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熊

鬻熊

鬻(yù)熊(生卒年不詳),又稱鬻熊子、鬻子,季連後裔,楚國開國君主熊繹曾祖父,鬻熊曾被歷代帝王廟供奉為與呂尚並列的一起輔佐周文王陪祀

商朝末年,鬻熊投奔周文王,據《史記》記載,鬻熊如同兒子般侍奉文王(“鬻熊子事文王”)。周成王時,周成王感念鬻熊的功勞而封其曾孫熊繹為子爵楚國始建。

基本介紹

  • 本名:鬻熊
  • 別稱:鬻熊子、鬻子
  • 所處時代:商末周初 
  • 民族族群:華夏族
  • 主要作品:《鬻子
政治主張,個人作品,親屬成員,

政治主張

鬻子的政治主張,首先是要遵行“道”,在行“道”的前提下,君臣遇合,互相信賴,共同完成大業。他說:“君子不與人謀之則已矣,若與人謀之,則非道無由也。”君子遵道而行,能不能被君主接受,這要看君主是賢明還是昏庸。所以,他又說:“故君子之謀,能必用道,而不能必見受;能必忠,而不能必入;能必信,而不能必見信。”這說明,只有君明臣賢,二者相遇合,“道”才能得到推行套用。因此,賢臣的作用能否發揮,要視君主是否賢明而定。
鬻熊
對於“什麼是‘道’”這個問題,鬻子說:“發政施令,為天下福者謂之道。”為天下人謀福祉的政令,就是“道”。這在商末周初的奴隸制社會,提出為天下人謀福祉的政治思想,無疑是進步的。

個人作品

《鬻子》舊題周鬻熊撰。《漢書·藝文志》道家類有《鬻子》二十二篇,小說家類有《鬻子說》十九篇。劉勰文心雕龍·諸子第十七》中說:“至鬻熊知道,文王諮詢,余文遺事,錄為《鬻子》。”內容“闡域中之教化,論刑德之是非”(《鬻子·逢行圭序》)。今本《鬻子》一卷,其文與《列子》引道家之《鬻子》三條不類,與賈誼新書》引小說家之《鬻子說》六條略同,故清人認為系六朝以後人仿賈誼引文撰擬。有唐逢行圭、明謝汝詔注,明楊慎評議,收入《二十二子全書》、《說郛》等叢書。

親屬成員

先祖:季連
兒子:熊麗
孫子:熊狂
曾孫:熊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