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韓淮陰)

韓信(中國西漢初期軍事家)

韓淮陰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韓信(?-前196年),淮陰(今屬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

韓信出身平民,早年家庭貧困,曾寄人籬下,受胯下之辱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韓信先投靠項梁項羽,後投靠劉邦,均不被重用。劉邦入漢中時,韓信逃走,被蕭何連夜追回,並推薦給劉邦。劉邦於是登壇拜韓信為大將,與項羽爭奪天下。漢元年(前206年),韓信獻“漢中對”,平定三秦。在楚漢之爭的過程中,韓信以其傑出的軍事才能橫掃魏、趙、代、燕、齊諸國,並數次以兵支援劉邦:蒲坂之戰,他以聲東擊西之計拿下魏都安邑井陘之戰背水一戰,大破趙軍;濰水之戰,水淹齊楚聯軍,斬殺楚將龍且垓下之戰,布五軍陣誘敵,擊破項羽軍,最終迫使項羽於漢五年(前202年)自刎於烏江。戰後,韓信因功徙封楚王。漢六年(前201年),劉邦開始剪除異姓王,韓信被貶為淮陰侯。漢十一年(前196年),因被人告發參與陳豨謀反,韓信被呂后與蕭何合謀殺死於長樂宮,並被誅三族。

韓信擅長治軍,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是秦漢之際第一流的軍事家,明人茅坤贊其為“兵仙”。他不僅指揮過許多重大的取得輝煌戰績的軍事行動,而且具有深厚的兵學素養,留下了兵學著作《韓信》三篇,是《漢書·藝文志》記載的“兵權謀十三家”之一,與孫武孫臏商鞅吳起兵家並列。此外,韓信曾與張良一同整理流傳各家兵書。

基本介紹

  • 全名:韓信
  • 封號:齊王→楚王→淮陰侯 
  • 所處時代:秦末漢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淮陰(今屬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   
  • 逝世日期:公元前 196年
  • 逝世地:長安長樂宮鐘室 
  • 主要成就:獻策定秦,暗度擄魏
    破趙滅代,降燕奪齊
    水攻龍且,合圍滅楚
    被譽為“漢初三傑”之一
  • 主要作品:《韓信兵法》
  • 最高官職左丞相相國
人物生平,早年落魄,由楚歸漢,拜為大將,還定三秦,俘虜魏王,破趙滅代,說降燕國,奪攻齊地,挾制稱王,不反不援,垓下決戰,陳縣受擒,積怨謀反,身死族滅,主要影響,軍事活動,軍事思想,歷史評價,兩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近現代,軼事典故,相關成語,創造象棋,風箏來歷,人際關係,主要作品,人物爭議,後世紀念,墓地,其他地標,民間信仰,藝術形象,戲曲形象,影視形象,史料索引,

人物生平

早年落魄

主詞條:胯下之辱
韓信是淮陰(淮陰在戰國時期屬楚國秦朝統一後,淮陰縣隸屬於東海郡)人。
韓信青少年時期,既貧窮又沒有好的品行,無法被選為官吏,又不能經商維持生計,常去別人家裡蹭吃蹭喝,於是人們大多都討厭他。儘管風評不佳,但韓信卻有著不同於常人的志向。母親去世後,韓信家中已經窮得連辦喪事的錢都沒有了,但韓信還是找了一處又高又寬敞的墳地,想著將來那墳地四周能安置下一萬戶人家來守墓。
韓信曾經多次前往南昌亭的亭長處吃閒飯,接連數月,亭長的妻子很討厭韓信,在一天早上提前把飯煮好並且吃光。到了吃飯時,韓信去了,卻沒有給他準備的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終離去不再回來。
韓信
漂母舍飯圖
韓信在城下釣魚,一群大娘在河邊漂洗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王孫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淮陰縣的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於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由楚歸漢

秦二世二年(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趁勢平定江東渡過淮河北上,韓信仗劍投奔項梁,卻在其麾下默默無聞。次年(前208年),項梁敗死,韓信又歸屬其侄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
漢元年(前206年),漢王劉邦入蜀之時,韓信離楚歸漢,擔任連敖(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來韓信犯了法,理該被處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經被斬殺,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抬頭仰視滕公夏侯嬰,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麼殺掉壯士?”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進言劉邦。劉邦讓韓信擔任治粟都尉(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拜為大將

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蕭何十分賞識他。劉邦從長安到達南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韓信覺得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劉邦不用,於是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軍中有人向劉邦報告說:“丞相蕭何逃跑了。”劉邦大怒,像是失掉了左右手。
隔了一兩天,蕭何回來見劉邦,劉邦既生氣又高興,罵道:“你逃跑,是為什麼?”蕭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劉邦問道:”你去追回來的是誰?”蕭何說:“是韓信。”劉邦又罵道:“將領跑掉的有好幾十個,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蕭何說:“那些將領是容易得到的,至於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國士。大王假如只是想一直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是想爭奪天下的話,除了韓信就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決定罷了。”劉邦說:“我也打算東出啊,哪能總是憋在這個地方呢?”蕭何說:“大王如果決計打回東邊去,能夠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劉邦說:“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個將軍吧。”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肯留下來的。”劉邦說:“那么,讓他做大將。”蕭何說:“太好了。”當下劉邦就想叫韓信來拜將。蕭何說:“大王一向傲慢無禮,如果任命一位大將,就像是呼喚一個小孩子一樣,這就是韓信離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誠心拜他做大將,就該選個好日子,自己事先齋戒,搭設一座高壇,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那才行啊!”劉邦答應了。漢軍將領們聽說了,個個暗自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大將,等到舉行儀式的時候,才知道是韓信,全軍上下都大吃一驚。
韓信(韓淮陰)
漢中“拜將壇”的韓信塑像

還定三秦

韓信拜將後,劉邦詢問道:“丞相多次提起將軍,將軍有什麼計策能教授給寡人呢?”韓信於是反問劉邦說:“現在同您東向而爭天下權柄的,難道不是項王嗎?”劉邦回答:“是的。”韓信再問:“那大王自己估計一下,論兵力的英勇、強悍、精良,同項王比誰高誰下?”劉邦沉默良久,認為不如項羽。韓信再拜,贊同地說:“不僅大王,就連我也覺得您不如項王。可是我曾經侍奉過項王,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項王一聲怒喝,千人會嚇得膽戰腿軟,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賢將,這只能算匹夫之勇。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語言溫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可是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他把官印的稜角都磨光滑了也捨不得給人家,這是婦人之仁。項王雖然獨霸天下而使諸侯稱臣,可是卻不居關中而定都彭城,又違背義帝的約定,把自己的親信和偏愛的人封為王,諸侯對此忿忿不平。諸侯見項王驅逐義帝於江南,也都回去驅逐他們原來的君王而自立為王了。凡是項王軍隊經過的地方,無不遭到殘殺破壞,天下很多人都怨恨他,百姓不親近依附他,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強屈服。名義上雖為天下霸主,實質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強大會很快變成衰弱的!在這種情況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敵人不被誅滅!把天下的城邑分封給功臣,何愁他們不服從!率領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敵人不被打散!況且三秦的君王章邯董翳司馬欣本為秦將,率領秦國子弟已有數年,戰死和逃亡的人不計其數,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和將領投降了項羽,到了新安,項羽用欺詐的手段坑殺秦降卒二十餘萬人,唯獨章邯、董翳、司馬欣活下來,秦人對這三人恨之入骨。正在這時項羽以軍威強封這三人為王,秦國百姓都不擁戴他們。您入武關時,秋毫不犯,廢除秦苛酷刑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國百姓無不想擁戴你在關中為王。根據當初諸侯的約定,大王理當在關中稱王,關中的百姓都知曉。可大王失掉應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漢中做王,秦地百姓無不怨恨項王。如今大王起兵向東,攻三秦的屬地,只要號令一聲即可收服。”劉邦聽罷,十分高興,自認為得到韓信太晚了,於是聽從韓信的謀劃,部署各路將領攻擊的目標。
韓信(韓淮陰)
明代《三才圖會》中的韓信
漢元年(前206年)八月,劉邦採用韓信的計策,順著故道縣返回關中,襲擊雍王章邯。章邯在陳倉縣迎擊漢軍,章邯的軍隊被打敗,退兵逃走;在好畤縣停下來再戰,又被打敗,逃到廢丘縣。劉邦於是平定了雍地,並繼續向東挺進鹹陽,率軍在廢丘包圍章邯,並派遣將領們去奪取土地,平定了隴西郡北地郡上郡;又派將軍薛歐王吸帶兵出武關,借著王陵兵駐南陽郡,到沛縣去接劉太公呂雉。項羽聽說後,派兵在陽夏縣阻截,漢軍不能前進。楚又封原吳縣的縣令鄭昌為韓王,讓他抵擋漢軍。
漢二年(前205年),漢軍出關,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卬降漢。漢軍聯合齊王田榮趙王歇共同擊楚。劉邦因此得以統制五路諸侯的兵馬,總計五十六萬人,東出討伐西楚。四月,劉邦攻入彭城,其後漢軍被項羽回師大敗而還。韓信再次收集潰散的人馬與劉邦在滎陽會合,又在京邑、索邑之間摧垮了楚軍,因為這個緣故楚軍始終不能西進。

俘虜魏王

主詞條:安邑之戰
劉邦兵敗彭城之時(參見詞條睢水之戰),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王田榮和趙王歇也反叛並與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給母親探病為由回到封國後,就封鎖了河關,切斷漢軍退路,叛漢與楚約和。劉邦派酈食其說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兵擊魏。魏豹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鎖河關(黃河渡口臨晉關後改名蒲津關)。韓信故意多設疑兵,陳列船隻假意要渡河關,而高邑等將領的伏兵卻從夏陽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襲擊魏都安邑。魏王豹大驚,引兵迎擊韓信,韓信大勝,俘虜魏豹,平定了魏國,改魏為河東郡。
韓信(韓淮陰)
韓信
韓信派人請示劉邦說:“請增兵三萬人,臣打算往北方攻取燕國、趙國,向東攻打齊國,往南斷絕楚國的糧道,再向西和大王在滎陽會合。”劉邦於是增補三萬人給韓信,派張耳和韓信一起,進兵攻打趙國和代國。

破趙滅代

主詞條:井陘之戰
韓信拿下魏國後,在九月又攻破代國軍隊,於閼與擒獲代國丞相夏說;同時命令曹參把趙別將戚將軍圍困在鄔縣城中,後在戚將軍突圍時將其追斬。之後曹參率兵到敖倉劉邦的營地。韓信攻克魏國、摧毀代國後,劉邦就立刻派人調走韓信的精銳部隊,開往滎陽去抵禦楚軍。
韓信、張耳統兵幾萬打算往東經過井陘進攻趙國。趙王趙歇陳餘陳兵二十萬在井陘口抗擊漢軍。李左車對陳餘說:“韓信渡過西河、擄魏王豹、擒夏說、血洗閼與。現輔以張耳,乘勝欲下趙國,其鋒不可擋。可我聽說:‘千里運糧,士卒就有挨餓的危險;吃飯時才去打柴做飯,軍隊就不會吃飽!這井陘口,戰車不能並行,騎兵不能列隊,行軍數百里,其糧必落於後,望您暫撥我三萬兵,我從小路斷其輜重糧草;您深溝高壘不與其戰,漢軍前不得戰,退不得回,我的部隊斷絕漢軍後路,不出十日,韓信、張耳的頭顱就可懸在您的旗下。望您採納我的計謀,否則定被他倆擒獲。”
陳餘昔日的封爵為成安君,後來立為代王,留在趙國輔助趙歇,讓相國夏說去鎮守代國。陳餘常稱正義之師不用奇謀詭計,說:“兵法上講,兵力十倍於敵人就可以包圍敵人,兵力一倍於敵人就可與敵人開戰。現在韓信雖然號稱兵力數萬,其實不過數千人,千里迢迢來奔襲我們,士兵早已疲憊之極,我們卻避而不擊,若更強大的敵人前來,我們將如何對付?諸侯一定會認為我們膽怯,會輕易地攻打我們。”最終沒聽李左車的計策。
韓信(韓淮陰)
楚漢戰爭形勢圖
韓信派人暗中探聽,得知李左車的計策沒被採納,非常高興。大膽引兵前來,離井陘口三十里駐紮下來,半夜選二千輕騎兵,人持一面紅旗,從小路來到山坡上偽裝隱蔽起來,窺視趙軍,並且告誡將士:趙軍見我軍出擊,一定傾巢而出,你們就乘機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拔掉趙國旗幟,插上漢軍紅旗。同時命令副將傳令開一頓小餐,說:“今天打敗趙軍之後大會餐!”將領們誰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稱是。韓信又召集將領們分析認為,趙軍已先占據了有利的地勢,他們在未見到漢軍大張旗鼓之前,定會認為我們遇到阻險而退兵,是不肯輕易發兵攻打我們的。於是韓信派一萬人為先頭部隊,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擺出只有前進而無退路的絕陣,都大笑不已。天剛亮,韓信打起了大將軍的旗號和儀仗鼓吹,擊鼓進軍井陘口。趙軍果出營迎擊,大戰良久,韓信、張耳棄鼓旗,佯裝打敗,退到河邊的軍陣之中。趙軍見狀,果然傾巢而出追逐韓信、張耳,爭奪漢丟下的旗鼓。韓信、張耳退人河邊陣地,水上軍迎戰趙軍,各個拚死作戰,趙軍無法把他們打敗。這時韓信所派的二千輕騎兵,等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爭奪戰利品的時候,立即沖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豎起兩千面漢軍的紅旗。趙軍久戰不勝,想退回營壘,卻見營中遍是漢軍紅旗,大驚失色,認為漢軍已經把趙王及其將領全部俘虜了,於是陣勢大亂,四散奔走逃告。趙將雖斬數人,竭力阻止,卻不見成效。這時漢軍兩面夾擊,大破趙軍,在泜水(河北省魏河)斬殺陳餘,活捉趙歇。背水一役,被稱為中國戰爭史上巧妙運用“奇正”原理而取勝的典範之一。
韓信又下令軍中不許殺李左車,有能擒者賞千金。不久,擒獲李左車,韓信親自上前鬆綁,請李左車面東而坐,自己執弟子之禮。
韓信大獲全勝,諸將前來祝賀,問到:“兵法上說,布陣應是‘右背山陵,左對水澤’,如今將軍卻背水為陣,還說破趙軍之後會餐,當時我們不服,然而取勝了,這是什麼戰術?”韓信說:“這也在兵法上,只是諸位沒留心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況且我平素沒有得到機會訓練諸位將士,這就是所說的‘趕著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這種形勢下不把將士們置之死地,使人人都為了保全自己而戰;如果給他們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還能用他們取勝呢?”諸將聽了都自嘆不如,更加佩服韓信的用兵之術了。由此可見,韓信能夠背水列陣而破敵,正是他活學兵法、超常用兵的結果。

說降燕國

韓信在解答諸將疑惑後,向李左車請教攻燕、伐齊之事。李左車辭謝說:“我聽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臣不敢語政。現在我是亡國的俘虜,哪裡有資格同你談論國家大事?”韓信說:“我聽說百里奚在虞國時,虞國滅亡,在秦國而秦國稱霸,這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時愚蠢,在秦國時聰敏,而是在於國君是否重用他,是否採納他的意見。假使成安君陳餘聽了你的計策,那我韓信如今已成了階下囚了。我是誠心向你求教,請你不要推辭。李左車說:“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所以說即使是犯人的話,聖人也可以有選擇地採納。不過恐怕我所獻的計策不一定值得採用,但我仍願獻上我的愚見。成安君雖有百戰百勝之計,可一招失算,軍敗鄗下,身死泜水。如今將軍渡過西河俘虜魏王,擒夏說於閼與,一舉攻下井陘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時間就打垮趙二十萬大軍,誅殺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使敵國百姓放下農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專心傾聽您下令進軍的訊息,這些是的長處。然而將士疲憊,實際情形是難以用兵。如今將軍要率領疲憊勞苦的士卒,停頓在燕國堅守著的城池之下,想戰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盡而不能攻克,實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齊國也必然固守邊境以圖自強。燕、齊相持不下,那么劉邦和項羽的勝負也就分不出來。這是將軍的短處。我認為‘北攻燕、東伐齊’的計策是失策。善於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長擊他人之短。將軍不如按兵不動,休整士卒,安定趙地,撫恤遺孤,日日牛酒犒賞將士,擺出攻打燕國的態勢。而後遣辯士去遊說燕國,把自己的優勢充分顯示在燕國而前,燕一定不敢不聽從您。燕降服後再派辯士以燕已降漢說齊,齊必從風而服,即使有再聰明的人也不知道該怎樣替齊國謀劃了。像這樣,天下的大事就好辦了。用兵之道,本來就有先聲奪人,再動實際的策略。”
韓信(韓淮陰)
韓信題跋全身像
韓信聽從李左車的計策,派使者去燕國,燕王臧荼聽到訊息立即投降。韓信又請求立張耳為趙王,鎮撫趙國,劉邦同意。
此時,西楚多次派兵渡黃河擊趙,張耳和韓信往來救援,在行軍途中安定了許多趙國城池,並發兵支援劉邦。當時楚軍正在滎陽圍困劉邦,劉邦逃跑到宛縣葉縣之間,收服英布同入成皋,楚軍又急忙圍攻成皋
漢三年(前204年)六月,劉邦出成皋向東渡過黃河,與夏侯嬰突然來到修武縣的張耳軍中,一大早自稱漢使進入趙軍壁壘。張耳、韓信還沒起床,劉邦直接進入他們的臥室,奪取了二人的印信兵符,用令旗召集諸將,調換了諸將的位置。等張耳、韓信起床後才得知劉邦來過,不禁大驚失色。劉邦把二人調離原部隊,命張耳備守趙地,任命韓信為相國,收集沒有調到滎陽的趙兵去攻打齊國。

奪攻齊地

主詞條:濰水之戰
漢四年(前203年),韓信引兵東進擊齊,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酈食其已說齊歸漢。韓信想停止,范陽辯士蒯徹勸韓信說:“將軍奉詔攻打齊國,而漢王只不過派密使說服齊國歸順,難道有詔令叫您停止進攻嗎?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說客,憑三寸之舌就降服齊國七十多個城邑,將軍統帥幾萬人馬,一年多時間才攻占趙五十多個城邑,一個將軍反倒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嗎?”韓信聽從蒯徹說法,率兵渡河擊齊。這時齊國已決計降漢,對漢軍的戒備鬆懈,韓信乘機襲擊了齊駐守歷下的軍隊,一直打到臨淄。齊王田廣驚恐,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並逃到高密,派人向楚求救。
韓信(韓淮陰)
韓信(遊戲《三國志12》歷史武將)
當聞知韓信襲破臨淄時,項羽派大將龍且率兵馬與田廣合力抗漢,號稱二十萬眾。有人前來向龍且獻計:漢軍遠征作戰,所向披靡,而齊,楚本土作戰兵易渙散,不如深溝高壘,以守為攻。招撫已淪陷城邑,使知齊王存,楚來救,這必定使漢軍得不到糧食,會不戰自敗。龍且輕視韓信,又急求戰功,不用此計,率兵與韓信軍隔濰水東西擺開陣勢。韓信連夜派人做了一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壅塞濰河上流。率一半軍隊涉水進擊龍且之陣,龍且出兵迎擊,韓信佯裝敗退,龍且以為韓信怯弱,率軍渡江進擊。這時韓信命人決開壅塞濰水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龍且的軍隊大半沒有渡過去。韓信揮軍猛烈截殺,殺死龍且。東岸齊、楚聯軍見西岸軍被殲,四處逃散。韓信率軍急渡水追擊至城陽,楚兵皆被俘虜。齊王田廣逃走不久被殺。

挾制稱王

漢四年(前203年),韓信在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之後,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將不會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齊王,這樣對形勢有利。”當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劉邦看了韓信上書內容,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謀士張良陳平踩劉邦的腳,湊近他的耳朵說:“漢軍處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就此機會立他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則可能發生變亂。”經二人提醒,劉邦也明白過來,改口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於是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徵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

不反不援

龍且戰死之後,項羽非常恐慌,派武涉去規勸韓信說:“漢王落在項王手上多次,是項王的憐憫使他活下來,然一經脫身,就背棄盟約進攻項王,這種人不可信任。劉、項爭奪天下,勝敗在您。您站右,漢王勝,站左,項王勝。項王今天死,明天就是您。您和項王有舊交情,為何不反漢與楚聯和,三分天下自立為王呢?”韓信謝絕道:“我奉事項王多年,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所以才離楚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脫衣給我穿,分食給我吃,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漢王如此親信我,我背叛他是不對的,哪怕是死我也不變心,請替我辭謝項王美意。”
韓信(韓淮陰)
韓信畫像
武涉走後,蒯徹知道天下關鍵在韓信手中,便以相術勸道:“您的面相,不過封侯,且危不可安。您的背相,顯貴不可言。”韓信說:“這話什麼意思呢?”蒯徹說:“楚人起兵彭城,攻至滎陽,卻兵困京、索,被阻成皋。漢王統兵數十萬,憑鞏、洛險要,卻兵敗滎陽,兵傷成皋,只能逃到宛縣、葉縣之間,這就叫智勇俱困。如今,不如讓楚、漢同時存在下去,您和他們三分天下。憑藉您的賢聖以及強大的軍隊,迫使燕、趙屈從,為天下百姓請命,割大弱強,以立諸侯,便可以使天下歸服於齊。”韓信說:“漢王把他坐的車子給我坐,他穿的衣裳給我穿,他吃的食物給我吃。我聽說,乘坐他人的車子,就要承載他人的禍患,穿著他人的衣裳,就要懷揣他人的憂患,吃了他人的食物,就要為他人的事業效死,我怎能見利背義呢!”蒯徹說:“陳餘、張耳本為刎頸之交,到頭來,兩人卻都想置對方於死地。您和漢王的交情比得過這兩人嗎?大王涉西河,虜魏王,擒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這叫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哪裡是您可去的地方呢?”韓信說:“先生暫且休息吧,我會考慮的。”
數日後,蒯徹又說道:“聽取別人的善意,就能預見事情發展,辦事堅決是智者果斷的表現,猶豫不決是辦事情的禍害。”韓信還是不忍叛漢,自認功勳卓著,漢王不會奪去自己的齊國,便謝絕了蒯徹。蒯徹規勸沒被採納,就裝瘋做了巫師。
最終,韓信沒有反叛漢王劉邦,但卻也沒有按照約定去與劉邦會師。

垓下決戰

主詞條:四面楚歌垓下之戰
漢五年(前202年),劉邦趁項羽無備,楚軍飢疲,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約韓信從齊地,建成侯彭越從梁地南下合圍楚軍。漢五年十月(漢初承秦制,十月為歲首),韓信與彭越沒有前來會師。劉邦追擊楚軍至固陵(淮陽西北),楚軍反擊,劉邦大敗而歸。
為了讓韓信、彭越出戰,劉邦聽從張良之謀,劃陳縣以東至海邊廣大地區為韓信封地;封彭越為梁王,劃睢陽縣以北至谷城(山東東阿南)為其封地。由韓信指揮此戰。韓、彭遂率兵攻楚;韓信從齊地南下,占領楚都彭城(江蘇徐州市)和今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彭越亦從梁地西進。漢將劉賈會同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州城父鎮)北上;劉邦則率部出固陵東進、漢軍形成從南、北、西三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向垓下(安徽靈璧南)退兵。
韓信(韓淮陰)
垓下之戰
十二月,漢軍與楚軍決戰於垓下。漢軍由韓信統領,總計三十萬,分為六個部分,孔將軍孔藂為左翼,費將軍陳賀為右翼,劉邦在其後,周勃柴武在劉邦的部隊之後。楚軍由項羽統領,總計約有十萬。韓信先率前鋒與項羽交鋒,不利,向後退卻。孔藂、陳賀從左右兩邊縱兵攻上去,楚軍不利,淮陰侯乘勢再次攻上去,大敗楚軍於垓下。楚軍大敗,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楚軍屢戰不勝,兵疲食盡。夜晚聽到漢軍從四面傳來楚國歌聲,項羽大感震驚,認為楚國已經被漢軍全部占領。韓信乘勢進攻,楚軍大敗,十萬軍隊被全殲,項羽逃至東城自刎而死。
韓信(韓淮陰)
韓信五軍陣示意圖
項羽失敗後,劉邦立刻回到定陶,馳入韓信軍中,收奪了他的兵權。後改封韓信為楚王,定都下邳(江蘇邳縣東)。

陳縣受擒

韓信到楚國後,召見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賞賜她千金。輪到下鄉南昌亭長時,賞賜給他一百錢,並說:“你,是個目光短淺的人,做好事有始無終。”又召見曾經侮辱自己,讓他從胯襠下爬過去的少年,封他為中尉,並且告訴諸將說:“這是位壯士,當他侮辱我時,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殺了他沒有正當理由,所以就忍了下來,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韓信向來與項羽舊將鐘離眜交好。項羽兵敗後,鐘離眜去投奔韓信,劉邦記恨鐘離眜,聽說他在楚國,便下令楚國逮捕。當時韓信剛到楚國,巡行縣城鄉邑,進進出出都帶著軍隊。
韓信(韓淮陰)
王孫一飯圖
漢六年十月(前201年),有人上書控告韓信謀反,劉邦詢問各位將領,將領們說:“趕緊發兵把這小子坑殺了吧!”劉邦沉默不語。劉邦去問陳平的意見,陳平謙讓推辭了一番,問道:“諸位將領都說了些什麼?”劉邦全部告訴了他。陳平問:“人上書告韓信謀反的事還有人知道嗎?”劉邦說:“沒有。”陳平問:“韓信知道嗎?”劉邦說:“不知道。”陳平問:“陛下的兵跟楚國相比哪邊更精銳?”劉邦說:“比不過楚國。”陳平問:“陛下的將領有用兵超過韓信的嗎?”劉邦說:“沒有。”陳平說:“兵沒楚精,將沒楚強,卻要發兵攻打,這會促使他跟我們交戰,我認為陛下這樣很危險。”劉邦說:“那該怎么做?”陳平說:“陛下先假裝巡遊雲夢澤,抵達楚國西部邊界陳縣時召集諸侯來會見,等韓信拜見時,便可趁機將他拿下。”
劉邦將到楚國時,韓信想發兵反叛,又自認為無罪過;想謁見,又怕被擒獲。有人建議韓信說:“大王殺了鐘離眜去朝見皇上,皇上一定高興,就沒有禍患了。”韓信找鐘離眜商議,鐘離眜說:“漢軍之所以不來攻取楚國,是因為我在您這裡;您想捕殺我去討好皇帝,我今天死了,您也要跟著滅亡。”於是大罵韓信說:“您不是一個有德行的長者!”最終自刎而死。韓信帶著鐘離眜的首級去見劉邦,在劉邦還沒抵達陳縣時,韓信在郊外的道路上迎接他。劉邦預先安排了武士,見韓信來了,就讓人逮捕韓信,把他安放在後車上。韓信大喊著說:“果然像人們說的那樣,‘狡猾的兔子一旦死去,追捕的獵狗就該被烹煮;高飛的鳥兒一旦絕跡,優良的弓箭就該被斂藏;敵人的國家一旦破滅,謀劃的臣子就該被消亡’,現在天下已經平定,我當然也就該被烹殺了!”“有人告你謀反啊。”劉邦回過頭對韓信說:“你別說話!你謀反,姿態已經很明顯了!”武士把韓信反綁,給韓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陽後,劉邦赦免了韓信的罪狀,削去王位,將韓信改封為徹侯列侯),號為淮陰侯,封地在韓信故鄉淮陰縣。
史書上記載韓信當時的罪名是“擅發兵”,即是指他在楚國“陳兵出入”的情況。樊噲、夏侯嬰、灌嬰、靳歙靈常等將領也隨同劉邦前往陳縣,參與了逮捕韓信的行動。梁王彭越當時也聽從號召,去陳縣朝覲劉邦。

積怨謀反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知道劉邦畏懼厭惡他的才能,所以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韓信由此日益怨惱忿恨,在家中悶悶不樂。對於和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等人處在同等列侯的地位而感到羞恥。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自稱臣下,並說:“大王竟然肯光臨臣下的家門!”韓信出門後,自嘲道:“我居然活到了和樊噲這種人為伍的地步!”
劉邦曾經悠閒地和韓信談論各位將軍才能的高下,認為各有長短。劉邦問韓信:“像我這樣的能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劉邦說:“你怎么樣?”回答說:“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著說:“越多越好,為什麼還被我抓住了呢?”韓信說:“陛下不善於統領士卒而善於領導將領,這就是我被陛下抓住的原因。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後來,陳豨被任命為代丞相,向淮陰侯辭行。韓信拉著他的手避開左右侍從在庭院裡漫步,仰望蒼天嘆息說:“您可以聽聽我的知心話嗎?有些心裡話想跟您談談。”陳豨說:“一切聽任將軍吩咐!”淮陰侯說:“您管轄的地區,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發說您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再次告發,陛下就懷疑了;三次告發,陛下必然大怒而親自率兵前來圍剿。我為您在京城做內應,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陳豨一向知道韓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說:“我一定聽從您的指教!”

身死族滅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發動叛亂,劉邦親自率領兵馬前往,韓信託病沒有隨從。據說他暗中派人到陳豨處說:“只管起兵,我在這裡協助您。”隨後和家臣商量,趁夜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發動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部署完畢,等待著陳豨的訊息。
韓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他的弟弟上書告變,向呂后告發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呂后打算把韓信召來,又害怕他的黨羽不到位,於是和蕭何合謀,派人假稱從劉邦那裡回來,說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要來祝賀。蕭何欺騙韓信說:“就算生病,也勉強去祝賀一下吧。”韓信入宮,呂后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將他斬殺。韓信臨斬時說:“我後悔沒有採納蒯徹的計謀,以致被婦孺之輩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於是誅殺了韓信三族。
劉邦從平叛陳豨的軍中回到長安,見韓信已死,又高興又憐憫他,問:“韓信臨死時說過什麼話?”呂后說:“韓信說悔恨沒有採納蒯徹的計謀。”劉邦就詔令齊國捕捉蒯徹,後被蒯徹說服,將其赦免。

主要影響

軍事活動

韓信在楚漢戰爭中,他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戰功最大。劉邦稱讚他“戰必勝,攻必取”。其軍事活動如下:

軍事思想

韓信熟諳兵法,常能創造性地運用戰略戰術,為後世兵家所推崇。他的軍事思想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方面:
  1. 從戰略大局著眼,重視民心向背。韓信初拜大將軍,即獻“漢中策”,指出項羽憑匹夫之勇,行婦人之仁,但 “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 “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據此,他建議劉邦“任天下武勇”,“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2. 經營北方戰場,以少勝多。韓信滅魏後,請兵三萬,經營北方戰場, “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糧道”,一路擴充地盤,收編士卒, “多多益善”,建立了一支三十萬人的大軍,在有效支援劉邦滎陽正面戰場的同時,完成對項羽軍隊的戰略包圍。
  3. 戰役指揮注重避實擊虛,以正合,以奇勝。漢軍出漢中,韓信令“明修棧道”以麻痹敵人,暗率大隊潛行渡渭水,直趨陳倉,出敵之不意,一舉定三秦。破魏之戰,韓信知魏軍主力集中守御在蒲坂(今山西永濟西)臨晉渡口,便在臨晉西岸集結船隻,作渡河的假象,以誤導魏軍。自率漢軍暗中在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渡河,迅疾南下攻擊魏國主力,收奇襲之效。
  4. 重視心理因素。破趙之戰,韓信的作戰決策,始終以心理因素為依據。漢軍士卒多為臨時收編徵發,未經嚴格訓練,韓信認為,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今予之生地,皆走”,“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便背水列陣,士卒“皆殊死戰,不可敗”。與此同時,韓信另“出奇兵二千騎”,“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趙軍歸壁見處處皆為漢軍赤幟,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震撼之下,心理完全喪失平衡,倉皇逃遁,漢軍得以出奇制勝。
韓信用兵,常能創新,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頗有貢獻。

歷史評價

兩漢

劉邦:“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蕭何:“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英布:“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餘不足畏也。”
司馬遷
馮衍:“昔者韓信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威執項羽,名出高帝,不知天時,就烹於漢。”
班固:“昔高祖定天下,功臣異姓而王者八國。張耳、吳芮、彭越、黥布、臧荼、盧綰與兩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以詐力成功,鹹得裂土,南面稱孤。見疑強大,懷不自安,事窮勢迫,卒謀叛逆,終於滅亡。”
閻忠:“昔韓信不忍一餐之遇,而棄三分之業。利劍以揣其喉,方發悔毒之嘆者,機失而謀乖也。”
曹操:“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

魏晉南北朝

劉邵:“膽力絕眾,才略過人,是謂驍雄白起、韓信是也。”
何晏:“此兩將者,殆蚩尤之敵對,開闢所希有也,何者勝,或曰:白起功多,前史以為出奇無窮,欲窺滄海,白起為勝,若夫韓信,斷幡以覆軍,拔旗以流血,其以取勝,非復人力也,亦可謂奇之又奇者哉,白起破趙軍,詐奔而斷其糧道,取勝之術,皆此類也,所謂可奇於不奇之間矣,安得比其奇之又奇者哉。”
姜維:“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以見疑於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
陳壽:“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
陸機:“灼灼淮陰,靈武冠世。策出無方,思入神契。奮臂雲興,騰跡虎噬。凌險必夷,摧剛則脆。肇謀漢濱,還定渭表。京索既扼,引師北討。濟河夷魏,登山滅趙。威亮火烈,勢逾風埽。拾代如遺,偃齊猶草。二州肅清,四邦鹹舉。乃眷北燕,遂表東海。克滅龍且,爰取其旅。劉、項懸命,人謀是與。念功惟德,辭通絕楚。”
蔡謨:“夫以白起、韓信、項籍之勇,猶發梁焚舟,背水而陣。”
葛洪:“韓白畢力以折衝,蕭曹竭能以經國。”
劉牢之:“故文種誅於句踐,韓白戮於秦漢。”

唐宋

李淵:“古之名將,韓白衛霍豈能及也。”
李世民:“漢以六合為家,是賴淮陰之策。”
王珪:“秦王日凶慝,豪傑爭共亡。信亦胡為者,劍歌從項梁。項羽不能用,脫身歸漢王。道契君臣合,時來名位彰。北討燕承命,東驅楚絕糧。斬龍堰濉水,擒豹僭夏陽。功成享天祿,建旗還南昌。千金答漂母,百錢酬下鄉。吉凶成糾纏,倚伏難預詳。弓藏狡兔盡,慷慨念心傷。”
張說:“光乘積學而善謀,求之古人,吳起、韓信敵也。”
司馬貞:“君臣一體,自古所難。相國深薦,策拜登壇。沈沙決水,拔幟傳餐。與漢漢重,歸楚楚安。三分不議,偽游可嘆。”
劉禹錫:“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
杜牧:“齊太公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熲司馬懿周瑜,蜀有諸葛武侯羊祜、杜公元凱,韋睿,元魏有崔浩韋孝寬楊素國朝李靖、李績、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
羅隱:“伊夔事業扶千載,韓白機謀冠九州。”
呂蒙正:“張良原是布衣,蕭何曾為縣吏;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之餐,及至遇行,腰懸三齊玉印,一旦時衰,死於陰人之手。”
司馬光:“世或以韓信為首建大策,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觀其距蒯徹之說,迎高祖於陳,豈有反心哉!良由失職怏怏,遂陷悖逆。夫以盧綰里閈舊恩,猶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請,豈非高祖亦有負於信哉!臣以為高祖用詐謀禽信於陳,言負則有之;雖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漢與楚相距滎陽,信滅齊,不還報而自王;其後漢追楚至固陵,與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當是之時,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顧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則信復何恃哉!夫乘時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報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於人,不亦難哉!”
王安石:“韓信寄食常歉然,邂逅漂母能哀憐。當時噲等何由伍,但有淮陰惡少年。誰道蕭曹刀筆吏,從容一語知人意。壇上平明大將旗,舉軍盡驚王不疑。掛兵半楚濰半沙,從初龍且聞信怯。鴻溝天下已橫分,談笑重來卷楚氛。但以怯名終得羽,誰為孔費兩將軍?”
蘇軾:“當贏氏刑慘網密,毒流海內,銷鋒鏑,誅豪俊,將軍乃辱身屈節,避世用晦,志在鵲起豹變,食全楚之租,故受饋於漂母。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壯圖,志吞六合,氣蓋萬夫,故忍恥胯下。洎乎山鬼反民璧,天亡秦族,遇知己之英主,陳不世之奇策,崛起蜀漢,席捲關輔,戰必勝,攻必克,掃強楚,滅暴秦,平齊七十城,破趙二十萬。乞食受辱,惡足累大丈夫之功名哉!然使水行未殞,火流猶潛,將軍則與草木同朽、麋鹿俱死。安能持太阿之柄,雲飛龍驤,起徒步而取侯王?噫!自古英雄之士,不遇機會,委身草澤,名堙滅而無稱者,可勝道哉!”
何去非:“言兵無若孫武,用兵無若韓信、曹公。武雖以兵為書,而不甚見於其所自用。韓信不自為書,曹公雖為而不見於後世。然而傳稱二人者之學皆出於武,是以能神於用而不窮。竊嘗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學失者所通誦也。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則天下孰不為韓、曹也?以韓、曹未有繼於後世,則凡得武之書伏而讀之者,未必皆能辦於戰也。”
洪皓:“曹公走熙尚,氣欲陵韓白。”
劉子翬:“高祖與雍齒有故怨,嘗欲殺之。後諸將欲反,用張良計,乃封雍齒。以高帝寬仁大度,猶未能於此釋然,乃知不念舊惡,亦難事也。韓信王楚,召辱己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中尉,曰:‘此壯士也。’觀此,則信豈庸庸武夫耶?”
洪邁:“漢高祖用韓信為大將,而三以詐臨之:信既定趙,高祖自成皋度河,晨自稱漢使馳入信壁,信未起,即其臥,奪其印符,麾召諸將易置之;項羽死,則又襲奪其軍;卒之偽游雲夢而縛信。夫以豁達大度開基之主,所行乃如是,信之終於謀逆,蓋有以啟之矣。”
張預:“孫子曰:‘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信料楚漢之長短。又曰:‘遠而示之近。’信陳兵臨晉而渡於夏陽。又曰:‘入深則專,十人不克。’信去國遠斗,其鋒不可當。又曰:‘置之死地而後生。’信使萬人出,背水陳。又曰:‘不戰而屈人之兵。’信暴其所長,燕從風而靡。又曰:‘半渡而擊之,利。’信決濰水而斬龍且是也。”
朱熹:“韓信反無證見。”
陳亮
葉適:“遷責韓信不學道謙讓,伐功矜能,至於夷滅;信雖不足以知此,然當受此責矣。何也?當天下發難,與沛公先後起者,各有得鹿之心,固以其力自斃,無怪也。獨蕭何張良與信,沛公之所須左右手,然其君臣之分素定也。若信猶欲自立,則漢誰與共功,是天下終不可得而定矣。信託身於人,而市井之度不改,始則急迫以不得不與,終則僥倖於必不可為,以黥彭所以自處而處周召太公之地,欲不亡得乎?”
錢時
魏了翁:“凡(破)四王,並三秦,計之拔七王國,皆韓信之功,神兵也。”
陳元靚:“淮陰善將,逢時展效。受律登壇,握兵之要。虜魏降燕,平齊下趙。輔漢之功,久而益劭。”
黃震:“韓信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南摧楚兵二十萬,殺龍且,而楚遂滅。漢並天下,皆信力也。武涉、蒯通說信背漢,而信終不忍, 自以功多,漢終不奪我齊也。不知功之多者忌之尤甚,今日破楚,明日奪齊王。信方為漢取天下,漢之心已未嘗一日不在取信也。”

元明清

楊維楨:“韓信登壇之日,畢陳平生之畫略,論楚之所以失,漢之所以得,此三秦還定之謀所以卒定韓信之手也。”
李東陽:“信之罪,獨有請假王、期會不至二事,非純臣之節耳,實不反也。”
徐經:“淮陰惟自滿假,所以遭漢高之忌,然必有噲等輩讒於其間,則勝氣所凌,終釀鐘室之禍。”
楊慎:“敘高祖與項羽決勝垓下,僅六十字,而陣法、戰法之奇皆具。曰'不利',用奇也,既卻而左右兵縱,因其不利而乘之,此戰法奇正相生也。”
常倫:“漢代推靈武,將軍第一人。禍奇緣躡足,功大不容身。帶礪山河在,丹青祠廟新。長陵一壞土,寂寞亦三秦。”
唐順之:“孔明之初見昭烈論三國,亦不能過。予故曰:淮陰者非特將略也。”
董份:“觀信智略如此,真有掀揭天下之心,不但兵謀而已也,所以謂之人傑。”
茅坤
王世貞:“淮陰之初說高帝也,高密(鄧禹)之初說光武也,武鄉(諸葛亮)之初說昭烈也,若懸券而責之,又若合券焉!噫,可謂才也已矣!”
余有丁:“信所以背水陣者,雖欲陷死地以堅士心,其實料成安君守兵法而不知變也,故以後水誘之,使之爭戰趨利耳,此致人之術也。”
李贄
祩宏:“韓信,楚士也。背楚之漢,楚卒以信困,漢以信興。夫前後一信耳,而二國之興廢因之,善用與不善用之故也,六根在人。不善用之則名六賊,善用之則種種神通妙用耳,煩惱即菩提。豈不信哉。”
凌稚隆:“按:‘(《史記·韓信傳》)欲與子有言也’,其淒涼不快,正在此’也’字。《漢書》去之,語勢徑直,非徘徊猶豫之意矣。”
陳仁錫:“淮陰侯極得意之陣,太史公極用意之文。曰‘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張左右翼也;‘淮陰侯小卻’,誘兵也;‘復乘之’,合戰也。所謂‘以正合,以奇勝,奇正還相生’也。”
黃道周:“淮陰餓夫,飯於漂母。時不利兮,胯下受辱。事楚無知,事漢誰數。火燒連厥,身幾伏斧。蕭膝雖奇,沛猶未許。既亡追還,方驚嫡語。暗出陳倉,定秦襲楚。井陘拔趙,佯棄旗鼓。襲田囊沙,要求齊主。乾金報恩,百錢差沮。能辨多多,不能自處。未央被誅,前功何補。”
王夫之
王鳴盛:“觀信引兵法以自證其用兵之妙,且又著書三篇,序次諸家為三十五家,可見信平日學問本原。寄食受辱時,揣摩已久,其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皆本於平日學問,非以危事嘗試者。信書雖不傳,就本傳所載戰事考之,可見其純用權謀,所謂出奇設伏,變詐之兵也。”
王志湉:“氣蓋世力拔山,見公束手,歌大風思猛士,為之傷懷。”
梁玉繩:“信之死冤矣!前賢皆辯其無反狀,大抵出於告變者之誣詞,及呂后與相國文致耳。史公依漢廷獄案敘入傳中而其冤自見。一飯千金,弗忘漂母;解衣推食,寧負高皇?不聽涉、通於擁兵王齊之日,必不妄動於淮陰家居之時;不思結連布、越大國之王,必不輕約邊遠無能之將。‘賓客多’與‘稱病’之人何涉?‘左右辟’則‘挈手’之語誰聞?上謁入賀,謀逆者未必坦率如斯;家臣徒奴,善將者變復布置有幾!是知高祖畏惡其能,非一朝夕。胎禍於躡足附耳,露疑於奪符襲軍。顧禽縛不已,族誅始快。‘從豨軍來,見信死,且喜且憐’,亦諒其無辜受戮為可憫也。”

近現代

吳敏樹:“患生於多欲。信之敗,誠以此爾。”
金錫齡:“嘗讀《史記》,至《淮陰侯傳》論,竊怪丈夫患無才,而淮陰競以才死,且冒不韙之名,不禁為之掩卷三嘆也。夫以淮陰挾不世之才,微特非噲灌等伍,並選出酇侯之上,故漢高深畏其能,已非一日。假令有意謀叛,當早在王齊之時,乃武涉說之而不從,蒯通說之而亦不聽,則其始終不忍背漢,已可具見,安得止據舍人之弟告變數語,而遽斷其為反哉!然當日不察虛實,竟置誅夷,人亦知為千古疑獄,但繹告變之詞,實無反事。”
郭嵩燾
薛福成:“中國兵法之有專家,始於戰國之時,厥後漢之韓信、唐之李靖,皆有兵法傳於世,蓋此中窾要,非可鹵莽,宜有心得也。”
鄭觀應
毛澤東:“青年人打倒老年人,學問少的人打倒學問多的人,這種例子多得很。……韓信也是一個被人看不起的人,他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受過‘胯下之辱’。人家讓他鑽‘胯襠’,他一看沒辦法,只好鑽。”

軼事典故

相關成語

典故名
出處
釋義
《史記·淮陰侯列傳》
又作“一飯之恩”。韓信落魄時,曾對施捨給他的老婦說以後定當後報,韓信衣錦還鄉時並賞賜她千金。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指韓信剛投奔劉邦時,提出的管理糧倉的理念。後指去掉舊事物的糟粕,取其精華,並使它向新的方向發展。
蕭何在向劉邦推薦韓信時,說韓信是國士無雙。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
《史記·留侯世家》
張良和劉邦的一次談話中,張良對韓信的評價。指單獨負責一個方面的工作。
《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和劉邦的一次談話中,劉邦問韓信“你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多多益善”形容一樣東西或人等越多越好。又有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之意。
韓信和劉邦的一次說話中,韓信評價項羽是婦人之仁。該成語是指婦女的軟心腸。舊指處事姑息優柔,不識大體。
韓信和劉邦的一次談話中,韓信說希望劉邦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自己吃。該成語是形容對人熱情關懷。
《史記·高祖本紀》
明修棧道,即派人公開修復褒斜棧道,把三秦王的注意力引向秦嶺東段;暗渡陳倉,即遠遠繞開已燒毀的褒斜棧道,西出故道,以迂為直,突襲陳倉,復歸鹹陽。後以此指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
木罌渡軍
《史記·淮陰侯列傳》
又作“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指韓信破魏時奇妙的渡河方法和突然襲擊的戰術,被《百戰奇略》一書列為“水戰”“遠戰”法則。
韓信東進滅趙時,聽說張耳與陳余兩人曾經為刎頸之交,後來兩人翻臉。韓信慨嘆,人的內心難以探測。該成語是喻指人的心思難以揣測,多用於貶義。亦做“人心莫測”。
指韓信東進滅趙時,採取背水一戰的計謀,贏得了戰爭勝利比喻在艱難情況下跟敵人決一死戰。後以此比喻在不利情況下和敵人作最後決戰;也比喻面臨絕境,為求得出路作最後一次努力。
韓信東進滅趙時的一個計謀,拔掉別人的旗子,換上自己的旗子。後用以為偷換取勝或戰勝、勝利之典。
人人自動進行殊死戰鬥,形容人人都拼搏奮戰。後以此比喻各人獨立工作。
韓信東進滅趙時的一個計謀,謂置於不戰則死的境地,然後方能奮勇戰鬥,取勝得生。
指聲威在前,武力在後。
囊沙壅水
濰水之戰韓信智勝龍且事。
指渡河作戰乘敵人尚未全部渡過河時進攻他們。
楚漢相爭的時候,韓信協助漢王劉邦同楚兵作戰。韓信為出奇謀襲楚,繞道而行。然而道路方向未明,遂下馬問樵夫路向,韓信聽後,把樵夫斬殺,部將問為什麼,韓信稱恐樵夫泄露他們的行蹤。
指韓信垓下擊敗項羽事。後指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
《史記·淮陰侯列傳》
劉邦建立漢朝後,奪去了韓信的兵權,而韓信從此稱病不朝,悶悶不樂。該成語是指,因不平或不滿而常常鬱鬱不樂。
指的是韓信功勞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脅而心有疑慮。
《漢書·韓彭英盧吳傳
武涉曾經勸說韓信自立,說道:你和漢王劉邦的關係這么好,但是最終還是被他所擒的。該成語是指如同金石般堅不可摧的交誼。
《史記·淮陰侯列傳》
指的韓信的功勞很大,天底下沒有人可以與他比的,後用於誇獎人等。
說的是韓信在戰爭中功勞,後形容功勞極大。
《史記·太史公自序
司馬遷對韓信的評價,指吹噓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史記·高祖本紀》
指劉邦偽游雲夢,詐捕韓信事。
《史記·淮陰侯列傳》
楚漢相爭,韓信屢建奇功。劉邦稱帝後,封信為淮陰侯。因遭呂后忌,被斬於長樂宮懸鐘之室。
韓信成功是由於蕭何,韓信敗亡也是由於蕭何。該成語是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同一個因素造成的。
史記鈔
比喻韓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藝術。

創造象棋

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有說始創於韓信。雖然《楚辭·招魂篇》中有象棋一詞,但那時的象棋與現在的象棋不大一樣。張如安《中國象棋史》載文“清梁同書淵深海闊象棋譜》序”“又聞象棋始於韓信,朱子云百局戲也”;周家森《象棋源流考》云:“韓信伐趙時作象棋和葉子戲以娛士卒……樂而忘歸。”《象棋教材》也稱:“韓信作象棋穩定軍心,使伐趙取得勝利。這就是楚河漢界的來歷。”

風箏來歷

木製風箏的起源最早可溯源到墨翟魯班,而紙制風箏的起源則與韓信息息相關。相傳在劉邦外出征討陳豨的時候,韓信與陳豨裡應外合,謀劃在中央起事,所以創造出紙鳶放在空中,用來測量未央宮的距離,想要穿鑿地道進入宮中。唐朝趙昕在《息“燈鷂”文》中說:“我聞淮陰巧制,事啟漢邦;楚歌雲上,或雲子房,跡其原本,亦蠲祓之所為。”舉了韓信創製風箏和張良以楚歌動搖項羽軍心,歌聲不在地上而在雲中的例子。指出這兩事與燈鷂相較,前者為了政變與戰爭,後者目的則在祓除不祥,祈求福祉。

人際關係

效力主君項梁→項羽→劉邦

主要作品

韓信熟諳兵法,曾著有兵法三章,今已佚;並與張良整理兵法,從一百八十二家中選出三十五家,為中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還參與收集、修訂軍中律法。

人物爭議

對於韓信的出生年份,《史記》《漢書》《漢紀》等相關歷史文獻都沒有記載,現今《辭海》《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中國歷史大辭典》等書中介紹韓信時都標示其生年不詳。另有說法指韓信大約生於公元前231年,但持這種說法的人沒有提供其資料依據。
韓信(韓淮陰)
清殿藏本韓信畫像
民間文藝創作多流傳其去世時為三十多歲,如見載於明朝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創作有“誰知夭亡,只有三十二歲”,類似說法更早可追溯到傳統戲曲,參見《韓信算卦》《斬韓信(又名未央宮)》等傳統曲藝劇目都保留有“三十三歲”、“三十二歲”的唱段。
但是以上有關韓信身死時約三十餘歲的說法都沒有史實依據,僅屬於民間文藝的虛構創作,正史記載里韓信的生年不詳,去世時的實際年齡失考。

後世紀念

墓地

中國的韓信墓有三處:
  1. 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南焉鄉高壁村的“韓信墓”;
  2.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新築鎮新農村的“韓信墓”;
  3. 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的“韓信墓”。

其他地標

韓王山:《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的“涉縣”條記載:“韓王山,在縣東五里。《通鑑》雲韓信擊魏豹、定河東,北舉燕趙,駐兵於此,故名。”另,中國還有兩處韓山,一處位於江蘇沭陽縣東北五十里。《寰宇記》卷22沭陽縣:韓山“按《州舊記》,韓信為楚王,講武之所也”;另一處位於江西波陽縣北。《清一統志·饒州府一》:韓山“在鄱陽縣北六十里。上有韓信祠,因名。明淮王葬此,改名安山”。
韓信故里景區:位於江蘇省淮安市,包含韓信故里廣場、韓信湖、信緣山、胯下橋、韓信釣台、淮陰侯廟、廟門等景點。
韓信城遺址: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城南鄉西境韓城村,遺址面積約50萬平方米,現殘存南城垣長500餘米。土城垣遭到嚴重破壞,尚存東斷面處土城垣。為淮陰市文物保護單位。
韓信溝:指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區、安邑辦事處西“魏豹城”南的水溝。
韓信嶺:有兩處,第一處韓信嶺,又稱韓信宅。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故城東北河崖頭村西南約200米處。傳說韓信求封齊王,築宮於此,故名韓信嶺;第二處韓信嶺,在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南。劉邦征陳稀途中,得到呂后送來的韓信首級,葬之嶺上,故名韓信嶺,別名高壁嶺。

民間信仰

據說,韓信以“設賭安軍心”之舉,常在士卒睏乏之時,以賭來激勵精神,刺激士氣;因之,官兵樂為其用,屢戰屢勝。韓信以“賭”為致勝之說,流傳民間,遂被賭博場所奉為祖師爺。
中國台灣地區有諺語:韓信要死哭三聲,繳予憨的贏。據說,韓信發明了賭博,沒想到卻害很多人傾家蕩產,所以他臨死前哭了三聲:繳要讓憨的贏。爾後民間開始敬拜韓信為“賭神”。在中國的台灣地區,有廟宇里供奉的是“賭神”韓信,前些年,關於“賭神”還有新聞傳出。
此外,韓信還被尊奉為陰間賭神。至今有諺語“門口兩條龍,內坐韓信公”為證。民間流傳在鬼月向陰神求明牌特別靈驗,尤其在樂透彩、四星彩和香港六合彩盛行的地區,一些想發偏財的民眾,特地前往知名的陰廟求名牌。傳統習俗中,信徒可用檳榔、骰子、賭博器具拜韓信爺,增加個人的博弈運勢。
清代所奉倉神,俗傳即韓信。清代韶公《燕京舊俗志·歲令篇·添倉》記舊京官倉和糧商所奉倉神及配神云:“相傳倉神為西漢開國元勛韓信,俗稱之曰韓王爺,不知何所根據而然。其神像系一青年英俊者,王盔龍袍,頗具一種雍容華貴之像。神前旗傘執事等類甚多,據傳,非生封王爵者不能有此。”

藝術形象

戲曲形象

元明戲曲有多種取材於韓信故事。如在《蕭何月下追韓信》中,韓信是主要角色。

影視形象

時間
影視作品
飾演者
1985
《楚漢河界》
1991
1994
葉輝
1998
漢劉邦
李宏偉
2004
2005
2010
大風歌
2011
2012
2015
2018
天意

史料索引

關於韓信的生平,主要參見司馬遷史記》卷92《淮陰侯列傳》、班固《漢書》卷34《韓彭英盧吳傳》,其餘事跡散見《史記·高祖本紀》等部分。《資治通鑑》等亦有相關記載。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