靈”出現的時候,江西詩派的影響已漸趨衰弱。“四靈”主觀上也想打破江西詩派的藩籬,學賈姚,少用典等等,都含有與江西詩派背道而馳的意圖。葉適認為他們的詩風是對唐詩的復歸,其實以“四靈”的才能,從實質上來說,他們只是因為不滿體現著典型宋調的江西詩風,從而又回到了宋初崇尚晚唐體的老路上去。

永嘉崑劇

永嘉崑劇是中國古老劇種之一,是在南戲即永嘉雜劇的基礎上吸取崑山腔優點而形成,流行於浙南閩北一帶的地方戲曲劇種,是崑曲的一個流派。由於它產生在永嘉縣,所以叫永嘉崑劇,簡稱“永昆”。
永嘉縣(永嘉(溫州下轄縣)一般指本詞條)
永嘉崑劇源於南戲,也是宋、元時用南曲演唱的戲曲形式,由宋雜劇、唱賺(宋代流行的一種演唱形式)、宋詞,以及里巷歌謠等綜合發展而成。它的表演質樸粗獷,行腔明快流暢,生活氣息濃郁,至今仍保留有南戲聲腔的遺韻,是戲曲史上罕見的寶貴遺產。《辭海》和《中國戲曲曲藝詞典》對崑劇作如是解釋:“一般認為是中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著名的崑曲大師俞振飛先生曾作這樣評價:“南昆北昆,不如永昆”。

旅遊

楠溪江景區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楠溪江位於浙江省南部的永嘉縣境內,景區總面積625平方公里,分為七大景區,計800多個景點。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灘林美而名聞遐邇,是中國國家級風景區當中唯一以田園山水風光見長的景區。
古村落
在永嘉境內散布著無數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它們給風景區增添了濃厚的人文氣息,賦予楠溪江豐富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建築史、規劃史的研究上具有很高的價值。以“天人合一”、“氣論”、“八卦”以及陰陽五行風水思想構建的楠溪江古村落,留存著大批完整的宗譜、族譜。
楠溪江楠溪江
革命遺址
永嘉是一塊英雄的土地,留下了無數革命者的足跡和不少革命遺址。本世紀二十年代,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謝文錦在永嘉創建了中共溫州獨立支部,點燃了浙南革命的火種。1930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在永嘉五尺村宣告成立。

著名人物

潘天立,字製成,號雲衡,登景福(892-893)進士第,授南京員外郎,歷湖廣廉訪使,蒞政清慎,發奸摘伏如神。著詩文《歸閒集》二十卷,列於郡志。
潘文虎,靖康丙年(1126)武狀元,步騎將領,成忠郎
鄭伯熊,字景望,登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初授黃巖縣尉,年少而堅不可磷,人稱石蓮縣尉,隆興初召試正字除太常博士,後繼任國子監丞兼太子侍讀進國子司業宗正少卿,龍圖閣學士,贈敷文閣待制諡文肅,為永嘉學派主要創始者,著有《敷文書說》、《鄭景望集》等。
鄭伯海,字彥容,紹興辛未(1151)進士,授海門尉,浦城丞,知南昌縣,擢知英德府不赴,除沿海制置司參議,持身廉慎家居立義塾事家學(永嘉事功之學)生徒常500人,後人名其里曰學堂前距伯熊居所百餘步,時人稱為東西二鄭。
鄭伯英,字景元,隆興元年(1163)第四名進士,歷任秀洲判官,杭州、泉州推官,授寧德縣丞、福建提刑司乾。其學與兄伯熊齊名。
潘文孝,紹興五年(1135)進士,太常寺主簿。
潘文饒,字明則,紹興八年(1138)進士,建寧教授,學本濂洛,為士林所宗。
潘文禮,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金城知縣。
潘庭翼,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
潘宇,乾道八年(1172)進士,袁州教授。
潘斗建,嘉定十三年(1220)進士,福建帥參,微州知州。
潘希白,寶佑元年(1253)進士,臨安節制公事。
潘頤,號藤隱,隱逸著《正卿文集》一卷。
潘文奎,字景昭,號漁莊,昆陽村人。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進士,任左春坊司直郎,升腐同知。清慎寬厚,其文章詞翰,為當時所重。七次參加編制國史,終官福建布政司參議。
潘海,乾隆五十年(1785),著《守耕堂集》。
潘宗耀,嘉慶六年(1801)舉人,丹徒知縣。
潘光分,嘉慶十五年(1810)舉人。
潘熏,嘉慶二十三年(1818)歲貢,石樓知縣,朔州知州。
潘宗瀾,道光五年(1825)拔貢,就職州判。
潘銘恩,道光十四年(1834)舉人,文山知縣,路南知州普洱莊知府。
潘銘憲,道光二十三年(1843)雜選,廣東普寧知縣。
潘福蔭,蔭補銘恩子,賓川知州,順寧知縣。
王毓英(1852~1924)
葉墨卿(1855~1940)
高玉卿(1864~1936)
劉景晨(1880~1960)
張光(1878~1970)
黃方棟(1881~1910)
謝磊明(1884~1963)
柯逢春(1886~1984)
胡榮銓(1886~1972)
章興娒(1899~1980)
楊其蘇(1890~1924)
劉廷芳(1891~1939)
曾耕西(1893~1990)
陳仲陶(1894~1953)
梅雨清(1895~1976)
謝用卿(1898~1944)
夏承燾(1900~1986)
葉在湄(1902~1974)
朱子常(1909~1934)
陳田鶴(1911~1955)
江宮秋(?~1940)
陳沙兵(1920~1979)
馬孟容(1890~1932)
馬公愚(1893~1969)
陳勉村(1894~1938)
徐石麟(1896~1953)
鄭振鐸(1898~1958)
方介堪(1901~1987)
鄭曼青(1902~1975)
劉筱艷(1911~1947)
劉隱笙(1916~1986)
許思言(1918~1987)
潘懷素(1894~1978),原名潘茳,字思白,昆陽村人。少年有志於學,20多歲即遠渡重洋,先後留學日本和德國,獲得博士學位。民國10年(1921)6月在日本留學期間,曾參加郭沫若郁達夫創辦的“創造社”,從事文學翻譯工作,推動新文化運動。回國後,任《晨報》記者,又為多所大學教授。24年(1935)“一二九”運動期間,潘懷素是北京大學17位教授聯名發起關於抗日救亡宣言人之一,又是中國農工民主黨創始人之一。建國後,任國務院參審。酪愛音樂,在樂律方面有很深造詣。1953年,辭去政務,致力于樂律研究,成為中國隋唐燕樂和民間樂律研究專家。1978年春,以84歲高齡從溫州去北京,因路途勞累,一病不起。在告別人世的最後一刻,手裡還緊攥著樂律資料和文稿。潘懷素為中國開創的律學研究新路,在1983年11月北京召開全國首屆律學學術討論會上,獲得高度評價。
林冠夫(1936—),有時用筆名觀夫、秦諳,昆陽鄉林山村人,著名紅學家。1962年考進復旦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班,師從劉大傑先生攻讀中國文學史專業,研讀重點是從六朝到唐宋時代的詩詞、散文和傳奇國小。1966年畢業分配到文化部下屬單位。“文革”後到中國藝術研究院,從事紅學研究,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已退休)、中國紅學會副會長。曾任文化部兩屆學術委員,藝術研究院學位委員。主要著作有《紅樓夢版本論》、《紅樓夢縱橫談》、《秦淮舊夢》、《紅樓詩話》、《林冠夫小品文集》、《重編今古奇觀評講》、《唐宋律詩選講》(合作)、《重編千家詩評講》(合作)、《中國古代文言小說》(合作)等。
陳忠遠(1975~),字定之,號藥愚居士,筆名阿袁、中元等;他多以“阿袁”為名在發文和出書。籍貫溫州永嘉陡門的陳忠遠(亦即阿袁)曾先後出任溫州市區主流媒體暨北京國家級媒體記者、編輯,北京國家級出版社編輯等;現兼任特聘教授。國學成就斐然的阿袁,是當代中國別具一格的青年學者、格律詩人、文學家和魯迅學家。
鄭建民(1966—),碧蓮鎮鄭山村人,現為浙江大學數學系和計算機圖象圖形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國家CAD工程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著作有《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等,其在計算機圖形學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有較高的水平。

永嘉名片

中國泵閥之鄉
到“十一五”期末,永嘉縣泵閥工業總產值將達到200億元,其中出口占30%以上,並建成浙江泵閥檢測中心、研究開發中心、信息網路中心,泵閥產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0%以上。
中國烏牛早茶之鄉
永嘉烏牛早的特點是早、佳兼備,芽葉肥壯、微顯毫,對原料要求非常嚴格,其加工技術與西湖龍井工藝相似。生產時間在2月底至4月中旬50餘天之內,雨水開採,穀雨結束。
中國拉鏈之鄉
2002年12月30日,橋頭鎮被中國五金製品協會命名為“中國拉鏈之鄉”。
中國鈕扣之都
據統計,到2004年底橋頭鎮鈕扣企業已達560家,鈕扣年產值超500萬的企業有290家,其中500-1000萬的有12家,超1000萬以上的有17家。從業人數達8535人,年產量為11.85萬噸,年產值達13.84億元,直接出口額1.5億元,占全鎮工業總產值33%。2002年12月30日,中國五金製品協會授予橋頭鎮“中國鈕扣之都”的桂冠。
中國教玩具之都
2005年橋下教玩具業銷售收入15億元,占全國教玩具市場60%的份額,並有30%產品出口歐美、中東、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特產

香魚、田魚乾、烏牛早茶、碧蓮早香柚、東皋紅柿、上吳枇杷、沙崗粉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