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楚王
- 別稱:大王
- 所處時代:中國古代
- 民族族群:楚、華夏
- 出生地:楚地
- 主要作品:問鼎中原
- 主要成就:青銅器,音樂,農耕,建築,自由制度
周朝,西周,東周,秦末,陳勝,襄疆,景駒,西楚霸王,漢朝,西漢,東漢,魏晉,南北,隋唐,隋朝,唐朝,五代,馬楚,後晉,兩宋,宋朝,遼朝,西夏,金朝,元朝,明朝,
周朝
周朝楚王是指楚國從楚君熊渠開始稱王,其後子孫為了藐視對抗周室,在楚武王時期第二次自立為王,【韓非子】一書稱楚武王的哥哥為楚厲王。而司馬遷【史記】並無此記載,可能是楚武王稱王后所追謚的王號。
西周
1 | 熊蚤 | 前1046年—? | 在位 | 原名鬻熊,始以熊為氏 | |
2 | 熊麗 | ||||
3 | 楚熊狂 | ?—前1042年 | |||
4 | 楚熊繹 | 前1042年—前1006年 | 37 | ||
5 | 熊艾 | 前1005年—前981年 | 25 | ||
6 | 楚熊黵[dǎn] | 熊黵 | 前980年—前970年 | 11 | |
7 | 熊勝 | 前969年—前946年 | 24 | ||
8 | 熊楊 | 前945年—前887年 | 59 | ||
9 | 熊渠 | 前886年—前877年 | 10 | 楚國始稱王,封三子為王,對抗周室。 | |
10 | 熊摯 | 前876年 | 1 | ||
11 | 熊延 | 前875年—前847年 | 29 | ||
12 | 熊勇 | 前846年—前838年 | 9 | ||
13 | 熊嚴 | 前837年—前828年 | 10 | ||
14 | 熊霜 | 前827年—前822年 | 6 | ||
15 | 熊徇 | 前821年—前800年 | 22 | ||
16 | 熊咢 | 前799年—前791年 | 9 | ||
17 | 熊儀 | 前790年—前764年 | 27 | ||
18 | 熊坎 | 前763年—前758年 | 6 | ||
19 | 熊眴 | 前757年—前741年 | 17 | 【韓非子】稱其為楚厲王 |
東周
1 | 熊通 | 前740年~前690年 | 51 | 【夸志多窮曰武】 | 前704年,自立為武王 卞和再獻和氏璧 | |
2 | 熊貲 | 前689年~前677年 | 13 | 【經緯天地曰文】 | 楚文王元年,楚國遷都郢都,得和氏璧歸楚王室所有 | |
3 | 楚殤王 | 熊艱 | 前676年~前672年 | 5 | 【幼年不成曰殤】 | 即楚堵敖 |
4 | 熊惲 | 前671年~前626年 | 47 | 【安民立政曰成】 | ||
5 | 熊商臣 | 前625年~前614年 | 12 | 【中情見貌曰穆】 | ||
6 | 熊侶 | 前613年~前591年 | 23 | 【兵甲亟作曰莊】 | 一名旅,春秋五霸之一 | |
7 | 熊審 | 前590年~前560年 | 31 | 《左傳·襄公十三年》記載,子囊評論他的是非功過:“赫赫楚國,而君臨之,撫有蠻夷,奄征南海,以屬諸夏,而知其過,可不謂共乎?請謚之‘共’ | 出土楚國文獻寫作龔王 | |
8 | 熊招 | 前559年~前545年 | 15 | 【安樂撫民曰康】 | ||
9 | 楚愍王 | 熊員 | 前544年~前541年 | 4 | 【在國遭憂曰愍】 | 即楚郟敖 |
10 | 熊圍 | 前541年~前529年 | 12 | 【亂而不損曰靈】 | 原名圍,即位後改名虔 | |
11 | 熊比 | 前529年 | 1 | 《逸周書·諡法解》對此無解 | 即楚訾敖 | |
12 | 熊居 | 前528年~前516年 | 13 | 【治而無眚曰平】 | 原名棄疾,即位後改名熊居 | |
13 | 熊軫 | 前516年~前489年 | 27 | 【昭德有勞曰昭】 | 出土楚國文獻寫作卲王;吳王闔閭來攻,破楚,昭王奔於隨;楚昭王11年遷都鄀都,後復遷回 | |
14 | 熊章 | 前488年~前432年 | 57 | 【柔質慈民曰惠】 | 又作獻惠王;白公勝亂楚,公子高和沈諸梁平亂。楚惠王復位,楚惠王之際遷都鄢都,後復遷回郢都。 | |
15 | 熊中 | 前431年~前408年 | 24 | 【一德不懈曰簡】 【平易不訾曰簡】 | 又作柬大王 | |
16 | 熊當 | 前407年~前402年 | 6 | 【不生其國曰聲】 | 又作聲桓王 | |
17 | 熊類 | 前401年~前381年 | 21 | 【年中早夭曰悼】 | ||
18 | 熊臧 | 前380年~前370年 | 11 | 【剛德克就曰肅】 【執心決斷曰肅】 | ||
19 | 熊良夫 | 前369年~前340年 | 30 | 【聖善周聞曰宣】 | 楚國達到戰國最強局面【宣威盛世】 | |
20 | 熊商 | 前339年~前329年 | 11 | 【猛以強果曰威】 | 楚國達到戰國最強局面【宣威盛世】 | |
21 | 熊槐 | 前328年~前299年 | 30 | 【慈仁短折曰懷】 | 前299年被秦扣押,3年後死在秦國 | |
22 | 熊橫 | 前298年~前263年 | 36 | 【甄心動懼曰頃】 【甲冑有勞曰襄】 | 前279年 楚頃襄王21年 秦攻破楚國都城郢都 頃襄王遷都陳郢,屈原於同年投江自盡 | |
23 | 熊完 | 前262年~前238年 | 25 | 【大慮行節曰考】 【有功安民曰烈】 | 楚考烈王10年遷都矩陽 楚考烈王22年遷都壽春 | |
24 | 熊悍 | 前237年~前228年 | 10 | 【壅遏不通曰幽】 | 一說為春申君之子 | |
25 | 熊猶 | 前228年 | 1 | 【蚤孤短折曰哀】 | 一說為春申君之子 | |
26 | 熊負芻 | 前227年~前223年 | 5 | 前223年,秦滅楚;昌平君被擁為楚王 | ||
27 | 熊啟 | 前223年 | 1 | 兵敗身死 | ||
28 | 前223年,秦滅楚;前208年,復國 | |||||
29 | 前208年~前205年 | 4 | 取先祖諡號為王號稱其為懷王 |
秦末
陳勝
陳勝(?-公元前208年),字涉,陽城人。[1]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後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漢書》:“秦二世元年秋七月,陳涉起蘄。至陳,自立為楚王,遣武臣、張耳、陳餘略趙地。”)後被秦將章邯所敗,遭車夫刺殺而死,陳勝死後被輾轉埋葬在芒碭山。劉邦稱帝後,追封陳勝為“隱王”。
襄疆
陳勝起兵後,兵分多路進攻,部將葛嬰進軍楚國舊地,由於葛嬰不知道陳勝自立為楚王,於是便立了原楚國王室後裔襄疆為楚王,統領楚地。後來葛嬰聽說陳勝為楚王后,便殺死襄疆,並向陳勝稟報,但是被陳勝所殺。
景駒
西楚霸王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蘇宿遷)人,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與“謀戰派”孫武、韓信等人齊名。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從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巨鹿之戰摧毀章邯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後與劉邦爭奪天下,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202年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長江段西)邊自刎。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霸王”一詞,源自項羽。項羽至今為止一直被評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勇猛的著名武將,稱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漢朝
西漢
東漢
魏晉
曹魏
曹操之子曹彪(195-251),三國時魏國人,字朱虎,216年,曹彪被封為壽春侯。221年,曹彪進爵,升遷為汝陽公。魏國立,222年為弋陽王,同年升吳王。魏明帝即位,升遷,封為白馬。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改封楚王。251年,太尉王凌謀劃立曹彪為帝,卻被司馬懿識破。因同謀罪,被司馬懿賜死,妃及諸子皆免為庶人
曹操之子曹彪(195-251),三國時魏國人,字朱虎,216年,曹彪被封為壽春侯。221年,曹彪進爵,升遷為汝陽公。魏國立,222年為弋陽王,同年升吳王。魏明帝即位,升遷,封為白馬。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改封楚王。251年,太尉王凌謀劃立曹彪為帝,卻被司馬懿識破。因同謀罪,被司馬懿賜死,妃及諸子皆免為庶人
西晉
楚隱王司馬瑋,晉武帝第五子,八王之亂的代表人物,後被惠帝皇后賈后所殺
司馬瑋(公元271年~公元291年6月13日),字彥度,晉武帝司馬炎第五子,晉惠帝司馬衷之弟,是八王之亂代表人物。晉永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晉皇室諸王爭奪中央朝權的作戰,其代表人物為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史稱“八王之亂”
楚隱王司馬瑋,晉武帝第五子,八王之亂的代表人物,後被惠帝皇后賈后所殺
司馬瑋(公元271年~公元291年6月13日),字彥度,晉武帝司馬炎第五子,晉惠帝司馬衷之弟,是八王之亂代表人物。晉永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晉皇室諸王爭奪中央朝權的作戰,其代表人物為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史稱“八王之亂”
南北
隋唐
隋朝
唐朝
- 李祐,唐太宗第五子,武德八年(公元626年),高祖詔封宜陽郡王。武德九年(公元627年),太宗詔封楚王。貞觀二年正月(公元629年),封燕王。貞觀十年正月(公元638年),封齊王。貞觀十七年(公元645年),以“謀反罪”貶為庶人,賜死。
五代
馬楚
第一任楚王,馬殷,896年4月~930年11月。
第二任楚王,馬希聲,馬殷次子,930年11月~932年7月。
第三任楚王,馬希范,馬殷三子,932年8月~947年5月。
第四任楚王,馬希廣,馬殷七子,947年5月~950年12月。
第五任楚王,馬希萼,馬殷五子,950年12月~951年9月。
第六任楚王,馬希崇,馬殷九子,951年9月~10月。
後晉
石重信(918年—937年8月5日),字守孚,後晉高祖石敬瑭次子。為人敏悟多智而好禮。天福二年(937年)二月,范延光、張從賓反,石重信被殺,時年二十歲。天福七年(942年)正月,加贈太師,追封沂王。出帝天福八年(943年)五月,易封楚王。
兩宋
宋朝
- 趙元偁[chēng],宋太宗趙炅第七子,被封為楚恭惠王。
- 趙宗輔,宋英宗之兄濮安懿王第四子,被封為楚王。
遼朝
楚王耶律隆裕,遼景宗耶律賢第三子。
耶律涅魯古,小字耶魯綰,秦王耶律重元子。性陰狠。興宗一見,謂曰:“此子目有反相。”重熙十一年,封安定郡王。十七年,進封楚王,為惕隱(官職)。清寧三年,出為武定軍節度使。七年,知南院樞密使事,說其父重元詐病,俟車駕臨問,因行弒逆。九年秋獵,帝用耶律良之計,遣人急召涅魯古。涅魯古以事泄,遽擁兵犯行宮。南院樞密使許王耶律仁先等率宿衛士討之。涅魯古躍馬突出,為近侍詳穩渤海阿、護衛蘇射殺之。
王繼忠,本宋將,鹹平六年(1003年),契丹幾萬騎兵向南侵犯,王繼忠雖勇戰,但最終被契丹俘獲。宋真宗聽到這一訊息後感到震動,開始認為王繼忠已死,優詔贈大同軍節度,增加等級送給財物以幫助辦喪事,以他的四個兒子為官。景德初年,契丹請和,命令王繼忠上奏奏章,才知道他還活著。王繼忠曾附奏表請求召回他,皇帝因盟書約定各無所求,不想背叛盟約,賜詔書曉諭旨意。契丹主待王繼忠很優厚,更改他的姓名為耶律顯忠,又改名耶律宗信,封楚王,後不知王繼忠所終。
蕭孝忠,重熙十二年,封楚王,拜北院樞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