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仁先

耶律仁先(1013-1072年),字糺鄰,契丹名查剌,遼國時期名臣,燕王南府宰相耶律瑰引之子。

魁梧爽秀,富於智謀,起家北院林牙。重熙十一年(1042年),任北院副樞密使,隨劉六符出使宋朝,遷南京留守。重熙十三年(1044年),勸阻遼興宗攻打西夏,遷東京留守,進封吳王。遼道宗即位,遷南院樞密使,清寧六年(1060年),遷北院樞密使,進封許王。清寧九年(1063年)七月,平定皇太叔耶律重元叛亂,加號尚父,封為宋王。鹹雍元年(1065年),加官于越,封為遼王。為權臣耶律乙辛所忌,出為南京留守,封為晉王。遷西北路招討使,平定韃靼叛亂。

鹹雍八年(1072年),卒於任上,時年六十,遺令薄葬於葛簍母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耶律仁先
  • 國籍:遼國
  • 民族:契丹族
  • 出生日期:1013年
  • 逝世日期:1072年
  • 主要成就:平定耶律重元叛亂
    平定西北韃靼叛亂
  • 官職:于越、北院大王
  • 爵位:晉王
人物生平,世罕寵遇,出使宋朝,討伐西夏,遭誣被貶,平定叛亂,邊境得安,歷史評價,史書記載,親屬成員,父親,弟弟,兒子,

人物生平

世罕寵遇

耶律仁先身材魁梧,聰明俊秀,富於智慧和謀略。重熙三年(1034年),補任護衛。遼興宗耶律宗真與他談論政事,覺得他有才華。耶律仁先因受一世罕有的寵遇,言事無所隱諱。授任為宿直將軍,累次升遷至殿前副點檢,改任鶴剌唐古部節度使,不久徵召擔任北面林牙

出使宋朝

重熙十一年(1042年),升任北院樞密副使。時逢宋朝請求增加歲幣銀絹以換回對十縣土地的所有權,耶律仁先與劉六符出使宋朝,仍然堅持歲幣文書用“貢”字,但遭到宋朝政府的拒絕。耶律仁先說:“從前後晉王朝報答我遼國的恩德,割讓土地進獻,後周強行奪取,誰是誰非,如何做有利,如何做有害,清清楚楚。”宋朝政府官員無言以對。於是議定增加銀十萬兩、絹十萬匹,仍舊稱為“貢”。耶律仁先回國後,擔任同知南京留守事。

討伐西夏

重熙十三年(1044年),遼興宗討伐西夏,留耶律仁先鎮守邊境。不久,徵召耶律仁擔任先契丹行宮都部署,耶律仁擔上奏請求免除王子班郎君及諸宮的雜役。重熙十六年(1047年),升任北院大王,耶律仁擔上奏稱如今兩院戶口眾多而且富足,請求免予由其他部門來幫助服役,遼興宗採納他的建議。
重熙十八年(1049年),遼興宗再度率軍討伐西夏,耶律仁先與皇太弟耶律重元擔任前鋒。蕭惠在河南失利,遼興宗還想進兵再戰,耶律仁先全力諫阻,遼興宗便停止進兵。後來耶律仁先擔任知北院樞密使,升任東京留守。女真人恃仗地勢險要,不停地侵犯掠奪,耶律仁先請求開挖山地溝通道路以控制,邊民得以安居樂業。耶律仁先因功受封吳王。

遭誣被貶

清寧(1055年-1064年)初年,耶律仁先擔任南院樞密使。因遭耶律化哥誣陷,被貶出任南京兵馬副元帥、守太尉,改封隋王。清寧六年(1060年),耶律仁先再度擔任北院大王,百姓走數百里前往歡迎,就像見到父親和兄長一般。當時南院樞密官耶律涅魯古蕭胡睹等人妒忌他,請求遼道宗耶律洪基讓耶律仁先擔任西北路招討使。耶律乙辛上奏說:“仁先是舊臣,德望冠絕一時,不應補任京外官。”又任命為南院樞密使,改封許王。

平定叛亂

清寧九年(1063年)七月,遼道宗在太子山打獵,耶律良奏稱耶律重元謀反,遼道宗召來耶律仁先與他談論此事。耶律仁先說:“耶律重元兇殘狠毒,我本來就懷疑他很久了。”遼道宗敦促耶律仁先搜捕耶律重元,耶律仁先出宮,並提醒遼道宗應當小心防範。耶律仁先還未來得及披掛出戰,耶律重元已經前來攻打行宮。遼道宗想到南、北院去,耶律仁先說:“陛下如果撇下隨從單獨出去,叛軍必會緊隨其後,況且南、北院大王之心也不可知。”耶律仁先之子耶律撻不也說:“皇上自己的想法怎么能違逆呢?”耶律仁先發怒,打了他的腦袋一下。遼道宗領悟耶律仁先的想法後,便將討伐叛軍之事全權交付他處理。於是耶律仁先將馬車排列為營壘,拆開行馬(衙前木架形路障),製作兵器,耶律仁先率領屬吏近侍三十多名騎兵結陣於行馬之外。等到交戰,叛軍大多投降。耶律涅魯古中流箭墜馬,被耶律仁先活捉,耶律重元帶傷而退。耶律仁先覺得五院部蕭塔剌的居所最近,趕緊召他前來,分頭派人會集諸軍。黎明時分,耶律重元率領奚人兩千人前來攻打行宮,蕭塔剌的兵馬正好趕到。耶律仁先料想叛軍勢必不能持久,等待他們氣餒時再行攻擊。於是背著營壘結陣,瞅準機會奮勇出擊,叛軍奔逃潰散,耶律仁先率兵追殺二十多里,耶律重元與數名騎兵逃跑。遼道宗握著耶律仁先的手,說:“此次平亂都是你的功勞。”於是加耶律仁先為尚父,進封宋王,擔任北院樞密使,並親自為他制文以示褒獎,又詔令繪製《灤河戰圖》以表彰其功勞。

邊境得安

鹹雍元年(1065年),耶律仁先被加官于越,改封為遼王,與耶律乙辛共同主持北院樞密事務。耶律乙辛倚恃寵幸,違法行事,耶律仁先曾阻止他,因此受到忌恨,出貶擔任南京留守,改封晉王。耶律仁先存恤孤獨,禁絕奸惡,宋朝聞風震懾畏服。論及他的人認為自於越耶律休哥之後,可令宋人畏服的,只有耶律仁先一人。
阻卜塔里乾背叛遼國,耶律仁先擔任西北路招討使,賜給鷹紐印和尚方劍。遼道宗曉諭說:“你此去離朝廷太遠,如果每次都奏明後再行事,恐怕會失去機會,你可以隨機行事,先斬後奏。”耶律仁先嚴密設定斥候(瞭望台),扼守敵人的要塞,對於順服的部族加以籠絡安撫,各種政務都整治得有條有理。阻卜塔里乾又來侵犯,耶律仁先迎擊,追殺八十多里。大軍接著趕到,又擊敗阻卜塔里乾。別部把里斯、禿沒等人前來援救阻卜塔里乾,見他屢次挫敗,不敢與遼軍交戰於是投降。北部邊境便得以安寧。
鹹雍八年(1072年),耶律仁先去世,時年六十歲,遺命讓家人薄葬。

歷史評價

耶律乙辛:仁先舊臣,德冠一時。
脫脫等《遼史》:①灤河之變,重元擁兵行幄,微仁先等,道宗其危乎!當其止幸北、南院,召塔剌兵以靖大難,功宜居首。良以反謀白太后,韓家奴以逆順降奚人,德與阿思殺涅魯古,皆有討賊之力焉。仁先齊名休哥,勛德兼備,此其一節歟!②仁先魁偉爽秀,有智略。

史書記載

《遼史·卷九十六·列傳第二十六》

親屬成員

父親

耶律瑰引,南府宰相、燕王

弟弟

耶律義先惕隱、富春王,追封為許王。
耶律信先,南面林牙。

兒子

耶律撻不也,侍中,追封漆水郡王,諡號貞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