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子鼎

荊子鼎

荊子鼎是曾侯家族墓地出土的文物,屬於周朝曾國曾侯家族所有,2011年上半年於湖北隨州葉家山曾國墓地群被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荊子鼎
  • 出土地點:湖北省隨州市淅河鎮蔣寨村葉家山
  • 館藏地點:湖北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西周早期
  • 材質:青銅
  • 銘文字數:37字
介紹,銘文,歷史背景,年代,

介紹

2011年上半年,湖北省隨州市淅河鎮蔣寨村葉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家族墓地M2出土的一件荊子鼎。葉家山古墓葬群面積約40000平方米。2010年12月底,當地村民在平整土地時發現了一批銅器。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從2011年2月開始,湖北省文物局組織考古人員對墓地進行發掘。
荊子鼎附耳三足,口沿外侈,腹微鼓,器身飾三組獸紋,通高20.9厘米、口徑16—16.5厘米有典型周初特點,屬於周朝曾國曾侯家族所有,2011年上半年於湖北隨州葉家山曾國墓地群被發現。

銘文

荊子鼎內有銘六行共37字,內容如下:
丁巳,王大祓。戊午,1
荊子蔑歷,敞(通“賞”)白牡一。2
己未,王賞多邦3
伯,荊子麗賞鬯4
卣、貝二朋。用作文5
母乙彝。6
大意為:丁巳日,王進行了大祭。第二天,王為表彰荊子,賞賜了白公牛一頭。第三天王封賞各諸侯,荊子麗獲賞了鬯酒和二朋貝幣,荊子以此賞賜用作祭祀母乙的禮器。
由此,我們可以推測荊子鼎的主人叫“麗”,其身份與時代十分符合於《史記》等史籍中有關楚國首領“熊麗”的記載,“(鬻熊)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琇氏,居丹陽。楚子熊繹與魯公伯禽、衛康叔子牟、晉侯燮、齊太公子呂伋俱事成王。……”。《史記·楚世家》的記載表明楚人首領鬻熊等依附周王室後,在周王室支持下建國。

歷史背景

根據《史記,楚世家》有“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等記載,意為“鬻熊如同兒子般侍奉文王”,可見楚國始祖鬻熊周文王的恭敬。我們發現發源於古丹淅流域的荊楚部族,在先周時期已依附於周國,建立了君臣關係。這段史實不僅記載於諸多史籍之中,而且也發現於發掘文物之中,如周原甲骨有關就有“其徵楚”(H11:4)、“曰:今秋楚子來告父後哉”(H11;83)等記載。可見,楚國首領依附於周國的關係密切。
西周疆域西周疆域
隨著周最終取得了中央政權的統治地位後,隨著楚國勢力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擴張,以及對楚國野心的膨脹,必然導致雙方關係由早期的同盟關係轉而成為爭奪長江流域統治權的敵對關係,矛盾不斷升級發生衝突,進而也就有了“昭王伐荊”等的記載了。由此,可以說,春秋早期諸國的“小霸”已然已經出現了。
可以說,早期楚人首領的依附於周人的君臣關係,在周王室的支持下,促使楚國成為不斷發展壯大,進而最後成為了周朝的一方霸主。可以說,楚人早期的臣服是建立在比較平等的楚依附於周的關係之上,而隨著後來地位的升降變化,周王朝為加強王權的需要,必然會加強對各地域的控制,尤其是對外族異姓大國的控制,至此雙方漸而敵對,最終爆發大規模戰爭。此次荊子鼎的發現,可以說為研究西周建國後,周朝廷與楚子間的關係提供了從史籍記載外,最直接的一個依據。

年代

在荊子鼎的年代問題上,學者莫衷一是,也有人透過保尊和保卣中提到的“大祓”研究,提出“武王”說。然而,通過保卣銘文等記載,荊子鼎當在成王初期無誤。
保卣保卣
透過保卣銘文,我們可以明確該處記載的是成王初年為平息“三監之亂”、東夷之亂,而命令太保召公討伐東國的事。為了彰顯召公的功績,周王在二月既望乙卯這天進行“大祓”時,在四方來朝之際,隆重的給予召公賞賜。
就西周武成時期形勢來看,能夠做到四方來會,唯有成王時期。而依據竹書紀年“三監之亂”由成王元年征討到成王三年,歷時三年多,三公都參與了征討。《今本竹書紀年》卷下成王三年條目將其描述為“王師滅殷,殺武庚祿父。遷殷民於衛。遂伐奄。滅蒲姑”,由此,可知保卣等器當在成王三年即將平亂功成之際。照此而言,如果以平定“三監之亂”為大前提,且金文歷譜比較延續的情況下,荊子鼎與保卣等或為同時器。
根據斷代工程,成王三年當為公元前1040年。利用《夏商周時期的天象和月相》查西周時期的月相,可發現公元前1040年2月5日壬子日,按周曆建子來算,恰為二月望日。而既望乙卯日當在周曆二月十七八日,月相正為微缺,符合既望的特徵。
荊子鼎
而由此延伸,後日即為荊子鼎的時日,吻合的比較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